声誉是愿意利他
有句话很有名,不知道你听说过没有?
“和别人做生意,如果能拿七分甚至八分的利润,那我就拿六分好了。”
要是我说的,你一定觉得我傻,幸好,这话是李嘉诚说的,咿呀,你是不是忽然又觉得好有道理了?
道理在哪儿呢?一位朋友这样评价:
李嘉诚当然不傻,他是在向外释放一个信号:和我老李做生意,我宁肯自己吃亏,也不会让你吃亏。
长期来看,他老李还愁没有生意做吗?
这就叫声誉。
说这话的朋友,我跟他没有生意上的来往,但是听说他生意做得也不错。
后来我知道了一件小事,让我觉得,人家生意不错,也是有原因的。
有一次,他帮他母亲的一个老朋友网购一个东西(老人家不会上网),报价的时候他看成了别的价格,少报了不少钱。
如果是一般人,多半会解释一下重新报个价,对方也会理解。
可是他没有,他说我自己犯了错,就该自己承担损失,再说,价格再报一遍叫什么事儿,人家心里有想法怎么办?
说实话,我真挺佩服这个朋友。
人人都想“利己”,但是顾及声誉的人,愿意“利他”,别人跟他合作有安全感,甚至还能多少占到点“便宜”。
短期来看他是吃亏了,但是长期来看,这一点一滴,让他在别人口中的声誉越来越好。
谁又不喜欢和这样的人做生意呢?他的生意能不好吗?
声誉是信守承诺
说起“声誉”这个东西,其实每个人都觉得重要,不信你随便问一个人,他能告诉你:“声誉太重要了,比我的命都重要!”
等一下等一下,真的是这样吗?
我不觉得。
设想一下,如果你有这样的经历,在1990年的时候,你靠着编写文字处理软件,赚得人生第一桶金:3000万元。
1993年,公司的软件销售额达到3.6个亿,你开始涉足房地产。
1995年,你又推出保健品,每年贡献1个亿的利润。
1996年,在政府全力支持下,你打算修建的“中国第一高楼”依然资金链吃紧,你不得不抽调保健品的利润补充。
1997年,保健品卖不动了,你原本计划修建72层的大厦,停滞在了地面3层。
你破产了,负债2.5亿。每天有人来要求退房款,各路债主纷纷上门,你走在路上都怕被人认出来。
随着你的财富崩盘,你的声誉也破产了。
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办?
用什么去挽回你的声誉?用生命吗?
这个故事的主角,就是史玉柱。
在“巨人大厦”烂尾,人生最低潮的时候,他对着所有亏欠的人说:欠你们的,我一定会还清。
后面的事,你也许已经知道了,凭着对营销的深刻理解,史玉柱靠那个“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的奇葩保健品“脑白金”,重新崛起。
2001年,史玉柱还完之前的所有欠债,并在《解放日报》的一整个版面,用两个20厘米见方的“感谢”,宣告了自己的正式回归,挽回了自己的声誉。
你看,声誉不是说说就有的,是你在最低谷时还能信守承诺,咬紧牙关背负挫败,承受屈辱,一步步站立起来。
给所有人一个交代。
这也是史玉柱为什么成为史玉柱。
而大多数人呢?
下面,是一个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损害声誉的真实故事,我工作这么多年,也是极少看到。
可是我敢说,绝大多数人如果是里面的主人翁,也未必就能做得更好。
不信你往下看。
损害声誉,就是终结你的商业生命
M老板经营一家化工企业,一年前经济低迷,现金流紧张,供应商C想着他的难处,赊了一车原料给他,连预付款都没要。
这个行业的惯例,是出厂后化工企业负责运输,产品生产出来卖出去,再结原料款。
M老板的儿子开着一车原料,途中喝了点小酒,路过一个山坳的转角处,车翻了,人倒是没事,只是一车价值好几百万的原料,全毁了。
这位M老板得知消息后的第一件事,是给供应商C打电话,第一句话就是:
C总,你的原料出事儿了。
你听懂他的意思了吗?
是“你的”原料,不是我的,所以这损失我不管,货款我是不准备付的。
C老板一气之下,一纸诉状把M告上法庭,现在官司还在打。
行业里面,起诉客户是大忌,但是其它老板都说这M不是个东西,反而老C雪中送炭是个厚道人,都愿意进他的货。
其它供应商呢,没有几个还敢跟M做生意。
官司还没个结果,听说M的厂子半死不活,当地银行听说这事,都不敢贷款给他。
大家都等着,看他什么时候破产。
事情经过讲完,请你扪心自问,当初一整车原料翻进沟里时,如果你是M老板,你会怎么办?
世界上的事,总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特别是声誉,建立起来需要很久很久,毁掉它,只需要区区一件事。
声誉就是做人
上面我们讲了,好的声誉是愿意利他,是信守承诺,是让合作伙伴对你放心。
我要说,声誉的意义并不止于此。
很多时候,声誉还是一种无形的魅力,说句大俗话,声誉就是做人。
我有一个客户Z老板,老家在沿海一个小地方,因为拆 迁,村里许多人一夜之间暴富。
暴富起来后,之前业余时间的“小赌怡情”,变成了没日没夜的“大赌特赌”,加上被某些诈骗团伙盯上,有的人又一夜赤贫,日子过得比当初还困难。
有人想起了早已经定居省会的Z老板。
于是Z的员工们看到,在工厂的大门外,时不时有穿得破破烂烂的老家人,来找Z求援。
只要能说老家口音的,Z一律请进办公室,愿意的,留在他厂里打工,不愿意的,Z从公 文包里掏出一叠钱,让他带走。
临走时,他总要一再的叮嘱,回去就好好过日子,千万不要再赌了啊!
Z的一个副总跟了他十几年,有次吃饭跟我讲,虽然有时候,觉得老板这样做有点傻气,但是一想到他能对家乡人这么好。
“万一哪天我有了难处,我觉得他不会坐视不管的。”
我开玩笑问他,那要是有一天,Z老板遇到麻烦了呢?
那还用说吗!
他一拍桌子,瞪大眼睛,老板的事不就是我的事吗!
我看着他的眼睛,看不到一丝丝犹豫,也看不到一丝丝的虚伪。
我了解他,也了解Z老板,我选择相信这位副总的话。
这篇文章写到这里,快结尾了,我忽然想起刚参加工作没多久,一位老领导喜欢在吃饭的时候,给我们这些新员工讲大道理。
年轻气盛时,谁又听得进去呢,还不是因为他是领导,大家都点头装样子。
而如今我一路走来,偶尔回想起当初那些听起来云山雾绕的话,才感到老领导的用心良苦。
也许,只有经历过才会明白:
聪明可以让你走得更快,努力可以让你走得更远,唯有声誉,才能让你不会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