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VS联想:谁更是国产的国际企业
联想并构IBM的PC业务尚未尘埃落定,中国盈利能力最好得电子企业华为却传出与之相反的大手笔。据报道,2月1号,为了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华为将部分业务资产出售给海外买家。从TCL的彩电合资,到将阿尔卡特的手机业务收入囊中,再到联想并购IBM,中国企业走出去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 以至于不久前出版的《商业周刊》发表文章指出,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来自于东方国家的巨型公司将会逐渐对现在的业界领先者构成实质性的威胁。我们真的能以此为荣吗? 谁才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榜样呢?本人更推崇的是华为模式。
华为崇尚的是一种利润主导型的企业文化,走的是GE的路线。记得80年代GE的CEO杰克·韦尔其刚上任就制定了以利润来衡量是否进入该行业的标准。通过出售微利行业,收购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使GE所有涉及的行业都能保持良好的利润率。而市场也对此做出了积极的响应—GE的市值在约20年的时间里上涨了50倍。这也就是推崇华为的道理所在。对于华为来说,国际化也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他们将业务重心都放在海外市场。但他们海外扩展的过程并不是通过并购没有盈利的甚至是亏损严重的海外企业,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先从小的市场,不发达的国家,被欧美大企业所遗忘的地区开始,慢慢在取得海外发展经验后再向欧美国家发起猛烈的进攻。在发展过程中,注重的是科研,注重的是产品的科技含量,注重的利润率,而不是一味强求销售额。这次华为打算出售是利润薄弱型的业务,包括光和接入部门。而反观国内的一些企业,只要是不亏损,甚至即使亏得不多,都舍不得出售,甚至收购严重亏损的企业,为何?并不是因为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去扭亏为盈,也不是能实现规模效应,这从联想收购IBM的PC部门后,联想的股价变低这点就可以看出市场的看法。作为管理层,为了能在提前跨入世界500强,提前实现行业第一的梦想,而强行进行收购,市场必定就会用脚投票。表示投资者的不满。世界上没有轻而易举的事,一个只有二﹑三十年历史的企业,一步就跨入500强,认为仅凭以前的那种简单扩大再生产,就能傲视群雄,这未免有点太过自信了。
其次,相比华为,很多走出去企业对我国劳动力成本低这方面认识不足。往往只看到工人工资得优势,忽视了技术人员也是比国外比一大截的。据统计,中国的科学家平均工资仅是欧美国家的1/10,而随着外资的进入,中国的科学家在研究能力上逐渐与国际接轨。华为利用研发人员上的优势,在跟外国公司的竞争中,显示出明显的成本优势。反观进行跨国收购的企业,按理说,研发实力在收购完之后应该有明显的进步,毕竟这也是当初发动收购的最主要的理由之一。可他们还是仅仅认为我们的优势就是制造业工人的成本低,而将收购定位为国外研发,国内生产,忽视了中国的研究员更是一个未被开发的宝库,因而,也就不能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从04年国内手机企业的`命运就可见一般,原本的咄咄逼人,在收购国外手机厂商后反倒让位于国外品牌。
从联想和华为的比较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另一个问题,国际化的步伐应该以什么为标准。那就是什么样的企业才是真正的500强,不管是重视规模还是看重利润,本来是无可厚非的,毕竟都能通向行业冠军。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问题于,我们真的有能力没有任何的过程,就能一步走到冠军的宝座吗?我想,华为的踏实,至少是成功的保证。从长虹的40亿海外呆帐,到今天的TCL手机业务下滑,我们不得不告诫那些急于拓展海外市场的企业,没有一个熟悉的过程,没有国际化的人才,没有中西文化的融合能力,还是慢一点为好。
在这里,我们衷心祝福国内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能一帆风顺,多出几个华为,为中华的崛起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