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么才能和马云“缩小差距”?
两会上,“创业”成了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词。当下,我国正掀起一场创业的热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成为中国经济新引擎。假如我是一个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正准备自主创业。那么,除了个人的努力、创意以及经验的积累,我还需要什么才能成为“马云”那样的人?
正如全国政协委员、新华联集团董事局主席傅军所说,“政府不是要培养‘马云们’,而是要培育诞生‘马云们’的环境”。
“马云们”的诞生,需要怎样的`环境?作为一个创业者,首先需要解决钱的问题。目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市场上也有许多支持创新创业的风险基金。不过,这些资源离现实需要还有一定距离。就像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邓智毅所说的,我国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巨大,但还没有为创新创业“插上金融的翅膀”。他建议增加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比例,为创新创业提供足够风险资金。
其次,还要从法律层面破解创业过程中面临的一些瓶颈。全国人大代表、小米公司董事长雷军在3月6日两会媒体沟通会上举例称,一个非常优秀的小伙子,想做一家公司,有非常好的想法。投资人愿意投100万元,占股10%,他占90%,但在现行的《公司法》下是无法实现注册的。因为现在没有对人力资本、专利的估价。因此,雷军建议加快对《公司法》有关人力资本制度和企业清算分配制度等条款的修订,给大众创业创造更好的法律环境。
第三,希望市场上的“运动员”和“裁判员”都能对市场法则心怀敬畏。企业一旦成立,就应该像小树一样,沐浴着法治煦暖的阳光,吸收着政策充足的养分,在一个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中健康成长,既不受垄断者的欺凌,也不受造假者的干扰,能及时得到法律或政府的帮助,感受到公平和正义。
还有,企业所在地的经济要不断发展,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市场不断繁荣,以吸引更多的消费人群。
成为马云,是所有创业者的梦想,而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创业者距离梦想成真又近了一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鼓励创业的氛围更浓,创新的文化更盛,发展的环境更好,制约创业创新的束缚和瓶颈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