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岗村里创业的大学生村民
12月2日清晨,在安徽省凤阳县城通往"大包干"发源地——小岗村的路上,一群安徽科技学院的大学生们正奋力骑着自行车。他们不是去周末郊游,而是去探望他们的3位同学:王中华、苗娟和周盘龙。他们3个现在已经是小岗村的正式村民,在那里经营着自己的蘑菇产业。而此时,坐落在小岗村西头新建起来的稻草棚子里,王中华和两个女同学苗娟、周盘龙以及几个村民正忙着采摘蘑菇。
3位大学生跳进"农门",缘于2005年的蘑菇大棚实习。经过几个月的接触和了解,他们在大棚里亲眼目睹了菌种从牛粪、稻草中长成白花花双孢菇的"神奇",了解到市场的良好前景和效益,年轻的大学生们萌发出了到农村创业的'激情。
正在思考小岗村如何发展的村党支部书记沈浩在得知大学生要到村里种蘑菇的想法后,当即表态,只要大学生来,小岗村将提供最大的支持。不久,小岗村的优惠政策出来了:种植双孢蘑菇可获得4万元的无息贷款和6500元补贴。但是因为小岗村生产发展基金必须用于本村发展,只有本村村民才能享受,因此大学生们必须把户口迁到小岗村来,才能够享受到这项优惠政策。
堂堂大学生要做农民?家长们极力反对。其中,苗娟的父亲得到消息后,急忙关闭了在淮北市经营多年的小饭店,赶到凤阳劝说她,但看到已经搭好的蘑菇大棚,知道劝说已经没用了,干脆留下来当起了帮工。
在村民看来,这几个学生娃能把户口迁到村上,能和乡亲们一样"苦"在大棚里种蘑菇,实在不简单!从7月份暑假一开始,3位大学生就开始了他们的创业生涯。烈日炎炎下,雷雨大风中,3个人天天忙碌着、劳累着。搬运毛竹和砖块,盖稻草,铺牛粪,这让习惯了学校生活的3位学生娃开始很不适应,但他们咬牙坚持下来。一个暑假过去了,每人的3个大棚如期搭建完成,一层层栽培架上长出了白白嫩嫩的双孢菇。10月底,大棚里双孢菇开始了第一次采摘,不到半个月时间,3人就销售了5万多元。截至目前,3个人的收成都已经超过了3万元钱。
3位大学生的到来,也激发了当地村民种蘑菇的热情,村民们觉得有了技术靠山。他们在民主选举中把王中华、苗娟、周盘龙选为小岗村村委会副主任。王中华3个人的举动,在安徽科技学院里更是引起了极大的震动,"每到休息日,总会有不少同学来这里考察,不少同学也有了在这里种植蘑菇的意向。"苗娟兴奋地告诉记者:"还有不少从合肥、淮北等其他地方来的高校毕业生,他们也都有这样的打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