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就业方向
吉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吉林大学就业方向时怎么样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吉大最好的专业(实力很强)是化学和车辆,比较好的比如法学和医学。本科毕业最好就业也是最赚钱的应该是信息类(计算机软件通讯之类)和商科专业(金融经济等等),几乎不愁找不到工作,能力和薪酬挂钩,发展空间很大,很多人年薪能达到10w左右。如果想走技术的话,车辆相关是很好的.选择,如果能签进一汽大众汽研或者上汽广汽效益好的单位待遇也是极好的。如果你能耐得住寂寞读书的话学医是不二之选,读到博士三甲医院工作随你挑,安家费分房子也都不是空想,工资还有红包就不用说了,比IT商科稳定,比汽车挣得多,前期付出很大得能坚持住。
吉大简介
吉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学校始建于1946年,1960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大学,1984年成为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学之一,1995年首批通过国家教委“211工程”审批,2001年被列入“985工程”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2004年被批准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学校。
2000年,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新吉林大学。2004年,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转隶并入。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下设44个学院,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艺术学等全部13大学科门类;有本科专业12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9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4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2个;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覆盖17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项目47个。11个学科(领域)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其中2个学科排名进入全球前1‰。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教师6599人,其中教授1985人,博士生指导教师1213人。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39人(其中双聘29人),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7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0人,,“万人计划”入选者1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9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首席专家5人,国家“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5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9人,吉林省“长白山学者”人选93人。
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1个,其他行业部委重点实验室23个。学校承担了大量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产出了一批产业化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的高新技术成果。
学校已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在校全日制学生70460人,其中博士生、硕士生25084人,本专科生43580人,留学生1796人。
学校聚焦名校合作,逐步完善全球网络布局,目前,已经与39个国家和地区的277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排名世界前100的36所,前200的55所。学校与11个国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共建了32个中外合作平台。
学校坚持“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的指导方针,积极引导和推动科技产业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健康发展。组建成立吉林吉大控股有限公司,统一规范管理学校经营性国有资产。全面推进学校全资企业的改革,建立和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大力推进学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长春吉大小天鹅仪器有限公司、长春电信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吉林省吉大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一批产、学、研相结合的高科技公司正在蓬勃发展。学校科技园已被确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
学校现有6个校区7个校园,校园占地面积611万多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98万平方米。学校在珠海市建有珠海校区,占地面积5000亩。学校图书馆各类藏书757万册,已被确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藏书馆。经教育部批准建设在我校的CALIS东北地区中心为全国七大中心之一。
学校以“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创新兴校、开放活校、文化荣校”为发展战略,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成为在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高质量社会服务、高起点国际交流合作、先进文化引领的重要基地;成为让学生全面发展、让教职工引以自豪、让社会高度赞誉、让世界广泛认同的大学。到建校100周年时,把吉林大学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吉林大学将努力做到在关心国家命运、服务国家战略上有所作为,让党和国家满意;在勇担社会责任、满足社会对优质高等教育不断提高的要求上有所进步,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在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学校广大师生员工根本利益上有所建树,让广大师生员工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