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技术,智能交通就业方向

时间:2023-04-28 13:34:44编辑:coo君

智能交通就业方向

  智能交通专业为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以现代信息技术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并以交通信息化、智能化和一体化为研究目标。本学科主要培养掌握智能交通及信息领域全面理论和技术知识的高层次的技术与决策人才。下面为大家带来了智能交通就业方向,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智能交通技术专业概况

  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技术专业开设于2002年;2007被列为国家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共投入建设经费850万元;2010年通过示范专业验收获优秀;接待同类院校10余次,位列全国同类专业前列。 本专业紧紧围绕智能运输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ITS)应用领域,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以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为根本,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强化校企合作,优化教学条件,培育“双师”团队,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并实践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导行业、企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综合素质,具有计算机、网络通信、物联网传感器、交通工程、交通信息化和智能交通技术知识,具备智能交通系统(ITS)的生产、安装、运行、维护、营销和系统管理等技术技能,适应智能交通行业技术、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ITS智能交通系统概论、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应用、综合布线技术与系统设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交换机与路由器配置、道路交通控制技术、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运行与维护、智能监控系统与技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与维护、交通工程设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等。

  校招

  男女比例为文科27%、理科71%、文理综合2%,近几年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的

  就业率

  分别为2011(90%-95%)、2012(90%-95%)、2013(90%-95%)。

  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在中国开展的时间较短,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2008年,中国公路智能交通市场规模超过220亿,预计未来5年仍将以超过25%的年增长率高速增长。智能交通产业范围广泛,公路、水运、航运、轨道交通等网络的高效运行,都需要相关功能的系统进行支持。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交通需要涉及到城市中交通管理、建设、公安等多个部门的协作,因此需要建设高效便捷的信息共享平台。交通管理平台也将作为目前很多城市正在建设的应急联动系统的一部分,在城市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中起到相应的作用。

  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可行的校企合作机制,探索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搭建起结构合理的双师教学团队,形成比较完善的核心课程资源,建成全真环境的多功能实训基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就业率及对口率达到100%。

  智能交通就业方向

  1、动态感知和实时监测的信息获取。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对交通基础设施、交通流及环境等状态感知将更加动态和实时,这是支撑智能交通发展的基础。

  2、无处不在和随需而动的信息服务。智能交通提供的信息服务将遍及交通运输领域的各个角落,并能根据出行者需要以及时间、费用、舒适、低碳等不同的价值取向,随时随地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信息服务。

  3、主动预警和快速响应的安全保障。通过车路协同、船岸通信等方式,实现对危险情况的主动预警和事件的快速响应,为交通参与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交通环境。

  4、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运输体系。通过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智能交通系统,推动运输通道、枢纽、运输方式等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运输方式之间的无缝衔接和零换乘。

  5、绿色环保和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智能交通作为重要技术手段,将为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提供支撑。

  6、创新驱动和市场引导的发展模式。未来智能交通将基础设施、运载工具、出行者、服务提供者等各交通运输参与方通过信息网络与价值链连接起来,交通信息将按市场引导、价值驱动的原则在各利益相关方之间自由流动,并将产生新的应用服务模式,推动智能交通产业化的形成和发展。

  智能交通的发展现状分析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地理、人文、经济及交通基础设施,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异,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技术引进方法。但是,无论是ISO、IEEE还是ITU中,大型跨国集团都是标准制定的主要力量,制定标准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扩大其市场份额,不加分析地采用这些标准,往往会直接把中国的智能交通市场拱手让人。

  目前,在交通运输部、科技部等相关部委的支持下,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经完成了智能运输系统标准体系,并两到三年修订一次。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已经发布了70项国家及行业标准,涉及数据字典、地理信息、信息安全、电子收费、交通专用短程通信、交通信息服务、交通管理、公交智能化、物流电子单证、汽车辅助驾驶。

  例如,道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是解决公路收费站拥堵的有效手段,也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技术措施,二十世纪末,国际上以欧洲CEN/TC278、日本ISO/TC204为主体开展地区或国家ETC标准研究和制定工作。由于缓解高速公路收费站拥堵和提高高速公路管理现代化水平的需求迫切,我国急需确立ETC的国家标准。相对于欧洲、日本等ETC技术,我国实际的应用环境对ETC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ETC收费车道的布设更灵活;在保证通行效率、可靠性等基本前提下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更低的成本;车载设备应具有更低的能耗,以便可以通过电池供电。甚至欧洲、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ETC技术标准都难以满足上述应用条件。

  针对国内应用特点,我国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双片式双界面组合式电子收费技术方案,制定了《电子收费、专用短程通信、物理层》等5项系列国家标准,标准所采用的技术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为保证各类产品切实符合标准,研制开发了DSRC物理层参数和协议测试系统。

  截至2013年年初,已有20余家企业、70多个型号的产品依据相关标准规范开发,并通过了检测。全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均安装了ETC系统,开通ETC车道5500多条,ETC用户数达到600万。北京市由于使用了ETC系统,仅一年就节约燃油消耗约6594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ETC标准的制定和应用,保证了相关智能化设备的接口互联性,促使更多的厂商加入到产品提供者行列中来,使得产品更丰富,解决方案更多样化,服务功能更完善。

  2013年的世界标准日(10月14日)的主题是“国际标准推动积极改变”,我国也承担了智能运输领域的第一个国际标准“便携移动终端在智能运输系统重点应用”。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工作将在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关于加强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指导下,进一步建立标准的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产品质量抽查,推动市场和企业采用标准,最终促进产业的发展。推动《意见》中提出的标准化重点,在基于交通专用短程通信的合作式智能运输、无线移动设备在智能运输中的应用等领域尽快制定具有我国自有知识产权的标准,使交通运输更安全、更绿色。

  2012年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规模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包含智能公交、电子警察、交通信号控制、卡口、交通视频监控、出租车信息服务管理、城市客运枢纽信息化、GPS与警用系统、交通信息采集与发布和交通指挥类平台等10个细分行业的项目数量达到4527项;市场规模达到159.9亿元,同比增长21.7%。

  从企业规模看,目前国内从事智能交通行业的企业约有2000多家,主要集中在道路监控、高速公路收费、3S(GPS、GIS、RS)和系统集成环节。目前国内约有500家企业在从事监控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是中国非常有特色的智能交通领域,国内约有200多家企业从事相关产品的生产,并且国内企业已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双界面CPU卡技术。在3S领域,国内虽然有200多家企业,一些龙头企业在高速公路机电系统、高速公路智能卡、地理信息系统和快速公交智能系统领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从区域发展情况来看,北京、上海、广州等东部沿海和经济发达城市的智能交通建设已经初具规模,而中西部地区的智能交通系统主要还集中在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城市内部的智能交通系统有待于继续建设和完善。

上一篇:中层管理者

下一篇:工作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