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

时间:2023-04-28 23:41:21编辑:coo君

“用工荒”与“就业难”共存将加重“脑体倒挂”?

招到人,马上用面包车拉走

所谓“脑体倒挂”,指的是在相同条件下,脑力劳动者的报酬低于或等于体力劳动者。

以广州为例,2014年春节过后,蓝领工人起薪已直升至3000元,但即便如此,广州还是再次出现了“用工荒”,且情况较之以往更为严重。根据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对326家企业进行的调查,广州今年节后用工缺口将达12.33万人。这一数据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04万人。

不仅广州,北京、上海、天津、武汉等地也纷纷在节后出现“用工荒”。武汉市今年的企业缺工人数为9万至11万人,比去年增加1至2万人。中国新兴汽车城广西柳州,日前举行2014年“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提供了汽车产业相关专业岗位约5000个,仅有3000人参加应聘,呈现“粥多僧少”的局面。

面对严峻的形势,多数企业对一线普通工人开出较以往更为优厚的条件。一家武汉的企业在招聘简章上对工资、五险、住宿、休息、奖金、员工活动等6项内容逐条做了介绍,不过,半天下来也只招了3个人。而在年后北京农展馆举行的招聘会上,求职者们更是受到了“盛大礼遇”——一群手持宣传单的企业招聘人员早就“恭候”在这里,见到求职者就蜂拥而上,团团围住。有的企业甚至在门外安排了面包车,“好像害怕求职者跑了一样,招到人立马拉走。”招聘会主办方的相关人士称。

与企业“求贤若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求职者的反应有些“冷淡”。“工资在2500元以下的看都不看。”在武汉市阅马场普通工人就业直通车招聘会上,技术工人严师傅这样表示。他刚从一家企业辞职,对新工作的工资要求是必须高于上一份工作。提出这样的要求,严师傅有足够的底气:“企业招人都招不够,哪还有功夫去挑人?”

多数年轻求职者也不想去企业生产车间。23岁的现场求职者小周称,看了一天,一家企业都不满意。他表示:“不想去工厂做事,感觉发展空间不够大。”对此,湖北人力资源中心党委书记李士陵感慨,2014年招工难度非常大。

大学毕业生回炉上中专

被当成“香饽饽”的新生代农民工背后,站着另外一群人——不知所措的大学应届毕业生。

面对铺天盖地的招聘信息,湖南省人才市场新春大型招聘会现场,几位拿着求职简历的大学毕业生显得十分茫然。“其实我的要求也不高,刚毕业嘛,月薪2000元我都可以接受。”秦越说。在这里,他还没有看到这样的工作职位。北京的一名研究生说:“已经跑了一个多月了,还是没有合适的。”另有一位吉林的大学毕业生诉苦道:“别说4000元,谁给我1500元,我立马去。”

与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相比,2014年将是“难上加难”。对于700余万即将走出校门的高校毕业生来说,不少网友调侃道说,他们的2014年“没有最难,只有更难”。

从平均薪酬来看,智联招聘发布的《2013北京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报告》显示,排名最高的上海应届生的平均月薪为4859元,北京为4746元;而同属省会城市的郑州、石家庄、太原、昆明、哈尔滨,平均月薪刚刚超过2000元,不足京沪的一半。

从企业性质来看,民营企业虽然提供的岗位最多,但是受知名度、规模等因素影响,并不受应届生的青睐。

上述情况倒逼出另一种现象:大学毕业生回炉中专。在武汉铁路桥梁学校,就有50名这类大专院校毕业生。据该校就业办主任张元照介绍,近几年该校学生毕业后,月薪六七千元的很常见,最高收入上万,待遇甚至比硕士生还要好。到该校“回炉”读中专的大学生,多是为了学习一些实用的技能,考几个实用的从业资格证书。

湖北纳杰人才就业专家黄丹认为,大学生回炉读中专的现象近几年很明显。本科或大专生就业不理想,相反一些技术类的中专采用定向培养,满足社会急需人才等方式,使得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眼里越来越受欢迎。

大学生择业观仍停留在“精英教育”阶段

“用工荒”和“就业难”两种现象在今年春节后更为明显。为什么会产生“两难”的共存现象?分析人士指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随着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与此同时,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不愿到私营、民营企业去工作,导致需要人才的地方没有理睬。换句话说,时代已经进入“大众教育”阶段,但人们的择业观念仍停留在“精英教育”阶段,催生出“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

就业指导人士指出,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对自己要务实定位、正确定位,放下架子,认识到自己不再是“天之骄子”,而只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而已。

另外,大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大学期间过得越充实,将来找到理想工作的机会也就越大。大学扩招只是让高校学生的总量变大了,但真正优秀毕业生的增量并不明显。此外,高校对很多企业所急需的人才的培养明显滞后。因而,对高校和毕业生来说,应该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更新就业观念,变“我想做怎么样的工作”为“企业需要怎样的人才”。

轻视职业教育的观念仍然存在

“好钳工比研究生还难找”的事例在我国屡见不鲜,轻视职业教育的陈旧观念仍然在延续。比如,招聘广告的录用底线多要求毕业生的学历为专科、本科以上。“高考热”、“研考热”导致中高级职业技术教育冷遇,招生不足,生源质量下降。这与中国“世界制造中心”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因此,有关方面加大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帮助大众正确认识职业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用工荒”实质是“技工荒”,企业愿出高薪招聘的工人也多为蓝领技工。他们所掌握的专业技能都是在长年的实践中积累的,亦或是接受过专门的技术培训。而高等学校不可能教授大学生这些实用技术。这也促成了一些地方“脑体倒挂”现象的出现。

新生代农民工有更高诉求

“用工荒”的背后,是新生代农民工要求更好的工作环境、更有尊严的个体感受等诉求。他们不再只满足于做流水线上的一个“部件”,一些年轻务工者宁可在城市从事薪水更低的服务类行业,也不想进工厂从事制造行业。因此,近年来“用工荒”呈现出显著的“去制造业”特征。国家统计局年初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第三产业产值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毫无疑问,在吸纳社会人员就业方面,服务业有着更抢眼的表现。

与父辈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更高,其职业期望自然也更高。相应地,他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高于父辈,工作耐受力则低于父辈,对社会欠公平现象的承受力较低。

新生代农民工不愿低薪、不愿工作环境差,不愿当廉价劳动力,这种维权意识的苏醒和增强,确实是一种进步,但和我国目前依然大幅度依赖廉价劳动力的产业结构形成冲突和矛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的“用工荒”。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方法和目标亟需革新

虽然“用工荒”与“就业难”这两种现象还将在一定时间内共存,但是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双管齐下,对于缓解“两难”做出各种努力。比如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对于有此愿望的大学生提供创业培训,提供创业小额贷款和担保,帮助大学生找到启动自主创业的“第一桶金”,等等。

在一些东部地区,针对春节前后的用工需求,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加强了企业招聘服务,通过对企业用工需求情况进行常态化监测,掌握企业用工变动情况;通过进一步挖掘和引进人力资源,吸引本地富余农村劳动力本地转移就业,吸引返乡劳动力留在本地就业;同时,重点加强与劳务输出地对口部门合作,在当地设立劳务合作机构,及时引进外地劳动力前来就业。

“用工荒”和“就业难”两相映衬,提醒我们,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方法和目标的革新,是和企业转型升级同样迫切而关键的因素。就业是关系到每个人、每个家庭的一件大事,解决这个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个人、学校、国家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每个人心中的梦想。

上一篇:职场英语口语

下一篇:淘宝客服怎么应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