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人竟是我自己

时间:2022-05-12 11:55:53编辑:coo君

本期脑洞

从最初立志要消灭巨人的少年,到可以化身巨人的少年,再成长为先引巨人弑母、后发动清理计划的青年,对于艾伦,何为正义一直在变,他的行为是对的?简言之,他是坏人吗?

随着剧情的推演,进击的巨人设定全貌出现:自始祖尤弥尔获得巨人之力后,把控着巨人之力的艾尔迪亚在战争方面便几乎无人能敌,并逐步统一了世界。但是在传到145代王时,王制造了一个“打败”自己的英雄,并带领部分艾尔迪亚人迁徙到了帕拉迪岛上,竖起三道城墙,并对人民洗脑墙外已无人类幸存,城墙可保护人民不为巨人所伤害,自此圈住了艾尔迪亚人在城墙内生活。而岛外,原本的统一分崩离析,英雄所在之地--马莱逐步取得霸主地位,并将国境内剩余的艾尔迪亚人贬为第三公民、将岛上的艾尔迪亚人称为恶魔。

虽然剧情并未对认同感做一个明确的划分,但是根据马莱与其他国家的战争场面,和对艾尔迪亚人的宣传,各个国家首先在国家范围内自认为己方,而马莱中又有艾尔迪亚人这个次己方。经过马莱人长期的宣教,艾尔迪亚人接受了自己低人一等的身份,并通过生活在制定区域、外出佩戴袖章的方式标明自己的身份。

即,最开始,是通过不同的部落,即不同的聚居地来划分;后面虽统一但又分裂,人们还是首先以居住地(地缘)进行划分,再次以血缘进行划分。

根据设定,艾尔迪亚人平时与常人无异,参见墙内人百年的时光均以正常人的身份自居,并与巨人为敌的场景。但是吸食了指定脊髓液的艾尔迪亚人,可以在特定巨人的召唤后变身成无垢巨人,若再吸食了九大巨人的脊髓液,便可以继承这些巨人的能力。也就是说巨人只是常人的一种转化,本属同源。

但是,经过长期的宣教,人们将可化为巨人的艾尔迪亚人区分为一类,尽管艾尔迪亚人与自己有着同样的肤色、语言、文化、习俗。这种划分如同把打了兴奋剂可以跑得更快的人区分为一类有着同样的逻辑,虽然这些人还没有打兴奋剂依然被区别对待,人们忧心忡忡的是有这种可能。

由此可见,这种己方/他者的区分,是人们在漫长的生活中自行建构出来的一种区分方式。人们为了建立起一个共同体,人为的选择了一个共同点,并以此圈入同类并区别他者。而在实际中,通过共同点进行的划分,因为共同点的难以界定,往往存在模糊地带,使得共同体的边界不清。

在上述区分已方和他者的基础上,人们将共同体内的个人维护共同体的利益视为理所当然,反之即为背叛。

作为荣誉马莱人的莱纳,从国家这个共同体上属于马莱人,战士马莱所认可的道义是为了马莱奉献自己;作为艾尔迪亚人的莱纳,从血缘这个类别上又不同于马莱人的一等公民,异类马莱所接受的教育是通过为马莱奉献可以成为类似于马莱人的一员。

也就是说,作为其中的一员,你应该奉献;如果你不完全是其中的一员,奉献也可以让你接近于是。而成为马莱人是荣耀的,是可以享受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更好的物质条件,所以莱纳的最优解就是服从马莱的安排成为一名光荣的战争机器。

由此可见,共同体的划分其实是留有余地的,为了最大化共同体内的利益,甚至可以调整划分的原则。除了动漫中的设定,现实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亦是如此,血缘上可归属于犹太人的维特根斯坦家族通过捐献家族资产获得了雅利安人待遇,逃避了作为犹太人在德的命运。

作为一个边界不清、可以浮动其范围的共同体,个人的归属也变得似是而非,而相伴随的忠诚要求便缺乏足够的依据。只是一种类似洗脑的要求。

作为自出生便被归属为某一共同体的人,所受的教育、所接受的信息,都会有所偏向。在不知不觉中便会有着某种倾向。这个倾向需要被意识到、并警觉,在接收到命令或者舆论导向时,需要独立的进行判断。这个世界,或许没有绝对的善恶,没有一个定言律令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是善恶终究是有分界的,去倾向于良善,而不是倾向于某一共同体的利益。

对于墙内的艾伦来说,自小的认识便是世界上只有墙内的常人和墙外的巨人,虽然自己可以转化为巨人,作为巨人的他对自己的认知也是常人,并以屠戮其他巨人为己任。常人即是己方,可谓是根深蒂固。

但是,如同看似坚不可摧的城墙被打破一般,岛上常人与巨人看似极与极的差异也在一夕被磨平,所谓巨人不过是被催化成巨人的艾尔迪亚人,岛上的常人也是艾尔迪亚人,艾伦所在的调查兵团所奋力与之战斗的,都是同类。

艾伦该如何认识自己,特殊的常人,还是巨人,还是...艾尔迪亚人?

从艾尔迪亚部落成长为艾尔迪亚帝国,其中征战伐戮自是不少,而统一天下之后又有内战,战乱纷繁。及至145代王带人迁居帕拉迪岛,岛上人们终享百年和平,而岛外依然战乱纷繁,新起之秀的马莱帝国与邻国战乱不断。

虽然艾尔迪亚人隐居岛上,与世无争,外界各国却对艾尔迪亚人敌意不减,甚至可谓是通过对艾尔迪亚人的共同仇恨维系本国人们的强烈归属感,并将帕拉迪岛称之为恶魔之岛,将岛上人们称之为恶魔。不仅如此,还限制留存马莱国境内的艾尔迪亚人的权益,对其百般欺凌,却又贪恋其的战斗能力,利用其为战争机器。

追溯历史,艾尔迪亚人无疑是战犯,其依凭巨人之力,屠戮其他部落-城邦-国家,并在内战中,杀害了帝国中的人民。对巨人之力所带来破坏的恐惧,深深植根于各地人民心中。而这种恐惧,转变成了仇恨,仇恨从巨人扩散到了具有巨人之力的艾尔迪亚人。

艾尔迪亚后人--艾伦所继承的进击的巨人,是九大巨人之一,此巨人有一个特殊的加成,就是可以看到历代进击的巨人的记忆。艾伦通过此能力,在王血的加成下,看到了岛外艾尔迪亚人的处境。

这种处境如何可以终止?百年之前祖先犯的错,后代该不该来偿还?战争造就的仇恨如何化解?

这个问题的提出有个隐藏假设,就是在划分不同的共同体后,单个共同体中部分人所犯的错误,由整个共同体来承担,并且随着繁衍进行传承。但是,在战争停止的百年之后,随着原参与战争的人员死亡,存活的后人们并未实施过加害,却依然被仇恨着。或因为所在政体的刻意宣传以增强内部的凝聚力,或因为受害家庭口耳相传而自幼铭记,这种仇恨随着岁月的流逝,不减反增。

艾伦试图结束这种仇恨的局面。

百年之前,145代王自行将艾尔迪亚人圈禁,立下不战之约约束始祖巨人的力量,封锁超大型巨人为城墙,即远离纷争地、销毁重武器,试图远避仇恨;百年之后,艾伦同父异母的哥哥吉克试图通过使全体艾尔迪亚人不再生育的方式,结束整个艾尔迪亚人的存续。

两个方式,一个是远遁,虽缓解一时,但百年之后,马莱派人攻破城墙,战争再起;另一个方式,直接灭己,消灭被仇恨的一端,从而将仇恨消弭与无处着落。一个未彻底解决问题,一个彻底解决问题,但是对于现世的艾尔迪亚人来说,灭族的下场过于残酷。

而艾伦通过进击的巨人之力,走出了一条新路。他授意马莱的枭放过自己的父亲,确保其父亲最终来到帕拉迪岛;指引奇行种戴娜绕过城墙边虚弱的贝尔托特直奔自己的母亲卡露娜;指点父亲吞下始祖巨人,并斩草除根;最终艾伦获得了始祖巨人之力、坐标之力,使始祖尤弥尔自由,并发动地鸣:释放墙内的超大型巨人,对世人进行无差别屠杀。

全体的尤弥尔子民,我艾伦·耶格尔,以始祖之力,向所有的尤弥尔的子民宣告,此时此刻,帕拉迪岛上所有的硬质化城墙都被解除,所有的沉睡着的巨人都将开始行动,我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我出生,我存在过的帕拉迪岛,保护我的家人,保护我的同胞,然而这个世界却期待着艾尔迪亚的毁灭,历经漫长岁月所累积的那种仇恨,会一直到持续到所有帕拉迪岛上的人民,和所有的艾尔迪亚人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才会结束,而我,无法接受那样的一个世界,我将驱使着城墙里的所有的巨人,踏碎岛外的所有的土地,直到岛外所有的人从这个世界上,驱逐殆尽为止!

艾伦·耶格尔《进击的巨人》

艾伦此行为的目的是让同为艾尔迪亚的人的 阿尔敏、三笠等人对自己灭世行为的阻止成为英雄,洗刷前期战犯的罪名;清理世界八成的人口,使得反艾尔迪亚人的势力式微,无法再造成灭种的威胁;消除巨人之力,使得艾尔迪亚人与其他人无异。从而消解2000年以来的,对艾尔迪亚人的仇恨,避免了后续互相之间的战争。

自此,毫无疑问,艾伦站在了艾尔迪亚人的角度考虑了问题,艾伦视艾尔迪亚人为己方,视其他人为他者,并归属于艾尔迪亚人的利益,试图化解世人对艾尔迪亚人的仇恨,将艾尔迪亚人从被囚禁、或被灭族的处境中解救出来。相应的,也降低了其他人对艾尔迪亚人发动战争的可能,使得世人免于艾尔迪亚-非艾尔迪亚之间的战争,促进了世界和平。

但是其中的屠戮过于凶残,艾伦远远称不上一个好人,而是成为了一个灭世者。

就其行为而言,通过消灭世界上大部分人,来保护小部分人,难免让人想到电车难题,一边是原轨道上的5个人,一边是切换轨道后的1个人,怎么选?从功利主义来看,功利主义认为人应该做出能“达到最大善”(即“最大效益”)的行为,所谓最大善的计算则必须依靠此行为所涉及的每个个体之苦乐感觉的总和,其中每个个体都被视为具相同分量,且快乐与痛苦是能够换算的,痛苦仅是“负的快乐”。(from 功利主义wiki)自然是吉克的灭己方法更具效用。

就其结果而言,仇恨双方任一方的消失,都可以是仇恨不再造成实质伤害。从结果主义来看,结果主义主张判别行动好坏或是非的标准,依该行动所(或是否可能、或是否意图)产生的结果而定,如一行动能(或可能、或意图)产生好的结果,该行动就是好的,也就是道德的。(from 结果主义wiki)。灭世和灭己达到共同的效果,两者相当。

但是,其境地未必就到了只有灭己或灭世两个选择。

人们因战争而感受到仇恨,是在战争期间及之后,自己的生命权利受到威胁,财产安全不得保障,面临着可能痛失爱人、亲人、朋友的境地,日常生活和事业奋斗也或随之化为泡影。这种痛苦是带给战争经历者的,并不会如显性遗传一般传给下一代。(篇幅有限,不讨论辐射武器造成的伤害)那么,在对战犯已有判决或相应惩罚的情况下,这一代人去世之后,下一代人对于战犯不再有重复诉求的权利。如若,战犯未有判罚,下一代人的诉求也是代前辈所诉,并非此代人权益受损。

对于战犯方而言,首先要划分战争发起者、战争服从者和非战争参与者。战争的罪孽应由战争发起者来承担,其所指挥的战争服从者,服从于自己的天职而跟随,不应在被惩罚的范围内。而未参与战争的人,自是亦不在被惩罚的范围内。

综上,战争的受害方可以诉求权利的对象是战争的发起者,而不是其间的服从者和未参与战争的人,即应承担战犯罪名的不是 战犯所在的整个共同体。

世人对恶魔的民族这种认知,不免是受所在政体出于各种目的进行的宣传导致的。而政体这么做是为了满足政治利益。如果可以扭转这种舆论导向,就可以意识层面消解仇恨。

随着各国科技的发展,武器水平的提升,现在已经可以有与铠之巨人匹敌的武器,后续或可发展出可以困住超大型巨人的武器。战斗力匹配之后,人们心中的恐惧可以随之瓦解。

即,“灭”并非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未必非要有个英雄、也未必非要有个坏人,才能迎来故事的大团圆。人非生来便归属哪方,也并非背负原罪,立场选择自随心之所向,评判是非当随公道人心。

进击的巨人在争议中迎来了大结局,而人们对其中内容涉及民族主义、军国思想、战犯待遇的思考并没有随之停止。仅以此文,感念作品中恣意潇洒的调查军团,和满满理想主义的艾伦。

上一篇:五本无限流文:《傻了吧,爷会变身!》《人偶生存游戏》上榜

下一篇:重温《父母爱情》才明白,为何到最后,安杰生病安欣没有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