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提到:“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孩子是创新的未来,科学教育则是在孩子心里种下科学的种子,呵护浇灌、让种子成长发芽。在近期举办的2023科学教育计划支持大会上,有一群关心着孩子的科学家和一线科学教育工作者,他们结合科普实践、研究经历,共同探讨了如何做好科学教育、提升孩子的科学素养。
中国科学院院士、古生物学家周忠和:激发小学生的科学兴趣非常重要
百年来,很多科学家将科研视为一种情怀、使命,现在科学技术成为一种职业是大势所趋,但如果过分功利地把科技视为职业,也便少了激情与创新,变得不敢提问、缺少质疑。
很多伟大的科学家比如达尔文,都是从小对生命和自然充满兴趣,一生执着于科学研究,所以才成为真正的大家。只有从小立志,让科学成为一种真正的兴趣,让其根植于血液里面,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科学大家。
人先天有好奇心,对科学的兴趣是可以引导的,这在小学阶段非常重要。我的经验是,从小学到初中、高中一直到研究生,年纪越高,学生问问题越不积极,这是教育里面值得反思的问题。我一直觉得,要把激发科学兴趣作为小学科学教育里面最重要的一项任务。
著名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说过,人类天生就有亲近大自然的倾向。我坚信,在小学科学教育里,贴近自然的,探索性的,和生活相关的内容,应该容易受到孩子们的喜欢,也容易对他们的心灵产生更深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行星科学专家、科普作家郑永春:科学家不一定是聪明人,但应该是有趣专注的人
有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有几个基本的特点: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上进心。这是我的回答,不一定是对的。科学家也不一定是聪明人,像我就不聪明,但应该是有趣的、专注的人,科学家也不是什么都懂,但是他们的研究方法会有启示,会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我认为,科学教育要注重启发性,要看学生能否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发现的乐趣。有的老师说,“这东西超纲,不能教”。我认为,小学生也可以学高中物理、大学物理,只是别把它当作考核的标准,只要他愿意学,你就使劲让他学。
科学教育要注重探究成果的表达,鼓励学生上台讲一讲,他探究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让其他同学来质疑,这个探究不正确,这个发现有问题。老师要营造课堂上质疑和答辩的环境,要鼓励学生基于事实和证据来发表观点。
学生比老师懂得多将成为常态,老师不要觉得丢脸,要给课堂足够的包容性,相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老师要从教师转为导师,要鼓励学生上台,相互教与学,要让课堂慢下来,看到孩子们眼中的光。
桂馨科学课项目首席专家章鼎儿:科学探索的主体是学生,而非教学指令
我观察到,在小学科学教育阶段中,往往是教科书提出问题,然后交给学生去探索。教科书里提到,“准备六个瓶盖,把它分为两组”,学生老老实实准备六个瓶盖,分成两组。探索,成了“你说一我做一,你说二我做二”的一种过程。学生只是照着指令来做。
老师说,冒泡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冒出气泡就是产出新物质。学生回家,打开一个汽水瓶,冒出气泡来了,就说,老师教过,冒出气泡就是产生新物质了。但实际上,你把气泡收集起来会发现,它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它还是二氧化碳。
探索的主体应该是学生。造成这个局面的很重要原因,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被束缚在知识教学的套路之中。那么就很难去建立聚焦与探索、探索与研讨之间的关系,整个过程变成了围绕自身中心教学知识的过程。
浙江省教研室副主任、2022版课标修订组核心成员喻伯军:把知识教学做得过头就变成了缺点
走向素养导向的课堂,努力的方向是要继承优点、改进不足。以前有这些优点:知识教育教学做得很扎实,但如果把知识教学做得过头就变成了缺点。探究式教学也在进行,技术工程实践也在进行,这都是优点,要把它继承下来。当然也存在不足,主要是学以致用上的不足,没有体现科学本质,这个方面要加强。
再向前该怎么走?加强在课内迁移应用,在新情境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会让课堂更好。
我给走向素养导向的课堂提三条策略,分别是素养目标、根据素养目标设计活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素养目标怎么定?各位老师要加强学以致用,在写目标时不要只写知识和概念,还要考虑迁移运用。并且概念的学习要跟探究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因为探究实践是主要路径。
最后小结一下,走向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把握三点,一是明确学以致用的思想;二是把素养目标先写好;三是继承优秀传统,探索实践新的教学方式,来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部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中心副主任郝京华:工程素养对所有的学生都很重要
我的观点是工程素养对所有的学生都很重要,包括那些将来不会进入工程技术领域的学生,因为它能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形成,比如动手能力、识图能力,还有评价科技产品的能力、参与决策的能力。不管这个学生以后是否当工程师,这些能力都很重要,通过工程技术教育有可能让孩子的这些能力得到锻炼成长。
有一个简单培养方法,可以利用一些思维工具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比如在界定问题阶段,有一个设计纲要,孩子们领到一个任务后起码要搞清楚这些事:要干一件什么事,也就是任务是什么;任务有没有具体的要求。孩子要有意识,即现在要完成一个什么任务,要求是什么,有什么样的约束条件,包括工期、价格,这些也是每个人在解决问题时要考虑的。
南方+记者:段江含 刘长欣
【作者】 段江含;刘长欣
科技能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