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好多人都在po自己做的“白人饭”。
“白人饭”,顾名思义,就是白人(才吃得下去)的饭。
前段时间,有不少暂居国外的网友发现,身边欧美白人准备的午饭大多都一言难尽,简直到了离谱的程度。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一整颗菜花直接吃。
几根胡萝卜和几片青菜,居然不是喂兔子的。
嫌食堂不好吃,于是带了饼、红椒和灵魂酱料···怎么说呢,很难想象食堂的条件到底有多艰苦。
法国老公所谓的爱心午饭就是面包里夹一根火腿和几条酸黄瓜。
在空心粉上淋一勺黄芥末酱就已经是对午餐最大的尊重了。
上面这些虽说看起来有种无欲无求的美,但起码还动手了,要是再懒一点,你甚至可以去超市买已经做好的食物。
比如的3.5澳元(折合人民币约16元)一盒的菠菜鸡蛋,
以及名为“午餐盒”(Lunchables)实为小饼干+奶酪+火腿的“小零食盒”。
就是这个量···给鸟吃都吃不饱吧。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种“奶奶看了都要直呼现在的年轻人真能吃苦”的饭,却成了国内都市社畜的“午餐之光”。
有人在饭盒里装满黄瓜和胡萝卜,馒头则是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贝果,
有人狠狠拿捏白人饭的精髓,配菜的中心思想就是用买了能直接吃的。
有人感叹青提加奶酪的搭配可太方便了,在评论区蹲有没有其他食谱推荐。
不少坚称自己是“中国胃”的打工人都没有逃过真香定律,从嘲笑白人饭,到理解白人饭,最后爱上了白人饭。
白人饭到底有什么魅力?
为什么不点外卖,是不喜欢吗?
俗话说,千事万事,吃饭大事。但对于如今动辄“996”“通勤两小时”的年轻人来说,好好做饭、吃饭却变成了难事。
在社畜群体中,带食堂的公司简直是位于食物链的最顶端,“入职大厂食堂,吃饭不要钱,一个月胖了十斤,可以算工伤吗”,的凡尔赛也成了新型的炫富方式,让无数打工人留下了羡慕的口水。
只是有食堂的公司少之又少,大部分的打工人还是只能天天抱着X团、饿X么点外卖。
然而,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些店因为食品安全问题登上热搜,每年的315也必然会曝光各位打工人经常光顾的连锁店。
菜都不洗就直接进锅,擦碗的抹布用来擦地,肉都变质不能吃了还接着用···让人觉得外卖就只有被315曝光过的和快要315曝光的。
外卖的安全让人担心,外卖的价格更是让人觉得没有良心。
俗话说得好,北京人吃不上早饭,上海人吃不起轻食。一顿饭就要花出去大几十,原来在打工人心里,外卖才是二十一世纪最糟糕的发明。
就连曾经物美价廉的中式快餐也变成了新型刺客,“月薪两万不敢在老乡鸡点三个肉菜”的论述更是生动诠释了什么叫“曾经你对我爱答不理,现在我让你高攀不起”。
(图片来源:网易数读)
面对还没交的大额房租水电,看着逐渐小的工资卡余额,社畜们不得不考虑洗手做羹汤的可行性。
而考虑的结果,就是根本不可行。
就拿北京来说,据《工人日报》统计过,北京年度人均通勤时长是47分钟左右,位居全国第一。
本来上班就烦,路上还要再灰头土脸奔波一小时,到家能不在沙发上摆烂都不错了,谁能支棱起来买菜做饭啊!
更何况大部分人都是一个人在大城市打拼,做饭也是自己做了自己吃,而一人食的菜量可不是厨房菜鸟能把握的了的,一不小心菜就买多了,吃不完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在冰箱里发烂发臭。
对于打工人来说,每次做饭就像是打了一场注定不失败的仗,打完还要继续收拾战场。每次洗完碗都要问自己一句:这饭真的非做不可吗?
吃饭糊弄学,一款真正的做饭神器
种种原因,让社畜们不得不思考其他的吃饭途径,由此诞生了“向外而行”和“向内而行”的两大流派。
选择向外而行在外面吃的,就开始四处转悠,看看哪里的饭性价比最高。
有人盯上了附近工地的盒饭,跟工友挤在一起吃自助餐,真当上了(大厂)民工。
12块钱一个人,20多个菜随便夹,要菜有菜要肉有肉,让人怀疑卖盒饭的老板是不是在做慈善。
有人则把目标对准小朋友,到处询问有没有收300个月大的宝宝的小饭桌。
人均二左十五右,各种现出锅的炒菜应有尽有,吃完都得扶着墙走。
而且给小朋友做的饭一般都经过家长的检验,不用太担心安全问题。
唯一缺点可能就会是因为跟小学生做饭搭子被初中生嘲笑。
但当一些成人小饭桌开始提供外卖服务以后,那可就真是无敌了。
还有人走进各个小区的深处寻找社区食堂,跟大爷大妈们一起反向消费。
二十块就能吃到荤素自选的健康饭菜,还没有手抖的食堂阿姨。
据食堂工作人员说,一顿三菜一汤的16元套餐,他们的盈利空间只有2块钱。这种“把钱全花在饭本身”的感觉,哪个打工人看了不心动!
再加上大多数社区食堂都有街道、政府背书,卫生标准有保障。而要是真有什么不尽人意的地方,大爷大妈投诉起来绝对比你热心。
而那些向内而行的人则仍选择在家自己做,并开发出了“吃饭糊弄学”的野路子,成为了它最虔诚的信徒。
在这一派中,有人信奉一锅煮一切,韩式部队锅、日式寿喜烧是他们的灵感来源,各种口味的火锅底料、能给汤水赋予灵魂还耐放的西红柿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白月光。
有的人则主要讲究个营养搭配,蛋白质、蔬菜、碳水、脂肪一个不能少。
至于这些东西是怎么混在一起的···不重要,反正吃到胃里都一样。虽然糊弄的料理方式让他们的食物看起来完全不在人类可食用的范围,但细看却在营养学的范围之内。
网友辣评:这菜有种混沌的健康。
还有人受到别人去菜市场“一周去一次,一次买一周”的灵感启发,进化出了“蒸一锅吃一周”的蒸饭能力,简直泰酷啦!
而不管是哪种类型的“美食博主”,他们都精通吃饭糊弄学的最高奥义:少。
这个“少”字,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是工具少。不用菜板不用刀是吃饭糊弄学的基操,一只锅一只勺子基本上就是他们做饭的全部工具,碗更是能不用就不用,直接锅里煮了锅里吃。有人甚至连火都不开,
比如B站Up主@李梨的宿舍生存日记,直接用自热火锅的加热包做出了两菜一汤。
二是步骤少。他们秉承“最高端的食材往往采用最朴素的料理方式”的理念,对食材的处理一般仅限于洗菜和打鸡蛋,然后直接进锅。
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花的时间少。三五分钟就能搞定打工人的一顿饭,哪个社畜看了不说一句学到了?
而这种“糊弄”发展到终极形态,就是“不用切,不用洗,有啥生吃啥”的白人饭阶段了。
它既具备了吃饭糊弄学“方便即正义”的基本特征,又因为不开火、不用油、不放盐、不加碳水的食用方法,让社畜们在保持健康的同时,既减肥变瘦,又防困提神。
您猜怎么着,自从吃了白人饭,腰不疼了,腿不酸了,又能给老板继续搬砖啦!
吃饭罢了,为什么要好吃?
当然,也会有人无法理解这种“生命体征维持餐”,称“这辈子吃过的最难吃的饭就是白人饭”,
“吃完急需下午回家煮螺蛳粉炒牛河,整个人都空虚了,身体吃饱但是灵魂吃不饱。”
但白人饭被人成为“打工人午餐之光”的原因可能就在于,它虽然不好吃,但很适合打工。
在裁员潮和就业寒冬的言论越发盛行之时,白人饭既是打工人减少消费支出的无奈之举,也是他们努力保住饭碗的主动之策。
不过,即使生活再苦,也要对自己好一点。如果上班时间不得不做白人,那就再周末好好满足一下自己的中国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