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青用音乐记录时代,被誉为当代“中国舒伯特”,却对家庭有愧

时间:2023-07-14 08:57:44编辑:coo君

“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看那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

2001年的八一晚会上,一首极富画面感的《天路》,把蜿蜒在高原冻土上的青藏铁路徐徐展现在人们眼前,作曲家印青的创作水平也再度受到业内外高度认可。

印青这个名字未必人人熟悉,但他谱写的《天路》《走进新时代》《强军战歌》等歌曲传唱甚广,无人不晓,歌迷称他是“中国舒伯特”。

这样一位著作等身的作曲家,几乎把一生都投入在了无尽的音乐创作中,对自己的家庭却始终心怀歉疚。没有家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包容守候,他也许无法如此专心创作。

1954年,印青出生于一个文工团家庭,由于家学渊源,自幼聆听家中一千多张中外名曲唱片,并且时常跟着父母到文工团观看演出的印青,对军旅生活产生了深深的向往,并且在日复一日的熏陶中喜爱上了各种乐器。

看儿子对这些东西感兴趣,开明的父母喜出望外,在他10岁的时候就送他去学小提琴和二胡。虽然年纪小,但印青学起乐器来非常快,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种种乐器逐渐被他练习纯熟,演奏起来就如同手上延伸出来的身体器官一样自然,后来他虽是个作曲家,但小提琴、二胡、吉他、口琴他都会演奏。

彼时他还未成年,不能进部队,在农村劳作只要有空闲时间,就拉起小提琴,用悠扬的音乐解除劳作的苦闷和枯燥。

那时候会乐器就已经很了不得了,何况还是小提琴这种不常见的西洋乐器,每次他拉琴的时候总有很多人围观。渐渐地,有什么表演活动大家都会叫上他,他也乐在其中。

军中表演

机会就这样在一次次演出中悄然降临,某次表演结束后,一个穿军装的同志拦住了他,要他拉两段《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

印青不明就里,但还是熟练地为他表演了一段。

后来得知,这位同志是江苏方面独立一师业余演出队的成员,演出队正值扩招,印青娴熟的表演让他如获至宝,于是在1970年,16岁的印青被招进了独立一师表演队。

之后的一年,印青作为小提琴手跟着表演队参加了更多演出,但表演来表演去,也就是曲谱上那已经被他翻烂的几十首。

印青

一个念头逐渐在他脑海中浮现:要是能自己谱曲来演奏就好了!

但没有学过谱曲的乐理知识怎么办?好说,现在学也不晚,于是表演之余印青开始买书自学。父母知道后也每逢探亲就找人来帮他补习。

眼看未来充满希望,但仅过了一年,演出队就解散了,时间太短,还没来得及学完知识的印青就得服从安排调去通讯营,成了一名架线兵,在部队的工作和音乐没有半点关系了!

他谱写的曲子也确实如此,背后大多都蕴含着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镌刻着深深的时代烙印,能有这种感悟和他的军旅生涯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军中训练

成为架线兵之后,部队6点就要出早操,晚上9点就熄灯,哪里来的时间让他继续做音乐梦?

印青有自己的“笨办法”:6点出早操就4点起床,出了营房在小河边抹黑练两个小时小提琴,晚上熄了灯再去会议室点煤油灯看乐理书。

时间是挤出来了,可是烧了不少限量的煤油也挨了班长的骂。印青也觉得不好意思,自己走了16公里去县城买煤油补上。

心中有热爱的人不愁做不好一件事。他对音乐的这一腔热忱让战友们都敬佩不已,班长也没有为难他,特许他深夜点着煤油灯学习。

就这样,在刚满18岁这一年,以自己真实军旅生活为写照的《我是一个架线兵》,就这样问世了,这也是印青创作生涯所作的第一首曲子。

蔡国庆

这首歌就是基于架线兵的生活写出来的,身边每一个战友都感同身受,这首曲风明快的处女作在战友之间广受欢迎,大家都在空闲的时候学两句。

印青源源不绝的创作之旅也从此展开。

1975年他从江苏调到浙江,他创作的作品在军队文艺汇演里屡屡获奖,变得小有名气。1984年,他和6名战友成立了国内第一支业余电声乐队,并且在这一年写出了《当兵的历史》。

军旅生活就是他创作的灵感源泉,一首《当兵的历史》彻底让他享誉三军,这也是知名歌手蔡国庆入伍后唱的第一首歌。

“十八岁,十八岁,我参军到部队……”

这首歌曲语调轻快活泼,充斥着热情活力,印青的创作初衷就是想激发广大官兵的爱军热情。歌曲一经传唱之后果然受到了全国广大官兵的喜爱,他收到了不少天南海北的战士来信。

印青自己也说:“将近40年了,不管什么兵种,新兵连第一首歌都要学唱它。”

随后就是《妈妈的小诗》《边关军魂》《不要问为什么》,每一首都是军队生活的某个侧面,每一首都能在广大官兵群体中引发强烈共鸣。

2001年夏,人民日报报道了中央决定修建青藏铁路的消息,为了展现中央和人民对建成铁路的期盼之心,筹备当年的八一晚会时,印青的领导找到他和词作家屈塬,希望他们能以青藏铁路为主题写一首歌。

韩红

两人接了任务之后就开始交流创作理念。

印青在后来的采访中谈及创作心得时表示,当时建成青藏公路就已经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可后来依旧成功通车了。即使人们认为在高原修建铁路不可能成功,但依旧渴望梦想成真。他希望通过自己的音乐,传递出人们内心渴望的心声。

两人埋头创作一个多星期之后,《天路》问世,在2001年的八一晚会上大放异彩。之后由韩红带上了2005年的春晚舞台,彻底传唱至大江南北,也传唱到了青藏铁路修建的建筑工地,成了无数铁路工程沿线工作人员的精神支柱。

大家的反馈让印青创作热情更甚,印青此后谱曲时更加注重契合时代脉搏,用更贴近百姓的情感、向往的曲调,来向人们表达当下的精神风貌。

印青

创作《走向复兴》时他最初采用了爵士乐的谱法,虽然第一版作品已经成熟,但很快他就意识到,这首歌的主题旨在表达厚重的历史情感,并不合适用太过艺术化的爵士乐来表达,于是苦思几天之后又改了第二版。

稳重宏大的进行曲风格,也是我们今天熟悉的版本,将中华民族忍辱负重的复兴之路展现在人们眼前。

此后印青的作品就大多都可以归类为“正能量作品”,尽管他精通各种音乐风格,但他始终认为贴近百姓、契合时代的简洁之作才称得上好作品。

歌迷们深深认可他的创作水平,称他为“中国舒伯特”。

印青和家人

印青把绝大多数时光都交给了音乐创作,经常琢磨曲子到三更半夜,还时常有工作调动,无疑是个“工作狂”。

幸运的是,他背后一直有个默默支持着他的小家庭,即使他和妻子聚少离多,即使他忙到常常错过女儿的成长,她们依旧对他充满理解,成为他安稳工作的支柱。

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个小家庭,或许印青就没有精力创作这么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

印青的妻子是部队的舞蹈演员,两人在印青调到浙江后相识,于80年代结婚后,育有女儿印倩文

印倩文小时候有好几年,父亲这一角色都是缺失的。母亲要照顾孩子和老人,逐渐分身乏术,只能慢慢放弃了舞蹈事业,把事业发展空间都留给了印青。

无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印青彻底绽放光芒。

1988年印倩文3岁,父亲被调往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印倩文和母亲留居杭州,父女两人一年见不了几次面。寥寥几次都是母亲百忙之中抽空带她去南京探亲,往往还碰上印青下连队,见面时间很短暂。

1990年印青又调到北京,一家三口见面更难了,好在1991年他就回到了南京,妻子这时也调到南京工作,这个小家总算过了一阵子团聚的日子。印倩文虽然总是见不到父亲,但她也知道父亲是优秀的文艺工作者,对父亲和他的事业充满崇拜。

1997年,印青接到了《走进新时代》的歌词,谱曲的任务落在他手上。

印青

读到“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这样恢宏大气的作词,他心中感动不已,当夜就开始了创作。

他从晚上十点写到凌晨三点,完成了第一版作曲,兴奋得忘了看时间,把妻子女儿叫起来,把刚谱好的曲子演奏给她们听。

母女二人困顿不已,尤其印倩文年纪尚小,困得睁不开眼睛,这首曲子没能让她们觉得惊艳。于是印青也逐渐觉得不满意,埋头继续创作。

天际发白,一整夜过去了,印青终于谱成了第二版曲子,从桌前抬起头。这次再演奏给母女二人,两人明显陶醉在音乐世界里,眼中闪动着熠熠光辉。

这就是后来我们听到的《走进新时代》。

印青和女儿

2001年,印青的父母相继因病离世,这对开明的夫妻曾是印青音乐事业的重要启蒙“老师”。但他们去世时印青正在各地奔波,没能赶回去见两位老人最后一面,这也成了印青多年来心中最遗憾的事。

妻子默默地在他背后替他料理好了老人的后事,抚慰他心中的悲伤。

近几年印青的工作已经不像以前那样繁忙,他也开始回归自己的家庭。2022年,他和业内好友贺东久合作,写出了一首充满父爱柔情的《女儿心》。他也希望人们能从这首歌曲中,感受父女之间的深情。

如今的印倩文也女承父业,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在她心里,父亲永远是她要看齐的标杆。

上一篇:微软发布补丁,修复 Surface Pro X 等 ARM 笔记本相机失灵问题

下一篇:转子回归,马自达 MX-30 e-SKYACTIV R-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