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一点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来了一个茶友。
自称喝茶小白。
因囊中羞涩,所喝之茶皆为友人所赠,比较杂乱,各个品牌都有,各个产区都有,黑红白岩都有所涉猎。
某日,喝了一罐大红袍,小小罐装的,但不是小罐茶。
据茶友称,这罐大红袍第一冲焦糊味很浓,后两冲焦糊味淡一些。
但他十分疑惑,因为这大红袍里,没有喝到村姑陈所写的花香。
于是他来问我,为何,你写大红袍时写了那么多种香气滋味,但我却并没有在朋友赠予的大红袍里,喝到你写的那些香气呢。
他相信村姑陈没有说谎,而他的味蕾也没有骗他。
那么,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2》
这个问题,叫做代入错误。
代入错误的本质核心就是,看到别人的行为,便觉得自己也可以实施这些行为。
代入错误主要出现在服装购买行为上。
比如,某顾客到某网店浏览购物。
网店的店主自任模特,上镜是她,穿衣拍照是她。
因网店店主生得秀美,气质温柔,身材匀称,穿的每一套衣服都很好看。
于是,顾客动心了。
顾客想象着,这些衣服穿在店主身上都那么好看,那么,穿在我身上,肯定也会非常好看。
顾客果断下单。
收货后,迫不及待试穿,却大为失望。
衣服穿上像麻袋,裤子只能拉到腿部,而裙子,一截一截勒在身上,把身上的肉肉勒得鼓出来,像一只端午节的粽子。
顾客生气了。为什么这衣服你穿上那样仙气飘飘,我穿上却丑不拉叽....你,你这个骗纸.....
愤怒的顾客冲动之下,去淘宝店,给了这家店好几个差评。
她忘记了,她的身高156,体重却有140斤——那些适合纤瘦年轻女孩子的衣服,是不适合一位中年大婶的。
顾客因为看到店主的照片,便错误代入,以为自己穿上也会很好看,故此,闹出了如上乌龙事件。
这件事里最无辜是这位店主。
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平白得了好几个差评,实在是冤。
《3》
本文开头提到的这位茶友,也是一位盲目代入错误的典型案例。
他看了村姑陈的文章,对村姑陈写在文章里的那些香气,那些滋味,心生向往。
于是,就在朋友送给自己的茶里,去寻找那些香气与滋味。
这就代入错误了。
村姑陈的茶,是村姑陈的茶,朋友送的茶,是朋友送的茶,它们根本就是完全不一样的两款茶,怎么能从中寻找相同点呢?
村姑陈写的,都是自己家的茶喝起来的感受,并不是写别人家的茶喝起来的感受。
这些香气,滋味,汤感,等等,都是独一无二的,是从别人家的茶里,找不到的特征。
顶多略微相似,却不可能完全一样。
就像太姥银针有好几家茶厂都在生产,但每家的香气与滋味,却彼此间都有细致的差别。
甚至包括区分等级的细致标准,包括零售价,都会有所参差。
千人千面,一千个人看莎士比亚,还会看出一千个哈姆雷特来。
何况个人主观臆断如此强烈的饮茶乎?
《4》
为什么在别人家的茶里,寻不到村姑陈家的茶那些仙气飘飘的香气与滋味呢?
盖因,一款茶的香气与滋味,与汤感,这些美好元素的生成,与产区的温光水汽土、与这款茶的加工工艺、与这款茶的储存条件,息息相关。
但凡上述条件差了一点,比如产区相同,但出自不同的制茶师,那么,虽然同为太姥山白茶,但其香气滋味,耐泡程度,干度,都会不一样。
个中差异,喝得出来,也闻得出来。
又或者,制茶师相同,但产区不一样。
有的茶产自太姥山,有的茶产自别的乡镇,由于产区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所产的茶青内所含有的营养物质,也大有差别。
当海拔高低不同时,两个产区间,有可能气温差了3-5摄氏度,这温度的差异便会影响到茶青叶片当中养分的含量,高山的白毫多,泡出来毫香便浓郁;平地的白毫少,泡出来便以浓烈的花香为主....
当产区日照时长不同时,有的在岗上,有的在山坳,每天的日照时间长度不一样。日照时间长的,青叶中的咖啡含量相对更高,泡出来苦味就会略重,涩味也相对明显一些。
当产区的土壤不一样时,有些是上好的乱石砂砾壤,有些是原来种菜的地近两三年才改种白茶的,两种土壤内含有的氮磷钾的分量不同,透气性也大相径庭,所出的茶青,叶片当中的芳香物质,胶质物质,茶氨酸茶多酚咖啡碱的含量都不一样。
故而,泡出来之后,香气滋味,都是迥异的。
还有就是储存。
如果茶掌柜的仓库储存条件不好,随便乱堆,抽湿机没有,茶还贴地面存放,没有垫高10公分隔热隔潮,那这茶便极有可能在梅雨季节出问题。
生成什么酸梅味,巧克力味,朱古力味,可可味,烟味,腥昧.....都是极正常的。
这样的茶,茶掌柜当然大吹其如何珍稀,如何好喝。
但他自己是从不喝的,就算直播间里众目睽睽之下,也只是端起杯子抿一抿,装装样子而已。
《5》
饮茶之事,贵在于心。
千茶千面,千人亦是千味。
每个人味觉不同,即使同一款茶,喝到嘴里也会有轻微的差异。
像香樟味水仙,村姑陈觉得极有特色,而某茶友觉得香气小众,哗众取宠。
尤其,人类对茶的审美点,都长在不同的地方。
村姑陈喝一款茶,会点评,某香,某味;而到李麻花嘴里,她会评,水很细,水不够柔,等等等等。
故而,即使不是代入错误,即使真的没有在村姑陈的茶里,喝到村姑陈所描写的那起子曲折回还的香气与滋味,也不打紧。
给客服发信息,请她教你如何泡,如何用舌头去感受,如何趁热闻盖香......
如此一番,不久,便都会了。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