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混电驱奇骏外形方面与燃油版基本相同,V-Motion 3.0风格前脸、分体式灯组、横向拉伸的下格栅、立体的前唇,包括内部主动式格栅,这些元素都不变。主要变化是V形边框由镀铬条改为熏黑风格,中央车标也变成最新的黑化风格,显得更年轻化一些。侧面造型兼顾城市与越野风格,A柱倾斜角度较大,车顶略带下压,车身同色D柱粗壮有力,双色车身和顶置镀铬窗线营造出一定的悬浮感。分段式腰线前段并不明显,后段在D柱下方营造出内收车肩,降低风阻。保留了从前到后环绕式的黑色底裙,并增加适当的银色装饰,凸显出越野的味道。
车身尺寸长宽高分别为4681/1840/1730mm,轴距达到2706mm。与日系对手相比,轴距与高度优势比较明显。全黑色外后视镜看起来很酷,集成LED侧转灯和侧置摄像头,标配360°全景影像。外后视镜标配电动调节、折叠、加热和锁车自动折叠。两个车型都提供前排无钥匙进入,为机械按键式。低配车型轮圈为18英寸,高配为19英寸,双色飞机式五幅造型时尚大方。轮胎规格为235/55 R19,匹配的是邓禄普SP SPORT MAXX 050系列产品,干湿地的抓地性都十分出色,适合电机大扭矩输出特性。车尾造型立体感出色,尾窗倾斜度不大,顶部有大尺寸扰流板和侧边导风条。尾灯与车肩内凹融为一体,比较巧妙。牌照框区域是整体横向内凹造型,显得很特别。保险杠外凸很充分,带着硬派越野的味道,大面积银色护板也很有力量感,底部中置雾灯和两侧反光片也形成横向视觉元素,让造型更加耐看。车厢采用双色组合,中控台采用软质皮面覆盖,触感舒适。提供12.3英寸悬浮中控屏和半液晶仪表的数字交互,科技感很一般。
两款车型都提供真皮方向盘,触感舒适但握感比较细,不算饱满,微平底造型便于掌握转角。平直的横辐按键不多,左侧用滚轮翻页效率更高、右侧用拨杆来控制巡航车速,便利性很高。日产的ProPILOT L2级驾驶辅助也是标配。这台低配车型采用7英寸液晶仪表与双机械表盘的组合,两者视觉融合度比较高,信息读取便利,中央屏幕也展示的信息很丰富。高配车型提供12.3英寸的全液晶仪表盘和HUD抬头显示。12.3英寸中控大屏采用悬浮式布局,高度合适便于观看。内置6核处理器,但流畅度很一般,反应也不算快。桌面采用卡面式排列,支持4G上网和OTA升级,不过集成功能很一般,可玩性不高。
挡杆台依然采用仿木纹饰板打底,电子挡杆更换为全新的滑块式,更加扁平,对前方手机储物的影响更小。周围布置的按键不多,前方是EV模式与e-Padel,后方旋钮是驾驶模式选择,包括运动、经济、自动、越野和雪地5种。前方倾斜的手机储物格带防滑垫,避免了手机滑动的问题,便于取放,集成了一键启动、Type-C、USB、12V电源,高配车型提供无线充电。中央扶手箱开口细长方正,有一定的深度。挡杆台下有两侧开放式储物空间,储物便利性不错。两款车型都提供真皮/仿皮混搭材质的座椅,与身体接触部分是真皮,触感更舒适。内部的填充物比较厚实有弹性,侧翼支撑开角较大,可适应不同身材,“大沙发”舒适度依然很高。功能方面,主驾驶座椅支持前后、靠背、高低(4向)和腰部(2向)电动调节,副驾驶仅支持前后、靠背手动调节,高配车型副驾升级为电动并增加了加热功能。
后排座椅舒适性也很高,皮面柔软、填充物厚实,靠背有侧向支撑,只是坐垫长度一般,对于大腿的承托性略显不足。后排空间充裕,侃弟身高175cm,腿部空间为三拳,头顶接近两拳距离,横向乘坐三个成年人很轻松,地板台隆起不高且扁平,中间乘客可把脚踏上去。提供有三个独立头枕、带水杯架的翻折扶手、后排地台式独立空调和两个USB接口,车顶有大尺寸全景天窗。尾厢空间方正,纵深充分,宽度与高度也不错,容积相当可观。后排座椅支持4:6比例放倒,平整度相当高。地板下方配备轮胎补气设备,取消了燃油车上的非全尺寸备胎。动力系统是此次新车变化的核心,e-POWER属于节能型燃油车,虽然确实是纯电驱动,但由于所需能量全部来自燃油,因此不算新能源汽车。日产花费大量资金研发的1.5T可变压缩比三缸发动机此次作为增程器出现,由于不再参与驱动,发动机可维持在高效率、低负荷区间,因此最大功率从150kW降低到了106kW,对发电而言已经很充沛了。驱动车辆的是前后双电机,前电机最大功率150kW、最大扭矩330Nm,后电机最大功率100kW、最大扭矩195Nm,综合功率和扭矩是两者之和。另外,还配备了2kWh的三元锂电池,起到一定的蓄能效果。
此前有观点认为增程式电动是“脱了裤子放屁”,认为发动机转化为电能是多此一举,但从转化动能角度看,电机的效率肯定是比较理想的,而发动机如果在长期在低负荷区工作,其热效率也是最高,这样整体的能耗就可以比发动机直接驱动更低,尤其对于市区低速行驶路况,成效最明显。实际体验,静止时如果电量在2格或以上,发动机不会启动,各种电气从电池中直接取电,很安静。如果电量为1格,发动机会启动充电,车外能听到声音,但车内的静谧度很高,基本没有噪音与振动。正常驾驶,行驶体验与电动车很接近,动力充沛、行驶很安静,尤其是行车平顺性是混动车无法比拟的,完全没有任何顿挫感。不过,由于电池能量很小,发动机的介入的比较频繁,这台车也有意把发动机介入时机推迟,因为在中高速时因为路面振动增加,可以削弱对发动机启动时振动的敏感性。驾驶者肯定能感知到,但影响不大。行驶中,发动机发出的电量直接供给驱动电机,有富余的电量就给电池补电,电池满了,发动机就会立刻停止工作,将电池电量释放一些。在深油门急加速时,电池可以与发动机发出的电量同时大功率输出,获得较为强劲的加速体验,不过此时发动机因为功率需求较大,转速也会大幅度提升,振动与噪音显著增加,接近油车。总体看,这套动力的优势是市区频繁起步直到中等车速,平顺性和安静性都很出色,而且节能效果明显,高速时的能耗优势就不明显了。
底盘结构没有变化,依然采用前麦弗逊独立式与后多连杆独立式的悬挂组合。行驶质感与燃油车相差不大,调校以舒适性为主,弹跳行程不长但刚性偏低,平直道路零碎振动的过滤比较充分。通过较大坑洼时,压缩动作比较快,拉伸时避振器抑制动作较快,避免出现大幅度弹跳,体现出成熟车企底盘的实力。由于发动机整体振动与噪音降低,因此底盘的隔振与降噪需要同步提升,否则底盘噪音会变得明显,这点表现也不错。这台车双电机是否是完全同步的全时四驱呢?答案是否定的。缓油门起步,前电机先发力、后电机再介入,有个较小的时间。在30km/h低速缓行状态,轻油门驾驶,甚至能出现单前电机工作,而后电机不工作的状态,当然这需要对油门精确的控制。能看出前电机是主力驱动单元,后电机为辅。不会,大部分时间,前后电机的同步性比较高,在遇到湿滑路面或过弯时,车身的稳定性更高。当然,越野时也很简单,打开越野模式,系统会控制电机扭矩,防止打滑。雪地模式扭矩输出就更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