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镜》第6季不黑镜:一次违背观众预期的新尝试

时间:2023-07-19 05:41:45编辑:coo君

《黑镜》第六季播出了,自从制作平台由英国Channel 4转交美国Netflix,它的评分逐年下滑。

这期节目,我们将从科幻爱好者与从业者的角度聊聊:为什么《黑镜》越来越不好看了?第六季为什么是史无前例让人感到“最不像黑镜”的一季,它又做了哪些破局与尝试?

主播 | 小静、UU、老亦

如果抱着“看《黑镜》”的预期而来,第六季很可能令你失望。

如果想看科幻单元剧,那么第六季是一部制作沉稳的作品,镜头语言、主题立意、表演剪辑等都在及格线之上。

都说《黑镜》越来越“不黑镜”了,那到底什么是《黑镜》味儿?

下文整理自本期铥铥科幻电波,有删节

收听节目解锁完整内容

剧透预警

01、

黑镜:英式幽默、现代寓言和多义性

编剧兼制作人查理·布洛克说,《黑镜》是电子屏幕熄灭之后变黑的那面镜子,映射出使用者的脸,讲的是媒介对于幽深人性的折射和反向的掌控。

2011年《黑镜》第一季上映,正值全球移动互联网3c产品和社交平台的爆发期,《黑镜》这样一部主打科技脑洞、探讨互联网生态的概念类独立短剧刚好踩中了风口。

《黑镜》的主题一直是那些暂未被搬上舞台的当下恐惧,定位是现代寓言故事集。

但是到了第六季,就连最大程度回应当下热点、评分最高的S6E1也“脱靶”了。

S6E1《琼很糟糕》,主人公琼下班打开电视,发现流媒体上热播的剧集《琼很糟糕》1:1 复现了他的生活,让他隐私全无,陷入人际关系的崩坏。

琼想将流媒体平台告上法庭,发现自己在注册账号时就签下了授权条款,状告主演电视剧的女明星也不行,因为演员只授权了自己的形象,实际表演是AI生成的。

比起科幻寓言,这更像一部写实之作。然而,当下大众对AIGC的焦虑聚焦在个体劳动力会不会被取代,这集对“AI侵犯私人生活”和“互联网授权陷阱”的隐忧已是略显陈旧的话题。

早期《黑镜》的英剧气质,是将尴尬问题冷冷地悬置于半空,留下解读空间。变为“美剧”后,它越来越急于给出答案,也愈发平铺直叙。

S1E1《国歌》中,我们体会到的是汗毛倒竖:当你被置于公众审视之下,当你的行为被舆论左右,会是什么样的感觉?

S6E1《琼很糟糕》却直接用台词帮观众划好了重点:大数据认为,人们喜欢看比自己糟糕的人生。

隐喻和多义性的丧失不单是这一集,而是存在于整季乃至Netflix接手之后,《黑镜》气质的改变也源自于此。

02、

设定与剧情的拉扯

在科幻创作的角度上,第六季“设定”和“剧情”的结合也不尽人意。

S6E3《海的那边》,为了平衡工作和家庭,宇航员的肉体虽在飞船之内,却能把意识传回地球的复制品体内,体验日常生活。主角邀请遭遇心理创伤的同事使用自己在地球上的躯壳,进入自己的家庭,引发了一出伦理悲剧。

这一集中,抛开意识传输的设定,故事依然成立。假如把场景转换一下:两名矿工,一个探亲假用光了,另外一个说你用我的假期余额去外面逛逛,到我家坐坐,两个故事基本一致。在此,技术并未充当催化剂的角色。

那“设定”和“剧情”什么样的结合是有效的?正面例子是《黑镜》S4E1《大天使》。

父母通过视觉植入技术对孩子实施全方位、无死角的监护。这一集中,技术确实能对孩子的负面情绪进行屏蔽和干预,影响孩子心理发育,从而导致后面的悲剧。

我们总希望《黑镜》能像头两季那样去呈现荒谬以及荒谬背后的结构性压迫,而不是谴责具体脆弱的个体。

我们对优秀科幻故事的期待也是一样:哪怕写的是个体,背后应该也可以隐含人类的某种集体视角。

03、

黑镜变红镜:融合与跨界尝试

《黑镜》第六季最大的特征是“复古”。这种新特质,反映着主创对突破风格/类型的尝试。

头一回,《黑镜》出现了一个没有任何幻想元素的罪案故事——S6E2《亨利湖》,和一个纯粹的奇幻故事——S6E5《恶魔79》。

查理·布洛克最初计划拍一部名叫《红镜》的姊妹剧,走复古恐怖路线,最后改变了主意,决定将《红镜》的想法全部纳入《黑镜》,于是就有了上面两集,又是罪案,又是恶魔,与观众的收看预期背道而驰。

第1~5季,《黑镜》的海报上都是一面破碎的镜子。第6季,海报上只有一盒录像带。

一块塑料盖板,不再是黑色镜面,没有反射观察者的能力,甚至不是一件当代科技产品。一切都告诉我们:这一季的重心不再是当下和未来了。

上一篇:载人机器人防护服优势

下一篇:13顺位后卫没有水货?大学三分率超4成,夏联仅22.7%,猛龙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