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fp蛋白

时间:2023-07-22 00:51:48编辑:coo君

1,荧光素酶报告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GFP)有什么区别

只能先就标题的问题谈谈我的认识.后面的追问我了解得也不全面. 1.两者的结果检测方法不同.GFP绿色荧光蛋白,很直观,能够直接检到荧光,在普通的细胞培养条件下都能够观察到,对细胞的生命活动和其他并行的实验安排影响很小.荧光素酶报告基因使用起来比GFP多一个步骤,因为荧光素酶是个酶,不发荧光,发荧光的是它的底物,荧光素.荧光素在细胞里(要说萤火虫细胞我就不知道了哦)是没有的.所以检测荧光素酶的通常步骤是裂解细胞,释放荧光素酶,与荧光素及其他所需化学物质混合,才得到荧光.现在虽然也有活细胞内检测荧光素酶的手段,但要将荧光素送入活细胞,本身就已要对细胞进行相当的干扰.所以一般来说荧光素酶实验的同一批细胞不适合再做其他并行实验. 2.两者的结果含义不同.GFP如果说是定量检测表达蛋白的话,这个定量只能够指,表达的细胞是多少个,不表达的细胞是多少个.GFP对于单个细胞来说,就有阳性和阴性两种结果罢了.GFP不能够定量地告诉你,这个/群细胞里的表达量是多高还是多低.荧光素酶就能够定量地得到表达量/表达水平的数值,但这个数值是相对于一群细胞来说,而不是对于单个细胞.所以荧光素酶常常用来研究启动子的功能与调控,因为启动子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可以是渐变的,而不是简单的开和关两种状态.

2,如何使用gfp标记一个细胞内的蛋白

如何使用gfp标记一个细胞内的蛋白
(1)从图示可知,GFP的M端伸出的核苷酸的碱基序列是TTCGA,是限制酶HindⅢ酶的切割位点;N端伸出的核苷酸的碱基序列是CTGCA,是限制酶PstⅠ切割位点;则在构建含该GFP的重组质粒A时,应选用限制酶HindⅢ和PstⅠ切割目的基因和Ti质粒,再用DNA连接酶把目的基因和运载体相连.
(2)PstI可将重组质粒的N端切开,而BamHⅠ能在重组质粒的黑色部分切开,这样就得到2种DNA.
(3)根据题意,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移到猪体中,所以GFP是目的基因.
(4)由图可知,⑤⑥⑦过程为核移植过程,⑨过程将早期胚胎移入母猪体内,属于胚胎移植.
(5)根据题意,为避免免疫排斥反应,所以导入的调节因子能抑制抗原基因的表达,导入的调节因子属于目的基因.

3,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在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FP)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绿色荧光蛋白能在蓝

(1)由以上分析可知,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基因克隆猪的培育过程采用了基因工程、核移植技术、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技术.(2)①限制性核酸内切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则图2中被限制酶Ⅰ切割后所形成的黏性末端为:、.②酶Ⅰ和酶Ⅱ识别序列不同,但切割后产生的黏性末端相同,因此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上述两种不同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可以连接.(3)标记基因的作用是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获得的转基因克隆猪,可以解决医学上供体器官不足的难题,同时抑制抗原决定基因的表达或除去抗原决定基因,也可以避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4)蛋白质工程的操作过程:预期蛋白质功能→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氨基酸序列→找到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基因表达合成相应的蛋白质.因此采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制造出蓝色荧光蛋白过程的正确顺序是:②①③④.(5)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时,先要将目的基因插入农杆菌Ti质粒的T-DNA中,然后用该农杆菌感染植物细胞,通过DNA重组将目的基因插入植物细胞的染色体DNA上.(6)以大肠杆菌质粒作为运载体,以同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切割运载体与目的基因,将切割后的运载体与目的基因片段混合,并加入DNA连接酶.连接产物至少有3种环状DNA分子,它们分别是运载体自连得到、目的基因片段自连的、运载体与目的基因片段相连的环状DNA分子.故答案为:(1)基因工程、核移植技术、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2)①②可以连接,因为由两种不同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是相同的(或是可以互补的) (3)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 避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4)②①③④(5)T-DNA 染色体DNA(6)3 运载体自连得到、目的基因片段自连的、运载体与目的基因片段相连的环状DNA分子

4,GFP绿色荧光蛋白的检测方法有哪些

检测方法:
1、实验准备
 Modulus单管型多功能检测仪
 Blue荧光模块(P/N 9200-040)
 微量适配器(P/N 9200-928)
 纯化的rAcGFP1蛋白(Clontech,NO.632502)
 200ul加样器与20ul加样器
 TE Buffer (10 mM Tris-HCl, 1 mM EDTA, pH 8.0)
 1.5ml离心管
2、.仪器准备
2.1 关闭Modulus的电源,为Modulus插入BLUE荧光检测模块.
2.2 打开Modulus的电源,仪器预热1min
2.3 按照说明插入微量适配器
3.、制备标准曲线
3.1 对rAcGFP1进行系列稀释
3.2 在微量比色杯中加入100ul的rAcGFP1稀释后溶液。注意:避免在微量比色杯中出现气泡,负责会引起检测误差。.
3.3 将微量比色杯插入到微量适配器中,点"Measure Fluorescence Raw."检测
3.4 记录检测结果,对其他样品重复4.2-4.3的步骤
3.5 利用荧光值(FSU)与样品浓度做出标准曲线
4、 校准
4.1 使用Modulus检测未知样品前,你可以使用rAcGFP1稀释液来校准Modulus仪器
4.2 使用表1中的5个稀释液来校准Modulus。选择"ng/µL"作为测量单位,使用0 ng/µL 作为空白标准;为了尽可能准确,使用接近实际样品的稀释液做其他几个点的校准。
4.3 保存校准,可供以后调用 (可选).
4.4 使用"Measure Fluorescence."开始检测未知样品。注意:在校准后就无需再做标准曲线。
4.5 样品浓度将直接在屏幕上显示.
简介:
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是一类存在于腔肠动物体内的生物发光蛋白。1962年Shimomura等首先从多管水母(Aequoria victoria)中分离出一种分子量为20kD的称为Aequorin的蛋白。由于水母整体荧光及提取的蛋白质颗粒荧光都呈绿色,因此,人们将这种蛋白命名为绿色荧光蛋白。
GFP具有多种优点:易于检测,灵敏度高;荧光性质稳定,耐受性强;易于表达,无细胞毒性;可用于活细胞检测。因此,GFP可作为报告基因用于检测基因表达或调控,或作为融合标签来检测蛋白质分子的定位、迁移、构象变化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或者靶向标记某些细胞器

5,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被发现以来,一直作为一个监测完整细胞和组织内基因表达及蛋白定位的理想标记.

(1)从图示可知,GFP的M端伸出的核苷酸的碱基序列是TTCGA,是限制酶HindⅢ酶的切割位点;N端伸出的核苷酸的碱基序列是CTGCA,是限制酶PstⅠ切割位点;则在构建含该GFP的重组质粒A时,应选用限制酶HindⅢ和PstⅠ切割目的基因和Ti质粒,再用DNA连接酶把目的基因和运载体相连.(2)PstI可将重组质粒的N端切开,而BamHⅠ能在重组质粒的黑色部分切开,这样就得到2种DNA.(3)根据题意,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移到猪体中,所以GFP是目的基因.(4)由图可知,⑤⑥⑦过程为核移植过程,⑨过程将早期胚胎移入母猪体内,属于胚胎移植.(5)根据题意,为避免免疫排斥反应,所以导入的调节因子能抑制抗原基因的表达,导入的调节因子属于目的基因.故答案为:(1)HindⅢ这PstⅠTi质粒(2)2(3)目的基因(4)核移植 胚胎移植(5)抑制抗原基因 目的

6,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过程

1994年,华裔美国科学家钱永健(Roger Yonchien Tsien)开始改造GFP,有多项发现。世界上用的大多数是钱永健实验室改造后的变种,有的荧光更强,有的黄色、蓝色,有的可激活、可变色。到一些不常用做研究模式的生物体内找有颜色的蛋白成为一些人的爱好,现象正如当年在嗜热生物中找到以后应用广泛的PCR用多聚酶后的一波浪潮。不过真发现的有用东西并不很多。成功的例子有俄国科学院生物有机化学研究所Sergey A. Lukyanov实验室从珊瑚里发现其他荧光蛋白,包括红色荧光蛋白。生物发光现象,下村修和约翰森以前就有人研究。萤火虫发荧光,是由荧光酶(luciferase)作为酶催化底物分子荧光素(luciferin),有化学反应如氧化,以后产生荧光。而蛋白质本身发光,无需底物,起源是下村修和约翰森的研究。下村修和约翰森用过几种实验动物,和本故事相关的是学名为Aequorea victoria的水母。1962年,下村修和约翰森等在《细胞和比较生理学杂志》上报道,他们分离纯化了水母中发光蛋白水母素。据说下村修用水母提取发光蛋白时,有天下班要回家了,他把产物倒进水池里,临出门前关灯后,依依不舍地回头看了一眼水池,结果见水池闪闪发光。因为水池也接受养鱼缸的水,他怀疑是鱼缸成分影响水母素,不久他就确定钙离子增强水母素发光。1963年,他们在《科学》杂志报道钙和水母素发光的关系。其后Ridgway和Ashley 提出可以用水母素来检测钙浓度,创造了检测钙的新方法。钙离子是生物体内的重要信号分子,水母素成为第一个有空间分辨能力的钙检测方法,是目前仍用的方法之一。1955年Davenport和Nicol发现水母可以发绿光,但不知其因。在1962 年下村修和约翰森在那篇纯化水母素的文章中,有个注脚,说还发现了另一种蛋白,它在阳光下呈绿色、钨丝下呈黄色、紫外光下发强烈绿色。其后他们仔细研究了其发光特性。1974年,他们纯化到了这个蛋白,当时称绿色蛋白、以后称绿色荧光蛋白GFP。Morin和Hastings提出水母素和GFP之间可以发生能量转移。水母素在钙刺激下发光,其能量可转移到GFP,刺激GFP发光。这是物理化学中知道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在生物中的发现。下村修本人对GFP的应用前景不感兴趣,也没有意识到应用的重要性。他离开普林斯顿到 Woods Hole海洋研究所后,同事普腊石(Douglas Prasher)非常感兴趣发明生物示踪分子。1985年普腊石和日裔科学家Satoshi Inouye独立根据蛋白质顺序拿到了水母素的基因(准确地说是cDNA)。1992年,普腊石拿到了GFP的基因。有了cDNA,一般生物学研究者就很好应用,比用蛋白质方便多了。普腊石1992年发表GFP的cDNA后,不做科学研究了。他申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时,评审者说没有蛋白质发光的先例,就是他找到了,也没什么价值。一气之下,他离开学术界去麻省空军国民卫队基地,给农业部动植物服务部工作。当时他如果花几美元,就可以做一个一般研究生都能做,但是非常漂亮的工作:将水母的GFP基因放到其他生物体内,比如细菌里,看到荧光,就完全证明GFP本身可以发光,无需其它底物或者辅助分子。将GFP表达到其它生物体这项工作,1994年由两个实验室独立进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做线虫的Marty Chalfie实验室,和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Scripps海洋研究所的两位日裔科学家Inouye和Tsuji。水母素和GFP都有重要的应用。但水母素仍是荧光酶的一种,它需要荧光素。而GFP蛋白质本身发光,在原理上有重大突破。Chalfie的文章立即引起轰动,很多生物学研究者纷纷将GFP引入自己的系统。在一个新系统表达GFP就能在《自然》、《科学》上发表文章,其实不过是跟风性质,没有原创性。纵观整个过程,从1961年到1974年,下村修和约翰森的研究遥遥领先,而很少人注意。如果其他生化学家愿意,他们也可以得到水母素和GFP,技术并不特别难。在1974年以后,特别是八十年代后,后继的工作,很多研究生都很容易做。其中例外是钱永健实验室发现变种出现新颜色,并非显而易见。

7,GFP绿色荧光蛋白的检测方法有哪些?

检测方法:
1、实验准备
 Modulus单管型多功能检测仪
 Blue荧光模块(P/N 9200-040)
 微量适配器(P/N 9200-928)
 纯化的rAcGFP1蛋白(Clontech,NO.632502)
 200ul加样器与20ul加样器
 TE Buffer (10 mM Tris-HCl, 1 mM EDTA, pH 8.0)
 1.5ml离心管
2、.仪器准备


2.1 关闭Modulus的电源,为Modulus插入BLUE荧光检测模块.
2.2 打开Modulus的电源,仪器预热1min
2.3 按照说明插入微量适配器

3.、制备标准曲线

3.1 对rAcGFP1进行系列稀释
3.2 在微量比色杯中加入100ul的rAcGFP1稀释后溶液。注意:避免在微量比色杯中出现气泡,负责会引起检测误差。.
3.3 将微量比色杯插入到微量适配器中,点"Measure Fluorescence Raw."检测
3.4 记录检测结果,对其他样品重复4.2-4.3的步骤
3.5 利用荧光值(FSU)与样品浓度做出标准曲线

4、 校准

4.1 使用Modulus检测未知样品前,你可以使用rAcGFP1稀释液来校准Modulus仪器
4.2 使用表1中的5个稀释液来校准Modulus。选择"ng/µL"作为测量单位,使用0 ng/µL 作为空白标准;为了尽可能准确,使用接近实际样品的稀释液做其他几个点的校准。
4.3 保存校准,可供以后调用 (可选).
4.4 使用"Measure Fluorescence."开始检测未知样品。注意:在校准后就无需再做标准曲线。
4.5 样品浓度将直接在屏幕上显示.


简介:
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是一类存在于腔肠动物体内的生物发光蛋白。1962年Shimomura等首先从多管水母(Aequoria victoria)中分离出一种分子量为20kD的称为Aequorin的蛋白。由于水母整体荧光及提取的蛋白质颗粒荧光都呈绿色,因此,人们将这种蛋白命名为绿色荧光蛋白。
GFP具有多种优点:易于检测,灵敏度高;荧光性质稳定,耐受性强;易于表达,无细胞毒性;可用于活细胞检测。因此,GFP可作为报告基因用于检测基因表达或调控,或作为融合标签来检测蛋白质分子的定位、迁移、构象变化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或者靶向标记某些细胞器

8,如何在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切片的gfp细胞

首先,你需要确定你想观察细胞的什么东西。你只想把细胞染亮的话,用calciem AM,染核的话用DAPI或者hoescht33342,染死细胞核的话用PI,染线粒体,内质网,endosome,actin等都有自己的染料。
然后,你根据不同的染料的说明配制溶液,养细胞,有些染料很快,比如DAPI染细胞核就是分分钟的事情,有的染料要慢一些,那么就要多养一会儿。
如果你用荧光显微镜看,你首先要确定你的荧光显微镜可以用来看细胞,一般看哺乳动物细胞的显微镜是倒置的,如果你的显微镜是正置的,操作会比较麻烦。然后你要确定你的显微镜的激发光可以激发你要用的染料,比如,有的显微镜没有紫外光,那么就不能用DAPI染细胞核。
如果你这些搞清楚了,你能正确操作显微镜,那么你就可以上镜去看了,注意,在荧光显微镜下,染料可能被淬灭掉,所以有些染料,你看得时候要快一点。

9,荧光生物显微镜怎么观察gfp荧光染色细胞,目镜可以看见,但是相机拍不出来

荧光显微镜使用怎么gfp蛋白表达
1.两者的结果检测方法不同.gfp绿色荧光蛋白,很直观,能够直接检到荧光,在普通的细胞培养条件下都能够观察到,对细胞的生命活动和其他并行的实验安排影响很小.荧光素酶报告基因使用起来比gfp多一个步骤,因为荧光素酶是个酶,不发荧光,发荧光的是它的底物,荧光素.荧光素在细胞里(要说萤火虫细胞我就不知道了哦)是没有的.所以检测荧光素酶的通常步骤是裂解细胞,释放荧光素酶,与荧光素及其他所需化学物质混合,才得到荧光.现在虽然也有活细胞内检测荧光素酶的手段,但要将荧光素送入活细胞,本身就已要对细胞进行相当的干扰.所以一般来说荧光素酶实验的同一批细胞不适合再做其他并行实验.
2.两者的结果含义不同.gfp如果说是定量检测表达蛋白的话,这个定量只能够指,表达的细胞是多少个,不表达的细胞是多少个.gfp对于单个细胞来说,就有阳性和阴性两种结果罢了.gfp不能够定量地告诉你,这个/群细胞里的表达量是多高还是多低.荧光素酶就能够定量地得到表达量/表达水平的数值,但这个数值是相对于一群细胞来说,而不是对于单个细胞.所以荧光素酶常常用来研究启动子的功能与调控,因为启动子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可以是渐变的,而不是简单的开和关两种状态.

精华总结

雨露,是万物生长的灵丹妙药,它能让万物欣欣向荣,给人带来希望和欢乐。起名,是给孩子取名最重要的一步,因为名字,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文化。一个好的名字,可以让孩子从小拥有一个好的起点。那么,旸字取名呢,有着什么样的寓意及含义?

1、旸是五行金之字,五行属水,寓意孩子聪明机智,有大智慧,富有爱心。

根据五行属性来取名,金能克水,就像是金被水淹没了,所以会出现水变少,阳气不充足的情况。而旸字五行属水,表示有希望的样子,寓意孩子聪明机智,有大智慧,富有爱心,有爱心之义,对人非常友好,人缘非常好。由于在起名时需要注意五行八字,所以名字要避开太多不利因素。例如孩子取名为旸这个名字时,可选择五行属金且与水相冲或水火相济或金水相济等字面寓意相搭。

2、旸字是木之金之字,五行属木,为金之态,寓意孩子金木水火土五行协调,和谐发展。

雨露的滋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都让人感到无比满足。旸,字音shèng,寓意着孩子有一颗包容和感恩之心。这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异曲同工之妙……旸给人带来欢乐、吉祥的同时,也寓意着孩子金木水火土协调发展……

3、旸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字,可形容孩子生机勃勃,乐观向上。

【旸】有光明、温暖、明朗的意思,可用作名字。【阳凯是太阳之意。【阳阳阳】阳代表明亮,阳代表光明及温暖。用阳代表光明的事物,表示孩子生机勃勃,乐观向上。【阳欣可表示欣欣向荣之意。【阳和】可表示温暖的意思。

4、旸字取名,寓意孩子乐观向上,对生活充满希望。

旸字寓意孩子乐观向上,对生活充满希望,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另外旸字取名还有着积极向上、乐观开朗、吉祥幸福、生活美满、幸福美满等美好祝愿,其寓意吉祥。而且旸在中国汉字里是非常多见的一个字,我们可以将这个字用在名字中来表达。旸字取名代表着孩子未来很美好而充满希望。如果将其用于起名中,则代表着孩子未来会有很多希望。同时也象征着孩子将来会有所成就。

5、旸作为名字有吉祥富贵之意。

旸这个名字,在很早的时候就被赋予了吉祥富贵的寓意,因为它在名字中的意思很多。所以有很高的吉祥富贵之意。这个名字将孩子命名为【旸】具有美好的寓意。

上一篇:

下一篇:中国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