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局势

时间:2023-07-23 10:12:36编辑:coo君

1,非洲落后欧洲多少年?

具体非洲落后欧洲多少年,在下也不十分确定。本人觉得大约50~~80年吧!无论是农业还是工业,非洲都比不上欧洲,在公共卫生医疗、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问题的解决上也与欧洲相差甚远。但是,非洲是非常有潜力的,可以说是一支不错的潜力股,适合做长线。其实非洲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北非国家特别是产油国,像利比亚、埃及都是比较富有的,南非因为有金矿、金刚石等稀有的矿藏资源,国内生产总值一直名列前茅。不过其他的非洲国家,尤其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虽然有的大力发展加工工业,但与北非和南非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2,非洲内战为什么那么多?

我认为今天非洲内战频繁与几个世纪前的殖民主义有很大的关系,工业革命后,西欧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入侵非洲、瓜分殖民地。到了二战之后、尤其是1970年,非洲各国相继拜托殖民统治,宣布独立。但是很多历史遗留问题没有解决。如今很多非洲国家任然是由军事强人掌权,这对国家的民主化法治化都是非常不利的,也很容易引起争端,另外贫困也是爆发战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3,如何理解中非关系的现状,特点及发展前景

中非战略伙伴关系的特点
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正式启动,成为推动中非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载体,成为促进政治对话的重要平台,成为增进互利合作、实现共赢的重要纽带。进入21世纪,中非通过合作论坛开展了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加强了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的磋商,形成了南南国家之间特有的战略伙伴关系。
一、政治上互尊互信、互帮互学,友好关系全面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非洲则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双方人口加起来超过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因而构成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中国自觉地将本国的发展同非洲的命运紧紧相连,非洲各国普遍将中国作为可信赖的合作伙伴。中非友谊植根于双方人民心中,中非双方始终真诚友好、平等相待、相互支持、共同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中非双方高层交往更加密切,对话交流更加深入,相互支持更加坚定,中国与非方诸多行为主体的互动更加活跃。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支持非洲和平、稳定、发展和团结的决心不会改变,支持非洲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战略不会改变,帮助非洲国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政策不会改变,坚定地同非洲人民站在一起的理念不会改变,永远做非洲人民的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的信念不会改变[1]。
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非双方都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中非人民对中非关系发展均给予殷切的期盼,因而为中非战略伙伴关系奠定了深厚的政治与社会基础。中非双方根据国际形势和中非关系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不断探索论坛发展的新思路,不断拓展合作形式,不断增强论坛凝聚力和影响力,使之成为更加富有成效的合作平台。在战略伙伴关系框架下,继续弘扬传统友谊,保持高层交往势头,加强战略对话,扩大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排除外来干扰,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积极凝聚适应新形势的共识,提出实现新目标路线图,推出共同发展的新举措,完善解决新问题的对策思路,努力开创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新局面。
二、经济上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务实合作不断深化。长期以来,中国致力于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基础上,发展同非洲国家的经贸合作关系,有力促进了非洲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给非洲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受到了非洲国家的高度评价。进入21世纪以来,中非经贸合作关系已由单纯的经济援助和贸易逐渐拓展到贸易与投资并举,进而拓展至产业合作开发、金融合作和人力资源开发等诸多领域。在合作论坛推动下,中非携手稳步构建全方位立体式合作体系,推动双边贸易和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中非贸易额达到1663亿美元,比2006年增加2倍。中国累计对非直接投资金额已达150多亿美元,项目遍及非洲50多个国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的资本纷纷从非洲抽调资本,“回巢补血”,但中国资本却逆向而行,为非洲投资东道国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本来源,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为非洲大陆经济保持发展势头做出了贡献。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2011年的经济增长率超过了5%。在欧美经济复苏乏力、市场疲软的情况下,非洲当年的经济增量中有将近50%得益于对中国的贸易和中国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中非双方在金融危机期间相互抱团取暖,携手抗击外部冲击, 保持了经济发展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成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主要动力,亚非两个大陆成为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的两大亮点。中国政府庄严承诺,中非能源资源合作并非中非合作的全部内容,更不是中国对非政策的出发点。中国在互利共赢基础上开展对非能源资源合作,完全遵循国际惯例和市场规则,在满足中国自身合理能源需求的同时,致力于造福当地民众,帮助有关国家提升自主发展能力,带动有关国家和地区共同发展。后危机时期,低碳经济提前摆上世界各国政府的议事日程,中非双方既要完成工业化进程,又要追赶低碳经济潮流。因此,中非双方决定以中非合作论坛为载体,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进一步探索新的合作方式,进一步重视农业、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非方优先发展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投资、金融、服务业、技术转让等深层次合作,进一步改善贸易结构、提高贸易质量,促进各自发展能力,使合作成果更多惠及双方人民[2]。
三、文化上互学互鉴,相互映衬,人文交流日趋活跃。中国与非洲国家都有古老的历史与文明,均为人类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新时期,中非双方尊重各自的文化特性,互鉴互学。在国际事务中,中非双方均主张不同文明和谐共存,反对文明冲突论,反对文明歧视。进入21世纪以来,中非教育、科技、文化及人员交流、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合作成果丰硕。中非青年联欢节、中非文化聚焦、中非科技伙伴计划、中非法律论坛、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等合作项目,有力地增进了中非之间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新时期,中非双方一致同意,继续促进中非两大文明多层次、多形式交流互动,加强教育、文化、科技、卫生、体育、旅游等领域交流,密切青年、妇女、民间团体、新闻媒体、学术机构联系,为中非战略伙伴关系再上新台阶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四、外交上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维护共同的发展利益。中非关系属于南南合作关系。加强中非友好合作关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基石。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同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将其视为新时期中国对外关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在战略伙伴关系框架下同非洲国家保持了良好的外交合作势头,在涉及各自重大和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携手维护与促进共同利益,谋划共同的发展空间。双方在联合国改革、应对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等重大问题上密切配合,有效地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促进了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了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新时期,中非双方一致同意共同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和谐均衡的全球发展,反对以大欺小、恃强凌弱、倚富压贫,加强磋商和协调,照顾彼此关切,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等全球性挑战。
五、安全上相互支持,互为战略依托,谋划共同的发展国际安全空间。近年来,政治安全正成为非洲和平与发展新隐患。非洲冲突频频,政局动荡致使越来越多的国家政权和领导人出现非正常更替。部分国家政局动荡成为域外大国推翻现行政府或领导人的借口,进而迫使非洲国家“选边站”,离间了非洲国家的政治团结。更为重要的是,西亚北非政局动荡与社会动乱的局势正呈现向撒哈拉大沙漠以南地区蔓延的迹象,非洲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正面临空前的政治安全挑战。与此同时,非洲大陆经济安全形势空前严峻。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非洲经济保持了集体增长态势。但是,金融危机的滞后效应正通过贸易链直接影响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受金融危机与主权债务危机影响,发达国家对非洲国家的援助难以保持增长态势,影响到相关受援国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部分非洲国家在政局动荡,政权易手后,仍未能解决“生产缺失”这个根本问题,致使国家经济生活雪上加霜。有鉴于上述,中国将坚持促进非洲和平稳定、为非洲发展创造安全环境作为对非关系的重要内容,以“中非和平安全合作伙伴倡议”为载体,深化同非盟和非洲国家在非洲和平安全领域的合作,为非盟在非开展维和行动、常备军建设等提供资金支持,增加为非盟培训和平安全事务官员和维和人员数量。新时期,中非一致同意进一步发挥“中非和平安全合作伙伴倡议”的作用,深化和平与安全领域的合作,促进非洲和平与稳定。
中非战略伙伴关系基本原则
后金融危机时期,以中非合作论坛为标志,双边经贸关系进入了全面快速稳定发展的新阶段。中非双方应该抓住机遇,加快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有效凝聚共识,有效发挥各自产业比较优势,以产业与金融合作为突破口,扩大相互贸易,促进相互投资,推动战略伙伴关系再上新台阶。具体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政治上加强互相信任。战略伙伴关系的核心是政治互信。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继续将非洲作为其外交战略根基,作为经贸合作伙伴。与此同时, 非洲国家为保持经济增长态势,为实现经济与社会同步发展,纷纷调整了发展战略并将中国作为外部拉力之一。因此,中非应充分发挥论坛的政治推动作用,通过定期峰会进行政治推动,通过高层互访增进战略合作关系,通过论坛对话促进共识,通过谈判促进合作,通过合作推动各自发展,照顾彼此关切,实现共同发展利益。中方庄严承诺, 利用一切有效手段支持非洲国家联合自强谋发展,支持非洲大陆集体振兴,协助非洲国家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二、经济上促进互利共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关系已经成为非洲大陆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因而成为推动中非战略伙伴关系再上台阶的重点领域。中非双方应充分发挥各自产业比较优势,不断拓展产业合作领域;以投资带动贸易发展,进一步拓展可贸易领域,进一步开发可贸易商品;鼓励企业各界参与双向投资;促进非洲国家产业升级;帮助相关国家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和培育国际竞争能力。
三、技术上谋求共同开发。后金融危机时期,中非均需要在继续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基础上追赶低碳经济世界潮流,实现后发优势难度之大,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其中最为突出的短板是技术研发与应用。中非应进一步加强产业技术合作,通过技术转移拉动各自经济发展;通过技术合作促进各自产业升级;通过技术联合攻关增加各自发展后劲;通过技术分享增强各自能力建设;通过技术交流促进经济共同发展。
四、文化上提倡互相借鉴。中非都有着灿烂多姿的文化,都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过重要贡献。新时期中非双方应继续保持文化领域交流和借鉴的态势,为进一步拓展投资合作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增进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拓展文教合作领域和方式;增加双方人员交流;鼓励企业融入当地的社会;发挥文化友谊桥梁的作用,夯实中非战略伙伴关系文化基础,进一步充实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
五、安全上增强互相支持。新时期,来自传统与非传统领域的安全威胁是中国和非洲国家共同面临的现实问题之一。中非双方应充分发挥中非合作论坛的作用,切实加强和平与安全领域交流和磋商;增强树立合作共赢的安全意识;进一步强化互惠互信、互助互补与合作共赢等新型经济与贸易关系观念;通过多边外交携手营造共同发展必备的国际安全环境,谋划共同的发展空间,共同应对经济安全挑战,实现共同发展。
六、外交上加强政策协调。经济外交应当成为推进中非战略伙伴关系的助推器。双方应以中非合作论坛为载体,通过政治对话凝聚共识,通过协调政策确立利益汇合点,一如既往地开展地区和国际外交领域的合作,强化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机制,携手推进多边主义机制和章程,推动国际社会关注发展的问题。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谋划共同的经济发展空间,提出共同的发展议程,维护共同的发展利益。
中非投资合作对策思考
推进中非战略伙伴关系是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对非工作新的起点。新时期,中国与非洲国家经济发展阶段各有不同,在全球生产链和交换链中所处地位不同,在实现经济与社会发展领域各有所需,进一步开展互利合作需要有新的战略思路和政策举措。
一、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政治推动是中非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中非双方应充分利用高层互访汇聚政治共识;充分发挥中非合作论坛的促进作用;有效谋求双边政治与经济关系互动;建立和完善双向投资法律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双向投资促进政策体系;建立和完善中国企业经济与贸易开发区;加强投资促进立法和政策经验交流,协助相关国家制定和实施符合国际惯例的产业发展战略与政策,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将促进投资便利化,优化投资环境作为发展中非经贸关系的主要内容之一;加强服务业领域合作;鼓励中资企业在非洲建立销售网络。
二、确立有效投资进入战略。应有效利用双边关系推进投资合作;以贸易为先导促进多元投资合作;结合各自产业调整开展投资合作;谋求经援贸易投资综合投资效应;利用非洲配额资源开展加工业务;根据当地需要开展生产组装活动。与此同时,鼓励和引导相关企业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深入了解当地经济发展环境;吃透东道国投资贸易政策法规;切实掌握当地市场交易机制;有效把握当地文化习俗现状;努力排除当地投资隐形障碍;认真履行投资前期审批手续。
三、加强产业技术合作。应充分利用各自资源和要素优势,积极推进相关产业技术转让和技术合作活动,促进双边投资稳定发展,推动非洲的工业化进程、扩大就业、提高农矿等初级产品的附加值。在信息领域,充分利用中资企业的技术优势,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寻求当地合作伙伴,在产品生产、组装、技术和服务等领域开展合作。在医药领域,通过政府间协议,鼓励和支持中资企业结合当地实际需求开展医药产品生产与销售活动。
四、鼓励中资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政策和经济手段引导中资企业积极物色和建立当地合作伙伴关系。协助中资企业在投资东道国建立和完善行业协会,充分协调本行业协会与投资东道国的关系,维护行业企业政党权益;积极考虑当地社团的正当利益;积极进行项目投资公关工作;建立和完善相关立法,鼓励各企业勇于承担企业社会责任,鼓励和支持企业尽量多地雇佣当地人员,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应切实关注当地社情民意;真心参与当地社团活动;适当支持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当地生活环境;稳步提供民生项目支持。
五、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活动。文化关系是推进经贸合作关系不可或缺的组成内容。应进一步加强在文化领域的交流和借鉴,增进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支持双方文化机构、新闻媒体、学术团体、高等院校等加强合作,通过文化节、艺术展和体育赛事等促进相互了解和友谊。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应结合对非外交工作和国际义务相应增加非洲国家来华留学生奖学金名额,鼓励中国青年志愿者赴非洲参与建设事业。鼓励和支持中资企业和中国公民与当地人民和睦相处,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发挥中非友谊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从经营角度看,应协助中资企业选对选好国内项目经营班子;建立完善技术人员队伍构成;努力平衡国内国外员工比例;积极吸收当地人员参加竞聘;切实做好投资项目技术培训。
六、巩固人脉关系,形成合作利益共同体。以中非合作论坛为平台,进一步充实中非政治对话内容,就发展模式、治理模式、工业化进程、对外开放、扶贫、民主和人权发展阶段及其实现途径等举办高层对话和专家级论坛,组织专业团组进行对口实地考察,相互借鉴经验,进一步拓展共同语言。进一步调整对非政策,支持相关国家维护国家稳定和团结、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着力构建稳定中非经贸合作必备的社会氛围。在做好与建交国执政当局工作的同时,适当形成与在野党、非政府组织交往机制,确保中国与所有建交国的经济关系不因其国内政局变幻而生变,最大限度地降低中资企业投资风险。
与此同时,在新生代非洲领导人中培育对华友好中坚力量。继续保持高层互访和会晤,增进双方领导人之间个人友谊。充分利用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20国集团及中非合作论坛等多边机制加强高层对话,相互照顾对方的关切,相互促进对方的利益,巩固中非传统友谊,夯实中非投资合作人脉基础。扩大中非立法和司法部门交往,为双边投资合作关系发展奠定法律基础。扩大非洲事务特别代表的职能,充分调动中国民间组织、智库和社会各界精英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二轨外交”的作用,鼓励更多的志愿者赴非洲参与建设事业,夯实中非关系人文基础。有计划地组织中非政党、青年妇女组织交流和交往,充分发挥后者促进双边关系发展的桥梁作用。
七、继续有效参与非洲和平与安全行动。以中非合作论坛为载体,进一步维和与维稳合作共识,加大支持和参与以反恐与反海盗等为载体的非洲安全治理进程,有效维护相关地区及国际通道自由航行与安全;继续履行支持非洲无核化进程,保障非洲免受核武器威胁;继续履行关于防止非洲小武器扩散的职责,与国际社会一道有效防止人道主义灾难蔓延或再现;充分发挥发展中大国作用,积极参与非盟及相关次区域组织组织的人道主义救助军事演习,适当增加对非人道主义巡回医疗服务活动;继续为非洲国家提供扫雷援助活动,为相关国家重建提供安全保障;适当增派以维和与维稳为宗旨的军事专家,在院校教育、部队训练、装备维修、伤病救助等领域发挥中国独特的作用。
八、进一步协助非洲国家提升维和与维稳能力建设。依据中国综合国力许可和国际义务,调整对非和平与安全合作计划,进一步增加参与联合国和非盟主导的非洲维和行动,增加维和投入,增派战斗分队,展示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与此同时,依据新时期对非工作需要,通过双边途径提供维和与维稳财政和物资援助;利用中国现有国际合作人员培训机制增加非洲国家维和与治安官员(专家)培训,提升非盟和相关国家自主维和及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继续积极参与非洲国家重建进程。充分发挥劝和促谈作用,促进与推动民族和解进程,探寻冲突与战争和平解决方案。与国际社会一道积极提供人道主义援助,防止人道主义灾难蔓延。积极推进与新政权和国家领导人对话机制,探讨协助对方重建途径。积极推进重建所需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重建提供必要条件。在非洲国家理解并同意的情况下,与相关大国和国际组织探讨在非洲维和合作途径,开展三边或多边发展援助,为相关国家经济恢复与发展提供有效安全保障。

4,金融危机以来世界格局的变化(政治经济两方面)

童鞋~!!你不会是西财滴吧~~!!!哈哈

世界格局包括世界经济格局和世界政治格局,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快于世界政治格局变化。南北经济力量博奕是促进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所谓南,系指南方国家,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获得独立与主权的发展中国家。所谓北,系指北方国家,即发达国家,集中在被称之为“富国俱乐部”的经合组织(OECD)之中。南北关系,体现为南北政治、经济、科技和安全、军事等各方面的相互合作与斗争,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南北经济实力对比逐渐发生的变化。联合国及其所属机构发表的数据表明,20世纪80年代,南方国家的GDP增速已高于北方国家,但人均GDP增速则低于北方国家。然而步入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不仅在经济总量上缩小了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且在人口基数增加的前提下,人均GDP也缩小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鸿沟。在21世纪头10年,发展中国家的GDP和人均GDP增速以及拉动经济增长的私人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贸易“三大要素”的增速都继续保持高于发达国家的势头。变是永恒的,世界唯一的不变就是变。人们不应再以静止的观点看待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比发达国家以更快速度增长,南北差距就会趋于缩小,世界经济格局就会发生改变,这是必然的结果。

一、亚洲率先走向崛起

亚洲地域面积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三,堪称世界第一大洲,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有过自己的辉煌。1820年,全球经济总量为6950亿美元,法国、英国、美国分别占5.4%、5.2%、1.8%,而中国和印度则分别占28.7%和16%。但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西方列强对亚洲进行了大规模的殖民扩张与侵略。然而,二战后,由于众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在亚洲率先涌现出一批跳跃式发展的国家和地区。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台湾、韩国、香港和新加坡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相继起飞成“龙”,被国际社会誉为亚洲“新兴工业经济体”(NIES);80年代至90年代,马来西亚、泰国“准新兴工业经济体”以及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也都在加速经济发展,以争取早日成为新兴工业国。尤其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未、越南在80年代中、印度在90年代初开始的经济变革,促进了各自经济的腾飞,为东亚乃至亚洲的持续高速增长发挥了“拉动效应”。在1997—2007年的10年里,亚洲国家和地区克服了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跃居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快和最具活力的地区,亚洲新兴经济体的GDP年均增速超过9%,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愈益增大。日本《富士产经商报》在2008年4月4日报道中指出,2007年,中日韩、台湾、香港、东盟10国等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7万亿美元,是1980年的6倍。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业已替代日本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引擎,以日本为领头雁的“雁行模式”早己不复存在。约翰?奈斯比特在《亚洲大趋势》一书中指出,150年来,西方享受了进步与繁荣,而亚洲却遭受贫困与饥饿。现在,亚洲正走上经济复兴的道路,这将使他们重新得到他们以前文明所拥有的辉煌和荣耀。

二、新兴大国的腾飞和“超高速”发展

美国高盛集团全球经济研究部主管、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在本世纪初就开始关注和研究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经济的可能发展,并在2003年发表了《与“金砖四国”一起梦想——2050年之路》研究报告,提出了“金砖四国”(BRICs)的概念。“金砖四国”都是大国,尽管在这场历史罕见的金融危机中,俄罗斯经济严重衰退,巴西经济陷入零增长,但由于中印经济的拉动,“金砖四国”经济总和占全球GDP的比重还是由2007年的13%上升为2009年的15%,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国际力量,加速了南北经济格局的变化。继“金砖四国”之后,美国高盛集团于2007年推出了所谓“钻石十一国”概念(菲律宾、孟加拉、埃及、印尼、伊朗、韩国、墨西哥、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土耳其和越南),指出在2004—2007年4年间,十一国的经济增长率平均约为5.9%,是欧洲国家平均增长率的两倍以上。日本“金砖四国”研究所在2007年则提出一个新的专有名词“展望五国”(VISTA),系指越南、印尼、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认为这五个国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能,在未来几十年内,其经济将会有飞速的发展。根据日本“金砖四国”研究所的推算,从2005—2050年,西方七国集团的经济规模以美元计算,与现在相比最多扩大到2.5倍,“金砖四国”将扩大到20倍,而“展望五国”可能扩大到28倍。这虽然只是对未来的一种展望和一种预期,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南北经济未来发展的变化趋势。

“金砖四国”、“钻石十一国”和“展望五国”的成员被国际社会冠以新兴市场、新兴经济体和新兴工业国等称谓。何为新兴市场或新兴经济体?究竟有多少新兴市场或新兴经济体?现在尚没有明确的界定标准和准确的数字,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新兴市场或新兴经济体现已遍布于亚洲、非洲、南美洲、东欧及中东各个角落,形成了“新兴经济群体”。新兴经济体属于发展中国家,因而发展中国家兴起与腾飞己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美国《外交》杂志前总编辑、《新闻周刊》国际版主编法里德.扎卡里亚认为,20年来,工业化西方之外的国家以过去不可想像的速度发展。这意味着他者的崛起——世界其他地区的崛起(见美国《新闻周刊》,2008年5月12日版)。所谓“他者的崛起或世界其他地区的崛起”,不仅包涵着充满经济活力的亚洲及发展中大国的崛起,而且包涵着其他地区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正在发生的“悄悄的巨变”。每次大危机都会带来大变革,导致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与变化。这次起源于美国的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更是如此,美国的盎格鲁—撒克逊发展模式、美国的金融创新制度、美国推行的新自由主义及国际金融机构的作用等等,都受到了广泛的质疑。美国匹兹堡G20峰会弱化了八国集团的作用,将包括10个新兴经济体的G20作为“国际经济合作的最重要论坛”和“世界经济新协调群体”,标志着主导世界经济的美日欧三强已无法单独解决全球性大问题,标志着影响力日益增长的大型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地位的提升和话语权的扩大,标志着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仍具备持续发展的基础

从各方面的预测考量,2009年世界经济陷入二战后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尽管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收缩幅度变小,但世界经济和发达经济体衰退的总趋势已成定局,不会出现逆转。在经济全球化作用下,发达国家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迅速慢延到发展中国家,使发展中国家受到拖累和影响,俄罗斯、巴西、墨西哥和南非等大型新兴经济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萎缩,然而,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经济表现依然好于发达国家。据世界银行预测2009年发展中国家的GDP约增长2.1%,与发达国家超过负3%的经济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从当今实际情况分析,国际金融危机最坏时期业已基本过去,世界经济开始触底反弹,其主要依据是恐慌指数(VIX波动率指数)已降至30%以下,表明投资者对后市的恐慌程度开始降低;企业投资欲望开始增强,银行开始改变惜贷政策;PMI持续回升;消费者信心开始回暖;首次申请失业人数开始下降;股市反弹。上述六个经济触底指标虽己有所改善,但都只是初见端倪,此外,还存在着众多不确定因素,有毒资产尚未消除,债务危机和银行倒闭事件时有发生,因此,世界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稳固,经济复苏力度尚较为脆弱,世界经济和发达经济体不可能在短期内恢复到2002—2007年的增长水平,将会在低速增长甚至是衰退轨道上持续滑行两三年,亦即呈现“U型”反转走势。如果各国特别是二十国集团能够真正“同舟共济”,把对金融的救助转向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排除持续增长的障碍,不轻意改变宏观政策,不向他国转嫁危机,那么2010年全球经济出现“双谷衰退”的机率不大,但个别国家在持续几个季度的复苏增长后,经济增速再度下行则是有可能的。由于日元升值及通货紧缩,为防止经济反弹后再次下滑,日本央行于2009年12月1日再度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1%水平不变,并将通过新的贷款工具向金融体系提供10万亿日元资金,以增加流动性。联合国发表的《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测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仅为2.4%。世界经济从2009年的负增长转为2010年的正增长是一个重要的积极变化,但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传统定义,世界经济增长率在2.5%以下,即认定为世界经济衰退,因而2010年世界经济仍将在衰退之中或衰退的边缘徘徊。

然而,在世界经济逆境中,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以高于发达国家经济增速向前发展的态势并没有改变,其发展前景仍具有持续性,其主要依据:一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消费市场需求庞大;二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拥有雄厚的外汇储备和国内储蓄;三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研发支出显著增长,高新技术产业正在逐步兴起;四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组建的新兴跨国公司,在世界500强中所占数目及市值日趋增加;五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积极推动签署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全球现有209个自由贸易区和自由贸易协定,区内贸易已占世界贸易额的50%;六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发展指数,亦即将贸易盈余转变为本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正在逐步增强;七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贸易保护力度增强的形势下,相互之间的贸易激增。鉴于上述情况,2010年发展中国家作为整体将以5.1%的速度增长,其中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约为6%,而发达国家仅约为1.7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值为1.3%),由此可见,新兴经济体追赶发达经济体的空间依然十分巨大,在全球经济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趋势必将有助于世界经济格局及世界经济政治秩序的变革。

新兴经济群体的崛起是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典型体现。正如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所说,未来世界经济格局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主要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在金融危机之前,这些经济体已经开始崛起,随后而至的危机则更加快了崛起的步伐。亚洲是“新兴世界的中心”,在世界经济回暖之际,亚洲经济回升的势头比世界任何其他地区都更加迅速和强劲。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说,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支撑了亚洲的经济,即便是美国经济减速,亚洲也不会陷入经济衰退(《日本经济新闻》,2008年4月3日)。英国《经济学家》预测新兴亚洲国家将呈现V型反转,未来五年内,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7—8%,其复苏速度是全球各国平均速度的三倍以上。因此,亚洲是世界经济增长的

新源泉,世界经济发展重心正向亚洲转移。在亚洲的引领下,预计2020年左右,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将占全球GDP的50%。日本《福布斯》月刊2008年5月号发表了李光耀的题为《世界经济的中心是亚洲》的撰文,他预测今后20年,中国和印度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会超过9%,其他东亚国家约为7.5%,到2030年,亚洲将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50%,回归“世界笫一”的位置。2009年11月在新加坡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奥巴马不得不强调亚洲对美国的重要性,宣示美国脱离全球发展最快速地区的时代已经结束,美国将重返亚洲。

四、经济实力是经济权力分配和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基础

世界经济发展新态势,必然导致国际经济关系、世界格局变化以及国际经济政治秩序调整的连锁反映。正如法国《青年非洲》所指出的“危机就像一场风暴或者龙卷风,所到之处景象改变。而当危机结束时,我们将发现一个不同的世界,世界格局己然改变”。事实表明,美国在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中遭受到多重挑战,具体表现为:美国第一经济强国地位受到挑战;美国治理全球能力受到挑战;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受到挑战;美元特权地位受到挑战,等等。这些挑战归结为一点就是世界格局不应以“单极世界”为主导,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应该承认和接受这一客观现实。

新兴经济体的崛及世界经济格局转变,说到底是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的结果。《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多年以来,世界格局大体经历了英国独领风骚,英法德群起称雄,美国充当救世主,称霸世界。从世界体系论的角度看,大国兴衰的实质是:有的国家从世界的“中心”向“外围”滑落,有的国家则从“外围”走向“中心”。大型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印两国的崛起是“历史的复归”,将逐渐改变世界经济现有版图和格局,对重振亚洲雄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邓小平早就说过“中印两国不发展起来就不是亚洲世纪。真正的亚太世纪或亚洲世纪,是要等到中国、印度和其他一些邻国发展起来,才算到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82页)。印度也看到中印两国共同发展的重要性,2004年印度商务国务部长斋拉姆使用了一个新词CHINADIA,把中国与印度连在一起,CHINADIA意味着中国和印度共同前进与合作。

然而,在当今新的时代条件下,新兴大国的崛起不能再沿袭近代以来大国争霸的历史,走依靠发动侵略战争,实行对外扩张的道路,而只能是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亦即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胡锦涛在越南国会的演讲,2005年11月1日)。从亚洲新兴大国的迅速发展中,可以看到亚洲发展和亚洲崛起的前景。亚洲崛起与以往欧洲崛起、美国崛起的历史背景不同,它是多元文化共同发展、共同存在、共同繁荣、共同融合的产物;是在全球化条件下的崛起,与欧洲、美洲等其他大陆是一个相互交叉、共同促进的过程,它的崛起并不意味着其他大陆的灾难(泽羽:国际亚洲研究学者大会,社会科学报2005年8月18日)。

世界许多国家看到了亚洲崛起的势头,并给予了积极的评价。早在2004年12月,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所做《展望2020年描绘全球未来》的预测报告指出,今后15年“中国和印度的崛起将足以匹敌19世纪的德国和20世纪的美国,在地缘政治学上产生剧烈的冲击”。美国《商业周刊》认为,世界从未见过这两个占全球1/3人口的国家在同一时刻崛起,中国和印度拥有改变21世纪全球经济的实力和活力(美国《商业周刊》:《中国和印度的崛起》,2005年8月22日)。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萨默斯在2006年1月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甚至说,中印的崛起有可能与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并列成为过去一千年三大重要经济事件。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南北差距虽然趋于缩小,但差距依然巨大,发展中国家要想摆脱不发达状态,中印等大型新兴经济体要想做到既受国际社会重视,又受国际社会尊敬,仍任重而道远。 (来源:中国网)

5,非洲国家的社会制度

一、大多数非洲国家在独立以后都受到殖民国家的影响,沿用资本主义制度,个别国家走社会主义的道路,但是因为独立之前的非洲国家既没有经济基础又没有较好的民主政治传统,所以几乎都出现过独裁的现象。目前大多数应该还是资本主义吧。二、社会制度,是指反映并维护一定社会形态或社会结构的各种制度的总称。包括社会的经济、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等制度。其中社会的经济制度,即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性质;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等项制度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决定于经济制度,又为经济制度服务。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是社会制度发展的根本原因。宪法的主要任务就是以根本法的形式确认和维护包括国家制度在内的一定类型的社会制度。扩展资料:功能:1、行为导向功能。通过权利和义务系统确定个人的地位和角色,为人们提供思想和行为模式,使其较快地适应社会生活,以避免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和冲突。2、社会整合功能。作为规范体系的社会制度能协调社会行为,调适人际关系,发挥社会组织的正常功能,清除社会运行的障碍,建立社会正常的秩序。3、传递与创造文化的功能。制度通过保存与传递人类的发明、创造、思想、信仰、风俗、习惯等文化,使之世代沿袭,并在空间上得到普及。同时,制度促进文化的累积与继承,推动人们创造新的文化。4、制度的功能还可分为外显功能与内隐功能。外显功能是与制度的目的直接相关的,内隐功能是在实现外显功能过程中带来的非预想的结果。如教育制度的外显功能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内隐功能是培养学生参与群体生活的知识和能力。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制度

精华总结

雨露,是万物生长的灵丹妙药,它能让万物欣欣向荣,给人带来希望和欢乐。起名,是给孩子取名最重要的一步,因为名字,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文化。一个好的名字,可以让孩子从小拥有一个好的起点。那么,旸字取名呢,有着什么样的寓意及含义?

1、旸是五行金之字,五行属水,寓意孩子聪明机智,有大智慧,富有爱心。

根据五行属性来取名,金能克水,就像是金被水淹没了,所以会出现水变少,阳气不充足的情况。而旸字五行属水,表示有希望的样子,寓意孩子聪明机智,有大智慧,富有爱心,有爱心之义,对人非常友好,人缘非常好。由于在起名时需要注意五行八字,所以名字要避开太多不利因素。例如孩子取名为旸这个名字时,可选择五行属金且与水相冲或水火相济或金水相济等字面寓意相搭。

2、旸字是木之金之字,五行属木,为金之态,寓意孩子金木水火土五行协调,和谐发展。

雨露的滋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都让人感到无比满足。旸,字音shèng,寓意着孩子有一颗包容和感恩之心。这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异曲同工之妙……旸给人带来欢乐、吉祥的同时,也寓意着孩子金木水火土协调发展……

3、旸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字,可形容孩子生机勃勃,乐观向上。

【旸】有光明、温暖、明朗的意思,可用作名字。【阳凯是太阳之意。【阳阳阳】阳代表明亮,阳代表光明及温暖。用阳代表光明的事物,表示孩子生机勃勃,乐观向上。【阳欣可表示欣欣向荣之意。【阳和】可表示温暖的意思。

4、旸字取名,寓意孩子乐观向上,对生活充满希望。

旸字寓意孩子乐观向上,对生活充满希望,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另外旸字取名还有着积极向上、乐观开朗、吉祥幸福、生活美满、幸福美满等美好祝愿,其寓意吉祥。而且旸在中国汉字里是非常多见的一个字,我们可以将这个字用在名字中来表达。旸字取名代表着孩子未来很美好而充满希望。如果将其用于起名中,则代表着孩子未来会有很多希望。同时也象征着孩子将来会有所成就。

5、旸作为名字有吉祥富贵之意。

旸这个名字,在很早的时候就被赋予了吉祥富贵的寓意,因为它在名字中的意思很多。所以有很高的吉祥富贵之意。这个名字将孩子命名为【旸】具有美好的寓意。

上一篇:a豆,a豆是个什么样的品牌?

下一篇:胆大包天是什么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