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铺天盖地的5G,为何好像突然哑火了?

时间:2024-08-14 02:20:58编辑:coo君

原创 江右人 云上新知 2024-05-30 20:50

晨雾 / 转帖

大家有没有感觉,一度被官方和媒体铺天盖地宣传的5G近一年以来似乎不怎么被提及了。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三大运营商及中国广电发放了5G牌照,开启了5G在国内的正式商用。由此,国内开始了如火如荼的5G网络建设。中国信通院预计,到2025年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1.2万亿元。

对于5G,国家层面几乎是以All In的心态来对待的。怀揣着以5G在新一代通信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以及5G应用后带来产业升级、弯道超车实现新工业革命的巨大期望,官方、运营商以及那家广为人知的通信巨头在各种场合不遗余力的宣传5G的各种优势以及它广泛应用后可能带来的巨大变革。那几年,5G仿佛成了整个国家实现科技突破,打破西方技术封锁的唯一希望。

但如此大阵仗的宣传和预计亿万级别的巨额投入,从去年开始却似乎突然“哑火”了,咋回事?

按网络频段,5G有毫米波和Sub-6GHz两种。这两种频段各有千秋:毫米波通信带宽高、时延低、容量高但信号穿透性差,而Sub-6GHz信号穿透性好,覆盖范围更广但在传输速率和性能上不及毫米波。因此覆盖同样的范围,采用毫米波频段技术的5G需要架设的基站数量是Sub-6 GHz的5倍,其推广应用成本也远高于后者。

为了快速、大范围的实现5G推广应用,我国采纳了技术难度和应用成本更低的Sub-6 GHz 5G频段。

但问题在于,Sub-6 GHz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真正的5G技术,从通信性能上来讲它更像是4.5G,是把很多LTE后期技术打包成5G的样子,本质上和4G技术并无差别。国内之前宣传5G大带宽、低延时、海量机器类通信的三大优势实际上是基于毫米波频段才有的。而为了彰显Sub-6 GHz 频段的高速,更好的推广应用5G,运营商甚至手动给原有的4G信号进行降速处理。

这是国内前几年推广5G应用的背景故事。

国内5G搞热火朝天,发达国家们也没闲着。与我们不同的是,由于Sub-6 GHz 频段的5G信号已被军方占用,同时欧美国家没有快速、大规模5G应用的需求和想法,它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毫米波频段的5G技术。借助毫米波技术上的优势及随后的发力,欧美国家的5G技术和通信能力很快便超过了我们。我们实际上已经丢掉了先前宣传的,在5G方面的技术和性能优势。

5G频段选择上的差异导致后期我们与欧美在这方面基本没有了合作的可能。欧美国家也自然而然的不会采用国内生产的5G设备。我们的5G就变成了只能在国内应用,无法走出国门的“独门技术”。而这几年国家在5G网络建设上已投入几千亿,至今却仍没有找到一个大规模落地的应用场景。

国际上其他国家大多跟随了欧美的选择,采用了毫米波频段。这就是为什么毫米波模块在iPhone、三星等国外的5G手机上是标配,但国产手机却没有。

当一种技术只在一个国家流行时,它自然无法吸引国际上其他国家和同行合作参与,也就无法促发一系列的变革和革命。国内5G的应用因此未能产生预期的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

简而言之,我们选择的“非主流”5G频段技术导致了5G的应用效果未能如愿。真不知道当初那家通信巨头是有意哄骗上头(用毫米波频段宣传5G优点,却在难度更低的Sub-6 GHz 频段上研发和应用),还是无心之举。可能正因如此,当去年它提出5.5G概念和应用时,运营商再也没有丝毫响应。

巨额的投入后效果远未达预期,这是这一年多以来5G受“冷落”的主要原因。

另一个现实而尴尬的情况是,2023年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更严峻地变化。国家不得不同时应对国内经济发展失速以及欧美与我们“脱钩”的双重压力,没有太多财力再去大力支持一种没有国际合作而只能自己玩的技术。5G自然就冷了。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如果说我们能从5G这几年的发展中学到什么的话,我想大概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

1. 一个技术再好,如果没有其他国家跟随和参与的话,就很难发力形成规模化效应和质变;

2. 当X政力量强势介入经济时,有可能是高瞻远瞩、未雨绸缪,但也有可能是走错方向,掉进坑里。

信息来源:2024-05-30 微信公号 云上新知

【声明】本文为转发分享,已经注明来源。不代表本平台赞成或反对原作者的观点,文责和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融贯中西,白玉兰国际音乐节中国民族吹管协奏曲大赛决赛落幕

下一篇:被演员演技拯救的5部高质量电影,哪部让你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