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20年,它何以成为市民心目中小而美的“音乐会客厅

时间:2024-08-15 14:11:15编辑:coo君

2004年秋天,英国皇家爱乐乐团奏响了上海音乐厅历史性平移工程之后的第一场音乐会。2024年的七夕夜,这支乐团在音乐总监瓦西里·佩特连科的带领下"穿越回家"。

始建于1930年的上海音乐厅,前身为南京大戏院,是由中国建筑设计师自行设计的具有西方古典主义风格的戏院。它曾是上海交响乐团前身"工部局乐队"的首演地,抗战胜利后梅兰芳在这里复出表演了《贵妃醉酒》。1959年更名为上海音乐厅,成为全国第一座专业音乐厅,它不仅是中国现当代音乐史和上海城市发展史上的重要地标,更承载了一代代申城爱乐者的深情记忆。

上海音乐厅平移修缮工程开工典礼 2002年

为顺应上海城市改造规划,2002年2月16日音乐厅"开步走",经过近200个日日夜夜,五千多吨的建筑整体向东南方向移动了66.46米,并抬高3.38米,创下了中国建筑平移史上的"首例"奇迹。驻足新址的上海音乐厅于2004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首场演出正是英国皇家爱乐乐团。二十年后的8月10日、11日连续两晚,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2024-25音乐季开幕演出,英国皇家爱乐乐团穿越20年时空再次登台,用音乐总监、指挥家瓦西里·佩特连科来说:"我们回家了!"。而有古典音乐界"破圈者"之美名的小提琴家陈锐近年来因短视频在互联网上爆火,吸引了大批年轻乐迷早早在音乐厅外排起长队。10日晚,陈锐用科恩戈尔德《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35)、新专辑《小夜曲》"全球首演"和他标志性的帕格尼尼第21号随想曲,高燃运弓,实力线下"宠粉"。连续两晚中西合璧的曲目和非凡的音乐体验,呈现平移20年来音乐厅与上海这座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时空共振、灵魂共鸣。

举世无双的"平移工程"见证城市发展变迁

"当年听到音乐厅要平移的消息,对于我们简直是天方夜谭,生怕把这个历史建筑给毁了。"著名指挥家张国勇教授回忆起当年平移工程的"惊心动魄"仍然"心有余悸","平移工程完工后,内部音响效果和后台设施都有很大的改观,外围绿化环境也变得非常好,我心里面总算松了一口气。"

1983年张国勇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毕业时的毕业音乐会就在上海音乐厅举行,1997年从莫斯科留学归来后的首场演出也在这里。平移之后,更多次指挥上海歌剧院乐团、上海交响乐团等乐团在音乐厅演出。在张国勇眼里,全国第一座专业音乐厅有着最厚重的历史感,"这是最珍贵的"。"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不光需要有现代的东西,更需要有传统的东西,因为艺术发展需要一个传承的过程。上海音乐厅见证了上海文化发展的历程,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他说。

"40年前,我第一次听到科萨科夫的《天方夜谭》,就在这里。"资深音乐爱好者、著名文艺评论家毛时安10日也早早抵达了音乐厅,他告诉记者:"近20年来,亚洲演艺之都高速发展,剧场越建越多,但上海音乐厅走出自己以小、精、特、专的特色道路,为这座城市做出了着独特而杰出的贡献——坚持以人为本、主动亲近服务广大音乐爱好者,成为几代上海市民心中的‘音乐文化客厅’。"

乐迷心中的"无可替代",让文化地标从历史走向未来

上海音乐厅平移后茁壮发展的二十年正反映了上海古典音乐文化市场二十年的变化发展——音乐会的氛围越来越好,听众欣赏水平和文化品位越来越高。

与上海音乐厅有着二十年亲密接触的资深乐迷刘恩惠就是见证人之一,"2004年是我对现场音乐会开始产生兴趣的第一年,在这之前我更习惯在家里用音响来听古典音乐。上海音乐厅完成平移是一件大事,但当我知道英国皇家爱乐的这场平移开幕音乐会的时候,票子已经卖完了。"刘恩惠清楚记得,开幕音乐会正值国庆节放假,心有不甘的他来到音乐厅新址的门口,希望能够等到一张退票,"最后我在周围盘桓了半个多钟头,没有成功。"不过,在二十年期间,刘恩惠已在上海音乐厅观看了很多场音乐会,既有令他印象深刻的杨松斯率领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蒂勒曼率领慕尼黑爱乐乐团等世界顶尖乐团的音乐会,也有多场"星期广播音乐会"等公益演出,弥补了他缺席平移后"开幕音乐会"的遗憾。

刘恩惠说:"最近几年我对上海城市历史更加感兴趣,收集了大量历史老照片和历史档案资料,并尝试通过短视频来介绍这座城市的历史与变迁。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上海音乐厅对于这座城市重要的文化意义。只要这座经典建筑伫立在这里,看到它的人们就会想起自己曾在音乐厅里经历的心动时刻、度过的美好时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上海音乐厅在上海文化生活中、在乐迷心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

名团"回家",见证"破圈"小提琴家陈锐成长

为平移20年的特别呈现,上海音乐厅邀请到20年前平移完成后首个登上"新音乐厅"舞台的世界著名交响乐团——英国皇家爱乐乐团与指挥家瓦西里·佩特连科、小提琴家陈锐联袂演出。乐团代理总经理休-戴维斯为了20年后的"穿越"归来特地送上满满祝福:"我们向上海人民致以最热烈的祝福,祝愿音乐的力量经久不衰,祝愿合作的精神与友谊的纽带将我们长久凝聚在一起。"可见乐团与上海音乐厅情缘深厚,非一朝一夕而成。英国皇家爱乐乐团音乐总监瓦西里·佩特连科也曾在14年前率利物浦皇家爱乐乐团在此登台,"这里的建筑风格和艺术氛围,让我有‘回家’一样的感觉"。

值得一提的是,小提琴演奏家陈锐的时隔多年的亮相。毕业于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的他,早在15年前获得伊丽莎白女王大奖后就曾亮相上海,并与上海交响乐团有过多次巡演合作。近年来,陈锐通过社交媒体和短视频传播,以古典音乐"破圈者"的美誉与千万级数量的新听众建立了连接。他在演出前接受媒体访问时分享了自己从执念于"小提琴演奏家"到热衷于"音乐推广人"心路转变。"音乐不再是目的地,而只是我和人们(听众、网友、青少年学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影响、分享能量的过程。"他说,从儿时偶像、自茱莉亚辍学后转向哈佛学习人类学的杰出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身上学到很多,"音乐仍然是我的兴趣和热爱,但重心是人。"所以,他花许多时间在公益事业、流行文化和互联网传播,也很开心无数人从网上刷到他的街头即兴视频,而最终走进了剧场来"面对面"交流。有趣的是,陈锐所用那把1714年"海豚"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曾是著名小提琴家亚沙·海菲兹的专属,此琴2008年曾随日本小提琴家诹访内晶子到访过上海音乐厅。这一晚,"传承"和"成长",在这个舞台有了美妙的具象。

曲目中西"合璧",音乐文化在此碰撞交流

英国皇家爱乐乐团为上海音乐厅平移20周年特别呈现的2场音乐会曲目设计堪称中西"合璧"。除《天方夜谭》、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五交响曲》等经典的西方作品外,曲目编排还加入了中国作曲家关峡的《木兰诗篇》和谭盾的《卧虎藏龙》,中西音乐在此碰撞激荡、交融交流。

中国作品方面,10日场将上演作曲家关峡的《木兰诗篇》,其创作内容来自中国古老文学创作《木兰辞》。这部作品最初是以作曲家关峡和作家刘麟共同创作的民族主义歌剧的形式上演,在国内外都获得了非凡的反响和赞誉。这一版本是关峡应北京现代音乐节总监叶小纲邀请,将歌剧《木兰诗篇》中的部分声乐、器乐段落重新架构成的无声乐版《木兰诗篇》集成曲。相较于歌剧版本,集成曲更加短小精炼,能作为单独曲目在音乐会上演,同时也能吸引更多的古典乐听众接触到这部优秀的中国作品,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1日晚上演的作曲家谭盾作品《卧虎藏龙》选段,源起于2001年第73届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后作曲家将之进行整理并独立出版,与张艺谋的《英雄》、冯小刚的《夜宴》电影配乐,共同组成谭盾《武侠三部曲》。

在西方作品方面,10日场的科恩戈尔德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将由陈锐与英国皇家爱乐乐团共同演绎。科恩戈尔德1945年创作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凸显了这位作曲家在十二音与序列主义横行的时代坚守晚期浪漫主义音乐传统的决心。另外,佩特连科和乐团还将演绎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交响组曲《天方夜谭》、布里顿的《四首海的间奏曲》以及肖斯塔科维奇的《D小调第五交响曲》。

作者:本报见习记者 臧韵杰 记者 邢晓芳

文:本报见习记者 臧韵杰 记者 邢晓芳 图:上海音乐厅供图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邢晓芳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宋鲁郑:看到欧洲强大的体育,让我想起历史上他们一再重蹈的覆辙

下一篇:不灭的信仰 永恒的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