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丨名家谈《天下粮仓》:尊重历史,尊重艺术

时间:2024-08-16 06:37:03编辑:coo君

由著名导演吴子牛执导、首播于2001年的历史题材电视剧《天下粮仓》于8月5日起在“重温经典”频道播出。这部用传奇手法写历史、用历史眼光写传奇,集历史厚重和极致悬念于一体的作品,曾夺下当年央视电视剧收视率年冠,获得第22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三等奖和优秀美术奖。

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和该剧出品人之一、著名编剧程蔚东都曾在《中国电视》杂志刊发文章,对该剧彰显的历史品格和对艺术的极致追求予以积极评价,也对该剧的遗憾进行反思。现请跟随名家视角,探寻《天下粮仓》中那些让人反复品读的独到细节。

【创作者说】

历史题材·历史规律·历史品格

——《天下粮仓》剧本序言

● 程蔚东 该剧出品人 著名编剧

血肉丰满的历史人物形象

上世纪九八年末的秋季,我组织召开了一个电视剧创作的务虚会。(该剧编剧)谈了一个关于粮仓的创意:一座粮仓、一队漕运、一条运河、一个朝代、一批臣子、一方天下、一场情爱、一部传奇。乾隆元年的农业文明时代,高强度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冲突,都构成了有意味的可供艺术表达的影视元素,我隐隐约约地感受到了一批屏幕上尚未出现过的艺术人物形象将会从高锋的笔下缓缓走来。我相信,高锋的苦日子开始了,我更相信,高锋向艺术高峰攀登和跋涉的好日子来到了。

高锋在其后的两年时间里,为《天下粮仓》的每一粒米都耗尽了心血。这一粒粒米养育了一批血肉丰满的历史人物形象:米河在农业文明营造的高度封闭的社会框架里左冲右突,以至于被认为性格乖张;刘统勋嫉恶如仇,视乌纱帽为身外之物;前朝老臣田文镜赫赫功勋,却以墨守成规僵死于新皇新政之中,叫人爱恨交加……众多性格鲜明,内涵丰富,复杂而又独特的人物,将为我们在很长时间里提供着兴奋、愤怒、震撼,乃至击节赞叹、扼腕叹息。

从历史深处发现现实的忧伤

尊重历史发展规律,大概是历史剧的一根基本准绳。《天下粮仓》所揭示的乾隆元年的人情世态和统治者的诸多无奈,恰恰是那个时代的规律使然,这种使然的艺术驾驭获得了历史深度,艺术家也获得了高度的自由。高锋在动手写《天下粮仓》前,给我看过一大叠厚至盈尺的历史资料,包括民间流传的民歌民谣,仔细想来,高锋在历史真实和艺术虚构之间能够准确地把握,用传奇的手法写历史,用历史的眼光写传奇,正是基于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清醒认识。

尊重当代知识分子研究历史的新发现,大概也是历史剧出新出彩的点穴功夫。《天下粮仓》也充满今天历史界理论界的最新发现和新的思想深度。比如,清王朝的所谓康乾盛世,为什么让乾隆屡屡陷入困顿,乾隆是不可能明白的,但是今天研究历史的知识分子明白了。乾隆的一连串困顿正是用我们今天的理性思维来具体布局施展的,因此,全剧充满了当代意识,也使得我们从历史深处发现了许多现实的忧伤。

对艺术规律探讨的深度,才是真正的艺术深度

描写国计民生大主题,揭示封建大厦终将坠落的历史规律,《天下粮仓》不负重任。作为一部长篇电视连续剧,高锋对其艺术规律的探讨也可圈可点。

高锋曾经充满激情地对我说:我太看重细节了,有时会为一个精彩的细节设计一场戏,甚至延续成一集戏。《天下粮仓》中“筷子浮起,人头落地”一节正是这一点的最好诠释。细节,细节,最后还是细节。虽是一句老话,但实在是艺术规律所致。

高锋对长篇电视连续剧艺术规律的探讨还远不止于此,比如全剧的灵魂把握,作品意境的营造和氛围的渲染,文学本为导演运用影视语言的提示和把握影调的艺术规范,人物心理历程的内在节奏和故事推进的外部节奏所需要的分寸感,诗意的发掘和诗中觅史,风格样式的刻意熔铸,人物对话的性格方式等等。一部作品对艺术规律探讨的深度,一定是这部作品的真正的艺术深度。

电视剧艺术已经在中国形成蔚为壮观的文化现象,锻造当代中国的文化形象,提升全民族的精神品质,电视剧艺术责无旁贷。

【评论家谈】

艺术匠心与极致的追求

● 李准 著名文艺评论家

极具匠心的悬念设置

《天下粮仓》全剧中,悬念多而密集,并追求悬念的极致,这在电视剧中是少见的。

首先,在整体叙事上,从故事一开始就设置了乾清宫称验黄河水和明灯法师预言“要是三月无雨,就将赤地千里”的巨大悬念,设置了刘统勋送《千里饿殍图》和田文镜献《千里嘉禾图》的矛盾冲突的悬念。随故事的推进,又依次推出了“耕牛跪田”“火龙烧仓”“阴兵借粮”等惊天奇案,用这些悬念把叙事的张力推向极致,把观众的兴趣推向高峰。

其二,在人物的人格和命运描写上,用前后的尖锐反差制造巨大悬念。以勤俭从政著称的米汝成最后自供是巨贪;卢焯扛枷赴任,“茧手为官”,却因救女儿向富商“借钱”;反对新政、支持贪官的田文镜原来一直清廉自守。诸如此类,把人性的复杂推向极致,也让观众不断地感受极度的意外。

其三,在主人公米河与小梳子、卢蝉儿、柳含月的多重爱情关系的表现上,更是扑朔迷离。米河先是与卢蝉儿有了肌肤之亲,继而迫于父亲临终嘱咐与柳含月拜了堂,最后他才发现原来自己最爱的是自由精灵小梳子!

应当说《天下粮仓》的悬念设置是极具艺术匠心的,不仅使叙事充满了张力,强化了戏剧冲突,丰富了人物形象,加深了文化内涵。但需要商榷的是,由于刻意追求悬念的极致,对某些结局产生的依据交代不足,使观众感到难以理解和接受。

呕心沥血的细节营造

精彩的细节之多,追求细节描写的极致效应,更是《天下粮仓》的一大优势和特点。

以细节写人写势:“仓役吃沙”把米汝成的老辣、阴狠和仓役们的自作自受渲染得让人瞠目结舌;“咬裤腿大将军”守门,用狗咬皇帝的极端方式描绘了田文镜的清廉、保守和内心的恐惧,暗示了官场形势的险恶。

以细节推动冲突的发展和情节的转换:一个“粮”字的写法引出了刘统勋揭露河南总督王士俊虚报田亩的巨案和全国粮仓都有“双层仓”的惊天巨骗,引出了乾隆要重新丈量田亩的重大决策,使全剧情节急转直下。

以精心安排的道具来象征人物的品格和命运:如刘统勋精心打造、随身携带的那具红棺材,象征了他宁折不弯的品格和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决心,也象征他随时都有被置于死地的危险。道具的运用在感官上给人以强烈刺激,其象征意义也被推到了极致。

真正的艺术家都懂得:故事好编,零件难找。这零件就是细节描写。《天下粮仓》中这些精彩的细节描写,是编导们长期的生活积累和艺术积累的结晶,是潜心创作和呕心沥血的成果。稍感遗憾的是,因细节太多太密,照顾不周,像米河的钵、小梳子的梳子、卢蝉儿的剑等道具的作用都远未发挥到极致。另一方面,许多同样的细节堆在一起,就会用力过分,渲染过度,这也是应当引起创作者反思的。

重要人物死亡方式的描写

剧中每个人物的死法都和他们的人品、命运互为表里,死亡方式个性鲜明,绝无雷同;一个接一个人物的死都被写得触目惊心,而且越到后来越令人惊心动魄,把人物的刻画、艺术的感染力都推向了高潮。

和对这些人物死亡方式描写的极致追求相比较,编导在对某些人物的整个心灵轨迹的描写上却下功夫不够到位。比如卢焯为何一定要向富商借银?柳含月的超人智慧是哪里来的,为什么爱米河爱得那样深?这些都缺乏让人信服的描写,因而他们的死亡方式就程度不同地带有某些人为痕迹。

综上所讲,尽管《天下粮仓》在追求艺术极致上还存在不足,但它所取得的成功、作出的探索是相当突出的,《天下粮仓》的成功经验和某些不足之处,都是值得重视的,应当认真加以总结。

附:《中国电视》 2002年第2期《历史题材·历史规律·历史品格——电视文学剧本<天下粮仓>序言》(作者:程蔚东)

《中国电视》 2002年第4期《艺术匠心与极致的追求——<天下粮仓>看片随想》(作者:李准)

上一篇:青岛啤酒的小品类创新

下一篇:单集付费最高24元、“仅会员可看”成常态,综艺赚钱的逻辑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