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曝光了一起关于“连云港市一汽车产业园中存在零件造假、报废汽车回流市场”的事件,引起广泛关注。
8月12日,东海县联合调查组就该事件发布情况通报,称已对涉案人员和商户立案调查,对涉案物资进行封存。
通报全文如下:
8月11日晚,央视《财经调查》栏目报道东海县桃林镇部分商户违规处置报废车相关问题后,我县立即成立联合调查组,连夜开展现场调查处置。目前,已对涉案人员和商户立案调查,对涉案物资进行封存。
下一步,我县将对报废车处置过程中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进行全面排查整治,切实加强和规范市场经营管理秩序。
图源:东海发布
此前,据央视财经报道,在连云港市东海县循环经济产业园里,存在大量售卖汽车“拆车件”的现象。所谓汽车“拆车件”,是指从车辆上直接拆下来的零部件,在我国主要来源是事故车、报废车。
现场商家表示,为了更好地销售这些报废汽车上拆下来的发动机,机器上的关键核心“身份信息”,他们都可以进行修改,并向记者展示了一台换了年份的发动机。
商家说,遇到懂行的买家到现场来购买,他一般都会告知实情,哪些机器“动过手脚”。而这种改过年份的机器,主要还是卖给不懂行的买家,或者提供给“黄牛”在网上售卖。
他坦率地告诉记者,在这个园区购买汽车二手零部件,都是现场试机,买定离手。至于售后的保修承诺,大多都只是“空口白话”。
在园区记者看到,在拆解过程中,没有采取应有的环保措施,废气直接排到空气中,各种油液遍地流淌。
只要价钱谈妥,他们可以直接将车拖回当地,现场试车,需要哪个零部件就现场进行切割。
几天后,商家带领记者来到了一位农户家中,工人们正在对一辆大型报废货车进行现场切割。
一位师傅还告诉记者,除了发动机和变速箱,前后桥、水箱、车架都可以卖。不过不是论单个零部件的价格,而是按吨卖,“2640元一吨。”
从发动机现场切割、现场试机、运回产业园到现场打号、发货,整个过程不到三个小时,一个违规的汽车发动机,就这样诞生了。
综合|东海发布 央视财经
来源: 江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