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共鸣,激发回响 - 王雨昂“共鸣与回响Ⅱ”打击乐音乐会举办

时间:2024-08-20 13:42:50编辑:coo君

文 | 张听雨

7月20日晚,山西大剧院沉浸在一片音乐的海洋中,太原理工大学打击乐教师王雨昂“共鸣与回响Ⅱ”打击乐音乐会在此华丽上演。这场音乐会不仅是一场对打击乐艺术的深度探索,更是一次东西方音乐文化的精彩碰撞,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音乐体验。音乐会后,王雨昂获聘为山西大剧院“驻院艺术家”。

多彩打击乐

音乐会以颤音琴独奏《打破寂静》(Broken Silence)拉开序幕。马克·格兰特沃斯(Mark Glentworth)的作品《打破寂静》以其独特的旋律和颤音琴独有的音色瞬间抓住了听众的心弦,王雨昂的演奏细腻而深情,仿佛在寂静的夜晚中轻轻拨动了第一根琴弦,引领着观众进入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音乐世界。随后,马林巴独奏乐曲《梅林》(Merlin)如约而至。安德鲁·托马斯(Andrew Thomas)的《梅林》以其悠扬的旋律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马林巴这一乐器的无限魅力,王雨昂的指尖在琴键上跳跃,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力量与柔情,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故事。组合打击乐独奏曲《反弹B》(Rebonds B)带来了更为复杂的音乐结构。伊安尼斯·泽纳基斯(Iannis Xenakis)的《反弹B》通过多样的打击乐器组合构建了一个充满张力和层次感的音乐空间,让听众感受到了打击乐的无限可能性。

马林巴二重奏乐曲《追影》(Caching shadows)展现了打击乐在合作中的独特魅力。伊万·特雷维诺(Ivan Trevino)的《追影》通过两位演奏家的默契配合将马林巴的音色发挥到了极致,王雨昂与特邀打击乐艺术家刘泽的演奏如同两束光在舞台上交织,共同编织出一幅幅动人的音乐画卷。

小军鼓独奏曲《嘁克》(Tchik)以其独特的节奏感和强烈的动感为音乐会增添了一抹亮色。尼古拉斯·马蒂尼西奥(Nicolas Martynciow)的《嘁克》通过小军鼓的敲击展现了一种原始而纯粹的音乐力量,王雨昂的演奏充满了激情与活力,让听众感受到了小军鼓独有的魅力。

接下来,刘恒创作的节奏沙球(asalato)与电子音乐融合作品《阿克赛罗托》(Axyloto)为音乐会带来了全新的音乐体验。《阿克赛罗托》将传统打击乐与现代电子音乐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音乐风格。王雨昂的演奏与电子音乐的配合天衣无缝,让听众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未来感的音乐世界。

最后,刘恒创作的马林巴与中国打击乐作品《将军》(The General)将音乐会推向了高潮。该作品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韵味和打击乐的丰富表现力。王雨昂与特邀中国打击乐艺术家曹恺中的演奏,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打击乐艺术完美融合,为听众带来了一场震撼人心的音乐盛宴。

多元融合,跨界求变

音乐会的具体构思以多元融合、中西合璧为原则。例如,音乐会上既演奏了西方作曲家的经典作品,也呈现了中国作曲家的创新之作,通过不同文化背景音乐作品的演绎,全面呈现打击乐艺术的全球化视野和本土特色,让观众感受到打击乐的异质性风格特质和由此带来的富有新意的欣赏体验。同时,音乐会还特别注重曲目之间的连贯性和对比性,通过不同风格、不同情感色彩作品的交替演奏,营造出一种独特的音乐氛围。

继去年的“共鸣与回响Ⅰ”打击乐音乐会之后,王雨昂在本场音乐会的策划上更进一步,为音乐会设计出新意。在曲目选择上,选取更多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的作品,如当代作曲家的新作或改编作品,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在演奏形式上,尝试新的演奏形式,如加入电子音乐元素,与其他乐器或艺术形式进行跨界合作等,为音乐会增添新意。在环节设计上,增加与观众的互动环节,让观众更加深入地沉浸式理解和感受打击乐艺术。在视觉效果上,通过舞台布置、灯光设计等手段提升音乐会的视觉效果,为观众带来更加震撼的视听体验。

音乐会的七首曲目涵盖了不同打击乐器和诸如二重奏、与电子音乐配合的多种风格,其中尝试加入了一些偏严肃、学术性的作品(约占整体曲目的一半以上),这对于以非专业人士为主的观众群体的接受度提出了挑战。出人意料的是,现场观众对偏学术性的打击乐作品表现出极高兴趣,另外一部分,诸如一些旋律性很强或者不同风格的跨界合作作品也颇受欢迎。

《追影》这首作品在声部的配合上一如曲名所蕴含的意涵,呈现为两个声部互相追逐的音乐效果。在这首作品的排练过程中,王雨昂和刘泽始终强调、坚持的一个关键词就是“聆听”——演奏时尤其注重彼此聆听、互动配合。《将军》的合作对王雨昂来说既是一次跨界的尝试,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民族打击乐和西方打击乐在乐器构造和演奏方法上有很大差别,在此之前王雨昂较少接触民族打击乐,在这次与曹恺中的合作中,他对民族打击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种了解也奠定了完成这首中西合璧作品的基础。

追求超越,挑战自我

对王雨昂来说,本场音乐会呈现的几首作品都是极具难度的曲目。《梅林》是打击乐领域的著名高难度作品之一,其对音准的要求、对音乐的分析都非常考验演奏者的技术和综合水平。伊安尼斯·泽纳基斯的《反弹B》是一首技术难度较高的作品。在演奏上,王雨昂特别注重节奏控制、音色处理与情感表达。该作品包含复杂的节奏变化,需要精确控制每一个节奏点,细腻而准确地处理不同打击乐器的音色以展现作品的层次感,同时通过演奏技巧的变化和力度的控制来表达不同的情感。

“小军鼓作品《嘁克》的第一个难点是其对小军鼓传统技术的基本功要求很高,第二个难点在于作品具有幽默谐谑的风格,演奏中要玩起来,所以这首作品既兼顾了传统的技术展示,又需要足够的松弛感和表演性。小军鼓的音色富有多样的色彩,在演奏技巧上可通过不同的技巧如棒槌相互敲击、用手击打、不同槌交替使用等来改变音色,在力度控制上通过控制击打的力度来改变音色的强弱和明暗,在演奏位置上通过改变击打鼓面的位置激发共鸣,产生回响,体现了作曲家的想象力和打击乐的无限可能。”王雨昂演奏组合打击乐注重技巧的发挥和音乐的处理,着力演奏出鼓上的旋律,比如前几页左手一直在循环、变化后再循环,同时要避免可能产生的“噪音”。在音色上,凸显组合打击乐音色丰富的特点,同时兼顾不同打击乐器的音色和发声方法,比如敲大鼓的下槌方式和力度在其他乐器上可能就不会太好听。

《阿克赛罗托》的难点在于节奏沙球的演奏法。王雨昂10年前第一次见到这件一般只在流行音乐中才使用的乐器即被深深吸引,受到启发,并尝试学习。但当时国内演奏节奏沙球的人很少,仅能从网络上搜到一个日本演奏家的视频,而且由于语言不通,只能靠一遍遍播放动作来学习,为本场演出成功呈现打下基础。

关于中国作品的选择,王雨昂主要考虑到几个因素:“首先是文化代表性,选择具有中国文化代表性的作品以展示中国打击乐的独特魅力。其次是创新性与现代性,选取当代作曲家创作的具有创新性和现代性的作品以展现中国打击乐艺术的活力。音乐会中的中国作品如《阿克赛罗托》和《将军》都具备上述特点。这些作品通过西洋打击乐与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的结合,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韵味。”基于对乐曲特质的深刻把握,王雨昂的演奏全面呈现了作品的风格,突出了亮点。

在与民族打击乐的合作中,王雨昂深入了解作品,反复排练与磨合,尊重合作者,与演奏家在合作中相互包容和支持,共同呈现出最佳的音乐效果,也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只有让观众产生共鸣,才能激发音乐的回响,王雨昂致力于在三晋大地上推广打击乐的耕耘已初见成效。

上一篇:5G“破局”需要突破性思维

下一篇:从亚运到奥运,体育魅力如何激发经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