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武术
武:武者,力也。是指在锻炼中,要刚猛有力舒展大方。
术:术者,变也。是指套路中的巧妙变化,同时要做到手眼身法步的协调一致。
武术基本上又分两大类,即外家拳与内家拳。
1、外家拳:偏重于套路。在练习中,要求做到高、大、精、尖、美。在表演中要舒展大方,刚猛有力,快捷灵敏,要有空中动作及高难度的动作,当然更要做到手眼身法步的协调一致,这是当今中国武术的主流。
2、内家拳:一般是指太极拳、形意拳和八卦掌等拳术,以求内劲为主,所以名为内家拳。内劲基本上求三步功夫:①明劲,也就是刚劲。②暗劲,也可以说是柔劲。③柔化劲,这是比较高深的一步功夫。
所谓柔化劲,就是刚柔相济之意,要求刚中有柔,柔中寓刚,当刚则刚,当柔则柔。并要做到刚柔并用。这就是内家拳。已经求得拳劲,而后通过站桩或是打拳求到的劲来进行推手,研究劲或找劲。
请注意,现在正处在由武术向武学的过渡阶段。一般人往往到此为止,所以他就是苦心钻研二三十年,也过渡不到“武学”的这一阶段。所谓穷毕生之精力,难能窥得拳学之妙者,比比皆是。原因何在?请你静下心来,听我慢慢的给你分析。
我一再强调这个过渡时期。因为这个时期非常重要,一般的人过不去。这也是练拳人的通病。这个时期的人都求得了各种拳劲,也在研究劲和找劲,但是,最大的疑问,最大的难题产生了。即周身有用不完的劲,一旦与人推手,却一点也发挥不出来。
比如说:我练了四十年的拳,今天碰到一个只练了二年拳的壮汉,推起手来,按道理我满可以随心所欲的,轻而易举地将对方放出去。因为我的劲雄厚饱满,胜过对方几倍。但事实上,结果并非如此。如果不是因为我有方法,有技巧和有经验,险些还会输给对方。
看来,求什么拳劲,根本没用!如果碰到一个笨汉上来就拳打脚踢,我更是无以应对。所以,求劲和研究劲的心就淡漠了下来,而且觉得拳劲真的是没用,于是开始研究招法、打法和技巧,进而练习跑步跳绳、打沙袋、举重等,增长力量和速度。如此练个三年五载,确实管用,碰到生人或歹人都很实用。如此自觉不自觉地就走向了自由搏击的轨道。也就逐步的形成了当今的中国武术“拳击加脚”的新形式。不单纯是中国如此,就是世界各地的中国武术,千篇一律都是拳击加上各种的踢法。有的拳种连踢法都没有,简直就是中国拳式的拳击。可以想想,中国拳到底会朝何处去?真是令人担忧。
就是练太极拳的人,真的遇到急需时也是拳打脚踢,他所练的拳种根本就派不上用场。真是中国拳不成吗?非也!我是一个中国人,以我们的国家有这么高深玄妙的学术而自豪自傲。以上所谈不是中国武术不成,而是你在过渡期,正是举足轻重的时候,你自己偏离轨道走向了实用、快速的自由搏击轨道,远离了中国拳。
有人会问,自由搏击不是中国拳吗?我的回答:她是介于中国拳与西洋拳之间的一种产物。因为自由搏击很实,而且来得快,练个三年五载可就了不得了,所以很有吸引力,很得人心,因此也就形成了当今中国武术的主流。不管是全世界,还是武术的故乡——中国,都把她视为中国武术的象征。这也难怪,中国武术不能用,也只有自由搏击或是散打还真的管事,解决问题。
以上所谈,是属于中国武术的范畴。也可以说是技击术。
二、武学
“武学”与“武术”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体系。中国武学是哲学,是禅学,是人体力学。她主张性命双修。
性者,理也。要明心见性,研究拳理。命者,体也,要身强体健,益寿延年不老松,才是追求的目的。
拳为何物?从哲学的角度来讲,是制人而不制于人谓之拳。从力学的角度来讲,是以整体之力来对抗局部之力谓之拳。中国武学不研究招法,却处处是招,处处得法。要求得机得势,先发制人,但后发也要先至。里面充满了学问。因为,事先并没说明你比对方快,为什么后发反而先到,这里不都是学问吗?
中国武学训练有素者,造诣较深者,可以达到以下水平。笔者曾在北京中山公园的水榭展示鲜花屋的前面,见一位七旬开外的老者与一个二十余岁的青年人讲解推手的应用,只见老者与那青年人一接触,就把青年人控制在股掌之中,挥之则去,但不得不去;招之则来,但又不得不来。如此三番五次,真的是老叟戏顽童,放纵自如,打人摔人如同儿戏,使我大开眼界,真的奠定了我的信心。
知道中国武学微妙无比,所以我愿意把我所见的这一幕奉献给大家,说明中国武学确实巧妙,不可丧失信心,要坚定意志,很有耐心的学习研究下去,为中国武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王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