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桥遗梦》:书和电影串起的浪漫时光

时间:2022-12-18 22:50:35编辑:coo君

与《廊桥遗梦》的相识属于邂逅。说起来真是很久很久以前了。那时出差坐的还是绿皮车。从上海发车不久,莫名在苏州停了,还很久。无聊间看到同事放在小桌上的一本小书。说是在上海买的。“风靡美国的畅销书”透着股夸张的商业气息,而“外国文学出版社”则彰显着它的学术分量。原本对美国小说没有太多的了解和热情,实在是闲来无事,就翻了起来。我以为不过是有的没的看两眼,谁想竟然在人来人往的车厢里,沉浸式阅读至趴在桌上抽泣。

小说《廊桥遗梦》是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作品。七八万字的篇幅,据说只耗时11天。1992年出版后,即成为当年最畅销书籍,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销量高达1200多万册。同名电影男女主角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和梅丽尔?斯特里普。都是不用证明的影帝影后。伊斯特伍德还是影片的导演。1995年影片上映后,票房过亿。得过金球奖和奥斯卡的多项提名。同名的音乐剧也获得托尼奖,成为百老汇的又一经典。《廊桥遗梦》一度成为一种风靡全球的现象。只不过,有人看到的是人生,有人看到的是婚外恋,有人看到的是爱之永恒……

可能是看小说的体验太过完美,看电影的效果总觉得欠一点。尤其是电影中弗兰西斯卡儿女的段落让人看的很出戏。虽然男女主气场极为强大,表演极为精湛,音乐画面都很好,但是儿女的片段还是败了些好感。最关键的,之后他们还屡次出现,简直就是对全片的打扰。

不过男女主还是很棒棒的。之前在电视里看过梅丽尔?斯特里普的《克莱默夫妇》,觉得年轻的她真是好看。形容东方美人的词“水葱似的”夸夸她也很恰当。后来在《上海文汇》上看到她的介绍,很欣赏她的专业和有点内敛的风格。欧美演员中,真正有不错印象的,也就梅丽尔?斯特里普和索菲?玛索还有更早的英格丽?褒曼。《廊桥遗梦》算是在大银幕上第一次见到梅丽尔?斯特里普。

中年的她,气质和专业不但远远超过了岁月的印记,还把它们变成了独有的魅力,很好的表达出了弗兰西斯卡那种随遇而安中的期待、浪漫邂逅中的惊喜和封存四日记忆后的感伤及坚定。不知道还有谁能比她的弗兰西斯卡更接近读者的印象。

至于男主角,乍一看感觉有点老。可是多看一会儿,也能接受。毕竟,原著中的罗伯特,本就是四海为家的专业摄影师。沧桑要有,浪漫也要有。至于岁数,反正中年就好啦。至于中年的上限还是下限,也能凑合。男人在年龄上总是占着优势的。

那时候,周围总有人会聊到这个电影。印象中好像没有男士。女士们聊起来,最后总会落脚在同样的问题:换了你,你会跟着走吗?

印象中最深刻的发问有两次。一次仍然是在绿皮火车上。和同乡一同去求学还住同一个宿舍,简直是再美不过的事情。况且还是高考时心心念念的学校,如今再读已是升了一级。一切都美好的冒泡泡。摇晃的车厢,橙色的夕阳,不知从何时开始的文艺聊天终于还是落在了同样的问题上……怎么回答的已经不记得了。但是那种真心诚意又很文艺范儿的人生探讨倒是永远留在了心底。

再一次大概两年前,在上海。很惬意的聊天,忽然又聊到这里 ……那一刻,不,那片刻,忽然从实实在在的现实中抽离开,仿佛一瞬间回到了虽不再青春但仍带着些迷茫的日子……务虚的话题总是自带浪漫。尤其是自己也有了些阅历之后,还能有心情聊到这些,仍然还能保持这样一种诚心诚意谈论人生的文艺范儿,能在生活中感悟到如此这般点滴的与众不同的美好……这本身已经足够浪漫了。浪漫的时光里,有没有答案,如何回答,都不重要了。

上一篇:NBA交易市场大幕即将拉开 哪些球员最可能搬家?

下一篇:艺术品?耳机架?是艺术品的耳机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