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论证之前我想啰嗦一些关于自己的事,《崩坏3》一款陪伴了4年的游戏。从手机到电脑,从懵懂到凹分,从初二到高三,这款游戏陪我度过了绝大多数时间的青春。也在我最低谷的时期陪伴过我,一直以来,我对崩3一直抱有极高的期待,以至于兔女郎事件其实对我当时的影响也并没有那么大,我还是那个喜欢看剧情凹分的憨憨。
但最近几个版本的剧情发展走向不禁让我想起了10年前一部未能达到的跨时代神作:《海猫鸣泣之时》
PS:该篇专栏并非纯粹对崩坏3目前剧情的批评,而是通过对比他作的多方面理性分析,若观点有所不同请秉持求同存异的态度,而非展开激烈对线!!!海猫鸣泣之时宣传图
为了拉齐各位看客的进度,首先来介绍一下《海猫鸣泣之时》(以下简称“海猫”)的剧情。另外该部作品作者名为龙骑士07(以下简称“龙7”)
无论是否是推理小说迷,你应该都听说过阿加莎克里斯汀的著名作品《无人生还》,这部作品应该是推理小说史上最著名的暴风雪山庄式杀人诡计。
而《海猫鸣泣之时》的开篇就营造了类无人生还式的背景。
如果你读过《无人生还》这部作品,你就会知道,这部作品最后由一只漂流瓶里发现的凶手自白信,作为案件真相的揭露。
那么,这里就做了一个逆向思维,倘若自白书未被发现,那么对于真相,只要合情合理我可以任意做解释,甚至我说一切都是魔女干的,根本不是人类凶手,你都没办法反驳。
巨额宝藏、暴风雪山庄、孤岛大逃杀、密室诡计、魔女传说、家族争端、还有精彩纷呈的推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十分抓人眼球。所有人都期待着龙7可以再创辉煌。
但是,最终的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
由于该部作品与崩坏3剧情相似之处只在于往世乐土,而真正我想对比比较的是10年前该部作品作者的结局创作结果与其行为与崩坏3目前编剧创作剧情现状的分析。因此该部作品在剧情方面的部分我不做过多展开,但若是感兴趣我也是非常希望大家去了解一下这部作品。不过其中的内核倒是可以提及:
一、没有爱就看不见
二、最重要的东西往往在真相之外
在看过往世乐土十三英杰的故事后,我认为这是乃至崩坏3所有故事中最让我能产生共情的一段剧情。相信各位舰长都很认可这段剧情的成功性,不仅是编剧对13英杰与爱莉希雅人物塑造的成功。更是编剧对另一个写作方面的创新。
逐火十三英杰因此,在此我想引入一个故事叙事的概念:麦高芬(虽然这一概念多用于悬疑小说中)。简单来说,麦高芬是一种剧中角色矛盾的焦点,它很重要,因为它串起了整个故事,但是它具体是什么,并不重要。
举个例子,比如你拍一段剧情“一群人在牌桌上打麻将,过了一会突然发生了爆炸”,整个剧情就显得很呆板。但倘若我们在片头稍微做一点修改:“一个黑衣人把炸弹安装在牌桌底下”,这时整个打麻将的过程就会显得惊心动魄,因为一直有一个定时炸弹牵动着观众的心,即使这个炸弹始终未曾在镜头里出现。此时,这个从未出现(只在最后炸了一下),但是却使得整个故事变得具有剧情张力的物品,就叫“麦高芬”
同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许多
比如《碟中谍4》里面的核手提箱
《泰坦尼克号》的海洋之心
《西游记》西天取经的经书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面的老虎
但也正是最为奇妙与重要的是,编剧以一种极为新奇的方式在往世乐土中设置了麦高芬这一线索。看到这或许大家都会认为芽衣是那个麦高芬,这完全正确,而且编剧不仅通过芽衣这一人物推动剧情的发展,更十分巧妙的借此流出了崩坏3的内核主题:成长,传承与信任。但我想说的是,在此处编剧巧就巧在麦高芬不止设置了芽衣这一处。编剧将阿波尼亚的预见:往世乐土的未来一片黑暗也设置成了麦高芬,这不仅是一个伏笔,暗示往世乐土的故事注定为一个悲剧。不过,芽衣作为唯一的见证者,在最初过于想追求往世乐土的真相,这也让我想起原神角色中温迪的一句话:当你重新踏上旅途之后,一定要记得旅途本身的意义,因为真正重要的东西往往在真相之外。
“悲剧并非终结,而是希望的起始”爱莉希雅曾这么说过,说到底往世乐土所想表达的故事竟如此简单,这也是最为传神的部分。
马克思曾在他的著作中表达过这样的想法:资本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是根本性的。资本家逐利,无产者却不想被剥削,这就必然产生社会矛盾。
同样的道理,我们似乎也可以用在作家与读者身上。读者和作者似乎一直都在做一种零和博弈。
当两个阶层目的不一致时,就不会诞生最好的作品。譬如作者的目的倘若是赚钱,那么就不可能做出最好的适合观众的作品。
造成阶级分化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上位阶级与下位阶级存在某种信息差。譬如,影迷有千千万,但是拍电影的导演可不是谁都能当的。游戏玩家有很多,但是制作游戏难度远超玩游戏。
只要两种阶级存在信息差,那么“剥削”就必然存在——导演、游戏制作人拥有莫大的权力,很多时候我们只能接受他们的作品,尽管我们并不喜欢。所以我们上述的论证就可以用简单的逻辑链来表示:
崩坏3三十一章之前的剧情状态往世乐土的剧情状态退一步来讲,如今崩3剧情骂声一片,大家都认为编剧生搬硬套哲学话语,欺骗性的自我感动。但我认为他其实是用了与海猫创作相似的手法,他意图打破作者与角色的之间的高墙。(如下图所示)
31章后的剧情状态但是在跨越作者与角色横沟的同时,编剧似乎忘记了重新将读者与其关联,从而导致了南辕北辙的效果,一部作品在最理想的状态之下应达到三者一体相辅相成的状态,而并非单方面的输出。(如下图所示)
2011年,海猫的结局如期发售,整个故事在一片混乱中落下帷幕。龙7与网友在推特上的大规模对线 ,推理党与魔法党在各大论坛高强度骂战。
饶是有少部分硬核玩家从各个艺术角度品析《海猫》的艺术性,也是杯水车薪。网络上的争论持续了长达半年之久,才恢复平静。但是事态发展到这种地步,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裂隙已经不可缝合了。
事件的余波其实远超人们想象,时至今天,如果有想入坑的萌新,他们在找海猫的相关评论时,大多数也会被当年不理智的讨论帖子所劝退。
尽管那么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这场十年前的事故,海猫的大失败到底是谁的原因呢?
我给出的答案就是:
这是一次因为作者的想法没能传达到读者,而造成的悲剧。
基于龙7上一部作品《寒蝉鸣泣之时》的成功(寒蝉这部作品还是有非常多的人看过的,所以这里我对寒蝉就不做过多的赘述了)。
现如今,如果你去问问寒蝉的观众,他们大部分的评价都是这样:“有着非常优秀的气氛渲染,核心诡计也十分优秀,虽然结尾有些仓促,不过传达了朋友间的‘信任’之情,还是很优秀的作品”
没错,读者在最开始喜欢寒蝉这个故事,就是因为她的故事起承转合吸引人,“顺带”传达了“信任”之情,因此优秀。
但是,因为《寒蝉》火热的二次创作盛况,龙7以为他传达到的是:读者们完全理解了,他故意弱化结尾,而想突出表达的“信任”这个主旨。
龙7是一个极端的理想主义者,他是真的认为“信任”就是解决雏见泽危机的手段。
读者们却大部分认为,“信任”只是顺带传达,完整的起承转合是好故事的充要条件。
因为寒蝉故事本身是一个单线轮回故事,因此写一个合情合理的结局是必要的,所以此时,这点小分歧完全没有引发人们的注意。
而到了海猫,读者们带着“信任”翻开了故事,龙7知道读者们带着“信任”,所以也拼尽全力。
读者们的“信任”是“相信龙7会给出可靠的真相”
龙7却以为,读者们是自己的知音,他完全的信任读者,所以尽情的表达着自己的观点。
因此,由于这种观点的信息差在接下来的故事中被无限次放大,作者与读者的矛盾无数次被激化,最后气急败坏的龙7直接在读者面前毁掉了结局。
我如何评价海猫这部作品:龙骑士07基于同人创作所发展出“三位一体”思想的指导下,野心勃勃的启动了这次“ACG史上最大同人企划”。
他大胆的把整个故事当作“麦高芬”,把所有的资源当作烟雾弹,就是为了向大家展现“后设小说”这个猫箱千变万化、精彩纷呈的可能性。
他希望以自己的作品为基础,让那些心中有“爱”的读者为作品填补最后一块空缺,以期自己的作品成为其他同人作品的“摇篮”。
但可惜的是,读者作者双方的想法,都“没能传达到”。使得这样一部本应该成为跨时代神作的作品最终变成了时代的眼泪
看到这里我相信大家应该都会有一个清晰的对比了。龙7在海猫完结后选择与读者展开对线,而崩坏3这里则是展示了传统异能:冷处理。正如上文中所提及一般崩坏3的剧情与十年前的海猫结局虽不能说是一样,但至少已经是大差不差了,烂尾或将成为了崩坏3剧情的代名词。我相信这也是各位舰长不想看到的场面,大家都希望有一个谈不上好,但是至少合理的结局。
舰长与编剧的双方达到想法都没有传递到的话,很有可能崩坏3第一部分的剧情就如同《进击的巨人》一样最后烂尾。
倘若是舰长能编剧达成共识,我相信这一定是一个美好的故事;若是编剧一意孤行,那结果只得两败俱伤。
本文内容绝大多数内容借鉴于作者:Bernkastel592746 的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5083399?from=search&spm_id_from=333.337.0.0
该文章深入浅出的分析了海猫兴衰史及其原因,是我对比论证资料的全部灵感来源。
在此也衷心感谢该位作者的辛勤劳动成果为我前进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