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竞技性、多端联动、硬核输出……中国地名还能怎么“玩”?

时间:2023-01-26 20:40:39编辑:coo君

“又一次被古人的智慧和中华文化震撼到了!”

“没想到当涂和李白有着这样的故事”

“咱就是说真的是涨知识了!”

《中国地名大会》第三季的最新两期播出后,肩挑树苗种下成片海防林的“绿色娘子军”的事迹感动无数观众,中国现存最长的跨海梁式古石桥——安平桥的建造过程让人惊叹,#古人运用海水潮汐运送造桥石材##李白和当涂千里缘分一诗牵#等话题也引发网友热议。带着你不知道的地理人文知识与紧张而刺激的全新赛制,《中国地名大会》第三季围绕地名知识进行竞答,继续深度挖掘“从地名看文化,从文化看中国”的主旨内涵。

从第一季开始,《中国地名大会》就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地名文化爱好者进行知识竞答,以地名知识为圆心,呈现地名背后的历史变迁与人文底蕴。节目解析地名中深藏的中国智慧,让观众从身边的地名中收获新知;感悟中华文化要义,围绕着中华文化、时代风貌讲述新时代的中国故事,第三季的《中国地名大会》如何依旧让观众直言震撼、大呼过瘾?

赛制升级,在悬念迭起中注解新时代

《中国地名大会》第三季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竞技变得更加刺激了。

50名选手首先通过“龙虎争名”“跟着地名游中国”“闻名而动”“特别出题人”四个环节争夺团队胜利;获胜的一方进入个人对抗赛阶段,再选出答题又对又快的2位选手,进入最终环节“地名天梯”。谁答题的正确率更高、拥有更稳定的心态,谁就有机会率先登顶天梯,夺得单场冠军。

当队友变成潜在的竞争者,对手或许也成为了潜藏的辅助人,团队战和个人战相结合让比赛全程的悬念层层递进,升级后的赛制在增加场上参赛选手的参与感与互动性的同时,也让电视机前的观众为选手们捏了一把汗。

而对于老观众早已熟悉的“地名天梯”环节,《中国地名大会》第三季也做出了全新的技术升级,采用5G传输技术邀请全国网友在天梯环节为选手“云出题”,营造“天涯共此时”的集体参与空间与沉浸式体验,让整个节目的紧张感再次升级。

但只有紧张刺激?当然不够。

作为本季节目的全新玩法,“跟着地名游中国”“地名秘境”等环节则让整档节目在充满悬念之余,为观众更直观地领略到地名背后的历史变迁、人文底蕴,扩大地方文化传播声量的同时,赋予地名以全新的解读,为每个人带来一场崇高而纯粹的心灵洗涤。

第八期节目的“跟着地名游中国”环节去到了三峡大坝、丹霞山、安龙天坑。有着“丹霞山一百零八寨”美誉的丹霞山山势险绝,包括其在内的中国丹霞于2010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其山体的凹腔还是古人安家落户的“宝”,很难不让人感叹“这是我们的宝儿”。第九期节目又分别前往五里桥、通灵大峡谷、张家界,从历经800多年岁月沧桑的安平桥到落差近190米的瀑布,节目以极致风景为抓手,引出与地名相关的有趣知识点,将拥有无限风光的秀美山河展现得淋漓尽致,直教人满口叫“绝”。

而在“特别出题人”环节,节目以发生在新时代奋斗者身上的典型故事为载体,向全世界展示当今社会的新发展、新变化、新面貌。无论是来自海南昌江的“绿色娘子军”,克服众多困难种下1.88万亩树林,让曾经的荒漠变成绿树成荫的“海南十大最美海湾”之一;还是在辽宁沈阳入伍的礼兵张国瀛,参加过九次抗美援朝烈士遗骸迎回任务,讲述迎接志愿军忠烈遗骸回国背后的故事……节目为每一个地名赋予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新意义、新解读,让新时代的民族品格深深地感染观众。

形式创新,挖掘热土下的历史厚度

古有围炉煮茶,今有围坐拆蟹。很难想象,我们会在一档知识竞技节目中看到全场选手与嘉宾一起品尝固城湖大闸蟹的场景。

最新一期节目的“地名滋味题”,固城湖大闸蟹的官方推荐人来到现场讲述其历史由来,绥德康震教授则借此谈到《红楼梦》中史湘云召集大家品蟹赏月、饮酒吟诗的风雅之俗,令观众不禁感叹,古人连吃螃蟹都如此清新脱俗。

不仅如此,金华火腿、临潼火晶柿子、章丘大葱等富有地域特色的美食纷纷被“端”到节目现场,成为出题形式之一。不难发现,走到第三季,这档持续火爆的IP综艺依然为观众带来源源不断的新鲜感,离不开出题形式的推陈出新。

360°环状灯网与高清地屏营造“身临其境”的答题空间,面前是承载历史印迹的地名难题,两侧是顺势而动的“山川河流”,XR虚拟现实技术出题让每一次地名挑战更“带感”。

此外,融合音视频素材引入、科技互动道具、图片展示、故事讲述等丰富多样的出题手段,《中国地名大会》第三季全面打造“全感官”的题目体验,既让选手感到新鲜过瘾,也让电视前的观众从地理、历史、语言、民俗、文学等各角度全方位了解地名背后的历史厚度,真正实现“从地名看文化,从文化看中国”的立意旨归。

而在出题内容上,虽然偶尔也会出现类似“固城湖螃蟹”这样的送分题,本季更多的题目还是聚焦于观众不太熟悉,却令人惊叹的内容,激发观众好奇心,全面提升地名知识输出质量与内涵,挖掘广袤热土下的历史厚度。

一生洒脱不羁、游遍中国大江南北的李白竟然与当涂渊源匪浅?中国最古老的船闸式运河灵渠竟然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实现了“水往高处流”的奇迹?以矿产命名的白银市竟是1936年红军胜利会师的所在地?看着图片上遵义会议旧址,在绥德康震教授的讲述下,观众再次重温这一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随着节目的更新,不少观众不断发出类似“这样的节目很有意义,也很长知识”的赞叹,地名里的知识积累、智慧显现、情感寄托得以实现“硬核式”输出。《中国地名大会》第三季以形式创新平衡文化类节目知识竞技性与娱乐性的关系,展现出不同地域内城市与乡村既古老悠远又充满活力的一面,唤起了观众的民族自豪、文化自信与国家归属感。

极致呈现,让地名“破壁出圈”

截至目前,节目播出带来的影响力是有目共睹的。

《中国地名大会》第三季自开播以来,获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等中央权威媒体,南方日报、澎湃新闻、北京青年报、文汇报、中国艺术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等多家地方和行业主流媒体的关注点赞。新媒体平台上,主话题#中国地名大会#阅读超12亿,讨论次数30余万。开播至今,#沉浸式感受李白诗里的蜀道难##古人运用海水潮汐运送造桥石材##广西这个峡谷水流声如万马奔腾咆哮#等话题累计登上全网各平台热搜44次,每一期节目更新都有网友们热议的话题与新的关注焦点。

究其原因,在于《中国地名大会》第三季“由内而外”的破壁思路,节目不仅着眼于整体内涵与立意的深耕,还遵循电视节目的创新规律,不断把视觉层面的创造性表达做到了极致,吸引全网观众的目光。

以本季舞美为例,舞台使用流线型造型设计,配合多种视觉元素,并根据全新的团战模式,将选手席位设计成鲜明的对垒阵型。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地屏打造与地理概念相契合的地名罗盘,创新视觉符号使其成为服务于各个环节的仪式性表达,持续深化“地名”在视觉层面的文化意蕴。

一系列饱含匠心与巧思的设计,举重若轻地勾连起当下观众对地名文化的兴趣点,并在短时间内捕捉他们的注意力,不仅让地名逐渐成为观众脑海中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与记忆片段,更有效地触动他们深思。

此外,除却大众层面的关注,《中国地名大会》第三季的“破壁”出圈还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其带动了总台“大会”系列的IP焕新,《中国地名大会》第三季围绕中华文化、时代风貌,讲述新时代的中国故事,纵览地名在新时代留下的新定义。

另一方面,这也带动中国传统舆图这一“国宝”再次焕新。作为《中国地名大会》第三季联合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单位打造的创新环节——“舆图看地名”精选《福建省会城市全图》《重庆府治全图》《象山港图》等多幅极具学术与文献价值的中国传统舆图,引导全民关注中国传统舆图的研究价值与文物、文化价值,让中国传统舆图“活起来”。

是的,再次把地名“玩”出新花样的《中国地名大会》用其经久不衰的创造力和创新活力刷新了大众对地名的认知。原来,我们身边看似平常的地名,从来不是简单的汉字组成——它们始终蕴含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

上一篇:杜兰特伤后为何三连崩?西蒙斯是个软蛋,篮网会想念哈登么?

下一篇:若一季度汽车销量下滑较严重,相关部门会考虑相关政策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