誉王第一次去苏宅,目的有三个:第一个是想让梅长苏替他出主意,保住庆国公;第二个是想试探梅长苏的态度,看他到底有没有辅佐自己的意愿。
第三个是想向梅长苏证明他的气度,他想让梅长苏知道,他有礼贤下士的雅量,不是小肚鸡肠的君主。
可誉王不知道的是,自从他踏进苏宅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进入了梅长苏的圈套之中。而这个圈套,是誉王自己心甘情愿钻进去的。
誉王为什么会主动去苏宅?
誉王之所以决定去苏宅,不是突然一时兴起,而是思虑再三后的决定。因为在此之前,梅长苏的举动,已经让誉王产生了误会,让他误以为梅长苏有心辅佐自己。
梅长苏进入京城以来,虽然太子和誉王都有心和他结交,可他并没有明确表示自己的态度,而是一直处于模棱两可之间。
直到霓凰郡主在昭仁宫遇险,梅长苏主动找誉王帮忙,誉王还因此得到了梁帝的夸奖。
可誉王不知道的是,梅长苏找他帮忙,是没有办法的无奈之举。找他帮忙,不但能成功帮助霓凰郡主脱险,还能帮靖王挡住了梁帝的责怪。
梅长苏的真正目的,誉王当然不会知道。但梅长苏的这一举动,给誉王带来的好处,是清晰可见的。
虽然太子没有受到太重的处罚,但越贵妃被降了位份,等于削弱了太子的势力。这对于誉王来说,以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
更何况,太子被骂的同时,誉王得到了梁帝的夸奖,有什么能比得到皇上的认可更重要的?!两人以后的前途会怎样?是可以大胆猜想的。
誉王把这一切的功劳都归到了梅长苏身上。事实也确实如此,如果不是梅长苏通知他去“解救”靖王,哪里有这么大的便宜可捡。既让自己的对手受到了惩罚,又让自己在皇上心中的地位抬高了。
誉王对梅长苏已经产生了好感。可梅长苏到底是不是已经偏向他,梅长苏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态度,誉王并拿不准。毕竟梅长苏并没有亲口承认过。
可接下来的一件事,让誉王更加确定,梅长苏还没有拿定主意,到底要辅佐谁?而这也正是他去苏宅的主要原因。
在誉王还为梅长苏的态度,摸不着头脑的时候,发生了一件让誉王心情愉悦的事情。
梅长苏随手买的一处房子,给太子送了一份大礼。
兰园藏尸案里,涉及到的一个大臣,就是户部尚书楼之敬,而这人是太子的“钱袋子”,如果除掉了楼之敬,相当于打断了太子的一只“臂膀”。
如果单从这件事情的后果来看,是太子的损失更大。可秦般弱从整体来分析,却拿不准梅长苏的决定。
滨州侵地案,梅长苏是偏袒原告的,让誉王损失了庆国公。可霓凰郡主在昭仁宫遇险,梅长苏却让越贵妃被降为了“嫔”;而在这次的“兰园藏尸案”中,虽然太子的损失最大,可誉王的人也有涉及。
所以,誉王认为,此时的梅长苏并没有决定好要辅佐谁?梅长苏现在所做的这一切,只不过都是在试探他和太子的度量。
誉王觉得,梅长苏是怕自己遇到一个心胸狭隘的君主,影响他以后的发挥。誉王当即决定,他要给足梅长苏面子。
所以才有了他的亲自登门拜访。他想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气度,让梅长苏心甘情愿地追随自己。
誉王的这一次亲自登门拜访,从表面上看,正式形成了誉王和梅长苏的“结盟”,誉王认定自己得到了梅长苏。
可他不知道的是,他只是梅长苏的一颗棋子,是梅长苏所有计划中的一个“意料之中”。梅长苏早就料到了他会来找自己“出谋划策”,也早就想好了要如何利用这颗棋子。
誉王是梅长苏为靖王拉到的一个最强“助手”。
在朝中既无心腹也无实力的靖王,忽然接到了一个棘手的案子,尽管自己刚正不阿,但在人情世故上的忽视,还是让他碰到了钉子。
刑部尚书齐敏,是第一个让靖王碰一鼻子灰的人,靖王跟他要人要东西,他都以没有接到诏书为由,拒绝配合。还好梅长苏说服了誉王,让他支持靖王,齐敏才不敢再推三阻四,靖王之后办案才如此顺利。
更重要的是,梅长苏通过誉王,给自己和靖王的见面,找了一个没有任何可疑之处的理由。
“看来明天,我还要替殿下去跑一下靖王府,他远离朝政,做起事来想都不想,如果我不提醒他,或许他还不知道,殿下在配合他呢!”
“先生请受本王一拜,先生如此费劲心思为我筹谋,理当受这一拜!你放心,既然今日我已经知道答案了,日后先生的安危,就和我萧景桓息息相关,如果太子和谢玉想动什么手脚,我绝对不会答应的。至于景琰那个死脑筋,那就有劳先生了。”
虽说梅长苏的安危不用誉王操心,但能得到誉王的承诺也是好的。最主要的是,誉王已经完全相信,梅长苏是愿意辅佐他的,并且为了他的事,劳心劳力。
誉王怎么也不会想到,梅长苏把他当成了,他和靖王之间往来的“保护伞”。有了他这个“挡箭牌”,靖王和梅长苏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见面了。
而梅长苏第一次去靖王府,又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
欲知详情,可见下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