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桥的故事

时间:2023-07-24 16:02:10编辑:coo君

1,巴金作品《索桥的故事〉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单元学习指导《索桥的故事》


(一)单元主题解说

本单元的主题是“遗迹”。如何理解这个主题呢?同学们应该先辨清“古迹”和“遗迹”的含义区别。

古迹:古代的遗迹,多指古代流传下来的建筑物。

遗迹:古代或旧时代遗留下来的痕迹。

就时间而言,后者比前者宽泛。就表现内容而言,二者有交叉又各有侧重。如前者侧重建筑物,如故宫、长城、秦兵马俑墓葬群孔庙、敦煌壁画、祠堂、牌楼、牌坊、老作坊、老染坊等。后者侧重古井、古桥、古石狮子、老字号门匾等。

二者所表现的对象的共同点:都有祖辈们的劳动智慧,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和古老华夏的文明。

因此,学习本单元的课文要注意体会,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内涵,以此丰富、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


(二)单元课文概述

《长城颂》叙述了长城悠久沧桑的历史,描绘了绵亘万里、雄伟壮丽的风光,赞美了“黎民百工”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

《索桥的故事》:通过讲述都江堰上“安澜桥”的故事,抒发了对“更美,更好”的东西的赞美之情,表达了自己对“那对夫妇的心”的敬意。

《我站在铁索桥上》:通过回忆战士们在铁索桥上的英勇战斗的场面,赞颂战士们的英雄杀敌精神。

《白鹤梁的沉浮》:叙述科技工作者千方百计地原地保护白鹤梁的经过,表现出他们强烈的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

《秦始皇陵兵马俑》:详细介绍了兵马俑的特点,塑造艺术和制作技术,说明了它的重大而又深远的价值。


(三)单元学法建议

本单元文体形式丰富多样,文章内容丰富多彩,内容难度逐步加深加难,因此,建议同学们在学习本单元课文时,采用如下几种学习方法。

1. 充分预习。怎样预习,我们在上学期里已经教给同学们了。在会预习的前提下,还要讲究预习充分。怎样做才能是预习充分了?就是尽量把预习的内容一项一项、一点一点全都熟练掌握,特别是文章的大意更应该熟练掌握。

总之,预习得越充分越好,越熟练越好。一定要在预习上下功夫。

2. 学会设计问题。

问题要从小处着手。刚开始,不要讲究问题设计的多么有思考价值,多么精练,多么深刻,能发现问题就行。由小到大,由浅入深,逐渐深入,这是思维规律,也是学习规律。我们不能违背这个规律,一口吃个胖子出来。


(四)例文学习

1. 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

生字:

堰 yàn 岷 mín 坪píng 葺 qì

多音字:


形似字:


正音字:堤 dī不读 tí 摔 shuāi 不读suāi

词语:

缝隙:裂开或自然的狭长的空处。

雪冤:洗刷冤屈。

作家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散文集《随想录》。解放后曾先后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及多家杂志主编。

2. 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3. 思想情感目标

学习文中所赞美的牺牲自己,造福于百姓的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二. 重点、难点:

重点:文章的脉络层次。

难点:故事中所蕴含的精神。


三. 课文分析:

先来概括每一段的内容:

1. 介绍索桥的位置、名称、桥面、桥栏、桥墩。

2. 写我走索桥的经过及所见。

3. 写“鱼嘴”的意义。

4. 写何先生夫妇造桥的经过。

5. 写走下索桥的感受。

6. 收束全文,揭示全文主旨。

从上述内容看,本文不在写“桥”,而重点是写与索桥有关的故事,通过写故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特点,揭示全文的主旨。即“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也就是上文所说的“那样的心,那种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

本文以索桥为线索,以故事为内容,以人物的精神为主题。

还有几个问题,需要讲解。

1. 第一段写一个乡下人和两个孩子过桥有什么作用?

表现索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2. 作者着重写“鱼嘴”有什么作用?

交待“鱼嘴”的作用。引出下文的都江堰。

3. 文题是“索桥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都江堰?

索桥造福于人民,写索桥是为了歌颂造福于人民的人。都江堰是造福百姓的工程,二者相呼应,深化主题。


【模拟试题】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岷江( ) 都江堰 ( ) 雪冤( )

挽成( ) 头晕眼花( ) 逮捕( )


二、辨字组词。

澜( ) 砂( )堤( )拆( )

斓( ) 沙( )提( )坼( )


三、分别指出与下列各组词不同类的一项,将字母序号填入括号内。

(1)A. 答应 B. 答谢 C. 答案 D. 答复 ( )

(2)A. 明确 B. 明白 C. 明天 D. 明智 ( )

(3)A. 探望 B. 展望 C. 盼望 D. 愿望 ( )

(4)A. 红旗 B. 红布 C. 红透 D. 红星 ( )


四、请找出下面句中的错别字,并将正确的写在括号内。

A. 四川灌县二王庙山脚有一坐索桥,叫做“安澜桥”。( )

B. 幸好桥两旁有竹索编的栏干。 ( )

C. 过了顶盖下面,桥身又往下邪。 ( )

D. 木板铺得不整齐,中间有漏缝。 ( )


五、填空

1. 《索桥的故事》是作家______写的一篇散文。他是中国现代_______。作品主要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中提到的索桥,在今天四川省成都市________。


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凡是到都江堰参观的人都要来看看索桥。那天我从山上二王庙下来,在索桥上来回走了两次。桥身微微摆动,我往前走,桥也好象在往前走。一个乡下人挑着担子迎面走来,桥一下子动的厉害了。我走过他身边,加快脚步往高处去。忽然起了一阵笑声,两个小孩子从高处跑下来,桥接着大大动了一会儿。我连忙走上高处,又继续往下走。

我刚走到一半路程,就停下来,站在栏杆前埋头看下面。我的眼光正落在“分水鱼嘴”上。我起初看不出来这个光滑的、鱼嘴般的“石头”是什么东西,后来才知道它是把岷江分为内外两条江的工程。这个“鱼嘴”在都江堰的前端,都江堰便是两千两百年以前李冰父子在岷江中修筑的一条大堤。二王庙就是为了纪念李冰和他的儿子二郎修建的。

我看看“鱼嘴”,看看“鱼嘴”两旁数不清的砂石,我又往前走了。回来的时候,我把“鱼嘴”再看了一阵。“鱼嘴”依旧摆在那里,看一百遍也看不出什么变化,可是在它上面,我好象看到了两千两百多年前的人们的手和心。这个石头是会说话的。那许多用手建造了这个“鱼嘴”的人,虽然没有留下名字,可是留下了他们的心。就在离这里九公里的紫坪铺,在将近一公里长的河谷的两岸,上千忙碌工作的年轻人,他们的心不是跟两千两百多年前那些人的心一样么?大的水电站就要在那里动工修建了。

1. 说说“鱼嘴”的作用是什么?


2. 说说“我好象看到了两千两百多年前的人们的手和心”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3. 课文说“这个石头会说话的”,猜猜石头说了些什么?


4. 本文写索桥,为什么要写都江堰工程?


【试题答案】

一、二、三、四、五题答案略

六、1. 把岷江分为内外两条江

2. 含义:作者由眼前的工程想到两千两百多年前的人们,是他们用辛勤的劳动换来了此伟大的工程,作者更联想到了这些人们为民造福,无私奉献的精神。

3. 开放题大意对即可(说当年人们建造此工程的艰辛,…………)

4. 索桥造福于人民,写索桥是为了歌颂造福于人民的人。都江堰是造福百姓的工程,二者相呼应,深化主题。

参考资料:http://211.137.43.201/edtt/4527/c14527/c1ywnf30.htm
回答者:丹宇 - 试用期 一级 3-28 15:22

单元主题解说

本单元的主题是“遗迹”。如何理解这个主题呢?同学们应该先辨清“古迹”和“遗迹”的含义区别。

古迹:古代的遗迹,多指古代流传下来的建筑物。

遗迹:古代或旧时代遗留下来的痕迹。

就时间而言,后者比前者宽泛。就表现内容而言,二者有交叉又各有侧重。如前者侧重建筑物,如故宫、长城、秦兵马俑墓葬群孔庙、敦煌壁画、祠堂、牌楼、牌坊、老作坊、老染坊等。后者侧重古井、古桥、古石狮子、老字号门匾等。

二者所表现的对象的共同点:都有祖辈们的劳动智慧,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和古老华夏的文明。

因此,学习本单元的课文要注意体会,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内涵,以此丰富、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


(二)单元课文概述

《长城颂》叙述了长城悠久沧桑的历史,描绘了绵亘万里、雄伟壮丽的风光,赞美了“黎民百工”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

《索桥的故事》:通过讲述都江堰上“安澜桥”的故事,抒发了对“更美,更好”的东西的赞美之情,表达了自己对“那对夫妇的心”的敬意。

《我站在铁索桥上》:通过回忆战士们在铁索桥上的英勇战斗的场面,赞颂战士们的英雄杀敌精神。

《白鹤梁的沉浮》:叙述科技工作者千方百计地原地保护白鹤梁的经过,表现出他们强烈的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

《秦始皇陵兵马俑》:详细介绍了兵马俑的特点,塑造艺术和制作技术,说明了它的重大而又深远的价值。


(三)单元学法建议

本单元文体形式丰富多样,文章内容丰富多彩,内容难度逐步加深加难,因此,建议同学们在学习本单元课文时,采用如下几种学习方法。

1. 充分预习。怎样预习,我们在上学期里已经教给同学们了。在会预习的前提下,还要讲究预习充分。怎样做才能是预习充分了?就是尽量把预习的内容一项一项、一点一点全都熟练掌握,特别是文章的大意更应该熟练掌握。

总之,预习得越充分越好,越熟练越好。一定要在预习上下功夫。

2. 学会设计问题。

问题要从小处着手。刚开始,不要讲究问题设计的多么有思考价值,多么精练,多么深刻,能发现问题就行。由小到大,由浅入深,逐渐深入,这是思维规律,也是学习规律。我们不能违背这个规律,一口吃个胖子出来。


(四)例文学习

1. 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

生字:

堰 yàn 岷 mín 坪píng 葺 qì

多音字:


形似字:


正音字:堤 dī不读 tí 摔 shuāi 不读suāi

词语:

缝隙:裂开或自然的狭长的空处。

雪冤:洗刷冤屈。

作家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散文集《随想录》。解放后曾先后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及多家杂志主编。

2. 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3. 思想情感目标

学习文中所赞美的牺牲自己,造福于百姓的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二. 重点、难点:

重点:文章的脉络层次。

难点:故事中所蕴含的精神。


三. 课文分析:

先来概括每一段的内容:

1. 介绍索桥的位置、名称、桥面、桥栏、桥墩。

2. 写我走索桥的经过及所见。

3. 写“鱼嘴”的意义。

4. 写何先生夫妇造桥的经过。

5. 写走下索桥的感受。

6. 收束全文,揭示全文主旨。

从上述内容看,本文不在写“桥”,而重点是写与索桥有关的故事,通过写故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特点,揭示全文的主旨。即“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也就是上文所说的“那样的心,那种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

本文以索桥为线索,以故事为内容,以人物的精神为主题。

还有几个问题,需要讲解。

1. 第一段写一个乡下人和两个孩子过桥有什么作用?

表现索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2. 作者着重写“鱼嘴”有什么作用?

交待“鱼嘴”的作用。引出下文的都江堰。

3. 文题是“索桥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都江堰?

索桥造福于人民,写索桥是为了歌颂造福于人民的人。都江堰是造福百姓的工程,二者相呼应,深化主题。


【模拟试题】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岷江( ) 都江堰 ( ) 雪冤( )

挽成( ) 头晕眼花( ) 逮捕( )


二、辨字组词。

澜( ) 砂( )堤( )拆( )

斓( ) 沙( )提( )坼( )


三、分别指出与下列各组词不同类的一项,将字母序号填入括号内。

(1)A. 答应 B. 答谢 C. 答案 D. 答复 ( )

(2)A. 明确 B. 明白 C. 明天 D. 明智 ( )

(3)A. 探望 B. 展望 C. 盼望 D. 愿望 ( )

(4)A. 红旗 B. 红布 C. 红透 D. 红星 ( )


四、请找出下面句中的错别字,并将正确的写在括号内。

A. 四川灌县二王庙山脚有一坐索桥,叫做“安澜桥”。( )

B. 幸好桥两旁有竹索编的栏干。 ( )

C. 过了顶盖下面,桥身又往下邪。 ( )

D. 木板铺得不整齐,中间有漏缝。 ( )


五、填空

1. 《索桥的故事》是作家______写的一篇散文。他是中国现代_______。作品主要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中提到的索桥,在今天四川省成都市________。


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凡是到都江堰参观的人都要来看看索桥。那天我从山上二王庙下来,在索桥上来回走了两次。桥身微微摆动,我往前走,桥也好象在往前走。一个乡下人挑着担子迎面走来,桥一下子动的厉害了。我走过他身边,加快脚步往高处去。忽然起了一阵笑声,两个小孩子从高处跑下来,桥接着大大动了一会儿。我连忙走上高处,又继续往下走。

我刚走到一半路程,就停下来,站在栏杆前埋头看下面。我的眼光正落在“分水鱼嘴”上。我起初看不出来这个光滑的、鱼嘴般的“石头”是什么东西,后来才知道它是把岷江分为内外两条江的工程。这个“鱼嘴”在都江堰的前端,都江堰便是两千两百年以前李冰父子在岷江中修筑的一条大堤。二王庙就是为了纪念李冰和他的儿子二郎修建的。

我看看“鱼嘴”,看看“鱼嘴”两旁数不清的砂石,我又往前走了。回来的时候,我把“鱼嘴”再看了一阵。“鱼嘴”依旧摆在那里,看一百遍也看不出什么变化,可是在它上面,我好象看到了两千两百多年前的人们的手和心。这个石头是会说话的。那许多用手建造了这个“鱼嘴”的人,虽然没有留下名字,可是留下了他们的心。就在离这里九公里的紫坪铺,在将近一公里长的河谷的两岸,上千忙碌工作的年轻人,他们的心不是跟两千两百多年前那些人的心一样么?大的水电站就要在那里动工修建了。

1. 说说“鱼嘴”的作用是什么?


2. 说说“我好象看到了两千两百多年前的人们的手和心”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3. 课文说“这个石头会说话的”,猜猜石头说了些什么?


4. 本文写索桥,为什么要写都江堰工程?


【试题答案】

一、二、三、四、五题答案略

六、1. 把岷江分为内外两条江

2. 含义:作者由眼前的工程想到两千两百多年前的人们,是他们用辛勤的劳动换来了此伟大的工程,作者更联想到了这些人们为民造福,无私奉献的精神。

3. 开放题大意对即可(说当年人们建造此工程的艰辛,…………)

4. 索桥造福于人民,写索桥是为了歌颂造福于人民的人。都江堰是造福百姓的工程,二者相呼应,深化主题。

2,索桥的故事

索桥的故事 索桥的故事
作者:巴金
四川灌县二王庙山脚有一座索桥,叫做“安澜桥”。桥身有一里光景长,是用粗的竹索挽成的,竹索上面铺着一块一块的木板,木板铺得不整齐,中间还露缝。木板不宽,也不长,三个人并排走在上面,就不大方便。有的板上有洞,有的木板断折。人走在桥上,看得见木板下面岷江的绿水,也看得见桥下的砂石。冬天水少,桥显得更高,要是人在桥上走,眼睛只顾穿过缝隙望下面,就会看得头晕眼花。幸好桥两旁有竹索编的栏杆,即使人失了脚,也不会落到水里去。索桥并没有桥墩,高高的竹架代替了他们。架子比栏杆还高,还有一个顶盖,在竖立架子的地方,桥身就像小山坡似的高起来,过了顶盖下面,桥身又往下斜,然后再向第二个顶盖升上去。
凡是到都江堰参观的人都要来看看索桥。那天我从山上二王庙下来,在索桥上来回走了两次。桥身微微地摆动,我往前走,桥也好象在往前走。一个乡下人挑着担子迎面走来,桥一下子动得厉害了。我走过他身边,加快脚步往高处去。忽然起了一阵笑声,两个小孩从高处跑下来,桥接着大大动了一会儿。我连忙走上高处,又继续往下走。我刚走了—半路程,就停下来,站在栏杆前埋头看下面。我的眼光正落在“分水鱼嘴”上。我起初看不出来这个光滑的、鱼嘴般的“石头”是什么东西,后来才知道它是把岷江分为内外两条江的工程。这个“鱼嘴”在都江堰的前端,都江堰便是两千两百多年以前李冰父子在岷江中修筑的一条大堤。二王庙就是为了纪念李冰和他的儿子二郎修建的。
我看看“鱼嘴”,看看“鱼嘴”两旁数不清的砂石,我又往前走了。回来的时候,我把“鱼嘴”再看了一阵。“鱼嘴”依旧摆在那里,看一百遍也看不出什么变化,可是在它上面,我好像看到了两千两百多年前人们的手和心。这个“石头”是会说话的。那许多用手建造了这个“鱼嘴”的人,虽然没有留下名字,可是留下了他们的心。就在离这里九公里的紫坪铺,在将近一公里长的河谷的两岸,上千的忙碌工作的年轻人,他们的心不是跟两千两百多年前那些人的心一样的么?大的水电站就要在那里动工修建了。
我走下了索桥,同来的友人刚看过山脚的一块石碑。他告诉我,这索桥又叫做“何公何母桥”,是清朝初年一个姓何的教书先生设计修建的。那个时候人们没法在这么宽的两岸上修一座桥。何先生想出了造索桥的办法。桥造成了,人们来来往往,感到便利。可是桥上没有栏杆,在摇摆的木板上走起来,并不是十分安全的事,不多久就有人失脚从桥上摔下去,死了。不满意何先生的官府把责任完全推到何先生的身上,将他逮捕处死。何先生的妻子决心要替丈夫雪冤,要实现丈夫的真正的愿望,她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了办法,用竹索在桥两旁编上了栏杆,从此,危险的桥变成了安全的桥,使得三百年后的小孩也能够在桥上跑来跑去,发出一阵阵的笑声。
我不能说这个故事是千真万确的,然而碑上的文字让我们看见了那一对夫妇的心。我走下索桥,满头大汗,不用说,我走得疲乏了,我的脚也开始发热。可是三百年前人们的心也给我带来温暖。那样的心,那种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是不会死的,不管经过百年千载,它都会发光,就像高尔基在一篇故事里所描写的“燃烧的心”那样。勇士丹柯挖出自己的心拿在手上,心在燃烧、发光,给人们带路。“何公何母”的心给每一个走过索桥的人添温暖,甚至在三百年以后的寒冷的冬天,我站在桥头还会揭下帽子当团扇来扇。
索桥的故事自然不止这么一点,都江堰也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然而故事是讲不完的,谁要是到都江堰走一趟,谁要是在索桥上站片刻,他一定会得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
《索桥的故事》:通过讲述都江堰上“安澜桥”的故事,抒发了对“更美,更好”的东西的赞美之情,表达了自己对“那对夫妇的心”的敬意。
作家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散文集《随想录》。解放后曾先后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及多家杂志主编。
1. 介绍索桥的位置、名称、桥面、桥栏、桥墩。
2. 写我走索桥的经过及所见。
3. 写“鱼嘴”的意义。
4. 写何先生夫妇造桥的经过。
5. 写走下索桥的感受。
6. 收束全文,揭示全文主旨。
从上述内容看,本文不在写“桥”,而重点是写与索桥有关的故事,通过写故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特点,揭示全文的主旨。即“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也就是上文所说的“那样的心,那种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
本文以索桥为线索,以故事为内容,以人物的精神为主题。
还有几个问题,需要讲解。
1. 第一段写一个乡下人和两个孩子过桥有什么作用?
表现索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2. 作者着重写“鱼嘴”有什么作用?
交待“鱼嘴”的作用。引出下文的都江堰。
3. 文题是“索桥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都江堰民,写索桥是为了歌颂造福于人民的人。都江堰是造福百姓的工程,二者相呼应,深化主题。

3,索桥有什么故事

大概内容是这样:四川灌县有座桥,名子叫“安澜桥”。它是座索桥,用粗的竹索挽成的竹索上铺着一块块木板,桥两边有竹索编的栏杆。桥没有桥墩,取而代之的是高高的竹架。走在上面,桥身不停地摆动,让人心里感到不安。桥下有鱼嘴状的石头,是把岷江分成内外两条江的工程。“鱼嘴”怎么看都是不动的,可巴金却从中看到了两千多年前劳动人民的心,那温暖的心。桥的一头有一块石碑,上面说索桥是清初由一位姓何的教书先生建的,因无栏杆,有许多人失足看掉到了水里死了。官府就把责任全部推到了何先生身上,把他逮到处死,何先生的妻子决定为丈夫雪冤,就在索桥两边加上了用竹索编者按的栏杆。使三百年后的小孩还能在上面跑。

像何公何母这样的人有多少呢?他们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来为别人服务,像这样的“雷锋精神”是多么可贵,两千多年前李冰父子为了防止洪水发生费尽了心力,才修成了都江堰。难道就求一个流芳百世的英名吗?不是的,他们是因为有着一颗火热的心,一颗发光的心,一颗不愿见到别人受苦的心。所以帮助别人而牺牲了自己的所有。如果今世所有人都像李冰父子、何公何母那样帮助人,世界该多么美好。

4,大渡河铁索桥的故事?

红军飞越铁索桥


1936年正月,正是人们过春节时。红军来到鸭池河边,站在岸上看见滚滚乌江水,两岸刀劈悬崖,正为过江发愁。远处来了一个小伙子急急忙忙地赶路,红军并迎上去,这个小伙叫赵有石,帮入挑脚到修文后回老家黔西的,见红军赶来想躲避,由于红军来得太快没来得及避开。红军见赵有石空得破破烂烂,粗脚大子地知道是个贫苦农民。便问:“你知道铁索桥在什么地方?”赵有石不知来人底细,只随门应付几句就想走。红军飞越铁索桥


1936年正月,正是人们过春节时。红军来到鸭池河边,站在岸上看见滚滚乌江水,两岸刀劈悬崖,正为过江发愁。远处来了一个小伙子急急忙忙地赶路,红军并迎上去,这个小伙叫赵有石,帮入挑脚到修文后回老家黔西的,见红军赶来想躲避,由于红军来得太快没来得及避开。红军见赵有石空得破破烂烂,粗脚大子地知道是个贫苦农民。便问:“你知道铁索桥在什么地方?”赵有石不知来人底细,只随门应付几句就想走。
红军问他:“你见过红军吗?”
赵有石说:“没有见过,只听说去年红军到遵义打富济贫,穷人都得到了救济。昨天我在修文听说红军又要回来了,穷人们高兴得很。”
红军对他说:“我们是红军,是毛主席领导的红军。”
赵有石对身着便衣的红军上下打量一下后便问:“你们红军不兴穿军衣吗?”
红军说:“穿!我们是便衣前卫。”
这一说赵有石心里明白了,可又想心里发愁了。红军见赵有石转喜为愁,是不是有什么顾虑。赵有石说:“铁索桥有百丈高,两岸的路又生得奇,不说有保丁持枪把守,只要有一人拿把刀守住,你就是有千军万马也休想过去。”
红军说:“请你带我们去看看再想法。”赵有石把红军带到靠桥不远的岩边去看,天已黑尽看不清对岸。正着急,忽见不远处树林里有一亮光,赵有石想起了这里住有人家,并带红军
朝着亮处走去,
到那家人窗前一看,屋里有个老太婆正在烫鸡,赵有石一敲门,老太婆忙把鸡藏在床底下后再开门放他们进去。
老太婆误认为他们是保丁,便求情说:“保丁爷,我家几天没有饭吃了,家里穷得如水洗……”
赵有石知道老太婆是被保丁吓怕了,便向她说:“老人家,他们不是保丁,是毛主席领导的红军。”老太婆听说是红军,急忙拉开草凳,并往火里加柴,招呼红军坐下。
老太婆家姓甘,老伴早死,只有独生儿叫小冬去年帮人抬滑竿到遵义,正遇上红军打开遵义城,还拉他吃饭,送给他两匹永兴土布和几斤盐巴,还给他讲了红军是为穷人打天下的几多道理,小冬要不是为奉养老娘他早当红军去了。老太婆家受过红军的恩,知道红军是好人。便给红军说这些守桥保丁:“拿根‘吹火筒’(枪),到周围寨上捉鸡抢米,遇过桥人随便戴个帽子就把人家身上的钱搜光,甚至有件好衣服也不放过,有时也下人家板壁。硬是‘兵如梳,匪如篦,保丁宋了一下剃’。特别是那个郭区长更坏。”
红军听了,个个脸都气红了。一个红军说:“老人家我们就是要从铁索桥上操小路到大关后,明天迎接大部队在老街过鸭池河,杀死匪兵,活捉匪区长,为老百姓报仇。”
红军和赵有石说着要走,老太婆拦住了他们说:“慢忙,等我想个法,叫你们安安稳稳地过桥去。”老太婆带红军到了桥边,对岸的保丁在油灯下赌博,争吵声都听得清清楚楚,老太婆心里一亮办法来了。笑着说:“嗨!有办法,我来个‘钓鱼过桥’,你们躲在暗处最后看到我用火把一闪,你们就放心过桥。过桥时,先捡个石头,在拴铁索的岩石边敲两下,这是保丁们过桥的暗号。”说完老太婆回去了,红军们躲了起来。
忽然听到老太婆剁肉的“得得”声,夜深入静,声音特别响,保丁们说:“这些刁民,白天装穷,晚上偷做好吃的。”于是留下一人守口,其余顺索滑过桥来,朝剁肉响声处去了。保丁们一闯进屋,见老太婆将剁好的肉刚下锅,老太婆说:“这鸡是下午一个亲戚捉来送我的。”
保丁们对老太婆吼道:“不管你从哪里得到的,这鸡肉归我们吃了,怏点拿柴来把火加大点。”老太婆故意装作害怕样子,点起火把去拿柴,就利用这个时候,火把晃动了,红军们见
火把晃动,知道过桥时候到了。赵有石引红军到了关口,捡起一块石头,在岩上敲了两下。对岸“咕噜、咕噜”响起来了,有人绞动车轮,赵有石抓住铁索、竹筒,淮知竹筒破了一个,怕红
军不热会出危险,忙问红军:“你们有绳子没有?”一个红军解下腰上皮带递给赵有石拴好,坐上竹篼,滑过去了。守口的保丁问:“你们吃了,给我带点……”,说时迟,那时快,保丁已被红军推下了百丈悬岩,红军全部安全到了对岸。赵有石领红军操小路绕到了大关后与红军分手了,红军送了他两块大洋和那条皮带。红军走后,赵有石将那条红军皮带常拴在腰上,如遇困难,就摸摸皮带,一摸皮带劲就来了。赞同1| 评论
红军问他:“你见过红军吗?”
赵有石说:“没有见过,只听说去年红军到遵义打富济贫,穷人都得到了救济。昨天我在修文听说红军又要回来了,穷人们高兴得很。”
红军对他说:“我们是红军,是毛主席领导的红军。”
赵有石对身着便衣的红军上下打量一下后便问:“你们红军不兴穿军衣吗?”
红军说:“穿!我们是便衣前卫。”
这一说赵有石心里明白了,可又想心里发愁了。红军见赵有石转喜为愁,是不是有什么顾虑。赵有石说:“铁索桥有百丈高,两岸的路又生得奇,不说有保丁持枪把守,只要有一人拿把刀守住,你就是有千军万马也休想过去。”
红军说:“请你带我们去看看再想法。”赵有石把红军带到靠桥不远的岩边去看,天已黑尽看不清对岸。正着急,忽见不远处树林里有一亮光,赵有石想起了这里住有人家,并带红军
朝着亮处走去,
到那家人窗前一看,屋里有个老太婆正在烫鸡,赵有石一敲门,老太婆忙把鸡藏在床底下后再开门放他们进去。
老太婆误认为他们是保丁,便求情说:“保丁爷,我家几天没有饭吃了,家里穷得如水洗……”
赵有石知道老太婆是被保丁吓怕了,便向她说:“老人家,他们不是保丁,是毛主席领导的红军。”老太婆听说是红军,急忙拉开草凳,并往火里加柴,招呼红军坐下。
老太婆家姓甘,老伴早死,只有独生儿叫小冬去年帮人抬滑竿到遵义,正遇上红军打开遵义城,还拉他吃饭,送给他两匹永兴土布和几斤盐巴,还给他讲了红军是为穷人打天下的几多道理,小冬要不是为奉养老娘他早当红军去了。老太婆家受过红军的恩,知道红军是好人。便给红军说这些守桥保丁:“拿根‘吹火筒’(枪),到周围寨上捉鸡抢米,遇过桥人随便戴个帽子就把人家身上的钱搜光,甚至有件好衣服也不放过,有时也下人家板壁。硬是‘兵如梳,匪如篦,保丁宋了一下剃’。特别是那个郭区长更坏。”
红军听了,个个脸都气红了。一个红军说:“老人家我们就是要从铁索桥上操小路到大关后,明天迎接大部队在老街过鸭池河,杀死匪兵,活捉匪区长,为老百姓报仇。”
红军和赵有石说着要走,老太婆拦住了他们说:“慢忙,等我想个法,叫你们安安稳稳地过桥去。”老太婆带红军到了桥边,对岸的保丁在油灯下赌博,争吵声都听得清清楚楚,老太婆心里一亮办法来了。笑着说:“嗨!有办法,我来个‘钓鱼过桥’,你们躲在暗处最后看到我用火把一闪,你们就放心过桥。过桥时,先捡个石头,在拴铁索的岩石边敲两下,这是保丁们过桥的暗号。”说完老太婆回去了,红军们躲了起来。
忽然听到老太婆剁肉的“得得”声,夜深入静,声音特别响,保丁们说:“这些刁民,白天装穷,晚上偷做好吃的。”于是留下一人守口,其余顺索滑过桥来,朝剁肉响声处去了。保丁们一闯进屋,见老太婆将剁好的肉刚下锅,老太婆说:“这鸡是下午一个亲戚捉来送我的。”
保丁们对老太婆吼道:“不管你从哪里得到的,这鸡肉归我们吃了,怏点拿柴来把火加大点。”老太婆故意装作害怕样子,点起火把去拿柴,就利用这个时候,火把晃动了,红军们见
火把晃动,知道过桥时候到了。赵有石引红军到了关口,捡起一块石头,在岩上敲了两下。对岸“咕噜、咕噜”响起来了,有人绞动车轮,赵有石抓住铁索、竹筒,淮知竹筒破了一个,怕红
军不热会出危险,忙问红军:“你们有绳子没有?”一个红军解下腰上皮带递给赵有石拴好,坐上竹篼,滑过去了。守口的保丁问:“你们吃了,给我带点……”,说时迟,那时快,保丁已被红军推下了百丈悬岩,红军全部安全到了对岸。赵有石领红军操小路绕到了大关后与红军分手了,红军送了他两块大洋和那条皮带。红军走后,赵有石将那条红军皮带常拴在腰上,如遇困难,就摸摸皮带,一摸皮带劲就来

5,大渡河上的铁索桥有什么故事与传说?

楚楚
穷酸秀才飞 夺 泸 定 桥
光荣的任务
五月二十五日,红一师第一团在安顺场胜利地渡过了大渡河。但是这里水流太急,不能架桥,渡口又只有几只小船,往返一次需要数十分钟,数万大军如果只靠这几只小船来渡河,不知要花费多少时日。同时,蒋介石正在命令四川军阀杨森等部坚堵大渡河,并命令薛岳、周浑元部衔尾猛追。太平天国石达开就是在安顺场被清兵最后消灭的。蒋介石也梦想着把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当时,很多爱国进步的人们也都在忧虑:红军会不会走石达开的道路?
为了迅速渡过大渡河,粉碎反革命前后夹击合围的阴谋,必须火速夺下泸定桥。我们左路军前卫红四团,就是在这紧急的情况下,迅速接受夺取泸定桥的任务的。红一师为右路军,渡过大渡河后沿东岸北进,策应我二师四团夺取泸定桥。
胜利的第一天
二十七日清晨,我团从安顺场出发,沿大渡河西岸,奔向泸定桥。全程三百二十里,命令规定三天赶到,路,是婉蜒曲折、忽起忽伏的单边羊肠小路,左边是高入云霄刀劈一样的峭壁,山腰上是终年不化的积雪,银光耀眼,寒气袭人;右边是深达数丈、波涛汹涌的大渡河,稍不小心就有掉下去的危险。但大家并没有把这危险放在心上,只有一个想法:加速前进,快些拿下沪定桥。
大概走了三十多里路的光景,河对岸的敌军便开始向我们射击了。为了避免无谓伤亡,只得绕路爬山,绕出十多里。这样花费了不少时间。
走了约六十里路,前面隆起了一座大山。先头连忽然和敌人一个连遭遇,勇土们好象猛虎见了群羊,只一个锰冲,就把敌人打垮了。这山有十多里高,翻过山是一条小河,桥已被敌人毁掉了。河虽然不宽,但很深,徒涉不能过去。一营立刻组织部队砍树架桥。
打了胜仗,跑路更有劲了。我们迎着零星的枪声,继续爬山。突然,侦察员飞奔回来报告:在我左前方的一个大山场里,发现约有一个营的敌人把守,堵住了我们的去路。我和团长王开湘同志领着干部跑步前进,去侦察地形。这座山中间只有一条小路,陡得象座天梯,仰头向上看,这帽子都要掉下来。山顶和隘口上,筑了碉堡。右边靠河,无路可绕。看样子,正面和右面是无论如何冲不上去的。左面也是凌空直立的悬崖,崖壁上稀落地长着一些小树和荆棘。崖顶连接着更高的山峰。经过仔细侦察后断定:爬上左面的悬崖定可抄到敌人的侧背,从敌人的屁股后面袭取这个隘口。我们立即命令三营长曾庆林和总支书记罗华生同志带一个连坚决从左边爬上去,并组织其他两个连从正面佯攻。
敌人疯狂地打着机枪,封锁着路口。不到一个钟头,就从敌人后面传来了枪声。我们乘势从正面发起猛攻,前后来击,敌人很快便被打下去了。接着一个猛追,敌人三个连完全被消灭在山崖脚下,活捉营、连长各一,俘虏二百多人。敌人本想凭险坚守,阻挡我们前进,但我们发起猛追以后,前进的速度反而加快了。
一天二百四十里
第二天,我们比原来命令规定的时间提前一小时吃饭,五点钟就出发了。才走了几里地,军委又来了命令,限我们二十九日夺下泸定桥。
“二十九号!”二十九号就是明天!从这里到泸定桥还有二百四十里,也就是说两天的路我们必须一天走完。谁也没料到任务会变得这样紧急二百四十里路就是一个大难题!路,是要人走的,少一步都不行啊!而且还要突破敌人的重重堵击。但这关系全军的重大任务,一定要坚决执行,不容许一分钟、一秒钟的迟疑。
泸定桥本来有敌人两个团防守,现在又有两个旅正向泸定桥增援。他们以一部兵力阻止我红一师前进,大部分沿河东岸北上,跟我们隔河齐头前进。如果我们比敌人早到泸定桥,胜利就有希望,不然,要想通过泸定桥就很困难,甚至不可能了。我们要和敌人抢时间!要和敌人赛跑!我们边行军边召集营、连干部和司令部、政治处干部,共同研究怎样完成这一紧急任务。我们提出的动员口号是:“红四团有光荣的战斗历史,坚决完成这一光荣任务,保持光荣传统!”“向夺取安顺场的红一团学习,和红一团比赛,坚决拿下泸定桥!”“任务是光荣的,又是十分艰巨的,我们要经得起考验!”要求部队在明天六时前赶到泸定桥。会后,大家便分头深入连队进行动员。
我和总支书记罗华生同志,飞跑到行军队伍的最前头,站在一个小土墩上,向急行军的队伍进行政治鼓动。队伍象一阵风一样迎面卷来,又象一阵风一样从我们身边刮过去。但每一张脸,每一双眼睛,我都看得非常清楚。在走过的队伍中,“坚决完成任务,拿下泸定桥”的口号声,此伏彼起。这声音压倒了大渡河的怒涛,震撼山岳。队伍前进的速度更快了。

在行军纵队中,忽然一族人凑拢在一起:这群人刚散开、接着出现了更多人群,他们一面跑,一面在激动地说着什么。这是连队的党支部委员会和党小组在一边行军,一边开会啊!时间逼得我们不可能停下来开会,必须在急行军中来讨论怎样完成党的任务了。
紧急任务的动员工作刚做完,部队已接近猛虎岗。
猛虎岗是一座上三、四十里下三、四十里的险恶高山,右傍大渡河,左面是更高酌山峰,中间只有一条羊肠小道。这是从安顺场到沪定桥的咽喉,山顶的隘口上有一个营的敌人扼守。这时候,正是大雾迷蒙,五步以外什么也看不见。敌人看不清我们在哪里,只是在工事里恐慌地、盲目地向我们前进方向乱放枪。我们利用大雾掩护着,组织部队摸上山去,并命令他们:不许放一枪,接近敌人后,用刺刀、手榴弹解决敌人。不多时,只听得“轰隆、轰隆……”一连串的手榴弹爆炸声,接着便杀声四起。吓破了胆的敌人,只好向后溃逃了。我先头营即向溃敌猛追,一直追击到接近摩西面村时,又同驻在该村的敌人一个营和一个团部遭遇。在我胜利矛头的冲击下,又把敌人打垮了,我们又占领了摩西面村。可恶的敌人又将村东河上的大桥破坏了,这使我们的行动增加了新的困难,耽误了两小时才架起桥。继续前进,一口气又跑了四、五十里。等我们赶到大渡河岸一个约有十多户人家的村子时,已是傍晚七点了。从这里到泸定桥还有一百一十里。
困难一个接一个地来了。天不由人,突然大雨倾盆,电闪雷鸣,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部队一天没有吃上饭,肚子饿得实难支持。道路泥泞,更是走不快,牲口、行李都跟不上。在下猛虎岗的时候,我们已清楚地看见对岸的敌人仍然还和我们并肩前进。
困难越是严重,越需要加强政治工作。我们向党支部,向所有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积极分子说明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切困难,也说明了必须争取明天六时前赶到泸定桥。号召每人准备一个拐杖,走不动的扶着拐杖走;来不及做饭了,要大家嚼生米、喝凉水充饥。这号召,象一把火点燃起部队炽烈的战斗情绪。看样子,哪怕前面尽是刀山,他们都可以闯过去。然而,在这伸手不见掌的黑夜里,怎能走完这泥泞油滑的一百一十里路呢?这个问题象一块千斤重石压在我的心头。
忽然,对岸山坳上出现了几点火光,刹那间变成了一长串的火炬。是敌人在点着火把赶路。敌人的火把给了我们启示。“我们也点火把走”,我脑子里闪出这样的想法,打算立即去同团长、参谋长、总支书记研究,但又一转念“敌我仅一河之隔, 如果敌人向我们联络,暴露了我们是红军,跟我们干起来,如何是好?”
“事到万难须放胆”,我们决定利用今昨两天被消灭和打垮的三个营敌人的番号伪装自己,欺骗敌人。立即命令部队将全村老乡家的篱笆全部买下,每人绑一个火把,一班点一个,不许浪费,争取每小时走十里以上;并布置司号员先熟悉缴获的敌人的联络信号,准备在必要时同敌人“联络”;故人的部队都是四川人,我们也选出四川籍的同志和刚捉来的俘虏,准备来回答敌人的问话。为了加快行军速度,把所有牲口、行李、重武器连同团长和我的乘马在内,一律留下,由管理处长何敬之、副官邓光汉带一个排掩护,随后跟进。
当时,我腿上的伤口还没有全好,走路有些不大方便,同志们——特别是团长都劝我骑着马走。这正是需要干部起模范作用的时候,哪能再骑马?我以挑战的口吻向大家说:“同志们,咱们一块走吧!看看论走的快!谁先走到泸定桥!”
部队兴高采烈地高举火把向前挺进。两岸敌我的火把,交相辉映,远远望去,象两条飞舞的火龙把大渡河的河水映得通红。透过大渡河的波涛声,从对岸传来了清脆的军号声和微弱的喊声。“啥子部队啊!”敌人在向我们联络了。我们的司号员按敌人的联络信号,吹起了嘹亮的军号;四川籍的同志和俘虏也吊起嗓子大声作答。蠢猪似的敌人万想不到,大摇大摆地跟他们并排走的,就是他们所日夜梦想着要消灭的英雄红军,糊里糊涂地同我们一道走了二、三十里。后来,雨下的更大,到深夜十二点钟,对岸的那条火龙不见了,他们大概是怕苦不走了。这一情况立刻传遍
全团,同志们纷纷议论着:抓紧好机会啊!快走,快走啊!一个跟着一个拼命地向前赶路。
暴雨冲打着战士,山洪从峰顶宜泻大渡河,本来已经难走的羊肠小道,此刻被雨水冲洗得象浇上了一层油,滑的实在厉害。拐杖也不灵了,一不留神就来个倒栽葱,真说得上是三步一摔,五步一跌,队伍简直是在滚进。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不断有人打瞪睡。有的人走着走着就站住了,后面的推他:“走呀!前面的走远了!”这才恍然惊醒,又赶快跟上去。后来,大家干脆解下了绑腿,一条一条的接起来,前后拉着走。
经过整夜的急行军,在第二天早晨六点多钟胜利地赶到了泸定桥,并占领了西岸及西桥头。这一天,除了打仗、架桥外整整赶了二百四十里路,真是飞毛腿呀!
要桥不要枪
我们占领了桥西的几座建筑物和一座天主教堂。战士们忙着做战斗准备,王团长和我领着营、连干部去察看地形。
泸定桥真是个险要所在。就连我们这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见关夺关的人,都不禁要倒吸一口凉气。往下看,褐红色的流水象瀑布一样从上游山峡间倾泻下来,冲击着河底参差耸立的恶石,溅起丈多高的白色浪花,流水声震耳欲聋。在这样的河里,就是一条小鱼,也休想停留片刻,徒涉、船渡都是完全不可能的。
再看看桥吧。既不是石桥,也不是木桥,而是一条铁索桥。从东岸到西岸扯了十三根用粗铁环一个套一个联成的长铁索,每根有普通的饭碗粗。两边各两根,做成桥栏,底下并排九根,作为桥面。原来桥面上横铺着木板,现在,木板已被敌人搬到城里去了。只剩下悬挂着的铁索。在桥头的一块石碑上刻着两行诗句:“泸定桥边万重山,高峰入云千里长。”
泸定桥东端就是泸定城。这座城一半在东山上,一半贴着大渡河岸,城墙高两丈余,西城门正堵住桥头,过了桥,必须通过城门,别无他路。城里驻着两个团的敌人,山坡上修筑了严密的工事,机枪集中在桥头附近,不断地向我们扫射,迫击炮弹也连珠般地飞过来。敌人凭着这样的天险,疯狂地向我们大声喊叫:“你们飞过来吧!我们交枪啦!”我们的战士则大声回答:“不要你们的枪,只要你们的桥。”
看完地形以后,我们立即组织了一个营的火力,封锁河东岸敌人增援的道路。因为东岸和西岸一样,也只有一条依山傍水的小道,敌人只有经过那条路才能到泸定桥。
紧按着,我们分头到连队进行夺桥的战斗动员。部队掀起了争取当夺桥突击队的热潮。各连都送来了突击队的名单,要求批准他们担任突击任务。
中午,我们在天主教堂召开了全团干部会议,研究、批准突击队。会议刚开始,对岸打过来一排迫击炮弹,天主堂的屋顶被炸开了一个大窟窿,弹片、瓦片宜泻而下。大家却一动不动。我乘机进行鼓动:“敌人来给我们动员了,我们必须立即打过桥去。现在大家说说法让哪个连担任突击。”我刚说完,平时不爱说话的二连长廖大珠刷地站起来,他那矮而结实的身子激动得有点发抖,黝黑的脸一下子红到耳根,吃力地说:
“一连过乌江立了功,成为渡乌江模范连, 我们要向一连学习,争取当夺取沪定桥的英雄连。”
“夺桥任务非给我们三连不可,”急性子的三连长王有才没等廖大珠说完,就站了起来,他站在那里象座小铁塔,嘴巴象打机关枪:“我们三连哪一次战斗都没落后过,这次保证把桥拿下来。”最后,他又说:“不叫我们当突击队,我这个连长没法向战士们交代。”往后是一场激烈的争论,看样子谁也不愿意把这个任务让给别人,需要我们领导上指定了。我和团长研究后,王团长向干部们交代了夺桥的任务并指定二连任突击队。接着我站起来补充说:“要打仗有的是,咱们轮着干,上次接乌江是一连打头,这次轮到二连,由二连的二十二个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组成突击队,廖大珠同志任突击队长,我看很好,看大家有没有意见?”会场上响起了一片掌声,廖大珠高兴地跳起来。只有王有才垂着头,嘴里在叨咕着什么。“三连的任务也不轻,”我指着王有才说:“你连担任二梯队,跟着突击队冲,还要担任铺桥面的任务,让后续部队迅速冲进城去,看你还有什么意见?”这时候王有才才露出笑容。最后我们命令各连,让部队吃饱饭好打仗。会后,总支书记罗华生又亲自到二连去帮助进行突击准备工作。
总攻在下午四点开始。团长和我在桥头指挥战斗。全团的司号员集中起来吹起冲锋号;所有的武器一齐向对岸敌人开火,军号声、枪炮声、喊杀声震撼山谷。二十二位突击英雄手持冲锋枪或短枪,背挂马刀,腰缠十二颗手榴弹,在廖大珠连长的率领下,冒着密集的枪弹,攀着桥栏,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去。跟着他们前进的是三连长王有才率领的第三连。他们除携带的武器外,每人扛一块木板,边铺桥,边冲锋。
当突击队刚冲到对面桥头,西城门突然烧起冲天大火。敌人企图用火把我们挡在桥上,用火力消灭我们。火光照红了半边天,桥头被熊熊大火包围住了。
这正是千钧一发的时刻。二十二位英雄看到城门口漫天大火,似乎愣了一下,站在我和团长身边的人一齐大声喊道:“同志们!这是胜利的关键!冲进去呀!不怕火呀!迟疑不得!冲啊!敌人垮了。”这喊声给了英雄们勇气、决心和力量,在宏亮的冲锋号声中,他们神速地向着火里冲去了。冲在前面的廖大珠的帽子着了火,他扔掉了帽子,光着头继续往前冲,其余的突击队员们也紧跟着廖连长穿过火焰一直冲进街去。巷战在街口展开了。敌人集中全力反扑过来,二十二位英雄的子弹、手榴弹都打光了,形势万分紧急,眼看支持不住了。正在这个严重关头,王有才连长带着三连冲进去了,接着团长和我率领着后续部队也迅速过桥进了城。经过两小时的激战,两个团的敌人被消灭大半,剩下的狼狈逃窜。黄昏,我全部占领沪定城,牢靠地控制了泸定桥。
当前的首要任务是防止敌人的反扑,确保泸定桥的安全。我们立即派出配属我团指挥的军团教导营向打箭炉方向警戒,因为那里尚有敌人的几个团。为了对付向泸定桥增援的两旅敌人,我们派出一个营沿河向南发展。
晚上十时,尖兵排打响了,当时,我们估计是敌人的援兵赶到,准备再作一场苦战。该营一部分部队占领了阵地,组织了一个冲锋,遇到了一个伤兵,一问却是我红一师三团的同志,这才知道一师已经赶到。准备同敌人作殊死战的紧张心情,顿时轻松下来。原来敌人的两个旅被我红一师追上,在城南六十里竹林坪地区打了一仗,后来敌人怕我们两面夹攻,慌张地向化林坪方向跑了。我们立即派人迎接随红一师前进的刘伯承总参谋长和聂荣臻政委进入沪定城,大家见了面,十分欢喜。
已经是下半夜两点钟了,刘伯承总参谋长仍兴致勃勃地要我带他和聂政委去看泸定桥。我提着马灯,陪着他们从桥东走向桥西。刘伯承总参谋长对每根铁索甚至铁环都看的十分仔细,好象要把整座泸定桥印在自己的脑海里。从桥西折回桥中央的时候,他停住脚步,扶住桥栏,俯视大渡河的急流,着力地在桥板上连蹬三脚,感慨地说:“泸定桥!泸定桥! 我们为你花了多少精力,费了多少心血现在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
从缴获到的敌人文件中,蹈出了一份刘文辉拍发的紧急通报。这份通报说,我军己面临石达开第二的危境;说前有大渡河,后有金沙江,消灭共军,在此一举。敌人的这种幻想,很快就彻底破灭了。我们走的虽然是石达开走过的旧路,但我们不会陷入历史的覆辙。因为我们是中国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的人民武装。
第三天,军团的主力来到了。接着,伟大领袖毛主席和周恩来副主席、朱德总司令带着中央机关上来了。千军万马从这英雄的泸定桥渡过了天险大渡河。(载1975年11月1日《解放军报》)作者:杨成武

6,安澜桥的传说故事

清嘉庆八年(1803)五月十五日,渡口翻船,一百余人葬身鱼腹。在清朝初年有一个姓何的先生,是当地出了名的为民着想的人,有一次他和他的妻子何夫人去游山玩水,到了岷江,看见了官船在摆渡人们,他们夫妇也想去对岸,过去一打听,天哪!一人乘船10两银子,夫妻过河30两银子,这些狗官的行为使夫妇二人高兴而来扫兴而归。回到家里,何先生彻夜难眠,在想如何在两岸架一座桥断了狗官的财路。一天、两天、三天,何先生不吃不喝想了三天,何先生一筹莫展,在第三天夜里,何先生看见何夫人在刺绣,看见了那块布,它架在框子的上面,而不会掉下来,心想:我为什么不能在空中架一座索桥呢,说干就干,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奋斗,终于架好了一座索桥,那些狗官记住了何先生的过,要报复他,桥的两旁没有扶手,再加上不稳定,很容易掉下去,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因为一个酒鬼喝醉酒过河不小心淹死了(还有别的的说法:桥尚未完工时,两个樵夫不顾劝阻,顶风过桥,落水丧生。渡口“把头”买通官府,诬以草菅人命之罪。何先德先生含恨九泉。),狗官们抓住时机迅速将何先生逮捕并处死,何夫人的知此事后悲痛欲绝,想投河,可想到丈夫不明不白便死了,她也死了,会对不起天上夫君的亡灵,所以她决心为夫君洗冤。一天,她漫步大街,看到一个耍杂的只见那人两手抓住两根立着的木棒,全身腾空,她忽然想到在桥上装扶手,人们走在桥上就安全多了,经过两天便装上了扶手,从此,人们称安澜桥为“何公何母”桥。自从那以后就再没有人见过何夫人了,一个渔夫说他在河里看见了何公何母的身影,何母完成夫君的心愿去陪夫君了,他们夫妇在河中共享天伦之乐,与日月同生,天地共存!桥上横铺木板,竹缆为栏,行走平安,故名“安栏桥”,后改安澜桥,取不畏波澜,安然过江之意。人们为感激何先德夫妻的功德,又称“夫妻桥”还称“何公何母桥”。

7,有没有类似于安澜桥这样有传说由来的故事?

都江堰由鱼嘴、飞沙、宝瓶口三部分组成。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飞沙堰起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宝瓶口控制进水流量,因口的形状如瓶颈故称宝瓶口。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农田。从玉垒山截断的山丘部称为"离堆"。都江堰是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今都江堰市城西。它处于岷江从山区泻入成都平原的地方。在都江堰建成以前,岷江江水常泛滥成灾。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兴建水利工程。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成为“天府之国”,这项工程直到今天还在发挥着作用,被称为“活的水利博物馆”。

都江堰工程包括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鱼嘴是在岷江江心修筑的分水堤坝,形似大鱼卧伏江中,它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排洪。飞沙堰是在分水堤坝中段修建的泄洪道,洪水期不仅泄洪水,还利用水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水流的漩涡作用,有效地减少了泥沙在宝瓶口前后的淤积。宝瓶口是内江的进水口,形似瓶颈。除了引水,还有控制进水流量的作用。


此外,都江堰一带还有二王庙、伏龙观、安澜索桥等名胜古迹。


二王庙位于岷江右岸的山坡上,前临都江堰,原为纪念蜀王的望帝祠,齐建武(公元494~498年)时改祀李冰父子,更名为“崇德祠”。宋代(公元960~1279年)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皇帝敕封为王,故而后人称之为“二王庙”。庙内主殿分别供有李冰父子的塑像,并珍藏有治水名言、诗人碑刻等。


伏龙观位于离堆公园内。传说李冰治水时曾在这里降服恶龙,现存殿宇三重,前殿正中立有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所雕的李冰石像。殿内还有东汉堰工石像、唐代金仙和玉真公主在青城山修道时的遗物——飞龙鼎。


安澜索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始建于宋代以前。位于都江堰鱼嘴之上,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竹缆横挂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明末(公元17世纪)毁于战火。现在的桥为钢索混凝土桩。


都江堰水利工程以独特的水利建筑艺术创造了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水利形式。它创造了成都平原的水环境,由此孕育了蜀文化繁荣发展的沃土。都江堰不但是世界上惟一具有2000多年历史,且至今尚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古代水利工程。同时它还是集政治、宗教和建筑精华于一体的珍贵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

1、意义:

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不仅是中国水利工程技术的伟大奇迹,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它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它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水利史进人了一个新阶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划时代的杰作。
4-(1)都江堰在世界水利史、青城山在中国道教史上具有开创性

都江堰创建于公元前256年左右,距今已有2250多年的悠久历史。两千多年前,秦蜀郡守李冰借鉴前人治水经验,根据当地的地理特点,巧妙地利用岷江出山口处的特殊地形,在恰当的位置选址作堰,利用高低落差,顺应自然规律,在生产工具和施工技术比较落后的情况下,采用热涨冷缩的原理,凿离堆,劈开玉垒山,穿"二江"(郸江、检江即今走马河、柏条河),化害为利,自流灌溉成都平原,造就了中外闻名的"天府之国",使成都平原成为中国著名的粮仓。经过两干多年的发展,成为集防洪、灌溉、运输、发电、水产养殖、旅游及城乡工业、生活用水为一体,综合效益巨大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悠久的历史和巨大的效益,开创了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工程之先河。青城山是中国道教创立的圣地,它按照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形态进行创新,逐步发展壮大,使之成为中国的国教,具有突出的文化价值和前所未有的开创性。

4-(2)都江堰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上独树一帜

李冰主持创建的都江堰,正确处理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等主体工程的关系,使其相互依赖,功能互补,巧妙配合,浑然一体,形成布局合理的系统工程,联合发挥分流分沙、泄洪排沙、引水疏沙的重要作用,使其枯水不缺,洪水不淹。具体地说,利用鱼嘴分水堤从眠江引水灌溉,枯水期,自动将眠江60%的水引入内江,40%的水排入外江;洪水时,又自动将60%的水排入外江,40%的水引入内江。都江堰建于眠江弯道处,江水至都江堰,含沙量少的表层水流向凹岸,含沙量大的底层水流向凸岸,将洪水冲下来的沙石大部分从外江排走。进入内江的小部分沙石,利用伸向江心的虎头岩的支引、宝瓶口的节制和"离堆"的顶托,将大部分沙石从飞沙堰、人字堤排入外江,使宝瓶口引水口和灌区干流免遭泥沙淤塞;利用宝瓶口引水口控制进水量,既保证了灌溉用水,又防止了过量洪水涌入内江灌区,造成灾害。都江堰能自动调节进入灌区的水量,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成为天府粮仓。都江堰是成功运用自然弯道形成的流体引力,自动引水、泄洪、排沙的典范。建堰时,李冰还在江中埋石马作淘滩标志,立"三石人"观察水情消长,开创了中国古代水情测量的先例。历代对都江堰水利工程都非常重视,逐步完善了管理机构,建立了岁修、防洪等维护制度,积累和总结了"六字诀"、"三字经"、"八字格言"等宝贵的治水经验,使古堰持续发展,相沿不废。两千多年前,都江堰取得这样伟大的科学成就,世界绝无仅有,至今仍是世界水利工程的最佳作品。1 872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 1833-1905)称赞"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无与伦比"。1 986年,国际灌排委员会秘书长弗朗杰姆,国际河流泥沙学术会的各国专家参观都江堰后,对都江堰科学的灌溉和排沙功能给予高度评价。1 999年3月,联合国人居中心官员参观都江堰后,建议都江堰水利工程参评2000年联合国"最佳水资源利用和处理奖"。

8,索桥的故事 谁修的索桥,怎么修建的

索桥是有谁所修建的现在已经无法得知,索桥是用竹索或藤索、铁索等为骨干相拼悬吊起的大桥。主要由桥塔(包括基础)、主缆(也称大缆)、加劲梁、锚碇(分重力式和隧道式)、吊索(也称吊杆)、鞍座(主鞍座和散索鞍座)及桥面结构等组成。现在以地锚式居多,地锚式施工一般是先架设桥塔也就是主塔,然后锚碇大缆,之后吊杆和加劲梁的施工,最后桥面工程。扩展资料:索桥的历史记载:历史沿革编辑始见于秦汉,如秦李冰曾在四川益州(今成都)城西南建成的一座笮桥,又名"夷里桥",便是座竹索桥。现存著名的有建于明清时的泸定铁索桥、灌县竹索桥等。过索桥感觉非常惊险,正如古人形容过索桥的那样:“人悬半空,度彼决壑,顷刻不戒,陨无底谷。”国外不少桥梁专家认为索桥首创于我国,指出“中国大约在3000年以前已开始建造吊桥”。十四、五世纪藏族的汤东杰布(1385~1464年,或名甲桑珠古,意即“铁桥活佛”)就是当时在雅鲁藏布江以及西藏其他江河上修建铁索桥的工程技术专家。据说他曾画了一座跨度为138米的雅鲁藏布江铁索桥简图,并于1420年左右建成,是我国古代跨度最大的铁吊桥。桥两端有塔,宽度仅容走人。目前已查证的最早索桥是四川益州(今成都)的笮桥,它建于秦李冰任蜀守时(公元前251年),距今二千二百余年。跨城南面的检江,又名夷星桥,是当时按北斗七星形状建成的七座桥中的一座。西汉王褒在《益州记》中记载,笮桥在司马相如宅院南一百步,建造时用三个大铁椎来系桥柱紧竹索(现今铁椎仅有二个)。《晋书·桓温传》记载,永和三年(347年)桓温伐蜀进攻成都时,曾与李势战于笮桥,可见,时隔近六百年后,笮桥仍在。相传诸葛亮曾在这里为出师东吴的费祎饯行。解放初期在考察司马相如的抚琴台时,曾在今天南门大桥西面的锦江河上,发掘出古代桥基下的大铁椎,证实该处是笮桥的故址。

9,《索桥的故事》分段和主要内容!

分段:
①第一自然段:索桥简介 ——介绍索桥的桥身、桥面、栏杆、桥墩
②第二、三自然段:桥上所感 ——在索桥之上看到的和想到的
③第四、五自然段:桥下所悟 ——走下索桥,从故事中感受到的
④第六自然段:点明主旨——“得到比故事中更美、更好的东西”

主要内容:

通过讲述都江堰上“安澜桥”的故事,抒发了对“更美,更好”的东西的赞美与向往之情,表达了自己对“那对夫妇的心”的敬意。文章中所提到的索桥在今天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已经重新修葺。
从上述内容看,本文不在写“桥”,而重点是写与索桥有关的故事,通过写故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特点,揭示全文的主旨。即“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也就是上文所说的“那样的心,那种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

10,索桥的故事主要内容是什么

《索桥的故事》:通过讲述都江堰上“安澜桥”的故事,抒发了对“更美,更好”的东西的赞美与向往之情,表达了自己对“那对夫妇的心”的敬意。文章中所提到的索桥在今天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已经重新修葺。拓展资料:作者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寒夜》;散文集《随想录》。他的许多作品被译为文字出版。解放后曾先后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及多家杂志主编。作品赏析:300多年前,何先生因为这座桥而失去自己的生命,但是他的妻子为了替丈夫雪冤,在桥边围上了栏杆,危险的桥变成了安全的桥。三百年后的今天,索桥仍在四川灌县二王庙山脚的河上,使得三百年后的小孩也能够在桥上跑来跑去,发出一阵阵的笑声。这全都要感谢当年的“何公何母”。虽然他们两个都已经故去了,但那样的心,那种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是不会死的,不管经过百年千载,它都会发光的,因为,他们已经永远地活在了所有经过索桥的人们心中。

11,大渡河铁索桥的故事

大渡河铁索桥的故事如下:1935年5月25日,一方面是红军在安顺场抢渡大渡河后,要用仅有的几只小船将几万红军渡过河去,最快也要一个月的时间。然而的大军紧追不舍,形势十分严竣。当急之下,于5月26日上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决定后,当即作出了夺取泸定桥的指令。其部署是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红一军团一师和陈赓、宋任穷领导的干部团为右路军,由中央纵队及1、3、5、9军团为左路军夹河而上攻取泸定桥。左路军由王开湘、杨成武率领的红二师四团为前锋攻击前进。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240里。敌人的两个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到晚上7点钟,离泸定桥还有110里。战士们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都淋透了。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水继续前进。忽然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像一条长蛇向泸定桥的方向奔去,分明是敌人的增援部队。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对岸的敌人赛跑。敌人看到了这边的火把,扯着嗓子喊:“你们是哪个部分的?”我们的战士高声答话:“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对岸的敌人并不疑心。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雨越下越猛,像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对岸的敌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来宿营。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桥对岸的泸定桥背靠着山,西门正对着桥头。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关于飞夺泸定桥的勇士,到底是21名,还是22名甚至是23名,也不是完全清楚的。比如一八六期的《战士报》,上面写的就是“二连21个英雄首先爬铁链冒火过河”。现在,根据时任红四团政委的杨成武将军发表在《星火燎原》上的著名回忆文章《飞夺泸定桥》,人们把飞夺泸定桥的勇士定为22名。拓展资料:泸定桥又称铁索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大渡河上,相传康熙帝统一中国后,为加强川藏地区的文化经济交流而御批修建此桥,并在桥头立御牌。该桥始建于1705年,建成于1706年,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人们常称之为大渡河铁索桥,是甘孜州的门户,康藏交通的咽喉。据《卫藏通志》载:“泸定桥”为康熙皇帝命名。大渡河铁索桥,中国现存的古老铁索桥之一。又称泸定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城西,跨越大渡河。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九月动工,次年四月完工。泸定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余吨。泸定桥两岸的桥头古堡为传统木结构古建筑,为中国独有。参考资料:大渡河铁索桥-百度百科

精华总结

雨露,是万物生长的灵丹妙药,它能让万物欣欣向荣,给人带来希望和欢乐。起名,是给孩子取名最重要的一步,因为名字,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文化。一个好的名字,可以让孩子从小拥有一个好的起点。那么,旸字取名呢,有着什么样的寓意及含义?

1、旸是五行金之字,五行属水,寓意孩子聪明机智,有大智慧,富有爱心。

根据五行属性来取名,金能克水,就像是金被水淹没了,所以会出现水变少,阳气不充足的情况。而旸字五行属水,表示有希望的样子,寓意孩子聪明机智,有大智慧,富有爱心,有爱心之义,对人非常友好,人缘非常好。由于在起名时需要注意五行八字,所以名字要避开太多不利因素。例如孩子取名为旸这个名字时,可选择五行属金且与水相冲或水火相济或金水相济等字面寓意相搭。

2、旸字是木之金之字,五行属木,为金之态,寓意孩子金木水火土五行协调,和谐发展。

雨露的滋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都让人感到无比满足。旸,字音shèng,寓意着孩子有一颗包容和感恩之心。这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异曲同工之妙……旸给人带来欢乐、吉祥的同时,也寓意着孩子金木水火土协调发展……

3、旸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字,可形容孩子生机勃勃,乐观向上。

【旸】有光明、温暖、明朗的意思,可用作名字。【阳凯是太阳之意。【阳阳阳】阳代表明亮,阳代表光明及温暖。用阳代表光明的事物,表示孩子生机勃勃,乐观向上。【阳欣可表示欣欣向荣之意。【阳和】可表示温暖的意思。

4、旸字取名,寓意孩子乐观向上,对生活充满希望。

旸字寓意孩子乐观向上,对生活充满希望,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另外旸字取名还有着积极向上、乐观开朗、吉祥幸福、生活美满、幸福美满等美好祝愿,其寓意吉祥。而且旸在中国汉字里是非常多见的一个字,我们可以将这个字用在名字中来表达。旸字取名代表着孩子未来很美好而充满希望。如果将其用于起名中,则代表着孩子未来会有很多希望。同时也象征着孩子将来会有所成就。

5、旸作为名字有吉祥富贵之意。

旸这个名字,在很早的时候就被赋予了吉祥富贵的寓意,因为它在名字中的意思很多。所以有很高的吉祥富贵之意。这个名字将孩子命名为【旸】具有美好的寓意。

上一篇:红衣女鬼

下一篇:广州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