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

时间:2023-08-09 08:36:31编辑:coo君

1,吴正宪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什么?

吴正宪乘法的初步认识:通过直观和操作,使学生理解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知道乘法算式的含义。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会正确地读出和写出乘法算式。会正确地叙述乘法算式的意义;还要会用学具摆出乘法算式的含义。教学目标: 让学通过经历乘法是由几个相同加数的加法的简便形式的变化过程。 让学生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的数学实际问题,并能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乘法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的来源,理解乘法的意义。乘法定义:将相同的数加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x”是乘号。从哲学角度解析,乘法是加法的量变导致的质变结果。整数(包括负数),有理数(分数)和实数的乘法由这个基本定义的系统泛化来定义。乘法也可以被视为计算排列在矩形(整数)中的对象或查找其边长度给定的矩形的区域。 矩形的区域不取决于首先测量哪一侧,这说明了交换属性。 两种测量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测量,例如,将矩形的两边的长度相乘给出其面积,这是尺寸分析的主题。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乘法

2,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什么?

通过直观和操作,使学生理解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知道乘法算式的含义。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会正确地读出和写出乘法算式。会正确地叙述乘法算式的意义;还要会用学具摆出乘法算式的含义。教学目标: 让学通过经历乘法是由几个相同加数的加法的简便形式的变化过程。 让学生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的数学实际问题,并能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乘法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的来源,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两个“因数”所表示的意义 授课过程: 揭示课题 动画明星“熊二”统计小鸟数量的形式导入,发现使用同数连加的不方便。然后请求“贝贝”老师的帮忙,引出乘法的来源。 认识乘法 讲解乘法如何从加法转变而来,进一步讲解乘法各个部分名称的认识。 把连加如何写成乘法。 “几加几的问题”如何写成乘法算式。 练习巩固 看图算出花朵数量 帮助王爷爷数出绵羊的个数 (通过看图写乘法,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并巩固)针对智力障碍五年级学生创作,根据本班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差的情况我的微课的设计思路如下: 用有关动画明星的故事情境导入,提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和热情。 在整个微课的讲解中我速度缓和,用这种方式来适应智力学生的理解特点。在整个过程中我是字幕结合语音讲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

3,怎样教学“乘法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教材分析: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其中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是本课的重点,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学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
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让学生通过“列加法算式”体悟遇到这种情况用加法真的很麻烦,学生有了这种体悟后,引导他们去想更好办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动力。
四、设计理念:
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理解掌握乘法的意义,更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乘法知识的探索过程。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发现并认识乘法,让他们经历一次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者。
五、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2.过程性目标:
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六、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激励星。
学具准备
小棒、练习本。
七、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公园里的游乐场去玩,好吗?请看大屏幕(电脑出示主题图)。请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些什么?谁来说一说?生:喜欢玩过山车的小朋友一共有12人。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数的、算的。2+2+2+2+2+2=12。
师:那么,观缆车上、小火车上、都有多少人、圆桌周围共有几把椅子。(生答)
师:你不仅能认真观察,而且还算出了喜欢玩过山车的小朋友一共有12人,真是个有心的孩子,老师非常喜欢你!请坐!
师:大家的发现可真多! “游乐园”里不仅快乐多多,而且智慧也多多!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小精灵”去亲自感受一下吧!
我们走出公园,再去学校看看同学们在作什么?(出示:课件3)
师:老师知道你们也喜欢摆学具,一会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按学习小组摆出较难的图形,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你们组必须要摆一样的图形,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摆,老师喊听就听。然后小组内按老师提出的问题议一议,最后由组长汇报。(出示课件4)1、摆一个图形需要几根小棒?2、你们组摆了几个?3、一共用了几根小棒?4、怎样列式?
二、下面请同学们开始摆吧!(老师画梅花)
三、学生汇报
1、下面那组的小组长第一个告诉我们?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算式。
3、谁能把老师画的梅花,列式计算出来一共有几朵呢?
四、实践操作,引导探究
1、师:大家开动脑筋不仅摆出了自己喜欢的图形,而且还计算出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真了不起!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黑板上这些算式! 2.引导探究。
师:仔细观察,默默地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师:对加数都相同,
师:谁能吧老师画的梅花,一共有几朵,列式计算出来?
板书:3+3+3+3+3+3=18
那么,这个算式的相同加数是几?有几3,和是多少?
板书:3 6 18
师:也就是说6个3相加的和是18.
板书:6个3
3、请同桌的再说说其余这些算式,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相同加数,和是多少?
(学生汇报)
师:看来用“几个几”说真简单!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的这道算式,如果老师继续画梅花,那么算式会有很多3相加,算式就会很长,用什么方法让这个算式写起来更简单些?
生:用乘法。
师:对,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乘法。黑板上的算式,用乘法表示就是3×6=18
或6×3=18因为有6个3相加,所以数学家就在3和6中间用这样的符号“×”连起来。3就是加法算式中相同加数,6就是算式中3 的个数。写的时候,先写3,再写6。
这种表示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乘法”。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中间这个运算符号我们把它叫做──乘号,读作:乘。写作X(跟读一遍)
4、师:因为乘法是加法得来的,所以乘法就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数学家就把加号一歪,就成了乘号,写的时候,先写左斜,再写右斜。请同学们跟老师写一遍。师:这个乘号人们一直使用它。这两个算式你会读吗?谁愿意试一试?
3×6=18 读作:3乘6等于18
6×3=18 读作:6乘3等于18
师:读的时候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读。
谁再来读?同桌互相读一读!
5、乘法也有各部分的名称,乘号前后的数都叫做因数,得的数叫做积。
6、(出示课件6)下面老师再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一位同学有两只眼睛,5位同学呢?怎样列式?10位同学呢?60位同学呢?60个2相加,我们可以用乘法表示,更多个2相加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乘法表示。所以许多的相同加数连加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请同学们读一遍。
7、我们用这样的乘法算式来代替原来的加法,你们有什么感觉?
五、练习:
1、现在用这样的乘法算式来代替原来的加法,请你把黑板上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我们再来看大屏幕。(课件7、秋千)
3、接下来,男女生进行一个小比赛,请看屏幕:(课件8、齿轮、剪刀)
4、下面的题目,同学们也会顺利完成的。(课件9、熊猫)
5、同学们再看小猪储蓄罐,你怎样列式。(课件10)
6、我们再来练一道(课件11、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7、课件12.下面的算式能不能写成乘法的形式?为什么?
六、总结反思,激发求知欲。
这节课大家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在生活应用非常广泛,同学们可以说说你具体学习了什么?
八、板书: 乘法乘法的初步认识

4,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怎样让学生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

一、 用大量的直观感性材料引入新概念
五位老师中,我是第一个上课的。在设计导入环节时,我发现我所上班级学生座位正好是7的倍数。于是,我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座位中得出几个加法算式:7+7,7+7+7,7+7+7+7+7+7+7。然后,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这些算式,从中学生感受到这些算式的繁杂性,最后顺理成章的引出简便方法:用乘法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好像轻而易举地接受了这个概念。可是,在练习过程中,随着情境的更换,很多学生有些云里雾里。当时,我很纳闷:学生对概念不是理解了吗,怎么就不能灵活应用呢?接下来,我听了大家的点评,以及后面几位老师的课,我清楚地认识到:概念课在设计导入环节时,应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实物或教材中的实际问题以及模型、图形等大量不同类型的直观感性材料出发,引导学生从中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去获取概念。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走进概念的本质。很明显,我所执教的这堂课只是单纯地依靠一些直观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学习概念,因为材料本身的局限性而形成片面性和狭隘性,从而影响学生对概念的准确掌握。
二、使用学具促进数学概念的形成
我们五位老师中,有一位老师利用了学具进行教学,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首先,老师引导学生分小组摆出几个相同的形状,根据这些形状写出加法算式;接下来,小组汇报,得到了大量相同加数的算式,同时,还出现了加数不相同的情况,给接下来的概念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反例。最后,老师引导学生从这些算式中观察、分析。从而得出乘法的概念。学生兴趣盎然,概念的获得也是水到渠成。这样的设计符合新课程理念。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活动经验是指学生经历数学活动之后所留下的体验和感悟。它需要在做的过程与思考的过程中积淀。而儿童认识规律主要通过“感知—表象---概念”这样的一个过程。操作学具正好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紧扣概念教学的关键字,使学生把握概念的本质
概念中都有一些关键性的词语,这些词语是揭示概念本质属性的关键。教学中只有抓住关键词语并理解它的深刻涵义,才会全面准确地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概念的关键字是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即几个几相加。如8+8+8+8+8+8这个加法算式中有6个8相加,可以写成6×8或8×6。反过来,要让学生明白,这个乘法算式中,8指相同的加数,6指有6个这样的8相加。这样反复地紧扣这一关键字,学生对于乘法的意义理解自然根深蒂固了。
四、 设计好有针对性的练习,不断地修正学生的概念
在我的教学环节中,练习设计得到了大家的好评。我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设计练习时,我们应该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层层递进的练习,练习的环节不宜过多,但应将每个环节做强做大,讲究实效性。
首先是基础题的设计。这道题的类型基本与导入概念材料类似,检测学生对概念是否理解到位。如本课的基础题我是这样设计的: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1) 6 + 6 + 6 ;(2) 4 + 4 + 4 + 4 ;(3) 2 + 2 + 2 + 2 + 2 。这样的基础题可让基础差的学生解决,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然后是是辨析题的设计。在练习中,恰当引入反例,可以使新教学概念的特征更加明显和突出,还可以使学生能够通过正反比较,寻找自己思路中的错误,进行反思,强化理解记忆。如:反例3 + 3 + 3 + 2,10+10+6+10+10等的出示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乘法的意义。
接下来是应用题的设计。概念来源于生活,就必须回到生活中去,我们要设计好富有实用性、生活性的应用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道题做完后,还可设计“编故事”(编应用题)的环节,引导学生感受身边的乘法事例。

5,人教版 小学数学 二年级上册 鼎尖教案

教 学 总 要 求( 二年级 数学 上 册)

全 册 教 材 分 析
一、 本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根据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 教 学 总 目 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理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理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绘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
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简用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实施措施
1.笔算数学与解决问题数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表内乘法教学体现知识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5.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
单元备课教案
2012至 2013学年度第一学二年级 第 一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米和厘米是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比如,学生形成了1厘米、1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就不至于产生“1米=10厘米”的错误,才有可能利用表象进行一些简单的估测,如估计窗的宽和高约是几米。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有关长度单位的观念。
线段的概念与直线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直线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学时无法借助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因此教材在这里不教学直线,只教学线段,采取给出线段直接描述的方式说明什么是线段。




单元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2、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




本单元课时数

4课时



单元备课教案
2012至 2013学年度第一学二年级 第 二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中算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的估算等内容。




单元学习目标



1、 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 、掌握并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掌握并理解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课时数

13课时






单元备课教案
2012至 2013学年度第一学二年级 第 三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出角和直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单元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会辨认直角。
2、帮助学生建立角、直角的空间观念




本单元课时数

2课时




单元备课教案
2012至 2013学年度第一学二年级 第 四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1、第一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
2、第二、三、六课时《2-6的乘法口诀》
3、第四课时:《乘加、乘减》
4、第五课时:《用数学》




单元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乘法的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2~6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的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2、能力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
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乘法的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2~6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的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本单元课时数

13课时




单元备课教案
2012至 2013学年度第一学二年级 第 五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个部分内容: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编排上,教材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单元学习目标

1、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4、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





教学重点、难点


能辩认不同位置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认识轴对称和镜面对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本单元课时数

4课时





单元备课教案
2012至 2013学年度第一学二年级 第 六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7的乘法口诀之后,设计了3个例题:先用摆图形的实例,说明“什么是一个数的几倍”;再用摆物与推想,说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该怎样计算;最后用现实情景,结合线段图,教学怎样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8的口诀之后,只在练习中以情境的方式,说明条件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解决包含有“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数量关系的现实问题。9的乘法口诀之后,在情境图中,由学生自己组织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再独立解决包含有“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在设计上,逐步增加思维的抽象性和独立性。




单元学习目标

1.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9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7~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3.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编制口诀,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随着口诀句数增多和数目的增大,记忆口诀是比较困难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间的关系也是比较困难的。本单元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本单元课时数

13课时





单元备课教案
2012至 2013学年度第一学二年级 第 七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统计内容的选择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让学生统计全班同学喜欢的动物卡片的数量、统计学生喜欢看什么体育比赛、喜欢什么玩具、天气情况,调查同学们的家庭人口数、早餐吃什么主食等。内容的编排注意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单元学习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对身边有趣事例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调查。




本单元课时数

2课时





单元备课教案
2012至 2013学年度第一学二年级 第 八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数学广角”主要是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单元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学会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学会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用字母和数字一起进行编码的简单方法。
难点:
1、通过实践活动来探索用数字、字母一起进行编码的简单方法。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用字母和数字一起进行编码的简单方法。




本单元课时数

3课时





单元备课教案
2012至 2013学年度第一学二年级 第 九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五部分: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统计。本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属于扩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相应内容的复习。




单元学习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1、熟练地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
2、熟记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求积。
3、会量、会画线段。
4、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帮助学生建立简单的空间观念。
5、理解用一格表示两个物体的方法,并能在制作统计图的过程中加以应用。




本单元课时数

5课时

精华总结

雨露,是万物生长的灵丹妙药,它能让万物欣欣向荣,给人带来希望和欢乐。起名,是给孩子取名最重要的一步,因为名字,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文化。一个好的名字,可以让孩子从小拥有一个好的起点。那么,旸字取名呢,有着什么样的寓意及含义?

1、旸是五行金之字,五行属水,寓意孩子聪明机智,有大智慧,富有爱心。

根据五行属性来取名,金能克水,就像是金被水淹没了,所以会出现水变少,阳气不充足的情况。而旸字五行属水,表示有希望的样子,寓意孩子聪明机智,有大智慧,富有爱心,有爱心之义,对人非常友好,人缘非常好。由于在起名时需要注意五行八字,所以名字要避开太多不利因素。例如孩子取名为旸这个名字时,可选择五行属金且与水相冲或水火相济或金水相济等字面寓意相搭。

2、旸字是木之金之字,五行属木,为金之态,寓意孩子金木水火土五行协调,和谐发展。

雨露的滋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都让人感到无比满足。旸,字音shèng,寓意着孩子有一颗包容和感恩之心。这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异曲同工之妙……旸给人带来欢乐、吉祥的同时,也寓意着孩子金木水火土协调发展……

3、旸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字,可形容孩子生机勃勃,乐观向上。

【旸】有光明、温暖、明朗的意思,可用作名字。【阳凯是太阳之意。【阳阳阳】阳代表明亮,阳代表光明及温暖。用阳代表光明的事物,表示孩子生机勃勃,乐观向上。【阳欣可表示欣欣向荣之意。【阳和】可表示温暖的意思。

4、旸字取名,寓意孩子乐观向上,对生活充满希望。

旸字寓意孩子乐观向上,对生活充满希望,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另外旸字取名还有着积极向上、乐观开朗、吉祥幸福、生活美满、幸福美满等美好祝愿,其寓意吉祥。而且旸在中国汉字里是非常多见的一个字,我们可以将这个字用在名字中来表达。旸字取名代表着孩子未来很美好而充满希望。如果将其用于起名中,则代表着孩子未来会有很多希望。同时也象征着孩子将来会有所成就。

5、旸作为名字有吉祥富贵之意。

旸这个名字,在很早的时候就被赋予了吉祥富贵的寓意,因为它在名字中的意思很多。所以有很高的吉祥富贵之意。这个名字将孩子命名为【旸】具有美好的寓意。

上一篇:歌曲黄昏放牛

下一篇:长春出租车叫车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