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里纪伯伦,谁能给我说下纪伯伦的生平简介和论孩子这首诗?

时间:2023-09-08 10:08:36编辑:coo君

1,谁能给我说下纪伯伦的生平简介和论孩子这首诗?

论孩子
于是一个怀中抱着孩子的妇人说:请给我们谈孩子。
他说: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象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中看定了目标,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使他的箭矢迅疾而遥远地射了
出去。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吧;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了那静止的弓。

2,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这是纪伯伦的哪首诗?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纪伯伦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的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3,谁知道泪与笑简介

《泪与笑》中有许多篇章是直接针对人类社会中的不义和罪恶的。作者通过《梦境》暴露出一个颠倒、荒诞的世界:"我看到祭司们像狐狸般老奸巨猾;骗人的帝王在千方百计地笼络民心""牧师多如牛毛,他们两眼仰望天空,心却埋在贪婪的坟墓中","可怜的穷人在耕种,富豪却去收获"。《茅屋与宫殿之间》、《两个孩子》用对比的手法,展示了人类在岁月舞台上长年演出的悲剧,批判了那些为这悲剧"喝彩叫好"的"观众"。《罪犯》控诉罪恶的社会把好人变成凶手飞哑巴畜牲》通过一只"受尽了人的残酷虐待"的护家犬,如何逃离了那片"不讲仁义、没有公正"的土地,形象地揭示厂那些被社会抛弃的人们的悲惨命运。一部分作品的社会批判性,与纪伯伦小说的社会批判性在激烈程度上、深刻性上,都不相上下,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泪与笑》也涉及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主题,《相会》通过历史的追忆,表现"黎巴嫩之子"与"尼罗河仙女"之间永恒的爱情,实际上歌颂丁阿拉伯世界各民族之间的同胞手足之情。《时世与民族》以历史老人的深沉目光,审视了民族的兴衰,阐述了一种历史哲学。作者借时光老人之口,指出东方:—些民族的衰落,不过是一种"必要的沉睡","随之而宋的将是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4,纪伯伦简介?

纪·哈·纪伯伦(1883年1月6日——1931年4月10日)黎巴嫩作家、诗人、画家,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纪伯伦、鲁迅和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纪伯伦出身于马龙派天主教家庭。幼年未受正规学校教育。后随家庭移居美国。在美国上学时显露出艺术天赋。后兴趣转向文学,初期用阿拉伯语,后用英语进行写作。纪伯伦的文学作品受到尼采思想的影响,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纪伯伦的绘画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色彩,在阿拉伯画坛占有独特的地位。他毕生创作了约七百幅绘画精品,其中的大部分被美国艺术博物馆和黎巴嫩纪伯伦纪念馆收藏。扩展资料:人物评价:纪伯伦的文笔轻柔、凝练、隽秀,宛如行云流水;语词清新、奇异、俏丽,色彩斑斓夺目;哲理寓意深邃,比喻别致生动,想象力无比丰富;意境堪称恬淡高逸,超凡脱俗,非同凡响;加上那富有神秘格调的天启预言式语句,还有那铿锵有力的音乐节奏感、运动跳跃感,构成了世人公认的热烈、清秀、绚丽的独特风格。——李唯中评后世纪念:纪伯伦故居位于黎巴嫩北部省临海圣谷贝什里,建于1931年6月,最初是一家修道院,1975年改建成博物 馆,依雪山而建,傍天然而生,山间瀑布,雪松遍布。为窑洞式巨石垒成的建筑,有一道红褐色的小矮门,仅可一人通过。故居中陈列有440件珍贵的纪伯伦画作原稿以及中国不同年代出版的《先知》《沙与沫》《纪伯伦全集》《纪伯伦在中国》等汉语和英文版书籍。这些书籍都是中国专家、学者、中国驻黎巴嫩大使送给纪伯伦故居博物馆的礼物。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纪·哈·纪伯伦

5,诗人纪伯伦简介

纪伯伦是黎巴嫩阿拉伯诗人、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以下是我整理的诗人纪伯伦简介,欢迎参考阅读! 人物简介 纪伯伦1883年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语、法文和绘画。学习期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1908年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怒当局,次年迁往纽约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直至逝世。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纪伯伦是黎巴嫩的文坛骄子,作为哲理诗人和杰出的画家,他和泰戈尔一样都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巨人”。并有评论说“上帝的先知于其身复活”。同时,以他为中坚形成的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即“阿拉伯侨民文学”),全球闻名。纪伯伦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以写散文诗为主,小说几乎都用阿拉伯文写成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1905)、《叛逆的灵魂》和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1911)等。《折断的翅膀》写东方妇女的悲惨命运和苦斗,谴责贪婪、欺诈和屈从,歌颂自尊、意志和力量。小说以主人公充满哲学意味的独白、对话和叙述,特别是被压迫被损害者充满激情的倾诉。用阿拉伯文发表的作品还有散文《音乐短章》(1905)散文诗集《泪与笑》(1913)、《暴风雨》(1920)。 从上世纪20年代起,纪伯伦的创作由小说转向散文和散文诗,后陆继发表散文诗集《先驱者》(1920)、《先知》(1923)《沙与沫》(1926)、《人之子耶稣》(1928)、《先知园》(1931)、《流浪者》等,以及诗剧《大地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等。《先知》是代表作,以一位智者临别赠言的方式,充满比喻和哲理的东方色彩。纪伯伦并自绘浪漫情调和深刻寓意的插图。 纪伯伦认为要唱出“母亲心里的歌”,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远大的理想。思想受尼采哲学影响较大。作品常常流露出愤世嫉俗的态度或表现某种神秘的'力量。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领导过阿拉伯著名的海外文学团体“笔会”。最先介绍到中国来的是《先知》(冰心译,1931)。从50年代起,逐渐为中国读者所了解。其《组歌》:《浪之歌》、《雨之歌》进入人教八年级下册第十课。 他还是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 人物生平 在短暂而辉煌的生命之旅中,纪伯伦饱经颠沛流离、痛失亲人、爱情波折、债务缠身与疾病煎熬之苦。他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区的一个农家。故乡的奇兀群山与秀美风光赋予他艺术的灵感。12岁时,因不堪忍受奥斯曼帝国的残暴统治,他随母亲去美国,在波士顿唐人街过着清贫的生活。1898年,15岁的纪伯伦只身返回祖国学习民族历史文化,了解阿拉伯社会。1902年返美后仅一年多的时间,病魔先后夺去了他母亲等三位亲人。他以写文卖画为生,与为人剪裁缝衣的妹妹一起挣扎在金元帝国的底层。1908年,他有幸得到友人的资助赴巴黎学画,并得到罗丹等艺术大师的亲授指点。1911年他再次返美后长期客居纽约,从事文学与绘画创作,并领导阿拉伯侨民文化潮流。当他感到死神将临,决心让自己的生命 之火燃烧得更加光耀,遂不顾病痛,终日伏案,直到48岁英年早逝。 1904年5月,在戴伊先生的安排和许多朋友的帮助下,纪伯伦在戴伊先生的画廊中举办了他的首次个人画展。画展是成功的,画展也为纪伯伦的文学创作打开了大门。纪伯伦认识了阿拉伯《侨民报》的创办人,他答应《侨民报》每周发表《泪与笑》中的2篇文章。1903——1908年纪伯伦在《侨民报》发表了50多篇散文,总标题为《泪与笑》。 纪伯伦是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他写下了传遍阿拉伯世界的诗篇《朦胧中的祖国》,他讴歌:“您在我们的灵魂中——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里——是我悸动的心脏。”爱与美是纪伯伦作品的主旋律。他曾说:“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祖国,全部人类都是我的乡亲。”他反对愚昧和陈腐,他热爱自由,崇尚正义,敢于向暴虐的权力、虚伪的圣徒宣战;他不怕被骂作“疯人”,呼吁埋葬一切不随时代前进的“活尸”;他反对无病呻吟,夸夸其谈;主张以“血”写出人民的心声。 文学与绘画是纪伯艺术生命双翼。纪伯伦的前期创作以小说为主,后期创作则以散文诗为主。此外还有诗歌、诗剧、文学评论、书信等。《先知》是纪伯伦步入世界文坛的顶峰之作,曾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1931年,纪伯伦逝世于美国纽约,遗体葬于黎巴嫩。 人物家人 纪伯伦的母亲名叫卡米拉,她的第三次婚姻嫁给了纪伯伦的父亲哈利勒生下了纪伯伦,还有纪伯伦的2个妹妹。 纪伯伦的父亲是一个本分的山民,为人不错,对工作也恪尽职守,但因为无法面对生活的压力而以嗜酒作为逃避,以至于一家人生活日益窘迫。 在纪伯伦的印象中,父亲经常喝醉回家,并且借着醉酒对家人十分粗暴。纪伯伦与父亲的关系也日益紧张。 1891年,纪伯伦8岁的时候,纪伯伦的父亲因为被人诬陷而入狱,他们的房子和财产也被没收。纪伯伦的母亲决定去跟随他的舅舅去美国。尽管1894年,纪伯伦的父亲无罪获释,但是他妈妈依然下定决心要去美国。 相反,纪伯伦对母亲的爱却日益增加,母亲温柔善良,为一家人的生计苦苦操持,没有一句怨言。母亲也成了纪伯伦心中爱与美的化身,而母亲的这种爱,正是纪伯伦最需要的,也是每一个孩子都需要的。因此,母亲成了纪伯伦心灵和感情的支柱。 写作风格 纪伯伦的画风和诗风一样,都受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1757—1827)的影响,所以,文坛称他为“20世纪的布莱克”。1908年—1910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艺术期间,罗丹曾肯定而自信地评价纪伯伦:“这个阿拉伯青年将成为伟大的艺术家。”纪伯伦的绘画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色彩,在纪念馆收藏。 在东方文学史上,纪伯伦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他的作品既有理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又有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他善于在平易中发掘隽永,在美妙的比喻中启示深刻的哲理。另一方面,纪伯伦风格还见诸于他极有个性的语言。他是一个能用阿拉伯文和英文写作的双语作家,而且每种语言都运用得清丽流畅,其作品的语言风格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东西方读者。美国人曾称誉纪伯伦“象从东方吹来横扫西方的风暴”,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视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 早在1923年,纪伯伦的五篇散文诗就先由茅盾先生介绍到中国。1931冰心女士翻译了《先知》,为中国读者进一步了解纪伯伦开阔了文学的窗扉。近十多年来,我国又陆续出版了一些纪伯伦作品。这位黎巴嫩文坛骄子在中国有越来越多的知音。 人物评价 他是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在诗《朦胧中的祖国》中讴歌:“您在我们的灵魂中——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里——是我悸动的心脏。”他曾说:“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祖国,全部人类都是我的乡亲。” 爱与美是纪伯伦作品的主旋律,文学与绘画是他艺术生命的双翼。 在纪伯伦的心目中,祖国黎巴嫩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就像在他的作品中写到:“只要我一闭上眼睛,那充满魅力、庄严肃穆的河谷、雄伟多姿的高山,便展现在面前;只要我一捂上耳朵,那小溪的潺潺流水和树叶的沙沙声便响在我的耳边,我像哺乳的婴儿贪恋母亲的怀抱那样,思念这往昔如画的美景。 在比喻中启示深刻的哲理。他清丽流畅的语言征服了一代代世界读者。 纪伯伦的母亲名叫卡米拉,她的第三次婚姻嫁给了纪伯伦的父亲哈利勒生下了纪伯伦,还有纪伯伦的2个妹妹。 纪伯伦的父亲是一个本分的山民,为人不错,对工作也恪尽职守,但因为无法面对生活的压力而以嗜酒作为逃避,以至于一家人生活日益窘迫。

6,黎巴嫩作家纪伯伦有哪些代表作品

1、《泪与笑》《泪与笑》是纪伯伦第一批散文诗的合集,也是他写得最美的散文诗集之一。该集正式出版于1913年,但其中的篇章早在1903年至1908年就已写出并发表了。刊载这些文学小品的是在美国纽约发行的阿拉伯《侨民报》。该报的主持人是纪伯伦的一位同胞,名叫纳希L·阿利达。正是由于这位慧眼独具的出版家的鼓励和坚持,《泪与笑》才得以结集出版。本世纪第二个十年开始前后,纪伯伦已受到尼采哲学的影响,他对《泪与笑》中流露出的哀怨、痛苦和倾诉已经表示出否定态度,甚至对再次出版表示"愧怍不安",但最终还是同意出版了。2、《先知》纪伯伦的《先知》,按他自己的说法,是“思考了一千年”才写成的,是一位严肃的作者以严肃的态度为严肃的读者进行了严肃的思考而写下的严肃的作品。《先知》的主人公是即将乘舟回归东方故园的智者,他在临别赠言中论述爱与美、生与死、罪与罚、婚姻与家庭、法律与自由、宗教与善恶、理智与热情等一系列社会人生问题,充满哲理,用喻新奇。《先知》的主题很明确,即人的发展和提高,“向着无穷前进”,“赤裸地无牵挂地超越”。选文中寻求心灵加深的友谊,在工作中倾注仁爱之心以通彻生命的秘密,缔结独立、坦诚的相爱的婚姻,对父母之爱的建议与忠告,对时光与生命的思考等无不是这一主题的深刻体现。《先知》把读者引向生命之巅,令人俯视苍生,在爱与美的洗礼中徜徉人生。西方评论界对之有“东方馈赠给西方的最美好的礼物”的美誉。而在纪伯伦的故乡阿拉伯世界,人们也誉之为“长青树”,因为它深深地扎根于人类生活的土壤。3、《沙与沫》整部诗集内容富有哲理充满智慧,是一本关于生命、艺术、爱情、人性的格言书,值得反复品读。除了哲理以外,诗集还富于音韵之美,宛如天籁,传达出生命的爱和真谛,让那些困顿彷徨的人们,都能得到慰藉和鼓舞!诗文超越了时空、国界的限制,字句中含深刻的哲理,体现了人类共同的情感,满足了不同心灵的不同需求。“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在纪伯伦的故事里,四季流转,云朵变幻。生命的解答蕴藏其中,只要你善于发掘。《沙与沫》与泰戈尔的《飞鸟集》可称双璧,二者都以简短而寓意隽永的诗句,一点一滴地深入读者的心灵。而纪伯伦的《沙与沫》比起《飞鸟集》的灵动洒脱,则更显端庄大气,更具丰富的想象力,比起泰戈尔对一花一草的关注,纪伯伦往往将目光投向更显得深邃而遥远的宇宙。“对于从银河的窗户里下望的人,空间就不是地球与太阳之间的空间了。”4、《暴风雨》《暴风雨》成书于1920年,全集收集了纪伯伦在一次大战前后所写的31篇短文,其中一篇《苏尔班》为短剧形式。《暴风集》是纪伯伦最有力度的散文诗集。纪伯伦把这个集子定名为《暴风集》并不是偶然的。纪伯伦特别喜欢象征着反叛、革命、翻天覆地变化的暴风雨。在大自然的狂风暴雨中,他的内心激荡之情能够得到共鸣与抒发。有一次,暴风雨骤然而起纪伯伦对他的朋友说:“我像它!人为什么不像霹雳闪电这般说话、写作?我愿站在高山之巅,像刚刚出生时那样浑身赤裸,我愿死于风暴之中。”当时,世界正处于巨大的政治风暴之中,一次大战的风云,使西方和东方都受到空前的震动,纪伯伦的灵魂深处也掀起了“一场猛烈的革命”。他敏锐地感觉到,一个世界性的变革时代到来了。“狂风呼啸这是我所喜欢的……我的感觉受到激励,我的心儿在悸动,我走向工作,她握着我的手——‘她’就是风暴。”正是在这样的炽热中,一篇篇充满激情的散文诗诞生了。这个集子荟萃了许多名篇,大都是针对东方特别是阿拉伯世界的社会、政治问题而写的。5、《先驱者》《先驱者》(The Forerunner)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用英文写成的第二本散文诗集。正式出版于1920年8月中旬,该集收入有标题的作品24篇,加上原本无标题的首篇《题记》,共25篇。这些作品在风格上与《疯人》中的那些作品颇为相似,多数具有哲理故事或现代寓言的形式特点,少数则为充满激情、直抒胸臆的典型抒情散文诗。

7,纪伯伦的代表作还有哪些?

《泪与笑》收录了纪伯伦最早发表的散文和散文诗,展现了青年纪伯伦最关心的社会和文学主题:爱与美、大自然、生命哲学、人道主义、社会公正、诗人使命和孤独寂寥等,它们预示了纪伯伦一生的创作方向。在《美》、《在美神的宝座前》等诗中,作者把美当做宗教、主神,美是“智者哲人登上真理宝座的阶梯”。《组歌》中的《浪之歌》、《雨之歌》、《美之歌》以及《花之歌》诸篇是本集中最优美、最有韵味的篇章,融情、景、理为一体。《暴风集》是一部富有激情和社会批判意识的诗文集。其中收入了纪伯伦最具批判性、最有力度的散文诗。《掘墓人》以超现实的手法塑造了一个敢于“亵渎太阳”、“诅咒人美”的“疯狂之神”形象,让他喊出“我是自己的主!”这一形象体现了纪伯伦对陈腐传统及其维护者的蔑视和痛恨。《奴性》揭示了人类历史上和现实中普遍存在的奴性,指出奴隶主义是一个“永久性的灾难”,它使人们的岁月“充满屈辱和卑贱”,提出打碎奴性锁链、结束跪拜偶像的历史课题。《麻醉剂和解剖刀》分析了“东方病夫”顽疾久治不愈的原因,指出东方人“爱吃蜜”,又讳疾忌医,而东方的“医生”们则专开只能延缓却不能根治疾病的“麻醉剂”。他强调为了根治东方的痼疾,必须拿起“手术刀”进行彻底治疗。纪伯伦的小说与他的诗歌一样出名,具有丰富的社会性和深刻的东方精神,是他前期创作的主体。他的中篇小说《折断的翅膀》发表于1911年,在当时引起了很热烈的反响。故事叙述富家女萨勒玛被大主教的侄子强娶,成为婚姻的牺牲品。尽管她有机会和情人逃出樊篱,但她像折断翅膀的小鸟,难以奋飞。5年后她生下一个孩子,但孩子一降生就夭折了。她也离开了人世。纪伯伦把这场爱情悲剧升华为东方民族悲剧的一个象征,通过对母爱的歌颂,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和民族的挚爱和眷恋。

8,纪伯伦是哪个国家的?

纪伯伦
纪·哈·纪伯伦(Kahlil Gibran)(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和艺术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学习期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1908年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国。后去法国,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曾得到艺术大师罗丹的奖掖。1911年重返波士顿,次年迁往纽约长住,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直至逝世。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纪伯伦是黎巴嫩的文坛骄子,作为哲理诗人和杰出的画家,他和泰戈尔一样都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巨人”。并有评论说“上帝的先知于其身复活”。同时,以他为中坚和代表形成的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即“阿拉伯侨民文学”)曾经全球闻名。

纪伯伦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逐渐转为以写散文诗为主。他的小说几乎都用阿拉伯文写成,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1905)、《叛逆的灵魂》和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1911)等。《折断的翅膀》写东方妇女的悲惨命运和她们与命运的苦斗,谴责贪婪、欺诈和屈从,歌颂自尊、意志和力量。他的小说以主人公充满哲学意味的独白、对话和叙述,特别是被压迫被损害者充满激情的倾诉取胜。他用阿拉伯文发表的作品还有散文《音乐短章》(1905),散文诗集《泪与笑》(1913)、《暴风雨》(1920),诗集《行列圣歌》(1918),以及《珍闻与趣谈》(1923)、《与灵魂私语》(1927)等。他用英文写的第一部作品是散文集《疯人》(1918)。此后陆继发表散文诗集《先驱者》(1920)、《先知》(1923)《沙与沫》(1926)、《人之子耶稣》(1928)、《先知园》(1931)、《流浪者》等,以及诗剧《大地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等。《先知》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作者以智者临别赠言的方式,论述爱与美、生与死、婚姻与家庭、劳作与安乐、法律与自由、理智与热情、善恶与宗教等一系列人生和社会问题,充满比喻和哲理,具有东方色彩。纪伯伦并自绘充满浪漫情调和深刻寓意的插图。

纪伯伦认为诗人的职责是唱出“母亲心里的歌”。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他的思想受尼采哲学影响较大。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愤世嫉俗的态度或表现某种神秘的力量。他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并组织领导过阿拉伯著名的海外文学团体“笔会”,为发展阿拉伯新文学做出过重大贡献。他的作品已译成世界多种文字,受到各国读者的欢迎。他的作品最先介绍到中国来的是《先知》(冰心译,1931)。从50年代起,他的其他作品也逐渐为中国读者所了解。

生平
在短暂而辉煌的生命之旅中,纪伯伦饱经颠沛流离、痛失亲人、爱情波折、债务缠身与疾病煎熬之苦。他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区的一个农家。故乡的奇兀群山与秀美风光赋予他艺术的灵感。12岁时,因不堪忍受奥斯曼帝国的残暴统治,他随母亲去美国,在波士顿唐人街过着清贫的生活。1898年,15岁的纪伯伦只身返回祖国学习民族历史文化,了解阿拉伯社会。1902年返美后仅一年多的时间,病魔先后夺去了他母亲等三位亲人。他以写文卖画为生,与为人剪裁缝衣的妹妹一起挣扎在金元帝国的底层。1908年,他有幸得到友人的资助赴巴黎学画,并得到罗丹等艺术大师的亲授与指点。1911年他再次返美后长期客居纽约,从事文学与绘画创作,并领导阿拉伯侨民文化潮流。当他感到死神将临,决心让自己的生命之火燃烧得更加光耀,遂不顾病痛,终日伏案,直到48岁英年早逝。
纪伯伦是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他写下了传遍阿拉伯世界的诗篇《朦胧中的祖国》,他讴歌毕生苦恋的祖国:“您在我们的灵魂中——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里——是我悸动的心脏。”爱与美是纪伯伦作品的主旋律。他曾说:“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祖国,全部人类都是我的乡亲。”他反对愚昧和陈腐,他热爱自由,崇尚正义,敢于向暴虐的权力、虚伪的圣徒宣战;他不怕被骂作“疯人”,呼吁埋葬一切不随时代前进的“活尸”;他反对无病呻吟,夸夸其谈;主张以“血”写出人民的心声。
文学与绘画是纪伯艺术生命双翼。纪伯伦的前期创作以小说为主,后期创作则以散文诗为主。此外还有诗歌、诗剧、文学评论、书信等。《先知》是纪伯伦步入世界文坛的顶峰之作,曾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纪伯伦的画风和诗风一样,都受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1757—1827)的影响,所以,文坛称他为“20世纪的布莱克”。1908年—1910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艺术期间,罗丹曾肯定而自信地评价纪伯伦:“这个阿拉伯青年将成为伟大的艺术家。”纪伯伦的绘画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色彩,在纪念馆收藏。
在东方文学史上,纪伯伦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他的作品既有理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又有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他善于在平易中发掘隽永,在美妙的比喻中启示深刻的哲理。另一方面,纪伯伦风格还见诸于他极有个性的语言。他是一个能用阿拉伯文和英文写作的双语作家,而且每种语言都运用得清丽流畅,其作品的语言风格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东西方读者。美国人曾称誉纪伯伦“象从东方吹来横扫西方的风暴”,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视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
早在1923年,纪伯伦的五篇散文诗就先由茅盾先生介绍到中国。1931冰心女士翻译了《先知》,为中国读者进一步了解纪伯伦开阔了文学的窗扉。近十多年来,我国又陆续出版了一些纪伯伦作品。这位黎巴嫩文坛骄子在中国有越来越多的知音。

评价
他是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在诗《朦胧中的祖国》中,讴歌毕生苦恋的祖国:“您在我们的灵魂中——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里——是我悸动的心脏。”他曾说:“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祖国,全部人类都是我的乡亲。”
爱与美是纪伯伦作品的主旋律,文学与绘画是他艺术生命的双翼。
他的作品既有理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又有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他善于在平易中发掘隽永,在美妙的比喻中启示深刻的哲理。他清丽流畅的语言征服了一代代世界读者。


著作
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叛逆的灵魂》
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
散文《音乐短章》
散文诗集《先知》(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泪与笑》《暴风雨》《先驱者》 《沙与沫》《人之子耶稣》《先知园》《流浪者》
诗集《行列圣歌》
《珍闻与趣谈》《与灵魂私语》
散文集《疯人》
诗剧《大地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

9,哈利勒·纪伯伦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哈利勒·纪伯伦——黎巴嫩最著名的诗人、散文家、画家,阿拉伯海外文学最杰出的代表,阿拉伯近、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人。他以自己深沉的情感、高远的理想,深刻的哲理去诉诸世人的理智、灵魂,以自己伟大的灵魂关爱世人。“被钉在十字架的人呵,你是钉在我的心上,那刺透你双手的铁钉也刺透了我的心房,明天,当远方宋客路经各各他(即髑髅地,圣子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地方)时,他绝不会认为曾有两个人在这里流血,而只认为那血是从你一个人身上流出来的。”这个现代的“圣子耶稣”于1883年12月6日在黎巴嫩北部山区一个小农庄中降生。这里,洋溢着浓郁的东方伊斯兰文化的气息,但同时,纪伯伦又是一个小天主教徒。他从小便沉浸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汇、融合的文化氛围内。父亲是个牧民,贪杯好酒,生活十分贫困。生活其中的小纪伯伦深刻地感受到封建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压榨,以及教会利用宗教对人民的欺诈与剥削。还好,瘦小的母亲以一颗仁慈的心为孩子们在艰难与贫苦中撑起一方温暖的天空,母亲的爱护与鼓励让纪伯伦感受到圣母一般的温暖,这让他至死不忘。“伟大的母亲对于儿子的爱,会比玛丽亚对耶稣的爱少些吗?”由于生活日渐贫困,为了谋求生路,母亲携带着哥哥、两个妹妹与12岁的纪伯伦于1895年去了美国波士顿,落脚在唐人街。在这里,纪伯伦依靠母亲与妹妹的辛勤劳动,进了当地一家侨民学校学习。他开始更多地接受了西方的文化。同时,他在绘画与文学上的天赋开始显露出来。此后他一直坚持学习文学与绘画,并且得到许多赏识他才华的人的帮助。同时,纪伯伦也开始试着进行诗歌创作,并且在祖国的《觉醒》刊物上开始发表他早期诗歌作品。1901年,纪伯伦在祖国学习之后又回到了美国的亲人身边。但是由于长期艰苦生活的折磨,纪伯伦的小妹妹、哥哥与母亲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相继病逝,这给他带来极大的痛苦,更加深了他对祖国的怀念。1903年,他在波士顿的侨民报纸上发表散文诗,得到社会的好评。1905年,他又举行了自己的首次画展,很受当地一位女校长的赏识。此后,这位女校长一直给予他很大的帮助。1908个,纪伯伦发表了他的短篇小说集《叛逆的灵魂》。其中的作品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特别是教会的黑暗与虚伪。尤其是其中的一篇《不信教的赫里勒》更是充满对教会、封建统治的憎恶情感。纪伯伦的这种态度触怒了当局,小说被当众销毁,纪伯伦也被开除了教籍,驱逐出境。在那位女校长的资助下,纪伯伦逃到法国去学习绘画。在当时的艺术大师罗丹的指导下,纪伯伦在艺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他的油画作品《秋》,在法国春季画展上获得银奖。在法国的日子,纪伯伦游览了各地名胜古迹。广泛接触了西方文明。同时,他也深入研究了古代大师们的艺术作品。他十分崇拜米开朗基罗。此外,纪伯伦还涉猎了欧洲著名作家及其作品,他深受19世纪初诗人兼画家的英国浪漫主义作家布莱克的影响。罗丹称他为“20世纪的布莱克”,当然,纪伯伦的成就比布莱克高多了。这时的纪伯伦已经融汇了东西方文化于自己内心。这使得他能够站在更高处以自己的深刻思想分析世人的思想、灵魂。“倘若你高坐于云端,你就看不见两国之间的界线,也看不见庄园之间的界石。”“可惜,你不能高坐云端。”“他们对我说:一鸟在手胜过十鸟在树。而我则对他们说:一鸟在树胜过十鸟在手。”“20名骑着马的猎人带着20条猎狗追逐着一只狐狸。那狐狸说:他们肯定会把我杀死。但是,他们也真够笨,真够傻的,我想,即使我们狐狸也不会傻到以20只狐狸骑着20头驴带着20只狼去追打一个人的地步。”“我曾对一条小溪谈到大海,小溪认为我只是一个幻想的夸张者。”“我也曾对大海谈到小溪,大海认为我只是一个低估的诽谤者。”“当智慧骄傲到不肯哭泣,庄严到不肯欢笑,自满到不肯看人的时候,就不成为智慧了。”1911年,纪伯伦又回到美国波士顿,完成了中篇小说《折断的翅膀》之后,他迁到纽约,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折断的翅膀》是纪伯伦小说作品的代表作,是一篇带有自传色彩的作品,小说以主人公“我”与富家小姐萨勒玛恋爱故事为中心情节。“我”与萨勒玛一见钟情,俩人很快坠入爱河。但是大主教保罗垂涎萨勒玛的巨资家财,让自己的侄儿——一个恶棍曼功尔贝克与她成了亲。萨勒玛的父亲出于传统观念,答允了这门婚事。萨勒玛被迫嫁给了她不爱的人。婚后,她丈夫平日问柳寻花,不关心她的死活,生活十分痛苦。五年之后,萨勒玛怀孕,她把生活希望全部寄托在这还没出世的孩子身上。但是,孩子刚生下来便死了。萨勒玛在极度悲痛中,对生活绝望了,不久,她也默默死去。而“我”失去萨勒玛之后,一直忍受着相思之苦,嗣后曾与萨勒玛相见过几次,也只能徒增心中的哀痛。小说中弥漫着深切的哀婉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陈腐的反动势力的强烈不满与深刻的批判。1916年,纪伯伦与旅美作家米哈依尔·努埃曼相见,成为挚友。在他们两人的努力下,广泛结交在北美的阿拉伯作家,成立“笔会”,即1920年的“旅美派”。他们集结起来,取得了很大成就,为阿拉伯文学在世界文坛上取得了一席之地。纪伯伦在文学上的成就更主要的集中在散文诗方面。开始时,纪伯伦主要用阿拉伯语写成。他的第一部散文诗集《泪与笑》,共计56篇,全部是用阿拉伯语写成,发表于1913年。1918年,纪伯伦发表了他第一部英文散文诗集《疯人》。这之后,他的作品用英文写成的还有《先驱》、《先知》、《沙与沫》、《人子耶稣》、《流浪者》、《先知国》等。其他用阿拉伯语写成的有《暴风雨》、《珍趣篇》以及诗歌《行列圣歌》与戏剧《大地之神》等。《疯人》描写了一个在真理的阳光下敢于反抗与呐喊的离经叛道者。他无视传统,猛烈地向腐朽的旧世界冲击。例如《聪明的小狗》中写道:“一天,聪明的小狗碰到一群猫。这时,它听到从猫群中走出的一只肥壮的大猫对群猫说道:‘虔诚的弟兄们,快祈祷吧,倘若你们不断地祈祷,你们的祈求一定会得到回报,天上一定会掉下老鼠来。’聪明的小狗听到这里笑了,他一边转身离去一边暗自说:‘这些猫该有多蠢呀!书籍上写着的东西,它们竟不知晓,书本与祖辈们告诉我的明明是‘祈祷所降临的并不是老鼠,而是肉骨头,。”又如《正义!》篇中,纪伯伦以惊人的笔触描写他看到的正义:“一天夜晚,王子的宫殿里正举行着宴会,嘉宾熙熙攘攘,出出进进,在入宫者中有一个男子,他恭敬而又庄重地向王子施礼。这时,众人的目光都惊愕地注视着他,原来他的一只眼睛已被剜去,空空的眼眶中正不停地流着血。”王子问道:‘朋友,怎么回事?’男子回答说道:‘我是一个窃贼,今晚我趁天黑去行窃,打算去偷钱庄,谁知,因为天太黑,我误入隔壁机织工的屋子,不小心一下撞在机杼上,把眼球撞了出来,我请求殿下在我与机杼之间作出正义的判决。’王子听后派人去把机织工叫来,下令剜去他的一只眼。机织工说:‘殿下,您判得很对,是正义让我失去一只眼,可是,为了看清织物的两边,我需要两只眼。我的鞋匠邻居,他有两只眼,但他的职业只需一只眼就足够了,为了维护正义的尊严,不妨把他的一只眼也剜去。’于是,王子派人叫来鞋匠,剜去了一只眼。”就这样,正义得到了伸张!《先驱者》发挥了《疯人》的思想,指出人人都可以成为人类的先行者,只要能够发现自己身上的“神性”。纪伯伦有力地批判了人类的奴性、愚昧与虚伪。《先知》是纪伯伦的代表作,其中第一批诗稿是作者18岁时用阿拉伯语写的。后来受到母亲的鼓励,继续创作。1923年用英文正式出版,整个创作过程长达30年。这篇散文诗描写了先知在即将离开时,对来拜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全诗共28节,探讨了人类生活中的26个问题,显示了纪伯伦深刻的思想及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此外,《先知国》同《先知》一样,也以赠言的方式写出。作品包括16节,是先知回到故乡,与亲人朋友相聚时的谈话录,用深刻的哲理解答众人的疑问,指出“我们就是上帝。”《沙与沫》是部作品集,汇录了300多首妙语格言,也有短小的寓言故事,是对人生、艺术深刻思索的结晶,它与《先知》齐名,也是纪伯伦的代表作之一。作品饱含了纪伯伦的哲理思想,例如:人性是一条光河,从永久以前流向永久。”我永远在沙岸上行走,在沙土与泡沫之间,浪潮会抹去我的脚印,风也会把泡沫吹走,但是海洋与沙岸却将永远存在。晚年的纪伯伦身体很不好,但他依然坚持着写作,与死神的争夺一直持续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1931年4月10日,纪伯伦因肺病而去世。按照他的遗愿,人们把他运回祖国,安葬在他的故乡。这位伟大的诗人哲学家便这样孤单地去了。但是,他给我们留下的富含哲理的诗篇,却让人感觉到他永远生活在我们中间。“一会儿的工夫,你们不会见到我;再过一会儿,你们又会见到我。因为另一个妇女又将怀上我,将我生出。”米哈依尔·努埃曼说:“纪伯伦不需要别人用石雕、铜像来纪念他,作为一个人,他比石雕、铜像都是更为不朽的!“最好的纪念,便是在人民中传播他的文学艺术作品。”是的,人们做到了。他的作品被译成20多种文字,到处都受到热烈的欢迎。这位东西方文化共同浇灌的圣洁的鲜花,已经在世界各地人民心中生根发芽。“1000年以前,我的一个邻人对我说,他厌恶生命,因为生命中只有痛苦”。“昨天,我经过一座坟墓,我看见生命正在他的坟上跳舞。”

10,纪伯伦有哪些经历?

黎巴嫩诗人、散文家,旅美派代表作家。出生在黎巴嫩北部,12岁时随母亲去美国,两年后回国学习,1908年因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再次往美国,后到法国学习。1912年起定居纽约,从事文艺纪伯伦自画像创作活动。他的早期创作以小说为主,主要有短篇集《音乐》、《草原的新娘》和中篇小说《折断的翊膀》等,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矛头直指封建暴政,同时形成了情节淡化的散文诗化的风格。定居美国后,以散文和散文诗创作为主,用阿拉伯文发表了散文诗集《泪与笑》,长诗《行列》等,用英文发表了散文诗集《先驱者》、《先知》等。尤其《先知》,通过一位东方智者的“讲说”,谈到了爱、婚姻等26个方面的问题,用诗般的语言讲述哲理,充满了诗化的智慧和诗意的美,是诗人融合东西方文学传统革新之作。

上一篇:取名网鸿运测名

下一篇:在线观音灵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