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莫扎特k284第一乐章需要加踏板吗?
有的地方需要,有的地方不需要。
这首曲子总体来讲总体来讲要弹得干净,所以总体不需用太多踏板。有少数地方例如第13至16小节这种地方肯定是加一下踏板更好因为左手的线条用踏板帮忙连起来更好听。
当然,如果你始终不加踏板也并没有错,并没有谁规定这首曲子必须要用踏板。但如果你从头至尾一直踩踏板,就会很难听了。所以你需要理解不同作曲家音乐的特点和风格。这是由莫扎特奏鸣曲的特性决定的,莫扎特奏鸣曲要有那种淡雅洗练的感觉,所以不能让踏板使其太浑浊。如果是肖邦的作品,你不加踏板反而就不对了。
莫扎特奏鸣曲K.311要踩踏板吗?
同学你先说明是第几乐章挖?好,以最普及的第一乐章来说。。莫扎特的奏鸣曲因为要突出晶莹剔透的感觉,很有趣。所以不允许有一点混浊。所以踏板要少用。 用踏板的地方,是当手指技术达不到连奏的地方踏板小点一下。还有很长的一串华彩的部分,踏板也点一下,然后慢放。。
莫扎特的奏鸣曲很少有谱面上标记有踏板记号的,都靠个人掌握。我们音乐学院学钢琴的想弹好莫扎特的一个奏鸣曲都很不容易,最关键的在于触键而不是踏板
补充:视屏中孩子踏板还算用的恰当,但有点紧张,音不够放松。如果手指控制能力强的话,可以适当减少踏板。但是以连贯的地方不能听出断奏为底限。。
莫扎特奏鸣曲k310第一乐章曲式分析和演奏技巧 谢谢 好朋友谢谢你
第一乐章 快板 3/4拍子 奏鸣曲式 1.呈示部(1-53) (1-8)主要主题 aabb (G) (8-10)Coda (10-14)补充动机 bc (14-16)Coda (16-22)链接 (过门①) (23-30)副主题 aabb (D) (31-43)连接 (过门②) (Ⅱ之推移) (43-53)Coda 2展开部(54-71) (54-62)中间乐句(①段) (D) (62-71)中间乐句(②段) (G) 3.再现部(71-120) (71-79)主要主题 aaaa (G) (79-83)Coda (83-89)连接 (过门①) (90-97)副主题 abab (G) (98-110)连接 (过门②) (Ⅱ之推移) (110-120)Coda 参考资料:郑三兴著作 帮你找来的.
您好 ,你还有《从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作品K.330的创作背景剖析其演奏风格》这个吗? 急需啊!!
从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作品K.330的创作背景剖析其演奏风格
摘要:本文通过对莫扎特奏鸣曲作品K.330创作背景的揭示,进一步剖析这部作品的演奏风格,为纯正地演奏该作品提供了丰富依据。
关键词:奏呜曲 社会背景 思想状况 演奏风格
沃尔夫冈·阿玛台乌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这位奥地利作曲家出生在宁静美丽的萨尔茨堡一个宫廷乐师家庭。在他父亲的指导下4岁开始学习弹琴及作曲,8岁写出第一部交响乐,10岁写出第一部歌剧,并被誉为当时的“音乐神童”。他的作品体裁极其丰富,而且无论哪种体裁都有登峰造极的作品。
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属于古典派的奏鸣曲,在其室内乐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意大利歌剧风格渗入音乐的各个领域后结出的非凡成果,也是音乐史上最令人注目的成就之一。他的钢琴奏鸣曲富于幻想的精神,是轻松、愉快的性格和善良、纯洁心地的写照,是钢琴艺术史上不朽的精品。
莫扎特以他自身的自然、流畅、直率的天性,显示出优雅、甜美和柔和、细腻的音乐情感。他的钢琴奏鸣曲主题大都富于歌唱性,深切寄托着作者对个人生活经历的感受。关于莫扎特钢琴奏呜曲的演奏,通过近百年来不断的学术考证、探讨以及演奏实践,演奏的处理有较大的发展和变化。如何在教学中更忠实地再现其作品的原貌,追求其演奏风格的纯正性,是摆在我们钢琴演奏者面前有待解决的问题。
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因版本的不同而有些差异。如果算上由小提琴曲转用的F大调K.547aK.Anh135和K.Anh138a,总共有l9首。这l9首作品除C大调K.545是二乐章结构外,其余全部用三乐章写成。莫扎特的这l9首钢琴奏鸣曲从创作时期来分可划为三个时期:1、“故乡奏鸣曲”K.279—284共六首,大多1774年作于他的故乡萨尔茨堡。2、“曼海姆奏鸣曲”K.309、311这两首,1777年作于曼海姆。3、“巴黎奏鸣曲”K.310—330和K.333共五首,全部完成于1778年。1778年,莫扎特和母亲一起来到巴黎,他们住在一个破烂的小旅社里,生活十分艰苦。当年的神童似乎已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他四处寻找昔日的朋友,但人们都以冷淡的态度对待他。莫扎特十分悲观、丧气,他此时也真正意识到上层阶级的人对艺术只不过抱着一种娱乐的态度,他们当初对他的热情、给予他欢呼声只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消遣的欲望。幸亏他父亲的几个老朋友介绍他到贵族家庭当音乐教师,才勉强维持生活。在巴黎期间,他既得不到朋友的帮助,又找不到能摆脱困境的其他方式,于是他埋头创作,在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里连续完成了四部钢琴奏鸣曲(K310、K330、331、332)。这四部作品显示出奠扎特的创作趋于成熟,原有的天真烂漫转向严肃持重,原有的无忧无虑的嬉戏转向蕴含理性的欢乐,原有的稚气的悲歌转向饱经忧患的倾诉,原有的对生活的尽情陶醉转向对它的深刻洞察和体验。
作品K.330与其中在巴黎做的作品相比,规模虽然很小,但比较容易弹奏,带有明显的教学目的构思,简单中更具表现力,内容也很丰富,细腻玲珑,乐句造型精美,文雅而富有深度,每一个小节的乐都跃然而出,步伐自然,充满说服力。此曲分为三个乐章,描述了莫扎特本人在巴黎的心情或许还括焦急地等待阿露西娅的回信,充满了梦幻般的迷恋、甜美的痛苦,充满预感的忧虑,这些心境构成了一幅感人的灵魂图画。
第一乐章:快板(Allegro)2/4拍子,奏鸣曲式。呈示部(1—58),发展部(59—87),再现部(88—150)。
整个乐章中,到处弥漫着明朗、细致、华丽的感觉。为了点缀这一流畅的呈示部主题,在开头加入的装饰音就可以有多种的弹法。谱面上都记有详细的力度记号,虽然他通常只写f或P的基本记号,但它实质上包含着各种音量、音色与内容,所以演奏者要把握好这些细微变化。呈示部主题的声音要求透明集中,轻灵明快,每个音要圆转如珠才能体现含蓄美。主题中出现的跳音,既坚实又厚道柔和,好像装饰过了的,不那么直截了当。尤其是第5、6小节的跳音在力度上是渐强上去的,总感觉是两个人的对话,一个人说出了一种观点,另一个人补充说明。第9、10小节又是对第5、6小节的补充谈话,又出现了第三个人、第四个人的插话。这种谈话似的感觉在莫扎特的音乐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风格特点。像歌剧中的各种角色,各起各的作用,又很巧妙地统一起来。呈示部中副部主题l9—58小节与主部主题比较起来看,变化不太大。这一点与贝多芬不同,贝多芬在创作中把主题与副题的情绪距离拉得特别大,两个主题间的对比就非常鲜明。这个副主题优美、平稳,音乐基本上是由许多动机片段组合起来的,具有精确的轮廓,是一种典型的莫扎特音乐。展开部不像呈示部那么明朗、华丽,又没有充分地展开,只是经过忧郁而微妙的转调后又回到C大调,进入到再现部,那种叹息的半音使用十分吸引人。音乐给人新鲜的印象是柔和而内在,带有一种喜剧意味,还有一种无可媲美的甜蜜、丰满及忧郁。这里提到的忧郁情绪可能与莫扎特当时的心情有关,也许是一个直接的因素。这首奏鸣曲的创作时间是在1778年,而他的母亲就在这一年的7月份去逝,这使莫扎特很痛苦,再加上父亲还逼他回萨尔茨堡做大主教的音乐家。实际上这个音乐家只是个奴仆音乐家,因为莫扎特自己想写什么音乐、到什么地方演出等一系列有关专业创作活动的事情都要经过大主教的许可,所以这期间他的情绪不是很好的。但莫扎特在创作上一直恪守平衡原则,在这段和第二乐章里分寸感把握得比较好,不过分强调乐观,也不过分强调忧郁。再现部以华丽的变奏点缀而成,在几个引导性动机上加上了新的修饰,充满着青春的光辉和饱满的毅力,在音乐发展的巨流中,又能听到我们熟悉的典雅主题,在精神和风格上,它的效果更多地来自激动的节奏。从谱面上看,强弱记号都与呈示部基本相同,可是在演奏时可不能把呈示部原样搬出来。很多演奏家主张要比呈示部更富于色彩,更富于表现力,把那种爽气、典雅流畅的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热情明快。在结束部一种推心置腹、热烈明快的谈话即将结束,但又恋恋不舍,所以采用了补充终止形式作为第一乐章的结束。
第二乐章:行板(Andante)3/4拍子,歌谣形式,三部曲式。Al一20,B21—40,A41—46。
这个乐章的开始主题是优雅的F大调,装饰音也就是复前绮音要非常歌唱式地表现出来,需圆滑演奏。当进入f小调21小节前,还真有些微妙叹息感觉,一直到41小节,又在F大调的尾奏中复活,结束这段文静、优雅、芳香的乐章。人们对其中的一些乐句久久难忘。歌谣主题愉快而甜美,支配了整个乐章如歌的气氛,呈现出温柔抒情的韵律,完全要成为莫扎特的一支简洁朴素的“声乐曲”。它由不完全小节开始,进入A1主题,主题以柔婉叹息的音调,那么自制、安宁、静观,使这一段音乐的发展自然圆顺,淋漓尽致。Al主题具有一种矜持的抒情性,一种真诚感人的感情冲击,令人感到温暖可亲。B1主题的进入使音乐更加典雅如歌,它着眼于温暖的人情味,率直理性的造句给人唱出来的感觉,美得清逸脱俗。右手第二拍后半拍起三个相同的六度音程音均是跳音,是PP的性质,并与第22小节第一拍附点四分音符连接为一个弧线。左手的PP应做到一丝不苟,富于丰满柔顺的亲切感,流露出温暖的人情味。
第三乐章:小快板(Allegretto)3/4拍子,奏鸣曲式。呈示部1—68,展开部69—95,再现部96—171。
这个乐章的速度不可太快,以致失掉其稍快板的魅力。主题一开始在C大调上高雅大方地走了出来。在这个主题里面,有4处装饰音的地方,弹奏要着重处之。从第9小节起,左手单纯地十六分音符衬托着第一主题的反复。副部主题从2l小节开始,旋律流畅自然,简直是若无其事的样子,感情上没有任何的造或虚饰。连接这个段落的几处颤音(tr)39—4l小节,43—45小节,技巧上是较困难的,要很准确地加入那些装饰音,使其音乐更富于感染力。展开部较自由的发展起着舒展的作用,和第一乐章有些类似,情绪上的变化添加了一种诚挚的色彩。在此又出现了新的主题,让人感到很新鲜,眼前出现了一个新情景,一个新角色的登场。在短短的27小节后,就进入了再现部,这个乐章以一种兴奋的心情进行,合乎逻辑的结构安排得十分得当,给人以清新、热情生动的感觉。最后的l2小节尾奏,有如轻歌剧般地闭幕。
莫扎特的音乐是自然流露旋律的艺术表现,具有感情和精神的深度,他对钢琴艺术的追求使他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倾诉与发挥。而钢琴奏呜曲演奏的困难,在于对风格的分寸标准的掌握,在于对音乐的独特观念所需要的灵敏悟性的理解。因此,只有·从音乐的本身深入挖掘,对音乐的内涵加深体验,才能真正体现莫扎特音乐的本质,才能把音乐自然而然地化为自己的灵魂。
参考文献
[1]郑兴山.莫扎特钢琴奏呜曲研究.
[2]Patficia Fallows—Hammond.钢琴艺术三百年.
[3]李哲洋.名曲解说全集.
[4]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
[5]童道锦,孙明珠编选.外国钢琴作品的分析与演奏.
更多内容请参考古我的博客:http://hi.baidu.com/人间词话123/home
应该怎样弹奏K310第一乐章(莫扎特)
这首曲子的创作年代是在莫扎特在1778年5月,他回到巴黎,由于母亲病逝,加上未能谋到职位的情况下创作的,当时他在巴黎并不受欢迎,当时的巴黎贵族没有维也纳的热潮,奏鸣曲中表现了莫扎特的彷徨和不安的心理,莫扎特的装饰音轻巧,禁止用踏板使用混音色彩,这样会掩盖莫扎特曲子的整体曲风
演奏一个曲子,了解他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的意图是相当有必要的
莫扎特奏鸣曲k310第一乐章是几级曲子,难度大不大,有没有视频?
这首奏鸣曲的第一乐章是中央音乐学院业余九级(最高级)中的曲子。也就是说,不是很简单。但对于中央音乐学院九级水平来说,也不算是最难的曲子。事实上我当时弹的时候也觉得不是很简单。主题部分的那些附点音符的节奏想弹稳就是件难事。发展部里连续转调的部分也很难弹。结尾有跳度很大的音也很难弹。而且,时不时地还有些细节都较难处理。
正常水平弹下来肯定没问题,但是想弹好所有细节还真不太容易。由于我不知道你的水平,所以还是你自己看着办吧。你要是嫌第一乐章难的话,第二乐章由于速度慢而要比第一乐章简单些,但也不是极其简单。我觉得第二乐章也很动听。第二乐章的中段很感人,不知你听过没有。
莫扎特第八钢琴(K310)第一乐章什么难度。
没错,这首曲子确实是伤感的。我也很喜欢。莫扎特往往不把自己的心情直接带到创作的乐曲中,所以罕有悲剧性的奏鸣曲,但这是很例外的一首。他作这首奏鸣曲的那段日子里,正赶上他母亲的去世(同时还有在巴黎事业的不成功),所以不禁把强烈的伤感带到了作品里。
我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个业余考级。反正我所知道的是:这首奏鸣曲的第一乐章是中央音乐学院业余九级(最高级)中的曲子。也就是说,不是很简单。但对于中央音乐学院九级水平来说,也不算是最难的曲子。事实上我当时弹的时候也觉得不是很简单。主题部分的那些附点音符的节奏想弹稳就是件难事。发展部里连续转调的部分也很难弹。结尾有跳度很大的音也很难弹。而且,时不时地还有些细节都较难处理。
正常水平弹下来肯定没问题,但是想弹好所有细节还真不太容易。由于我不知道你的水平,所以还是你自己看着办吧。你要是嫌第一乐章难的话,第二乐章由于速度慢而要比第一乐章简单些,但也不是极其简单。我觉得第二乐章也很动听。第二乐章的中段很感人,不知你听过没有。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再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