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神道 no、163 人为什么要移民?
“仙师,您这主意倒是好,可是怎么确定突厥人会叛逃到我们大唐呢?这可是数典忘祖的事情啊。”杜如晦不像是房玄龄,房玄龄起码算是由道入儒,从道家思想中学到了许多的包容,也比较容易接受一些事物。思想不是那么的僵化,可杜如晦是个实实在在的儒生,儒生最重孝悌,而中华民族的孝悌思想也是由儒家而起的。叛变自己的国家投身一个敌国,这在杜如晦的思想中绝对是不耻的存在。“我大唐?”杜如晦对于黄俊明询问突厥的问题还给了自己一个黄俊明不了解突厥而问的答案,可一听黄俊明问大唐有什么,更是搞不懂黄俊明想要做什么了,身处大唐还问大唐有什么,这样的问话杜如晦可是问不出来,但是还是秉承着有问必答的想法,回答道:“我大唐有沃野千里,有金银铜铁,有粮食,有食盐,有丝帛锦缎。有。。。。”“好!”黄俊明大声的叫好打断了杜如晦的陈述,若是让杜如晦这么说下去,恐怕没有一会时间是说不完的:“杜大人可听过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的这句话?突厥有的东西就那么几样,可我门大唐有的东西数不胜数。当突厥人逐渐了解我们大唐之后,又怎么不会对我大唐心生向往呢?如果,贫道说的是如果,杜大人是一名突厥人,你会不会//最快文字更新无弹窗无广告//对我大唐的美好心生向往?”“这。。。”杜如晦打心底还是排斥这一点的,但是扪心自问,生活在那种鸡不下蛋,鸟不拉屎,一片大草原还有会飞的野鸡的地方。每天吃着腥膻的牛羊肉,赶着毛发脏兮兮的牛羊马匹随着河流寻找牧场,那种生活还真不是人能呆的地方,而大唐不说要啥有啥,但是所有的事务都比突厥好上千倍万倍。如果自己是突厥人,没准还真会,不可能!背叛是要遭人戳脊梁骨挖祖坟的。想到这里杜如晦不由得面色尴尬了起来。黄俊明看到杜如晦尴尬的神色,心中了了:“杜大人。贫道刚才只是想让您换位思想一下,并无其他意思。其实诸位也可以想一下,抛去民族大义不谈,又有多少人会经得起我大唐美好生活的-诱-惑?”看着众人慢慢沉思的脸色,黄俊明含着笑意继续说道:“其实,杜大人刚才说的叛逃二字用的并不大妥帖,咱们不妨称这一种人为移民,自古以来,移民者每朝每代都有。但是他们的出发点不同。”“还请仙师言明!”房玄龄面露精光,双眼紧盯着黄俊明,略一行礼便说道。黄俊明轻轻点头示意自己知道,随后开始讲道:“贫道先说这移民的第一种,据贫道所知,突厥人并无自己的文化,只有自己的语言,可对?不单单是突厥这咱们大唐的附属国们也是如此对吧?”“听说高丽正在研究他们自己的文字,吐蕃也是。”房玄龄插嘴道。“他们那也算文字?”黄俊明对这嗤之以鼻:“吐蕃文字借鉴了印度梵文的自型和一些汉字的字音,而高丽。从古至今一直用着汉字,虽然进来打算研究出自己的文字,诸位觉得他能摆脱我汉字的影响么?无非就是另一套畸形的汉字而已。妄想用一套全新的文字来摆脱我中华大地的影响,开玩笑!”黄俊明对于吐蕃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反感,但是对于高丽,那可不一样了,至于为什么,只要是个现代人都应该懂。“高丽想摆脱我大唐对他的影响?”李世民有些惊讶。“也对,隋炀帝征讨高丽之后恐怕让他们更加狂妄自大了。”黄俊明等人循声望去,见是尉迟敬德黑着脸走了过来,远处还站着几个一脸哀怨的小道,踟蹰着不敢过来,黄俊明心知这尉迟敬德看来是硬闯的了。“陛下,某是来找仙师的,刚上来就听山门的小道士说了,仙师在这,某就来了。不过那高丽小儿竟想跟咱们作对!某不灭了他!”尉迟敬德显然是听到了方才黄俊明的所说,一脸怒气的说道。黄俊明看着李世民默许了的神色,继续说道:“方才贫道说了,突厥没有自己的文字,没有文字还算有文化么?没有!更别说四书五经,各类典籍了。他们什么都没有,没有文化,就没有技术,更没有自己的历史。要知道历史是要用文字来书写的,口口相传下来的只有神话。他们没有文化,可咱们大唐有,陛下认为给他们一个接触大唐的机会之后,他们能不过来学习咱们的文化么?肯定会!但是我大唐的文化是由先辈们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等他们学了我大唐的文化之后,还会是突厥人么?不,那会是一个新的大唐人。就算他们有着学习文化想要回去报效突厥的心思,可是学习总不能在商城学吧?那是商人的地盘,以儒家轻商的思想肯定不能去那里开设学馆,只要学,那就是在我大唐,想回去报效可以,如果他会灵魂出窍的话。我想尉迟将军和大唐的将士们是会很乐意让他们见一见他们的长生天的吧?”黄俊明说的有些阴狠,不过也对上了几个人的心。虽说来的除了尉迟敬德之外都是儒生,但也不是那种死儒,或多或少都是有些变通的。“不就是砍突厥人的脑袋么,前段日子某还砍了上千个,这事某喜欢,谁让某和他们那个劳什子长生天熟呢!”尉迟敬德在旁打趣道。待几人纷纷落座,黄俊明继续说道:“可能诸位没有想到,我大唐还有一样是完全凌驾于突厥之上的,那就是医药,突厥人生病了怎么办?找几个萨满,跳几段看不明白的舞蹈,最多给弄上点不足为道的草药,随后听天由命去吧,可我们大唐呢?虽然每日还是有病患身死病魔之手,可是照比那突厥可是好上太多了,谁不想多活几年?单单这医药一方面也能引得大批的突厥人移民到大唐。”黄俊明这次没有给李世民杜如晦等人插话的机会,继续说道:“在一方面,突厥人中有什么好的东西那是贵族的,普通的平民与其说是平民和奴隶又有什么区别,自己的东西得不到,相反在大唐呢?只要你不愿意,谁还能去抢夺?就算有人抢夺但我大唐的律法是做什么的?为了自己的利益,那些受压迫的突厥人不来大唐就怪了。在突厥他们就一无所有,但有了一点也不是他们的,在大唐呢?他们可以重新开始,只要不触犯法律,所获得的一切都是他们自己的。凭这一点,谁还会在突厥日以继日的给贵族劳作?”
大唐神道 no、245 陛下您自己觉得可行么?
“朕欲刊正姓氏,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皇族为首,外戚次之,山东氏族为劣等。”李世民稍稍平息了一下自己的心情,随后说道。刊正姓氏,黄俊明听了李世民的话轻轻摇了摇头,李世民想的也太天真了。世家之所以是世家,不正是魏晋以来的等级观念么?要是刊正姓氏,最多也是把原来的世家暂时打压下去而已。而李世民所说的不管几世几代之前,只是按照现在的官位设定等级,时间一长,旧的世家虽然可能衰弱下去,但新的世家又会崛起。继续成为国家中的主导势力。不过现在的官爵大多数都是李世民手下成长起来的,同时也代表着原本的关陇世家。李世民自己也是这样完完全全的代表了关陇世家的利益,方才李世民所说,将山东氏族做为劣等姓氏,而不是将天下间所有世家都排挤打压下去。很明显李世民的这个想法还是有局限性的。无论是地域的局限性还是扶植统治集团。加强皇权,调和关陇门阀集团和山东门阀集团之间的鸿沟,虽然照比魏晋时的门阀制度上有所进步,但还是太过保守,甚至可以说是拖了后腿。当然,按照李世民的构想,刊正姓氏,重新给使一部分做官的庶族地主取得了士族身份,没落门阀士族受到进一步打击,只有关陇士族大致保持了旧日地位。达到了扶植庶族地主、压抑门阀士族,加强皇权、巩固统治的目的,可是在黄俊明这个现代人的思想看来,却是那么的幼稚,可笑。当然不排除这一种想法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是这样对于那些山东氏族真的有用么?这只是一个姓氏排名的高下而已,没有什么切实的东西。想要削弱世家。单凭这一点是不可行的。“陛下,贫道说话可能不好听,您担待着点。您自己觉得凭着刊正姓氏将李家和朝中大臣放到前列,将山东氏族之姓氏放在后面可行么?”黄俊明对着李世民如此说道。黄俊明轻轻的摇了摇头。随后说道:“陛下,您错了。世人并非是敬仰世家的姓氏。而是敬仰世家子弟多人才罢了。自魏晋以来世家因为尚姓而底蕴愈加深厚。世家子弟又多才华横溢之辈。民间寒门子弟大多无法得到高位,时间一长自然对高官迭出的世家有了敬仰敬畏之心。而陛下您所用更改姓氏排名这一点,虽然看起来是袭承魏晋以来的“尚姓”思想,实际上却是将尚姓改为尚官。官位越大排名越大。但是陛下您可要知道这官也分为三六九等,文官武官之分。武官品阶高的,姓氏也高,但是以士子的性格回去承认他们的家族他们的姓氏是好的么?不可能。在说陛下您看现在的朝政当中,又有多少人出身于世家,就算是根据官位的品第排序那也不可能将世家打压下去。而且这么一来,对隋朝实行起来的科举制度来说也是一个后退的举动。您在仔细想想吧。”李世民听到黄俊明这么说,默默无语。的确李世民现在的思想是走进了一个误区,世家的姓氏虽然是世家被人敬仰的一方面,但绝对不是最深层的含义,无论哪个时代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世家当中往往会一门三公,一门九卿。这种状况是相当常见的。所以大家才会说某某家中的教育好,看他家除了多少多少人才。而山东世家的子弟自魏晋以来在各个朝代中几乎没有断过传承,连官员的官职也是一升再升丝毫不减当年,久而久之就给大家一种观念,这崔家好啊,这王家好啊,这郑家好啊,他们家的子弟才学浑厚。多为朝堂之官啊。就算是李世民真正地勘定了姓氏,那又有什么用呢?现在的官宦之家若是在以后拿不出什么拿的出手的人物,来继承这个排位。而被“打压”下去的世家名词虽低却能一直稳占朝堂,这时候这个姓氏的排序又有什么用?徒增笑料而已。再说唐朝初建。最不缺的是勋爵,甚至大字不识一个的兵丁在征战中都有可能获得一个县男的爵位,可这样的人根本毫无什么底蕴可谈,文么?大字不识一个。武么不懂战阵变换之法。最多也是个逞凶斗狠的性子,这样的人给予他们的尊敬无非也就是敬仰他为国出力,抵御外敌罢了。要让世人敬仰他,这些为国出力,抵御外敌有算的上什么?大唐能做到这样事情的人可不少,不差他一个,获得勋爵也很有可能是他运气好罢了。以文人士子那样的高傲,谁会去承认他的姓氏比自己高?再说那些普通的商贾之士。商贾之人重利,崇拜的是能翻手间财源不断的人物,而世家呢?几百年的家族在那里,不缺钱,也不缺人,现在的整个大唐的商旅流通最大的那一份子就是世家的人,所以商贾之士对世家也是敬仰的。但是其他人呢?不说这些朝堂自持身份不屑于从商之人,就算是有心从商打不开局面的也大有人在,所以这商贾对于这姓氏的排名也是不会去在意的。工匠呢,在中国古代当中除了元、清两代不注重工业发展,其他的每个朝代都是相当的重视技术的。可是技术在那里?技术在于一代一代的传承,有了前人的技术研究,才会有后人在他的基础上研发出更好的东西。但是这样一来问题又出现了,民间的匠人大多是师傅传弟子,一代一代的传下来,想要得知他家传承基本上是一个很难的事情,而世家呢?世家能在几百年中屹立不倒,这些技术就算再不重视,为了家族当中的一些利益多少还是会涉及一二的吧?就这涉及一二的东西,对于平民百姓来说那也是触之不及的东西了。这样一来,士、农、工、商、兵五个阶层,世家起源于士子,世家子弟为政的多如牛毛,家学渊源在这呢,自然让士子崇敬,而农呢?世家家业大,田地多。更是让农人向往的。同样的农人因为几身的苦,非常向往社会高层民众的生活。而世家有代表着这个社会当中最高层的地位。怎能再不受到农人的敬仰?工方面,世家传承博大,技术力量雄厚。普通工匠想接触都接触不到的东西在世家都是最劣等的物事。这有怎么不让工匠心生向往?商的方面更不必多说,世间没有几个人的财力和商业的运作能力比世家强。商人自然也都期望自己和世家扯上关系谋求更大的利益。兵,都说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人们感激兵丁御守国门。人们敬畏兵丁杀人如割草,但却并不想去当兵。没有人愿意接触这个和死亡如此贴近的职业。所以说就算兵丁是这个时代最不可缺少的一份子,但也是无法得到大家的关注的。再者为什么黄俊明说李世民的这种想法是拖了隋朝科举制度的后退,隋朝的科举制度虽然并没有说什么打压世家的话,但长此以往,寒门子弟绝对会慢慢崛起和世家子弟在朝堂上成分庭抗礼之势,时间一长,世家的灭亡那也是必然的。这一点完全是打破了原有的等级制度。但是李世民的这种给姓氏定排名一出,寒门子弟还是寒门子弟,就算是一步登天最后也只能是先拿个小官了,在古代四品官以上才算是大官,四品之下的官员,可是称不上什么大官的。就连现代也深受这种观念的影响,说一个人有大才华,就会说他有一品之资,这个一品之资并不是说他有第一的才华,而是说他的才华在以后可以胜任一品的官位罢了。也有人说三品之资,四品之资的。至于在往下的五六品,**品,泯然众人矣。李世民也只是多年对世家的戒心积压起来之后的一众发泄手段罢了,真是要按照他的这种想法去实行,恐怕也就是自己心理上的一个比世家高等的感觉,其他的要啥没啥。或许时间一长能让人对世家的崇敬变得少,但绝对不会让世家和普通人一样不受关注。再怎么勘定姓氏,也不可能将平头老百姓写进去。这是无论哪个朝代那个时代都一样的事情。这样一来,勘定之后的姓氏的最后一位也要比平头百姓的地位高,百姓是对比自己身份地位高的人敬畏的。所以说勘定姓氏对李世民来说并没有什么切实的好处。“哎!”李世民也是知道自己在这件事上无非也是只能占上一些口头上的便宜了,不由得叹了一口气。————————————————————————————————————————————————————三千字。随后还有一万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