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童婚原因是什么 印度童婚为什么禁止不了
按照习俗,幼女婚后仍住在娘家。11、12岁后去夫家,此后的命运就由夫家决定。她们干着与年龄不相符的家务,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经常遭夫家指责和打骂。有的十几岁就做母亲。守寡的少妇不许改嫁,要穿最粗劣的衣服,不准参加任何娱乐活动。童婚习俗严重地阻碍了印度社会的进步,是印度严重的社会问题 。印度政府1929年 通过禁止童婚法 ,但未奏效 。1978年印度政府把男女婚龄提高到21、18岁 ,但童婚仍很盛行。原因一是童婚是廉价的;二是童婚是印度教经典所提倡的。政府制定的法律常变来变去,但宗教经典却是永恒的。
童婚是印度教长年沿袭的一项旧规。古代《摩奴法典》中规定,24岁的男子应同8岁的女孩结婚。其他宗教经典也提到,让女孩子在发育之前结婚,父母死后可以升天。因而,童婚在印度早就成为宗教教义的一部分。到了中世纪,印度战火硝烟四起,印度教徒不愿意同异族通婚,因此父母们便赶紧把未成年的女儿嫁出去。如此一来,印度的童婚现象就更为严重和普遍了。
印度童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娃娃亲”曾经在中国旧社会中风靡一时,是我们所熟知的一种业已过时和近乎匿迹的早婚现象和习俗。殊不知,在当今印度,这种早婚风俗依然盛行。童婚是流行于印度教徒中的习俗。印度童婚始于何时,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吠陀时期就存在。从公元前1000年左右算起,迄今已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印度女孩如果到了12岁还未结婚,人们就会感到惊讶。
在印度西北部的拉加斯坦邦马尔瓦尔地区,每年4月底的阿卡蒂节,常常有上万名儿童举行集体婚礼。这里的人们普遍认为阿卡蒂节是一年中最吉祥的日子。这一天,在农村可以看到大人们带着“小新娘”和“小新郎”做在牛车里或列队徒步而行。去结婚的儿童们,有的睡在母亲怀里,有的坐在父母膝上,他们东张西望,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成千上万还在父母怀中的婴儿就与别家娃娃举行婚礼。这种婚礼和正常婚姻一样,经过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最后举行正式结婚仪式。婚礼也和成年人的婚礼一样,3、4岁的孩童穿戴整齐,戴项链和手镯在大人指点下,绕着“圣火”进行。尚不会走路的婴儿便放在金属制的大托盘里,完成各种婚礼仪式。由印度教僧侣把小女孩举起来放到一个看来象托盘似的称为“泰里”的大圆盘上,然后他把面纱的一端塞到新郎的手中。现在两人必须围绕一堆圣火转三圈以确认他们的结合。僧侣抱着新娘、新郎在旁边绕行,在乐师们的急速击鼓声中,在摇鼓的哗咚声中,在妇女们节奏单调的高亢歌声中,礼仪结束了。
按照习俗,幼女婚后仍住在娘家。11、12岁后去夫家,此后的命运就由夫家决定。她们干着与年龄不相符的家务,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经常遭夫家指责和打骂。有的十几岁就做母亲。守寡的少妇不许改嫁,要穿最粗劣的衣服,不准参加任何娱乐活动。她们的未来命运全掌握在夫家手里。她们要操持许多家务劳动,家庭成员稍不如意,就会对她们任意打骂和责罚。
印度社会的贫富差距巨大。生活贫困的家庭占很大比例。童婚现象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和城市贫民区。
童婚过去在印度是十分普遍的社会现象。据一项调查统计显示,20世纪30年代初,印度有70%以上的妇女实际结婚年龄不到15岁,也就是说,在那个年代,大部分印度妇女都是早婚。即使到了印度独立后的1961年,情况依然没有大的改善,农村女子的平均结婚年龄仍在15岁左右。
据《印度时报》1994年1月9日的报道,在道格拉地区的一个名家顿马的小村里,有居民219人。这个村庄的新娘最大年龄不超过12岁。这个村子里的女孩子大多是在10岁前结婚的。小的有四五岁的。甚至刚刚学会说话和独立玩耍。村子里的大人们把他们的贫困归罪于孩子的婚事。认为,婚礼的花费,直接与新娘的年龄成正比,年龄越小,所需越少。如一个村民把自己五岁的女儿嫁出去只花了五千卢比,这可称得上是操办婚事的最低花费了。早婚导致早育。5、6岁结婚的女孩到了15岁就成了母亲。每年4月,印度各邦,尤其是北部,都有成千上万的儿童,包括婴儿,在这个季节完成他们的婚事。多数情况下,村民采用集体婚礼形式。集体婚礼的人数多寡主要依据当年的收成状况而定。一般有6到8对儿童举行这种婚礼。1993年4月,斋普尔地区约有500名儿童举行婚礼。拉加斯坦邦在校小学生的30%已婚。整个拉加斯坦邦,所有已婚夫妇中有25%的年龄在15岁以下。
童婚习俗严重地阻碍了印度社会的进步。针对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印度政府对遏制童婚陋习的决心非常坚定,一些邦政府已经先后开始拟定结婚要到政府部门登记的法律草案,决心用法律手段彻底解决童婚陋习问题。
1929年,印度政府通过了《禁止童婚法》,1930年开始实施。但这一法令与印度教徒早婚的传统观念相违背,被认为是反宗教的,所以实际行不通。1978年,印度政府修改了《禁止童婚法》,把女子的结婚年龄从15岁提高到18岁,男子从18岁提高到21岁。
但在很多山区部族里,童婚的习俗仍盛行不衰。据当地人说:“印度童婚的习俗是印度教经典提倡的。政府制定的法律可以变来变去,但宗教经典却是永恒的。” 童婚陋习难禁,有其错综复杂的经济、宗教、历史及社会原因。
其一,经济上的节省。
印度有些地方之所以童婚盛行,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农民经济困难。眼下在印度,姑娘出嫁时女方仍然要付给男方一笔价值不菲的嫁妆。按印度的规矩,女孩越小,男方要的嫁妆就越少;而男孩越小,举行仪式的费用也越少。印度父母希望通过让女儿提前出嫁免去昂贵的嫁妆,而男方也乐得早早给幼子定下终身,省下将来操持排场婚礼的大笔花销。城市居民尚且如此,对生活贫困的农民来说,儿女结婚更是一个倾毕生之力都难以支撑的负担。在许多农民看来,童婚和集体婚礼仪式比较省钱。据说,童婚和集体仪式每人至少可以省掉两万卢比(合三千元人民币)。因此,许多经济困难的家庭希望早日让未成年的子女结婚。
其二,陈规的沿袭。
童婚在印度古代宗教法典中得到过肯定,并作为一种社会习俗沿袭存在了上千年。印度不少古代法典中有大量记载,并肯定童婚,提到女子在月经来之前可以结婚 。如《摩奴法典》明确写道:“30岁的男人应同12岁的幼女结婚,24岁的男子应同8岁的幼女结婚。”史诗《摩诃婆罗多》中多处记载了童婚习俗 。《梵天往世书》中甚至提到幼女4岁以后可以结婚。印度教徒认为,婚姻一种圣礼,是每个人必须履行的神圣职责。几千年来陈陈相因,童婚就构成了一种传统习俗。而对于许多老百姓而言,传统就是法规。
其三,家庭观念的影响。
在印度,儿孙们毕竟还是唯一的养老保证。早生孩子意味着养老就有了保障。还有,按照印度教的观念,一个男人去世时,如果有他的女儿和一个孙子在他床边祈祷,那么,这个男人的灵魂由于有过多次生儿育女的痛苦而会得到拯救。陈旧的观念使一些老人极力主张孩子早日结婚,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四世同堂"的美满结局。如印度农村有一老太太逼着让她的三个11到14岁的孙子同时结婚,唯一的理由就是因为她自己重病在身,希望去世前亲眼见到她未来的孙媳妇和玄孙。
其四,出于贞节观的安全考虑。
在农村地区,女孩通常独自在田野里放牧,容易发生不测。一旦遭到强暴,未婚女孩则极难找到婆家。早婚可给女孩及父母一种安全感。也有人将这种现象归罪于英国人对印度的入侵。为了保护女孩的贞节,人们及早将女孩嫁出去,以避免英国人玷污和破坏她们的贞节。
其五,缺乏严格的行政管理。
在印度这么大的国家里,结婚登记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仍是男女青年婚嫁的主要准则。宪法虽然规定了结婚的年龄,但没有行政手段进行法律认可也是枉然。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偏远乡村举行的集体童婚,政府根本就无法及时获得信息。于是,根深蒂固的童婚陋习得以长期存在和蔓延。
由此看来,要禁止童婚,光靠制定法律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唤醒民众,制造社会舆论,提高妇女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以及加快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落后的婚姻习俗。
印度的童婚事件十分严重,为何这种现象屡禁不止?
8月30日,印度媒体称新冠疫情致近期印度童婚事件显著增加。不少家庭因受生计所迫,将女儿嫁出去减轻负担。据悉,政府儿童热线在疫情期至少处理了9.2万起儿童权益事件,其中5584起属于童婚事件。 在印度,童婚产生主要原因就是印度社会长久以来的男女不平等关系,而这种关系无法得到改善的原因又是印度根深蒂固的宗教——印度教。据2001年数据统计,印度教占印度总人口的80.5%,可以说大部分人都信印度教。而印度教起源于婆罗教,而婆罗教又起源于吠陀教。而由婆罗门教祭司根据《吠陀经》制定的《摩奴法论》甚至明确记载着:三十岁的男子应该娶十二岁的迷人姑娘,或者二十四岁的应该娶八岁的;当法受到影响的时候,他应该立即娶。不及时嫁出女儿的父亲应该受到谴责。作为印度教的重要经典之一,教徒们往往“趋之若鹜”,而里面的规定更是严格遵守。即使在当今的印度,这部法典的权威仍堪比法律。除了《摩奴法典》,其他印度教经典也有如“女孩四岁以后可以结婚”的记载。 新娘越小,父母所需支付的嫁妆钱就越小 。印度与中国不同的是,印度十分注重嫁妆,一些比较穷苦的家庭,往往承担不起高额的费用。如何解决呢?童婚。童婚不受嫁妆拖累,只要花费几千卢比就行了,错过了这个机会,等以后再结婚就得花上万卢比,新娘越小,父母所需支付的嫁妆钱就越小。而且,在印度是没有结婚登记这一出的,印度法律虽然规范了结婚年龄,但是在偏远山村举行的婚礼,政府是根本无法及时获取情况的,所以童婚这种陋习就一直存在和蔓延下去。
如何看待印度普遍童婚的这种现象?
根据近期新闻报道,因为新冠疫情导致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让印度童婚事件显著增加。就全世界范围来看,印度的确是一个童婚很普遍的国家。但事实上,在印度童婚并不合法。印度从1949年颁布婚姻法开始,其后几十年多次修改法定结婚年龄,女性至少要18岁以后才能结婚,并且印度法律规定对于实施和参与童婚的人要进行罚款或者几个月的监禁。可见,至少在法律上童婚在印度是不被允许的,但奇怪的是印度的童婚现象却无法根除。个人认为原因有二:原因一:印度法律缺乏足够的执行力。虽然印度早已经明文规定不允许童婚的存在,但通过一些数据不难发现,童婚的高发地实在偏远地区和贫穷的农村。在这些地方,法律的权威并不以影响每个人,即便大家都知道,但如果一个地方集体违反法律,那么法不责众,政府想要管理好也可能有心无力。原因二:印度国情决定底层人民的生活。印度长期以来贫富差距过大,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印度长期在宗教思想洗礼下,深深推崇男尊女卑的父权制,重男轻女。加之,在经济上大多数国民生活贫困,很多家庭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就会有投机心理,将自己年幼的女儿嫁出去,不仅减轻了家庭负担,还能赚一笔钱,两全其美。原因三:宗教信仰的问题。印度通婚起源于何时无从说起,但在印度古法典对此有规定,认为30岁的男性应该和12岁的女性结婚,24岁的男子应该和八岁的女孩结婚。在好多印度的典籍中,如《摩诃婆罗多》就就提到过,这也是为什么在印度的宗教信仰里一直推崇童婚,并且被印度人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