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狮队

时间:2024-03-16 11:23:38编辑:coo君

为什么舞狮

舞狮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大约起源于南北朝时代(佛教兴起的时代).有关狮子舞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礼乐志》,其中提到“象人”,照三国时魏国人孟康的解释,“象人”就是扮演鱼、虾、狮子的艺人.由此可见,至迟三国时已有狮子舞了.南北朝时,民间也流行狮子舞.
到了唐朝,狮子舞已发展为上百人集体表演的大型歌舞,还作为燕乐舞蹈在宫廷表演,称为“太平乐”,又叫“五方狮子舞”.当时的狮子舞,还流传到了日本.日本的一幅“信西古乐图”中,就画有古代的日本奏乐舞的场面,与唐代的相似,只是规模小得多.唐代以后,狮子舞在民间广为流传.宋代的《东京梦录》记载说,有的佛寺在节日开狮子会,僧人坐在狮子上做法事、讲经以招来游人.明人张岱在《陶庵梦忆》中,介绍了浙江灯节时,大街小巷,锣鼓声声,处处有人围簇观看狮子舞的盛况.
随着佛教的流行,异域的狮子形象便从塞外传入中原.唐代民间已有舞狮的游戏.白居易的《西凉伎》诗中描述说:“假面胡人假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紫髯深目两胡儿,跳舞梁前致辞.应似凉州未陷日,安西都护进来时.”当时西凉艺人舞狮的情况,与我们现代所见的舞狮情景很相似.清代《北京走会图》所画的狮子舞,一大狮由二人扮演,三小狮各由一人扮演,另有二人手执“拂子”,逗引狮子,完全同于现代春节时间的舞狮.
舞狮有南北地区之分.北方舞狮的外形和真狮相似,、全身狮披覆盖,舞狮者仅露双脚,下身穿着和狮披同样的金黄色狮子和花靴.舞狮由两人配合进行,另有一人是武士打扮,手执绣球作引导.北狮又有大小狮之分.大狮是双人舞,小狮是单人舞.动作一般有跌扑、翻滚、跳跃和挠痒等;还有过跳板、滚绣球、上楼台等技巧动作.舞狮时配有京鼓、京锣、京拨,动作合拍,生动活泼.
南方狮舞一般在广东流行,所以又称为广东狮.广东狮是由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尾,狮头有各种形式和颜色,狮披是用五彩布条或绸条做成.有一人或二戴大头佛面具作引狮、戏狮、单舞等.舞狮者穿各色灯笼裤,上身穿密钮扣的唐灯笼袖衫或背心.舞狮时要使出浑身解数和不同招式,显露出舞狮者的南派武功功夫.


永定客家人的舞龙活动是怎样的?

永定客家人每逢传统重要节日、喜庆日,一般少不了舞龙、舞狮。舞龙、舞狮继承了中原汉族的艺术传统,又由于它与永定客家人其他民俗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并融合了本地特有的风格,所以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舞龙活动,俗称迎龙,历史悠久,在永定县相当普遍。旧时,龙灯用竹篾分别扎成龙头,龙身和龙尾,用彩色画成龙身形象,一般有10余节,多为单数,每一节之间用1至1.7米左右的彩布缝成筒形相连,后来整条龙由一块长长的布组成,每一节都缝在布里。第一节能燃烛,下面装有木柄,舞者手持木柄挥舞,在龙头前有一人持彩绸扎的“宝球”引龙戏舞。舞龙动作十分丰富,有跺龙、龙打滚、龙摆尾、波浪浮、龙串柱、金龙盘玉柱等方式动作,气魄非常雄伟,舞姿生动。一般都在正月十四夜晚舞,在舞龙的时候放烟花爆竹,火花四溅,再配以喧天鼓乐,造成热烈的节日气氛。舞龙队一般由50人组成,其中,舞龙有25人,锣鼓队有15人,还有各种各样的配对10人。舞龙队每到一个村落,都会受到十分隆重的接待。在放鞭炮声中,舞龙队串寺庙、拜祠堂等,然后到各座楼进行表演,穿龙、盘龙、跳龙等精彩节目不断。高头乡每年在祖祠闹元宵,节目丰富,如舞狮、表演武术、装古事、射灯谜、搭架放烟火、竖杆燃鞭炮……但元宵舞龙灯最具特色。一般舞龙队仅有一至二条龙出场,而高头乡的舞龙队有数十条龙同时出场。高头乡多为同宗共祖的江姓。每逢元宵节,全乡30多个自然村都不甘落后,都要制作一至两条足以自豪的龙灯到祖祠参拜,并表演各种舞技,以增加祖祠元宵夜的热闹气氛,用意在于祈求祖灵庇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财源茂盛。高头舞龙从正月十四至十六,第一天在各自村子活动,包括把龙灯持到溪边举行“请水”仪式,设有祖祠的村子参拜本村的祖祠,到民主公王、妈祖庙、伯公坛等神坛去“参神”,参拜设在各楼的观音;第二天各村龙灯集中到高头江氏总祠闹元宵;第三天各村舞龙活动结束,仅高东村的仍继续进行。永定舞龙

上一篇:保利上河雅颂

下一篇:aj 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