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遥望夜空,人们总是传说,美丽的嫦娥在月亮上过着幸福的生活。而在上海举办的世界太空科技文化展为人们打开了一扇真正的太空生活之门。在展会上,身着舱外活动宇航服的人员在进行表演。这是世界上最贵的衣服,每一件价值1000多万美元。凡是大气层为地球居民所提供的各种保护,宇航服无不具备:提供氧气、排除二氧化碳、防辐射、温度控制、压力控制,它可以使宇航员在太空安全地生存9个小时。在戴上头盔之前要先戴上史努比帽,它包括一个麦克风和一个耳塞,这是与地球联络的生命线。航天飞机的工作人员始终穿着一件由特殊材料制成的保暖内衣,上面的橡皮水管可以带走身体产生的热量。宇航员穿的靴子,靴底由硅胶注成。太空中,阳光下和阴影中的温差可达200度,所以太空靴外面的防护套由很多层既防辐射又耐高温、低温的材料制成。在失重的太空吃饭成了问题。宇航展还展出了宇航员所吃的食物,这些食物都是经过浓缩、脱水的,吃的时候要先打开一个小口,把水灌进去,等它们膨胀得跟原来差不多的时候,才能慢慢挤压出来吃,但是这些脱水食品并非象压缩饼干那样难咽,它们仍然保持着原有的风味和营养价值。但失重使脑部充血,影响了宇航员的味觉,所以吃起饭来并不香。吃下去的东西要排泄,小小的生活琐事在失重的状态下并不容易解决。随身携带于宇航服下的收集尿液的装置,使宇航员免于脱衣服去卫生间,而座便器的特殊之处在于能够产生一个吸引力,在失重状态下有助于宇航员顺利排便。由于不再支撑体重,骨骼中的钙会流失,肌肉会萎缩,宇航员每天必须在外加重力的情况下完成所有的训练计划。因为失重,在太空睡觉时任何姿势都一样,站着和躺着不存在区别,为了防止睡觉时飘来飘去,宇航员都采用拘束袋,将自己固定在舱壁上。但是在主舱很难睡好觉,因为每隔45分钟太阳就会升起一次。在太空洗澡非常麻烦,淋浴间的下面要安装吸管,将水和蒸汽向下抽,还必须把脚固定起来,否则水一冲,人就会翻跟头。在航天飞机中,打扫卫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一些废物如头发、面包渣、咖啡、果汁等会变成一个个小球,飞来飞去,如果飞到仪器内是很危险的。空间站里有垃圾处理中心,为了保护太空环境,所有的工作和生活垃圾必须先在这里干燥和粉碎,变成粉尘之后才能排入太空。现在,科学家们正在研究人工重力,它将使未来的太空生活与地球上没有太大差别,使太空变成人类在地球之外的另一个家园。
宇宙是什么样子的?
按照宇宙大爆炸理论,我们的宇宙应该是一个半径在140亿光年左右的球形。由于宇宙的膨胀红移、引力红移等效应,这个球形以地球(或太阳,或银河系)为球心。但这并不是说我们恰好在宇宙的中心,只是从我们地球看出去,各个方向上宇宙的结构和平均密度都差不多。这不是巧合。从宇宙中任何一个地方看出去,都是这个样子。换句话说,在宇宙中,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宇宙的中心。在宇宙中,各个星系及星系团、星系群基本上是平均分布的。但也存在小的相对高密度区(集中分布区)。星系以集群的方式在宇宙中构成一张大网,几乎所有的星系都分布在网上,“网格”的中间几乎是空的,形成大尺度上的“气泡”。这类结构差不多是以10亿光年为一个“结构单元”在重复。以10亿光年为结构单元的宇宙就是下面这个样子。其中每一个小亮点都是一个与银河系类似的巨大星系。
太空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
太阳光里有七种颜色:红、橙、黄、绿、蓝、靛、紫。红光最强,橙、黄、绿也比较强,最弱的是蓝、靘和紫。当太阳光透过厚厚的大气层时,红光跑得最快,一下子穿过去了;跟着橙、黄、绿光也闯过去了;蓝、靘光的大部分却被大气层扣留下了,它们被大气层里的浮尘、水滴推来搡去,反射来反射去的,结果把大气层“染”成蓝色的了。
在地面上看天空是蓝色的,要是乘在飞机上往外看天空,天空更蓝了;如果乘在宇宙飞船到更高的地方看天空,那么天空不是蓝色的,而是紫色的,因为最最弱的紫光,它们的大部分连大气层的头道门都进不来。
天空本是没有颜色的,由于太阳光的折射,它有了色彩。而这也是夜晚的天空为什么看起来是黑的原因。到了夜晚,太阳光照不到这一半地球的天空,没有了强烈的阳光,天空就没有了色彩,有的,只是黑色。当然咯,也是有月亮和星星的光的,但月亮本不会发光,月亮的光是反射太阳光的,当然不明亮,而星星都离我们太远,于是我们看到的夜空,也就不会像白天的那样亮了。
太空是什么样子的?发挥你的想象写一写吧!
宇宙太空到底是什么样子,其实宇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地球、月亮、太阳、太阳系、银河系、银河系之外的星团,我们视力所及的星团以及哈勃太空望远镜所及的星团。这里你会问,太空望远镜所不及的星团之外是什么?我会告诉你:那是宇宙的边缘。你又会问:宇宙的边缘是什么样子?我会告诉你:那是一个点。你会说:胡扯!我会问:连太空望远镜都探测不到的地方,你说是什么?如果你对宇宙感兴趣,你又懂得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及物理基础知识,并了解大爆炸理论的话,你可以继续听我解释:宇宙的直径大概有150亿光年,我们到太阳的距离约8分钟的光程。就是说现在照在你身上的太阳光是8分钟之前从太阳发出的,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太阳是8分钟之前的太阳。我们假设如果能够看到宇宙的边缘,那一定是150亿年前的宇宙。150亿年前的宇宙是什么样子呢?大爆炸理论给出的答案是一个点,密度无限大,曲率无限大的点。逻辑上没有错吧!你会说,逻辑上是没错,如果大爆炸理论错了呢?你的怀疑是对的,大爆炸理论是错了,但宇宙的边缘是个点的结论没有错。宇宙是时空的,不仅是只有空间,还有时间。和物质。太空环境与地球环境大不相同,那里没有空气,没有重力,充满危险的太空辐射。当然在封闭的空间站或航天飞机舱内,有足够的空气供你呼吸,良好的航天器屏蔽材料可以有效地挡住太空辐射,只是“失重”会给生活带来一些麻烦。 如果用地球上的方式去太空生活,那肯定会闹出很多大笑话。比如吃饭,你端着一碗米饭,那饭会一粒粒飘满你的座舱,你张着嘴可能一粒也吃不着;而你闭上嘴时,饭粒却可能飘进你的鼻孔呛你个半死。你想躺在床上睡个舒服觉,可是你会发现太空中找不到上下的界限,“躺”和“站”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那么宇航员们是如何在太空中吃饭与睡眠的呢? 100多种太空食品 宇航员的食物丰富多彩,从最初的十几种已经发展到了100多种。宇航员每天一般吃4顿饭,一周之内的食谱不重复。有人以为宇航员的食品都是做成牙膏状的挤着吃,肯定很乏味,其实这是早期宇航员的状况,现在早已今非昔比了。宇航员可以在太空中吃到香肠馅饼、辣味烤鱼、土豆烧牛肉、奶油面包、豆豉肉汤、金枪鱼沙拉、饼干、巧克力、酸奶、果脯、果汁等各种各样的佳肴,美国宇航员甚至可以喝到他们爱喝的可口可乐。不过,宇航员吃饭并不能随心所欲。他们必须按地面营养师为他们配制好的食谱用餐。美国航天飞机上的宇航员吃饭时,先把标有第几天第几顿字样的塑料袋从食品柜中取出。每个塑料袋里装有7种食品,供一名宇航员食用。太空食品均为脱水食品,临吃前可把食物放入一个碗形的容器中,再用注射器将一定数量的水注进容器,然后再放进烤箱里加热。一顿饭不超过半小时就可以“做”好。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太空餐桌是特制的。它具有磁性,能吸住刀、叉、勺、碗、盘等餐具,桌上装有水冷却器和加热器。吃饭时,宇航员必须先把脚固定在地板上,把身体固定在座椅上,以免飘动。面对摆在餐桌上的饭菜,你千万不要着急,一定要注意端碗、夹饭、张嘴、咀嚼一连串动作的协调。端碗要轻柔,动作太猛,饭会从碗里飘出去;夹饭、夹菜要果断,夹就要夹准、夹住,最好不要在碗里乱拨拉,以免饭菜飘走,使用叉子效果最好;饭菜夹住后,张嘴要快,闭嘴也要快,因为即使是放到嘴里的食物,不闭嘴它也会“飞”走;咀嚼时节奏要放慢,细嚼慢咽利于消化,还可以减少体内废气的产生和排泄,避免宇航员生活环境的污染。 有些人最喜欢在吃饭时聊天神侃,而在太空吃饭最忌讳的就是边吃边说。边吃边说会使嘴里嚼碎的食物碎末飞出嘴外,飘在餐厅或生活舱里,宇航员稍不注意吸进鼻腔就容易呛到肺里发生危险。 特制的“王太太炒羊肉” 尽管太空食品供应充足,花样齐全,营养丰富,但宇航员却普遍抱怨在天上吃饭吃不出味道。科学家分析,原因可能不在食品本身,而是太空环境引起宇航员的味觉失调。如失重使鼻腔充血,导致味觉神经钝化,唾液分泌发生变化影响味觉,或者因为看不到食物的颜色、闻不到食物的气味而影响味觉。美籍华人宇航员王赣骏乘航天飞机上天时,为了使他能有个好胃口,他的太太做了他平时爱吃的炒羊肉。这道食品被命名为“王太太炒羊肉”。 糊涂觉与奇异睡姿 宇航员在太空中睡觉的的确确是“糊涂觉”,其表现一是黑白不分,二是睡姿奇异。 黑白不分,是说宇航员在天上绕地球航行,太空日出日落由航天器绕地球一圈的时间而定。有时24小时内日出日落交替许多次,宇航员无法遵循地球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只好机械地按钟点安排工作和睡觉。 睡姿奇异,是说宇航员在太空失重环境中找不到“躺”的感觉。在地球重力环境,人们习惯于把地心引力的方向定为“下”,把“天”的方向定为“上”,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脚踩大地,头顶蓝天”。可是到了失重的环境里,人们失去了“上”“下”的参照坐标,脚踩不到地,四周全是天,你根本分不清上、下,因此,睡觉也就没有了“平躺”一说。由于无论站着、躺着,还是趴着都可以入睡,所以宇航员睡觉可以飘在太空舱里睡,挂在墙上睡,绑在床上睡,也可以吊在梁上睡,靠在桌边睡。 不过大多数宇航员不习惯飘荡着睡。一旦从飘浮睡眠中醒来,他们会产生一种掉进万丈深渊的感觉。为了获得安全感,宇航员一般睡在固定的床上或固定在墙壁上的睡袋里,睡袋拉紧后能给人体施加一定的压力,使人消除那种飘飘欲坠的恐慌感。 千万别把手脚伸出被外 有人睡觉习惯把手或腿放在被子外面。这在地面上看来是很正常的现象,可是在太空环境里,却是很危险的。太空失重,睡眠中人的四肢会不受躯干支配而四处飘动。一名前苏联宇航员有一次把手臂放在睡袋外睡觉,醒来后突然发现有两只大手向他脸上飘来,吓了他一大跳。原来这飘动的两只大手正是他自己的手。吓一跳还是小事,如果宇航员睡着后,失控的“自由”之手、“自由”之脚万一无意中碰到了什么开关、什么仪器,那太空舱的安全、宇航员的生命岂不成了大问题?所以,在太空中睡觉,千万注意把手、脚放进睡袋里。 奇特的洗脸和刷牙 由于太空的失重环境,在地球上看似简单的洗脸、刷牙、刮胡子、理发以及洗涤,到了太空都变成了很复杂和麻烦的事。 宇航员洗脸刷牙比较奇特,为了防止水到处乱飘,一般用湿毛巾擦一擦脸就算是洗脸了;刷牙时,用手指蘸上牙膏来回蹭几下,然后再用湿毛巾把牙齿擦干净刷牙就算完成。如果像在地面上那样刷牙,牙膏泡会飞得满座舱都是。宇航员刮胡子一般使用电动剃须刀,使用时还必须十分小心胡子渣从剃须刀边漏出来。太空舱本来就十分狭小,环保问题就显得极为重要。如果细小的胡渣飘在座舱里,清理起来会十分困难。 太空理发也很不容易,因此无论男女宇航员在上天之前都要把头发理得短些再短些。但是长时间的飞行,头发又会长长,怎么办?宇航员必须发扬团结精神互相帮助,一人理发,一人拿着吸尘器吸走剪下的头发。 “桑拿室”和“洗浴袋” 在太空中洗澡更为麻烦。宇航员要把脚套在一个固定的环里,不然飘浮的身体被水一冲会不停地翻跟头。失重状态下的水全是一粒粒的小水珠,很容易呛伤人,甚至呛死人,所以洗澡时,宇航员还要戴上呼吸罩和护目罩。洗完澡后,身上的污水不会自动流下来,需要开动水泵连同空气一起抽走。沾在帆布罩上的水也得用水泵抽走。洗一次澡,真正的洗澡时间只有15分钟,可清理污水和其他准备工作却需45分钟。 后来,科学家对太空浴室进行了一些改进。比如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的浴室像是一间桑拿室。宇航员进去后经过一段升温,使身体出汗,然后用湿毛巾擦洗。由于不方便也不舒服,“桑拿室”又改成了一个像睡袋一样的装置。宇航员洗澡时,袋内有清水和浴液射出,搓洗完毕后,可以打开袋下的抽风机,把脏水抽走。美国航天飞机上的浴室是个浴罩,浴罩下部也安有抽风机。宇航员洗澡时打开淋浴龙头和抽风机,上面喷水下面抽水,会形成如同地面一样的淋浴效果。 太空专用洗发液 宇航员的洗发液是特制的。这种洗发液96%的成分是从植物中提取的。由于在太空中不可能有很多的水供给宇航员冲洗头发,所以宇航员使用的洗发液是免冲型的。它在失重的状态下能变为十分细小的颗粒。洗头时,它很容易带走头上的污垢。洗完后,用餐巾纸或毛巾一擦,洗发液就被清除得一干二净。用这种太空洗发液洗过的头发,完全不用发胶、摩丝和吹风机,既能显示头发的自然美又特别容易梳理。 据最新报道,俄罗斯和美国专家正在为两国宇航员准备最新洗漱用品,但是他们在女宇航员的化妆品上产生了分歧。俄罗斯专家认为在太空完全没有必要打扮,而美国专家却认为香水、润肤液、口红等都是不可缺少的.
太空是什么样的环境啊 请讲详细些
宇宙航行是以整个宇宙空间为活动环境的,因此,我们必须对宇宙环境有一定的了解,就像汽车司机要了解道路环境,登山运动员要了解山地环境,航海人员要了解海洋环境一样。
在人类进入太空以前,对人才环境只能进推测和理沦研究。与人类对飞天的向往一样,人们构想了美丽的“天堂”,便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比喻。现在我们知道,如果“天堂”是指太空的话,就生存环境来说,那是极大的谬误。
自宇宙大爆炸以后,随着宇宙的膨胀,温度不断降低。虽然随后有恒星向外辐射热能,但恒星的数量是有限的,而且其寿命也是有限的,所以宇宙的总体温度是逐渐下降的。经过100多亿年的历程,太空已经成为高寒的环境。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宇宙大爆炸时遗留在太空的辐射)的研究证明,太空的平均温度为一270.3℃。
在太空中,不仅有宇宙大爆炸时留下的辐射,各种天体也向外辐射电磁波,许多天体还向外辐射高能粒子,形成宇宙射线。例如,银河系有银河宇宙线辐射,太阳有太阳电磁辐射、太阳宇宙线辐射(太阳耀斑爆发时向外发射的高能粒子)和太阳风(由太阳日冕吹出的高能等离子体流)等。许多天体都有磁场,磁场俘获上述高能带电粒了,形成辐射性很强的辐射带,如在地球的上空,就有内外两个辐射带。由此可见,太空还是一个强辐射环境。
宇宙大爆炸后,在宇宙中形成氢和氦两种元素,其中氢占3/4,氦占1/4。后来它们大多数逐渐凝聚成团,形成星系和恒星。恒星中心的氢和氨递次发生核聚变,生成氧、氮、碳等较重的元素。在恒星死亡时,剩下的大部分氢和氦以及氧、氮、碳等元素散布在太空中。其中主要的仍然是氢,但非常稀薄,每立方厘米只有0.l个氢原于,在星际分了云中稍多一此,每立方厘米约1万个左右。我们知道,在地球大气层中,每立方厘米含有1010个氮和氧分子。由此可见,太空是一个高真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