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青

时间:2024-03-18 01:39:52编辑:coo君

中国买美国国债的原因

我个人认为中国购买美债的原因如下:首先,美元仍然是世界上流通最广的货币。目前没有美元,我们无法进行国际贸易。因此,为了保持国际贸易的顺畅,一定数量的美元外汇储备是必要的。除了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顺差地位,每年还有一定数量的外汇盈余,总不能把盈余的美元一直握在手里吧?况且这些外币不能从事风险投资,只能选择安全的投资,所以买美债就成了最好的选择。买一些美债算是投资,再小的蚊子也是肉。其次,持有美债达到一定规模后,美国和债权国的利益会趋同。对美国来说,美债是美元回流美国的一种方式。但当持有美债到一定程度,就相当于一颗原子弹,可以把美国和国家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所以我们国家持有一定量的美债,就相当于持有一个可以摧毁美元体系的核武器。这样美国在采取行动时就会有所顾忌,如果到了鱼死网破的地步,谁都不会好过。最后,购买美债可以缓和中美关系。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我们和美国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和美国相比各方面差距都不小。现在选择和美国硬碰硬显然是不理智的,所以这个时候和平发展是最稳妥的方式,因为我们的发展速度比美国快,所以拖得越久,我们和美国的距离就会越小。在这个时期买美债,可以缓和中美关系,为我们争取更长的发展时间。

为什么中国大量买美国国债

中国大量买美国国债的原因如下:1、贸易顺差,即出口大于进口,给中国带来较大的美元外汇;2、中国政府为了使外汇保值,而大量的购买美国国债;3、美国不仅经济实力强大,政治和军事实力也很强大,并且美国国债一直都按时偿还和支付利息,导致其债券属于非常安全的资产,在全世界有极高的信用,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变现能力较强;4、美元比较强势,投资美债不仅可以获得利息;5、可以获得美元升值带来的额外收益。国债,又称国家公债,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券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由于国债的发行主体是国家,所以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美国国债,是指美国财政部代表联邦政府发行的国家公债。根据发行方式不同,美国国债可分为凭证式国债、实物券式国债(又称无记名式国债或国库券)和记账式国债3种。贸易顺差亦称“贸易出超”。各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的现象。一般表明一国的对外贸易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贸易顺差增加了外汇储备,增强了综合国力,有利于维护国际信誉,提高对外融资能力和引进外资能力。1994年以来,除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资本项目有逆差外,中国的国际收支一直保持贸易顺差。贸易逆差是各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的现象。反映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商品贸易状况,也是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一般表明一国的对外贸易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


李稻葵为什么不担任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职务

货币政策委员会现有15名组成人员,他们是:


周小川(货币政策委员会主席)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尤 权    国务院副秘书长

胡晓炼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杜金富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朱之鑫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李 勇    财政部副部长

易 纲    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

马建堂    国家统计局局长

刘明康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

尚福林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

吴定富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

姜建清    中国银行业协会会长

周其仁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

夏 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

李稻葵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北大清华都有哪些著名经济学教授啊?

北大:
单忠东 男 教授 光华管理学院 国际金融 国际贸易
高西庆 男 教授 光华管理学院 公司法 证券法
何小锋 男 教授 经济学院 投资银行学 国际投资学
胡 坚 女 教授 经济学院 投资学与资本市场 亚洲金融市场
李庆云 男 教授 经济学院 国际金融
李心愉 女 教授 经济学院 公司财务 应用经济统计
刘 力 男 教授 光华管理学院 证券市场与金融工程
孙祁祥 女 教授 经济学院 保险学与金融理论 宏观经济理论
萧灼基 男 教授 经济学院 经济发展战略 金融市场
徐信忠 男 教授 光华管理学院 证券市场与金融工程 财务管理
姚长辉 男 教授 光华管理学院 固定收益证券 货币银行
于鸿君 男 教授 光华管理学院 金融制度变迁与绩效 国际金融管理与国际金融市场
周春生 男 教授 光华管理学院 公司财务与资本市场 金融工程
曹凤岐 男 教授 光华管理学院 货币金融管理 证券市场
陈 平 男 教授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宏观经济学复杂动力学 金融工程及其应用
王大树 男 教授 经济学院 金融学 财政学
黄桂田 男 教授 经济学院 产业组织及企业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及制度变迁
刘 伟 男 教授 经济学院 比较经济体制 转型经济研究
卢 锋 男 教授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粮食及农业政策、 应用经济学
孙蚌珠 女 教授 马克思主义学院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理论 当代中国经济
吴敬琏 男 教授 经济学院 比较经济制度分析
吴树青 男 教授 经济学院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邓小平经济思想
叶静怡 女 教授 经济学院 发展经济学 东亚经济研究
章 政 男 教授 经济学院 农业经济政策 环境经济与信用经济
陈德华 男 教授 经济学院 社会主义经济 理论
李顺荣 女 教授 马克思主义学院 当代中国经济问题
雎国余 男 教授 经济学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外经济体制比较研究
郑学益 男 教授 经济学院 中国经济思想史 中国经济管理思想史
晏智杰 男 教授 经济学院 西方经济学及历史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萧国亮 男 教授 经济学院 明清近代经济史
周其仁 男 教授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新制度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樊 刚 男 教授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思想史
胡大源 男 教授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经济计量学 福利经济学
李绍荣 男 教授 经济学院 现代经济分析理论 市场与经济增长理论
刘文忻 女 教授 经济学院 西方经济学
平新乔 男 教授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微观经济学及其应用 产业组织理论
宋国青 男 教授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国际金融
汪丁丁 男 教授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
王志伟 男 教授 经济学院 西方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易 纲 男 教授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货币银行学 国际金融
海 闻 男 教授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国际贸易
王跃生 男 教授 经济学院 国际经济 比较经济研究
萧 琛 男 教授 经济学院 美国信息经济 网络经济学
林毅夫 男 教授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制度与变迁理论 产业与金融发展
姚 洋 男 教授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农村发展、农村劳动力市场 制度变迁
曾 毅 男 教授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人口经济学 市场经济与人口分析
赵耀辉 女 教授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劳动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龚六堂 男 教授 光华管理学院 宏观经济学 公共财政
厉以宁 男 教授 光华管理学院 国民经济管理理论
王 益 男 教授 光华管理学院 金融学 管理学
王梦奎 男 教授 光华管理学院 国民经济管理
高程德 男 教授 光华管理学院 经济管理与经济运行 企业管理
高尚全 男 教授 光华管理学院 中国经济改革
李善同 女 研究员 光华管理学院 发展战略,区域经济 经济数学模型
秦宛顺 男 教授 光华管理学院
邹恒甫 男 教授 光华管理学院 公共财政 动态经济学
李国平 男 教授 政府管理学院 经济地理学 城市与区域规划
杨开忠 男 教授 政府管理学院 城市与区域经济 发展规划与旅游规划
林双林 男 教授 经济学院 公共经济学 中国财政
刘民权 男 教授 经济学院 财政学
王大树 男 教授 经济学院
张来武 男 教授 光华管理学院 博弈论
张维迎 男 教授 光华管理学院 企业理论 产权与公司治理 Y N
朱善利 男 教授 光华管理学院 企业融资与企业治理 Y N

清华:
在岗博士生导师名单


学科代码
学科名称
姓名
出生日期
批准(或确认)博导时间

0201
理论经济学(一级)
吴 栋
44.04
99.04



魏 杰
52.09
1993

0202
应用经济学(一级)
张金水
46.05
98.05



宋逢明
46.07
98.05



李子奈
46.11
95.02



周小川
48.01
98.05



陈秉正
57.04
06.05



武康平
60.09
00.03



白重恩
63.10
04.09



李稻葵
63.12
04.09



朱武祥
65.05
03.09



宁向东
65.05
06.09



廖 理
66.05
05.09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
赵纯均
41.09
93.10



蓝伯雄
50.03
01.03



刘丽文
55.04
00.03



陈国青
56.10
99.04



陈 剑
62.04
96.07



黄京华
63.07
06.09

1202
工商管理(一级)
张 德
41.08
98.05



姜彦福
43.12
96.07



李志文
44.09
00.03



王以华
46.02
03.09



陈小悦
47.01
98.05



吴贵生
47.01
95.02



仝允桓
50.11
01.03



赵 平
54.04
99.04



雷家骕
55.08
02.04



于增彪
55.09
00.03



金占明
55.09
04.09



张为国
57.01
01.03



夏冬林
61.01
99.04



高 建
62.09
06.09



陈 晓
63.09
04.09



陈国权
67.12
03.09



谢德仁
72.01
06.09


结构性通胀与输入性通胀区别是什么

通货膨胀(英文 inflation)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状况。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特有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通货膨胀的原因 纸币是一种纯粹的货币符号,没有价值,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的发行量应以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就会贬值,物价就要上涨。因此,纸币发行量过多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是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 通货膨胀的特点 ①纸币因发行过多而急剧贬值。在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已定的情况下,纸币发行越多,单位纸币所能代表的金属货币量就越少,纸币的贬值程度就越大。纸币的贬值程度即纸币贬值率的计算公式是:纸币贬值率=(1-)×100%例如,一个国家某个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是100亿元,实际发行的纸币是200亿元,纸币贬值率 ②物价因纸币贬值而全面上涨。纸币贬值率越高,物价上涨率也就越高,物价上涨率的计算公式是:物价上涨率=(-1)×100%例如,一个国家某个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100亿元,实际发行的纸币是200亿元,物价上涨率=(-1)×100%=100%。 通货膨胀的类型 ①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现有价格水平下的商品总供给,引起了物价普遍上涨。总需求的过度增长表现为由于投资膨胀和消费膨胀所导致的持续的货币供应量超过社会商品可供量的增长,因而又称过量需求通货膨胀。 ②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由于成本上升所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导致成本上升的因素一是物耗增多,二是工资的提高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③结构性通货膨胀。由于社会经济部门结构失衡而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一般在发展中国家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3种情况: 一是国内某些部门,甚至某些大宗关键产品需求过多而供给不足,导致价格猛涨,并且只涨不跌,进而扩散到其他部门产品的价格,从而使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 二是国内各部门劳动生产率发展不平衡,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较快的部门货币工资增长后,其他部门的货币工资也会随之增长,引起价格上涨,从而使一般物价水平普遍上涨; 三是开放型经济部门的产品价格,受国际市场价格水平影响而趋于提高时,会波及到非开放型经济部门,从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 ④输入型通货膨胀。由于输入品价格上涨而引起国内物价的普遍上涨。这种类型一般出现在世界性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并通过国际贸易、跨国公司、开放型经济部门等途径在国际间传播。 ⑤抑制性通货膨胀。在市场上存在着总供给小于总需求,或供求结构性失衡的情况下,国家通过控制物价和商品定额配给的办法,强制性地抑制价格总水平的稳定,这是一种实际上存在,但没有发生的通货膨胀现象。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垄断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垄断形成的原因
垄断的成因很多,通常因政府支持,法律法规认可而产生,一般存在于公共事 业密切相关的领域,此外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企业合并或并购最易产生垄 断,主要表现为同行业同企业并购且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过去行政管制的部 门和自然垄断部门,如金融、电信、电力、铁路、石油等。二是高技术产业, 如航天航空、电子、医药、汽车等。再就是表现为并购规模巨大,如行业巨头 强强联合。并购形式有横向、纵向和混合三种。横向合并是指企业在原有生产 经营领域实现业务拓展,以追求规模经济为目的。纵向合并是企业将与自身业 务密切相关的上、中、下游产业一体化、链条式纳入成为行业独立的市场主体, 通过对关键原材料和销售渠道的控制,获得产业整合,垄断社会资源,达到控 制市场和对手的目的。1998年,国家将原来分别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和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的资产以长城为界进行重组,成立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 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加上1982年就成立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初步形成了各自独立的上下游、内外贸、产销一体化格局。这是“十五大”以 后对国有企业实行战略性重组以及发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 集团资产重组政策的初步尝试,也是中央政府直接参与企业纵向合并,实现垂 直一体化经营的典型案例。随着两大集团公司的成立,石油寡头诞生,南北垄 断格局形成。


中国石油被国企垄断的主要原因和意图。

因为石油是战略资源,是一个国家的命脉,所以不管是谁都不会把自己的命脉给别人掌管。石油,国家电网等行业都是国家垄断的,这可以更好的进行宏观调控,在价格上即使出现波动也是比较小的,不会是大起大落,他们是与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总体利益来看的。现在的涨价是国家根据国际形势做出的决定,着眼于一个国家的整体利益,但是可能会损伤个别人的利益。但是如果我们国家的石油是掌握在外国人手中的花,那么油价的上涨不会是几毛的幅度,甚至可能直接买不到汽油,不给我们油,那我们就要完蛋了。所以,我认为不要抱怨,油价涨了,工资或其他福利方面肯定会有相应的提高的,要相信国家领导人,他们也害怕人民的不满,他们会做出最恰当的安排。 但是国企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没有活力,有人挖社会主义墙角,拼爹,靠关系等等吧,这些是有待解决和提高的地方。


如何看待中国贸易条件长期恶化

在支持人民币升值的观点中,改善贸易条件论成为一种新的观点。

商务部国际经济贸易合作研究院的专家和北京大学宋国青教授不久前在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均提出改善贸易条件的观点。

国际经济学对贸易条件的定义是:一国的出口商品价格对其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当这个概念用于两种以上商品时,它的定义则是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于进口商品价格的一种指数量值。其也可以解释为出口每单位商品所能购买进口商品的数量,即如果报告期出口一单位商品所能换回的进口商品比基期增加 了,则表明一国的贸易条件改善了;反之,则是贸易条件恶化了。

《财经时报》报道说,商务部的一份研究报告根据中国海关公布的进出口价格指数,编制了中国贸易条件指数。报告认为,从1993年至2000年,以1995年为基期的中国整体贸易条件指数下降了13%。经贸专家对于中国贸易条件恶化的解释是,就出口方面而言,是企业过度竞争、低价竞销造成的。

而该报道同时说,宋国青教授明确反对这一观点,他认为从根本上说,贸易条件恶化是货币汇率扭曲导致的,只是反映到价格上而已。

宋国青在分析中国的贸易条件时,根据中国和美国的通货膨胀率的对比,以1997年为界限,划分了两个阶段。他说,在1993年至1997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高于美国,国内商品价格水平相对于美国是上升的,因而这段时间中国的贸易条件是改善的。而1997年以后,中国出现通货紧缩,通货膨胀率低于美国,价格相对于美国下降。在这段时期,与美元挂钩的人民币汇率保持不变,就出现了中国的出口商品价格下降而进口商品价格上升、贸易条件恶化的情况。

商务部和宋国青的分析方法不同,但得出的结论一致,说明中国的国际贸易条件的确是恶化了,他们均提出应改善中国的贸易条件。

不过,如果全面的看,商务部和宋国青的解释都具有片面性。

按照商务部的说法,中国国际贸易条件的恶化原因在于企业的低价竞争;而按照宋国青的说法,贸易条件与中国和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幅度关系密切。这两种说法分别从贸易和货币角度解释了贸易条件变化的原因,但二者同时也忽略了劳动生产率因素。事 实上,中国出口商品价格的持续走低,既有货币的因素,也有企业不正当竞争的因素,更有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众所周知,中国企业的技术进步这几年也在加快,同时,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为中国的加工企业持续提供了廉价的熟练工人。技术进步加上廉价工人,这就导致中国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国际经济学家林德特和金德 尔伯格在其著名的《国际经济学》一书中写到:“单单考察贸易条件决不能很好地计量福利或贸易利益。只是在某些条件下,贸易条件的变动才与福利变动的方向相关联”。他们认为,如果贸易条件的变动是由于出口方的供给发生了变化,如出口国找到更好的生产方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出口商品的价格就会降低,出口数量增加的同 时也降低了贸易条件,但这并不能就认为出口国的经济状况变坏了,也不能认为该国从贸易中获得的利益减少了。他们指出,出口国可以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获得利益,也可以从出口更多的廉价产品中获得利益。“贸易条件提供了福利结果的重要资料,但必须与有关数量和原因的资料相结合”。显然,中国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经济福利的判断也不能简单地就认为是降低了。

《财经时报》报道说,有外贸专家认为,贸易条件恶化可能导致一个国家的贸易变为贫困型贸易,致使国家资源流失,而且会被国外反倾销,使贸易环境 恶化。而名义汇率偏低,实际上意味着对出口隐性补贴,从长远看不利于重复建设所造成的低质产能的淘汰,也不利于中国出口企业竞争能力的增强。因此,多数专家主张应该采取措施改变贸易条件恶化的状况。

不过在我看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并没有出现“贫困的增长”,而事实上,中国在贸易条件恶化的同时,也大幅增加了出口,并因此而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从这一点讲,中国的贸易福利就是正数。

我们不能简单地提出改善贸易条件的建议,而更应该计算贸易条件变化所带来的经济的整体福利变化,这样才更有说服力。从某种程度讲,对于现阶段的中国,最大的经济福利可能还在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可以说,有利于提供就业的贸易就是有利的贸易,尽管其可能导致贸易条件的恶化。

西方经济学家对贸易带来的“贫困化增长”是这样描述的,“贸易条件的恶化,不仅使这个国家的经济境况改善比不上替代进口时期,而且甚至使这个国家的经济境况比根本没有出现增长时更糟”。那么发生“使贸易条件变坏的增长”的必要条件是哪些呐?国际经济学家认为有三点:一,该国的增长必须是偏向出口部门的;二,外国对该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必须是价格无弹性的,因此出口供给的扩大 会导致价格的猛跌;三,该国必须是早已在大量进行贸易的,因此贸易条件的下降对福利关系重大,足以抵消因为能供应更多商品而取得的利益。对于中国来说,三种情况并没有出现。因为尽管出口相当重要,但出口仅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轮子,而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还有外国投资和内需,因而影响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 的。另一方面,外国对中国的产品需求具有价格弹性,中国产品正是凭借低廉的价格才赢得了市场,所以,扩大出口并不会带来全面的价格下降。而从经济福利看,中国的出口更是带来就业和整体经济的增长。显然,经济学家所提出的这种使贸易条件变坏的增长的条件和恶劣结果在中国并没有出现,恰恰相反的 是,正是强劲的出口带动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稳定。

所以,我不主张以避免“贫困化的增长”为 理由来改善贸易条件,也不主张为改善贸易条件来随意变动汇率。而事实上,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的改变,更多的是受政治因素的影响,是以国家的战略利益作为参照系的。当然,适当减少出口退税的政策应该得以贯彻,其一方面可以减少国家财政负担,一方面可以减少贸易摩擦,更重要的是可以逼迫企业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 以获得出口竞争力,这对于中国的出口和经济增长具有长期的意义。

我们应该理智地看待贸易条件恶化问题,慎重提出贸易政策。

在一定时期内,鼓励出口的政策不能变。


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

1 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国际比较
  
  经济学理论认为, 对于中小国家来讲, 一方面由于资源总量限制和为了实现规模经济, 有必要把资源集中起来, 用于少数行业或产品生产, 因而不具备建立门类齐全的国民生产体系的条件; 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市场对单一产品的需求有限, 本国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无法完全在国内实现销售, 结果是, 中小国家大多走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 即通过产品和原材料的大进大出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国民收入最大化。因此, 中小国家的外贸依存度往往较高。而对于后起大国来讲, 由于其一般具有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 且人口多,潜在国内市场容量大, 故能在工业化过程中比较容易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并能在许多行业达到规模经济。因此, 后起大国没有必要, 也不应该像小国那样完全依赖对外贸易来解决大部分产品的出路问题, 一般应该通过内向型发展战略来实现经济腾飞。无论从理论上抑或从经验上来推论,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和经济大国, 外贸依存度理应较低才是。然而, 从上面的事实我们可以看到, 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在不断地上升, 尤其是加入WTO之后, 中国的对外贸易呈现出了小国经济才有的特征。
从横向比较来看,以2004年为例,中国已经是世界上大国中外贸依存度最高的国家了。如上表所示,2004年中国的外贸依存度不仅高于世界平均水平(45.6%),而且远高于美国(20.1%)、日本(22.1%)。从印度、俄罗斯、巴西和中国比较来看,中国的外贸依存度依然是最高的。俄罗斯由于依赖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出口依存度相对较高31.5%,但进口依存度只有16.5%),其外贸依存度相对较高(48%),但也大大低于中国的70%;印度和巴西的外贸依存度则更低,都是25%左右。外贸依存度超过100%的国家都是小国,如马来西亚、泰国和荷兰等。除此以外,只有一个中等国家的外贸依存度(韩国70.4%)达到了与中国齐平的水平。如果拿2000年与2004年之间(中国入世前后)世界各主要国家外贸依存度的变化情况对比来看,除了中国、日本和巴西之外,其他国家的外贸依存度都是下降的。世界总计下降4.3%,其中不少国家的外贸依存度下降达到两位数。列表国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马来西亚,降幅为32.1%,随后是加拿大、英国和俄罗斯,分别下降25.5%、20.3%和20.1%。与此相反,中国的外贸依存度上升幅度最大,4年间上升了25.8%。巴西和日本的外贸依存度上升也分别只有3.9%和1.9%。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一直在不断的增高,已经远远超过合理的外贸依存度的百分比。这是必须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
  
  2 高外贸依存度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进一步融合,受世界经济影响的风险也在逐步变大。如果一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过高,不易正确把握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的主动权,容易导致过度保护政策或过度开放政策,不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因此,需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利用外贸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努力达到风险最小化、利益最大化、贸易结构最优化和贸易主体合理化,既要保证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内经济的良性循环,又要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和国内经济的协调发展。
  同时,2008是对世界经济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一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和冲击。我国在如此高的外贸依存度的情况下,全球的经济不景气对我国的外贸造成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2.1 影响国家经济安全
  国家经济安全就是一国最为根本的经济利益不能受到伤害。由于我国外贸依存度的不断提高,外部需求的波动越来越成为影响我国经济运行中不得不面对的风险。世界经济发生的剧烈变动,对于对国外需求依赖程度不断增强的我国经济将有难以预测的冲击。由于我国对高科技产品的进口依存度很高,当世界经济发生较大波动时,中国将在经济、科技等方面遭受损失。由于我国对某些重要商品的进口的市场较集中,一旦因为政治或其他原因引起特定出口国禁止对我国的出口,引起的损失将不可估量。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上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是粗放型占主要地位,能源的消耗超出我国的可产出量,导致我国不得不进口能源、原材料等。如果世界经济发生较大波动,中国经济必将受到影响。尤其是当前中国进出口主要集中在少数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果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动荡或蓄意作梗,我们将不能有效防范风险。例如,近几年我国原油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2006年进口的原油占国内原油消费总量的45%,这些进口石油的一半以上来自动荡不安的中东地区,大约4/5的海上石油运输要经过马六甲海峡,所使用的船只大部分租用国外油轮,一旦在此受阻,我国的石油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
  2.2 不利于我国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劳动力市场的稳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贸结构有了明显的优化。初级产品出口竞争力下降,工业制成品出口竞争力不断上升,制成品占出口产品比重已提高到了91.2%。但是在工业制成品中,中国出口竞争力高的产品依然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竞争力格局依然表现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弱。中国外贸除了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外,其他要素密集型产品的贸易基本上都是逆差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不仅弥补了这一逆差,还使中国外贸总体上出现顺差。由此可见,尽管中国近年来产业结构有了一定的提高,外贸商品结构出现了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有了突破,但从总体上讲,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仍然只有劳动密集型产品,这种低附加值行业的不断扩容不利于我国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增加了实现提高外贸竞争优势目标的难度。在我国出口产品中占较大比重的有纺织服装、鞋类、玩具之类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行业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过高的外贸依存度使我国劳动力市场极容易受到国际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造成劳动力市场的波动
  2.3 增加了我国出口的贸易摩擦
  由于我国出口的特点是市场狭小集中、产品结构单一,使得主要贸易伙伴国内的经济发展情况会直接影响到我国对该国的外贸出口。在我国的主要出口对象中,影响最大的是美国。不但其经济的繁荣与否对我国的出口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且其对整个世界经济的负面作用也将间接地影响到我国对其他国家的进出口。美国从2000年稳居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我国对美国的贸易依存度由1997年的5.4%上升到2003年的8.95%。也正是如此高的对美贸易依存度,成为近年来中美之间不断发生各种形式的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目前,除了传统的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数量的平稳增长外,其他贸易救济措施如保障措施等和贸易壁垒措施调查如技术壁垒调查等也被主要的目标出口国频繁使用,作为抵制中国产品的手段。从1979年至今,我国出口共遭遇国外反倾销调查420多次,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随着我国出口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出口遭遇国外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明显增多,给我国出口持续发展带来重大威胁。2.4 恶化贸易条件
  我国出口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主要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一般来说,前者的供求价格弹性比较高,后者的供求价格弹性比较低。这种供求价格弹性的不对称导致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方面,我国对进口产品的需求依赖程度大于其他国家对我国的供给依赖。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大量进口的能源和各种资源性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比较低,也就是说,无论国际市场的价格发生哪些变化,我国的进口需求都将保持一定的增长,且我国是一个大国,一旦大量进口,还会引起国际市场价格的上涨,这不仅会加剧我国对海外能源等产品的依赖,而且还会恶化贸易条件,降低我国的经济福利。
  
  3 高外贸依存度下我国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从理论上讲,外贸依存度反映了一国参与国际经济的广度和深度。而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利用国内外不同资源和市场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尽管国际上对于外贸依存度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但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基本情况出发,应将其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现阶段,我国的产业结构仍然不合理,长期忽视现代服务业发展,使我国在金融、商贸等现代服务贸易发展滞后。第三产业产值在GDP中比重仅为1/3略多一点,而发达国家都在70%以上。由于我国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较低,这也构成了我国外贸依存度高位攀升的原因。我国应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提高其在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中的比重。这样可以把一部分过剩的劳动力和资金吸引到发展服务贸易上来,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对外贸易结构,增加利润的来源渠道,降低由于加工贸易造成的高依存度,从而降低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同时也可以提升服务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增加分子的比重,达到降低我国的外贸依存度的目的。
  3.2 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截至2004年底,我国加工贸易出口总值5103.8亿美元,占到全国出口总值的52.67%。但是我国加工贸易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大进大出,即原料从国际上进来,产品从国内出去。由于这种模式的加工贸易迅速扩张,使得我国的外贸依存度随之迅速上升。由于国内加工企业只是进行简单的加工装配,加工贸易中国产原料、零部件使用率低,使得加工贸易在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没有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也没有因为加工贸易的发展而得到升级和进步。一旦我国失去人力资源优势,外贸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政府在制定发展加工贸易政策时,应当从对本国产业的带动作用出发,减小加工贸易带来的负外部性,促进加工贸易由简单的加工装配逐步转向采购、加工制造、分销服务、售后服务、研发、信息咨询等升级。通过加工贸易促进、拉动内需的扩大,使得加工贸易成为连接国内产业链和国际产业链的纽带。
  3.3 优化进出口的商品结构
  我国在出口产品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劳动密集型工业产品,如鞋、成衣、玩具等,这类产品的对特定市场依赖大,受其影响和制约较大。我们应当推进外贸市场的多元化和出口商品结构的多元化战略,从而降低对特定贸易伙伴和特定进出口商品的依赖程度,保证国家经济稳定。由于我国经济在以往的高速增长中未转变“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而我国的自然资源现在处于相对贫乏的状态,很多矿产资源是从几个矿产资源出口国进口的,因此对外界环境依赖程度高。同时,我国又将大量的资源性产品用以出口创汇,这样做的结果是导致我国的很多珍贵的生产原料外流。所以,在提倡节能、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有必要控制自然资源的出口,从而减小外贸依存度。
  3.4 加快科技投入,发展高科技产业
  受国内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国出口产品占优势的只有劳动密集型产品,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很少。同时,在我国进口的产品中占主要地位的是高科技产品,而高科技产品的价格很高,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加快科技投入,发展高科技产业,一方面减少了对国外高科技的进口依赖,另一方面可以创建自己的世界品牌,在对外贸易中占据主动优势。对于我国依赖进口的原料、原材料,比如石油等,更应该加大科技投入,早日研究出其替代品,减少进口,避免受制于人现象产生。
  
  参考文献
  [1]�崔大沪.中国外贸依存度的分析与思考[J].界经济研究院报,2004,(4).
  [2]�刘新民.国外贸依存度过高的原因、影响与建议[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报,2005,(3).
  [3]�王艳.对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几点思考[J].南开经济研究,2002,(3).
  [4]�温耀庆.中国外经贸热点问题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7).
  [5]�陈泰锋.中美贸易摩擦[M].北京: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9).
  [6]�张二震,野清.国际贸易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8).


上一篇:墨梅 王冕

下一篇:耐磨陶瓷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