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闻资料

时间:2024-03-18 16:29:02编辑:coo君

关于科技的新闻资料

  法国与德国科学家合作,首次成功研制出可旋转的“分子轮”,并组装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台分子机器——生物纳米机器。这个非常奇特的有机分子包括2个直径为0.7纳米、由三苯甲基分子组成的“车轮”,所有分子机器的化学结构均被固定在铜基上。  二、一个原子厚的最薄材料问世  3月1日,英德两国科学家宣布联手研制出世界最薄材料,厚度只有一根头发的二十万分之一,它的问世有望在电子计算机和医学等领域掀起新的革命。这种膜片由碳原子六边形连接而成,状如蜂巢,但只有一个原子厚。这种膜片将主要应用于大幅提高计算机运算速度和研制新药物,成为更加有效的晶体管。  三、首次合成人造染色体  最具争议的美国“科学怪人”克雷格·文特尔10月6日透露,由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合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造染色体,并有可能创造出首个永久性生命形式。研究人员通过基因组移植,成功地使一种细菌变成另外一种细菌,且新植入的基因组开始取代原基因组运作。这是人类首次在一个活有机体中一次性移植入其他物种的完整基因组。  四、中国发射首颗探月卫星  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于10月24日18时05分成功飞天,11月5日进入环月轨道,并陆续发回多幅探月照片和大量探测数据,绕月探测圆满成功。这是继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卫星之后,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新的里程碑。  五、发现4个夸克组成的复合粒子  一国际联合研究小组利用大型正负电子对撞加速器,发现了一种新的带电荷粒子。它与已知的由一个夸克和一个反夸克组成的介子不同,极有可能是由4个夸克结合形成的新的复合粒子。这一发现对进一步加深量子色动力学现象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六、成功克隆灵长类动物胚胎  美国科学家利用细胞核转移技术,用灵长类成年成纤维细胞成功克隆出猕猴胚胎,并提取出2个干细胞系。这是科学家首次成功克隆灵长类动物胚胎,并从来自14只猕猴的304个卵母细胞中培育出2个胚胎干细胞系。  七、皮肤干细胞成功问世  美日科研小组11月20日同时发布各自的干细胞研究新成果:成功地利用人体皮肤细胞“仿制”出具备胚胎干细胞功能的干细胞,从而有望避开胚胎干细胞研究面临的伦理争议,并大大推动与干细胞有关的疾病疗法研究。对数以百万计寄希望于干细胞疗法的患者来说,该项突破是一个重大的科学里程碑。  八、培育出能抗癌的实验鼠  美国肯塔基大学通过植入能杀灭多种癌细胞且不会伤害正常细胞的“Par-4”肿瘤抑制基因,成功培育出能抗癌的实验鼠,对人类抗癌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如果能通过骨髓移植让“Par-4”作用于人体抗癌,就可以使癌症患者免除化疗放疗的侵害。  九、克隆出转基因荧光猫  韩国科学技术部12月12日宣布,韩国国立庆尚大学通过对母猫的皮肤细胞进行基因改造,用转荧光蛋白基因技术克隆出其皮肤能在黑暗中发出红光的猫,标志着全球首次克隆出带红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猫。该成果可利用它培育出与人类有同样疾病的其它克隆动物,帮助更好地研究治疗遗传性疾病。  十、“巴厘岛路线图”最终签订  12月16日,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在比原定闭幕时间推迟了一天之后,终于最后签订了“巴厘岛路线图”,决定在2009年前,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新安排举行谈判,以保证《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在2012年到期后,人类减排温室气体的努力不会中断。


科学新闻摘抄要20到25字之间

  科学新闻摘抄:2015年10月屠呦呦诺贝尔科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1971年首先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1972年分离出新型结构的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1979年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2011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
  2015年10月,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我知道此人的名字,知道她是学生,我想知道她的资料要怎末做?有什么技术手段吗??

如果知道她所在的学校的话、直接走她学校去、找政教处、问问那个班的、随便找个那个班的人问问就行。
如果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名字和她身份是学生、那么就要Q号、加了之后去她空间、空间不是有留言麽、加他空间出现比较频繁、也就是跟她比较熟的人、问问、就知道啦。。。。
人肉搜索建议不要用吧、太损了、人家会恨你的。。


科学新闻有哪些

1、5G技术5G技术带来的不仅是通信速度上的飞跃,更是应用内容的扩大,是6G、7G的起点。5G网构建理念的变化,给通信技术创新带来的巨大冲击,未来通信技术的难题已经不能仅仅依靠自身技术进步加以解决,而必须依靠人工智能等新的技术方法,满足人类新的通信技术变革的需要。此外,5G技术的应用还给社会管理带来较大冲击,各国有必要更新法律法规,应对和解决因5G网普及带来的网络安全等新的社会问题。2、3D打印3D打印在精密仪器领域的应用更快、更现实,如目前已经可以打印出航空发动机喷嘴等。而打印人体器官,前提是必须彻底搞清细胞和组织的机理,这需要在生物学上取得较大突破之后。3、新型发动机未来的风力发电、电动汽车、电动飞机和高速火车,均需要更加先进的电机和驱动。使用铁、铜和永磁稀土材料制造出来的发动机,会为这些新的技术产品得以更新换代奠定基础。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赵华也指出,汽车动力系统正由内燃机向着48伏混合动力、插电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快速发展。由于内燃机具备经济、高效和寿命长等特点,因此仍将是移动动力系统的主要动力来源。为应对环保要求,科研人员加快了零排放内燃机研制进程。4、抗癌细胞每个人的机体里均有抗癌细胞,癌症之所以发生,是这种抗癌T细胞怠工或能力薄弱造成的。如果最终找到激活这种抗癌细胞能力的方法,癌症完全可以自愈。目前她的团队对抗癌细胞的研究已经取得重大进展。5、能源存储当前能源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不是寻找或增加能源,而是攻克节能和储能的难题。目前能源存储的主要形态是核燃料和油气,储电的成本仍然很高。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正在取代化石能源,将成为人类主要能量来源。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这些重大科技领域问题,听听专家怎么说

有哪些科技新闻的知识

科技新闻网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认为月球的形成与地球存在更大的关系,模型显示46亿年前,在太阳系的形成之初,地球曾遭到一颗火星大小的天体撞击,随后形成了月球。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对地球和月球的矿物进行调查,发现其是否有着相同的起源,最近科学家公布了最新的研究结果,月球的年龄在45.1亿岁,也就是说月球具有非常老的“资格”,在太阳系形成之后的9500万年就形成了。该研究所使用的模型还可以用于调查水星、金星以及地球等天体的演化过程。


科技新闻资料摘抄

一、第一台分子机器诞生   法国与德国科学家合作,首次成功研制出可旋转的“分子轮”,并组装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台分子机器——生物纳米机器。这个非常奇特的有机分子包括2个直径为0.7纳米、由三苯甲基分子组成的“车轮”,所有分子机器的化学结构均被固定在铜基上。  二、一个原子厚的最薄材料问世  3月1日,英德两国科学家宣布联手研制出世界最薄材料,厚度只有一根头发的二十万分之一,它的问世有望在电子计算机和医学等领域掀起新的革命。这种膜片由碳原子六边形连接而成,状如蜂巢,但只有一个原子厚。这种膜片将主要应用于大幅提高计算机运算速度和研制新药物,成为更加有效的晶体管。   三、首次合成人造染色体  最具争议的美国“科学怪人”克雷格·文特尔10月6日透露,由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合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造染色体,并有可能创造出首个永久性生命形式。研究人员通过基因组移植,成功地使一种细菌变成另外一种细菌,且新植入的基因组开始取代原基因组运作。这是人类首次在一个活有机体中一次性移植入其他物种的完整基因组。  四、中国发射首颗探月卫星  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于10月24日18时05分成功飞天,11月5日进入环月轨道,并陆续发回多幅探月照片和大量探测数据,绕月探测圆满成功。这是继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卫星之后,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新的里程碑。  五、发现4个夸克组成的复合粒子  一国际联合研究小组利用大型正负电子对撞加速器,发现了一种新的带电荷粒子。它与已知的由一个夸克和一个反夸克组成的介子不同,极有可能是由4个夸克结合形成的新的复合粒子。这一发现对进一步加深量子色动力学现象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六、成功克隆灵长类动物胚胎  美国科学家利用细胞核转移技术,用灵长类成年成纤维细胞成功克隆出猕猴胚胎,并提取出2个干细胞系。这是科学家首次成功克隆灵长类动物胚胎,并从来自14只猕猴的304个卵母细胞中培育出2个胚胎干细胞系。   七、皮肤干细胞成功问世  美日科研小组11月20日同时发布各自的干细胞研究新成果:成功地利用人体皮肤细胞“仿制”出具备胚胎干细胞功能的干细胞,从而有望避开胚胎干细胞研究面临的伦理争议,并大大推动与干细胞有关的疾病疗法研究。对数以百万计寄希望于干细胞疗法的患者来说,该项突破是一个重大的科学里程碑。  八、培育出能抗癌的实验鼠  美国肯塔基大学通过植入能杀灭多种癌细胞且不会伤害正常细胞的“Par-4”肿瘤抑制基因,成功培育出能抗癌的实验鼠,对人类抗癌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如果能通过骨髓移植让“Par-4”作用于人体抗癌,就可以使癌症患者免除化疗放疗的侵害。   九、克隆出转基因荧光猫  韩国科学技术部12月12日宣布,韩国国立庆尚大学通过对母猫的皮肤细胞进行基因改造,用转荧光蛋白基因技术克隆出其皮肤能在黑暗中发出红光的猫,标志着全球首次克隆出带红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猫。该成果可利用它培育出与人类有同样疾病的其它克隆动物,帮助更好地研究治疗遗传性疾病。   十、“巴厘岛路线图”最终签订  12月16日,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在比原定闭幕时间推迟了一天之后,终于最后签订了“巴厘岛路线图”,决定在2009年前,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新安排举行谈判,以保证《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在2012年到期后,人类减排温室气体的努力不会中断。


科学新闻有哪些

《环球科学》杂志是《科学美国人》中文版,该杂志最新一期评出了2007十大科学新闻,“人造生命诞生”位列榜首。 NO.1 人造生命诞生 2007年6月21日,美国生物学家克雷格·文特尔(Craig Venter)在《科学》杂志上介绍说,他的科学研究团队首次实现了不同物种间完整基因组的移植,向从零开始构建简单的基因组迈出了关键一步。10月初,文特尔再次宣布,他的团队化学合成了人工染色体,并成功移植到了另一个没有染色体的细胞中,创造出了有史以来第一个“人造生命”(Artificial Life)。研究人员可以定制人工染色体,让这些人造微生物具有各种用途,比如制造生物燃料、清理有毒废物,清除二氧化碳等。人造微生物的出现,是生物工程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NO.2 用人体皮肤细胞制造出“类胚胎干细胞” 2007年11月20日,日本京都大学的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詹姆斯·汤姆森(James Thomson)分别在《细胞》和《科学》杂志网络版上撰文,宣布他们各自领导的研究小组成功地把人体皮肤细胞,改造成类似胚胎干细胞的“万能细胞”。两个研究小组利用相同的基因重组技术,向皮肤细胞插入4个基因,将它们改造成了所谓的“iPS细胞”。这些细胞的功能与胚胎干细胞十分相似,能够培育成各类人体组织器官。这种技术不仅能避免因利用人类胚胎进行干细胞研究引发伦理争议,它的高效、便利也为进一步医学应用打开了大门。科学界评价这一突破为生物科学的里程碑,同时意味着风靡一时的胚胎干细胞克隆技术可能退出舞台。 NO.3 嫦娥一号升空,亚洲向月球进军 2007年10月24日,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11月26日,“嫦娥一号”在绕月轨道上拍摄的首张月球图像公布,表明卫星各项科学设备工作正常。“嫦娥一号”将在绕月轨道上进行为期一年的科学探测,对月面地形地貌、月球物质分布、月球土壤厚度及地月空间环境展开观测研究。在此之前,日本“月亮女神”探测器也于9月14日成功发射,并顺利进入绕月轨道。这两项月球探测任务的开展实施标志着,亚洲开始向月球进军,参与到全球探月热潮之中。 NO.4 太阳系外发现“第二地球” 2007年4月24日,欧洲南方天文台的天文学家宣布,他们在距离地球20.5光年的红矮星Gliese581周围,发现了迄今与地球最为相似的太阳系外行星。这颗行星的质量约为地球的5倍,表面温度可能介于0℃~40℃之间,恰好允许液态水存在于它的表面。这是科学家在太阳系外首次发现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 7月12日,欧洲航天局和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天文学家宣布,他们在距离地球60多光年的另一颗行星的大气层中,发现了水蒸气的踪迹,不过这颗行星向阳面的表面温度高达2,000℃以上,不适合人类生存。这是天文学家首次确认太阳系外行星上有水存在。这些发现让致力于寻找外星生命的科学家们看到了希望。 NO.5 IPCC确认是人类导致气候变化,各国制定应对方案 2007年2月2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法国巴黎发布第四份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称气候变暖已经是“毫无争议”的事实。科学家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确信,是人类影响了气候,而且人类导致的气候变化正在进一步发展。不过,人类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变化的程度取决于人类如何对待温室气体的排放。 12月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决议,制定了“巴厘岛路线图”,决定在2009年前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新安排举行谈判。“路线图”还为谈判确立了明确议程,具体议题包括:适应气候变化消极后果的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方法,广泛使用气候友好型技术的方法,以及对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措施进行资助。 NO.6 发现构成DNA的第六元素 2007年8月26日,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代谢重点实验室宣布,他们发现DNA中存在第六种元素——硫。DNA是生命的物质基础,科学界以往认为,它是由五种元素——碳、氢、氧、氮和磷构成的。该实验室的科学家发现,许多微生物合成DNA后,还会进行一种叫“硫修饰”的工作,它们依靠基因组中的硫元素,改变遗传特性。这一发现开创了分子生物学的新领域——DNA硫修饰的研究,引起了国际上的高度重视。如果能够干扰这种“硫修饰”,就可能改造病菌,化解它们对人体的危害。药物的研发也可借鉴大自然中硫修饰的过程,通过基因药物,对癌症、艾滋病患者的DNA进行人工修饰,治疗疾病。 NO.7 人类癌症基因组计划启动 2007年3月8日,英国威康信托基金会桑格中心(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的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撰文表示,他们启动了一项大规模的癌症基因破译计划,目标锁定在致死率最高的肿瘤身上。就过去的研究来看,肿瘤的发生绝大多数和基因的变化有关,不过影响蛋白质活动的基因太多,不进行深入的序列分析,很难找到这些影响颇大却又很微小的变化。此次计划中,科学家将首先分析与200个特定肿瘤相关的500个目标基因。 科学家认为,测定肿瘤基因的序列并不困难,不过要找出真正引发癌症的关键基因变化,却是一个难度很高的工作。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测序计划,可以对未来找到关键的起始基因变化提供更多可用的线索。 NO.8 个人基因组时代来临 2007年5月31日,美国454生命科学公司向“DNA之父”沃森赠送了一张DVD光盘,其中记录了沃森本人基因组的所有信息,使他成为世界上首位获得自己基因组图谱的人。沃森的基因图谱绘制采用了新的测序技术,不但极大地提高了效率,而且只花费了不到200万美元。随着测序价格的进一步下降,个人基因组时代将全面来临。 10月11日,我国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他们成功绘制出第一幅完整的中国人基因组图谱(又称“炎黄一号”),这是第一个亚洲人全基因序列图谱。科学家认为,这项基因组科学领域里程碑式的科学成果,对于中国乃至亚洲人的DNA、隐形疾病基因、流行病预测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NO.9 在土卫六泰坦上发现液态湖泊 2007年1月4日,《自然》杂志封面文章公布可信的证据,表明土卫六泰坦上存在液态甲烷海洋或湖泊。科学家在20多年前就预测,甲烷能够以液态形式存在于泰坦的表面。2006年7月22日,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卡西尼”探测器飞掠泰坦,获得的雷达成像数据为泰坦上大量液体的存在提供了可信证据。这些液体在泰坦表面聚集成湖泊和海洋,使泰坦成为地球以外迄今发现的唯一一颗仍存在活跃液体循环的天体。这一发现将人类研究气候和液体循环的视线延伸到地球之外,有助于揭示早期地球演化过程,甚至揭开生命起源之谜。 NO.10 世界第一台分子机器诞生 2007年1月21日,法国图卢兹材料设计和结构研究中心研究院与德国柏林大学的科学家在《自然-纳米技术》上撰文宣布,他们成功地组装出了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分子机器。分子机器的主要构件是蛋白质等生物分子,能够行使某种加工功能,是近年来纳米研究领域的重点。它们的用途极为广泛,可以在人体细胞内清除病灶,充当药物运输的人造载体,构成分子阀门等。研究人员确信,他们发明的“分子轮”将在复杂的纳米机器上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分子卡车和分子纳米机器人等。


最重要的一则物理科技新闻 快!!!!!!!!!

计算机老顽童撰写20世纪最重要的物理学著作

来源:新京报 时间:2010年03月14日 浏览:33次 字号:〖大 中 小〗

高德纳设置了一个悬赏游戏。如果有人挑出了他编写的TEX程序的错误,他就给挑错者奖励。第一个错误值2.56美元,第二个值5.12美元,第三个值10.24美元。据说,这张10.24美元的支票是他迄今为止为此签出的最后一张。
高德纳是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唐纳德·克努斯(Donald Knuth)的中文名。这位“现代计算机科学的鼻祖”是计算机界的传奇人物。他在年仅36岁时就获得了图灵奖,成为该奖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他的获奖作品《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原计划出七卷,至今才出到第四卷。尽管如此,它依然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狄拉克的《量子力学》、费曼的《量子电动力学》等并列,被《科学美国人》杂志评选为20世纪最重要的12本物理学著作之一。

1 早期经历

“是男人就得-67”

1938年高德纳出生于美国密尔沃基。他的超凡智力在8岁时就显示出来了。当时,一家糖果商在孩子们当中举办了一项有趣的比赛,要求用“Ziegler’s Giant Bar”里面的字母,写出尽可能多的单词。裁判事先准备了一份2500个单词的列表,可小高德纳令人惊讶地写出了4500多个单词。他为学校赢得一台电视机,还为每个同学赢得一根棒棒糖。他的赛后感言是,我还能写出更多。

高德纳就读的大学是凯斯理工学院。1956年,他在这里第一次使用了IBM650,并开始学习编程。不久之后,高德纳就对编程有了许多体会。当时高德纳还兼职管理学校的篮球队,于是他编写了一个程序,能够自动评估每名球员的价值,令球队的教练非常欣赏,还引来了CBS电视台。后来高德纳、球队教练和IBM650的合影还被印到了IBM650的宣传册上。1960年,高德纳以公认出色的成就,打破了学校的惯例,同时获得了学士和硕士两个学位。

随后,高德纳进入伯克利攻读数学博士学位。在此期间,他的编程生涯也正式开始了。他当时所写的程序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对ALGOL60编译器提出的测试方法。ALGOL60经常会因为编译器不成熟而出故障。高德纳编写了一段非常简单的测试程序,江湖人称“Man or boy test”,翻译成中文就是“是男人就得-67”。高德纳说,只要用ALGOL60编译器来编译我的这段程序,如果运行结果等于-67,就说明这个编译器是纯爷们儿。

2 获图灵奖

盖茨为他“做推广”

1963年,25岁的高德纳拿到了博士学位,并留在伯克利任教。在毕业前一年,高德纳已经因为设计编译器而响誉计算机行业。著名的Addison-Wesley出版社向他约稿,请他写一本关于编译器和程序设计方面的书。这本来是很平常的一件事,但不久之后,他就把这件事做成了计算机科学史上的奇观。1962年约的稿,高德纳一直写到1966年还没交。编辑急了,找到高德纳,说这都4年了你写了多少啊。高德纳说,才写3000页手稿。编辑大囧,忙问都这么长了怎么不交稿?答曰,我还没写到正题呢。编辑崩溃了,说那你出个多卷本吧……

把一件平常的事做到人间极致,这就是高德纳。他不是故弄玄虚,他的心里攒着一股劲儿,要写一部与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相媲美的巨著。1968年,《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TAOCP)的第一卷正式出版了。这一卷的标题叫《基本算法》,但难度却并不低。据说比尔·盖茨曾经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读完这一卷,并且做了大量的练习,然后他说,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程序员,那就去读这个《基本算法》吧。高德纳本人的说法更犀利:要是看不懂,就别当程序员。

同年,高德纳跳槽到斯坦福大学,并当上了教授。一年后,TAOCP第二卷正式出版。1973年,这本书出到了第三卷。这三卷书被计算机界惊为“神作”,在最初的几年内就卖出去100多万套。按照计划,这套书一共是七卷,但是现在刚刚写完三卷,就已是震古烁今。震到什么程度呢,连图灵奖颁奖委员都坐不住了。按照惯例,图灵奖的获奖者都是成就等身,要经过时代的检验。但此时,美国计算机协会便决定立即为其颁发图灵奖。这对高德纳来说,无疑是个殊荣,这一年他只有36岁。至今,他仍保持着图灵奖最年轻获奖者的纪录。

3 中途辍笔

圆周率充当序列号

高德纳在获此殊荣之后,再一次令世界大跌眼镜:他宣布从此歇笔了,因为排版工具太差,破坏了这套书的美。这一动作让外界十分震惊。有人说,高德纳江郎才尽,见好就收;有人说,图灵奖对前三卷的评价过高了,高德纳只好找理由撤了;还有人说,获奖之后停止写作,充分体现了他写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功利。

可高德纳在辍笔的10年间居然创造了三个重要的成果:字体设计系统METAFONT、文学化编程(Literate Programming),以及其中影响最大的排版系统TEX。

在Word系统中写科学论文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你需要调整格式,也很难表现数学式。但是在TEX中,这些麻烦几乎完全不存在,只要载入样式文件,排版就自动完成了。TEX是一场出版界的革命,直到现在仍是全球学术排版的不二规范。

TEX作为一个软件产品,也令人叹为观止。它的版本号不是自然数列,也不是年份,而是从3开始,不断逼近圆周率(目前最新版本是3.1415926)。高德纳再一次用行动宣告,这个东西趋近完美,不可能再有什么大的改进了。他还设立了奖金:谁发现TEX的一个错误,就付他2.56美元,第二个错误5.12美元,第三个10.24美元……以此类推。结果直到今天,他也没有为此付出多少钱,可见TEX经过了怎样的千锤百炼。他设置的另一个奖项是找出其著作中错误的人能得到2.56美元,因为“256美分刚好是十六进制的一美元”。据说,获奖者将有他签名的支票视为珍宝,并不兑现。

4 回归写作

计算机王者归来

歇笔十年的高德纳,手捧这三项成果重出江湖,打消了一切质疑。这时他才对十年前的歇笔事件做了一个轻描淡写的解释:一个人要想把事情做得漂亮,就必须要跟上帝保持和谐,现在,上帝终于让我去写四卷了。

1992年,高德纳为了专心写作,宣布提前退休,并停用电子邮箱(此人从1975年就开始玩电邮了)。高德纳一共带了28位博士生,他觉得28这个数字很好,于是便宣布不再收学生了。尽管如此,他仍然为想要师从于他的人们留下了一个盼头:他开了一门公开课,每次会提出一个问题,如果谁能快速解出来,高德纳就会为他的博士论文签名。不知道哪位后起之秀能够获得如此殊荣呢,我们拭目以待吧。

2008年,在TAOCP的前三卷面市30年之后,第四卷终于面世了。而高德纳自己却已是白发苍苍的古稀老人了。他对计算机科学的热爱,使他为这套丛书耗费了一生的心血。

【新知补丁】

图灵奖 Turing Award

计算机科学界最高奖。美国计算机协会(ACM)于1966年设立,专门奖励那些对计算机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其名称取自计算机科学的先驱、英国科学家阿兰·图灵。目前图灵奖由英特尔公司以及Google公司赞助,奖金为25万美元,一般每年只奖励一名计算机科学家。

□苏椰(江苏 人工智能专业)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急需报道物理学前沿科技、新闻的网址!!!

英文的可以吗?physics today的官方主页,物理学领域里没有更权威的了
http://www.physicstoday.org/

看这个吧,很general的
http://www.sciencenews.org

http://www.sciencenews.org/articles/20051224/bob26.asp#physics
这个是2005年的重大科技进展,讲得很简单,不过总结的还不错


上一篇:投资项目评估

下一篇:李正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