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张玉良

时间:2024-03-19 08:08:34编辑:coo君

中国近现代女画家

1、何香凝何香凝(1878.06.27-1972.09.01),女权运动的先驱之一,民革主要创始人,国民党元老,建立民国的功臣,“三大政策”的忠实执行者,抗日统一战线的一个方面军,也是新中国创始人之一。1909年4月10日,何香凝转学东京本乡女子美术学校日本画高等科。在学校里,她除接受老师端管紫川先生讲授的山水、花卉画外,还每周两次向日本帝室画师田中赖章学画狮、虎等动物。作为中国革命的元老级人物,何香凝一直没有放下画笔,早期作品有浓厚的日本画风格,她以梅花和老虎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享誉海内外。她擅作花鸟,偶作山水,笔致圆浑细腻,色彩古艳雅逸,意态生动。擅长中国画。作品有《狮》、《梅花》、《高松图》等。何香凝的画作立意讲究,她常借对松、梅、狮、虎及山川等的描绘,抒情明志。她的充满斗争之意的作品不仅记录着本世纪初叶以来的变幻风云,是中国现代史的缩影,同时也是她七十年革命生涯和人格品行的生动写照。2、潘玉良潘玉良(1895—1977年),中国著名女画家、雕塑家。1921年考得官费赴法留学,先后进了里昂中法大学和国立美专,与徐悲鸿同学,1923年又进入巴黎国立美术学院。潘玉良的作品陈列于罗马美术展览会,曾获意大利政府美术奖金。1929年,潘玉良归国后,曾任上海美专及上海艺大西洋画系主任,后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1937年旅居巴黎,曾任巴黎中国艺术会会长,多次参加法、英、德、日及瑞士等国画展。曾为张大千雕塑头像,又作王济远像等。潘女士为东方考入意大利罗马皇家画院之第一人。代表作品《格鲁赛头像》。3、陆小曼陆小曼 (1903年11月7日-1965年4月3日),名眉,别名小眉、小龙,江苏常州人,近代女画家。师从刘海粟、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晚年被吸收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曾参加新中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画展。陆小曼擅长戏剧,曾与徐志摩合作创作五幕话剧《卞昆冈》。她还谙昆曲,也能演皮黄,写得一手好文章,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实的文字修饰能力。因与徐志摩的婚恋而成为著名近代人物。1965年4月3日于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62岁。4、方君璧方君璧(1898—1986年),女,福建闽侯人。中国二十世纪初为数不多的女性画家之一。出生于名门望族,曾经留学法国,在巴黎期间其作品《吹笛女》作为第一位中国女性画家的作品入选“巴黎美术展览会”。1984年巴黎博物馆为她举办了“方君璧从艺六十年回顾展”,给予这位在巴黎起步的东方女画家的业绩以充分的肯定。被誉为“东方杰出的女画家”。代表作品《吹笛女》、《拈花凝思》等。5、陈小翠陈小翠(1907-1968),又名玉翠、翠娜,别署翠候、翠吟楼主,斋名翠楼。女,浙江杭县人。擅长中国画,十三岁即能诗,有神童之称,后从杨士猷、冯超然学画。擅长工笔仕女和花卉画,风格隽雅清丽,饶具风姿。擅书法,笔致清峭,有俊拔挺秀之趣。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著有《翠楼吟草》十三卷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何香凝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潘玉良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陆小曼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方君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小翠

中国里有哪些女绘画大师

  以下现当代中国女画家供参考:潘玉良(1899-1977)为例。他虽与有「现代中国西洋画之父」之称的徐悲鸿同时得到国家的留学金被保送到巴黎并成为同一所艺术学院(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的同班同学,但后者1928年回国后却先后被任命为北平艺专校长、北平美术作家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等职位,得到国家、艺譠及人民的敬仰;而前者1929年回国后虽也极幸运地在「上海美专」、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等觅得教职,但由於她的青楼背景而一直被国人及艺术界所误解及鄙视,认为她本人及所绘的裸体女人画像也是「伤风败德」的,於是在受尽屈辱及不被认同的创作环境及传统男性世界的话语下挣扎了八年,於1937年被迫离开丈夫及祖国到别国(讽刺的是这个「别国」却似乎更懂得欣赏及尊敬她,多次地颁发艺术奖项给她)延续她的创作生命。直至1977年「人」终变「魂」(即1994年巩利主演的电影及2003年及李嘉欣主演的国内电影剧《画魂》的「魂」),客死异乡,走完了这段78年既辛苦且辉煌的道路。她为人熟悉还是要到1978年后根据她本人遗愿,把所有艺术创作(包括二千多件版画、雕塑、油画及素描作品)陆续运返中国后的事。 戈湘岚 ( 1905 -1964.3.31 ) 原名绍荃,又名荃,堂号忠恕堂,又署东亭居士。 江苏东台人,早年就读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入商务印书馆从事装潢设计,曾与友人创立学友图书社,从事教育挂图编绘与出版 。抗日战争期间,始习国画,专攻画马 。胜利后在上海首次举办个人画展,并拜赵叔儒门下 。 1950年后历任上海教育出版社自然科学编绘室主任、副总编辑、编审,上海画院画师,《辞海》编辑部插图组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除画马外、亦擅其它走兽翎毛 。其作品《春耕》藏于中国美术馆,《白马图》陈列于上海豫园小刀会历史馆,另有与郑午昌合作之《大西南进军图》等 。庞左玉 (一九一五至一九六九)又名庆昭,别署瑶草庐主,女。浙江吴兴人。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及上海分会会员、上海中国院画师。一九三四年毕业于上海艺专,后从郑曼青学习花卉,由学徐青滕、陈白阳入手,后来又得其伯父庞虚斋(名收藏家)的指导,临摹了很多古画。解放前曾参加过中国女子书画会、中国画会。解放后曾加入新中国画研究会。擅画花卉、草虫,风神秀雅,笔致工整,吸取恽寿平、华喦的设色与写生技法。尝为搪瓷工艺品绘制画稿,受到群众欢迎。作品有迎春图、姐妹花开红半天、牵牛花等。其夫樊伯炎,是名画家樊浩霖之子,也善画。 潘素 1915年2月2日生,女,江苏苏州人。1936年始,师汪孟舒、陶心如、祁井西、张孟嘉等习画。1937年与张伯驹结婚。得窥张氏所藏书画,潜心临摹,又共游名山大川写生。与齐白石、何香凝、张大千、胡佩衡等人有笔墨往来。曾于北平、西安等地举行个展。1949年后,又在燕京大学办过个展。1980年于北京与张伯驹举办夫妇书画联展。现任吉林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理事,北京中山书画社副社长,北京工笔重彩画会艺术顾问,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早年习花鸟,中年转攻山水,晚年善金碧青绿山水及雪景山水。作品有《漓江春晴》、《夏山过雨》、《万松积雪》等。《湖光清色》获东京现代水墨画协会86年度展优秀奖。1955年与张伯驹将珍藏的晋代陆机《平复帖》、唐代李白《上阳台帖》等八件真迹捐献给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给予褒扬奖。有《张伯驹、潘素书画集》行世。陆小曼(1903年-1965年),近代女画家,近代十大才女之一。江苏武进人。1915年就读法国圣心学堂,她18岁就精通英文和法文。她是个画家,师从刘海栗、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父亲陆定原是财政部的赋税司司长,1926年与徐志摩结婚,同年参加了中国女子书画会,1941年在上海开个人画展,晚年被吸收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曾参加新中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画展。她擅长戏剧,曾与徐志摩合作创作《卞昆冈》五幕话剧。她谙昆曲,也能演皮黄,曾出演《春香闹学》、《思凡》、《玉堂春》等剧,在北京和上海名动一时。她写得一手好文章,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实的文字修饰能力,建国后担任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1965年小曼在上海病逝。一代才女,美人陆小曼是上个世纪20年代曾经火树银花的女子,亦是一个被千夫所指的女子。她的前半生,是一只美艳的蝶,肆意炫耀着自己光彩照人的外表。她的后半生,是一只平凡的蝶,安宁,平静。艳丽的容貌、富有的家世、出众的才情使陆小曼早在北京社交界就有了“南唐(唐瑛)北陆(陆小曼)”之誉。而她在文学艺术上的造诣更是让多数人觉得十分难能可贵。“她的古文基础很好,写旧诗的绝句,清新俏丽,颇有明清诗的特色;写文章,蕴藉婉转,很美,又无雕琢之气;她的工笔花卉和淡墨山水,颇见宋人院本的传统;而她写的新体小说,则诙谐直率……”颜裴仙(1904生),扬州最早出名的书画大师,原名颜丝。颜裴仙的父亲颜二民,是远近闻名的诗、书、画三绝的艺坛高手。颜裴仙诗书画兼善。吴砚耕,吴芸,字砚耕。1910年生。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3岁随父亲(清末民初扬州著名画家吴笠仙先生)习画,以画菊见长。李竹邨(1920生),自幼嗜画,师从津门画家陈少梅,被列为民国八大女画家之四。李氏作品,无论工笔人物、北宗山水,还是花鸟都有很深的造诣周雅玲,又名桐羽,号闻莺草堂主人。祖籍东坡故居四川眉山,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花鸟画会副秘书长、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画师,作品在国内外大展中多次获奖。作品刊载于数十部国家级大型画集,部分作品被文化部及国内外多家美术馆、纪念馆收藏。2002年荣获国家人事部"当代中国画杰出人才奖",2005年荣获美国"国际文化交流奖金奖",2006年荣获中国美协第三届全国会员中国画精品展优秀奖,2007年荣获香港"相约香江"第三届中国书画花鸟画交流展金奖。作品连续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二、三、四届"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画精品展"。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有《中国当代名家·周雅玲》画集。《中国画家》、《亚洲书画》、《美术》、《当代美术》、《美术报》、《中国拍卖》、《英才之光》、《中国书画报》等报刊杂志对其作品均有介绍。近代女画家周先璞 周先瑜 姊妹李青萍、方君璧等略。


我国著名女画家张玉良出生于以下哪个地方

安徽桐城人。
张玉良,女,字世秀。后随夫姓,改名潘张玉良。安徽桐城人,玉良幼年父母早逝,少年因生活所迫飘泊芜湖,沦落风尘。一个偶然的机会,潘赞化走进了她的生活,将其救出火坑,并与之结为伉俪,玉良为表感激之情,遂改为潘姓。
她考进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21年毕业后,又到法国学画,与徐悲鸿是同学。有不少收藏家认为,玉良喜欢画女人体,是因为她早年的经历,导致她有女权主义的倾向,但是学术界主流并不认同这种观点。


潘玉良是怎样成为一代油画大师的?

小说《张玉良传》,是以纪传体的手法记述了我国现代著名女画家潘玉良充满坎坷和传奇的一生的。一,命运悲惨,幼失双亲,沦为孤儿潘玉良1895年出生于江苏扬州一个贫穷的人家,原名陈秀清,她1岁时父亲病故,8岁时母亲又因病去逝。孤苦无依的潘玉良只能投靠舅舅,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舅舅为她改名为张玉良。二,悲上添悲,十四少女,被卖青楼潘玉良的舅舅嗜赌如命,对外甥女很少过问,更谈不上关怀照顾,而且因欠人赌债脾性无常。煎熬岁月,春去秋来,这一年潘玉良14岁了。舅舅见外娚女出落得很有几分俊秀,自己又一身赌债,就打起了外甥女的主意。可怜正是天真烂漫花季初绽的潘玉良被舅舅连哄带骗强行卖到了安微芜湖的一处青楼里。三,不甘屈辱,忍受打骂,和泪相眠当时潘玉良虽然小小年纪,穷人的孩子懂事早,她已明白了许多道理。在青楼里,潘玉良宁肯忍受老bao的责骂罚打,坚持只卖艺不卖身,身上常常青一块紫一块的。潘玉良天资聪颕,特别有艺术天赋,弹琴唱曲往往是一点就明,一学就会,很快成了青楼里说拉弹唱的红角。但是每到夜深人静时,她一想起自己悲苦的身世,泪水就忍不住流了下来。四,否极泰来,得遇贵人,人生转机在青楼里渡过了3年和泪相眠的日日夜夜,17岁这一年,潘玉良的人生命运发生了转机。其时有一个叫潘赞化的官员新任芜湖海关总督,地方官员在接待潘赞化的宴会上安排有潘玉良的弹唱。潘赞化听了潘玉良的弹唱凄凄楚楚,温婉动人,很是感动,在了解了潘玉良的凄凉身世后,更是纠结不忍。因为潘赞化从小也是孤儿,孤儿的悲苦他感同身受。后来他出资将潘玉良从青楼赎出来,因自己已有妻室,便纳潘玉良为妾,并登报启示,延聘媒人,明媒正娶。潘玉良为感激潘赞化再造之恩,从此更名为潘玉良。她的人生命运从此也实现重大逆转。五,勤奋自励,奋发图强,走上艺途潘玉良本就聪明好学,跟随潘赞化后,新的环境和条件更激发起她学习求知的热情,而且显现出她在绘画上独具的天赋。为此潘赞化聘请当时的名画师传授画技,后来又送潘玉良进入刘海粟先生新创的上海美专学校专攻绘画。在上海美专学校三年,潘玉良的绘画天赋再次崭露出来,画技日瑧成熟,也奠定了她从此走上艺术之路的基础。六,择优而取,远赴法国,终有大成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学东渐”很是流行,当时法国有“世界艺术之都”之称。在上海美专学习优异的潘玉良在丈夫潘赞化和恩师刘海粟支持下,只身一人远赴法国学习西方绘画。在巴黎,在卢浮宫旁边,潘玉良感受到强烈而浓厚的艺术氛围。她如饥似渴的研摩西方油画,从古典主义到印象主义以及“巴黎画派”“野兽主义”等等,特别是当时风靡的印象主义油画让潘玉良感触至深。她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除了大量临摹,就是到户外写生,勤奋加天赋,使潘玉良境界大开,而她的画作也令人眼睛一亮,曾三次获得美院画奖。在巴黎学习3年,潘玉良又来到文艺复兴发源地的意大利,在佛罗伦萨,在威尼斯,在罗马,潘玉良寻着达芬奇等艺术大师的踪迹,临摹思考感悟油画艺术的真谛,逐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清丽飘逸又不失浪漫的绘画风格。七,学成回国,效力母校,授艺育人1932年,潘玉良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从海外归来,回到母校上海美专,担任油画系主任和油画教授,精心培育中国油画艺术人才。当时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聘用模特教学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潘玉良为了实现教学效果,以自己为模特作画参加画展并指导学生,不想竟引起轩然大波。但是她没有动摇,坚信自己的艺术理念没有错,努力不怠的做好艺术教学各方面的事情,为培养中国油画人才做出了积极贡献。八,应邀参展,二度赴法,享誉海外1937年初,应法国巴黎“万国艺术博览会”邀请,潘玉良再次来到巴黎参加画展,广获赞誉。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潘玉良一直留居法国并于1977年病逝。潘玉良是中国现代杰出的女画家,是依靠勤奋自励奋发向上走向成功的现代女性的代表,在海内外享有较为广泛的影响。她的传奇人生为人们传为佳话,成为很多人励志成才的榜样。

关于潘玉良

潘玉良(1902-1977)著名女画家兼雕塑家潘玉良
这位中国近代女画家幼时父母双亡,13岁即被卖入烟花楼,受尽凌辱,1916年被革命党人潘赞化赎出并与之成婚。之后受邻居的影响开始学习文化和绘画,1918年以素描第一名、色彩高分的成绩考入上海美专,之后考入法国国立里昂美术学校和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1925年以毕业创作第一名的成绩获得罗马奖学金,进入罗马皇家美术学院,之后其作品两次获得国际大奖。潘玉良把中国传统和勾线画法和当时流行的印象派技法融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她笔下的人物多表达出强烈的情感,而女性没有层次感的红艳嘴唇是她画作的商标。
大陆香港合拍的影片《画魂》由著名影星巩俐主演,影片以大量的篇幅表现了潘玉良从妓女到画家的过程,观众对主人公的传奇经历和影片中的裸体镜头津津乐道,却并没有意识到主人公是一个多么杰出的画家。(P16-12A、P16-12B)


黄梅戏新女驸马 歌词

歌名:新女驸马歌手:蓝颜 / 蝶舞飞扬作曲:黄梅戏作词:蓝颜男 : 小时候就很喜欢喜欢黄梅戏,因为黄梅戏的旋律真的很好听当时韩再芬可以说是万人迷,一出女附马让人痴恋不已如今那个年代已经离我们而去,音乐的风格也是翻天覆地女驸马翻拍一辑又一辑,可我还是独爱这旋律如今八O九O后都不喜欢戏曲,他们说听戏不如听R&B我喜欢古典的黄梅戏,也喜欢新颖的流行歌曲谁说鱼和熊掌不能并论相提,今天我就要把它们合二为一戏曲嘻哈融在一起,让你们看看我有多么范特西女 :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好啊好新鲜男 : 这是一段非常经典的旋律,千百年来人们一直传颂至今爱情到现在还是永恒的主题,就因为有太多的我爱他他却爱着你如今女生要向冯素珍学习,对待爱情就要彼此相惜如果看车看房再看人民币,那么这世上就有许多许多爱情悲剧女驸马翻拍一辑又一辑,可我还是独爱这旋律如今八O九O后都不喜欢戏曲,他们说听戏不如听R&B我喜欢古典的黄梅戏,也喜欢新颖的流行歌曲谁说鱼和熊掌不能并论相提,今天我就要把它们合二为一男 : 姐姐蝶舞飞扬也是个音乐迷,古典流行歌曲都是游刃有余这点倒是和我一样牛逼,真是什么样的姐熏陶什么样的弟她也最爱这支黄梅旋律,让我们再听她唱起这一支戏曲把我们带到那个世界里,体会那段爱情的感天动地女 : 我考状元不为把名显,我考状元不为做高官为了多情的李公子,夫妻恩爱花好月儿圆男 : 小时候就很喜欢喜欢黄梅戏,因为黄梅戏的旋律真的很好听当时韩再芬可以说是万人迷,一出女附马让人痴恋不已如今那个年代已经离我们而去,音乐的风格也是翻天覆地女驸马翻拍一辑又一辑,可我还是独爱这旋律如今八O九O后都不喜欢戏曲,他们说听戏不如听R&B我喜欢古典的黄梅戏,也喜欢新颖的流行歌曲谁说鱼和熊掌不能并论相提,今天我就要把它们合二为一戏曲嘻哈融在一起,让你们看看我有多么多么范特西扩展资料:《新女驸马》是歌手组合蓝颜,蝶舞飞扬演唱的一首歌曲,歌曲的作词由歌手蓝颜担任创作,歌曲的作曲由黄梅戏创作。歌曲收纳于专辑《嘻哈黄梅戏》中,该专辑于2010年9月29日开始发行。这张专辑包含了歌手蓝颜的一首歌曲。《新女驸马》是歌手蓝颜改编慕容晓晓演唱的歌曲《女驸马》的歌词而创作的歌曲,歌曲意在创新,增添了男声演唱的RAP歌曲,使歌曲更让人们所喜爱。歌曲发行之后,深受人们的好评,这首歌曲也是歌手慕容晓晓的代表作之一。

张玉良命运多舛,从青楼走出来的画家,她是如何成为丈夫的左膀右臂?

民国时期的女子,虽是才貌出众,但是好像大多身世悲惨。比如说响彻上海滩的影后王人美,早年间父母去世,自己考上了学校却因为贫穷交不起学费。比如说周璇,早年间被舅舅贩卖,多次转手之后才遇见对她非常好的养母,但是在感情上依旧坎坷。这样的女子在那个年代是非常多的,今天我要说的这位便是张玉良。此人的命运也称得上悲惨,年少的时候家人去世,亲属没有能够抚养她的人,最终还是被自己的舅舅收养了。但是张玉良的舅舅和周璇的舅舅都是没有人性的人,都选择将她们贩卖出去,唯一不同的是周璇被贩卖到了正常的人家,而张玉良却被贩卖到了妓院。张玉良因为长相貌美,虽说在刚刚进入妓院的时候还是个小女孩,但是在几年之后,她却成为了当地男子为之疯狂的女子。毫不夸张的说,他们来到了这里就是为了见张玉良一面。潘赞化奉命来到安徽这里进行巡查,当地的官员为了讨他开心便邀请了当地的头牌张玉良。他看着年轻貌美的张玉良很是喜欢,并且非常的欣赏,但是因为潘赞化已有夫人,并未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在酒肉饭饱之后的潘赞化回到了酒店,在他打算睡觉的时候下人来报,说有一女子在门口等待。潘赞化顿时明白了门口的女子便是张玉良,但没有让她进来,只是让她第二天陪他一起游玩。第二天的时候张玉良陪着他整整玩了一天,在晚上的时候他让张玉良回去,但是张玉良却不想回去。因为当地的官员派她来是有目的的,如果她贸然的回去他们一定不会让她好过的。潘赞化仔细考虑之后,便把她留在了这里,但是因为潘赞化是个正人君子,他将床铺让给了张玉良,自己选择住在别处。两人这几天的交往中也让潘赞化看到了她不一样的一面,于是潘赞化自己拿钱将她从妓院中赎出来了。在两人告别的时候,他让张玉良回到老家,安心的过好自己的生活。但是张玉良却说自己如果回到家里的话,舅舅一定会再将她贩卖到妓院,她不想再过这样的生活了。她恳请潘赞化将自己带回去,并且声称愿意做妾室。潘赞化仔

张玉良命运多舛从青楼走出来的,她是如何成为丈夫左膀右臂的?

潘玉良,曾用名张玉良,因感念夫君潘赞化一片恩情,改为夫姓。由于父母早逝,潘玉良幼年时就成了孤儿。14岁被舅舅卖给了妓院作歌妓,17岁时被芜湖海关监督潘赞化赎出,并结为夫妇。潘赞化见玉良聪颖慧质,对绘画有特殊爱好和天赋,遂请严师授教,悉心培养。潘玉良曾在潘赞化的资助下赴法国留学,与徐悲鸿同窗。潘玉良在绘画艺术方面的成就惊人,她是东方考入意大利罗马皇家画院的第一人。论出身她比不起那些民国大家闺秀,论美貌她不如民国那些美女颜值高,但是论才情她不输给民国任意一个有名的女子。从孤儿到雏妓,潘玉良年少时期过的孤苦飘零,身不由己。好在后来她遇到了潘赞化,才得以成为一代艺术名家。她从一个艺术的追求者,成长为世界艺坛的著名艺术家。潘玉良用天赋与执着书写了自己的传奇一生。据悉潘玉良曾在上海美专读书期间遭受女学生的排挤,那些女学生号称誓不与妓女同校,令玉良痛苦万分,远走国外。一个人的出身自己决定不了,那些女学生仗着自己出身好就自视甚高,瞧不起人。恐怕适逢环境对换,那些人连和命运抗争的勇气都没有,可能她们最先沦陷的就是身心。而潘玉良在妓院的艰苦环境压迫下却从未失去身心,迷失自己,反而找准机会努力脱离苦海,这不是一般女子可以比拟的。潘玉良同方君璧、关紫兰、蔡威廉、丘堤与孙多慈并称“民国六大新女性画家”。徐悲鸿也曾评点当时的画坛说:中国不过三个画家,其中一个便是潘玉良。当然潘玉良能有这一番巨大的成就离不开潘赞化的支持,他带给了这个悲苦女孩新的人生。

黄梅戏风尘女画家的简介内容?

根据石楠撰写的长篇传记小说《画魂》改编,剧本的主人公是近代著名的旅法女画家张玉良。

剧情开始于芜湖的“江上酒家”,年轻善良的青楼女子张玉良,被芜湖商界巨头马会长逼迫作为钓饵,在酒会上引诱新任海关监督潘赞化,好为他们走私鸦片蒙混过关。张玉良见潘赞化为人正直,不愿为马会长一伙伴奸商的伤天害理之举效劳。但是这样一来,却把自己陷入了绝境,幸亏潘赞化援后相救,于是两人互相产生好感,后潘娶她做了二房夫人,并送她进了上海美术专科校攻读油画。后来,因成绩出色,张玉良被美专刘校长推荐去法国深造,但是行前却因为她画的一幅《裸女》,与潘赞化产生了不快。几年后张玉良学成回国,在上海举行画展。不料潘赞化的大夫人受人唆使,特意从桐城老家赶来,逼迫张玉良以小妾身份向她行跑拜大礼。张玉良屈辱心碎,再度被迫与潘赞化分手离乡去国。最后,当她终于名震画坛,可以扬眉吐气地做人,急待回国与潘赞化团聚时,却从使馆获悉潘赞化已经于不久前离开人世人。张玉良惊愕悲痛,一夜之间白了青丝。

此剧由林青改编,孙怀仁导演,高成斌、陈精耕作曲,马兰、黄新德、王少舫主演。曾荣获安徽省首届戏剧节演出一等奖及若干单项奖。


黄梅戏最有名的演员是谁? 他们代表作是什么?

严凤英: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
马兰:红楼梦、龙女、梁祝、秋千架、遥指杏花村、劈棺惊梦、无事生非
韩再芬:女驸马、小辞店、孟丽君、孔雀东南飞、莫愁女、徽州女人、郑小娇、桂小姐选郎、秋、潘张玉良、生死擂、龙凤奇缘、徽州情缘、血狐帕、天仙配
黄新德:柯老二入党、回民湾、清风亭、乌金记
周源源:风雨丽人行、逆火、诗仙李白、平湖秋月、朝霞满天
赵媛媛:桃花扇、富贵图、卖油郎与花魁女、孔雀东南飞
吴亚玲:墙头马上、哑女告状、桃花扇
吴琼:罗帕记、花魁女、春草闯堂
杨俊:孟姜女、血泪泯恩仇、双下山、妹娃要过河、貂蝉
张辉:春、秋、李四光
李文:长恨歌、拉郎配、玉堂春、木瓜上市


怎样学唱黄梅戏

黄梅戏源于民间歌舞。山野村夫的劳动之歌,妇孺皆知的里巷歌谣,灯会社火之中的欢歌劲舞,是黄梅戏活泼的源头。黄梅戏在形成第一个阶段性成果——两小戏、三小戏的进程中,也形成了百余首小曲杂调的“花腔”腔系。花腔从民歌中来,但作用已与民歌不大一样。它已经从田头走上舞台,从随口而歌进入到规定的戏剧情境,传达角色的心声。我们今天所见的花腔小调,无论它与民歌有多大程度的类似,但它确已经历过戏剧浪头的打磨,具备了戏剧性音乐的某些特质,是一种民歌式的曲牌体制。

1.花腔的艺术特点

花腔的艺术特点体现在调式色彩的明朗化、表情达意的质朴化、节奏律动的舞蹈化、旋律线条的口语化、唱词结构的衬字(词)化等方面。

花腔是一个调式丰富的腔系。有典型的五声宫、商、角、徵、羽调式,还有运用偏音的五声性的六声调式等。花腔不同的调式色彩并不导致表情上的巨大反差。无论是大调性质的宫、徵调式,还是属于小调性质的羽、角、商调式,既不用于表现昂扬豪迈之刚烈,也洋用于表现悲戚愁苦之柔弱,在节奏律动的驱使下,在旋律线条的跌宕起伏中,它们充满着欢愉之情,谐谑之趣,似乎一切都很透明,一切都很乐观,纷繁的调式只不过是增添色彩而已。花腔这种求轻盈不求沉重,尚乐天而不沦于稳如泰山唐的表情倾向,成为黄梅戏的音乐乃至整个黄梅戏艺术不得不留意的基本品质。

表情达意的质朴化也是花腔的一个特点,从唱词看,状物言情都以快人快语、诙谐逗趣见长。如《逃水荒》中“小小竹竿三尺长,安几个铜钱响丁当,名字叫“莲厢”和《夫妻观灯》中“长子来看灯,他挤得头一伸。矮子来看灯,他挤在人网里蹲。胖子来看灯,他挤得汗淋淋。瘦子来看灯,他挤成一把筋”都是例证。从音乐看,简洁的乐汇、自然的语势、密集型的字位安排、结合成朗朗上口的旋律,既朴素又大方。

花腔的节奏具有民间舞蹈的律动。它用锣鼓伴奏,流畅的“长槌”,梧合人物上场下场,“花腔二槌”、“花腔四槌”、“花腔六槌”紧贴着唱腔的各个部位,或作入头,或作过门,令表演者和观众都有按捺不住的动感。

花腔的旋律线条非常口语化。它不仅符合当地方言的调值,还将人们说话时的锣辑重音以及有意强调某一字的语势都表达出来。花腔的百余首曲调,来自很多地方,如“莲花”、“凤阳歌”来自北方,“鲜花调”来自江南,这些曲调在流变的过程中,语言因素带来的变异是十分明显的,因此,花腔旋律的口语化,是统一花腔的风格的重要环节。

花腔在唱词中常大幅度采用衬字衬词,有些曲调甚至有“本末倒置”的现象,如“汲水调”,表意性的词只有“走出门来抬头看,三条大路走中间,奴家的小情歌”20个字,而加进衬词就成了“走出门来咦么郎当,抬头看呀么郎当,三条大路嗨嗨咦儿嗬嗨嗨呀儿嗬走中间,咦么郎当,郎得儿郎当,郎得儿郎当,唆儿嘞,唆儿嘞,嗨嗨咦嗨荷,唆儿嘞,奴家的小情哥。”需要说明的是,很多花腔的衬词都是曲调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扩大了曲式结构,使短小的两句头、三句头小曲丰富起来。衬字的非表意性,为演唱者留出空白,可以任意点染自己所认可的情绪。当然过多的衬字衬词使本来易懂的词意变得难以捕捉,这是不必讳言的。

2.花腔的用法

我们从两上视角观察花腔的用法,一是花腔与小戏、串戏、大戏的关系,一是花腔各个小曲的自身变化以及小曲间的连接。

花腔与小戏密不可分,它几乎是小戏的代名词。在小戏中,花腔绝大多数是专曲专用,如“对花调”、“打猪草调”专用于《打猪草》,“开门调”、“观灯调”专用于《夫妻观灯》等。花腔在串戏中的使用情形与小戏类似。在大戏中,花腔仅作插曲。

花腔的某一首曲调自身的变化,主要是旋律线的变化。这种变化常常发生在小戏或串戏中的生旦角色共用一首曲调的时候。如“打猪草调”,陶金花上场与金小毛上场所唱略有差别。女腔在一个八度内活动,在乐句的开头每每碰撞最高音,旋律活泼而流畅;男腔则避开女腔的高音,在六度音域内活动,旋律线条较显棱角。

花腔属于曲牌联缀体。常见的是一出戏(小戏或串戏的一折)用1~2首花腔小曲。这些小曲用原型,也产生一些变体,在旋律上或板式上有所拓展。如《打猪草》前半部用“打猪草调”,男女腔有旋律上的差异。后半部用“对花调”,先是男女对唱齐唱,继而发展成“对花调对板”。花腔在小戏中也偶尔用一下主腔,如《打猪草》就是在“对花调对板”之后,忽然终止在“平词切板”上。但更多的时候,花腔是与三腔中的彩腔联用。如小戏《夫妻观灯》,开始处便用了五声徵调式的男彩腔,接着,是女腔为主男腔附和的五声宫调式的“开门调”。以后是“开门调”自身再产生板式变化,形成两首不同的“开门调对板”。当唱到“这班灯过了身,那厢又来一班灯”时,“彩腔”的变体与“开门调”结合,构成了内含调性调式变化的“观灯调”,“观灯调”进而引入“彩腔对板”扩大曲体,并强烈地维持着彩腔的调式调性,全剧最后结束在男女合唱的彩腔上。我们设彩腔因素为A,开门调因素为B,二者结合为C,《夫妻观灯》粗略的线条变是A-B-C-A-C-A,像这种材料集中、对比得当的结构手法,至今仍然是不可忽略的优秀传统。

3.花腔的戏剧音乐特征

花腔的戏剧音乐特征表现在角色意识的觉醒和板式手段的运用上。

如果我们把塑造典型的“这一个”音乐形象定位在戏曲音乐表现的最高层次,那么,居中的是程式化的行当唱腔,而处于最下层的是角色意识初萌的产物——简单的男女分腔。导致这种区分的动机很明显,即让人们从音乐中听出角色的性别来。

板式变化的手段对花腔的渗透,导致戏剧音乐特征进一步显现。如“对花调”、“开门调”、“讨学俸调”都演化出对板形式,这就增强了花腔的叙事功能。另外,被认为是青阳腔主要特色的滚调,也以滚板形式进入花腔,如“开门调”于一板一眼中夹入有板无眼的滚板唱腔,使音乐有了疏密快慢的比照,强化了戏剧性表现。


上一篇:奇数羽状复叶

下一篇:便携式气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