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定平

时间:2024-03-22 00:35:19编辑:coo君

取名字和起名字有什么区别?

取名字和起名字有区别,但是区别不大,名运堂堂主兰名钧认为,起名,比较随意;取名,比较严谨些。注:姓名独立能量体,名主也是独立的载体;姓名是每个一生中最佳伴侣,定名必须要是定位自己立场、方向、目标,更重要是能被自己驾驭,这样它才能够瑞祥名主奋进往前;好名匹配名主才是真正好名,适合才是人生最大的挖掘不尽的宝藏。好名要是不匹配自己;会给命主带来的烦恼、压力,部分是难以承受的无形紧箍咒!本堂认为不适合的,就是人生最大的包袱。名字看似二三字,它深藏的文化底蕴深厚。看看姓氏文化上几千年,文字意境上几万年,名格风范形象,意识形态灵动、品相价值归属等都是非常严谨的系统,所有单一的起名法则都隐藏巨大的人生风险。姓名,它贯穿整个人生的各个阶段历程,你要是取错了名字,错名一定会影响到孩子将来的一生!后悔都不及,不可不察!!起名:起,人生之起点,万事万物之起始;名,人之名,事物之称号;起名就是运用传统与现代姓名学原则,给人或事物确定上社会性、概念性符号,以区别一事物与另一事物。命名:命,人生之命理,万事万物之命运;名,人之名,事物之称号;命名就是运用传统与现代姓名学原则,给人或事物命定为社会性、概念性符号,定立场方向、目标价值观。 改名:改,人生之改变,万事万物之改变;名,人之名,事物之称号;改名就是运用传统与现代姓名学原则,给人或事物重新定社会性、概念性符号,核定立场方向、目标价值。正名:正,人生之辅正,万事万物之正位;名,人之名,事物之称号,正名就是运用传统与现代姓名学原则,给人或事物精准定社会性、概念性符号,正位立场方向、目标价值。

给孩子取名,有什么讲究?

名字由姓和名组成。姓氏产生于古代部落时代,随着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不断发展,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姓氏。按照我们的传统习俗,姓是父姓,名是根据父母对自己的期望,由一个字或两个字组合而成。一个人的名字通常有一定的含义和深刻的内涵。
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就有命名“五不”的禁忌,即“不命名官员、山川、隐疾、动物、器物”。但是现在的人不在乎,只要觉得有个好的寓意就好。按照我国那吉的习俗,有几种命名方式。
首先,以“生日”命名
“生辰”是出生的年、月、日、时,是天干地支组合的两个字。一共八个字。
中国古代的纪年方法是以天干地支为基础,即十二地支合,丑、阴、卯、辰、已、午、卫、申、酉、戌、亥为十天。这样每个人的出生年、月、日、时就由天、地两个字组成。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八字”,可以在万年历中找到。
对于天干地支,古人也说阴阳五行生克。所以在给孩子取名的时候,他们会对比金木水火土五行,看看一个人的八字中的五行分别属于什么。人讲究阴阳平衡,五行相生。比如生辰八字中没有水,他们就会以有水的字作为补贴,达到平衡。与水有关的词如“海”、“泽”、“江”等。人们相信,如果是这样,他们将拥有所有的五行,从而获得幸福的生活。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八字”纳吉布。
第二,以父母的期望命名
父母和孩子都有美好的希望和期待,一般不外乎是幸福、富贵、长寿、快乐、财富的范围。身体健康,长寿,升官发财,都是人的追求。因此,有名字的含义,如“刘长福”,张金财和杨明生。如果一个女孩想要一个男孩,就给它起名叫“赵迪”、“姐弟”等等。
第三,祈求上天和大自然的保佑。
有些父母很迷信,认为他们的孩子是上天的礼物。为了表示感激,他们给自己的孩子起了“天赐”、“王赐”、“天赐”等名字。为了保护他们的孩子将来不遭厄运,一些父母祈求明月、巨石和大树等自然物体的保佑,因此他们被命名为“月升”、“水笙”、“木来”等。
四个,以一只勇敢的野兽命名。
有些父母,因为自己的问题,希望自己的孩子越来越强,所以用那些勇敢的鸟来给孩子取名,预示着自己的孩子将来会勇敢坚强。比如鹏飞、狮子龙、张颖、洪虎等等。
五、以野兽命名或以女孩命名的男孩
给动物起名字来诅咒孩子的不是父母。其实恰恰相反,古人认为动物比人容易喂养,这样孩子就容易变成大人。尤其是那些生了一个或多个孩子,死了的,有幸再生一个孩子的,就取个贱名,意思是能喂好,比如“狗”、“牛”、“猪”等等。他们认为这样可以避祸,可以祛病,可以摆脱厄运。
在古代,人们严重重男轻女,女性地位低下。一些父母给他们的儿子起女性名字,如“春梅”和“小霞”,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够顺利成长,不受魔鬼的纠缠。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的机构部门

学术研究院下属研究中心的研究领域已经覆盖除中东、大洋洲和非洲以外的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拥有研究中心/研究室13个:美国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韩国/朝鲜研究中心、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欧洲问题研究中心、北欧中心、拉丁美洲研究室、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研究中心、中国外交研究中心以及南亚研究中心、巴基斯坦研究中心、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政治部。其中还包括关于美国研究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小基地)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大基地)。美国研究中心美国研究中心是国际问题研究院的核心部分,成立于1985年。它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专门从事美国研究的主要机构之一,也是我国高校第一个专门从事美国研究的机构。中心于2000年被批准为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6年中心又被批准为美国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教育部和复旦大学对中心的科研工作提供资助,中心还通过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复旦基金会(The Fudan Foundation)得到美国国际开发署所属的美国海外学校和医院项目的赞助。美国研究中心在中美关系、防扩散与军备控制、美国国会等领域的研究和国际合作,已取得国内外学术和政策界的肯定。复旦基金会设有“谢希德奖学金”,以纪念谢希德教授对中美关系所作出的杰出努力。该中心出版的《美国问题研究》丛书,已被列入CSSCI来源期刊。已故复旦大学校长谢希德教授曾担任该中心首任主任,第二届主任为倪世雄教授,现任主任为沈丁立教授,吴心伯教授和信强副教授担任中心的副主任。日本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成立于1990年7月。其宗旨是以中日关系为主线,以经济为重点,全面开展对日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研究和交流,并带动对东亚的研究和交流。中心长期得到日本国际交流基金、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日本卫材株式会社、日本万国博览会纪念协会、日本有关专家学者以及国内各大学、研究机构的大力支持。从1991年起,日本国际交流基金把中心作为据点机构予以重点资助。中心现任主任郭定平教授,中心目前有专职人员11名,校内外兼职研究员百余名,并聘请多名日本、美国、韩国和新加坡等国家的国外著名学者、实业家担任顾问教授。韩国研究中心韩国研究中心成立于1992年10月,中心现任主任石源华教授,现有专职研究人员6人,兼职研究人员30余人。中心的研究工作在海内外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得到了韩国国际交流财团、学术振兴财团、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等资助。中心出版《韩国研究论丛》,2006年入选教育部CSSCI来源集刊。中心图书馆现有韩国朝鲜学研究方面的专业书籍近万册,是国内韩国朝鲜学研究方面具有较大影响的专门图书馆。中亚研究中心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现任主任为赵华胜教授,副主任为杨心宇教授、唐朱昌教授,目前共有研究人员10名。中心主要研究方向有:俄罗斯中亚政治和外交、中俄关系,中国中亚外交、上海合作组织、转型经济、俄罗斯法律等。上合组织研究中心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是目前国内教育部直属的惟一一家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承担与上海合作组织有关的课题,组织相关研究。中心现任主任为赵华胜教授。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两者各有侧重、互为补充。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于1993年正式建立。1996年10月,为实施“中欧高教合作项目”,根据教育部要求进行改组。该中心着重组织和开展对欧盟与欧洲一体化的经济、政治、法律、社会文化及内外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逐步建成为欧洲问题的研究基地、教学基地、学术交流基地与信息资料基地。中心现任常务副主任为丁纯教授,副主任为陈志敏、胡荣花教授。下设综合、经济、政治、法律、社会与文化6个研究室,集合校内各学科研究人员30余人。中心特聘教授梅兆荣大使任主席并主持“大使论坛”,戴炳然、伍贻康、燕爽教授任副主席。欧洲中心政治部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政治部成立于2006年,现有专职在编人员3员,现任主任为陈志敏教授。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政治部与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为兄弟单位,与中心其他成员进行合作,举行会议和开展课题研究等。同时,它和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进行一定程度的合作,如积极参与其部分教学工作。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政治部主要研究与欧盟(欧洲)政治有关的问题,包括欧洲内部政治与社会问题、欧盟外交与安全问题及欧洲政治文化问题等。北欧中心北欧中心成立于1995年,是由复旦大学、北欧亚洲研究所和丹麦、芬兰、挪威、瑞典和冰岛25所大学合办的一个合作平台,是中国与北欧学者、学生交流与合作的纽带。北欧中心的活动主要包括:1)为中国和北欧的学者就双方共同感兴趣的主题组织培训、研讨会、学术会议;2)为从事北欧研究的中国学者和学生和从事中国研究的北欧学者和学生提供教学;3)为北欧商业团体组织安排在上海的活动和课程。现任董事会、理事会主席由芬兰坦培雷大学校长Krista Varantola女士担任。复旦大学外事处处长陈寅章教授自1995年北欧中心成立以来一直担任中心的常务主任。中国外交研究中心中国外交研究中心成立于2007年6月14日。中心主任由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任晓教授兼任。中心现有专职研究人员3名,兼职研究员5名。中国外交研究中心主要从事中国当代外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心的主要活动包括:主办“外交官驻所研究”项目;参与举办“大使论坛”;邀请国内外相关人士举办学术讲座;组织召开学术会议以促进学术交流。中心并出刊中国外交研究工作论文系列。国际组织研究中心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研究中心成立于2007年6月14日。联合国前副秘书长、中国联合国协会会长陈健大使担任中心主任,张贵洪教授担任中心执行主任。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国际组织与国际安全、联合国维和行动、联合国与中美关系等。中心设有复旦“联合国研究论坛”(FUNS),邀请联合国官员和学者不定期来中心演讲。中心招收国际组织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南亚研究中心南亚研究中心于2007年6月成立,杜幼康教授担任主任。中心现有专职研究人员2人,并聘请多名校内外南亚问题专家为特邀研究员。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冷战结束后的南亚政治、经济、外交和安全问题,美国对南亚的政策,中国与南亚国家的关系等。巴基斯坦研究中心巴基斯坦研究中心成立于2009年10月,由巴基斯坦政府与复旦大学合办,并得到巴基斯坦政府资助,旨在促进中巴高层次学术交流与合作。拉丁美洲研究室拉丁美洲研究室于1964年2月成立,先设于历史系,2001年11月并入新成立的国际问题研究院。现有专职研究人员1名,兼职研究员5名,外籍客座研究员1名。现任主任为朱鸿博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拉美国际关系,拉美政治,中拉关系,美拉关系,拉美近现代历史等。拉美研究室先后出版译著21部;专著6部;合作编写辞书、年鉴等7种。

去上海复旦大学学平面设计好吗?

复旦大学是Adobe公司的官方指定考点,他们有平面+网页设计课程,现在合报优惠价2180,我就是从那里出来的,现在挂着资深设计师的名号,日子过得忒滋润,所以建议楼主不要听信其他的话,自己咨询一下最保险。做设计就是要有感觉,以后是否在设计行业有一番作为,不是靠培训就能得到的,人家培训也只是带你入门,即使教你高深的知识,你在目前的水平恐怕也领会不了,反而觉得什么都学不到。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设计类培训不太好做,设计类人才难培养。


我要写主题为“走进世博,走向世界”的书评。 请推荐几本书吧。

  提供参观指南

  能够给予参观者直接帮助的服务类图书备受关注。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官方推荐读本《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官方导览手册》,分“展示篇”“活动篇”“论坛篇”“地标篇”“服务篇”和“网上世博会”6部分,权威又实用。世博会园区总规划师吴志强也为参观者“支招”——《上海世博会精彩看点》精选了100个看点,以权威的专业解读,教参观者看重要场馆的“门道”,他还设计了7条园区最佳游览线路,供游客选择。

  上海文化出版社的大型图文出版物《东方之冠鼎盛中华》解密中国馆建筑设计方案的诞生经历,收录从国内外应征的344份作品中精选的60余个优秀方案,展示众多设计者的想象力。《世博文化演艺活动节目概览》浓缩2万多场演出的精华,堪称节目大全;《2010年上海世博演艺场馆全记录》图文并茂地介绍32个活动场地的设计理念和场地改造细节。

  解读海派文化

  挖掘世博与上海的文化积淀,解读海派文化精髓的图书也颇有力作。大型摄影集《上海:梦想、渴望与骄傲》,由著名摄影师杨绍明主持,以人文为主线,勾勒浦江两岸近代之风情、今日之繁华,是向世博会献礼的顶级摄影之作。《上海世博人文地图丛书》将上海各个城区各编一册,展示各自的区划特点、历史沿革、胜迹新景、今昔名人等。《上海石库门风情画》则通过100张精美图片和解说文字,展示上海特色石库门建筑的前世今生。《上海旧影》《上海——上海鸟瞰》《上海360°》等图书,都以各自方式记录了上海的社会历史、风土人情,描绘上海生机勃勃的魅力。

  面向国内国外


  世博图书不仅面向中国读者,也面向全世界。一批外文版或中外文双语版的世博场馆介绍和导览、城市交通等图书已经上架。《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采用百科全书式的架构,收录83项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22项国家级项目;《上海100地标指南》图文并茂介绍上海标志性地块的历史形成、文化内涵、独特风貌及对城市文化和城市性格的影响。《上海艺术地图》专供外国旅行者和艺术爱好者寻访上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文化旅游点。英文版的《上海百科全书》《汉语三百句系列》《中国菜的故事》《外国人看上海》《上海老宅》《上海潮流店家》《外国文化名人在上海》等书籍都方便国外来宾深入了解上海。

  丰富学生知识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专为中小学生出版了世博图书,如《上海世博会青少年行动手册》《童画世博绘》《海宝教你学科技环保》《我的2010——上海市中小学生世博主题征文获奖作品选》《世博知识小丛书》《世博礼仪》《世博志愿者礼仪读本》等;上海文艺出版集团推出了《海宝世博游上海》《海宝知识挂图》《海宝玩转大世博》等16种图书,使青少年既丰富知识又学习文明礼仪。


推荐几本带有唯美的图片或照片 带几行文字的书,,

  几米的漫画都很不错  比较推荐的是:    1.《向左走向右走》  摘抄:  -他们彼此深信  是瞬间迸发的热情让他们相遇。  这样的确定是美丽的,  但变幻无常更为美丽。  -她习惯向左走,他习惯向右走,他们始终不曾相遇。就像都市里大多数人一样,一辈子也不会认识,却一直生活在一起……  2.《地下铁》  摘抄:  1.当美好的东西来临的时候你会很自然的闭上眼睛  2.下午三点十七分,塔尖的阴影正指向收藏童年回忆的那扇门。  除了这两本几米的《月亮忘记了》也很不错。  如果你有兴趣的还可以看一下安东尼的书,强烈推荐《这些 都是你给我的爱》  虽然比起几米,这本书更侧重于文字,但不管是插图还是配字都流淌着一种淡淡的温馨  安东尼很多经典的句子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  摘抄:  -你出现的时候 "哗" 的一声   世界就只剩下我们了   When you show up, it seems only you and me left in the whole world.  -他就那样的 笑着说 "我们都会一天天 变老 然后死掉 多好"   He was laughing, just like that,   "We will all grow old with the passing of each day, and die. Isn' t that great?"  -在每一个地方想你 自己一个人的时候   你更是成了思想的主角 这样的你 让我羡慕   I think of you, wherever I am. When I'm alone,   you are the main character of my mind. I am... jealous of you.  -我们为什么要旅行呢   我想 可能是 因为 有些人 有些事 有些地方 一旦离开 就回不去了   或者应该说 总觉得自己回不去了  -不要让那个喜欢你的人 撕心裂肺地为你哭那么一次  因为 你能把他伤害到 那个样子的机会 只有一次  那一次之后 你就从 不可或缺的人 变成 可有可无的人了  即使他 还爱你 可是 总有一些 真的 东西改变了、  -我知道有一天我会忘记你 我没有期盼 我没有悲伤 我只是知道了而已 嗯  I know that one day I will forget you.  I don' t have anticipation.  I don' t feel sad.  I just know, that' s all.  -我一直相信 等你出现的时候 我就知道是你   I' ve always believed that when you show up, I will know that it' s you.  -应该 乘着年轻 和喜欢的人一起 制造些 比夏天还要温暖的事情   While we are young, we should create things with loved ones that are warmer than summer.  -那些我们一直好奇 而又有一些惴惴不安的未来 有时候 在我心里 隐隐约约地感觉到 它们是明亮的  The future that we are curious and worrying about the same time, will be bright.  Or so I sometimes feel in my heart.  -之前那个我 和现在的我之间的距离 被许多细小琐碎的事填充着  这些都是 你给我的 爱吧  The disance between the me from before and that me right now, is filled with all sort of litte things.  All of them, are the love you' ve given me.以上都是我辛苦找来的,希望LZ采纳~

学行政管理应该看哪些课外书?

国外译作: 1、《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经典译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该译丛又分为经典教材、政府治理与改革、公共管理实务三个系列,该系列规模宏大,算是新世纪中国公共管理与政治学界的一件大事。 2、《21世纪高校教材系列.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第1辑》,华夏出版社.2001年本系列由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组织翻译,非常好!值得推荐! 3、《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译丛》,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本系列由中国人民大学著名学者毛寿龙先生组织编译,反映了90年代以来新制度主义在政治学和行政学领域的拓展和应用。 4、《国外行政学经典译丛》,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这是中国第1套关于国外行政学方面的译作,但其编辑方式为精选式的。 5、《美国公共政策和社会管理研究译丛》,重庆出版社.2002年 6、《哈佛大学行政管理学院-行政教程系列》,红旗出版社.1998年 国内著作: 1、《当代中国政府理论研究丛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该丛书的编著者,大多出自原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是国内研究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第1套丛书 2、《中国地方政府管理丛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该丛书主要由原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系组织编写,主编谢庆奎,是国内第1套研究中国地方政府的丛书。 3、《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丛书》,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年该丛书主要是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近年来的优秀博士毕业论文的汇编,尤其是其中还有国外留学生研究中国政治的著作,其分析相当有深度,观点也不落俗套,读来也许会令许多国内自诩为研究中国政治的“专家”学者汗颜。 4、《当代中国政府与社区管理丛书》,广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该丛书由南京师范大学青年学者金太军组织编著


经济和商业,有什么区别?

商业是是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换从而实现商品的流通的经济活动。商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商业是指所有以营利为目的的事业;而狭义的商业是指专门从事商品交换活动的营利性事业。经济这一词来源于希腊语,其意思为“管理一个家庭的人”。唯物主义代表色诺芬在他的《经济论》中将“家庭”及“管理”两词的结合理解为经济。严复曾将经济一词翻为生计。日本人将其正式翻为经济,后由孙中山先生从日将这一说法引入中国。经济学主要指应用理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个专业领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规律性,或对非经济活动领域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分析而建立的各个经济学科。 商业经济学是专门研究商业部门的经济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作为部门经济学的商业经济学,是在20世纪俄国十月革命后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创建起来的。当时的研究范围只局限于苏联,称为“苏维埃贸易经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不久,便开始创建以研究中国商业为范围的商业经济学,称为中国社会主义商业经济学。社会主义商业经济学是以政治经济学为基础,对商业部门经济活动深入研究而发展成为独立的科学体系的。但它不限于研究一般经济规律在商业中的体现,而是集中力量揭示商业所特有的经济规律。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自由价格为导向的经济形势,是指与人为干预因素无关的真实市场情况的反映。是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的。再通俗一点来讲,就是在市场上,我自己的东西人想卖多少钱就卖多少钱,我用什么手法将之卖出去,别人是没有权利来干预的。应该是在出现了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生产者后才出现了商品经济,而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了商业,因此可以说商业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古代社会是最反对官员结成党派的,可为何现代社会的政治还要创立政党呢?

政党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它是在阶级社会中,一定的阶级或阶层的政治上最积极的代表,为了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政治目的,特别是为了取得政权和保持政权,而在阶级斗争中形成的政治组织。
政党是现代国家中有着特定政治理念的社会团体。通常有特定的政治目标和意识形态,针对国家和社会问题有各自的主张。在竞争式民主国家里(即资产阶级民主国家),政党透过在选举中获胜、并以执政为目标。
在没有政党竞争的国家里,通常是一党专政。另外也存在著没有政党,一切政党非法的国家,如中东的家族统治政权,包括沙特等国。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是复旦大学什么机构

一、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是一所专门从事国际问题和国际关系研究的机构。

二、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成立于2000年11月。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共有46名成员,研究人员36名,其中正高级职称者9名,副高级职称者14名,讲师13名(含新进博士),分布在13个研究部门;行政管理和资料辅助人员10名,分布在院部以及各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的研究领域已经覆盖除中东、大洋洲和非洲以外的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拥有研究中心和研究室13个:美国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韩国/朝鲜研究中心、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欧洲问题研究中心、北欧中心、拉丁美洲研究室、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研究中心、中国外交研究中心以及南亚研究中心、巴基斯坦研究中心、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政治部。其中还包括关于美国研究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小基地)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大基地)。

1、美国研究中心
美国研究中心是国际问题研究院的核心部分,成立于1985年。它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专门从事美国研究的主要机构之一,也是我国高校第一个专门从事美国研究的机构。

中心于2000年被批准为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6年中心又被批准为美国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教育部和复旦大学对中心的科研工作提供资助,中心还通过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复旦基金会(The Fudan Foundation)得到美国国际开发署所属的美国海外学校和医院项目的赞助。

美国研究中心在中美关系、防扩散与军备控制、美国国会等领域的研究和国际合作,已取得国内外学术和政策界的肯定。

复旦基金会设有“谢希德奖学金”,以纪念谢希德教授对中美关系所作出的杰出努力。该中心出版的《美国问题研究》丛书,已被列入CSSCI来源期刊。
已故复旦大学校长谢希德教授曾担任该中心首任主任,第二届主任为倪世雄教授,现任主任为沈丁立教授,吴心伯教授和信强副教授担任中心的副主任。

2、日本研究中心

日本研究中心成立于1990年7月。其宗旨是以中日关系为主线,以经济为重点,全面开展对日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研究和交流,并带动对东亚的研究和交流。

中心长期得到日本国际交流基金、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日本卫材株式会社、日本万国博览会纪念协会、日本有关专家学者以及国内各大学、研究机构的大力支持。从1991年起,日本国际交流基金把中心作为据点机构予以重点资助。

中心现任主任郭定平教授,中心目前有专职人员11名,校内外兼职研究员百余名,并聘请多名日本、美国、韩国和新加坡等国家的国外著名学者、实业家

3、韩国研究中心
韩国研究中心成立于1992年10月,中心现任主任石源华教授,现有专职研究人员6人,兼职研究人员30余人。中心的研究工作在海内外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得到了韩国国际交流财团、学术振兴财团、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等资助。

中心出版《韩国研究论丛》,2006年入选教育部CSSCI来源集刊。中心图书馆现有韩国朝鲜学研究方面的专业书籍近万册,是国内韩国朝鲜学研究方面具有较大影响的专门图书馆。

4、中亚研究中心
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现任主任为赵华胜教授,副主任为杨心宇教授、唐朱昌教授,目前共有研究人员10名。

中心主要研究方向有:俄罗斯中亚政治和外交、中俄关系,中国中亚外交、上海合作组织、转型经济、俄罗斯法律等。

5、上合组织研究中心

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是目前国内教育部直属的惟一一家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承担与上海合作组织有关的课题,组织相关研究。中心现任主任为赵华胜教授。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两者各有侧重、互为补充。

6、欧洲问题研究中心

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于1993年正式建立。1996年10月,为实施“中欧高教合作项目”,根据教育部要求进行改组。该中心着重组织和开展对欧盟与欧洲一体化的经济、政治、法律、社会文化及内外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逐步建成为欧洲问题的研究基地、教学基地、学术交流基地与信息资料基地。

中心现任常务副主任为丁纯教授,副主任为陈志敏、胡荣花教授。下设综合、经济、政治、法律、社会与文化6个研究室,集合校内各学科研究人员30余人。

7、欧洲中心政治部

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政治部成立于2006年,现有专职在编人员3员,现任主任为陈志敏教授。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政治部与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为兄弟单位,与中心其他成员进行合作,举行会议和开展课题研究等。同时,它和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进行一定程度的合作,如积极参与其部分教学工作。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政治部主要研究与欧盟(欧洲)政治有关的问题,包括欧洲内部政治与社会问题、欧盟外交与安全问题及欧洲政治文化问题等。

8、北欧中心

北欧中心成立于1995年,是由复旦大学、北欧亚洲研究所和丹麦、芬兰、挪威、瑞典和冰岛25所大学合办的一个合作平台,是中国与北欧学者、学生交流与合作的纽带。

北欧中心的活动主要包括:

(1)为中国和北欧的学者就双方共同感兴趣的主题组织培训、研讨会、学术会议;

(2)为从事北欧研究的中国学者和学生和从事中国研究的北欧学者和学生提供教学;

(3)为北欧商业团体组织安排在上海的活动和课程。


9、中国外交研究中心

中国外交研究中心成立于2007年6月14日。中心主任由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任晓教授兼任。中心现有专职研究人员3名,兼职研究员5名。中国外交研究中心主要从事中国当代外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心的主要活动包括:主办“外交官驻所研究”项目;参与举办“大使论坛”;邀请国内外相关人士举办学术讲座;组织召开学术会议以促进学术交流。中心并出刊中国外交研究工作论文系列。

10、国际组织研究中心

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研究中心成立于2007年6月14日。联合国前副秘书长、中国联合国协会会长陈健大使担任中心主任,张贵洪教授担任中心执行主任。
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国际组织与国际安全、联合国维和行动、联合国与中美关系等。

中心设有复旦“联合国研究论坛”(FUNS),邀请联合国官员和学者不定期来中心演讲。中心招收国际组织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和硕士生。

11、南亚研究中心

南亚研究中心于2007年6月成立,杜幼康教授担任主任。中心现有专职研究人员2人,并聘请多名校内外南亚问题专家为特邀研究员。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冷战结束后的南亚政治、经济、外交和安全问题,美国对南亚的政策,中国与南亚国家的关系等。

12、巴基斯坦研究中心

巴基斯坦研究中心成立于2009年10月,由巴基斯坦政府与复旦大学合办,并得到巴基斯坦政府资助,旨在促进中巴高层次学术交流与合作。

13、拉丁美洲研究室

拉丁美洲研究室于1964年2月成立,先设于历史系,2001年11月并入新成立的国际问题研究院。现有专职研究人员1名,兼职研究员5名,外籍客座研究员1名。现任主任为朱鸿博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拉美国际关系,拉美政治,中拉关系,美拉关系,拉美近现代历史等。拉美研究室先后出版译著21部;专著6部;合作编写辞书、年鉴等7种。


上一篇:赛钛客

下一篇:大富翁7游宝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