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哪些珍稀的野生动物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多样,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占世界种类总数的10%以上。有160多种闻名世界的特产珍稀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川金丝猴、滇金丝猴、黔金丝猴)、白鳍豚、白唇鹿、(前面四种为我国四大国宝)、华南虎、麋鹿(四不像)、扬子鳄、鳄蜥、大鲵(娃娃鱼)、中华鲟、白鲟、白头叶猴 、岩猴(台湾猴)、藏酋猴、普氏原羚、藏羚、扭角羚、台湾鬣羚、野牦牛、荒漠猫、黑麂、四川山鹧鸪、海南山鹧鸪、黑颈鹤、中华秋沙鸭、白颈长尾雉、黄腹角雉、绿尾虹雉、雉鹑、黑长尾雉、蓝鹇、褐马鸡、白马鸡、藏马鸡、蓝马鸡、斑尾榛鸡、海南虎斑开鸟(读作坚)等。
最小的鹿是哪种鹿?
最小的鹿为鼷鹿,其外形似麝,但比麝小,身长40~48厘米,肩高不足30厘米,体重只有1~2千克。由于鼷鹿体态小巧,行动灵活,感觉敏锐,所以在林地草丛中奔跳自如,善于隐蔽。它虽名鹿,但奔跑时非常像兔子,难怪人们在远处见到它时,往往误以为是野兔了!鼷鹿还有高超的避敌本领,一旦受到惊吓或敌害追击时,它不是往草丛、灌木丛中钻,便是寻找水源,迅速窜入水中。鼷鹿夜间外出活动,而且多半单独生活,以嫩叶、青草、果实以及地下根、茎等为食。在鹿类中,多数种类的雄鹿长有角,而鼷鹿不论雄雌都没有角。拓展资料鹿科(Cervidae)是哺乳纲偶蹄目的一科动物。体型大小不等,为有角的反刍类,分布于欧亚大陆、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北美洲、南美洲的南纬 40°以北地区及西南非洲,全世界约有34种,共16属约52种。鹿科动物其特征是生有实心的分叉的角,一般仅雄性有1对角,雌性无角,体长0.75~2.90米,体重9~800千克外形特征:眼窝凹陷,有颜面腺;有足腺;无胆囊。体长0.75~2.90米,体重9~800千克。胃4室,反刍。牙齿32~34枚。腿细长,善奔跑。多数种类具角,无角种类则具獠牙状上犬齿。生活习性:典型的草食性动物,吃草、树皮、嫩枝和幼树苗。善游泳。生长繁殖:角是雄鹿的第二特征(仅驯鹿Rangifer tarandus雌雄皆有角),同时是争偶的武器,其生长与脱落受脑下垂体和睾丸激素的影响。北方的鹿过了繁殖季节,角便自下面毛口处脱落,第二年又从额骨上面的1对梗节上面的毛口处生出,初长出的角叫茸,外面包着皮肤,有毛,有血管大量供血,分杈;随着角的长大,供血即逐渐减少,外皮遂干枯脱落。1~2岁生出的初角几乎是直的,以后角的分杈逐年增多,到成年后定型。有角种类的雌鹿如无角亦不具獠牙状上犬齿。雄鹿大于雌鹿。毛色冬深夏浅,多数幼鹿有白色斑点,有的种类(如梅花鹿Cervus nippon和豚鹿Axis porcinus)成体也有斑。足4趾,第三和第四趾发达,支撑身体重量,第二和五趾退化变小。雌鹿有2对乳头。热带鹿没有固定的繁殖季节,一发情多次,角不脱落;温带鹿晚秋至冬季交配,多数一雄多雌,每胎产1~2仔,多达3~4仔。鹿茸是名贵的中药材,肉可食用,皮可制革。世界各地将鹿列为保护动物。驯鹿是鹿科唯一驯化的家畜。
中国有哪些受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
蜂猴、熊猴、台湾猴、豚尾猴、叶猴、金丝猴、长臂猿、马来熊、大熊猫、紫貂、貂熊、熊狸、云豹、豹、虎、雪豹、儒艮、白鳍豚、中华白海豚、亚洲象、蒙古野驴、西藏野驴、野马、野骆驼、鼷鹿、黑麂、白唇鹿、坡鹿、梅花鹿、豚鹿、麋鹿、野牛、野牦牛、羚牛、普氏原羚、藏羚羊、高鼻羚羊、扭角羚、台湾鬣羚、赤斑羚、塔尔羊、北山羊、河狸、短尾信天翁、白腹军舰鸟、白鹳、黑鹳、朱鹮、中华秋沙鸭、金雕、白肩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虎头海雕、拟兀鹫、胡兀鹫、细嘴松鸡、斑尾榛鸡、雉鹑、四川山鹧鸪、海南山鹧鸪、黑头角雉、红胸角雉、灰腹角雉、黄腹角雉、虹雉、褐马鸡、蓝鹇、黑颈长尾雉、白颈长尾雉、黑长尾雉、孔雀雉、绿孔雀、黑颈鹤、白头鹤、丹顶鹤、白鹤、赤颈鹤、鸨、遗鸥、四爪陆龟、鼋、鳄蜥、巨蜥、蟒、扬子鳄、新疆大头鱼、中华鲟、达氏鲟、白鲟、红珊瑚、库氏砗磲、鹦鹉螺、中华蛩蠊、金斑喙凤蝶、多鳃孔舌形虫、黄岛长吻虫。
鼷鹿的形态特征
现生鼷鹿的祖先是(古)鼷鹿,出现于晚始新世。(古)鼷鹿也很可能是反刍类动物的祖先,其主要的一些特点与现生鼷鹿类似,体形大小如兔,头上没有角,四肢细长,脊背弯曲,但有一条较长的尾巴,脚也比较长,而且掌骨和跖骨都是分离的,所有的牙齿都存在,但3个上门齿较小,显然正在趋向消失。 现生鼷鹿是有蹄类动物中最小的一种,小鼷鹿体形很小,大致同家兔差不多,体长为42-48厘米,尾长5-7厘米,肩高不足33厘米,体重只有125-210克,看上去很象是还没有长角的鹿类幼仔。它不仅是最小的鼷鹿,也是中国有蹄类中最小的动物。但因为体型迷你,眼睛大,看起来比较像啮齿类动物。雄兽和雌兽的头上都没有角,第一枚门齿呈铲状,第二、第三枚门齿和犬齿都呈条状,铲状的门齿之间还有空隙。雄兽的犬齿较为发达,露在外面形成獠牙,是它决斗时的主要武器。背部、体侧、腿侧等处的毛色为棕褐色,脊部略深,上面还有浅色斑纹,喉颐有白色纵行条纹,胸部、腹部为白色。前臼齿高冠具锐利切迹,吻尖而窄,鼻孔似裂缝,无颜面腺和足腺,脚长而细,每足具4趾。反刍,胃分3室,第3室退化。
世界上最小的动物是什么?
最小的动物——一种代号为H39的原生动物 草履虫、绿眼虫、巴倍虫、鞭毛虫、孢子虫、变形虫、袋形虫、线形虫、纤毛虫……等原生动物都属于单细胞动物。它们的体形都很微小,只能用微米(1000分之一毫米)来计算,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到。 原生动物也有体形较大的种类。例如生活在死水中的喇叭虫和体形像蛇的旋口虫,有l一2毫米长,连肉眼也能够看得见。有一种生活在朽木里的原生动物,身体极细,长度竞有l米。 草履虫也算是体形较大的,长约300微米,绿眼虫长约30微米,而巴倍虫就更小,只有3微米长。同最大的动物——蓝鲸相比,大小竟然相差3000多万倍。 一根头发丝直径有多少?大约是70微米。而巴倍虫只有头发丝的1/20细。 纤细的缝衣针的小孔洞,只有几百微米细,肉眼看来已经很细小了。可是,让孢子虫、巴倍虫等来穿孔的话,它们会嫌洞孔太大哩! 孢子虫寄生在绵羊等的食管壁内,也侵害舌肌、肋间肌、心肌等,逐渐增大,最后成为囊状体。囊状体有内外两层被膜,内部分裂成许多小球,最后形成肾形或半月形的孢子,会产生肉孢子虫毒素。这种毒素对家兔有致死作用。 巴倍虫由壁虱传播,寄生在兽类的血细胞内,引起严重兽疫。牛巴倍虫会引起牛尿血病,犬巴倍虫会引起犬黄胆病和血尿热病。 巴倍虫还不是最小的,比它更小的动物是蚕微粒子,只有0.5微米长,相等于一根头发直径的1/140。蚕宝宝的一个细胞里,可以寄生几百个蚕微粒子,引起蚕病。 蚕微粒子由蚕卵和蚕粪传播,进入蚕的消化道内,孢子发育为微小的变形虫体;变形虫体侵入消化道壁的细胞间,分裂增殖,由血液散布全身,最后形成孢子。孢子卵圆形,内有一个具有长极丝的“极囊”。 还有比蚕微粒子更小的动物,那是原生动物中的一种同肋膜肺炎菌相似的单细胞动物。它只有0.1微米长,其中有一种代号为H 39的,最大直径长0.3微米,比巴倍虫要小得多。估计要有1000万亿个放在一起,才不过1克重。 http://www.maoke.com/zui/z4.htm
有多少动物因为人类破坏了环境而灭绝?要多举点不要图片也不要灭绝时间,只要名字。感谢感谢!
八种极度濒危物种
北京时间12月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面对可怕的灭绝危机,一些动物表现出惊人的生存能力并最终摘掉了“已灭绝”的帽子,其中包括Banggai乌鸦、以犀牛粪为食的乌龟、酷似菲比小精灵的侏儒眼镜猴、越南龟以及大嘴苇莺。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以下简称IUCN)最近进行的一项有关47677种动植物的评估,其中有17291种物种面临灭绝风险,图片(图1)中的雷伯氏饰边树蛙就是其中之一。人们只在巴拿马中部艾尔·瓦勒·德·安东周围的山脉地区发现这种青蛙的踪影。森林砍伐以及真菌病是导致它们数量骤减的两大罪魁祸首。根据IUCN公布的濒危动物红名单,自2006年以来,人们只发现一只雄性雷伯氏饰边树蛙,人工繁殖也被实践证明为一种失败的尝试。
很多环保人士表示一场灭绝危机已在来的路上,引发这场危机的因素包括过度捕捞、森林砍伐以及全球气候变化。虽然形势令人沮丧,但好消息却也不时传入我们的耳朵,一些已被打上“灭绝”标签的物种仍然健在,并且被人们发现它们的踪影。以下8个物种便属于这一类,虽然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一场悲剧,但它们的故事至少现在还没有画上句号。
1.印尼再现Banggai乌鸦踪影
印尼再现Banggai乌鸦踪影
图片展示的是一种罕见的乌鸦——Banggai乌鸦。在科学家的印象里,这种乌鸦不过是1900年描述的两个标本而已,很久以前,它们就已经被打上“灭绝”的标签。但令人感到吃惊的是,这种乌鸦又在印度尼西亚一个偏远而多山的岛屿再次出现。
美国密歇根州大学一名生物学家证实了重新发现Banggai乌鸦的消息,他将2007年在Peleng岛捕获的两只鸟与保存于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两个标本进行了比较。与众不同的眼睛颜色将Banggai乌鸦与外形类似的尖嘴乌鸦区分开来,后者同样生存在印度尼西亚。
由于数量极少加之Peleng岛森林砍伐速度加快,IUCN将Banggai乌鸦列为极度濒危物种。对Banggai乌鸦采取的相关保护措施包括一项阻止当地人猎杀这种乌鸦的行动,以及通过发展可持续农业加强对余下森林栖息地的保护。发展可持续农业能够降低对毁林开垦的需要。
2.以犀牛粪为食的乌龟
以犀牛粪为食的乌龟
生活在亚洲的阿拉干森林龟被当地人称之为“Pyant Cheezar”(意为以犀牛粪为食的乌龟)。在缅甸Rakhine Yoma大象保护区茂密的森林地区,人们发现了这种乌龟的踪影。环保人士表示,“Pyant Cheezar”这个名字已经过时了,原因就在于苏门答腊犀牛早在50年前就因为捕杀在这一地区灭绝。很久以前,Pyant Cheezar就已被列入灭绝物种名单,直到1994年它们才在中国一家菜市场再现踪影。
包括阿拉干森林龟在内的很多亚洲龟都是颇受人们喜欢的美食,但在人类餐桌丰盛的同时,它们也无可奈何地走向灭绝之路。在大象保护区发现的5只阿拉干森林龟是自1908年以来的第一批野生标本。纽约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科学家号召提高这一保护区的安全性,以帮助这些动物生存下来。阿拉干森林龟被IUCN列为极度濒危物种。
3.酷似菲比的侏儒眼镜猴现身印尼
酷似菲比的侏儒眼镜猴现身印尼
在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的一座山上,人们发现了一种灵长类动物,外形酷似一个缩小版的菲比小精灵电动玩具,这就是侏儒眼镜猴。对于寻找这种侏儒眼镜猴,科学家早已选择放弃。2000年,人们在一个补鼠陷阱内发现了一具侏儒眼镜猴尸体,这一发现激起了德克萨斯州AM大学人类学家莎伦·古斯基-多耶的浓厚兴趣,从此便踏上搜寻之旅。2008年夏季,她最终发现了3个侏儒眼镜猴活标本,证实这种小型灵长类动物仍旧存在。
IUCN将侏儒眼镜猴列为一种相关资料不足的物种,原因就在于我们对这一物种知之甚少。古斯基-多耶及其同事希望,重新发现侏儒眼镜猴能够给印度尼西亚政府带来压力,促使他们保护这种灵长类动物位于Lore Lindu国家公园的栖息地。这座占地面积2000平方公里的公园分布着大约60个村落,侏儒眼镜猴的山地栖息地不断遭受蚕食。
4.照片帮助重新发现贝氏海燕
照片帮助重新发现贝氏海燕
贝氏海燕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就消失踪影,最近又现身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北部的一些岛屿。有关这种海鸟仍然存在的坚实证据来自于以色列鸟类学家哈多拉姆·什利哈拍摄的30多张照片。为了发现这种身体呈深褐色,腹部灰白并且鼻子呈管状的鸟类,他率领一支科考队奔赴俾斯麦群岛。
IUCN将贝氏海燕列为极度濒危物种。这种海鸟的繁殖地具体方位仍旧是一个谜。令环保人士感到担忧的是,外来老鼠和猫可能大肆捕食贝氏海燕。他们计划对这个拥有大量环礁的地区进行地毯式搜索,以进一步了解这种海鸟的生存状态。
5.可怕壶菌病未让有甲雾蛙走上绝路
可怕壶菌病未让有甲雾蛙走上绝路
有甲雾蛙数量很少,身长只有1.5英寸(约合3.81厘米),生活在澳大利亚西北部雨林地区。由于具有破坏性的壶菌病肆虐,人们一度认为这种动物已经灭绝。2008年,有人发现了几只已经冻结的有甲雾蛙,自1991年以来这还是第一次。绝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壶菌让全世界的蛙类动物面临严峻生存考验,有甲雾蛙在这种真菌的侵蚀下数量骤减。
有甲雾蛙身体呈浅褐色,身上布满深褐色斑点,被IUCN列为极度濒危物种。IUCN表示,壶菌是这种青蛙面临的主要威胁。自1988年以来,它们的栖息地便受到保护。
6.被重新发现的湿地鸟大嘴苇莺
被重新发现的湿地鸟大嘴苇莺
自1867年在印度苏特莱杰河流域发现它们的身影以来,大嘴苇莺便再也没有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2006年,人们最终在距离泰国曼谷郊外一家污水处理厂超过1900英里(约合3058公里)的地方再次发现这种鲜为人知的湿地鸟。DNA检测结果证实了这一发现。6个月之后,人们又在英国特灵一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展柜内发现一个被贴错标签的大嘴苇莺标本。
IUCN将大嘴苇莺列为一种相关资料不足的物种,并表示这可能是一种非常罕见的鸟类,但也可能是一个“大家族”,原因在于大嘴苇莺外形与其它苇莺类似,真实存在数量被人低估。虽然对这种鸟类知之甚少,但科学家认为泰国发现的大嘴苇莺并不寻常。与泰国相比,这种鸟类在印度更为人们所知。
7.越南龟又回来了
越南龟又回来了
越南龟Swinhoe是一种极度濒危物种,科学家一度认为这种龟在野外已经灭绝。但在越南北部一个湖泊,人们又发现了它们的存在。图片中这只Swinhoe软壳龟是唯一一个已知的野生标本。
当时,美国克利夫兰大都会公园动物园的研究人员组成科考队,出发寻找这种软壳龟。在2008年感恩节之前,他们经历了一次“阵痛”。当时这只越南龟因为洪水从堤坝上冲下来并坠入湖中。当地一名渔民将其捕获,差点就以1000美元的价格卖给希望用软壳龟做汤的家伙,但在环保人士的劝说下,他最终将这只乌龟放归湖泊。
IUCN将越南龟列为极度濒危物种。大都会公园动物园表示,这种爬行动物的大批死亡主要由人类猎杀所致。一些人将它们捕获并杀掉,用于制作美食或者利用它们的骨头制成传统药物。主要河流一带的栖息地减少以及环境污染也同样要为越南龟的数量锐减负责。Swinhoe软壳龟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淡水龟,重量最高可达到300磅(约合136公斤),身长最高达到3英尺(约合0.91米),寿命超过100年。
8.象牙喙啄木鸟摘掉灭绝帽子?
在2005年4月科学家宣布象牙喙啄木鸟就生活在美国阿肯色州一片沼泽地之后,全世界的观鸟爱好者陷入兴奋之中。这种啄木鸟最后一次露面是在1944年。上演这一发现之后,专家们便踏遍美国东南部的沼泽森林,希望证明这种独特的鸟类确实存在,但最终空手而归。
一些象牙喙啄木鸟可能仍生活在附近难于抵达的沼泽地,但在2009年,康奈尔大学鸟类学实验室的科学家还是因为一无所获,最终结束了长达5年的搜寻工作。环保人士号召在古巴进行搜寻,当地可能仍有象牙喙啄木鸟存在。IUCN将象牙喙啄木鸟列为极度濒危物种。
文 / 寂寞ㄨ莜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