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旺达内战

时间:2024-03-24 09:30:35编辑:coo君

卢旺达种族大屠杀是怎么回事?

1990年,侨居在乌干达的图西族难民组织卢旺达爱国阵线(RPF)与胡图族政府军爆发内战。在周边国家的调停和压力下,1993年8月,卢旺达政府和爱国阵线在坦桑尼亚北部城市阿鲁沙签署旨在结束内战的和平协定。即将到来的和平令卢旺达政府高层中的极端势力感到恐惧,他们逐渐对朱韦纳尔·哈比亚利马纳总统感到不满,认为他在与爱国阵线的谈判中让步太多。
1994年4月6日,载着卢旺达总统朱韦纳尔·哈比亚利马纳和布隆迪总统西普里安·恩塔里亚米拉的飞机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附近被击落,两位总统同时罹难。该事件立即在卢旺达全国范围内引发了胡图族人针对图西族人的血腥报复。7日,由胡图族士兵组成的总统卫队杀害了卢旺达女总理、图西族人乌维林吉伊姆扎纳和3名部长。
在当地媒体和电台的煽动下,此后3个月里,先后约有80万至100万人惨死在胡图族士兵、民兵、平民的枪支、弯刀和削尖的木棒之下,绝大部分受害者是图西族人,也包括一些同情图西族的胡图族人,卢旺达全国1/8的人口消失,另外还有25万至50万卢旺达妇女和女孩遭到强奸。
同年7月,卢旺达爱国阵线与邻国乌干达的军队反攻进入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击败了胡图族政府。200万胡图族人,其中一些屠杀参与者,由于害怕遭到图西族报复,逃到邻国布隆迪、坦桑尼亚、乌干达和扎伊尔(今刚果民主共和国)。数千人由于霍乱和痢疾死于难民营。


卢旺达惨案具体是怎么一回事

卢旺达胡图族与图西族两部族长期矛盾冲突。20世纪60年代以前,仅占人口10%—15%的图西族在卢旺达占据统治地位,88%的政府官员都是图西族人,并拥有绝大部分可耕地。1959年,卢旺达南部的胡图族农民开始反抗图西族贵族的统治并掌了权,把土地重新分配给无地的人,许多图西族贵族逃到了邻近国家。1962年卢旺达独立。此后,图西族和胡图族多次发生冲突,战事持续不断。
1994年4月6日,卢旺达总统、胡图族人哈比亚利马纳的座机在基加利上空被导弹击落,机上人员全部遇难。该事件立即在卢全国范围内引发了胡图族人针对图西族人的血腥报复。7日,由胡图族士兵组成的总统卫队杀害了卢旺达女总理、图西族人乌维林吉伊姆扎纳和3名部长。在此后3个多月里,先后约有100万人被杀,卢旺达全国八分之一人口消失,其中绝大部分为占人口少数的图西族人。
1994年11月,联合国安理会设立了联合国卢旺达战犯法庭,审判犯有大屠杀罪的嫌疑犯。2003年12月23日,联合国大会宣布将每年的4月7日定为“反思卢旺达大屠杀国际日” 。


怎样看待卢旺达大屠杀中世界各国的反应,比

由于美国在索马里进行军事行动时出现意外“黑鹰事件”,因此美国并不想介入卢旺达内战。对此美国总统克林顿于1998年3月访问卢旺达时,在基加利机场对大屠杀幸存者发表讲话时婉转地表达了歉意。比利时政府以10名比利时维和军人遭到杀害为由,撤出了全部在卢旺达的部队,并带走了所有的武器。联合国在卢旺达种族大屠杀事件中表现消极。大屠杀发生的第四天,联合国安理会通过投票,决定象征性地在卢旺达保留260名维和人员,职责仅仅是调停停火和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在卢旺达种族大屠杀持续了近一个半月后,联合国才决定将联合国驻卢旺达援助团人数增加到5500人,扩大其行动授权,并说服其他国家参与救援。法国在基伏湖附近建立了野战医院,尝试收容难民。加拿大、以色列、荷兰和爱尔兰也提供了一些援助。红十字会、无国界医生等国际救援组织无惧炮火,到达当地,拯救平民百姓。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大屠杀发生前呼吁相关各方尽一切努力阻止大屠杀发生,并在大屠杀发生期间力求保持中立色彩,设立医院,运送物资,减少平民伤亡。据估计,在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请求下,总共有7万人获救。 屠杀过去后,数万名流离失所者得到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救助,并通过“重建家庭联系”项目澄清在卢旺达屠杀中失踪人员的命运,在1994年到1998年期间,约有48000名儿童与家人重聚 。

卢旺达大屠杀

卢安达大屠杀

卢安达大屠杀发生在1994年位於非洲中部的卢安达, 胡图族的政府军与图西族的卢安达爱国阵线(Rwandan Patriotic Front、简称RPF)之间所发生的武装冲突,是一场有组织的大屠杀,也叫做卢安达内战。当时据说在这场武装冲突中遇难人数超过一百万人。

背景
1890年到1918年时卢安达为德国殖民地,1918到1962年为比利时殖民地。白人殖民者以图西人肤色较白,平均身高较高为由,让占人口少数的图西人(约15—18%)统治占人口多数(约85%)的胡图人,因而埋下日后种族屠杀的原因。

1962年独立后,政府也未妥善处理种族问题。在20多年的时间里,卢安达政府一直对图西族实行种族歧视政策。在大屠杀前的三年里,国家控制的媒体把图西族人等同为国家的敌人,大力加以鞭挞,煽起胡图族人的恐惧和仇恨。一家受到党政军多名要人支持的RTLM广播电台,在大屠杀前9个月,宣传对图西族人的仇恨,甚至公开宣布要被消灭的人的名单。


[编辑]导火线
1994年4月6日,载著卢安达总统朱韦纳尔·哈比亚利马纳 和蒲隆地总统西普里安·恩塔里亚米拉的飞机在卢安达首都吉佳利附近被击落,两位总统都罹难。有传闻击落客机的人便是图西族游击队。


[编辑]屠杀
屠杀从吉佳利开始扩散到全国每个角落;从4月6日到7月初的100天,约有100万人被屠杀,其中大部份是图西人。另外还有200万人流离失所。

7月,卢安达爱国前线RPF与邻国乌干达的军队反攻进入卢安达首都吉佳利,击败了胡图人政府。200万胡图人,其中一些参与了屠杀,由於害怕遭到图西人报复,逃到邻国蒲隆地、坦尚尼亚、乌干达、和萨伊(现在的刚果民主共和国)。数千人由於霍乱和痢疾死於难民营。


[编辑]国际的反应
由於美国在此前在索马利亚进行的干涉行动因当地势力的一致抵抗并遭到失败,并且遭到了许多欧洲与第三世界国家的严厉谴责[1],因此并不想派军介入这场冲突,而当地驻扎的联合国维和部队也因为美国而持观望态度。而整个国际社会也袖手旁观。

后来联合国被迫说服其他国家能伸援。法国在基伏湖附近建立了野战医院,尝试收容难民。加拿大、以色列、荷兰和爱尔兰也提供了一些援助。

红十字会、无国界医生等救援组织亦无惧炮火,到达当地,拯救平民百姓。


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都认为美国对此事件负有责任,认为美国此次的不干涉态度是造成屠杀的重要原因[2],[3]


[编辑]审判
联合国在坦尚尼亚的阿鲁沙成立卢安达国际刑事法庭,审判高级政府官员或军人。卢安达政府则负责较低层级的领导人或平民。根据卢安达政府通过的法案,2004年成立一个独立调查委员会,调查法国在大屠杀事件当中所扮演的角色。


1983年卢旺达内战的具体介绍

  1990年,侨居在乌干达的图西族难民组织卢旺达爱国阵线(RPF)与胡图族政府军爆发内战。在周边国家的调停和压力下,1993年8月,卢旺达政府和爱国阵线在坦桑尼亚北部城市阿鲁沙签署旨在结束内战的和平协定。即将到来的和平令卢旺达政府高层中的极端势力感到恐惧,他们逐渐对朱韦纳尔·哈比亚利马纳总统感到不满,认为他在与爱国阵线的谈判中让步太多。
  1994年4月6日,载着卢旺达总统朱韦纳尔·哈比亚利马纳和布隆迪总统西普里安·恩塔里亚米拉的飞机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附近被击落,两位总统同时罹难。该事件立即在卢旺达全国范围内引发了胡图族人针对图西族人的血腥报复。7日,由胡图族士兵组成的总统卫队杀害了卢旺达女总理、图西族人乌维林吉伊姆扎纳和3名部长。在当地媒体和电台的煽动下,此后3个月里,先后约有80万至100万人惨死在胡图族士兵、民兵、平民的枪支、弯刀和削尖的木棒之下,绝大部分受害者是图西族人,也包括一些同情图西族的胡图族人,卢旺达全国1/8的人口消失,另外还有25万至50万卢旺达妇女和女孩遭到强奸。
  同年7月,卢旺达爱国阵线与邻国乌干达的军队反攻进入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击败了胡图族政府。200万胡图族人,其中一些屠杀参与者,由于害怕遭到图西族报复,逃到邻国布隆迪、坦桑尼亚、乌干达和扎伊尔(今刚果民主共和国)。数千人由于霍乱和痢疾死于难民营。


1994年的卢旺达内战是怎么回事?

公元1994年4月6日,卢旺达总统、胡图族人哈比亚利马纳的座机在基加利上空被导弹击落,机上人员全部遇难。该事件立即在卢全国范围内引发了针对图西族人的血腥报复。7日,由胡图族士兵组成的总统卫队杀害了卢旺达女总理、图西族人乌维林吉伊姆扎纳和3名部长。在此后3个月里,先后约有100万人被杀,其中绝大部分为图西族人。 飞机失事是导致种族屠杀的直接原因,但究其内部原因则是卢旺达胡图族与图西族两部族长期以来矛盾冲突的直接碰撞。20世纪60年代以前,仅占人口10%—15%的图西族在卢旺达占据统治地位,88%的政府官员都是图西族人,并拥有绝大部分可耕地。1959年,卢旺达南部的胡图族农民开始反抗图西族贵族的统治并掌了权,把土地重新分配给无地的人,许多图西族贵族逃到了邻近国家。1962年卢旺达宣布独立后,图西族和胡图族多次发生冲突,战事持续不断。 地处非洲中部、有“千丘之国”之称的卢旺达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1992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47个最不发达国家之一。1994年的内战和种族屠杀给卢旺达带来了巨大灾难,使这个原本贫困的国家雪上加霜,大批劳动力丧失,国家经济处于崩溃边缘。大屠杀还使这个国家的人口结构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全国14岁以下的儿童约占总人口的40%,许多妇女成为寡妇,至今仍有大量逃亡邻国的胡图族极端主义分子渗入邻近国家,给这些国家的安定带来负面影响。 联合国大会于2003年12月23日宣布将每年的4月7日定为“反思卢旺达大屠杀国际日” 。1994年11月,联合国安理会设立了联合国卢旺达战犯法庭,审判犯有大屠杀罪的嫌疑犯。


卢旺达大屠杀的时候,胡图族是怎么区分图西人的

  实际上:
  1.卢旺达人民多数生活在乡村,邻里之间熟悉,彼此都清楚对方的种族身份。这也是最主要的分辨方式。
  2.被“误杀”的胡图族人民实在不算少,但有些情况下,这并不是分辨不出的结果。

  1.卢旺达人民多数生活在乡村,邻里之间熟悉,彼此都清楚对方的种族身份。
  熟人社会
  在1990年,卢旺达的官方人口数是七百万人左右,分为10个省份/县(prefectures)。每个县下面约有十三个以下的commune,每个commune下面有10个以下的secteur,每个secteur下面有6-10个cellule。每一个cellule约莫是不到五百人的大小。1992年,卢旺达首都Kigali正式成为一个行政区,也就是第11个prefecture,然后绝大多数七百多万人民仍然生活在乡村之中。
  在这样的乡村中,邻里之间颇为熟悉,大家都很清楚对方的种族(ethnicity)身份。
  众所周知的种族身份
  在那个年代,小孩子们刚刚懂事的时候,就会得知自己的种族。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常会用种族身份来指代人,譬如“住在那儿的图西族人”。
  在学校里,一个人的种族身份非常重要,不知道自己身份的人会被笑话为傻子。胡图族的孩子和图西族的孩子常被区别对待。学校的历史课上常将图西族和压迫、胡图族和被压迫相联系,进一步强化种族之间的区别和差异。
  当然,这并没有导致极度恶化的邻里关系。两族之间应该保持了正常的人际交往。
  举报与揭发
  不仅是邻居,胡图族和图西族之间的通婚非常的稀疏平常。在大屠杀开始后,有许多图西族人躲避了起来。为了不被牵连,许多与图西族通婚的胡图族人选择揭发自己图西族亲人的潜藏地点。当然,这样的举报很多时候并不是为了因为种族仇恨,而是因为其他个人原因,譬如亲属之间的情感纠葛、财产纷争等等。

  2.被”误杀“的胡图族人
  约有一百万人丧生于这次大屠杀中,而其中10%约为胡图族人(至今死亡人数仍有争议)。而这些被杀死的胡图族人,有部分人算不上被“误杀”。
  “要”杀谁——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卢旺达是种族屠杀,是胡图族在等等煽动下因为憎恶或恐惧对于另外一个种族的屠杀。可是实际上,在要杀谁这个事情上,却不仅仅是那么简单。
  这次屠杀,不仅是针对图西族,更是“针对”长得像图西族、可能是图西族、帮助图西族的人。不是以上列举的所有人群都会被杀死,而是在需要的时候,成为他们的罪名。
  不愿杀人/有亲属关联的胡图族人
  这次大屠杀是一次平民行动,更是一次集体行动,几乎没有哪个单个的胡图平民施暴的事例(从我读到的书籍采访中得知,并不全面)。通常会由当地的政治领袖主导,胡图族的平民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加入。而不愿意加入的人通常会受到死亡的威胁。有的人因此丧命,有的人向领袖缴纳了一定量的金钱后幸免于难、独善其身。
  帮助过图西族、和图西族联姻的胡图族人很多时候也会成为攻击的对象。
  很多时候攻击一个人,可能完完全全是为了在其死后夺取财产等等。每一次屠杀后,攻击的群体都会将其屋子里可以剥削的财产抢到领袖的家中再进行分取(根据地区不同会有区别)。
  “你其实是图西族人”
  在1978年和1991年有过两次大的人口普查,这个时候一定会问道是哪个种族。在经历了五十年代图西族被迫害的事情后,有不少图西族通过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将自己的种族改为胡图。大家都知道有这样行为的存在,因此不少胡图族人即使提交了身份证明也仍然被怀疑道是否是图西族人。如果需要的话,这会成为杀死他们的理由。

  有时候我们容易将卢旺达大屠杀定义得太简单,好像这就是一场纯粹的胡图族对于图西族的屠杀一般。实际上,有不少豁出自己的性命去保护图西族人的胡图平民,也有站在刽子手队伍里的图西人。将目光放在种族二字上很容易模糊了真正的焦点,比如政治、比如人性、等等。


有谁知道1994年在非洲的那场大屠杀的详情

1994年4月6日凌晨,卢旺达总统哈比亚利马纳在邻国坦桑尼亚参加完和平谈判后,其座机在返国途中被不明飞弹击落,机毁人亡,胡图族激进分子迅速掌控卢旺达政府。4月7日,震惊世界的卢旺达大屠杀开始。胡图族激进分子因为不满哈比亚利马纳准备与图西族政党签订权力共享协议而制造了这起暗杀。随后,他们依照计划开始杀害胡图族温和派政治人物和图西族领袖,然后他们试图消灭整个图西族。 据估计,在接下来的100天内,将近100万人被屠杀,这堪称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大屠杀。直到图西人领导的军队赢得了这场内战并开始掌权时,大屠杀才被制止。
造成卢旺达内战和部族大屠杀的原因十分复杂。卢旺达部族矛盾由来已久。历史上,西方殖民主义者对卢旺达实行“间接统治”和“分而治之”:先用占人口14%的图西人统治占人口85%的胡图人,后又利用胡图人反对图西人并统治图西人,导致1959年、1963年、1967年和1973年先后发生4次大规模部族流血冲突。一批又一批图西人被迫逃往邻国,截至1990年10月,流亡国外的难民多达50万人,原本和睦相处的两部族反目成仇。这次内战便是部族矛盾长期蓄积的恶果。

另一方面,这次卢旺达部族仇杀也是一场争夺土地的战争。卢旺达独立时人口仅有300万,到内战前夕已增至800万,而国土面积仅有2.6万平方公里。作为非洲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卢旺达许多农民无地可种,难以谋生。在此情势下,流亡国外的难民要回国,而国内居民又担心危及自身生存而反对,也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但卢旺达内战悲剧的另一个根本原因,则在于西方鼓吹的“多党民主”浪潮的冲击。1990年10月,卢旺达内战初起之际,西方以停止援助相要挟,迫使当时的总统宣布实行多党制和西方式的民主,并于1992年4月吸收反对党组成多党联合政府。没想到,勉强移植的西方多党制民主模式,非但没有带来稳定繁荣,反而使党派斗争进入政府决策机构,政府的施政能力被大大削弱,各类矛盾加剧,全国局势早已近于失控状态。

卢旺达大屠杀留下了深刻教训,引发了人们对安理会作用、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有效性以及国际社会在预防此类屠杀事件中的责任等问题的沉重反思。早在惨案发生之前,就有人向联合国提出关于卢旺达可能发生部族屠杀的报告,但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事发后,联合国曾与10多个国家协商出兵卢旺达事宜,也未能成功。


94年卢旺达大屠杀的历史背景

卢旺达:地狱之景/系列摄影报道 蒙·诺弗克 〔美〕 1994年/卢旺达 从1994年4月6日以来整整100天,卢旺达陷入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平均每天有700人丧生.图西族政府对其温和的胡图族反对者的种族灭绝政策被一个强权派别实施着,就在卢旺达中部的一个大平原上.卢旺达的每所医院都被成千上万等待被屠杀的平民占满.大屠杀计划事先已被精确制定,将由执政党史的军队,宪兵和卫队执行.正如作家德斯苔赫所描述的:"老师杀死学生,雇员杀死店主,丈夫杀死妻子,邻居之间互相屠杀,为的是自己不一动致于死得更惨."在美国著名记者爱德华·马龙的关于945年布隆迪匀德独立的报道末尾,诺·弗克写道:"他讲了这样一句话,'我请求你们相信我所说的每一句话,我不过是在记录所见所闻的东西,但这仅是其中的一少部分,因为对于更多的东西,我只能无话可说.'这些关于卢旺达的照片是我一直在编撰的书中的一章,这本书正是对世界上种族灭绝事件的焦点报道.该书出版时将命名为《对更多的东西我无话可说》" 1994年4月6日,卢旺达总统哈比亚利马纳和布隆迪总统恩塔里亚米拉在出席了于坦桑尼亚首都举行的有关解决部族冲突的地区性首脑会晤之后,乘卢总统专机返回首都基加得,飞机临近机场时突遭火箭袭击,两位总统同机遇难. 事发后数小时,卢旺达局势骤然恶化,以胡图族为主的总统卫队同驻扎在首都的反对派武装,以图西族为主的爱国阵线之间即刻爆发了激烈的武装冲突,图西族女总理乌维林吉伊姆所纳遭绑架杀害.发生在首都的这场武装冲突在很短时间内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并且由两派之争发展成一场胡图族与图西族之间的部族大拼杀. 内战爆发后,爱国阵线虽兵力不及政府军,但凭借训练有素,武器供应充足等优势掌握着战斗的主动权.4月底爱国阵线攻入首都基加利,5月下旬攻势更为凌厉,22日占领首都机场,到月底已基本控制了整个首都. 在两派武装激战的同时,占人口多数的胡图族人,尤其是胡图族民兵手持钢刀,棍棒和长枪在政府军控制区内追杀图西族人,男女老幼概不放过,有时最多一次就有一二十人惨死于刀,枪之下.而在爱国阵线控制区内,图西族人也以牙还牙,对胡图族人大开杀戒.在短短两个月内,就有50余万人丧生,250万人逃亡邻国扎伊尔,乌干达,布隆迪和坦桑尼亚.面临饥荒的人数达200多万. 用"杀人如麻,血流成河"来形容当时卢旺达的景象看来一点不过分.一位当地传教士哀叹:"地狱里的恶魔都不见了,他们全来到了卢旺达,甚至把地狱也搬来了."赶往那里的救援人员说,如果卢旺达的屠杀会逐步停止的话,那是因为"已经无人可杀了",但并不意味着杀人者会就此罢手. 据救援人员估计,自从胡图人和图西人重开内战以来,被杀的卢旺达人在10—50万之间,但到底是多少还是个谜,也许是个永远解不开的谜.路边的尸体不是被扔进万人坑里就地埋葬,就是被扔进河里"顺流而下".这一最新的堪称创记录的部落大屠杀使得大屠杀这一概念在20世纪末"焕然一新",而对国际社会制止这声大屠杀的努力的藐视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4到6月的一个多月里,非洲出现了两件极端相反的事,一边是南非的大选,那里的人民在排队投票,同300余年来的种族残杀告别,同过去告别;而另 一边则是卢旺达境内的大屠杀和随处可见的难民营地,他们是在同未来告别.麦迪逊市威斯 康星大学的非洲问题专家克劳德教授说:"我看到了两个 截然不同的非洲,最令人绝望的卢旺达和最有希望的南非."在南非,人们看到的是民主的胜利;而在卢旺达,人们看到的却是一场很可能波击下一代的部落残杀. 据报道,几千名躲在基加利体育场里的图西人曾遭手榴弹和炮火的袭击.联合国救援人员说每天晚上胡图杀手都带好名单来到体育场里将一些人员和知识分子带走,并拉出10名图西人一并处死.5月初,有21名孤儿和13名试图保护这些孤儿的红十字会人员统统被胡图人所杀,这些孤儿仅仅因为长得像图西人而被挑出来"备杀"的,还有人报告说一些牧师因为庇护图西难民而被活埋. 在大屠杀阴去的笼罩下,卢旺达整个国家都乱了套,仅仅在24小时内,有25万卢旺达人涌过边境逃进坦桑尼亚,使这个国家凭空又冒出一个大城市的人口.这些难民中既有图西人,也有胡图人,因为这些胡图人也担心,一旦已占领卢旺达东部地区的图西人威胁攻占首都基加利的话,一场报复性的大屠杀乃是势在必行的事. 由于卫生设施已荡然无存,各种流行病:伤寒,痢疾,霍乱及其他疾病自然猖獗起来,它们是难民,特别是儿童的最大威胁.卢旺达的沼泽地不消说密布蚊子,山区里的雨季还在继续,难民营里传来的全是肺炎和肺结核的干咳. 一名红十字会大夫用塑料布搭起的帐篷收留枪打伤的图西人和100来名被大砍刀砍伤的图西人,此外就是那些患上流行病的难民.说实话,这位红十字会大夫也有自己的担忧,因为他本人也是名难民.他说:"我本来是同妻子及4个孩子住在基加利,但在一个多月前,我不得不丢下她们,只身前往此地.在过去两个多星期里,我曾打电话回去,但是没有人接电话,恐怕她们都完了.我的邻居都早已被杀光."他有3个儿子和1个女儿,全都不到7岁. 在这样一个"弹丸之地"的小小国家里,怎么会有如此大的仇恨的呢?历史学家的观点是:在殖民者撤出殖民地之后,为留下的权力真空就会引起压迫者和被压迫者的斗争.这方面是不乏先例的,印度和刚果就是如此.而卢旺达证明那里的部落冲突原本是西方殖民者一手造成的.一百多年前,欧洲人首次来到卢旺达,他们发现这个国家的两个部落互相帮助,互相依赖,过着和谐的生活.英国著名的非洲历史学家戴维森说:"他们生活在一个和谐的,心满意足的社会里,这两个部落间根本没有什么深仇大恨,这完全是殖民制度带来的." 首先来到卢旺达的是英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又换成了比利时人的间接统治,他们根据肤色浑戋而决定支持肤色较浅的图西人对这个国家的统治,而且图西人的外貌更像欧洲人,因此他们被比利时人选中作为他们统治胡图人的代理人. 比利时人还不时向图西贵族提供教育的方便,他们为那些想上学的图西族 首领的儿子定下了最低的身高标准,而这一高度又恰恰把胡图人排除在外.图西人还能在官府里找到最好的工作.得克萨斯州大学东非问题专家兰菲尔说:"这就使社会产生了不同阶层,出现了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差异."殖民主义的岁月就这样逐步葬送了几百年来维护部落和平的社会和政治结构.1959年,长期以来受压迫的胡图人反抗了,造反的胡图人挥舞着大砍刀冲向图西人,砍掉了他们的双脚,强迫对方"长得"同他们一样高.要求独立的浪潮很快就席卷了这个国家,惊惶失措的比利时人突然抛弃他们的图西代理人,站到了多数民族胡图人的一边.从此以后,比利时殖民者就这样极不负责任地点燃起胡图人对图西人的仇恨,并且把图西人送给了胡图人,也是从这时候起,图西人逃往乌干达,他们在那里一住就是30年,但始终没有忘记要夺回失去的权力. 联合国官员说,在卢旺达是"人对人,肉体对肉体,大砍刀对肉体的残杀".谁也分不清士兵和市民,没有战争规则可言,也不知道同什么人去谈判,胡图人的军方负责人说允许联合国车队将图西伤员带走,但是车队依旧被胡图人拦下,伤员依旧被砍死.目睹现场的联合国官员向记者说:"对方说他们根本不听什么军方负责人的命令." 卢旺达的冲突还在继续. 卢旺达:地狱之景/系列摄影报道 蒙·诺弗克 〔美〕 1994年/卢旺达 大批卢旺达胡图人因为国内爆发同图西人的战争而逃 往坦桑尼亚的难民营.他们进入坦桑尼亚之前,被收缴了他们用来砍香蕉的大刀.这种大刀也被当作武器屠杀了数不清的异族卢旺达人. 4月7日是卢旺达种族大屠杀10周年纪念日.届时卢旺达将举行为期一周的纪念活动,大约20个国家的领导人将被邀请出席.在人们痛悼那100多万无辜冤魂时,一个愈来愈清晰的事实更令大家惊诧:如果当年介入及时,这场大屠杀其实只需要5000名装备精良,授权明确的联合国部队就能够制止. 1962年卢旺达宣布独立后,胡图族与图西族两部族之间矛盾重重,多次发生冲突,战事持续不断,成为1994年种族大屠杀的内部原因.1994年4月6日,卢旺达总统,胡图族人哈比亚利马纳的座机在基加利上空被导弹击落,机上人员全部遇难.该事件成为导火索,在卢旺达全国范围内引发了胡图族人针对图西族人的血腥报复.在此后3个月里,先后约有100万人被杀,其中绝大部分为图西族人. 2004年3月,在卢旺达大屠杀10周年到来之际,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联合国总部举行的"卢旺达大屠杀1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讲话,呼吁国际社会采取行动,防止卢旺达大屠杀事件重演.联合国大会还将每年的4月7日定为"反思卢旺达大屠杀国际日",以追思过去,警示未来. 这是1994年4月6日,在距卢旺达首都基加利约50公里的一个难民营里,一名孩子坐在地上哭泣.


法国最值得去的地方?

法国10个最值得一去的地方
 1.巴黎
  巴黎作为法国的首都,也是其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更是这个国家的心脏。来法国旅游,第一站一定要去巴黎。巴黎有许多称号,如“灯光之城”、“世界花都”、“时尚之都”等等,这些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巴黎的魅力。巴黎作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每年吸引超过4500万人次的游客来到这里,这里的商业、娱乐、美食、时尚、艺术和文化都是值得细细品味的,而这里的景点更是让人如数家珍,例如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巴黎圣母院、卢浮宫等等。
 2.尼斯
  尼斯是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城市,是该国仅次于巴黎的第二大旅游胜地,也是全欧洲最具魅力的黄金海岸 。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它美丽的海滩、舒适的地中海气候、充满活力的购物中心和丰 富多彩的旅游景点,这里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一片纯净天地,有着世外桃源的味道。而这里除了这些美丽的自然风光,每年还会举办许多盛大的节日,如赛花节、帽子节和狂欢节,而这也是吸引游客来这里的一大原因。
3.波尔多
  波尔多是法国西南 部的一个港口城市,坐落于加伦河的南岸,距大西洋98公里,是欧洲大西洋沿岸的战略要地。这里的旅游资源丰富,有许多精美的古建筑、历史遗址、世界顶尖的艺术和文化,而更吸引人们来这里的原因却是这的红酒。波尔多大片的葡萄庄园,使这里的葡萄酒享誉全世界,喜欢吃西餐的人可能不知道波尔多这个城市,却很少有人不知道波尔多的拉蒙德浪漫红酒,波尔多因此也被称为世界葡萄酒中心。来这里的游客除了可以欣赏到风景如画的村庄、城堡,还可以参观这里的葡萄园。
4.卢瓦尔河谷
  有人曾说过,要完整领略法国风情,只需去两个地方,一是巴黎 ,一是卢瓦尔河谷,如果说多元文化汇聚的巴黎代表法国浪漫前卫的一面,那么卢瓦尔河谷则是法国恬静古典的后花园。这句话一点没错,卢瓦尔河谷作为法国第一大河——卢瓦尔河中游的平原流域,是它最美的一段流域。这里灿烂的城堡、风景如画的葡萄园和历史悠久的村庄,都使它成为人们心中的旅游胜地。而卢瓦尔之旅,同样也是一趟味觉奇遇,作为法国著名的葡萄产区,这里的葡萄酒你也不容错过。
5.比亚里茨
  位于西班牙 边界附近比斯开 湾的比亚里茨,是法国大西洋 沿岸一个宁静而不失优雅的海滨度假胜地,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宜人气候、长长的海岸线、宽阔的沙滩、庞大的巨石以及大西洋的浪花。比亚里茨还为成千上万的冲浪爱好者提供了冲浪的场所,欧洲许多重要的冲浪比赛就在这里举行,这些休闲活动都向游客证明了这里是块充满活力的乐土。
这里是块充满活力的乐土。

6.阿尔勒
  荷兰 艺术大师梵高曾旅居于阿尔勒,并将此地作为自己写生的场所,在这里其屡屡挥笔作画,阿尔勒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这个位于法国南部罗曼时期的古城,拥有丰富又独特的世界艺术遗产,总会让艺术家和诗人在这里找到灵感。这里最大的旅游景点之一是一些保留下来的罗马式建筑,其中包括罗马圆形剧场,如今这个大舞台作为斗牛和其他特殊活动的场所。
7.斯特拉斯堡
  坐落于法国和德国 边境之间的斯特拉斯堡是法国阿尔萨斯大区的首府。历史上,法国和德国曾多次交替拥有对斯特拉斯堡的主权,因此这里无论在语言上还是文化上都兼有两国的特点。斯特拉斯堡虽然只是法国第七大城市,但它与日内瓦 、纽约 一样,是少数几个并非一国首都却是国际组织总部所在地的城市,驻有欧洲联盟许多重要的机构,如欧洲理事会、欧洲人权法院等。斯特拉斯堡的历史中心位于伊尔河两条支流环绕的大岛 (Grande le),这一区域拥有中世纪以来的大量精美建筑,也是这里可以成为法国最好旅游地之一的原因。
 8.戛纳
  直到19世纪,戛纳只是法国东南部 一个宁静的小渔村,但如今它是一个迷人的海滨城市及欧洲有名的旅游胜地,这一切都应归功于著名的戛纳国际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是世界四大电影节之一,它的举办使全世界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这个美丽的海滨城市。一来到戛纳,你就会明白为什么电影节不选择时尚之都巴黎,却选择了仅有7万人的小镇戛纳。它精巧、典雅、迷人,拥有世界上最洁白美丽的沙滩和终年的阳光,白色的楼房、蓝色的大海、一排排高大翠绿的棕榈树构成一派绚丽的地中海风光。
 9.里昂
  里昂位于法国中东部地区 ,是罗纳—阿尔卑斯大区的首府,也是法国第三大城市。里昂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故有“文化城”之称,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人文遗产城市,它的地位就更加显著了。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其历史悠久的建筑,丰富的美食和充满活力的文化场景。
 10.马赛
  马赛是欧洲 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有着2500年的历史,也是法国第二大城市及法国最大的商业港口,位于法国东南沿海。马赛景色优美、气候宜人,这里有许多古罗马 遗址、中世纪的建筑和杰出的文化场所,同时它也是一个商业城市,有几所著名的大学和一些工业区。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法国对外贸易的最大门户。


胡图族和图西族的关系

胡图族和图西族是卢旺达最主要的两个民族,前者占总人口的比例约为85%,后者约为14%,两者合计大约占该国总人口的99%。此外,卢旺达还有少量的从人种上看属于俾格米人的特瓦族人(Twa),它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历史上,属于俾格米人种的特瓦族人最早出现并生活在这一区域,可以算是卢旺达最早的土著居民(The First People)。而属于班图尼格罗人种的胡图族人大约在公元之初自非洲坦噶尼喀湖和基伍湖周边及邻近地区的西部沿着赤道雨林北沿进入卢旺达定居,并以农业生产作为基本的生存方式,逐渐排挤了原来的土著居民特瓦族人而成为主体居民。此后一直到大约公元10世纪左右,属于苏丹尼格罗人种的图西族人从苏丹东南部和埃塞俄比亚高原南部向南方迁徙进入到今天的卢旺达和布隆迪地区。与之前历史上胡图族人取代特瓦族人成为主体居民的过程类似,图西族虽然在人口数量上只占少数,但是却凭借自己在经济、军事、社会组织等方面的优势。在公元16世纪前后建立起了图西族王国,后来居上地成为主体民族,在经济、政治等社会各领域尤其是军事领域居于统治地位,而胡图族和特瓦人则陷于被统治和被支配的从属地位。从16世纪开始一直到19世纪后期卢旺达被德意志帝国纳入势力范围之前,图西族对胡图族的统治和压迫一直延续了数百年之久。扩展资料图西族是牧民。他们是占人口少数。然而,最上层统治者是图西人。他们有一种通过交易牛来保持不同群体之间的和平的系统。 富裕的人(通常是图西族)把牛借给穷人(通常是胡图人)。作为回报,他们获得胡图人的劳动,忠诚和政治支持。(1914–1918),卢旺达和布隆迪的社会关系被欧洲的统治改变了。德国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把持这里的政权,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1919年后,比利时人开始统治,直到1962年。 对于这个时期的大部分时间,欧洲人对待图西族比对胡图族好。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比利时人鼓励胡图族对图西族的权力发起挑战。胡图族领导人在1959年推翻了图西族的专制统治。许多图西族人逃到邻近国家。在布隆迪,独立的变化更加和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图西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胡图族

胡图族与图西族之间的屠杀图西族为什么不反抗

有反抗,当时图西族人数太少(人口的14%)而且是突然袭击,等反应过来后图西族就组织了抵抗军,最后内战的结束不是靠联合国维和的,而是反抗军打胜了。国际势力介入都是各方角力,以实现自己的利益。真正原因是反抗军获胜,以国际势力介入的做法是维而不和。在沦为欧洲国家殖民统治那段时期,图西族人由于肤色较浅,外表接近欧洲人或白种人,因此被殖民政府认定其人种优于胡图族人,并借助他们来进行间接统治。在卢旺达和布隆迪独立之际,胡图族人开始通过抗争来推翻图西族人的控制,并取得统治权。小规模的暴力逐渐升级成图西族和胡图族之间冤冤相报、终无宁日的屠杀潮。扩展资料:事件过程:1994年4月6日,载着卢旺达总统朱韦纳尔·哈比亚利马纳和布隆迪总统西普里安·恩塔里亚米拉的飞机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附近被击落,两位总统同时罹难。该事件立即在卢旺达全国范围内引发了胡图族人针对图西族人的血腥报复。7日,由胡图族士兵组成的总统卫队杀害了卢旺达女总理、图西族人乌维林吉伊姆扎纳和3名部长。在当地媒体和电台的煽动下,此后3个月里,先后约有80万至100万人惨死在胡图族士兵、民兵、平民的枪支、弯刀和削尖的木棒之下,绝大部分受害者是图西族人,也包括一些同情图西族的胡图族人,卢旺达全国1/8的人口消失,另外还有25万至50万卢旺达妇女和女孩遭到强奸。同年7月,卢旺达爱国阵线与邻国乌干达的军队反攻进入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击败了胡图族政府。200万胡图族人,其中一些屠杀参与者,由于害怕遭到图西族报复,逃到邻国布隆迪、坦桑尼亚、乌干达和扎伊尔(今刚果民主共和国)。数千人由于霍乱和痢疾死于难民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卢旺达种族大屠杀

上一篇:広瀬蓝子

下一篇:巨型卡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