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早知道

时间:2024-03-24 13:57:25编辑:coo君

初中三年要做的十八件事读后感

读《初中三年早知道》有感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个“预”,也可以改成教育的“育”。教育,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大事,教育孩子更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作为一名家长,如果能够把孩子教育过程中细小的环节能事先多考虑周到一点,那么,把教育孩子的路或许更顺利些,也许也能少走些弯路。所以,读了《初中三年早知道》,也有很多我很想知道该怎么做的。在此,仅做简单例举和感想,与大家共勉。
一、关于复习。根据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曲线,如果不进行复习,学的东西,在一天之后仅剩56%!孔子也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与习本来就是学习的两个过程。书上有篇文章《至少要复习三遍》,是一位考上大学的同学写的。TA回忆了中学的学习方法,唯复习上多下功夫。每天晚上除了做作业之外,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复习当天学过的东西。实在没时间,也会在临睡前努力回忆老师今天讲课的重点。有问题,抄到问题本上,第二天马上问,坚决不让问题溜走。
现在回想起来,上个学期我也曾让孩子做过这个计划,每天写复习记录,但最终,以初三日益繁忙的学习和日渐增多的作业给埋了下去。我想,这个习惯要从低年级培养起来,而且,最好,以孩子口述的形式,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心里。
二、关于作业。关于作业,第一个问题是不愿意写作业。不愿意写作业,肯定有原因,我们要查清楚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有些孩子是上课根本没听懂,写作业感到吃力。对于这些孩子,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或者布置力所能及的作业,让他们体会成功,慢慢跟上。有些孩子是因为作业太简单,没挑战性。可以给他一些附加题。有些孩子可能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手眼协调能力差,想的和做的是两回事,也有可能听力或者视力有问题。另外,“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懒惰是人类的通病”。如果家长一天到晚打麻将、看电视,要让孩子去主动做作业,怕是有难度的。总之,家长不能碰到孩子不做作业,就是一顿训斥,要对症下药。
第二个问题是抄作业。现象虽然普遍,但一定不能听之任之。首先,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抄作业不等同于“互帮互助”,先把道理讲好,先礼后兵。其次,搞清楚孩子抄作业的原因,是上课听不懂,还是作业太多,依然避免一味的指责。第三,严格作息时间。抄作业有时是因为看电视、贪玩,没有时间做作业。第四,密切关注孩子们的课余活动。最后,奖罚要分明。就算抄作业抄成全对,也应该得到批评。
三、关于沟通。前面说了很多,有一点,大家不爱听,讲了也是白讲。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有时,站在大人的立场,讲自己喜欢的,没考虑孩子的感受,再说的口水也付之东流。找准孩子们喜欢什么,找到共同的语言,再利用这些爱好来进行教育。
其实,作为家长,我该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虽然已经当了十几年家长了,但对于我来说,仿佛经历一个轮回又回到了起点。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期待和大家共同进步!
跪求最佳!!!勿抄袭!!!


“山药蛋派”是什么样的文学流派?

“山药蛋派”是以赵树理为代表,部分艺术风格、审美追求相互接近的山西作家所构成的一个以写农村题材小说为主的文学流派。除赵树理外,主要成员还有马烽、西戎、束为、孙谦、胡正等。其代表性的小说作品有《我的第一个上级》(马烽)、《三年早知道》(马烽)、《宋老大进城》(西戎)、《老长工》(束为)、《奇异的离婚故事》(孙谦)、《七月的庙会》(胡正)等。

急求帮忙。。。50至70年代文学作家作品有哪些?谢谢!

以农村生活作为主要取材范围的作家有赵树理、周立波、柳青、沙汀、骆宾基、马烽、康濯、秦兆阳、李准、王汶石、孙谦、西戎、李束为、刘澍德、管桦、陈残云、浩然、谢璞、段荃法、王杏元等。在当代的农村小说中,存在着两个有影响、艺术倾向却有所不同的创作“群体”:一是赵树理等山西作家,另一是柳青、王汶石等陕西作家。比较起来,柳青等更坚定地实行表现“新的人物,新的世界”的决心,更重视农村中的先进人物的创造,更富于浪漫的理想的色彩,具有更大的概括“时代精神”和“历史本质”的雄心。如果从另一角度来观察,那么,柳青也许更像是乡村的“外来者”,虽然他与所描写的土地和生活于其上的劳动者,已建立了密切的关联。而赵树理则更像“本地人”,虽然他也获得一种超越性的眼界和地位。他们的小说在关注、支持农村的变革和“现代化”进程,关注“新人”的出现和伦理关系的调整和重建时,柳青等更为重视的是新的价值观的灌输,而赵树理等则更倾向于在农村的“传统”中发掘那些有生命力的素质。就小说而言,柳青等所借鉴的,是西方和我国新文学中“现实主义小说”的传统,而赵树理更推重的是话本、说书等“宣讲”、“说话”的“本土资源”。由于艺术观和方法上的这些差异,随着当代不同阶段政治和文学风向的变化,对他们的创作的接受和评价,也大致呈现为此起彼伏的状况。 农村小说除了山西、陕西这两个“群体”之外,较重要的还有周立波、李准、浩然等。李准(1928-)在五六十年代的创作,表现了根据在农村开展的运动和实施的政策来选取题材和确立主题的写作策略。他的第一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就是在这一意义上受到批评家的赞扬(注:这一短篇,写分得土地后的“翻身农民”面临的“两极分化”,宣扬农业集体化道路是惟一正确的道路。发表于1953年11月20日《河南日报》,《人民日报》等全国各地报刊纷纷转载。)。主要作品还有《李双双小传》、《耕云记》,以及出版于80年代的长篇《黄河东流去》等。周立波(1908-1979),湖南益阳人。30年代参加左联,并开始著译。抗战期间到延安后,任鲁艺教员。1948年完成的表现东北土地改革运动的长篇《暴风骤雨》,因与《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白毛女》一起,在50年代初为苏联授予“斯大林文艺奖”,而享有甚高声誉。1951年到北京石景山钢铁厂“深入生活”,出版《铁水奔流》(1954)。这部写解放军对钢铁厂的“接管”,和恢复生产的过程的长篇,当时虽受到赞扬,事实上却相当乏味。1955年起,周立波回到他的家乡湖南定居,创作又转到他所熟悉的农村生活上来。长篇小说《山乡巨变》及其“续篇”,分别出版于1958和1960年。和当时表现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大部分作品一样,《山乡巨变》的主旨也为了证明农村的个体小生产者必须走集体化道路。小说人物“设置”,也无甚大的不同:有苦干而无私的农村基层干部(邓秀梅,李月辉),有坚定走集体化道路的积极分子(刘雨生,盛淑君),有在“两条道路”之间摇摆的落后农民(外号“亭面糊”的盛佑亭——这是写得最为生动的“喜剧人物”),也有进行破坏的暗藏的阶级敌人(如龚子元)。不过,小说也有它的某些独特处理。对于这一规格化的主题,作家有时更乐意于通过特定地域的乡村日常生活来展开。另外,对于体现在农民身上的“道路”的分歧、冲突,似乎持理解而宽厚的态度。因而,有一种略带幽默、风趣的叙述语调,也能在生活美感的价值上,来表现乡村的人情风俗、自然风光。有批评家认为,从《暴风骤雨》到《山乡巨变》,在艺术风格上是从侧近于“阳刚”,到偏向于“阴柔”的变化。(注:黄秋耘《〈山乡巨变〉琐谈》,《文艺报》1961年第2期。)对于中国古典小说的取法,与他对南方口语的改造,使小说具有地域色彩和个人风格。这一艺术取向,在他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写的散文化的短篇(收入《禾场上》、《卜春秀》等集子)中,有更为充分的展现。


《小二黑结婚》的作者是谁?

  《小二黑结婚》是1943年赵树理创作的小说,作品通过边区农村青年农民小二黑和小芹争取婚姻自主的故事。
  该小说描写了农村中新生的进步力量同落后愚昧的迷信思想及封建反动势力之间的尖锐斗争,以主人公在新政权的支持下突破阻碍获得幸福婚姻显示出民主政权的力量和新思想的胜利。
  赵树理(1906—1970),山西省沁水县人。1943年发表成名作《小二黑结婚》而蜚声解放区文坛,其作品通俗化大众化的追求与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恰相吻合,以至于甚至产生了所谓“赵树理方向”的口号。建国后出版短篇小说集《下乡集》、《赵树理小说选》及长篇小说《三里湾》、长篇评书《灵泉洞》(上)等。赵树理的小说多以华北农村为背景,坚持用现实主义方法反映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存在其间的矛盾斗争,塑造农村各式人物的形象;同时,坚持民族化、大众化的创作道路,努力使自己的创作与农民的阅读心理、欣赏习惯相一致。这种创作追求使他的作品既有强烈的时代精神、浓郁的生活气息,又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在他的影响下,马烽等山西籍作家形成了一个被列为“山药蛋派”的作家群体。文革中赵树理的作品被批判,本人也被迫害致死。《小二黑结婚》作于1943年春,是赵树理的成名之作,也是体现他的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形成主题的创作思想的代表作品。他被称为“地摊文学家”。


上一篇:法律社会学

下一篇:镜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