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尔普斯曲线

时间:2024-03-25 16:51:50编辑:coo君

简述三种菲利普斯曲线及其含义?

答:菲利普斯曲线是表达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主要有三种表达方式:

(1)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又称为“失业-工资”菲利普斯曲线,是由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最先提出的一种表达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逆向变动关系的曲线。它表明失业率减少时,货币工资增长速度趋向上升;失业率增加时,货币工资增长率就趋于减少。
(2)修改的菲利普斯曲线,又称为“失业-物价”菲利普斯曲线,这一菲利普斯曲线形式是用物价上升代替工资上升,它用来表示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关系。这条曲线表明: 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二者亦呈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
(3)引申的“产出-物价”菲利普斯曲线,用来表明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这种菲利普斯曲线以经济增长率代替了修改后的菲利普斯曲线中的失业率。这一代替是通过“奥肯定律”实现的。这样,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便呈现出同向的变动关系。
以上三种形状的菲利普斯曲线,反映了美国、英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情况。它们分别表明了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的逆向变动关系、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反向变动关系、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同向变动关系。


菲尔普斯曲线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W·菲尔浦斯根据90多年(1861~1957年)的资料分析,提出了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的理论,即著名的“菲尔普斯曲线”。该理论不仅指出了失业与通货膨胀是可以并存的,而且是能够相互替代的,即通货膨胀率上升,失业率下降;反之,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下降。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稳定的此消彼长的关系。这一理论基本上符合当时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的实际,因此,“菲尔普斯曲线”被当时的经济学界捧为金科玉律。利率曲线构造的水准直接影响金融产品交易员的业绩,也考量了投资银行风险管理的能力。


为什么通货膨胀预期增加时,菲利普斯曲线会向上移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交替关系。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菲利普斯曲线的纵轴是通货膨胀率,所以如果人们的通胀预期增加,在既定的失业率下通胀率会上升,所以曲线会向上移动。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流通量超过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导致纸币贬值,物价不断上涨的经济现象。这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的独特现象。通货膨胀就是市场上钱相对多,物少,导致物价飞涨。因此,银行会提高或提高货币利率以鼓励存款,从而降低通货膨胀。拓展资料:1、现代菲利普斯曲线有两个关键特性:预期通胀一一变为实际通胀;当实际通货膨胀率等于预期通货膨胀率时,失业率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高度,即预期通胀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根据制造商和工人通胀预期的变化而上下移动。预期通货膨胀移动菲利普斯曲线为经济的总供给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调整机制。当总需求上升推动经济沿着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向左移动时,结果就是通货膨胀。如果通货膨胀继续下去,人们开始预期未来的通货膨胀并向上移动短期菲利普斯曲线。2、通货紧缩是市场上材料相对较多,货币较少,导致商品积压,人们购买力下降。因此,银行货币利率将有下行趋势或下降趋势以鼓励消费,从而减少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意味着物价上涨、货币购买力下降和货币贬值,但当一个国家经济高速发展时,低的通货膨胀率是正常的。例如,近年来的通货膨胀率一直保持在3%左右。此外,添加通货膨胀与存款利率之间的关系。如果通货膨胀率高于存款名义利率,则存款实际利率为负。所以,当通货膨胀率高于名义存款利率时,我们在银行的钱实际上是在缩水,因为利息并不能弥补通货膨胀造成的购买力下降。3、货币是流通中的货币。当然,通货膨胀是流通中的货币过多。比如,各家企业疯狂放贷给银行,政府花大钱。原本钱留在银行和国库,但贷款和政府支出使资金流动,增加了货币。因为每个人都有钱,所以总需求增加,价格上涨。当人们手中有钱时,他们就会投资于商品的生产。有更多的工厂,更少的失业,甚至还有大量的剩余商品。比如美国就有工厂主,把大量的剩余牛奶倒进河里。简而言之,它是经济过热的一种表现。这个时候,如果政府加息,人们更愿意把钱存入银行,减少通货,从而缓解问题。


什么是菲尔普斯曲线

菲尔普斯曲线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认为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稳定的此消彼长的关系,降低失业率将付出使通货膨胀上升的代价,即所谓的“菲力浦曲线”。菲尔普斯却并不这么看。他对工资、物价进行了更为基本的分析,并且考虑到经济中信息不畅的因素、个人不完全了解其他人的行为,因此必须将他们的决策基于预期之上。他从而对“菲力浦曲线”发出了挑战,提出了“菲尔普斯曲线”,该理论认为通货膨胀取决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预期。菲尔普斯指出,通货膨胀不会对远期失业率产生影响,它只是由劳动力市场的运转所决定的,经济稳定政策只能对失业率的短期起伏产生影响。菲尔普斯表明未来的经济稳定政策的可能性取决于今天的政策决策:今天的低通货导致对未来低通货的预期,因此有助于未来的决策制订。至此,菲尔普斯解释了凯恩斯遗留下来的自愿失业现象、名义工资刚性和价格刚性,将工资、价格和就业的分析重新纳入到理性分析的轨道上。
  在另一个有着突出成就的(宏观经济)跨期决策权衡领域,资本构成的合理尺度是菲尔普斯重点研究的一个问题。菲尔普斯发现,通过减少消费用于对物资和人力资本进行投资,今天的一代将可以提高未来人类的福利。这个创见澄清了几代人之间可能的分配冲突。菲尔普斯还表明,所有人在某种条件下都可以从储蓄率的变化中获益。
  菲尔普斯的研究方向很广,几乎涵盖了宏观经济学的各个领域,包括就业、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储蓄、公债、税收、代际公平、价格、工资、微观主体行为、资本形成、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及他最有贡献的领域———经济增长问题。他继罗伯特·索洛(美国经济学家,以其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着称,并在1961年被美国经济学会授予青年经济学家的“约翰·贝茨·克拉克奖”(John Bates Clark Medal)和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之后,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最优化路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经济增长黄金律”,从而正式确立了经济增长理论。菲尔普斯成名于1968年。当时,身为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经济学教授的菲尔普斯发表论文,用微观中对于工资与价格的预期来分析劳动与商品供给的宏观选择,率先引入以预期为基础的“均衡就业路径”这一重要概念,从而一举奠定了他在经济学界中的大师级地位,那一年,他35岁。
  菲尔普斯1933年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伊云斯顿,1955年获得美国阿姆赫斯特学院文学士学位,1959年获得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师从詹姆斯·托宾教授(第十三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计量方法,严格数学化的风险理论,家庭和企业行为理论,一般宏观理论,经济政策应用分析,投资决策,生产、就业和物价关系理论)。菲尔普斯曾经执教于耶鲁大学和宾西法尼亚大学,1971年起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同时担任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社会科学院院士、纽约科学院院士、美国经济学协会副会长、布鲁金斯经济事务委员会资深顾问、美联储学术会议专家、美国财政部和参议院金融委员会顾问、《美国经济评论》编委等。
  菲尔普斯著作颇丰,主要有《经济增长的财政中性》、《经济增长的黄金律》、《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的微观经济学基础》、《私人需求和公共需求》、《经济增长的目标》、《通货膨胀政策和就业理论》、《经济公平》、《个人预期和总产量:理性预期的考察》、《宏观经济学研究》、《利他主义、伦理道德和经济学理论》、《就业问题的现代经济学理论》等书,还发表论文200余篇,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论文有《资本积累的黄金律》、《风险资本的积聚———序列效用分析》、《资本替代品、固定比率、增长和分配》、《对投资的新看法》、《预期通货膨胀和经济福利》、《技术进步模型和研究工作的黄金律》、《菲利普斯曲线———对通货膨胀水平和最优就业率的预测》、《次优国民储蓄和博弈均衡增长》、《市场出清产品价格下的短期就业状况和真实工资率水平》、《公债、税收和资本密集度》、《货币、公共支出和劳力供给》、《为达到代际公平对财富和工资的线性征税———一些可靠的国家案例》、《理性预期下货币政策的稳定效力》、《利润理论和对利润征税》等。
  费尔普斯很少来中国,他的作品也很少被引介到国内。关于他本人的介绍,除了上面照例的简历、作品目录之外,就鲜有提及。为数不多的而且还比较值得玩味的一段记录是:2005年6月1日,费尔普斯以“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缔造者”和“影响经济学进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的专家身份来到北京某大学演讲。当他照例就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课题发表观点,指出工人的信息不畅,会导致失业率提高;工资越高,失业率也就越高……这时,另外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纳什举手提问了,提了一个失业赔偿的问题。费尔普斯没有明确回答,顾左右而言其他,最后,费尔普斯说,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菲利普斯曲线说明了什么?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否一致?

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由新西兰经济学家W·菲利普斯于1958年在《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此后,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解释,尤其是萨缪尔森和索洛将原来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交替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发展成为用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不分长短,分为三种曲线:“失业-工资”曲线  第一种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是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可称之 菲利普斯曲线为“失业-工资”菲利普斯曲线。这是由当时在英国从事研究的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本人于1958年最早提出的。其表现形式是:在以失业率为横轴、货币工资变化率为纵轴的坐标图上,由右下方向左上方倾斜的、具有负斜率的一条曲线。它表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二者呈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即负相关关系。当失业率上升时,货币工资变化率则下降;当失业率下降时,货币工资变化率则上升。在一轮短期的、典型的经济周期波动中,在经济波动的上升期,失业率下降,货币工资变化率上升;在经济波动的回落期,失业率上升,货币工资变化率下降。于是,这条曲线表现为一条先由右下方向左上方移动,然后再由左上方向右下方移动的曲线环.“失业-物价”曲线  第二种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是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关系,可称之为“失业-物价”菲利普斯曲线。这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索洛于1960年提出的。萨缪尔森和索洛以物价上涨率代替了原菲利普斯曲线中的货币工资变化率。这一代替是通过一个假定实现的。这个假定是:产品价格的形成遵循“平均劳动成本固定加值法”,即每单位产品的价格是由平均劳动成本加上一个固定比例的其他成本和利润形成的。这就是说,物价的变动只与货币工资的变动有关。这种菲利普斯曲线的表现形式与上述第一种菲利普斯曲线相同,只不过纵轴改为物价上涨率。这条曲线表明: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二者亦呈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在一轮短期的、典型的经济周期波动中,在经济波动的上升期,失业率下降,物价上涨率上升;在经济波动的回落期,失业率上升,物价上涨率下降。因此,这条曲线同样表现为图1中的曲线环。“产出-物价”曲线  第三种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是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关系,可称之为“产出-物价”菲利普斯曲线。这是后来许多经济学家所惯常使用的。这种菲利普斯曲“产出-物价”曲线  第三种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是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关系,

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表明预期的通货膨胀率等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时的菲利普斯曲线。在长期中,当预期的通货膨胀率等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时,实际的失业率便等于自然失业率。即在长期中,无论通货膨胀率如何变动,实际失业率总是固定于自然失业率的水平上。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位于自然失业率这一点上的垂直线,表明在长期中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并不存在替代关系。


宏观经济学中AE-NI模型中的AE是什么的缩写?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一种,宏观经济学中的基础理论,国民收入(NI)=总支出(AE)。在使用价值上,国民收入是由体现新创造价值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所构成。宏观经济学中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仅包括产品市场,即国民收入(ni)=总支出(ae)。要分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来考虑,部门越多越复杂,两部门是c+s=c+i:三部门就是c+s+t=c+i+g;四部门就是c+s+t+k=c+i+g+(x-m).c是消费,s是储蓄,i是投资,t是政府净收入,g是政府购买,k是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x-m)是净出口。扩展资料:宏观经济学中描述国民收入和总需求相等关系的基础模型。其中NI表示国民收入,AE表示总需求。这个模型论述的是国民收入和总需求的关系。在净税收NT和政府购买支出GP以及净出口NX都等于零的两部门(消费品部分和投资品部门)模型中。其中C为消费,MPC为边际消费倾向。,表示I投资是外生变量,由于NI=AE,这样在边际消费倾向给定的条件下,每一个数量的I都会导致一个均衡的国民收入NI。实质上这里表述的是《通论》中所说的乘数效应。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NI-AE模型

用常规的总供给曲线怎样推导出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是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由新西兰经济学家威廉·菲利普斯于1958年在《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  此后,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解释,尤其是萨缪尔森和索洛将原来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交替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发展成为用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表达式的互推  1) P^-Pe^=f(U-U*),设f(U-U*)=-ε(U-U*)  2) P^=P-P-1 Pe^=Pe-P-1,——P^-Pe^=P-Pe——P-Pe=-ε(U-U*)  3) 奥肯定律:1960s美国的阿瑟.奥肯  a. 定义:经济周期中失业变动与产出变动的经验关系,揭示了劳动力市场与产品市场的重要联系。即失业率每高于自然率1%,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  b. 表达式:(Y-Yf)/Yf=-α(U-U*),α=2  4)联立求解:  P-Pe=-ε(U-U*) Y-Yf=(αYf/ε)*(P-Pe)——Y=Yf+λ(P-Pe)  (Y-Yf)/Yf=-α(U-U*)  5)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Y=Yf+λ(P-Pe)  λ=0,古典AS  λ=无穷,固定价格AS  λ有限正数,常规AS——总产出是“未预期到的价格水平变动”的函数——产生了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新凯恩斯主义的区别  AS与PC的关系  1)二者反映的本质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对“价格水平变动是实物经济的实际产出、就业量由最初的偏离充分就业水平——通过工资—价格调整——回归充分就业水平”的过程的刻画。  3) AS侧重于“价格—产出”之间的关系,PC侧重于“价格的变动率—产出(就业)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前者是二者绝对水平的相依关系,后者是二者相对变化率的相依关系  4) AS与PC都对应着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新凯恩斯主义本质相同的观点所决定的不同表现形式

上一篇:广灵极乐寺

下一篇:最美逆行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