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女权运动的三个阶段的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
18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为第一阶段,这个时期是女性主义的萌芽期,也可以称作是传统的女性主义。这个时期的女性主义,主要争取与男性平等的教育权利,政治权利,经商权和财产继承权等。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60年代,是女权运动的第二阶段,也是女权运动发展的停滞期。第一个原因是是女性主义的思路比较茫然,其二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女性不得不安于贤妻良母的地位。20世纪60年代以来兴起的新女权运动,是女权运动的第三阶段,其间爆发了女权主义的第二次浪潮。
美国女权运动的三个阶段的具体时间?
18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为第一阶段,这个时期是女性主义的萌芽期,也可以称作是传统的女性主义。这个时期的女性主义,主要争取与男性平等的教育权利,政治权利,经商权和财产继承权等。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60年代,是女权运动的第二阶段,也是女权运动发展的停滞期。第一个原因是是女性主义的思路比较茫然,其二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女性不得不安于贤妻良母的地位。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兴起的新女权运动,是女权运动的第三阶段,其间爆发了女权主义的第二次浪潮。
望采纳,谢谢
女权主义到底指的是什么?
指的就是在这个社会上女生应该应得到的一些权力,就比如说其实在工作中很容易说是对于女生产生一些偏见或者是误解,比如说女生可能要结婚生孩子,这时候工作可能就不一定能够保得住,或者说有时候女生他在工作中做的特别好特别突出,所以说就会有一些人用狭隘的眼光来审视这个女生,所以我觉得这个时候女生想要得到的这种所谓的女权主义,其实就是希望能够在这个社会中和生活中是能够受到公平的待遇。
什么是女权主义
女性主义又称女权(女权主义) 、妇女解放(女性解放)、性别平权(男女平等)主义 [3] ,是指为结束性别主义(sexism)、性剥削(sexual exploitation)、性歧视和性压迫(sexual oppression),促进性阶层平等而创立和发起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批判之外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性底层的权利、利益与议题。女权主义是女性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用语,两者本质没有区别。女性主义的观念基础是认为,现时的社会建立于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体系之上。女性主义理论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平等的本质以及着重在性政治、权力关系与性意识(sexuality)之上。扩展资料:女权主义的影响:1、对公民权的影响女性主义在西方社会取得了不少重要的影响,当中包括女性投票权;较为平等的工资;提出离婚的主动权与“无过失离婚”的出现;安全堕胎与结扎的权利;获得大学教育的权利等。女性主义法学对中国乃至世界各国的立法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2、对语言的影响很多说英语的女性主义者都支持使用无性别意识的语言,例如以“Ms”统指所有已婚和未婚的女性,或在不清楚性别时用“他(he)或她(she)”指明,而不只是用“他”。女性主义者也支持使用包含二性元素的语言。3、对同性恋的影响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女权运动,是在基督教文明形成后西方世界首次公开讨论性的非生殖作用。而同性恋性行为的第一特征,就是不具有繁殖功能。因此,女性主义公开讨论性爱的非繁殖功能,就像是开了一道泄洪闸,为之后的各种性别性向运动奠定了基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女权主义
女性主义有何意义?
女性主义是指为结束性别主义(sexism)、性剥削(sexual exploitation)、性歧视和性压迫(sexual oppression),促进性阶层平等而创立和发起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批判之外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性底层的权利、利益与议题。、女性主义的观念基础是认为,现时的社会建立于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体系之上。女性主义理论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平等的本质以及着重在性政治、权力关系与性意识(sexuality)之上。女性主义政治行动则挑战诸如生育权、堕胎权、教育权、家庭暴力、产假、薪资平等、投票权、代表权(Representation politics)、性骚扰、性别歧视与性暴力等等的议题。女性主义探究的主题则包括歧视、刻板印象、物化(尤其是关于性的物化)、身体、压迫与父权。扩展资料女性主义运动是一个跨越阶级与种族界线的社会运动。每个文化下面的女性主义运动各有其独特性,并且会针对该社会的女性来提出议题,比如苏丹的性器割除(genital mutilation,见女性割礼)或北美的玻璃天花板效应,以及中国的女性参政问题、女性劳动报酬偏低的问题;女性下岗失业比例偏高的问题;流产和遗弃女婴问题;婚后居住在男方家所带来的男女不平等问题;媒体和社会观念中的父权(男权制)(Patriarchy)思想残余问题等。而如强奸、乱伦与母职则是普世性的议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女性主义
为什么20世纪初美国的女权运动这么重要?
回顾美国女权运动史,人们可以发现从1848年到1900年的半个世纪中,只有四个州即怀俄明州(1890)、科罗拉多州(1893)以及爱达荷州和犹他州(1896)给予妇女选举权,而从1900年至1920年的短短二十年中,先后有三十二个州给予妇女选举权,并在宪法中得以确定。
二十世纪初女权运动迅猛发展首先是和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的。
经济的发展带来广大妇女基本生活方式的彻底改变。1900年的人口统计报道,在美国近六百万妇女走出家庭靠挣钱为生。1890年到1900年之间,工厂中的女工数量比男工增长得快,它比出生率增长都快。到1910年,靠工资为生的妇女人数约九百万。这就意味着有九百万下层劳动妇女正在迅速地摆脱以父亲、丈夫为中心的家庭的控制,她们接受了自立的职责,同世上的男工们竞赛。(注:Richard.Hofstadter:《The Progressive Movement 1900-1915》New York 1963年版,P84-87。)
同时,二十世纪初,各种家庭电气用具出现,从电熨斗、电话机、电烤箱、电暖炉到洗衣机、吸尘器,使家务劳动越来越轻松。父亲白天工作在外,中餐往往也在外自行解决,以前落在母亲肩上的教育和抚养孩子的责任现在统统由学校和幼儿园承担了,医学的进步使许多疾病得到根治,母亲的困扰减少了。这些都使广大中产阶级妇女有了真正空闲的时间。她们之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社会意识,却苦于家务缠身无法全身心地投入社会活动。现在,现代化的技术解放了这批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妇女,妇女参与社会的标志是妇女俱乐部总联合会的成长,总联合会的成员从1898年的五万人增加到1914年的百万强。“对妇女的解放来说,这比历代英勇斗争的妇女参政运动者全部的鼓动宣传更有效力。”
纵观美国妇女运动的历程,二十世纪以前,无论在被称为黄金时代的殖民地时期、拓边开荒的西进时期还是被养在闺阁中的淑女时代,美国妇女一直没有离开过一个地方,那就是家,生育、性、教育后代始终是她们在家庭中的职责。只是在几次战争期间,许多原来不接受妇女的社会领域曾向妇女开放过,一旦战争结束,大门就关闭了,偶有一些妇女被关在门外,那数量也是微小的。妇女真正大规模的持久、坚定地走出家庭走向社会,是在二十世纪初,其冲击力来自于经济的发展。中产阶级妇女在投身社会改革中,开阔了视野;广大女工在操纵机器中,为适应机器工业的技术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素养和文化素养。中下层妇女在共同的斗争中,感觉到团结的力量,共同走向自我觉醒。
第二,越来越多的人觉悟到因性别而不给予选举权的无理和不公,也是促使二十世纪初女权运动迅猛发展的重要原因。
从世界范围看,当时“在世界上的每一个立宪国家,趋于承认妇女与男子在政治上完全平等的运动正在得到加强。在半打国家中,妇女已经完全获得了选举权,在英国,反对势力正在寻找投降的条件。”(注:Richard.Hofstadter:《The Progressive Movement 1900-1915》New York 1963年版,P84-87。)从美国国内看,长期以来,反女权主义者认为,妇女获得选举权是危险的。因为一旦妇女获得选举权,她们将会抛弃家庭和传统美德,性别的区分将日渐模糊,男人将失去他们的男性气质,妇女开始将自己扮演成男的。十九世纪末社会、经济、政治各方面的深远变化使得反女权主义者的理论越来越缺乏说服力。二十世纪初,男人们日益依赖各种各样的已有妇女加入的利益集团和社团组织来代替或补遗选举政治上的参与。尽管妇女没有选举权,但妇女团体和组织已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策的通过。对那些有远见的政客来说,引导和利用妇女参与政治比阻止妇女介入政治领域更符合潮流。
更为重要的是,反女权主义者不再顽固地坚持选举权会使妇女脱离家庭。因为二十世纪初,社会已经分担了某些家庭功能。学校承担了过去妇女在家庭中的教育职责,幼儿园承担了过去妇女在家庭中的抚养职责,纺织厂、制衣厂、制皂厂等承担了过去妇女在家庭中的“女红”职责,快餐业承担了过去妇女在家庭中的烹饪职责,可以说,除了性爱和生孩子这两项职责社会无法承担外,其它的家庭功能都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而不同程度上交给社会,社会是扩大了的家庭,社会在发挥这些功能时依旧需要妇女的参与。因此,妇女没有脱离家庭,而是从原来的小家走向社会这个大家。正如1910年女权主义者兼新闻撰稿人丽莎·切尔德·多拉强调说:“妇女的空间是家——家不是四面围墙的小家,家就是这个社会,家庭就是这个住满了人的城市,学校是真正的育儿室。而且,这个家和这个家庭都需要他们的母亲。”(注:见《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1984年第三期之Paula·baker:《The Domestication of Politics:Women and American Political Society 1780-1920》,P632。)
多拉的理论紧紧抓住“家”这个基点,为广大妇女参与社会提供了新视角。同时,美国的联邦、州、市、各级政府也转变职能,过去它们主要围绕分裂主义、种族问题和经济政策展开工作,现在它们不断增强在社会福利和经济生活中的角色,致力于改进学校、医院、救济院和其它公共服务设施。这些工作即使在反女权主义者看来,也比较适合女性介入。于是许多妇女投身到社会公益事业中来。她们着力于监狱改造、健康教育和服装改革,帮助老人、穷人和儿童,争取立法制止卖淫,保护已婚妇女的财产权,反对童工,维护女工的基本权利等。涌现了简·亚当斯、艾·塔贝尔、利莲·沃尔德等杰出女性。她们以事实证明,妇女参与社会不仅没有剥夺男人的男性气质,反而运用自己的女性气质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反女权主义者的理论越来越没有市场,越来越多的人趋于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有女性参与的社会才是完美的社会,有女性参与的政治才是完美的政治。就拿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来说,他原来的理想女性是多生多育,贤妻良母,认为“就是给予妇女选举权,也不能给妇女的处境带来重大的改善。”(注:《大转折的年代——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研究》李剑鸣著,天津教育出版社1992年5月,P126。)然而,到了1912年,罗斯福公开表示赞同男女平等,并在进步党党纲中写入了平等选举权条款。
第三,二十世纪初女权运动的迅猛发展离不开第二代女权运动领导人成功的策略。
以卡里·查普曼·卡特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人毕竟生活在与以伊丽莎白·凯迪·斯坦顿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人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比较两代领导人,不难发现,第一代领导人长于理论,着眼于女性的“自我之孤独”,第二代领导人长于策略,着眼于科学、种族、效力和合作等诸方面。早期的女权主义者从“人人生而平等”出发,要求给予妇女同男子一样的权利。她们以《独立宣言》为样本,用“男人”一词代替“乔治国王”,提出了十八点不满和十二点建议,构成《塞内卡富尔斯宣言》的主要内容。伊丽莎白·凯迪·斯坦顿也在其《自我之孤独》一文中,一再强调男女平等的公正性,她写道:“既然短暂的时光乃至永久岁月所带来的欢乐和痛苦,男女一样平分,那么男人想在投票箱前、在王位上代表妇女,想在国家中代妇女投票,在教堂里代妇女祈祷,在家庭里高居圣坛之上、扮演神父角色,这岂不是霸道之至吗?”同时她又呼吁为妇女在生活的各个领域求得“自主权”,因为“最能提高人的判断力,最能激发人的良知的莫过于个人的责任。最能增添个性尊严的莫过于承认个人自主权,莫过于——普遍承认——人人拥有平等地位的权利。”“假如一个女子被视为公民,视为一个伟大国家的一个成员,那么,根据我们政府的基本原则,她就应该享有其他成员所享有的同样权利。”(注:Barbara Welter:《The Women Questions in American History》New York 1973年版,P85-86。)
其中,自主权中的重要一项是选举权。1894年,斯坦顿写了一本小册子,题为《选举权——一项与生俱来的权利》。与斯坦顿的自然权利说不同,卡特更强调选举的功效。1918年,她说,她不知道选举权是什么,是权利?是义务?是特权?但是,“不管它是什么,反正妇女们要它。”(注:Barbara Welter:《The Women Questions in American History》New York 1973年版,P84)。因为首先,承认选举权的合法性不同于承认人权和公正;其次,无论以什么理由要求来的妇女选举权,它都将带来最有利的回应,那就是对社会有益。一旦妇女获得选举权,它将增强妇女承担政府职能的兴趣和领悟能力;妇女通过对公民权概念的亲身体验,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从而成为一个更完美的母亲;妇女获得与丈夫平等的地位,打破夫妻之间一方卑躬屈膝,另一方残暴专横的不公正关系,从而更有利于妇女成为一个好妻子。总之,妇女获得选举权不单为了自身的自由,更是为了改造社会和维护家庭。
强调获得选举权对社会的有益性比强调获得选举权的公正性更有助于赢得社会对女权运动的支持,这是第二代领导人比第一代领导人的高明之处。
其次,与早期女权运动相比,二十世纪初女权运动的目标更为专一,那就是集中赢得选举权。妇女要争取的自身权利不只选举权一项,但选举权无疑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一项。因为一旦妇女们获得了选举权,就可以选举妇女自己的代表和愿意替妇女说明的代表,在国会就有了妇女自己的声音。一旦妇女获得了选举权,那妇女们面临的其它问题,诸如社会地位低下,受教育机会少,多生多育的痛苦,工作报酬不公,恋爱婚姻的不自由等等,皆可迎刃而解。一句话,运用选举权,妇女们可以获得男性社会中得不到的自我保护和自我完善,承担对社会的警觉和责任。所以,争取选举权是一切问题的根本。将目标缩小到选举权一项,有利于集中赢得最后的胜利。
不可否认,斯坦顿、安东尼、露西·斯通等,她们是美国妇女运动的奠基人,为女权运动作出了辉煌的贡献,并留下了许多里程碑式的女权理论著作。但是,在运动的具体操作中存在着不少遗憾。例如,女权运动曾被废奴运动和禁酒运动转移过方向,1869年开始的斯坦顿和露西·斯通的分庭抗礼一度削弱了女权运动的力量。
第二代女权运动领导人吸取了第一代领导人的经验和教训。她们从废权运动中获取灵感和政治技巧,创立了一套有别于分裂主义的理论体系,在领导禁酒运动中日渐突破禁酒的初衷,与人民党、劳工党和基督教会并肩合作。更为重要的是,她们全力以赴争取选举权的获得,目标的专一性增强了运动的战斗力。为了这个共同的目标,在斗争方式上分岐的温和派和激进派互相支持,互相宽容。例如卡特尽管对国会联盟的领导人艾丽丝·保罗的过激斗争手段持不同看法,但仍然承认艾丽丝·保罗等人在妇女运动中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在她的领导下,美国妇女运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合作。在斗争策略上,第二代领导人指出,选举权获得的关键是踏实的行动,而不是理论的争辩。为此,她们不再停留在演讲呼吁和著书立说上,而是举行游行示威,采取纠察、诘难政治候选人、绝食等方式,更加广泛地争取世界舆论的支持,并创立“世界妇女党”。此外,第二代领导人还抛弃了原来的一州一州获得选举的逐州战略,而是自西向东集中赢得整个国家的修正案。
由于她们比十九世纪的第一代女权运动领导人才更具专一性、合作性、务实性和策略性,因此,这场铺天盖地的妇女争取选举权运动终于取得圆满成功。
此外,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欧洲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思潮影响下,美国出现了夏绿蒂·帕金斯·吉尔曼和埃玛·戈尔德曼等一些左派女权主义者,她们攻击婚姻制度,攻击家庭,认为家庭是妇女的监狱,使妇女成为社会“白痴”,从而危及整个文明的进步。对男性社会统治者来说,这些左派女权主义者与女权主义者相比,“两害相权取其轻”,还不如满足女权主义者的要求,给予妇女选举权。正如一位选举积极分子对吉尔曼说的那样:“因为你们要的东西比我们要的东西糟得多,所以,他们会为了逃避你们的要求而满足我们的要求。”(注:《女性的崛起——当代美国的女权运动》王政著,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年6月,P25。)
第四,玛格丽特·桑格领导的节育运动加速了二十世纪初美国妇女解放的进程。
朱丽叶·米切尔指出:“只要生育仍是一种自然现象,妇女就注定要成为社会剥削的对象……本质上,她们的存在受制于她们无法控制的生物进程。”(注:《妇女:最漫长的革命:当代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精选》李银河主编,三联书店1997年版,P20-21。)设想一个妇女一生中最有活力的生命阶段陷于怀孕、生育、哺乳和流产等这种自然生理状态,那么她如何有时间承担社会角色?又如何有时间争取政治权利?现存伊·斯坦顿和苏珊·安东尼的通信材料显示,斯坦顿抱怨自己被婚姻和母性夺去了时间和精力,而老处女安东尼则催促她将家务放在一边,尽快起草一份立法申请。斯坦顿回信道:“一旦你逼我太甚,我将再生个小孩,听仔细了,不要逼我走出这一步!”(注:Barbara Welter:《The Women Questions in American History》New York 1973年版,P81。)在整个历史过程中,妇女一直可获得一些技术手段来控制生育,但这些手段往往是残忍和危险的(例如溺婴和堕胎),历史学家林达·戈顿指出:“渴望安全的流产和避孕,由此带来的问题使妇女产生了共同的女性经验……这种愿望是如此强烈以致于她们甘冒巨大的风险,来赢得一小块空间支配自己的生活”(注:《世界史研究动态》1991年第四期之《妇女史的挑战》〔美〕吉达·勒纳著,P42。)
美国的节育运动出现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但作为一场现代运动在二十世纪初的二十年得以迅速发展,这离不开玛格丽特·桑格的努力。
玛格丽特·桑格1900年随夫迁往纽约,长期在贫困的纽约下东区从事医护工作。期间,她亲眼目睹了该地妇女怀孕不止带来的悲惨情景。据当时的统计,在美国每年因不愿养育而自愿堕胎致死的约2.5万,不满一岁死亡的婴儿年逾30万。(注:《域外女性》陶洁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会性1995年6月,P244。)桑格决心为解除这一痛苦而战。在《妇女和新人类》一书中,她写道:“掌握自由的手段既是妇女的特权,也是妇女的义务。”她进一步指出“自由的民族不可能由奴隶的母亲们生出……一个妇女不能称自己为自由人,除非她拥有和掌握自己的身体。一个妇女不能称自己为自由人,除非她能自觉地决定是否将做母亲。”(注:《美国读本》〔美〕戴安娜·拉维奇 林本椿等译,三联书店1995年,P581-582。)
1873年,纽约取缔卖淫协会负责人安东尼·康斯托克通过游说,使国会通过一项法律,认为避孕是诲淫行为。但是,桑格不顾这些,决定同这项男人制定的法律作斗争。她第一次创造了“节育”这个词。1913年她自费创办全美第一份宣传节育的杂志——《妇女革命》双月刊,还编写全美第一本指导避孕的小册子——《家庭节育须知:一个护士对妇女的忠告》。1916年,桑格在布鲁克林创办了全国第一家节育诊所,成千上万的妇女排队候诊。她一生八次入狱,面对谴责,桑格从容不迫地在法庭上阐述自己的观点,宣传节育的必要性。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她、支持她,最终法庭不得不对某些法律从宽解释,允许使用某些避孕手段。一战期间,美国政府还将她的《节育须知》更名《士兵须知》发下,各地开始建立节育诊所,推动计划生育工作,探索更为先进的避孕方法。
节育运动的成效从1910年美国人口统计局的数据可见一斑:美国的人口增长率1820--1880年为26%,1880--1890年为24.9%,1890--1900年为20.7%,1900--1910年为21%,1910--1920年则骤降至15%。(注:Harold.V.Faulkner:《The Quest forSocial Justice 1898-1914》The Macmillam Company 1931年版,P163。)这期间的人口增长率还包括一千二百万移民的涌入,这更加说明了人口出生率的下降。
节育运动的推进,现代避孕法的推广,意味着人类生备之后,妇女才能在除去再生产职能之外,追求她们的自我价值,因此,玛格丽特·桑格领导的节育运动对二十世纪初美国妇女的解放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二十世纪初女权运动迅猛发展的催化剂。
与美国历史上的历次战争一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妇女们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继续操持家务,另一方面为战时努力做了巨大的贡献。她们成立了“妇女服务全国联盟”(The National League for Women's Service),在各个州建立支部,组织志愿者保养、维修汽车,充当掩护部队服装的试验者,在红十字会当护士,甚至有农田女工队征召、训练和安排15000名妇女参加遍布20个州的农场劳动,这些妇女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各行各业,她们跟男人们一样,为山姆大叔贡献着一切能贡献的。妇女们的工作不仅显示了强烈的爱国心和充沛的组织能力,解决了战时劳动力缺乏的困境,更重要的是,她们的工作证明了她们有充分的潜力适应新的社会经济角色的挑战,许多男人能干的活她们一样能干,而且一样干得好!
1918年8月28日,《纽约时报》对农田女工是这样评价的:“农田女工不是一个玩笑,她是这次战斗中的推动因素。”同年4月,威尔逊总统赞扬她们是国家的引导者。(注:《Clio Was a Woman: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Women》edited by Mabel.E.Deutrich and Virginia.C.Purdy Howard University PressWashington D C 1980年版,P142。)
妇女参与一战的各项活动都是在妇女组织有秩序的领导下进行的,它们构成妇女运动的一部分,随着人们对妇女看法的进一步改变,妇女运动的支持者也越来越多,终于在战争结束后的第三年,即1920年,第十九修正案通过,2500万美国成年妇女和男子一样拥有了选举权。
综上所述,促进二十世纪初美国女权运动迅猛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现代化带来的经济冲击。同时,妇女们对这场现代化作出积极回应,一方面投身各项社会改革运动,另一方面为争取自身权利而斗争,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既改变了社会对妇女的传统观念,又激发了广大妇女的觉醒意识。借助于这些因素的共同推进,以卡特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人踩在斯坦顿、安东尼等第一代领导人的肩膀上,在二十世纪初,迎来了美国女权运动的春天
何谓女权运动?
西方女权主义分三个阶段:1。第一代女权主义 (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 2。 现代女权主义( 20世纪初至60年代) 3。后现代女权主义 ( 20世纪60年代至今)
1、第一代西方女权主义:西方女权主义起源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以后,19世纪下半叶出现第一代,和欧洲工业革命同步,代表人物是英国的HARRIET TYLER MILL。最初的诉求是妇女在受教育和立法上应当平等,在经济上与男性平等。她们主要是从经济方面诉求妇女的解放,对以后的女权主义运动,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女权运动有很大影响,这一代有影响的文学作品有易仆生的"娜拉"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等。中国20-40年代的一些社会主义者受到的女权主义影响,恐怕主要是属于这一代的。这一时期,女权主义还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主要是一些实践活动,象克拉拉。蔡特金领导的妇女同工同酬的运动,和"三。八国际妇女节"的诞生。
2、第二代西方女权主义: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殖民制度瓦解,各种矛盾从新排队,女权主义在这个大动荡的时期也各树大旗,风起云涌。这个时期的女权主义分道扬镳成为以 KATE MILLET, CATHARINE MACKINNON 等人为代表的"激进主义女权主义",以 JULIET MITCHELL 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 /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和以贝蒂·佛里丹等人为代表的" 自由主义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主要是从经济和阶级斗争方面要求妇女和男性的平等,要求妇女的在物质上的地位。而"激进女权主义"和"自由女权主义"却是在"性"方面诉求女性的"解放"。她们挑战的是整个男性社会,挑战"性阶级"体制。美国的凯特。米丽特在她的"性政治学"( 1970年)一书中第一次引入"父权制"( PATRIARCHY)的概念,她认为妇女受压迫的根源是"父权制"。她们将女性和男性完全对立起来:男人是敌人,女人是朋友;男人是暴躁,女人是温柔;男人是迫害者,女人是被迫害者;男人是压迫者,女人是被压迫者;男人是战争贩子,女人是和平主义者;男人是胜利者,女人是失败者;男人是个人中心主义者,女人是关系取向者;男人的快感只局限在生殖器上,女人的快感则体现在全身各方面;男人只注重结果,女人则注重过程……等等等等。这种简单的二分法,受到以后的后现代女权主义的批判,这一点很重要,也是后话。不过,这一时期的女权主义,尤其是激进和自由女权主义对"性解放"的诉求,对一批女权主义作家产生很大影响。弗吉利亚。伍尔芙和莱莘等人的作品虽然有后现代的痕迹,可是基本上是这一时期女权主义在文学上的代表。我想,国内那批"女作家",模仿的也是这几位。再加上个杜拉斯和米兰·昆德拉。
3、后现代女权主义 :
后现代女权主义开始于上个世纪60-80年代,她的产生大概和两个因素有关,一是,由于60年代的"性解放"和将男女对立起来的女权思想,带来了无数的家庭破裂,单亲母亲,问题儿童和爱滋病流行,于是人们反思:社会值不值得为性解放和女权主义付出那么大的代价?另一个因素是,8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女人占据了政府企业学校传媒的领导地位,当了老板,男人们惊呼:母鸡打鸣了!女人也开始怀疑:还会不会生蛋?于是,后现代的女权应运而生。
如果说第二代的"现代女权主义"重实践,则第三代的"后现代女权主义"更重视超出女性范围的哲学思考,社会主义和性自由的色彩更浓厚。
先来说"性",这是时下国内那些"后现代"女人们模仿得最起劲的。后现代女权对现代女权的反动在于,她们否定了第二代女权主义者将女人和男人对立起来的说法,再不提男人是压迫者,女人是被压迫者,而提倡男女的"阴阳合一",她们否定"妇女""身体""父权"这样一些概念。美国的JUDITH BUTLER 在"性别的烦恼"等书中说,性别是社会的而非天生的,身体不是生物意义上的"自然身体"而是由文化和权力决定的。这使我想起卫惠"上海宝贝"里那一中一洋的两个男人,以及卫本人和他们的关系。法国的MONIQUE WITTIG更奇特,她说,女人并非生来就是女人,女人的身体也是社会造成的,她主张没有"男人"和"女人"的社会。这种彻底的从社会地位到生理地位都平等的论调,完全打破了"男性的语言"。美国后现代女权主义者们主张"以往的女权主义者是用男性的语言说话,现在我们要用女性的语言说话。"ANNIE LECLERC 在她的书中写到,这种女性的话语就是"我女性的肚子,*和乳房的快乐,它既不是灵魂和德行的快乐,也不是感觉的快乐,而是一种令人沉醉,男性难以想象的肉体快乐。"啊,我突然明白,以前在网上见过一些用中文写"诗"的"女诗人",她们那些"肚子,*,乳房"的"诗歌"原来是抄袭这位安妮小姐的!
后现代女权在"性"方面不再追求第二代女权主义要求的性夥伴数量,而更讲究质量,也就是说,与其和一些乱七八糟的男人滥交,不如和同一个性夥伴快乐的从一而终。这不啻是对60-70年代性滥交,离婚单亲吸毒爱滋的反思,可惜,中土现在还在步那60-70年代的后尘,大概还要过10-20年才能"醒"过来。现在,西方出版界开始出版介绍中土"房中术"的著作(注意,不是小说,是近似"学术"的作品),这种书在我们自己那里大概还在"黄色禁书"一栏里挣扎,在别人这里,可是当作好东西在学习呢。这就是"反思"的重要性么。
由于有更多的女人参加到政治商业媒体学术行业,并进入领导阶层,"母鸡打鸣"的结果,使后现代女权主义者们将女权主义这个东西引进哲学思考领域。比较积极的有"生态女权主义"和"过程女权主义"。前者代表人物是美国的 CHARLENE SPRETNAK,她的一系列"绿色"著作,在西方有着广泛影响。她认为,"现代化"并没有实现它所许诺的更好的生活,并没有带给世界和平与安定。现代化的主要表征是物质主义,工业主义,分离主义,父权制度等等,它们将人和自然对立起来,对人类产生巨大负面影响。她主张的生态后现代主义是:生态智慧,基层民主,个人与社会的责任,非暴力,尊重差异,可持续的发展和女权主义,还真有些社会主义的理想呢! SPRETNAK 毫不掩饰地说,她的生态女权主义是挑战西方文化中贬低自然和贬低女性的作法,挑战那些在灭绝生态的活动中压迫人(特别是妇女)的社会和政治秩序,挑战西方父权主义的分离分化对立人类和穷揭资源的豪强霸道行为。
有趣的是, SPRETNAK 将以阴阳整合与互动为特征的道教精神写在她的著作中,认为那是优秀的文化财富。
后现代女权主义的另一分支是"过程主义",她鼓励女性以其本能的"热情,温柔,回应,可变"作为想象和思考的动力,而拒绝传统的形而上学的刻板的男性思维方式。她们认为"只有当妇女在一个对女性和男性同样尊重的社会中获得了和男人一样的平等地位时,人们才将实现所必须的各种变革,才有正义,享受,秩序和创造。"
这种社会我们以前好象在哪里见到过?见到过又消失了?或者是从来就没有过
在女权主义三大主要派别(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激进女权主义)长达百年的论争之后,随着西方国家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进程,出现了一个崭新的理论流派,这就是后现代女权主义流派,有的理论家甚至将这一新流派的出现称为妇女运动的“第三次浪潮”。(Coole,184)我想,其原因在于后现代女权主义颇具颠覆性,它不仅要颠覆男权主义秩序,而且要颠覆女权主义三大流派据以存在的基础。因此,严格地说,后现代女权主义并不能算是与上述三大流派并列的第四大流派。
后现代女权主义者大多活跃于学术圈内,但她们也参与女权主义的政治运动。如果要追寻后现代女权主义的思想渊源,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后现代主义大思想家福柯(Michel Foucault), 每一位后现代女权主义者都把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无论她们对他的思想是全盘接受,还是批判地接受。福柯是一位怀疑主义哲学大师,是怀疑主义哲学传统在20世纪的重要继承人。他主张检验知识变化的实践,而不是用标准的认识论方法去证明独一无二的理性或科学。他对现存一切秩序体制的确定性的稳固性提出了质疑。他指出:“我所分析的一切就是为了否定关于人类存在方式的普遍适用的必然性的观念。我的分析旨在揭示出现存制度的人为性质,揭示出我们还拥有多少自由的空间,还能对现存的一切作哪些改变。”(转引自Martin,11)此外,受到后现代女权主义高度重视和大量引证的还有后现代主义大师和重要思想家拉康(Lacan )和德里达(Derrida)。
一
对后现代女权主义的思想渊源及其主要观点做一概括,似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否定所有的宏大理论体系(grand theories)。后现代女权主义的这一基本理论倾向来自后现代主义,高度概括地说,这一理论思潮的要点是反对一切有关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大型理论体系,主张只有分散的局部的小型理论才是有效的。后现代女权主义致力于批判所有那些高大宏伟和涵盖一切的现代理论,试图建立社区理论,即,将道德和政治观念建立在小范围的特殊社区的经验之上,否定因果关系与宏观社会概念。有一种说法认为,“女人缺乏把握规模宏大的法则和原理的能力。”(Bacchi,14)对此,后现代女权主义者针锋相对地提出:应当对我们的社会合法性所由建立的所有法则和原理做重新的审视。
从启蒙思想开始,所有的大型理论都标榜其普遍性和性别中立的性质,那些强调两性差异的理论也自称是性别中立的。可是在后现代女权主义看来,这些理论都是以男性为其标准的,完全忽视了女性的存在。例如在公众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划分上,认为前者是男人的天地、后者是女人的天地,这就是典型的父权制政治思想。在政治领域完全没有女人的位置。后现代女权主义认为,女性从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思想解放中没有得到过什么益处,自由主义和启蒙主义的话语,从洛克到康德,从来都没有把女性包括在内。
在西方进入后工业化社会(丹尼?贝尔用语)之后,有关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总体性话语遭到怀疑,甚至连理论本身也遭到怀疑。后现代女权主义反对对性别、种族、阶级作宏观的分析,认为这些分类都过于概括了。由于每一个类别的内部都是千差万别的,所以这些分类都不再适用了。在她们看来,就连“女人”、“父权制”这类概念也都带有大成问题的本质主义色彩。
后现代女权主义从根本上反对西方知识结构中最为根深蒂固的两分主义(dualism),例如总要把事物分成不是这样就是那样、 你与我、好与坏、高与低等等。它提出另一种思维模式,即整合的思维模式,其中包括为女性赋予价值的模式,反对二元提倡多元的模式,差异政治的模式(其中包括种族、民族、阶级、性别和性倾向的差异),以及重视他人的模式等。
(二)关于话语即权力的理论。在当代的社会理论中,事物和话语谁更重要的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议题。后现代主义大师德里达曾断言:在文本之外一切均不存在(There is nothing outside the text)。他试图用话语理论去否定物质现实。后现代主义将理论概念的重心从“结构”改变为“话语”,这就使福柯、德里达等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的重要性超过了以往的所有思想家。他们创造了一个新的视角,那就是:话语就是一切,文本就是一切,主体已经死去,所谓历史就是一套基要主义的话语(foundationalist discourse),其特点是不容人们质疑。
福柯的权力—知识形成学说旨在说明,权力的实施创造了知识,知识本身又产生了权力。权力是由话语组成的。福柯一开始曾关注过经济和物质的权力,但是随即转向否认权力是一种压制力量,是由一个统治阶级来掌握的。他认为,所有的权力都是生产性的——它产出知识——而不是压抑性的。因此知识和权力是一回事,没有什么区别。他认为,那些被压制的知识总是被排除在正式的权力历史之外,因为它打断了绝对真理的形成史。福柯不是主张用一套新的真理来取代老的一套,而是指出真理的特殊历史背景。因此真理都是相对的,没有什么绝对真理。福柯使人们看问题有了历史主义的角度,即思想不是从没有时空限制的自然和必然中形成的,而是从历史的人们的智慧中形成的。他的历史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所谓外部真理、永恒基础和普遍理性提出了挑战。他说:“由于它们是被造出来的,它们就能被毁掉,假定我们知道它们是怎样被制造出来的。”(转引自Ramazanoglu,180)
福柯对西方的话语所做的分析,其主要攻击目标是西方关于社会、历史与政治的宏观理论,其中最主要的是两大理论传统:自由人文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包括其弗洛伊德派变种),以及传统的革命理论。他认为这两大传统都是建立在本质主义之上的,都是建立在有关人性、人类历史、经济和力比多的总体理论之上的,都是建立在法律话语权力模式之上的。这个模式有三个基本假设:第一,权力是被占有的(被个人、被阶级或被人民);第二,权力从一个集中的源头自上而下流动(如法律、经济和国家);第三,权力是以*的(压抑的)方式加以实施的(如以制裁相威胁的禁制)。而福柯使我们注意到在国家、法律和阶级之外存在着的权力,他的权力模式与传统模式有三个基本区别:第一,权力是在运作的(exercised)而不是被占有的(possessed);第二,权力的运作方式主要是生产的( productive )而不是压抑的(repressive);第三,权力是自下而上的而不是自上而下的,是分散的(decentralized)而不是集中的(centralized)。(Bazilli,20 —21)
后现代女权主义从福柯那里获得的启示是:福柯的权力形成学说并不是权力理论或任何传统意义上的历史,而是反理论的(anti —theory)。它不是告诉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也不是为我们提供一个更美好社会的蓝图,而是为我们提供如何看待既存理论的视角,以及从权力作用的角度来分析它们的方法。他提醒人们:人们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是如何为统治他们自己服务的,人们又是如何通过制造真理的过程来管制他们自己的。总之,它不是去解释现实,而是批评别人在解释现实时所犯的错误,其批判矛头主要指向那些本质主义者(essentialist)。
在有关权力的问题上,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认为,权力就是权威,是统治和剥削所有个人的权力;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则认为,权力就是统治阶级统治被统治阶级的权力;而后现代女权主义却把权力定义为分散的、弥漫的,而不是集中于某个机构或某个群体。过去,女性一般被认为是更看重事物,而不看重话语的,例如,她们更加关注的是低工资问题、强奸问题和溺杀女婴问题,而不太关注自己在历史文献中被置于边缘地位的问题。后现代女权主义主张在妇女运动内部实行一个“模式转换”,即从只关注事物到更关注话语。因为按照后现代主义的观点,话语就是权力。
后现代女权主义批判了激进女权主义和自由主义女权主义在性问题上的观点,认为它们这两派的观点都没有能够摆脱权力的压制模式,都把权力视为由某种机制和群体所占有的一种东西了。它认为,传统的压制模式是本质主义的;它的基本假设是:男性的性一般总是同暴力、淫欲、将对象客体化以及以性高潮为主要目标联系在一起的,而女性的性则与抚育、相互的亲密关系以及对非生殖器快乐的强调联系在一起,女性的性受到强迫的、暴力的、男性的性的压抑。这是一种本能加控制的模式。
什么是"女权运动"??
权运动feminist movement妇女争取与男子平等的权利,以改善妇女社会地位和生活境遇为主要目的的社会运动。又称妇女解放运动。
女权运动是近代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和18世纪启蒙思想的直接产物,最早出现在欧洲中产阶级的妇女中。1789年10月,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一群巴黎妇女进军凡尔赛,向国民议会要求与男子平等的合法人权,揭开了女权运动的序幕。1790年法国女剧作家O.de高尔日发表了《妇女权利宣言》,提出17条有关妇女权利的要求。宣言后来成为女权运动的纲领性文件。1792年,英国女作家M.沃斯通克拉夫特发表《为女权辩护》一书,提出妇女应当在教育、就业和政治方面享有与男子同等的待遇,驳斥了女人是男人玩物的观点。19世纪中叶,女权运动的中心从欧洲转向美国 。1848年7月 ,美国女权主义者E.C.斯坦顿和 L.莫特等人 , 在纽约州的塞内长福尔斯和罗彻斯特举行女权大会,要求制定妇女权利的法案 ,并陈述了妇女受歧视的社会境遇。此后,争取妇女选举权的斗争成为女权运动的主要内容。20世纪初,英国激进女权主义者E.潘克赫斯特领导的“战斗的参政派”,以暴力行动要求妇女参政。1911年,中国辛亥革命胜利后,女子北伐队解散,成立女子参政同盟会,并冲击参议院,要求立法确认妇女参政的权利。五四运动中妇女要求平等的呼声和行动,曾迫使北洋政府作出一定的让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妇女平等权利才得到法律确认。
世界上妇女最早获得选举权的国家是新西兰 ( 1893 )和芬兰(1906)。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挪威、丹麦、苏联 、美国、英国等国的妇女相继获得选举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法律上明确规定了男女平等的政治权利。
当代女权运动以法国作家S.de波伏瓦的《第二性》为开端。该书从诸多方面陈述妇女受压迫的情况,从人权意义提出进一步解放妇女的要求。1963年,美国女作家B.弗里丹发表《女性之谜》,谴责家庭主妇地位对妇女的损害,以唤醒广大美国妇女,从此揭开新女权运动的序幕。70年代后,新女权运动从美国波及到欧洲以及加拿大、日本等国。联合国曾宣布1975年为国际妇女年。
求女权主义的精准定义
是指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在对社会关系进行批判之外,许多女性主义的支持者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妇女的权利、利益与议题。女性主义理论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平等的本质以及着重在性别政治、权力关系与性意识(sexuality)之上。女性主义探究的主题则包括歧视、刻板印象、物化(尤其是关于性的物化)、身体、家务分配、压迫与父权。
女性主义电影概念是什么?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女性主义或(女权主义)思想在电影理论及批评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这里的女权主义。主要是指本世纪60年代末欧美兴起的新女权主义。从广义上说,女权主义是一种世界性的思潮运动,其早期斗争主要局限在政治、经济和职业三个方面的平等要求上面。1968年法国5月风暴以后,第四要求,即性别平等要求,成为主要的要求。由此划分了欧美文学批评的两个阶段,即是女性美学阶段和性别美学阶段。前者对妇女著作采取一种“双性同体美学”,实即单性/男性美学的观点,否认女性文学的创造意识和独创性。后者从对本文中妇女形象的分析发展到对本文中的性别表述的分析,从而进入到质疑语言主体和表述本质的后结构主义分析。到80年代末则主要集中于对性别差异的比较研究。1973年,美国学者劳拉•穆尔维提交维斯康辛大学法学系论文《视觉快感和叙事性电影》的论文被认为是女权主义电影理论的重要文献。美国学者安德鲁称赞该文“把精神分析同电影风格学这两个领域清晰有力地联系起来”文中她对好莱坞影片中的男性主义美学的实质做出毫不留情的揭示。1981年,她在美国纽约参加一次电影与心理分析研讨会时提交了一篇题为《视觉快感和叙事性电影的反思》的论文。该文的出发点与叙事性电影批评的发展阶段大体上是一致的:即对性别差异的关注。文中她除了继续坚持原来的观点以外又提出了另外两条思考路线:女性观看者的快感的性质问题以及位于叙事中心的女性角色对认同作用的影响问题。
评述西方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
第二次妇女解放运动,一般地说,是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开始的。人们认为,最早也是起源于美国。这次运动一直持续到80年代。其基调是要消除两性的差别。把两性的差别实际上看成是在两性关系中,女性附属于男性的基础。要求各个领域对公众开放,等等。波伏娃的《第二性》即产生于这一时期。
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带来的另外一个结果,就是对于性别研究,女性主义的学术研究兴起。因此,也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女性主义流派。长久以来,在社会上是一个以男权意识为中心的社会意识形态。所以人们在这种意识形态中形成的概念使得他们从男权的角度来描述这个世界,并且把这种描述混同于真理,就是说,这种描述是千真万确的,是天经地义的。他们对这些人们习以为常的一些概念提出了挑战。尽管流派众多,但基本点是争取两性平等,改变女性受歧视压迫的现状。
一、
17世纪后,西方启蒙思想家提倡“天赋人权”学说,宣传男女平权思想。法、英、美等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女权运动兴起,女权论得到了发展。18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C.傅立叶提出:“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标准”。19世纪中期以后,马克思,K.、恩格斯,F.发展了男女平权的思想,揭示了妇女被压迫的阶级实质,提出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是消灭阶级,“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
妇女解放可以用一定社会标准衡量:政治上获得参政权、选举权、被选举权及管理国家的权利;法律上享有与男子完全平等的权利和义务。经济上有充分就业的机会和广阔的就业途径,对个人和家庭生活资料有占有权、使用权、处置权、继承权。普遍享有义务教育的机会,接受符合自身发展能力的教育,使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作用被社会完全承认。婚姻以爱情为基础,家庭内部夫妻平等,实现家务劳动现代化、社会化。意识形态中完全消除男尊女卑的性别歧视,建立尊重妇女的良好社会风尚。
“女权主义”是什么?
女权主义(feminism)又名女性主义,起源于西方国家女性发起的提高女性社会地位的运动。在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的第一次女权主义浪潮中,女性希望争取到与男性平等的参政权、受教育权以及就业权。在1893年以前,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女性能参与选举或投票。而受益于女权先驱们的努力,现如今女性也有选举、受教育和工作的权利,已经是全人类的共识。到了20世纪60年代,女权主义运动迎来了第二次浪潮。这次运动已不满足于仅仅为女性争取基本的公民权利,而是开始涉及女性权益的方方面面,旨在缩小两性差别,帮助女性冲破固有观念的牢笼。这一次运动的规模和声量,远远超过了第一次浪潮,也带来了形形色色的女权主义流派。1、自由女权主义在自由女权主义者看来,女性受压迫的根本原因,是缺乏与男性公平竞争的机会。只要改善教育与经济制度,让女性也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并得到与男性同工同酬的权利,那么女性也能在社会公共领域大放异彩。2、激进女权主义激进女权主义者把男性视为敌人,认为国家是男权的统治工具,家庭是男权的作用中心,教育是男权的灌输方式。总而言之,男权的压迫全面而深刻,甚至已经到了让女性进行自我洗脑的地步。3、后现代女权主义后现代女权主义者认为,要警惕对性别、种族、阶级这些概念的宏观分析,因为每一个群体内部千差万别;她们反对非黑即白的二元论式思维,提倡尊重多元的价值观。在后现代女权主义者看来,这些取向本身没有高低对错之分,因为“女性”本身就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
女权主义的三次浪潮及其相关主题和具体时间
西方女权主义分三个阶段:1。第一代女权主义 (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 2。 现代女权主义( 20世纪初至60年代) 3。后现代女权主义 ( 20世纪60年代至今)
1、第一代西方女权主义:西方女权主义起源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以后,19世纪下半叶出现第一代,和欧洲工业革命同步,代表人物是英国的HARRIET TYLER MILL。最初的诉求是妇女在受教育和立法上应当平等,在经济上与男性平等。她们主要是从经济方面诉求妇女的解放,对以后的女权主义运动,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女权运动有很大影响,这一代有影响的文学作品有易仆生的"娜拉"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等。中国20-40年代的一些社会主义者受到的女权主义影响,恐怕主要是属于这一代的。这一时期,女权主义还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主要是一些实践活动,象克拉拉。蔡特金领导的妇女同工同酬的运动,和"三。八国际妇女节"的诞生。
2、第二代西方女权主义: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殖民制度瓦解,各种矛盾从新排队,女权主义在这个大动荡的时期也各树大旗,风起云涌。这个时期的女权主义分道扬镳成为以 KATE MILLET, CATHARINE MACKINNON 等人为代表的"激进主义女权主义",以 JULIET MITCHELL 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 /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和以贝蒂·佛里丹等人为代表的" 自由主义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主要是从经济和阶级斗争方面要求妇女和男性的平等,要求妇女的在物质上的地位。而"激进女权主义"和"自由女权主义"却是在"性"方面诉求女性的"解放"。她们挑战的是整个男性社会,挑战"性阶级"体制。美国的凯特。米丽特在她的"性政治学"( 1970年)一书中第一次引入"父权制"( PATRIARCHY)的概念,她认为妇女受压迫的根源是"父权制"。她们将女性和男性完全对立起来:男人是敌人,女人是朋友;男人是暴躁,女人是温柔;男人是迫害者,女人是被迫害者;男人是压迫者,女人是被压迫者;男人是战争贩子,女人是和平主义者;男人是胜利者,女人是失败者;男人是个人中心主义者,女人是关系取向者;男人的快感只局限在生殖器上,女人的快感则体现在全身各方面;男人只注重结果,女人则注重过程……等等等等。这种简单的二分法,受到以后的后现代女权主义的批判,这一点很重要,也是后话。不过,这一时期的女权主义,尤其是激进和自由女权主义对"性解放"的诉求,对一批女权主义作家产生很大影响。弗吉利亚。伍尔芙和莱莘等人的作品虽然有后现代的痕迹,可是基本上是这一时期女权主义在文学上的代表。我想,国内那批"女作家",模仿的也是这几位。再加上个杜拉斯和米兰·昆德拉。
3、后现代女权主义 :
后现代女权主义开始于上个世纪60-80年代,她的产生大概和两个因素有关,一是,由于60年代的"性解放"和将男女对立起来的女权思想,带来了无数的家庭破裂,单亲母亲,问题儿童和爱滋病流行,于是人们反思:社会值不值得为性解放和女权主义付出那么大的代价?另一个因素是,8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女人占据了政府企业学校传媒的领导地位,当了老板,男人们惊呼:母鸡打鸣了!女人也开始怀疑:还会不会生蛋?于是,后现代的女权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