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年

时间:2024-03-27 09:56:17编辑:coo君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以上是出自《三字经》

  其实是讲汉代和三国的历史。
  典故有昭君出塞;三顾茅芦;草船借箭等。
  以下是本人差的具体资料
  光武兴,为东汉
  光武帝建立东汉王朝以后,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例如轻税赋、释奴婢、减少差役等,还不止一次地大赦天下。因此,东汉初年的经济得以快速地恢复和发展。

  四百年,终于汉
  汉朝分西汉和东汉。西汉起于光武帝刘秀。到了东汉光武帝才建立东汉王朝,经历了
  传至明帝、章帝、和帝、殇帝、安帝、懿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最后到献帝,共历十三帝,231年。但是加上西汉的历史,即是两汉历史共计四百四十一年,既是到汉献帝时,汉朝结束。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汉朝结束后,三国时代开始了。魏蜀吴三国争霸。魏主曹丕,曹操之子,篡汉献帝位,国号魏,建都洛阳。其前的蜀汉刘备、东吴孙权、北魏曹操三家,已经在争夺汉朝的天下。三国时期的历史并不长,只有六十年的时间,其中蜀汉历刘备、刘禅二主,43年;东吴历孙权、孙亮、孙休、孙皓四主,52年;北魏曹氏勉强支撑了五代,46年“五马同曹”的局面。至司马师废曹芳、戮曹爽、刺曹髦,到司马炎手里,干脆逼着曹奂禅位,又灭蜀灭吴,统一了天下。
  司马炎立晋,建都洛阳,史称晋武帝,开始了西晋王朝五十一年的历史。
  “五胡十六国”后, 西晋的国都长安虽被攻陷,但南方还在晋朝掌握之中,于是北方的士绅贵族纷纷逃到江南避难。镇守建康(今江苏南京)的琅琊王司马睿,挑选有名望的士绅一百零六人辅佐,于公元317年在建康即位,重建晋朝,称为晋元帝。为与司马炎建立的西晋相区别,历史上把这个朝代称为东晋。
  两晋的历史,西晋五十一年,东晋一百零四年,共计155年


  望楼主采纳


探索历史朝代的更替,公元400年到600年之间是什么朝代?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包含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北朝(公元439年—公元581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南北两势虽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形式,故称为南北朝。南北朝前期仍是世族政治,社会阶层分为世族、齐民编户、依附户及奴婢,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鲜半岛,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南到东南亚与南亚。此时也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进一步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步伐。隋朝(581年-618年,一说619年或630年)是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王朝,因唐朝与隋朝的文化、制度、社会特点一脉相承,故史学家常将两朝合称为隋唐。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即隋文帝,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北周覆亡。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令宇文恺营建东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并于次年(606年)迁都洛阳。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大业十四年(618年)隋恭帝杨侑禅让李渊,619年王世充废隋哀帝,隋朝灭亡,享国38年。为了巩固统治,隋廷在政治、经济、文化及外交等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政治上确立了三省六部制,以巩固中央集权制度;并正式推行科举制,选拔优秀人才,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的现象。外交方面,隋朝盛世也使得当时周边国家和境内的少数民族如高昌、倭国、高句丽、新罗、百济与臣服的东突厥等国皆深受隋朝文化与典章制度的影响,外交交流以日本的遣隋使最为著名。

请问一下,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先。是什么意思?还有,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量晋。又是什

出自《三字经》,“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意思是:(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此时,天下大乱,刘秀中兴汉朝,恢复国号为汉,史称东汉光武帝,东汉延续四百年,到汉献帝的时候灭亡。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意思是: ( 东汉末年),魏国、蜀国、吴国争夺天下,形成三国相争原先的汉朝天下的局面,号称“三国鼎立”。(接下来魏灭了蜀国和吴国,但被司马懿以及其子孙逐渐篡夺了帝位),后来建立了晋朝,晋朝终结了三国政权,晋朝又分为西晋和东晋两个时期。


距今400年前是中国的哪个朝代,哪一年

距今400年前的是中国的明朝。截至目前2019年的400年前是1619年,在明朝。万历(1573年 - 1620年)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明朝使用万历这个年号一共48年,是明朝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历史学家黄仁宇用“大历史观”的角度,写了《万历十五年》这本研究明史的专著。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隆庆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扩展资料:明神宗在位之初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张居正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期间主持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巩固了汉家疆土,但也耗费了大量帑银。 明神宗执政后期荒于政事,因缺乏张居正这样的贤士应对督导、国本之争等问题而倦于朝政,自此二十多年不再上朝,国家运转几乎停摆。明神宗执政晚期,党争长期持续,导致朝政日益腐败。另外,明神宗强征矿税亦是在位期间被称为一大诟病,使明朝逐渐走向衰亡。 而且此时东北的满族开始崛起,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军在萨尔浒之战中被努尔哈赤击溃,从此明朝在辽东的控制陷于崩溃。明神宗在位期间衰败的明王朝也在这个时期走向活泼和开放, 中国的经济处于当时世界经济主导地位。在此期间,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外国传教士也纷纷来华,例如利玛窦就觐见过明神宗,开始西学东渐,整个社会也出现了反对封建礼教、个性解放的精神。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万历

三百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朝代

1712年清朝雍正,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9月28日),清朝第五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以来第三位皇帝,年号“雍正”。国号大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胤禛继承了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即位后,雍正帝重用康熙十三子胤祥,不想放过政敌胤禩等人,胤禩等人也不甘心失败,所以双方的斗争在雍正帝继位后延续下来,他在政治上采取多种措施以巩固自己的皇位。首先是消除异己,分化瓦解诸皇子集团,将胤禵从西北军前召回,加以圈禁。晋封胤禩为廉亲王和总理事务大臣。将胤禟发往青海西大通(今青海大通西北)。鉴于清朝没有行之有效的立储制度,常因皇位继承权产生争端,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度。扩展资料雍正初年,青海亲王罗卜藏丹津意图复兴和硕特汗国而乱,隔年年羹尧与岳钟琪等人平定。为此雍正帝占领部分西康地区,又在西宁与拉萨分置办事大臣与驻藏大臣以管理青藏地区。听从鄂尔泰建议推行改土归流,废除具自治性质的土司,以地方官管理少数民族。将喀尔喀蒙古并入清朝;于1727年与沙俄签订《恰克图条约》,确立中俄中段边界。1729年雍正帝听从张廷玉建议,以傅尔丹与岳钟琪兵分二路于科布多对抗准噶尔汗噶尔丹策零,最后于和通泊之战战败。1732年噶尔丹策零东征喀尔喀蒙古,兵至杭爱山,被喀尔喀亲王策棱击败。1734年清准和谈,以阿尔泰山为界,西北大致和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禛

四年一闰 百年不闰 四百年又闰什么意思

四年一闰:年份是4的倍数是闰年;百年不闰:是100的倍数不是闰年;四百年又闰:是400的倍数却又是闰年。闰年(Leap Year)是为了弥补因人为历法规定造成的年度天数与地球实际公转周期的时间差而设立的。补上时间差的年份为闰年。闰年共有366天(1-12月分别为31天,29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扩展资料推算:农历闰年闰月的推算,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农历基本上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如公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这个日子,都是闰四月初五。闰月加到哪个月,以农历历法规则推断,主要依照与农历的二十四节气相符合来确定;农历的闰月天数与正常月份天数一样,为29或30天。农历所谓“闰”的说法,只有闰年和闰月称谓,公历也有闰年的称谓。

四年一闰百年不闰400年又闰的意思是什么

为什么“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我们知道,一年是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实际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为了方便,平年按365天计算,这样每四年就少算5小时48分46秒×4=23小时15分4秒,接近一天。因此在第四年的二月里增加一天,这一年叫做闰年(366天)。因为,每四年多的一天一般放在公元年份数能被4整除的那一年,所以,像1988年、1992年、……都是闰年。这就是“四年一闰”的道理。   由于一天是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而一天实际是24小时,24小时-23小时15分4秒=44分56秒,这样每四年又多算了44分56秒。每400年就多算了:44分56秒×100=3天2小时53分20秒,所以,每400年又要去掉三个闰年。因此,规定“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也就是公元年份数是整百数时,虽然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就不算作闰年。如1900年就不是闰年,而1600年、2000年是闰年。


四年一闰 百年不闰 四百年又闰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一般情况下,公历纪年份中,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但是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要能被400整除猜是闰年,如2100年是平年,2000年是闰年。平年是365天,二月为28天;闰年是366天,二月为29天。闰年的二月比平年的二月多一天。那么闰年多出的一天是从哪来的呢?一年是地球绕太阳旋转(也称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而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实际的时间是365日5小时48分46秒。为了方便,人们把平年按365天计算,实际上就少算了5小时48分46秒,四年就相差了23小时15分4秒,也就是说4年就少算了近一天。所以每四年就规定了一个闰年,把这一天加在闰年的二月,以补上少算的时间,也称为"四年一闰"。根据上面的叙述,每四年出现一个闰年时,但时间并不是整整24小时,所以四年一闰又多算了44分56秒。按这样计算,每一百年就多算了18小时43分20秒,又将近一天。所以,到公元整百年时,这一年不算闰年,以抵消多算的时间,称为"百年不闰"。按上面百年不闰的计算,每一百年又多出了5小时16分40秒,这样每四百年就多出了21小时6分40秒,差不多又是一天。所以,到公元年份是四百倍数时,这一年又是闰年,称为"四百年又闰"。这就是"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道理。按推2000年是闰年,2100年就不是闰年。同样道理,“四百年又闰”实际上又亏了2小时53分20秒,经过八个四百年(3200年),又要亏23小时6分40秒。因此,当公元年份是3200的倍数时,还要减去一闰(就是说公元3200、6400年都不是闰年)。这样,交叉地计算闰年,与公转的实际时间,误差就很微小了。扩展资料:闰年的来源:最早在一年365天的历法当中加入“闰年”这个类似概念的是埃及帝国,他们希望在使用太阳历的同时确保历法与季节不脱节。之后,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尤利乌斯·凯撒基于埃及的历法,创造出一年12个月365天的历法。在这之前,人们主要用一年355天的历法,每两年就插入一个月。虽然这个历法盛行了一段时间,但是随着研究发现一年其实大约为365.24天,因此凯撒创立了每4年一次闰年的办法来修正,他也因此被成为“闰年之父”。闰年的计算方法:1、如果年份最后两位数不都是0,那么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2、如果年份最后两位数都是0,那么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闰年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闰年

100年有多少天?

100年有:365×100+100÷4=3650+25=3675天乘法的计算法则:(1)数位对齐,从右边起,依次用第二个因数每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到哪一位,得数的末尾就和第二个因数的哪一位对齐。(2)然后把几次乘得的数加起来。(整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各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上一篇:约塔

下一篇:李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