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安然公司

时间:2024-03-29 04:36:21编辑:coo君

安然公司崩塌的原因是什么?

安然公司是全世界著名的企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力,天然气以及电讯公司。然而,有人却对它提出了之质疑,指出这家公司外强中干,实际上并不是表面看起来的那么辉煌。安然的投资回报率很低,而且一些公司与安然有着某些幕后的交易。不仅如此,安然的公司还存在着虚报账目、牟取私利、误导投资人的情况。然而,让投资者愤怒的是,公司的高层对这些事情了如指掌,却置身事外,有意隐瞒,最终这些被曝光也导致了公司破产的结局。安然破产的原因有很多,除了财务欺诈,高层的腐败等等之外,最主要的还是太急功近利。安然的经营者们所追求的唯一目标就是盈利,要盈利,就要有冒险精神。为了高利润就要不惜一切代价。如果没有这种精神,是无法在公司立足的。正是由于安然的领导者们建立了以盈利为核心的文化,下面的人才有动力去冒险。事件中,最受伤害的无疑是那些投资者,他们掌握着安然的大量股票,到头来血本无归。当然还有一些大的财团损失也相当的惨重。

安然公司是怎么破产的?

美国安然公司破产根本原因:持续多年精心策划、乃至制度化、系统化的财务造假丑闻导致公司公信力降低,营业额骤降,资不抵债导致破产。安然公司破产历史沿革:① 内部交易,又称内线交易,这里特指公司根据大量内部消息而进行的内部证券交易,在安然可以一直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最早有案可查的内部交易发生在1987年:审计师Woytek与Beard发现公司的银行记录显示数百万美元的款项由安然的户头划入两个名叫LouisBorget和ThomasMastroeni的个人户头中。② 在事情被审计师发现后,安然公司首席执行官KennethLay支持了审计师进一步进行调查以“追回每一分钱”,然而,却没有立即对责任人展开追究。两位审计师最终搜集到足够证据证明Borget和Mastroeni参与了内部交易并挪用公款。这些证据包括经篡改的银行记录。尽管证据充分,但两位审计师还是被公司董事长MickSeidl和首席财务官KeithKern告知终止调查;③ 破产重组:自从2001年申请破产以来,安然公司一直试图重组以尽可能挽回债权人的损失。在公司倒闭后不久,公司的创新核心能源交易部门被美林公司买下。安然的同行业竞争者Dynegy公司的拯救计划曾给安然带来了最后一线生机,但谈判最终因Dynegy寻求对安然的控股方北部天然气公司的控制权而宣告失败。最终的破产计划于2003年开始付诸实施,涉及从安然剥离出三个新的独立公司:CrossCountryEnergyL.L.C.,、PrismaEnergyInternationalInc和PortlandGeneralElectric。公司的剩余资产将被拍卖。

安然事件的公司简介

安然公司(台湾译安隆),曾是一家位于美国的得克萨斯州休斯敦市的能源类公司。在2001年宣告破产之前,安然拥有约21000名雇员,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力、天然气以及电讯公司之一,2000年披露的营业额达1010亿美元之巨。公司连续六年被《财富》杂志评选为“美国最具创新精神公司”,然而真正使安然公司在全世界声名大噪的,却是使这个拥有上千亿资产的公司2002年在几周内破产的持续多年精心策划、乃至制度化系统化的财务造假丑闻。安然欧洲分公司于2001年11月30日申请破产,美国本部于2日后同样申请破产保护。公司的留守人员主要进行资产清理、执行破产程序以及应对法律诉讼,从那时起,“安然”已经成为公司欺诈以及堕落的象征。

能不能介绍以下安然公司和它的丑闻?

一直以来,安然身上都笼罩着一层层的金色光环: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交易商,安然在2000年的总收入高达1010亿美元,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的第七名;掌控着美国20%的电能和天然气交易,是华尔街竞相追捧的宠儿;安然股票是所有的证券评级机构都强力推荐的绩优股,股价高达70多美元并且仍然呈上升之势。直到破产前,公司营运业务覆盖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共有雇员2.1万人,资产额高达620亿美元;安然一直鼓吹自己是“全球领先企业”,业务包括能源批发与零售、宽带、能源运输以及金融交易,连续4年获得“美国最具创新精神的公司”称号,并与小布什政府关系密切……

安然的噩梦

2001年年初,一家有着良好声誉的短期投资机构老板吉姆·切欧斯公开对安然的盈利模式表示了怀疑。他指出,虽然安然的业务看起来很辉煌,但实际上赚不到什么钱,也没有人能够说清安然是怎么赚钱的。据他分析,安然的盈利率在2000年为5%,到了2001年初就降到2%以下,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回报率仅有7%左右。

切欧斯还注意到有些文件涉及了安然背后的合伙公司,这些公司和安然有着说不清的幕后交易,作为安然的首席执行官,斯基林一直在抛出手中的安然股票———而他不断宣称安然的股票会从当时的70美元左右升至126美元。而且按照美国法律规定,公司董事会成员如果没有离开董事会,就不能抛出手中持有的公司股票。

也许正是这一点引发了人们对安然的怀疑,并开始真正追究安然的盈利情况和现金流向。到了8月中旬,人们对于安然的疑问越来越多,并最终导致了股价下跌。8月9日,安然股价已经从年初的80美元左右跌到了42美元。

10月16日,安然发表2001年第二季度财报,宣布公司亏损总计达到6.18亿美元,即每股亏损1.11美元。同时首次透露因首席财务官安德鲁·法斯托与合伙公司经营不当,公司股东资产缩水12亿美元。

10月22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瞄上安然,要求公司自动提交某些交易的细节内容。并最终于10月31日开始对安然及其合伙公司进行正式调查。

11月1日,安然抵押了公司部分资产,获得J.P摩根和所罗门史密斯巴尼的10亿美元信贷额度担保,但美林和标普公司仍然再次调低了对安然的评级。

11月8日,安然被迫承认做了假账,虚报数字让人瞠目结舌:自1997年以来,安然虚报盈利共计近6亿美元。

11月9日,迪诺基公司宣布准备用80亿美元收购安然,并承担130亿美元的债务。当天午盘安然股价下挫0.16美元。

11月28日,标准普尔将安然债务评级调低至“垃圾债券”级。

11月30日,安然股价跌至0.26美元,市值由峰值时的800亿美元跌至2亿美元。

12月2日,安然正式向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破产清单中所列资产高达498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企业。当天,安然还向法院提出诉讼,声称迪诺基中止对其合并不合规定,要求赔偿。

安然模式的破产

首先遭到质疑的是安然公司的管理层,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和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他们面临的指控包括疏于职守、虚报账目、误导投资人以及牟取私利等。

在10月16日安然公布第二季度财报以前,安然公司的财务报告是所有投资者都乐于见到的。看看安然过去的财务报告:2000年第四季度,“公司天然气业务成长翻升3倍,公司能源服务公司零售业务翻升5倍”;2001年第一季度,“季营收成长4倍,是连续21个盈余成长的财季”……在安然,衡量业务成长的单位不是百分比,而是倍数,这让所有投资者都笑逐颜开。到了2001年第二季度,公司突然亏损了,而且亏损额还高达6.18亿美元!

然后,一直隐藏在安然背后的合伙公司开始露出水面。经过调查,这些合伙公司大多被安然高层官员所控制,安然对外的巨额贷款经常被列入这些公司,而不出现在安然的资产负债表上。这样,安然高达130亿美元的巨额债务就不会为投资人所知,而安然的一些官员也从这些合伙公司中牟取私利。

更让投资者气愤的是,显然安然的高层对于公司运营中出现的问题非常了解,但长期以来熟视无睹甚至有意隐瞒。包括首席执行官斯基林在内的许多董事会成员一方面鼓吹股价还将继续上升,一方面却在秘密抛售公司股票。而公司的14名监事会成员有7名与安然关系特殊,要么正在与安然进行交易,要么供职于安然支持的非盈利机构,对安然的种种劣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安然假账问题也让其审计公司安达信面临着被诉讼的危险。位列世界第五的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作为安然公司财务报告的审计者,既没审计出安然虚报利润,也没发现其巨额债务。今年6月,安达信曾因审计工作中出现欺诈行为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罚了700万美元。

安然的核心业务就是能源及其相关产品的买卖,但在安然,这种买卖被称作“能源交易”。据介绍,该种生意是构建在信用的基础上,也就是能源供应者及消费者以安然为媒介建立合约,承诺在几个月或几年之后履行合约义务。在这种交易中,安然作为“中间人”可以很短时间内提升业绩。由于这种生意以中间人的信用为基础,一旦安然出现任何丑闻,其信用必将大打折扣,生意马上就有中止的危险。

此外,这种业务模式对于安然的现金流向也有着重大影响。大多数安然的业务是基于“未来市场”的合同,虽然签订的合同收入将计入公司财务报表,但在合同履行之前并不能给安然带来任何现金。合同签订得越多,账面数字和实际现金收入之间的差距就越大。

安然不愿意承认自己是贸易公司,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为了抬升股价。作为贸易公司,由于天生面临着交易收入不稳定的风险,很难在股市上得到过高评价。安然鼎盛时期的市值曾达到其盈利的70倍甚至更多。

为了保住其自封的“世界领先公司”地位,安然的业务不断扩张,不仅包括传统的天然气和电力业务,还包括风力、水力、投资、木材、广告等等。2000年,宽带业务盛极一时,安然又投资了宽带业务。

如此折腾,安然终于在2001年10月在资产负债平衡表上拉出了高达6.18亿美元的大口子。

破产余波难平

在安然破产事件中,损失最惨重的无疑是那些投资者,尤其是仍然掌握大量安然股票的普通投资者。按照美国法律,在申请破产保护之后,安然的资产将优先缴纳税款、赔还银行借款、发放员工薪资等,本来就已经不值钱的公司再经这么一折腾,投资人肯定是血本无归。

投资人为挽回损失只有提起诉讼。按照美国法律,股市投资人可以对安达信在财务审计时未尽职责提起诉讼,如果法庭判定指控成立,安达信将不得不为他们的损失做出赔偿。

在此事件中受到影响的还有安然的交易对象和那些大的金融财团。据统计,在安然破产案中,杜克(D uk e)集团损失了1亿美元,米伦特公司损失8000万美元,迪诺基损失7500万美元。在财团中,损失比较惨重的是J.P摩根和花旗集团。仅J.P摩根对安然的无担保贷款就高达5亿美元,据称花旗集团的损失也差不多与此相当。此外,安然的债主还包括德意志银行、日本三家大银行等


美国安然公司破产的根本原因?

美国安然公司破产根本原因:持续多年精心策划、乃至制度化、系统化的财务造假丑闻导致公司公信力降低,营业额骤降,资不抵债导致破产。安然公司破产历史沿革:① 内部交易,又称内线交易,这里特指公司根据大量内部消息而进行的内部证券交易,在安然可以一直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最早有案可查的内部交易发生在1987年:审计师Woytek与Beard发现公司的银行记录显示数百万美元的款项由安然的户头划入两个名叫LouisBorget和ThomasMastroeni的个人户头中。② 在事情被审计师发现后,安然公司首席执行官KennethLay支持了审计师进一步进行调查以“追回每一分钱”,然而,却没有立即对责任人展开追究。两位审计师最终搜集到足够证据证明Borget和Mastroeni参与了内部交易并挪用公款。这些证据包括经篡改的银行记录。尽管证据充分,但两位审计师还是被公司董事长MickSeidl和首席财务官KeithKern告知终止调查;③ 破产重组:自从2001年申请破产以来,安然公司一直试图重组以尽可能挽回债权人的损失。在公司倒闭后不久,公司的创新核心能源交易部门被美林公司买下。安然的同行业竞争者Dynegy公司的拯救计划曾给安然带来了最后一线生机,但谈判最终因Dynegy寻求对安然的控股方北部天然气公司的控制权而宣告失败。最终的破产计划于2003年开始付诸实施,涉及从安然剥离出三个新的独立公司:CrossCountryEnergyL.L.C.,、PrismaEnergyInternationalInc和PortlandGeneralElectric。公司的剩余资产将被拍卖。

安然公司破产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摘要:本文从美国安然公司破产案例出发,结合国内银行业务实践,提出了对银行信贷决策方面的一些建议和看法,主要有:对借款人资产负债结构、账面价值与资产的市场价格的认识;借款人稳健经营问题,尤其是流动性风险问题;银行分散化投资的信贷原则问题;关于无担保的信用贷款问题,等等。


美国安然能源公司(Enron Corp.ENE),曾名列世界500强第16位,并连续4年荣获“美国最具创新精神的公司”称号,2001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全球最受称赞的公司。2001年9月30日其资产负债表上显示的总资产达618亿美元;2000年8月,其股价曾超过90美元,其业绩甚至超过IBM和AT&T这些市场表现优异的公司。但即使是这样曾经是“业绩优良”的巨型公司,在涉嫌做假帐 [1],受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调查的消息公布后,该公司股价大幅下跌,标准普尔等评级机构将其债券评级下调为垃圾级 [2],不得不递交了破产保护申请,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公司破产案 [3]。该公司目前也在中国开展业务 [4],其破产在全球证券及银行业中引起较大震动。本文从美国安然公司破产案例出发,结合国内银行业务实践,提出了对银行信贷决策方面的一些建议和看法。
一、要对公司的资产价值进行正确的判断,不仅要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更要关注公司资产的市场价格及其影响因素。
对企业资产价值进行评估,是金融分析的三大支柱之一 [5]。正确理解衡量资产与负债价值的核心原则,对于金融机构正确决策及防范信贷风险非常重要。
通常,我们在对借款人的财务状况进行评审时,关于企业的财务信息主要来源于其财务报表,但由于这些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是按照会计专业的原则制定的,仅用原始成本计量资产的价格,再考虑折旧后记录下来。显然,其所计量的某项资产或债务的价值,不仅没有考虑资产与负债当前的市场价格,而且忽略了一些经济意义非常重要的资产与负债。因此,某种意义上讲,报表中的资产与负债仅为账面价值,如果不与其市场价格结合起来,就不能对负债公司的状况进行全面、准确的判断。
例如,某家公司因产品质量可靠、信誉良好,或因研发高效而拥有具有市场优势的科技产权,这些虽不一定直接表现为实际资产,但却会影响公司的市场价值。同样,有关其未来前景的信息,虽不直接表现为现实的资产或负债,但却是影响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预期因素,如该公司为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会相应做出反映 [6]。
同资产、负债表的账面会计价值相比,其市场价格与公司的现金流量、信用的联系更加密切,对公司经营状况的反映更敏感,影响更深,美国安然公司就是证明之一。安然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的不良表现,很快使其能源交易及行销业务受到重大影响,其曾是全美最大的在线能源交易平台(日平均成交金额高达30亿美元)——网上系统交易基本陷于停顿,交易平台也在当天关闭。美国安然公司的破产,使我们不难看出:财务会计报表只能部分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只有正确分析、预测公司资产的市场价格及影响因素,才能正确评价公司资产的真实价值。
从另外一个侧面也提醒我们,公司与资本市场的联系,使得对其资产价值的评估更加复杂。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筹集到资金的同时,受市场敏感性及反作用的影响,公司也面临更大的信用风险。可以想象,如果不是由于资本市场所做出的强烈反应,安然公司也许不会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破产。
但遗憾的是,目前在我国,银行进行项目评估及信贷管理时,多数采用的还是传统的做法,较多地注重会计报表,而对上市公司资产的真实价值及价值影响因素重视不够;在对公司信用评估时,比较多地认为上市公司一般信用较好、且能受市场监督,而对于市场的反作用可能带来的突发性的甚至是毁灭性的风险认识不够。
二、一般企业都具有扩大负债的倾向,且当负债高于一定比例时,具有隐瞒真实负债的动机。
一般而言,公司管理者进行资本结构决策是为了增加股东财富。根据关于企业资本结构的MM理论,在理想、无摩擦的市场环境下 [7],公司发行的所有证券的市场价格由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实际风险决定,与其资本结构无关。由于无摩擦环境不存在,公司资产的价值会因资本结构的不同而不同。比如,由于公司所得税的存在,借助债务融资,公司可减少纳税的金额。债务的利息抵税的现值会反映到股票的价格之中,对于一个无债公司,当管理者宣布公司将发行一定量的债券用于回购股票时,股票的价格一定会上涨。因此,为使股东财富最大化,一般管理者都会尽量增大公司资本结构中的负债比例。
但是,一般认为,当公司资本结构中债务所占的比例逐步提高时,公司的违约风险也越来越大,当债务比例过高时,出现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增大。因此,当公司的债务比例高于某一值(最佳负债率)时,其股票价格反而会随着债务比例的提高而下降。

上图是国外对于某公司的个案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反映出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随负债率增大而变化的情况,股票价格处于最高点的负债率为最佳负债率(60%左右)。
企业管理者的目标是实现企业股东拥有价值的最大化,最佳负债率的存在从另外角度告诉我们,一个上市公司为何尽可能扩大债务比例,而当比例高达一定值时又存在隐瞒债务的动机。再以美国安然公司为例,截止2001年10月末,该公司负债达312亿美元(资产为498亿美元),资产负债率为62.7%。从目前披露的情况表明,该公司长期以来一直采用虚假的财务结构和激进的会计政策,缺乏稳健和审慎作风,虽然具有所谓比较强的创新精神 [8],但出现财务危机的风险也在同步加大。该公司在不断扩大负债时,为使债务不会立即被投资者们所了解,通过账务违规操作,将债务列入另外的业务部门,而不在资产负债表反映,欺骗投资者。
我国部分借款企业存在负债率偏高的现象。按照规定,新建项目资本金比例一般为35-20%,按此推算,部分新建企业负债率则高达65-80%;部分老企业负债率也高达60%以上。
从银行债权人的角度看,对高负债公司负债的真实性及变动情况应引起特别关注。可以通过金融同业的信息沟通,加强对借款人实际负债的了解。
三、当公司真实负债高于一定比例时,受利益驱动的影响企业更趋向于选择高风险经营。
公司的资本结构决定了谁将获得企业未来多大部分的现金流量,债券、银行贷款需要保证固定的现金支付,而股东回报是支付所有负债之后的剩余部分。当公司的债务金额很大时,公司的股东与债权人之间便存在利益的冲突及协调问题,代表股东利益的管理者,为了获得高收益会倾向于选择风险很大的投资,因为如果项目失败,债权人将承担大部分损失,而当项目成功时,大部分收益由股东获得。例如,如果公司目前的资产价值为1亿元,一年后到期的债务面值为1.05亿元。管理者可以选择两个投资项目,一个是无风险的,利率为5%、一年后到期的国债;另一个是风险很大的投资项目,一年后要么获得2亿元,要么什么也没有。即使后者成功的概率较小,管理者也会选择它,因为管理者如果投资于国库券,一年后公司的价值将为零,如果一年后公司的价值可能大于1.05,不管可能性多么小,股东的财富将大于零。在本例中,债权人承担了风险投资的所有风险,股东却可以获得所有的风险溢价收益。因此,当公司债务比例高于一定值时,债权人会面临债务人经营选择上的道德风险。
安然公司破产从实践上证明了这一点。安然公司负债比例较大,曾一度被认为是采用新营运模式的典范,它起初主要是经营发电厂等能源资产,后经过所谓“革命性的转型”,将其业务从传统经营转向能源买卖和约交易。安然公司在从电力这样的公共事业产品,到像“天气衍生金融产品”(是一种与天气相关的保险形式)这种新奇的金融工具方面,成为一个大胆的交易商。所有这些,起初给安然带来了巨大成功,但也为后来财务危机的爆发留下了隐患。
因此,当企业负债高于一定比例时,要谨防其经营选择上的道德风险。越是由于企业贷款条件好,银行要求资本金比例较低的企业,对于其经营范围的变化越是要引起高度的关注。
四、注意公司资产无流动性而引致的财务危机
保持流动性是指具有保证支付到期债务的能力,流动性不仅要求维持日常运转的经营性流动性,还要求在危机情况下保证融资需求能及时得到满足。因此,上述两个条件之一得不到满足,就可能陷入财务危机之中,甚至有可能破产。
美国安然公司与2001年初被纽约证交所暂停交易的APP公司(主要业务为林、浆、纸)一样,陷入危机的直接原因都是因现金及信用不足而导致的流动性不足。安然公司虽拥有遍布全球的发电厂和输油管线,但却没有足够的现金及信用偿还债务,无法保证公司的流动性,公司不能正常运转。财务危机爆发时,安然也曾许诺其资产流动处于稳定态势中,但是其现金还是在不到三周的时间内耗尽。安然公司的个案,很可能使美国监管部门密切注意公布了巨额利润但营运现金收入很少的公司。
可以想象,如果安然公司当时能设法解决流动性问题,该公司就会有起死回生的一线生机,而不必被迫匆匆进行清算。
安然公司的案例启示我们,在项目的评估及信贷管理时,不仅要注意借款人的资产的整体状况,还要分析其资产结构,尤其是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现金管理问题。我认为,在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三者的权衡中,稳健经营是基础,保持合理的流动性,避免支付风险是企业实现经营稳健的关键。对此,单纯的外部约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必须要注意从内因上解决,采取稳健的经营和财务政策。作为银行,也必须从更高的层次认清这一点,避免贷款对象的流动性风险扩散到银行体系,造成银行的流动性问题。
五、关于银行分散化的贷款原则
适当分散化的投资原则表明,通过分散持有风险资产,可以在不减少预期收益率的条件下,减少整体风险的暴露程度。
美国安然公司的案例说明,大公司如不能稳健经营,也会有出现重大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因此,即使前景良好的贷款项目,如贷款比例过大都需慎重行事,因为这样会使风险集中集中积聚在少数贷款项目上。
安然公司的负债高达312亿美元,但专家分析,安然事件虽然会对美国金融机构有相当的影响 [9],但由于许多债权银行是以银团贷款形式向安然公司放贷的,各家银行贷款金额相对较小,有利于分散风险。因此,预计安然公司的债务问题对银行体系的影响不会很大。
安然公司案例表明,对于同一项目及风险相关性较强的项目,把握分散化信贷政策是必要的。而我国目前的状况是:即使是很大的项目(如贷款金额高达几十甚至上百亿元人民币),往往融资由一家银行或少数几家银行承担,为了取得对某个大项目的贷款,独贷某个项目的情况比较普遍。为防范风险,按照适当分散化原则进行银团贷款是较好的选择,银行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
六、慎发没有任何保证的信用贷款
风险即不确定性,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关系到投资安全。不确定性虽然是风险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但任何一种风险的情况都是不确定性的,没有任何担保的信用贷款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风险大。作为银行,应审慎发放信用贷款。
新经济的发展使技术折旧加快、经济周期缩短,各种衍生金融工具与实体经济的结合使影响企业经营的因素变得更加复杂,而且影响更深更广。
任何公司都面临不确定性的风险,即使是卓有建树的大公司也不例外。如果公司选定权益或资产作抵押,则当公司没有偿还贷款时,借款人有这些权益或资产的第一优先权。在破产清算前,有抵押的债权人可以通过出售抵质押品获得应得的收益,而没有抵质押的债权人则存在不能收回债权的巨大风险。可以认为,在安然公司312亿美元债务中,采取信用放款的银行与采取担保措施的债权银行所具有的清偿保障是不同的。
在贷款期限长达数十年的情况下,往往难以准确预测债务人可能遇到的风险及可能造成的损失。因此,即使对目前财务状况仍十分良好的公司,银行也应慎重发放无任何担保的长期贷款。但是,目前在我国,银行间为了争取贷款客户,对于一些目前看情况较好的客户,大量发放无任何担保的长期贷款(有的贷款期限长达15-20年)。安然公司的破产告诉我们,永远强盛的公司是不存在的,其无担保债权人的教训值得国内银行界借鉴。
客观的说,美国安然公司的破产事件给资本市场的启示是深刻的,尤其是对金融界的教训更值得我们深思。作为银行,如何对借款人资产负债结构进行正确分析,如何衡量借款人资产的实际价值,加强对借款人经营状况的信贷管理,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在信贷风险防范上,如何采取适当分散化的投资原则和正确处理信用贷款问题是我国银行界面临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William F.Sharp: Portfolio Theory and Capital Markets,The original edition ,McGram-Hill Companies,Inc.
Zui Bodie,and Robert C.Merton: Finance, First Edition,Prentice Hall,Inc.


[1] 原由:纽约一家律师事务所代表在1998年10月19日至2001年11月30日期间买入安然公司普通股的投资者对安然公司提起诉讼,指控该公司发布了一系列的涉及其业务、财务报告和经营状况的误导性陈述。该诉讼指控某些安然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士和董事,在安然的审计公司Arthur Andersen LLP有预谋的、广泛的帮助下,在一系列的关于该公司的实质性陈述中,违反了证券法,人为地推高其股票价格。另外,安然员工持股计划参与者也起诉安然,并提议进行集体诉讼,指控安然的非法行动导致数千名该计划参与者在该股的下挫中损失了数百万美元。2001年11月20日,安然员工持股计划参与者起诉安然,并要求进行集体诉讼,指控退休计划经理们掌握着持有该股的风险的关键信息而没有透露。Amalgamated银行也起诉安然,并要求进行集体诉讼,指控安然在其股价因错误地虚报了的收益报告而大幅上扬之时,通过抛售安然的股票,而赚取了高达11亿美元的利润。
[2] 仅一天时间,安然公司的市值损失26亿美元,创下纽约证交所单只股票跌幅及交易量历史纪录,11月30日已跌到每股26美分。
[3] 此前,最大的破产申请案为1987年递交破产保护申请的德士古公司,该公司当时总资产为358亿美元。
[4] 美国安然公司在中国的机构——安然石油天然气中国有限公司,2001年12月12日发表声明,决定“安然石油天然气中国有限公司及其成都分公司现决定终止在华经营。”该公司主要从事在中国国内的天然气勘探和开发业务,其成都分公司主要负责四川油气田的开发。
[5] 另外两个是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管理;
[6] 这也符合有效市场假说(EMH)所揭示的内容,即在市场信息完全充分的情况下,影响资产价值的全部因素已经体现在资产价格中。
[7] 指交易成本为零的金融环境,也没有税收成本,是一种理想化的金融环境,现实经济生活中不存在。
[8] 美国《财富》杂志2001年2月将其评为全球最具有创新精神的公司。
[9] 安然公司的最大债权银行是花旗银行集团、摩根大通银行和纽约银行


美国安然公司破产案例分析报告

对于安然公司破产的原因,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这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带来的结果。其中企业的腐朽文化,应该是导致安然失败的深层次原因。因为企业文化,融化在员工的思想中,支配着员工的行为。分析安然的企业文化,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个人主义促成了官僚的安然
  
  企业能吸引优秀人才远远不够,还必须保证员工的不断进步。为此安然公司设立了一个绩效评估系统,并认为评价员工绩效最合适的人选莫过于他的同事。1997年,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弗里·斯基林在全公司范围内采用了一套绩效评估程序:对同层次的员工进行横向比较。按绩效将员工分为五个级别,这些级别决定了他们的奖金和命运。每六个月员工和经理们就要重复这一评估过程,大约三周左右公司就能把这些资料整理出来。直到2000年斯基林在谈到这个绩效评估体系时还曾指出:“如果你想有所创新的话,你就必须让员工精诚团结。”
  
  然而,事与愿违,安然的绩效评估系统实际上形成了个体重于团队的企业文化。“人们独立完成自己的所有工作”,一位安然的老员工说,“原因很简单:如果我和约翰是竞争对手的话,我为什么要去帮助他呢?”在这种情况下,安然文化造成了个人主义泛滥,扼制了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随着新经济的衰退,要做出突出业绩是越来越难,公司内部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当这一趋势越来越明显时,这种压力拉动型的绩效评估机制也就逐步转化成为了一种拉帮结派的官僚系统。有些经理开始捏造问题,篡改记录,赶走那些自己看不顺眼的雇员。
  
  缺乏团队精神,成为了公司前进的致命伤,而团队精神恰恰是实现创新的必备条件,因为任何个人都无法完成所有的工作。
  
  “赢者通吃”造就了纸糊的安然
  
  杰弗里·斯基林在全公司范围内设立了一种绩效考核系统后,及时淘汰不合格员工,同时花大钱奖励做出成绩的员工。在安然,失败者总是中途出局,获胜者会留下来,指望获得做成最大交易的那些人更是可以得到数百万美元的奖金。这就是安然公司的“赢者通吃”文化。这种文化给员工打下了一种“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烙印。犯错的员工立刻就会被解雇,结果不仅促使员工尽可能地掩盖过失,也使员工失去了许多锻炼的机会。公司过去的和现在的一些雇员都曾指出,保持安然股价持续上升的压力,诱使高级管理者在投资和会计程序方面冒更大的风险,其结果就是虚报收入和隐瞒越来越多的债务,最终造成了现在的状况,用前经理玛格丽特·切科尼的话来说,安然是“一座用纸牌搭成的房子”。
  
  盲目追“酷”催生了浮躁的安然
  
  就在两年前,安然公司的执行委员会集中开会,决定为安然公司选择新的企业目标。当时的安然已经骑虎难下,新业务的扩张、新市场的开拓几乎是每天都要进行的工作。原来的企业目标——“世界一流的能源公司”似乎已无法跟上公司发展的需要。于是最后确定的企业目标是:“世界上最酷的公司”。当时安然的总裁杰弗里·斯基林指出:“这个目标体现出了一种改革创新的精神!”就在这一企业目标的指引下,安然迅速膨胀,过度扩张,明显实例之一就是宽带业务。
  
  1999年,安然公司建起了在线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上天然气、电力、管道、纸张、金属等交易,一度被认为是传统企业结合网络的成功楷模。斯基林在2000年初曾断言宽带业务将发展成为公司最重要的业务之一,然而事实是在2001年初宽带业务的发展就已经遭受重大挫折,2001年第二季度亏损达1.09亿美元,宽带部门成了安然亏损最大的部门。
  
  盲目追求多样化,不顾一切地上项目,不切实际地热衷于涉足新经济。当美国经济进入衰退期时,安然已发展成了一个巨大的企业集团,根本不是什么公司可以同日而语的。安然的实践证明:过度膨胀、快速发展,不仅使公司无法应对经济环境的逆转,反而易于导致公司经营状况的恶化,以破产结束企业。
  
  蔑视“制度”纵容了失控的安然
  
  在斯基林掌管安然期间,他就着手改革公司文化。他给员工更多的自由,鼓励员工尽量利用公司规章范围内的有利条件,甚至可以在不报告顶头上司的情况下独自采取行动。一位安然年轻的经理主管人员想涉足宽带业务领域,斯基林让他放手去干,甚至没有将此事通知他的顶头上司。
  
  这种情况并非偶然。路易斯·肯切是协助安然进军欧洲能源市场的先锋。当时她还不到30岁,也并非安然的高层领导,然而她却集中了一批员工,设计出公司在伦敦分部的全部业务流程,并且在未经斯基林允许的情况下,从安然的其它分部抽调了380名员工以及价值3000万美元的设备投入这一工程。尽管这一项目后来得到了斯基林的认可,并且在投产后的头四个月就取得巨大成功,但它却同时淡化了公司的管理层次,削弱了直接管理者的威信,不利于公司整体的长远发展。
  
  没有安然不能做的!在这种氛围的鼓励下,安然迅速进入贸易、广告甚至金融领域。渐渐地,安然的扩张失去了控制。斯基林的这种思想倾向不仅严重削弱了中层管理者的威信,也影响到了他们的行为,有些人甚至产生了一种忧虑:对被斯基林看好的员工给予得不够多,就可能使自己的事业前途多舛。
  
  “自以为是”熏陶了傲慢的安然
  
  在安然迅速扩张期间,公司的上上下下都逐渐产生了一种“自以为是”的心理。理查德·科克,原是安然的一名工程师,就曾经说过:“我认为安然无所畏惧,公司可以在任何业务中赢得利润。” 维吉尼亚大学的教授罗伯特·F·布鲁纳指出:安然失败的最大原因就在于它缺乏谦虚精神。分析家卡若尔·科拉也曾指出:安然文化中的傲慢与霸气已经在公司中深深扎根。人们甚至认为他们可以从走路的样子判断出谁是安然的员工。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夸张,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自以为是”的傲慢倾向已深深扎根于安然文化之中。所谓“骄者必败”,在这样一种文化氛围中,安然的失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安然倒下了,留给我们无尽的思索。抛开安然破产给各方面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安然破产本身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长远影响。事实使我们不得不承认:正是安然内在文化问题引发了一系列外部危机,导致安然一步一步地走向破产。


安然事件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一直以来,安然身上都笼罩着一层层的金色光环: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交易商,安然在2000年的总收入高达1010亿美元,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的第七名;掌控着美国20%的电能和天然气交易,是华尔街竞相追捧的宠儿;安然股票是所有的证券评级机构都强力推荐的绩优股,股价高达70多美元并且仍然呈上升之势。直到破产前,公司营运业务覆盖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共有雇员2.1万人,资产额高达620亿美元;安然一直鼓吹自己是“全球领先企业”,业务包括能源批发与零售、宽带、能源运输以及金融交易,连续4年获得“美国最具创新精神的公司”称号,并与小布什政府关系密切……

安然的噩梦

2001年年初,一家有着良好声誉的短期投资机构老板吉姆·切欧斯公开对安然的盈利模式表示了怀疑。他指出,虽然安然的业务看起来很辉煌,但实际上赚不到什么钱,也没有人能够说清安然是怎么赚钱的。据他分析,安然的盈利率在2000年为5%,到了2001年初就降到2%以下,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回报率仅有7%左右。

切欧斯还注意到有些文件涉及了安然背后的合伙公司,这些公司和安然有着说不清的幕后交易,作为安然的首席执行官,斯基林一直在抛出手中的安然股票———而他不断宣称安然的股票会从当时的70美元左右升至126美元。而且按照美国法律规定,公司董事会成员如果没有离开董事会,就不能抛出手中持有的公司股票。

也许正是这一点引发了人们对安然的怀疑,并开始真正追究安然的盈利情况和现金流向。到了8月中旬,人们对于安然的疑问越来越多,并最终导致了股价下跌。8月9日,安然股价已经从年初的80美元左右跌到了42美元。

10月16日,安然发表2001年第二季度财报,宣布公司亏损总计达到6.18亿美元,即每股亏损1.11美元。同时首次透露因首席财务官安德鲁·法斯托与合伙公司经营不当,公司股东资产缩水12亿美元。

10月22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瞄上安然,要求公司自动提交某些交易的细节内容。并最终于10月31日开始对安然及其合伙公司进行正式调查。

11月1日,安然抵押了公司部分资产,获得J.P摩根和所罗门史密斯巴尼的10亿美元信贷额度担保,但美林和标普公司仍然再次调低了对安然的评级。

11月8日,安然被迫承认做了假账,虚报数字让人瞠目结舌:自1997年以来,安然虚报盈利共计近6亿美元。

11月9日,迪诺基公司宣布准备用80亿美元收购安然,并承担130亿美元的债务。当天午盘安然股价下挫0.16美元。

11月28日,标准普尔将安然债务评级调低至“垃圾债券”级。

11月30日,安然股价跌至0.26美元,市值由峰值时的800亿美元跌至2亿美元。

12月2日,安然正式向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破产清单中所列资产高达498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企业。当天,安然还向法院提出诉讼,声称迪诺基中止对其合并不合规定,要求赔偿。

安然模式的破产

首先遭到质疑的是安然公司的管理层,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和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他们面临的指控包括疏于职守、虚报账目、误导投资人以及牟取私利等。

在10月16日安然公布第二季度财报以前,安然公司的财务报告是所有投资者都乐于见到的。看看安然过去的财务报告:2000年第四季度,“公司天然气业务成长翻升3倍,公司能源服务公司零售业务翻升5倍”;2001年第一季度,“季营收成长4倍,是连续21个盈余成长的财季”……在安然,衡量业务成长的单位不是百分比,而是倍数,这让所有投资者都笑逐颜开。到了2001年第二季度,公司突然亏损了,而且亏损额还高达6.18亿美元!

然后,一直隐藏在安然背后的合伙公司开始露出水面。经过调查,这些合伙公司大多被安然高层官员所控制,安然对外的巨额贷款经常被列入这些公司,而不出现在安然的资产负债表上。这样,安然高达130亿美元的巨额债务就不会为投资人所知,而安然的一些官员也从这些合伙公司中牟取私利。

更让投资者气愤的是,显然安然的高层对于公司运营中出现的问题非常了解,但长期以来熟视无睹甚至有意隐瞒。包括首席执行官斯基林在内的许多董事会成员一方面鼓吹股价还将继续上升,一方面却在秘密抛售公司股票。而公司的14名监事会成员有7名与安然关系特殊,要么正在与安然进行交易,要么供职于安然支持的非盈利机构,对安然的种种劣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安然假账问题也让其审计公司安达信面临着被诉讼的危险。位列世界第五的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作为安然公司财务报告的审计者,既没审计出安然虚报利润,也没发现其巨额债务。今年6月,安达信曾因审计工作中出现欺诈行为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罚了700万美元。

安然的核心业务就是能源及其相关产品的买卖,但在安然,这种买卖被称作“能源交易”。据介绍,该种生意是构建在信用的基础上,也就是能源供应者及消费者以安然为媒介建立合约,承诺在几个月或几年之后履行合约义务。在这种交易中,安然作为“中间人”可以很短时间内提升业绩。由于这种生意以中间人的信用为基础,一旦安然出现任何丑闻,其信用必将大打折扣,生意马上就有中止的危险。

此外,这种业务模式对于安然的现金流向也有着重大影响。大多数安然的业务是基于“未来市场”的合同,虽然签订的合同收入将计入公司财务报表,但在合同履行之前并不能给安然带来任何现金。合同签订得越多,账面数字和实际现金收入之间的差距就越大。

安然不愿意承认自己是贸易公司,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为了抬升股价。作为贸易公司,由于天生面临着交易收入不稳定的风险,很难在股市上得到过高评价。安然鼎盛时期的市值曾达到其盈利的70倍甚至更多。

为了保住其自封的“世界领先公司”地位,安然的业务不断扩张,不仅包括传统的天然气和电力业务,还包括风力、水力、投资、木材、广告等等。2000年,宽带业务盛极一时,安然又投资了宽带业务。

如此折腾,安然终于在2001年10月在资产负债平衡表上拉出了高达6.18亿美元的大口子。

破产余波难平

在安然破产事件中,损失最惨重的无疑是那些投资者,尤其是仍然掌握大量安然股票的普通投资者。按照美国法律,在申请破产保护之后,安然的资产将优先缴纳税款、赔还银行借款、发放员工薪资等,本来就已经不值钱的公司再经这么一折腾,投资人肯定是血本无归。

投资人为挽回损失只有提起诉讼。按照美国法律,股市投资人可以对安达信在财务审计时未尽职责提起诉讼,如果法庭判定指控成立,安达信将不得不为他们的损失做出赔偿。

在此事件中受到影响的还有安然的交易对象和那些大的金融财团。据统计,在安然破产案中,杜克(D uk e)集团损失了1亿美元,米伦特公司损失8000万美元,迪诺基损失7500万美元。在财团中,损失比较惨重的是J.P摩根和花旗集团。仅J.P摩根对安然的无担保贷款就高达5亿美元,据称花旗集团的损失也差不多与此相当。此外,安然的债主还包括德意志银行、日本三家大银行等
回答者:yanfei3331551 - 高级经理 六级


安然公司破产原因

您好!从目前已揭露的情况看,安然公司的倒闭可能涉及到经营中的欺诈、假账、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也
暴露出美国会计审计制度等监管方面的漏洞。同时,安然公司股价大跌,使得将养老金大量投资其股票的
职工血本无归,有可能对美国目前正在酝酿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形成巨大的影响。鉴于对美国经济社会造
成的巨大振荡,美国国会已开始对安然公司情况进行调查。美国司法部也已正式立案,组成专门小组对倒
闭案进行犯罪调查。
安然公司倒闭的原因是复杂多方面的,有宏观环境发生变化的外部原因,美国金融、会计审计制度方
面的缺陷,也涉及到公司监督机制、经营方式等方面的问题。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脆弱的泡沫化经营作为公司发展的基础。
(二)隐瞒债务、人为操纵利润等手段难以为继。
(三)当公司真实负债高于一定比例时,受利益驱动的影响企业更趋向于选择高风险经营。
(四)公司资产无流动性而引致的财务危机。
(五)贷款比例过大。
(六)新经济的发展使技术折旧加快、经济周期缩短,各种衍生金融工具与实体经济的结合使影响企业经营的因素变得更加复杂,而且影响更深更广。
客观地说,美国安然公司的破产事件给资本市场的启示是深刻的,尤其是对金融界的教训更值得我们深思。作为银行,如何对借款人资产负债结构进行正确分析,如何衡量借款人资产的实际价值,加强对借款人经营状况的信贷管理,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在信贷风险防范上,如何采取适当分散化的投资原则和正确处理信用贷款问题是我国银行界面临的当务之急。
谢谢阅读!


美国安然公司破产根本原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安然公司从发展壮大到破产也绝非朝夕之功,其中的原因自然不是那么简单。有宏观经济管理不严方面的、有微观经济管理失控方面的,有企业无法控制的外在的原因、也有企业能够控制而不想控制结果最终导致无法控制的内在原因。在此,我们无法就安然破产的所有原因作出评断,而仅就其内部原因作一些挖掘剖析。

  (一)战略决策错误。尽管安然破产的原因很多,但多数业内分析人士仍认为,企业的战略决策失误仍是最重要的原因。长期追踪安然营运状况的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CSFB)分析师劳纳则指出,安然在错误投资上浪费了巨额资金,却又无法创造利润。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安然曾投资20亿美元试图改善企业内部网路,但完全是血本无归。另一方面,安然又试图扩大线上交易规模,以便涵盖电力与天然气之外的产品,然而最终失败。安然过去的成功让管理者们沉浸在过度自信之中,从而胆敢无视决策的风险。这些战略决策风险主要表现在:其一,急功近利挺进到知识经济网络科技的最前沿。公司盲目放弃了自己的主营业务,而转向了电子交易等新领域,导致公司失控,犹如荞麦农场种苹果,苹果虽然熟了,荞麦农场已经垮了。

  (二)轻视举债风险。安然失败的结果当然不是它没有考虑到决策风险,美国企业战略投资者的风险研究是世界一流的。安然更是以“规避金融风险”著称——这是它的主要创新业务。也许正是这种规避风险的“专家企业”才可能犯这样的错误,骄傲自大,轻视举债风险,特别是企业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变迁带来的风险,它对美国社会经济大气候变劣显然没有做充分估计。战略决策方面的错误,套用一句老话,叫犯了盲目冒进的机会主义错误。而战略决策上的失误正是安然破产的致命原因。

  (三)企业文化发展方向迷失。塑造怎样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这直接影响着决策者的战略管理。如果说企业文化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最终决定形式,安然的决策层显然是鄙视了企业文化管理的合理性。正如通用公司的前任总裁韦尔奇所言:“通用过去与安然有很多合作,安然是第一流的石油天然气供应商,但是安然后来转向了贸易,对这一领域他们完全不熟悉,而且雇用新的人员,改变了自己的企业文化”。安然的高层把做实业时的理念及“专注战略”完全转移,狂妄而草率地过渡到了金融投资的所谓创新事业。当杰夫·斯基林进入安然时已经把安然的企业价值观扭转了,特别是1997年,年仅36岁的安迪·法斯托被任命为安然CEO后,开始了市场需求有限的情况下新一轮的“超常规”扩张,这时的安然已经从一家大型的能源公司,沦为一家从事能源衍生交易的“对冲基金”。新的企业文化和传统行业的企业文化格格不入,在不同企业文化的冲突下,安然只能是二者取其一,于是就出现了“未能披露其宽频服务业务的需求下降,而且由于许多参与者缺乏信誉,其创建宽频交易市场的努力没有成功的事实”;“未能及时冲销由其首席财务长管理的某有限合伙公司进行投资的价值,从而事实上虚报了其营运收益报告”和“未能根据美国会计法则冲销受损资产”的结果。狂妄的企业决策者鄙视企业文化的继承与延续规律,正是安然战略管理中最不可能“安然”的因素。

  (四)企业本身没有守法经营,发生了大量违规操作的行为。企业可以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利用法律空间实现其利益的最大化,但若其放弃了守法经营的基本理念,那么其受到法律的惩罚和制裁便成为迟早的事情了。安然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违法违规行为:其一,暗箱作业,将债务、坏账转移到分支公司。有传媒指出,安然手法是一种“会计的涅造”。最新一期美国《商业周刊》认为,“安然将财务的责任从账面载体上消除,创造性地做账,防范任何方面的人士(中下层职员、政府部门、股民等等)发现他们的外强中干、外荣内枯的真实情况,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其二,利用财经审计的巨大漏洞,进行秘密交易以及“圈内人交易”。其三,隐瞒真实信息并制造虚假的报道,误导股民及公众视听。在安然宣布破产前几个月,安然已将内里掏空,但对外文宣仍然是莺歌燕舞,一片繁荣。结果最终导致愤怒的安然公司职员和股民们向公司执行长官、董事会及高层管理人员提出47项指控,其中主要的五项是:涉嫌违反《公司法》;隐瞒债务,私下股票交易;公开用谎言误导公司职员;在401(K)计划户头上,安然违反公司职员退休金进入股市不得超过20%的规定,超过了60%;安然所雇审计公司大量销毁文件,在休斯敦进行的碎纸活动,很可能导致毁坏证据的法律指控。

  (五)企业内部存在着大量的管理失控行为。安然公司董事会特别委员会于美国东部时间2月2日在纽约联邦破产法院公布一份长达218页的报告,据该报告,安然公司之所以倒闭,是因为管理层经营不善,以及部分员工利用职权之便为自己聚敛财富。多年来,安然公司一直虚报巨额利润,一些高级经理不但隐瞒上一个财政年度(2000年9月到2001年9月)安然公司高达10亿美元的亏损,并且出售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安然股票。并且安然还存在内部高级管理人员与外部人员私下勾结损害公司利益的情况。据以上报告揭露,安然公司内部的高层经理们成立了许多复杂的机构,并和公司外部人员勾结,操纵安然的财务报表,从中赚取了数千万美元的本不该属于他们的黑心钱。《商业周刊》指控律师、投资银行、会计师们可能捞取了3亿美元,而《纽约时报》指控则为11亿美元之多。


上一篇:左边 歌词

下一篇:高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