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格尔号航行的具体路线?
1831年12月起航,历时五年,从英格兰出发,穿越北大西洋到达南美洲,沿着南美洲的西岸航行,绕过南美洲的合恩岛后后进入南太平洋,再沿着南美洲的南岸航行,然后驶向加拉帕戈斯岛,之后再向南半球出发,到达澳洲的悉尼,沿着澳洲的南岸行驶到达霍巴特[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东南岸港市],绕过澳洲后进入印度洋,绕道非洲的好望角进入北大西洋回英国。
贝格尔号的著名航行
1831年12月是贝格尔号第二起航,菲茨·罗伊舰长要为测量大地岛的南岸去作一次旅行,然后要访问南海中的许多岛屿,再经印度群岛返航。历时五年,从英格兰出发,穿越北大西洋到达南美洲,沿着南美洲的西岸航行,绕过南美洲的合恩岛后后进入南太平洋,再沿着南美洲的南岸航行,然后驶向加拉帕戈斯岛,之后再向南半球出发,到达澳洲的悉尼,沿着澳洲的南岸行驶到达霍巴特(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东南岸港市),绕过澳洲后进入印度洋,绕道非洲的好望角进入北大西洋回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乘此船进行科学考察。贝格尔号上有两个尉官:季·韦克姆和布·谢利万,一名医生,十名军官,一名水手长,四十二名水兵 和八名少年见习水手。此外,舰上还应有一名博物学家(查理·达尔文),其次还有一个专门看管仪表、天文钟和其他仪器的人,一名美术家和一名绘图员埃尔德,一名曾去过火地岛的传教士和三名火地岛人。这次探险的任务之一是研究和详细勘察南美洲的东西两岸。但是政治和经济任务则是这次航行的基本原因。当时的英 国,力求夺取南美洲的市场,力求促使英国的资本渗透到这个洲的各个国家的经济中去。因此,这次探险的所谓科学目的,只是英国用来掩盖自己在南美洲进行扩张的一个最方便的借口而已。贝格尔号于1831年12月27日扬帆起航,绕地球一圈,于1836年10月2日回到英国。达尔文沿途考察地质、植物和动物,采集了无数标本运回英国,还未回国就已在科学界出了名。这5年的见识,让达尔文从一名正统的基督徒变成了无神论者,不可能再去当牧师了,成了职业博物学家。更重要的是,他开始思考生物的起源问题,最终创建了进化论,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种种巧合促成的贝格尔之航是达尔文人生的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该舰舰长菲茨.罗伊是“标准的”军官,更是虔诚的教徒,爱真理更爱上帝。所以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后,他愤怒地宣称达尔文背叛了自己。在著名的牛津论战中,他手捧《圣经》,高喊“圣书啊!圣书啊!”离开会场。最后因精神错乱而自杀。达尔文随“贝格尔号”航行历程一览表 1831年 12月27日 驶离英国德文波特 1832年 01月16日--02月08日 佛得角群岛(火山群岛) 02月15日--02月16日 圣保罗岩礁(火山群岛) 02月20日 费迪南德——迪诺罗尼亚火山岛 02月29日--03月18日 巴伊亚(巴西) 04月04日--07月05日 里约热内卢 04月08日--04月23日 陆地旅行 郑重谴责奴隶制 07月26日--08月19日 蒙特维的亚港(乌拉圭) 09月06日--10月17日 布兰卡港(阿根廷) 在蓬塔阿尔塔发现大懒兽,含一个牙齿的下颌石 11月02日--11月10日 布宜诺斯艾利斯 11月14日--11月27日 蒙特维的亚港 收到莱尔的《地质学原理》第二卷 12月16日--1833年02月26日 火地岛 1833年 03月01日--04月06日 福克兰群岛 04月28日--07月23日 马尔多纳多(乌拉圭) 08月03日--08月24日 内格罗河河口(阿根廷) 08月11日--08月17日 从卡门到布兰卡港的远足 08月24日--10月06日 阿根廷海岸记录 08月31日 蓬塔阿尔塔 在蓬塔阿尔塔挖到化石 09月08日--09月20日 从布兰卡港到布宜诺斯艾利斯陆地旅行 10月06日--10月19日 马尔多纳多 09月27日--10月20日 从布兰卡港到布宜诺斯艾利斯陆地旅行,沿巴拉那河返回 在圣菲巴雅达逗留五天,发现陆地四足兽犰狳、箭齿兽、乳齿象、马的新遗迹,然后顺流而下 10月21日--12月06日 蒙特维的亚 11月14日--11月28日 梅赛德斯村返回蒙特维的亚 发现大懒兽的化石片 12月23日--1834年01月04日 代西雷港(巴塔哥尼亚海岸) 1834年 01月09日--01月19日 圣于连港 发现恐龙的骸骨 01月26日 进入麦哲伦海峡 01月29日--03月07日 火地岛 03月10日--04月07日 福克兰群岛 04月13日--05月12日 圣克鲁斯河(巴塔哥尼亚) 04月18日--05月08日 沿河旅行 06月28日--07月13日 奇洛埃岛(智利) 07月23日--11月10日 瓦尔帕莱索湾 08月14日--09月27日 安第斯山脉陆地旅行 11月21日--1835年02月04日 奇洛埃岛(乔诺斯群岛) 1835年 02月08日--02月22日 瓦尔迪维亚 20日发生地震 03月04日--03月07日 康塞普西翁城 03月11日 瓦尔帕莱索湾 03月13日 圣地亚哥 03月18日--04月17日 从圣地亚哥到门多萨穿过安第斯山脉的陆上旅行,再回到圣地亚哥,然后前往瓦尔帕莱索 04月27日--07月04日 科金博省和科皮亚波省的陆地旅行,再回到海岸 07月12日--07月15日 伊基克(秘鲁) 07月19日--09月07日 卡亚俄(利马的港口,秘鲁) 09月16日--10月20日 加拉帕戈斯群岛(火山群岛) 动物地理学的重要发现,尤其是鸟类 11月09日 危险群岛(靠近地平线的岛屿) 第一次碰到珊瑚礁 11月15日--26日 塔西提岛 12月21日--12月30日 新西兰 1836年 01月12日--01月30日 悉尼(澳大利亚) 02月05日--02月17日 霍巴特城(塔斯马尼亚) 03月06日--03月14日 乔治王湾(澳大利亚西南部) 04月01日--04月12日 科科斯群岛或称基灵群岛 珊瑚群岛,首次研究珊瑚环礁 04月29日--05月09日 莫里斯(火山)岛 05月31日--06月18日 好望角 07月08日--07月14日 圣赫勒拿岛(火山岛) 07月19日--07月23日 阿森松岛(火山岛) 08月01日--08月06日 巴伊亚(巴西) 08月12日--08月17日 伯南布哥(巴西) 08月31日 普拉亚港(佛得角群岛) 09月19日--09月24日 亚速尔群岛 10月02日 到达法尔茅斯(英国)
达尔文一生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达尔文生平介绍
查理·达尔文,是19世纪英国杰出的生物学家、物种起源和发展学说的创始者、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他找到了生物发展的规律,证明所有的物种都有共同的祖先。达尔文的这一重大发现,对生物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科学上完成了一个伟大的革命,结束了生物学领域中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统治时期,对近代生物科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恩格斯称达尔文的进化论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是19世纪英国杰出的生物学家、物种起源和发展学说的创始者、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他找到了生物发展的规律,证明所有的物种都有共同的祖先。达尔文的这一重大发现,对生物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科学上完成了一个伟大的革命,结束了生物学领域中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统治时期,对近代生物科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恩格斯称达尔文的进化论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达尔文于1809年2月12日出生在施鲁斯伯里镇一个世代医生的家庭。他少年时代就爱好博物学和化学等自然科学。1825年,他到爱丁堡大学去学医。在这里,他对两种水生生物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一些有趣的发现,于是,他在该校的学术团体普林尼学会先后宣读了他最早的两篇论文,那时他才17岁。
因为达尔文无意学医,他的父亲就于1928年让他去剑桥大学学神学。1831年他毕业后就参加了测量考察舰“贝格尔”号历时5年的环球旅行。这对达尔文是有决定意义的5年。南美洲等地大量的物种变异的事实,使他对《圣经》产生了怀疑。通过对采集到的各种动物标本和化石进行比较和分析,他进而认识到物种是可变的。由此,他逐步摆脱了神创论的束缚,坚定地走上了相信科学和追求真理的道路。
回国后,达尔文开始对物种起源问题进行全面的系统研究。他整理航行收获,收集大量科学事实,研究前人著作,参加社会生产实践,总结本国和别国劳动人民培育新品种的经验(在他的著作中直接引用或提到的关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宝贵经验就有一百多处,作为他的学说的佐证)。经过22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专心思考,综合研究,达尔文终于在1859年11月24日出版了《物种起源》这部巨著,创立了进化论。他认为,生物界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渐变化而成的。达尔文的进化论,是射向“上帝”创造万物学说的炮弹,它第一次把生物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
达尔文 (1809-1882)
1909年2月12日,达尔文出生在英国的施鲁斯伯里。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的名医,家里希望他将来继承祖业,16岁时便被父亲送到爱丁堡大学学医。
但达尔文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尤其喜欢打猎、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进到医学院后,他仍然经常到野外采集动植物标本。父亲认为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一怒之下,于1828年又送他到剑桥大学,改学神学,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尊贵的牧师”。达尔文对神学院的神创论等谬说十分厌烦,他仍然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听自然科学讲座,自学大量的自然科学书籍。热心于收集甲虫等动植物标本,对神秘的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1828年的一天,在伦敦郊外的一片树林里,一位大学生围着一棵老树转悠。突然,他发现在将要脱落的树皮下,有虫子在里边蠕动,便急忙剥开树皮,发现两只奇特的甲虫,正急速地向前爬去。这位大学生马上左右开弓抓在手里,兴奋地观看起来。正在这时,树皮里又跳出一只甲虫,大学生措手不及,迅即把手里的甲虫藏到嘴里,伸手又把第三只甲虫抓到。看着这些奇怪的甲虫,大学生真有点爱不释手,只顾得意地欣赏手中的甲虫,早把嘴里的哪只给忘记了。嘴里的那只甲虫憋得受不了啦,便放出一股辛辣的毒汁,把这大学生的舌头蜇得又麻又痛。他这才想起口中的甲虫,张口把它吐到手里。然后,不顾口中的疼痛,得意洋洋地向市内的剑桥大学走去。这个大学生就是查理·达尔文。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首先发现的这种甲虫,就把它命为“达尔文”。
1831年,达尔文从剑桥大学毕业。他放弃了待遇丰厚的牧师职业,依然热衷于自己的自然科学研究。这年12月,英国政府组织了“贝格尔号”军舰的环球考察,达尔文经人推荐,以“博物学家”的身份,自费搭船,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苦的环球考察活动。
达尔文每到一地总要进行认真的考察研究,采访当地的居民,有时请他们当向导,爬山涉水,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挖掘生物化石,发现了许多没有记载的新物种。他白天收集谷类岩石标本、动物化石,晚上又忙着记录收集经过。1832年1月,“贝格尔”号停泊在大西洋中佛得角群岛的圣地亚哥岛。水兵们都去考察海水的流向。达尔文和他的助手背起背包,拿着地质锤,爬到山上去收集岩石标本。
在考察过程中,达尔文根据物种的变化,整日思考着一个问题:自然界的奇花异树,人类万物究意是怎么产生的?他们为什么会千变万化?彼此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些问题在脑海里越来越深刻,逐渐使他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产生了怀疑。
1832年2月底,“贝格尔”号到达巴西,达尔文上岸考察,向船长提出要攀登南美洲的安第斯山。 当他们爬到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时,达尔文意外地在山顶上发现了贝壳化石。达尔文非常吃惊,他心中想到:“海底的贝壳怎么会跑到高山上了呢?”经过反复思索,他终于明白了地壳升降的道理。达尔文脑海中一阵翻腾,对自己的猜想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物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客观条件的不同而相应变异!”
后来,达尔文又随船横渡太平洋,经过澳大利亚,越过印度洋,绕过好望角,于1836年10月回到英国。在历时五年的环球考察中,达尔文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回国之后,他一面整理这些资料,一面又深入实践,同时,查阅大量书籍,为他的生物进化理论寻找根据。1842年,他第一次写出《物种起源》的简要提纲。1859年11月达尔文经过20多年研究而写成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终于出版了。在这部书里,达尔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进化论”的思想,说明物种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
这部著作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以全新的生物进化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的理论。《物种起源》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代表作,标志着进化论的正式确立。
《物种起源》的出版,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引起轰动。它沉重地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从反动教会到封建御用文人都狂怒了。他们群起攻之,诬蔑达尔文的学说“亵渎圣灵”,触犯“君权神授天理,”有失人类尊严。
与此相反,以赫胥黎为代表的进步学者,积极宣传和捍卫达尔文主义。指出:进化论轰开了人们的思想禁锢,启发和教育人们从宗教迷信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紧接着,达尔文又开始他的第二部巨著《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的写作,以不可争辩的事实和严谨的科学论断,进一步阐述他的进化论观点,提出物种的变异和遗传、生物的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的重要论点,并很快出版这部巨著。晚年的达尔文,尽管体弱多病,但他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坚持进行科学研究和写作,连续出版了《人类的由来》等很多著作。达尔文本人认为“他一生中主要的乐趣和唯一的事业”,是他的科学著作。还有一些在旅行中直接考察得到的最重要的科学成果,如:达尔文本人所写的著名的《考察日记》和《贝格尔号地质学》、《贝格尔号的动物学》等。在他的著作中,具有特别重大历史意义的是《物种起源》,表明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和自然选择理论的逐步发展过程。《物种起源》的出版是一件具有世界意义的大事,因为《物种起源》的出版标志着十九世纪绝大多数有学问的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的地位的看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物种起源》的出版,引起造化论者和具有目的论情绪的科学家们(而这些人却是占绝大多数)对达尔文学说的猛烈攻击,也引起维护达尔文主义的相应斗争,积极参加这一斗争的除达尔文本人外还有进步的博物学家;他们到处都成为达尔文学说的热烈拥护者。
1882年4月19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因病逝世,人们把他的遗体安葬在牛顿的墓旁,以表达对这位科学家的敬仰。
贝格尔的定义
采用“贝格尔”编排法,编排时如
果参赛队为双数时,把参赛队数分一半(参赛队为单数时,最后以“0”表示形成双数),前一半由1号开始,自上而
下写在左边;后一半的数自上而下写在右边,然后用横线把相对的号数连接起来。这即是第一轮的比赛。第二轮将
第一轮右上角的编号(“0”或最大的一个代号数)左角上,第三轮又移到右角上,以此类推。即单数轮次时“0”或
最大的一个代号在右上角,双数轮次时则在左上角
无论比赛队是单数还是双数,最后一轮时,必定是“0”或最大的一个代号在右上角,“1”在右下角。 根据参赛队
的除数不同,“1”朝逆时针方向移动一个位置时,应按规定的间隔数移动(见表3)“0”或最大
代号数应先于“1”移动位置。
按照这个编排,这里不能提交表格
“贝格尔号”的航行是什么?
达尔文起初并不想成为一名生物学家。他的祖父,伊拉兹马斯·达尔文(Erasmus Darwin,1731—1802)倒算得上是一位生物学家,甚至提出过一种进化理论,但在职业上,他却是一位医生。[达尔文的外祖父韦奇伍德(Josiah wedgwood,1730一1795)是陶瓷制造者,对化学有兴趣,两位祖父都是被称为月亮学会的科学哲学会社的核心会员。]达尔文的父亲也是一位医生,达尔文原来是想继承家族传统,但是很快发现他没有这方面的兴趣,于是转而计划接受神职人员的训练,但是在剑桥大学,他那野外散步的爱好终于在植物学考察中有了用武之地。他还和植物学教授亨斯罗(John Stevens Henslow,1765—1861)建立了友谊,经常去教授家里吃饭和交谈。达尔文后来写道:“他在植物学、昆虫学、化学、矿物学和地质学等方面的知识非常丰富。他最出色的禀赋就是善于根据长期细致的观察作出结论。”在他们的多次长谈中,达尔文既吸取了知识,也学到了方法。亨斯罗对这位年轻学生的热情和能力留有深刻的印象,当听说有这样一个机会,亦即以博物学家的身份,跟随菲茨罗伊(Robert FitzRoy,1805—1865)船长领导下的英国皇家海军“贝格尔号”出航时,他毫不犹豫地推荐了年轻的达尔文。“贝格尔号”的任务是按照英国海军部的要求,在为期5年的航程中,测绘南美洲巴塔哥尼亚、火地群岛、智利和秘鲁的海岸线,确定经度,在世界范围里建立一系列年表计算方法。按照惯例,这类航程需要一名博物学家,如果没有别的理由,那至少也是为了提供知识并且使船长有一位绅士搭档。“贝格尔号”于1831年12月27日起航。舱位非常拥挤——和船长分享一个船舱,而船长是一位喜怒无常的人——达尔文找不到地方安置他的设备。在隔出的一个斗室里,达尔文只能睡在吊床上,随着船体的每一次颠簸,吊床都会无情地摇晃。在整个航程中,他备受晕船折磨。在旅行日记的开头,他就消沉地写道:“没有房间是一种令人难以忍受的折磨,再也没有其他折磨能抵得上它。”达尔文随身带了四本书:一本《圣经》,一本弥尔顿(John Milton,1608—1674)的书,一本洪堡介绍他在委内瑞拉和奥里诺科盆地探险的书,以及对他的科学前程无疑是影响最大的一本书,这就是莱伊尔的《地质学原理》第一卷。当抵达南美大陆东海岸的蒙得维的亚时,达尔文发现第二卷仿佛已经等在那里,这是亨斯罗意味深长的礼物,而这位“贝格尔号”的博物学家则源源不断地向亨斯罗提供最新通报(许多报告由亨斯罗在剑桥的哲学学会的会议上宣读)。第三卷则等到“贝格尔号”停靠大陆另一侧的瓦尔帕莱索时才拿到。在公海上,航行也许是一场噩梦,但靠岸时提供的探险和观察的机会却是博物学家的天堂。在陆地上,达尔文如鱼得水。他以明晰轻快的散文笔调,抓紧时机写航海日记(航行归来后在十年里分五卷出版)。离开特内里费岛时他写道:“……空气宁静而温和——唯一的声音是船尾激起的阵阵涟漪,船帆懒散地图绕围杆飘荡……天空多么爽朗、清澈,繁星点点,明亮得就像无数的小月亮,把它们的光辉投在波纹上。”登陆后,菲茨罗伊船长建立起观测站,用以完成海军部下达的测量任务,而达尔文则深入内地或者沿海岸探测,翻译人员、有时船上的其他人员和他结伴。他被原始的自然风貌、青葱的灌木丛、奇鸟异兽,以及海岸边色彩鲜艳的海绵和精致无比的热带珊瑚所深深吸引。南美洲拥有大量达尔文从未见过的动植物:巴塔哥尼亚的野骆驼、加拉帕哥斯群岛的巨龟、巴西的三色紫罗兰、安第斯山脉高处上的贝壳化石以及印度洋中的珊瑚。他把几百种标本寄给亨斯罗,并留下了大量的笔记和素描。在加拉帕哥斯群岛,他特别对一系列莺鸟(现在叫做达尔文雀)感到惊奇,这些莺鸟生活在相隔甚远的岛屿上,在许多方面都与大陆上的莺鸟有所不同。13种不同的莺鸟,大小和颜色类似,却具有不同的鸟喙形状,其中的每一种,显然适应其独特的取食方式。食种子的,其喙适合于磕开种子外壳。在一个找不到种子的岛上,另一种莺鸟鸟喙长而尖,为的是便于捕食昆虫。还有一种素食莺鸟,鸟喙短而粗,便于采摘花蕾和树叶,等等。达尔文对此现象印象深刻。后来他在《自传》(Autobiography)中写道:“这群岛的每个小岛上的物种都有细微的不同,可是这些岛没有一个在地质学意义上看起来特别古老。显然,这只能根据物种逐渐变异这一假设才能得到解释。这一问题常常盘旋于我脑海中。”莱伊尔的《地质学原理》第二卷已经开始提出类似的问题。莱伊尔曾经研究过动植物的地理分布,并且形成这一理论,认为每个物种都是来自一个中心。他写道:“在相互隔绝的大陆,类似的生境似乎会产生相当不同的物种”,它们在各自的生活环境里都生存得很好。在这里,莱伊尔把他的均变论观念应用到了生物学。他说,新物种在整个地球史上不断出现,同时物种还在不断灭绝。由于地质学过程长期处于动态过程之中,现在仍是这样,相应就会有物种的起源和灭绝。在同一生境中,一个高度成功的物种也许会因取食优势脱颖而出,并导致某些物种灭绝。但是莱伊尔因意识不到物种的“突变”而止步不前。新的物种也许会出现,但是它不会随时间变化或者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