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竹音乐

时间:2024-03-30 15:01:39编辑:coo君

都有哪些乐器?

[音乐基础]乐器的分类2006年12月26日 星期二 下午 04:24乐器的分类
因乐器制作的材料、材质、属性不同,分为四大类

弦乐器 : 擦弦乐器、拨弦乐器、击弦乐器
木管乐器
铜管乐器
打击乐器 : 固定音高、无固定音高

弦乐器
擦弦乐器 : 透过琴弓磨擦弦而发声
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低音大提琴
拨弦乐器 : 透过拨弦产生振动而发声的
吉他
竖琴
击弦乐器 : 用槌敲打弦而发声 -- 钢琴

擦弦乐器
管弦乐中的擦弦乐器,包含所有演奏时用琴弓擦弦,因振动而发声的乐器。音的高低,是由左手手指随指板上按弦而产生。为使音色或共鸣良好,以及配合各部分的不同性能,必需选用不同的木料。弦乐组是管弦乐四大类中,规模最大的,演奏时也经常担当乐曲中最主要的部分。

Q:音高与弦的长短粗细之关系

提琴的构造
一具提琴由表面上看,是一个有角葫芦形,面上开著一对f 形洞的木匣子, 中提琴除了比小提琴稍大一点外, 一切都是一样的。它们都有一个腮托,以便演奏时用腮把琴夹紧。大提琴的体积,大概比小提琴大两倍半左右,但它的
边却比小提琴高四倍左右,它没有腮托。但却有一条能够不用时取下来或缩进琴肚子裏去的支柱。

琴弓
琴弓是使擦弦乐器发出声音的工具。琴弓的形状,是由古代狩猎用的弓演变而成的,琴弓略为弯曲,通常以白色马尾作为弓毛。以坚硬的松香涂上毛上,然后和琴弦磨擦,振动而发声。
琴弓之好坏也决定著演奏的音色。琴弓约长75公分,是以马尾制成的弓毛紧系著木质的弓杆的两端,一支琴弓所需的毛数,大约在130条至250条之间,演奏家透过不同演奏技巧的运用来表现丰富的音色。


擦弦乐器怎样演奏?
擦弦乐器通常都是用琴弓拉奏的。拉奏时就好像拿著琴弓在「锯」乐器的样子,一手拿著弓杆,然后用弓毛来回摩擦琴弦就会发出声音来了,这个时候,琴弓和乐器上的弦是接近垂直的角度。 除了拉奏的动作原理大致相同之外,拿乐器的方法就不太一样了。小提琴和中提琴因为体型比较小,演奏时无论站著坐著都直接将琴夹在左颚及左肩膀之间。大提琴只能坐著拉,摆在张开的两脚中间。低音大提琴因为实在太大了,无论坐著(高脚椅)或站著,演奏的人都是在乐器后面用左手按弦,右手持弓演奏。
弦乐器也可以像吉他等拨弦乐器一样用手指头拨奏,发出来的声音和用弓拉奏的声音很不一样,但是这种演奏方法比较不常使用。此种技巧称为Pizzicato 。

擦弦乐器: 小提琴
小提琴是管弦乐的乐器中,最重要的一种,全长约60公分 。小提琴能够表现出非常完美的音质,不论是纤细的声音,或是光辉的声音,都能随心所欲地发出。这种柔美轻巧的乐器,一直为许多作曲家所宠爱。小提琴四根弦以高度的间隔,调律成G、D、A和 E的高度。G 弦能发出最深沈的声音, E 弦能发出高而光辉的声音。琴弓约长75公分 。
在管弦乐中,小提琴分成第一与第二两组,各组都有自己应演奏的声部(Part), 不论是那一组的声部, 在管弦乐整体的音响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一小提琴在指挥家的左侧,而小提琴中最右前方的一位,就是「首席演奏家」。他常担任指挥家的助理,同时负责演奏管弦乐曲中的 小提琴独奏部分,并且也是小提琴组的首席。

擦弦乐器: 中提琴
在提琴这个家族中,最先露面的是中提琴。中提琴比小提琴略大些,全长约66公分,四弦各比小提琴低完全五度调音,音色雅静而带闷,有如鼻音。在十七世纪,中提琴只是一个偶尔被采用,或者是用来陪衬及加重低音部或填补和声而已,直到十八世纪后才慢慢开始被当作独奏乐器使用。其四弦定音分别为 CGDA,演奏技巧与小提琴相同,由於其音域较低,左手在指板上的音距活动要比较大。中提琴与小提琴的琴弓差不多长,但中提琴的琴弓通长为些重些。
擦弦乐器: 大提琴
大提琴琴长约为小提琴的两倍,全长约120公分,演奏时夹於两腿之间,下端用脚棒支撑。具有广阔的音域,能奏出比中提琴更低沈的声音,而且可以发出非常光辉优美的高音。琴弦很粗,长度约为小提琴的两倍。琴弓短而重约长73公分,不像小提琴的弓那样优美。琴弦则调成较中提琴低八度的C音、G音、D音和 A音。大提琴不像小提琴那麼轻快光辉,但音质颇为柔和优美,这种音质正好供给管弦乐低沈的音域。在弦乐器中,除小提琴外,大提琴担任独奏部的机会最多。


擦弦乐器: 低音大提琴
低音大提琴是提琴家族中最低音也是最大的乐器,全长约200公分,演奏者必须站立拉奏,四弦定音分别为EADG,音色庄重而低沈,琴弓约长68~70公分。演奏技术由於受到乐器构造的限制比其它弓弦乐器显得较不灵活。低音大提琴用於独奏略显单调,但一加入合奏中,则使整个合奏发出充实的音响与立体的效果,因而成为管弦乐、室内乐、爵士乐等所有合奏种类的基础。

拨弦乐器: 吉他
吉他俗称六弦琴,六弦定音分别为EADGBE,吉他的指板上有固定品位18-20 格,每一个品位相距半音。演奏时将吉他放在右膝及左大腿之间,以右手手指拨弦,也可使用Pick拨弦演奏(古典吉他较少使用)。吉他音色柔和活泼,携带方便,在近代深受青年人的喜爱,也成为在流行音乐界不可或缺的乐器。

拨弦乐器: 竖琴
竖琴是历史上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其发音方式是用手指弹拨弦振动产生的,今日以双踏瓣的竖琴为标准型,通常为47弦。琴弦中所有的C弦都是红色的,而F弦都是蓝色的。琴台装有七个踏板,可奏半音,演奏家就以此七个踏板与各弦的使用,奏出美丽、滑顺、梦幻的音调。在独奏时可展现抒情或华丽的特色;但在合奏中则大多作为装饰性的乐奏。

击弦乐器 : 钢琴
钢琴属於击弦乐器。能演奏和声与复调音乐,担任独奏、重奏及协奏的钢琴备受人们的喜爱,所以被誉为「乐器之王」 。钢琴有 88键以标准的十二平均律调音。钢琴是用毛毡包裹著的琴槌敲打琴弦所发声的。弹琴时,手指按下琴键,琴键另一端便会顶起击弦机的相应部份,使琴槌敲击琴弦,发出声响。当手指抬起时,击弦机上的止音器便会将声音止住。


钢琴踏板

右边:
延音踏板让音在琴键回升后还能继续响著。
中间:
持音踏板,可让特定音延长。
左边:
柔音踏板使声音较弱较缺乏共鸣。






木管乐器
木材制成之管状吹奏乐器,谓之木管乐器,简称木管,靠著在管内制造出空气柱的振动来发音,经过改良金属或其他制材也可未必限於木制,依其构造上簧片数目的不同,可分三类~
一:无簧 (长笛、短笛)
二:单簧 (单簧管、萨克斯风)
三:双簧 (双簧管、低音管)

Q:音高与管的长短粗细之关系

无簧木管乐器: 长笛&短笛
长笛是非常优雅的乐器,现在的长笛大多使用金属制已很少使用木制的乐器,呈银白色,整个管子分为吹口管、身管、尾管三部份。演奏时以手横持,由吹口吹进气体,让管腔内的气柱自由振动,不须藉助任何簧片,使笛子发出一种柔和明亮清澈的音色,除了呼吸的控制外,另外还可利用舌奏及泛音加强音色的变化。其音域约三个八度左右。短笛构造与长笛相似,长度只有长笛的一半,发音比长笛高八度,其演奏技巧与长笛相同。


单簧木管乐器: 单簧管
单簧管又称竖笛,俗称黑管,吹口夹了一个簧片,当空气吹入吹口时,簧片訧会引起管腔内的气柱振动而发声。

单簧木管乐器: 萨克斯风
萨克斯风,金属制,内部成圆锥状,末端开口扩大成喇叭状,并向上弯起,但其构造是由低音竖变化而来,故仍归入木管乐器。构造分为吹嘴、吹口与本体。萨克斯风音色慵懒、饱满浓厚,介於木管乐器与铜管乐器之间,目前被广泛使用在军乐队及爵士音乐中 。


双簧木管乐器: 双簧管
双簧管外形与竖笛很相似,呈圆锥形,三个部份;上管、下管与喇叭口,在上端有两片簧片直接插入管体,演奏者必须学习如何有效的控制呼吸,是木管乐器中音律最难变化的乐器。它的音色是甜美略尖锐细致,虽不如长笛轻快,但似鼻音的声响却具有田园风味的独特特色。

双簧木管乐器: 低音管
低音管俗称巴松管,是一个圆锥筒形的双簧片乐器,管体全长为2.6公尺,但因是两段合并而构成一束管子,故外形全长只有1.4公尺。演奏者需将乐器挂在脖子上吹奏,其吹奏法与双簧管相似,但音色更低沉,因此有人称为低音管是木管乐器中的大提琴;其丰富多彩略带幽默的音调也让它得到了「交响乐团里的小丑」的封号。
铜管乐器
顾名思义乃是由铜金属所制成的乐器,不用簧片,而以双唇振动空气发出声音。乐器是由吹口、音管与扬音管所构成,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性都是利用管子的长短及泛音的变化出不同的音高。而且音量大小变化特别大。

在交响乐团中,主要有小号、法国号、长号及低音号等。

铜管乐器: 小号
小号也就是俗称的小喇叭,是金属制细薄的圆筒管,在尾端四分之一长的地方扩大成为喇叭口,有三个活塞装置,吹奏时用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按活塞,左手协助支持乐器。其音色雄壮、嘹亮,可以看成是铜管乐器中的女高音。是交响乐团及军乐队重要的乐器,善於在合奏中吹奏主旋律的部分。由於小号的音色变化多端,在近代受到流行音乐及爵士乐青睐。

铜管乐器: 法国号
法国号是中音铜管乐器,外型是长管盘成的圆圈型,尾部则扩大成漏斗状的喇叭口的乐器。其音域比小号低,在铜管乐器中是音域最广的。法国号音色温和、淳厚而高雅。法国号有三个活瓣。吹奏时用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按活瓣,右手协助支持乐器。

铜管乐器: 长号
它是铜管乐器中,唯一不靠按键,而用伸缩管来回拉奏,所以又称伸缩长号或伸缩号。演奏时利用右手前后拉动音管,而后再靠气来控制来发声,滑音更是长号的持色之一,可为合奏中增添许多色彩。长号的长度约为小号二倍, 它的音色较宽广,也较庄严,像男声中男高音的音色。

铜管乐器: 低音号
低音号也称为大号,俗称为土巴号,是最低音的铜管乐器,体形也最大。低音号外型呈圆锥状,底端是一个很大的喇叭型开口,发音管租而长,发音稍迟钝,吹奏时耗气量很大。在吹奏乐中担任最低音部,与长号联合起来形成坚固的低音,是乐团合奏时不可或缺的角色,其音色饱满、稳重。


打击乐器
打击乐器是以敲打方式演奏发出声响的乐器总称。打击乐器可分为两类:

有固定音高打击乐器:
定音鼓 木琴 铁琴
无固定音高打击乐器:
大鼓 小鼓 铃鼓 三角铁

有固定音高打击乐器:定音鼓
定音鼓是由半圆球体的鼓身及鼓皮所构成。皮面由木头圈固定再用金属环套住,并可用几个螺丝钉调节皮面松紧度,演奏者就是藉此来调节定音鼓的音高。现代的定音鼓则是用踏板来控制音高,甚至可利用踏板制造出滑音的效果。定音鼓通常以两个以上为一组,演奏时使用两支前头包著毛毡的木制鼓棒,常用基本奏法有单奏及滚奏。

有固定音高打击乐器:木琴、铁琴
这二种乐器是用不同长度的木片与金属片共同组成的多音乐器,排方式与钢琴的键盘相同。每个音键的下方都有共鸣管,音域从三到五个八度不等,以缠线的籐棒演奏、铁琴并附有踏板,以延长或止音。木琴音色较温和,演奏时以缠线的击槌敲打,音色会因击槌头的质料不同而异,有木制、橡胶及毛毡等种类,其音色优美而奇特。铁琴则声音轻脆 。


无固定音高打击乐器:大鼓
大鼓也称大军鼓,是管弦乐中最大型的低音鼓,直径55-80公分不等,鼓身有木制和金属制两种(呈空心滚轮状),上面紧绷者兽皮。演奏方法有单敲及滚奏(滚奏时需将大鼓斜放),通常用单槌击奏居多,大鼓的音色低沈为其特色,因此成为乐队低音背景节奏的乐器,另外也常被使用在制造音乐效果上,例如欢乐、激动的声音或者是模拟打雷声及炮声等。大鼓的余音很长,演奏者需依照音乐的需要来控制音效的长短。

无固定音高打击乐器:小鼓
小鼓又称为小军鼓,其构造和大鼓相似,鼓身呈圆桶状,鼓面同样以兽皮制成,於鼓底装有一组可调节音色的弹簧。若将弹簧拉紧,音色清脆,若将弹簧放松,音色则变得闷且黯淡;另外还有另一种改变音色的方法,那就是在另一鼓面上系有响线,以木棒敲击另一面,可发出特殊的沙沙声。使其音色略带沙沙声且变得朦胧。演奏时通常用两支硬木鼓槌击奏,在舞曲节奏中常换成钢丝材质的击槌敲奏,加强节奏的效果;小鼓和大鼓一样,也常被使用於制造效果上。小鼓其响亮且具穿透力的音色是它最大的特点,是管弦乐团和军乐团的常规乐器。

无固定音高打击乐器:铃鼓
铃鼓,鼓框以木质制做,在鼓框附有许多小金属片的单面皮鼓,用手直接击奏。 音色清脆,演奏方式有许多种,最常见的就是左手持铃鼓,由右手敲击鼓面。

无固定音高打击乐器:三角铁
三角铁,主要由一根钢条折成三角形所制成,有大小两种:大的音色稍暗沉,小的声音较高且清脆。演奏时用一根金属槌敲打在三角铁上即可发出声音。

+++++++++++++++++++++++++++++++++++++++++++++


比较广东音乐与江南丝竹乐的 不同风格和表现情绪,它们主要演奏乐器有哪些?

呵呵,回答过了,再回答一次。

江南丝竹漫谈
上海艺术研究所 陈正生

——在江南丝竹表演艺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今日听了上海的一些丝竹界前辈及同行,就江南丝竹的源流、曲目以及演奏艺术所发表的高见,很有收益。本人先后就学于甘涛、金祖礼、陆春龄诸位先生,但是于江南丝竹的知识却十分浅薄;尽管如此,仍不惴浅陋,借此机会略抒浅见,以求教于诸位先生。
一、江南丝竹音乐同戏曲的关系
江南丝竹、南音和广东音乐,都是我国南方的重要乐种。它们同当地的戏曲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又大不相同。南音(指器乐演奏形式),它起初是附属于南音演唱的,广东音乐这一器乐演奏形式最初则附属于粤剧,所奏的是粤剧的过场曲。这一认识大概是不十分离谱的。因此可以说,南音和广东音乐的历史都比戏曲短,从当地的戏曲史中可以溯其源。江南丝竹同上海的地方戏曲沪剧也有一定的关系;但是这关系同南音和广东音乐相比,则显得大不相同。
江南丝竹乐是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的丝竹演奏形式。上海的地方戏是沪剧,沪剧初名花鼓戏,约产生于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末,花鼓戏由农村流入城市,并易名为本地滩簧(本滩),从本世纪初留存的音响(唱片)来看,本滩并不具有四十年代以后的伴奏形式。由此可知,江南丝竹同沪剧之间,并不存在依附关系。本世纪初,江南丝竹的演奏形式,由农村流入上海市区,并成为上海市民的一种重要娱乐方式。此后,申滩为抬高自己的身价,仿效昆曲、京曲(京剧)的名称,易名为“申曲”。此时的伴奏形式,特别是申胡(主胡)的运弓、运指,以及旋律加花,便具有浓厚的江南丝竹的演奏风格。为此,今日的沪剧主胡(演奏者),演奏江南丝竹能不失真韵。此外,由苏北流入上海,并在上海才得以发展的淮剧,其主胡的弓法、指法,以及滑奏技巧,也不同程度的受着江南丝竹演奏方法的影响。
二、新丝竹的形成
1924年2月,柳尧章先生结识了大同乐会乐务主任郑觐文,经郑先生介绍,柳先生正式向汪昱庭先生学琵琶。1924年6月,大同乐会在当时的上海市政厅举办古乐舞大会,郑觐文先生赠票约请柳尧章先生去观看。会后,郑先生请柳先生谈点看法。柳先生表示,古乐虽好,然曲高和寡,且挖掘不易,不及另选乐曲改编成为人们熟知的丝竹形式,易被人们接受。受郑觐文之托,柳尧章先生于1925年成功地将汪昱庭先生所授之《浔阳夜月》改编成丝竹合奏曲《春江花月夜》。1927年,又将当时无人会弹的华秋苹琵琶谱中的《月儿高》挖掘出来,定名为《霓裳羽衣曲》。1927年7月2日,上海的音乐爱好者为了能听到《霓裳羽衣曲》的首次公开演奏,竟然冒着倾盆大雨去听大同乐会的夏季演奏会,演奏会依然座无虚席。
《春江花月夜》和《霓裳羽衣曲》演奏的成功,使沪上的音乐团体纷纷向大同乐会索谱。然而郑觐文却把这两首曲子视为该会所独有,不肯外传。这两首曲子都以琵琶主奏,而演奏的指法,当时只有柳尧章先生一人掌握。1929年秋,卫仲乐先生加入大同乐会,以其特有的禀赋倍受郑觐文先生赏识,这两首乐曲的演奏方法才由柳尧章先生传授给卫仲乐先生。当时乐林国乐社主任蔡金台先生,欲得《春江花月夜》的琵琶演奏谱未遂,便毅然加入大同乐会。
正因为《春江花月夜》未能及时外传而广有影响,当时上海的国乐研究社和霄雿乐团,便把琵琶独奏曲《浔阳夜月》、《汉宫秋月》、《青莲乐府》、《塞上曲》等移置为丝竹乐曲。当时上海市民称这些乐曲为“新丝竹”,以区别于原有的江南丝竹乐曲。如今,这些乐曲仍然是上海一些江南丝竹团体经常演奏的乐曲。
三、曲目与乐种的繁盛
一个乐种要繁荣、兴盛,不仅要有一个素养良好的演奏队伍,而且要有广大的听众和富有特色的曲目。江南丝竹的演奏,虽然多数带有自娱的目的,但也不乏娱人的作用;何况也常常有些听众会充实到演奏队伍中来。就乐队、听众和曲目三者而言,愚以为曲目起主导作用。因为大量富有特色的曲目,不仅对乐队人员具有很强的凝聚力,能提高乐队成员的素养,而且对听?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提起江南丝竹,人们自然会联想到江南丝竹的八大名曲。江南丝竹的演奏者也常会申明,江南丝竹不仅仅只有八大名曲。事实是,人们都知道江南丝竹有八大名曲,谁也不会错误地认为江南丝竹仅有八大名曲。但是,我们上海的丝竹团体能否顺畅地奏全这八大名曲?恐怕有一点困难。因为八大名曲中的《慢六板》、《慢三六》、《四合如意》,不少丝竹团体就不常演奏。江南丝竹乐队是很善于扩展自己的演奏曲目的。除了前面述及的一批“新丝竹”而外,别省市的民间乐曲也常被吸收、改造成江南丝竹乐曲。例如湖南民间乐曲《鹧鸪飞》、浙江民间乐曲《小霓裳》、福建民间乐曲《怀古》等就是。
但是江南丝竹新曲目的创作,就远不及广东音乐,成功的新作品简直是寥如晨星。其原因何在?愚以为这同作曲者的创作思想有关。江南丝竹的演奏,从来就是各个演奏者根据自己所奏乐器的特点,根据自己个人所好,对旋律即兴加花。如今,即使新作品也是慢板、中板、快板的演奏程序,虽然慢板仍然是中板的放慢、加花,快板同样是中板的简化,但是演奏常常是大齐奏,缺少江南丝竹乐种特有的支声复调,因而失去了乐种的真髓。为此,我们的作曲家(无论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若在创作时对支声复调也能给予大体的提示,其效果肯定会好得多。
四、江南丝竹乐中的笛与箫
江南丝竹演奏有两大特点,一是演奏阵容可大可小,小到只要二人就可搭档;二是没有固定的领奏乐器,笛子、二胡、琵琶、扬琴,谁资历深,谁就可以临时充任领奏。尽管如此,由于笛子的音色清脆、穿透力强,演奏旋律易于加花,因此常居于领奏地位。
近年来听江南丝竹演奏(包括一些出版的音带),总觉得笛子的音量过大,旋律过于华彩,其余乐器似乎便成了笛子的陪衬。笛子不肯让档,不仅不利于各种乐器发挥己长,也常常使演奏失去整体的和谐。例如《三六》,常听到有人从头至尾把旋律全都奏成八个十六分音符。如此奏法,其弊端至少有三:一是演奏者每一乐句都没有充裕的换气时间(只能偷气),吹得吃力;二是节奏虽属平稳,但是旋律失于疏密对比,反而显得平淡无奇;三是匀衡的十六分音符,使乐句的句读含混不清。少年时,吾师甘涛经常告戒笔者:“快则不快,慢则不慢;强则不强,弱则不弱;花则不花,约则不约。”甘涛教授的话,是艺术辩证法最浅近的阐释。如今的笛子只繁不简,并不能体现江南丝竹乐的华美。
洞箫如今在江南丝竹乐队中用得很少,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笛子的喧嚣,反衬出洞箫音量的柔弱。为此之故,洞箫在江南丝竹乐队中若隐若现,便被看作可有可无。实际上洞箫属于管乐器的次中音声部,它的高音似笛,而又远比笛子柔和,正好同笛子的音色起着互补的作用。此外,箫与笛子的功能又不相同,那就是用笛子演奏的江南丝竹乐曲,如《欢乐歌》、《三六》、《云庆》、《行街》等,完全应该加用箫,加用了箫以后,便增强了演奏效果。但是江南丝竹乐曲中,尚有一部分只用箫而完全不用笛的,例如《小霓裳》、《凡亡宫》(亦名《倒八板》、《无工调》,讹误为《梵王宫》),以及所谓的新丝竹曲《春江花月夜》、《霓裳羽衣曲》、《浔阳夜月》、《青莲乐府》、《塞上曲》等。此类乐曲除了琵琶的领奏地位而外,洞箫则起着梁住的作用,没有箫,很难使演奏获得良好的效果。但是也有一种情况,吹箫者多为学笛者兼,演奏者往往只注意到箫和笛的“同”,而忽视了二者之间的“异”,把洞箫吹得过分似笛而失去了洞箫那温文秀雅的韵味,这又必然要影响演奏效果。关于洞箫的音色,是需要细加揣摩才能掌握的。

参考资料:
http://www.yueju.com.cn/f/daguan/026/21/45.htm
http://www.angel222.com/music/QGMQ0/gdyy_page.htm
http://lxmyz.nease.net/myzs.7.htm


常说的“丝”和“竹”两种乐器指的是什么?

"丝"指弦乐器 "竹"指管乐器丝竹(或称管弦)作为一种演出形式,早在《晋书.乐志》中就有“丝竹更相和”、“凡此诸曲,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的记述。自魏晋以来的诸多文献中,都有关于丝竹乐队组合形式和丝竹乐的一些记载,可见丝竹乐的历史相当久远。 在传统民族器乐中,丝竹乐与弦索乐是有区分的。弦索是纯由弹弦乐器合奏,乐队组合中无竹制管乐器。但对某些乐曲来说,既可用弦乐合奏形式,也可采用丝竹乐合奏形式,甚至对某个乐种来说,有些乐曲用弦索乐队演奏,另有一些乐曲则用丝竹乐队演奏。如广东音乐早期的乐队组合“五架头”属丝竹乐队,后期的 “三件头”(高胡、扬琴、秦琴)则为弦索乐队。而今天的广东音乐弦索乐队和丝竹乐队兼用,由于两者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处,所以现在一般把弦索乐也归于丝竹乐。资料拓展江南丝竹乐,泛指江苏南部、浙江西部一带的民间丝竹合奏乐,其中以流传于上海一带的乐曲为主。丝竹音乐将丝弦与竹管乐器相结合来演奏,有时加上一点轻打乐器,起点缀作用,是一种传统的“细乐”演奏形式。江南丝竹的合奏乐器,常用的有:丝弦的二胡、三弦、琵琶、扬琴,竹管的笛、箫、笙和小件打击乐器鼓、板等。其中以二胡、笛、箫为主。江南丝竹是民间风俗音乐,多与民间的婚丧喜庆及庙会活动联系在一起。其音乐风格清新活泼,细致秀雅;曲调优美流畅,柔和婉转。江南丝竹的传统曲目中著名的有所谓“八大曲”,其中一曲为《中花六板》。

请问“江南丝竹”中的“丝”是指什么什么什么什么乐器,竹又是指的什么什么什么乐器?

江南丝竹乐,泛指江苏南部、浙江西部一带的民间丝竹合奏乐,其中以流传于上

海一带的乐曲为主。丝竹音乐将丝弦与竹管乐器相结合来演奏,有时加上一点轻打乐

器,起点缀作用,是一种传统的“细乐”演奏形式。江南丝竹的合奏乐器,常用的有

:丝弦的二胡、三弦、琵琶、扬琴,竹管的笛、箫、笙和小件打击乐器鼓、板等。其

中以二胡、笛、箫为主。江南丝竹是民间风俗音乐,多与民间的婚丧喜庆及庙会活动

联系在一起。其音乐风格清新活泼,细致秀雅;曲调优美流畅,柔和婉转。江南丝竹

的传统曲目中著名的有所谓“八大曲”,其中一曲为《中花六板》。


江南丝竹的特点是什么

  江南丝竹的音乐结构主要有板式变化和曲牌联缀两种类型,以板式变化手法最有特点。它往往以1个曲牌为母曲,以放慢加花或加速减字的手法发展为几首独立乐曲。如民间器乐曲牌《老六板》演变为 5支乐曲,习称“五代同堂”。它演变的程序是由快到慢,由简到繁。第1曲《老六板》 ,流水板,旋律简朴;第2曲《快六板》,流水板旋律生动明快;第3曲《中六板》,一板一眼,旋律轻快,较为平稳;第4曲《中花六板》 ,一板三眼,旋律流畅,速度适中,在5曲中为最著名者;第5曲《慢六板》,一板七眼,旋律典雅徐缓。这5支乐曲既可分别独立演奏,亦可按演奏程序相反的方向,如从第5曲《慢六板》开始,由慢到快,由繁到简地依次联缀演奏。
  江南丝竹旋律抒情优美,风格清新流畅。笛子演奏注重气息的运用,高音悠扬清远,低音含蓄婉转,音色醇厚圆润,常用打音、倚音、赠音、震音、颤音等技巧润饰旋律。二胡弓法饱满柔和,力度变化细腻,左手惯用透音、带音、左侧音和勾音,尤以各种滑音技法,构成江南丝竹细腻清秀、明快健朗的个性。流行于江苏南部、上海、浙江西部一带的器乐曲,乐队以丝弦和竹管乐器为主,所以称为丝竹乐,至少在清代1860年以前已流行于民间。在这些地区的城市和农村都很流行丝竹乐,但风格完全不同。城市丝竹乐风格典雅华丽,加花较多,流传很广;而农村则常用锣鼓,气氛热烈,风格简朴。


丝竹乐的功能

共900多字
 丝竹乐的特点:①小。乐队组织是小型的,最小可用1竹(笛)、1丝(二胡)两件乐器,所以丝竹乐具有小型重奏特点。②轻。音乐情趣的轻快、活泼。③细。演奏风格上的精致细腻。④雅。音乐性格的优美秀雅,柔和清澈。 介绍:丝竹乐,泛指江苏南部、浙江西部一带的民间丝竹合奏乐,其中以流传于上海一带的乐曲为主。丝竹音乐将丝弦与竹管乐器相结合来演奏,有时加上一点轻打乐器,起点缀作用,是一种传统的“细乐”演奏形式。江南丝竹的合奏乐器,常用的有:丝弦的二胡、三弦、琵琶、扬琴,竹管的笛、箫、笙和小件打击乐器鼓、板等。其中以二胡、笛、箫为主。江南丝竹是民间风俗音乐,多与民间的婚丧喜庆及庙会活动联系在一起。其音乐风格清新活泼,细致秀雅;曲调美丽流畅,柔和婉转。江南丝竹的传统曲目中闻名的有所谓“八大曲”,其中一曲为《中花六板》。中国传统器乐形式。是一种丝弦与竹管乐器演奏的音乐。在中国古代常用“丝竹乐”概称传统的管弦乐。
 最古老的丝竹演奏是以琴瑟与箫管组成,常为歌唱或舞蹈伴奏,后来发展为独立的演奏形式,常在饮宴中用以助兴。宋元时期,城市的瓦社等热闹场合常演奏“细乐”,所用乐器有箫、管、笙、 、嵇琴、方响等。这时拉弦乐器在丝竹乐中出现,成为当时新型的丝竹乐演奏形式。
 丝竹乐主要流行在中国南方各地,乐种有“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福建南音”、“潮州弦诗”以及云南丽江的“白沙细乐”等。 各场合感觉::丝竹乐具有“柔、细、轻”的音乐特征:   柔:指乐队合奏音响柔润的特点;   细:指演奏风格精致细腻的特点;   轻;指乐曲侧重于表现轻快、愉悦的情趣。   形成以上这些特征,与丝竹音乐多在室内演奏有关。 个人感觉:丝竹乐的特性可用一句话来说明"你繁我简, 我简你繁", 比如笛子组在主奏的时候, 擦弦组就演奏简单的副乐, 而当擦弦组在主奏的时候, 笛子组又变成简单的副乐, 各组均有当主角的时候. 演丝竹的美就在于你每次聆听各种不同的乐器时都会有不同的感觉. 也因为这个特性凡太强烈的乐器都不适合在丝竹乐中展出, 如定音鼓, 唢呐, 低音则不一定丝竹可以在餐厅啊, 或小演奏室表演, 比较适合用在吃饭或喝茶的时候聆听. 另一方面乐团人数不够, 乐团经费不够, 乐器太少或场地太小也很适合演奏丝竹乐.


丝竹音乐指的是什么,主要有几种类型

丝竹音乐————弦乐器与竹管乐器之总称。亦泛指音乐。《礼记·乐记》:“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商君书·画策》:“是以人主处匡床之上,听丝竹之声,而天下治。” 唐 韦应物 《金谷园歌》:“ 洛阳 陌上人廻首,丝竹飘颻入青天。” 明 李贽 《哭怀林》诗:“交情生死天来大,丝竹安能写此中!” 叶圣陶 《倪焕之》十:“这时候,前街的锣鼓声和人声一阵阵地沸扬起来,中间碎乱地夹杂着丝竹的吹弹。”(参考百度百科“丝竹”)


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有何区别

江南丝竹、南音和广东音乐,都是我国南方的重要乐种。它们同当地的戏曲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又大不相同。南音(指器乐演奏形式),它起初是附属于南音演唱的,广东音乐这一器乐演奏形式最初则附属于粤剧,所奏的是粤剧的过场曲。这一认识大概是不十分离谱的。因此可以说,南音和广东音乐的历史都比戏曲短,从当地的戏曲史中可以溯其源。江南丝竹同上海的地方戏曲沪剧也有一定的关系;但是这关系同南音和广东音乐相比,则显得大不相同。
江南丝竹乐是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的丝竹演奏形式。上海的地方戏是沪剧,沪剧初名花鼓戏,约产生于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末,花鼓戏由农村流入城市,并易名为本地滩簧(本滩),从本世纪初留存的音响(唱片)来看,本滩并不具有四十年代以后的伴奏形式。由此可知,江南丝竹同沪剧之间,并不存在依附关系。本世纪初,江南丝竹的演奏形式,由农村流入上海市区,并成为上海市民的一种重要娱乐方式。此后,申滩为抬高自己的身价,仿效昆曲、京曲(京剧)的名称,易名为“申曲”。此时的伴奏形式,特别是申胡(主胡)的运弓、运指,以及旋律加花,便具有浓厚的江南丝竹的演奏风格。为此,今日的沪剧主胡(演奏者),演奏江南丝竹能不失真韵。此外,由苏北流入上海,并在上海才得以发展的淮剧,其主胡的弓法、指法,以及滑奏技巧,也不同程度的受着江南丝竹演奏方法的影响。
二、新丝竹的形成
1924年2月,柳尧章先生结识了大同乐会乐务主任郑觐文,经郑先生介绍,柳先生正式向汪昱庭先生学琵琶。1924年6月,大同乐会在当时的上海市政厅举办古乐舞大会,郑觐文先生赠票约请柳尧章先生去观看。会后,郑先生请柳先生谈点看法。柳先生表示,古乐虽好,然曲高和寡,且挖掘不易,不及另选乐曲改编成为人们熟知的丝竹形式,易被人们接受。受郑觐文之托,柳尧章先生于1925年成功地将汪昱庭先生所授之《浔阳夜月》改编成丝竹合奏曲《春江花月夜》。1927年,又将当时无人会弹的华秋苹琵琶谱中的《月儿高》挖掘出来,定名为《霓裳羽衣曲》。1927年7月2日,上海的音乐爱好者为了能听到《霓裳羽衣曲》的首次公开演奏,竟然冒着倾盆大雨去听大同乐会的夏季演奏会,演奏会依然座无虚席。
《春江花月夜》和《霓裳羽衣曲》演奏的成功,使沪上的音乐团体纷纷向大同乐会索谱。然而郑觐文却把这两首曲子视为该会所独有,不肯外传。这两首曲子都以琵琶主奏,而演奏的指法,当时只有柳尧章先生一人掌握。1929年秋,卫仲乐先生加入大同乐会,以其特有的禀赋倍受郑觐文先生赏识,这两首乐曲的演奏方法才由柳尧章先生传授给卫仲乐先生。当时乐林国乐社主任蔡金台先生,欲得《春江花月夜》的琵琶演奏谱未遂,便毅然加入大同乐会。
正因为《春江花月夜》未能及时外传而广有影响,当时上海的国乐研究社和霄雿乐团,便把琵琶独奏曲《浔阳夜月》、《汉宫秋月》、《青莲乐府》、《塞上曲》等移置为丝竹乐曲。当时上海市民称这些乐曲为“新丝竹”,以区别于原有的江南丝竹乐曲。如今,这些乐曲仍然是上海一些江南丝竹团体经常演奏的乐曲。
三、曲目与乐种的繁盛
一个乐种要繁荣、兴盛,不仅要有一个素养良好的演奏队伍,而且要有广大的听众和富有特色的曲目。江南丝竹的演奏,虽然多数带有自娱的目的,但也不乏娱人的作用;何况也常常有些听众会充实到演奏队伍中来。就乐队、听众和曲目三者而言,愚以为曲目起主导作用。因为大量富有特色的曲目,不仅对乐队人员具有很强的凝聚力,能提高乐队成员的素养,而且对听?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提起江南丝竹,人们自然会联想到江南丝竹的八大名曲。江南丝竹的演奏者也常会申明,江南丝竹不仅仅只有八大名曲。事实是,人们都知道江南丝竹有八大名曲,谁也不会错误地认为江南丝竹仅有八大名曲。但是,我们上海的丝竹团体能否顺畅地奏全这八大名曲?恐怕有一点困难。因为八大名曲中的《慢六板》、《慢三六》、《四合如意》,不少丝竹团体就不常演奏。江南丝竹乐队是很善于扩展自己的演奏曲目的。除了前面述及的一批“新丝竹”而外,别省市的民间乐曲也常被吸收、改造成江南丝竹乐曲。例如湖南民间乐曲《鹧鸪飞》、浙江民间乐曲《小霓裳》、福建民间乐曲《怀古》等就是。
但是江南丝竹新曲目的创作,就远不及广东音乐,成功的新作品简直是寥如晨星。其原因何在?愚以为这同作曲者的创作思想有关。江南丝竹的演奏,从来就是各个演奏者根据自己所奏乐器的特点,根据自己个人所好,对旋律即兴加花。如今,即使新作品也是慢板、中板、快板的演奏程序,虽然慢板仍然是中板的放慢、加花,快板同样是中板的简化,但是演奏常常是大齐奏,缺少江南丝竹乐种特有的支声复调,因而失去了乐种的真髓。为此,我们的作曲家(无论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若在创作时对支声复调也能给予大体的提示,其效果肯定会好得多。
四、江南丝竹乐中的笛与箫
江南丝竹演奏有两大特点,一是演奏阵容可大可小,小到只要二人就可搭档;二是没有固定的领奏乐器,笛子、二胡、琵琶、扬琴,谁资历深,谁就可以临时充任领奏。尽管如此,由于笛子的音色清脆、穿透力强,演奏旋律易于加花,因此常居于领奏地位。
近年来听江南丝竹演奏(包括一些出版的音带),总觉得笛子的音量过大,旋律过于华彩,其余乐器似乎便成了笛子的陪衬。笛子不肯让档,不仅不利于各种乐器发挥己长,也常常使演奏失去整体的和谐。例如《三六》,常听到有人从头至尾把旋律全都奏成八个十六分音符。如此奏法,其弊端至少有三:一是演奏者每一乐句都没有充裕的换气时间(只能偷气),吹得吃力;二是节奏虽属平稳,但是旋律失于疏密对比,反而显得平淡无奇;三是匀衡的十六分音符,使乐句的句读含混不清。少年时,吾师甘涛经常告戒笔者:“快则不快,慢则不慢;强则不强,弱则不弱;花则不花,约则不约。”甘涛教授的话,是艺术辩证法最浅近的阐释。如今的笛子只繁不简,并不能体现江南丝竹乐的华美。
洞箫如今在江南丝竹乐队中用得很少,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笛子的喧嚣,反衬出洞箫音量的柔弱。为此之故,洞箫在江南丝竹乐队中若隐若现,便被看作可有可无。实际上洞箫属于管乐器的次中音声部,它的高音似笛,而又远比笛子柔和,正好同笛子的音色起着互补的作用。此外,箫与笛子的功能又不相同,那就是用笛子演奏的江南丝竹乐曲,如《欢乐歌》、《三六》、《云庆》、《行街》等,完全应该加用箫,加用了箫以后,便增强了演奏效果。但是江南丝竹乐曲中,尚有一部分只用箫而完全不用笛的,例如《小霓裳》、《凡亡宫》(亦名《倒八板》、《无工调》,讹误为《梵王宫》),以及所谓的新丝竹曲《春江花月夜》、《霓裳羽衣曲》、《浔阳夜月》、《青莲乐府》、《塞上曲》等。此类乐曲除了琵琶的领奏地位而外,洞箫则起着梁住的作用,没有箫,很难使演奏获得良好的效果。但是也有一种情况,吹箫者多为学笛者兼,演奏者往往只注意到箫和笛的“同”,而忽视了二者之间的“异”,把洞箫吹得过分似笛而失去了洞箫那温文秀雅的韵味,这又必然要影响演奏效果。关于洞箫的音色,是需要细加揣摩才能掌握的。


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有什么不同?

  江南丝竹漫谈
  上海艺术研究所 陈正生

  ——在江南丝竹表演艺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今日听了上海的一些丝竹界前辈及同行,就江南丝竹的源流、曲目以及演奏艺术所发表的高见,很有收益。本人先后就学于甘涛、金祖礼、陆春龄诸位先生,但是于江南丝竹的知识却十分浅薄;尽管如此,仍不惴浅陋,借此机会略抒浅见,以求教于诸位先生。
  一、江南丝竹音乐同戏曲的关系
  江南丝竹、南音和广东音乐,都是我国南方的重要乐种。它们同当地的戏曲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又大不相同。南音(指器乐演奏形式),它起初是附属于南音演唱的,广东音乐这一器乐演奏形式最初则附属于粤剧,所奏的是粤剧的过场曲。这一认识大概是不十分离谱的。因此可以说,南音和广东音乐的历史都比戏曲短,从当地的戏曲史中可以溯其源。江南丝竹同上海的地方戏曲沪剧也有一定的关系;但是这关系同南音和广东音乐相比,则显得大不相同。
  江南丝竹乐是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的丝竹演奏形式。上海的地方戏是沪剧,沪剧初名花鼓戏,约产生于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末,花鼓戏由农村流入城市,并易名为本地滩簧(本滩),从本世纪初留存的音响(唱片)来看,本滩并不具有四十年代以后的伴奏形式。由此可知,江南丝竹同沪剧之间,并不存在依附关系。本世纪初,江南丝竹的演奏形式,由农村流入上海市区,并成为上海市民的一种重要娱乐方式。此后,申滩为抬高自己的身价,仿效昆曲、京曲(京剧)的名称,易名为“申曲”。此时的伴奏形式,特别是申胡(主胡)的运弓、运指,以及旋律加花,便具有浓厚的江南丝竹的演奏风格。为此,今日的沪剧主胡(演奏者),演奏江南丝竹能不失真韵。此外,由苏北流入上海,并在上海才得以发展的淮剧,其主胡的弓法、指法,以及滑奏技巧,也不同程度的受着江南丝竹演奏方法的影响。
  二、新丝竹的形成
  1924年2月,柳尧章先生结识了大同乐会乐务主任郑觐文,经郑先生介绍,柳先生正式向汪昱庭先生学琵琶。1924年6月,大同乐会在当时的上海市政厅举办古乐舞大会,郑觐文先生赠票约请柳尧章先生去观看。会后,郑先生请柳先生谈点看法。柳先生表示,古乐虽好,然曲高和寡,且挖掘不易,不及另选乐曲改编成为人们熟知的丝竹形式,易被人们接受。受郑觐文之托,柳尧章先生于1925年成功地将汪昱庭先生所授之《浔阳夜月》改编成丝竹合奏曲《春江花月夜》。1927年,又将当时无人会弹的华秋苹琵琶谱中的《月儿高》挖掘出来,定名为《霓裳羽衣曲》。1927年7月2日,上海的音乐爱好者为了能听到《霓裳羽衣曲》的首次公开演奏,竟然冒着倾盆大雨去听大同乐会的夏季演奏会,演奏会依然座无虚席。
  《春江花月夜》和《霓裳羽衣曲》演奏的成功,使沪上的音乐团体纷纷向大同乐会索谱。然而郑觐文却把这两首曲子视为该会所独有,不肯外传。这两首曲子都以琵琶主奏,而演奏的指法,当时只有柳尧章先生一人掌握。1929年秋,卫仲乐先生加入大同乐会,以其特有的禀赋倍受郑觐文先生赏识,这两首乐曲的演奏方法才由柳尧章先生传授给卫仲乐先生。当时乐林国乐社主任蔡金台先生,欲得《春江花月夜》的琵琶演奏谱未遂,便毅然加入大同乐会。
  正因为《春江花月夜》未能及时外传而广有影响,当时上海的国乐研究社和霄雿乐团,便把琵琶独奏曲《浔阳夜月》、《汉宫秋月》、《青莲乐府》、《塞上曲》等移置为丝竹乐曲。当时上海市民称这些乐曲为“新丝竹”,以区别于原有的江南丝竹乐曲。如今,这些乐曲仍然是上海一些江南丝竹团体经常演奏的乐曲。
  三、曲目与乐种的繁盛
  一个乐种要繁荣、兴盛,不仅要有一个素养良好的演奏队伍,而且要有广大的听众和富有特色的曲目。江南丝竹的演奏,虽然多数带有自娱的目的,但也不乏娱人的作用;何况也常常有些听众会充实到演奏队伍中来。就乐队、听众和曲目三者而言,愚以为曲目起主导作用。因为大量富有特色的曲目,不仅对乐队人员具有很强的凝聚力,能提高乐队成员的素养,而且对听?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提起江南丝竹,人们自然会联想到江南丝竹的八大名曲。江南丝竹的演奏者也常会申明,江南丝竹不仅仅只有八大名曲。事实是,人们都知道江南丝竹有八大名曲,谁也不会错误地认为江南丝竹仅有八大名曲。但是,我们上海的丝竹团体能否顺畅地奏全这八大名曲?恐怕有一点困难。因为八大名曲中的《慢六板》、《慢三六》、《四合如意》,不少丝竹团体就不常演奏。江南丝竹乐队是很善于扩展自己的演奏曲目的。除了前面述及的一批“新丝竹”而外,别省市的民间乐曲也常被吸收、改造成江南丝竹乐曲。例如湖南民间乐曲《鹧鸪飞》、浙江民间乐曲《小霓裳》、福建民间乐曲《怀古》等就是。
  但是江南丝竹新曲目的创作,就远不及广东音乐,成功的新作品简直是寥如晨星。其原因何在?愚以为这同作曲者的创作思想有关。江南丝竹的演奏,从来就是各个演奏者根据自己所奏乐器的特点,根据自己个人所好,对旋律即兴加花。如今,即使新作品也是慢板、中板、快板的演奏程序,虽然慢板仍然是中板的放慢、加花,快板同样是中板的简化,但是演奏常常是大齐奏,缺少江南丝竹乐种特有的支声复调,因而失去了乐种的真髓。为此,我们的作曲家(无论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若在创作时对支声复调也能给予大体的提示,其效果肯定会好得多。
  四、江南丝竹乐中的笛与箫
  江南丝竹演奏有两大特点,一是演奏阵容可大可小,小到只要二人就可搭档;二是没有固定的领奏乐器,笛子、二胡、琵琶、扬琴,谁资历深,谁就可以临时充任领奏。尽管如此,由于笛子的音色清脆、穿透力强,演奏旋律易于加花,因此常居于领奏地位。
  近年来听江南丝竹演奏(包括一些出版的音带),总觉得笛子的音量过大,旋律过于华彩,其余乐器似乎便成了笛子的陪衬。笛子不肯让档,不仅不利于各种乐器发挥己长,也常常使演奏失去整体的和谐。例如《三六》,常听到有人从头至尾把旋律全都奏成八个十六分音符。如此奏法,其弊端至少有三:一是演奏者每一乐句都没有充裕的换气时间(只能偷气),吹得吃力;二是节奏虽属平稳,但是旋律失于疏密对比,反而显得平淡无奇;三是匀衡的十六分音符,使乐句的句读含混不清。少年时,吾师甘涛经常告戒笔者:“快则不快,慢则不慢;强则不强,弱则不弱;花则不花,约则不约。”甘涛教授的话,是艺术辩证法最浅近的阐释。如今的笛子只繁不简,并不能体现江南丝竹乐的华美。
  洞箫如今在江南丝竹乐队中用得很少,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笛子的喧嚣,反衬出洞箫音量的柔弱。为此之故,洞箫在江南丝竹乐队中若隐若现,便被看作可有可无。实际上洞箫属于管乐器的次中音声部,它的高音似笛,而又远比笛子柔和,正好同笛子的音色起着互补的作用。此外,箫与笛子的功能又不相同,那就是用笛子演奏的江南丝竹乐曲,如《欢乐歌》、《三六》、《云庆》、《行街》等,完全应该加用箫,加用了箫以后,便增强了演奏效果。但是江南丝竹乐曲中,尚有一部分只用箫而完全不用笛的,例如《小霓裳》、《凡亡宫》(亦名《倒八板》、《无工调》,讹误为《梵王宫》),以及所谓的新丝竹曲《春江花月夜》、《霓裳羽衣曲》、《浔阳夜月》、《青莲乐府》、《塞上曲》等。此类乐曲除了琵琶的领奏地位而外,洞箫则起着梁住的作用,没有箫,很难使演奏获得良好的效果。但是也有一种情况,吹箫者多为学笛者兼,演奏者往往只注意到箫和笛的“同”,而忽视了二者之间的“异”,把洞箫吹得过分似笛而失去了洞箫那温文秀雅的韵味,这又必然要影响演奏效果。关于洞箫的音色,是需要细加揣摩才能掌握的。

  参考资料:
  http://www.yueju.com.cn/f/daguan/026/21/45.htm
  http://www.angel222.com/music/QGMQ0/gdyy_page.htm
  http://lxmyz.nease.net/myzs.7.htm


上一篇:琵琶语歌词

下一篇:亚特兰蒂斯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