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歌

时间:2024-03-31 17:15:35编辑:coo君

如何写好诗歌

写好诗歌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专注意念,专注语言,专注情感。
专注意念,
诗歌毕竟是实实在在的功夫,诗人绝不是靠一时的热度造就的。诗歌的历程是一个艰难求索的历程,没有那么多的鲜花,没有那么多的掌声,多得是寂寞,多得是孤苦,诗人还得不断地抗衡这越来越物质化,商品化的世界,相应而来的功利化的干扰。诗人静得了心,才能写得了诗。诗人就像苦行僧求经一样耐得了困苦,超越了磨难,不断求索,求索,思想达到了一个高峰,诗歌才能达到一个高峰。我敬重诗人,诗人不论贫贱,不论出身,贵就贵在持守的精神,尤其是当代,商品化的冲击,诗歌越来越与金钱利益绝缘,诗歌对于诗人更多的意义就像一是种信仰。好诗人有好境界,他们无论出于何种境地,都能持守诗歌在他们心灵里的尊贵,他们把苦难当成一种修炼,他们把真情,真性,真爱用语言诉诸于世界,所以我相信诗人的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首诗。他们的思想在他们的诗里会万古留存。 对于坚守的诗人,我用一首诗来表的自己内心的敬重,相信诗歌的路因为有更多的人更多的执着而越来越宽阔。
二专注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是靠语言来架造想象,构建神奇。诗人思想也是借助诗歌语言来拓展深度,延展宽度。好的诗歌语言,传达给读者,在读者心灵里,余音缭绕,绵绵不绝。所以要写好诗歌,不变的真理,便是在语言上下功夫。诗歌语言是意象语言。意象是形象化了的感觉与情思。意象语言具有直觉性、表现性、超越性等特点。诗人要写好诗歌,也应多读诗。读好诗。思想在诗歌里来去,在美妙的诗歌语言里放纵自己的体验情感,爽悦自己的认识和感悟,放的去,收的回,继而熔铸出新的感想,诗人深悟个中滋味,让诗意在品味中延展出新的诗意。诗歌功夫绝对浸透于语言里悟的功夫,从别人优美的诗歌的语言中感悟情感,感悟自然,感悟人生,诗歌的道便是宽阔的道,无限的道。
语言是一种学问,诗人专注语言,就是要学会借提炼,借鉴,运用,从读中悟,悟中出灵感,善于在优美的诗歌语言气场里,想象,感悟,体验。灵活化用,催生自己新的诗歌语言。诗人时时刻刻让优美的诗歌语言活在心里,那么诗人心里也会时时刻刻自然地流淌出潺潺诗意。
专注情感
诗贵有情。诗歌不是靠技巧来打动人的,而是靠其中内蕴的作者的思想情感来感化人的。好的诗歌里情感的渗入可以使诗歌语言灵动,使诗歌内蕴丰富,使诗歌意味隽永。就像那些流传千古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当我们一遍遍读来,能不为作者的情怀打动吗。对诗歌来说,情感可以是诗人写诗的内在驱动力,诗人的经历,遭遇,对世界的认知,都可以促使诗人奋而发于诗,而这种宝贵的情感也可以作为诗歌内容构成融进诗里,进而让更多人产生共鸣。诗贵有情,对万物有情,诗人对物的情,也可以是诗人情感的寄托,诗人借助万物来达自己对事物的认知,传达自己内心感受,从而也是诗歌语言多彩多姿。所以我说能写好诗的人,同样是一个易于感怀的人。

诗歌:诗歌,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形式,它语言凝练,形象性强,它要求表达者高度的艺术概括和丰富的艺术想象能力,又要求表达者有丰富的情感底蕴对生活有深度的感知力。尤其现代诗歌,流派纷纭,数量众多,但真正深入人心,让人容易心灵共鸣的诗歌却凤毛麟角,少之又少。绝大多数诗歌品位低下,诗意寡淡,美感不足,技艺平平,嚼之无味。甚至于像什么体什么体的假诗歌空诗歌也能芸花一现。在许多现代诗中诗物质化、感官化、图像化、商业化的气息四处弥荡,让人读之得不到心灵的舒张和精神的愉悦,更不用说体现诗人的精神气象和生活底蕴了 。尤其是2010年湖北省武汉市委常委、纪委书记车延高的诗集《向往温暖》获鲁迅诗歌奖。顿时诗坛大乱,网上热议如潮。在这里不评判其诗的艺术价值如何,只是说现代诗歌越来越缺乏一定的的评判标准,什么样的诗只要迎合了时尚便是好诗,什么样的诗只要顺应了潮流便是好诗。真是这样吗,我决不这样认为,好诗是需要时间检验的,我认为如今诗人要不断写出好诗应该在以下方面认知自己。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R6oTcugnfMmUetjiYz5d6KjHeCmZs2wlRTwNC33i-IrpGk8u3ZGSIC3hcGANCo8tqR2EikkJh9raxNFTHItJhyZ61epWvDKndrvysv9GNmu


我国的新诗在什么时候出现

  我国的新诗在五四运动出现。
  新诗,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诗歌的、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
  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诗歌(包括诗、赋、词、曲等)曾取得很高的成就。但到了近代,古典诗歌的创作逐渐走向僵化,"滥调套语"充斥,"无病呻吟"的倾向相当普遍,古典诗歌所使用的词汇与现代口语严重脱节,它在形式上(包括章法句式、对仗用典以及平仄韵律上)的种种严格限制,对诗歌表现不断变化而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表达人们真实的思想感情,造成极大的束缚。因此,新诗革命成了"五四"新文学运动最先开始的、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新诗初创阶段的努力,以废除旧体诗形式上的束缚,主张白话俗语入诗,以表现诗人的真情实感为主要内容。因此,当时也称新诗为"白话诗""白话韵文""国语的韵文"(钱玄同《〈尝试集〉序》、胡适《谈新诗》、康白情《新诗底我见》)。1917年2月,《新青年》2卷6号刊出胡适的白话诗词8首,是中国新诗运动中出现的第一批白话新诗。第一本用白话写的诗集是胡适的《尝试集相关书籍》(1920)。而最早从思想艺术上显示一种崭新面貌,并为新诗地位的确定做出重大贡献的,是郭沫若的《女神》(1921)。

  新诗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受到外国诗歌较大的影响。这对新诗艺术方法的形成起了积极的作用。许多诗人在吸取中国古典诗歌、民歌和外国诗歌有益营养的基础上,对新诗的表现方法和艺术形式,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产生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多种艺术潮流,出现了自由体、新格律体、十四行诗、阶梯式诗、散文诗等多种形式。众多诗人的探索和一些杰出诗人的创造,使新诗逐渐走向成熟和多样化。从五四运动以来,新诗一直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主体。


诗歌怎么写

我们在创作诗歌应该掌握和运用的营造意境的三种表现手法:赋、比、兴。1、“赋” ,直接叙述、描写或抒情,用的是白描手法。2、“比”,就是比喻、比拟,一般是以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3、“兴”,就是即物起兴,即一首诗词想要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却不是直奔主题,而是首先从别的事物写起,以引到作者所要写的对象上去。交待事实,直抒胸臆,以赋为佳。变抽象为具体、形象,以比兴为上。赋、比、兴在诗词创作中要结合起来用。扩展资料:1、诗歌感情的表达往往借助具体的形象,诗歌形象是融注了诗人情感的形象,称为意象。意即情感,象为形象。生活中的形象一旦入诗,就已经染上了诗人心中要表达的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2、现代诗歌不必讲求处处偶句押韵,但如果每个诗节都能有韵律感,肯定要比诗句散乱,不讲韵律的诗效果好得多。3、想象有联想和幻想,联想是由此及彼的想象,运用联想,能够使诗歌内容丰富。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诗歌创作


赞叹祖国的新诗歌

生我是这块土地,

养我是这块土地,

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

尽管你还清贫,

啊!我总觉得生活是那么甜蜜;

尽管你还有忧虑,

啊!我总坚信未来是多么美丽,

啊!亲爱的祖国,

无论我走向哪里,

我的心紧紧贴在你的怀抱里。



生我是这块土地,

养我是这块土地,

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

哪怕我是一棵小草,

啊!也要为你增添一丝新绿;

哪怕我是一滴水,

啊!也要为你荡漾起美丽的涟漪,
百度网
啊!亲爱的祖国,

无论我走向哪里,

我的爱深深埋在你的心坎里。


央视的新年新诗歌都有哪些诗歌?

新秋之歌
表演:北京大学中文系合唱团

小小的生命
作者:张纯菁
朗诵:四川省成都市草堂小学

雪花的快乐
作者:徐志摩
朗诵:李小萌、贺红梅

风雨之夕
作者:林庚 朗诵:叶迎春

雨后
作者:陈敬容 朗诵:季小军、方琼

太阳之歌(节选)
作者:艾青 朗诵:赵赫、海霞

阳光中的向日葵(节选)
作者:芒克 朗诵:李佳明、管彤
生命之歌 春
作者:穆旦
朗诵:鞠萍、北京大学朗诵艺术协会

总有一天我变成一棵树
作者:纪弦 朗诵:撒贝宁、
林浩(汶川地震少年英雄)

生的美:
痛苦,斗争,忍受
作者:郑敏 朗诵:刚强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作者:林徽因 朗诵:周涛

祖国啊,我要燃烧
(节选)
作者:叶文福
朗诵:李修平、张宏民

岁月(节选)
作者:国风 朗诵:赵忠祥
生命之忆 小时候
作者:绿原
朗诵:小鹿


我是青年(节选)
作者:杨牧
朗诵:王世林、敬一丹


老水手的歌(节选)
作者:曾卓
朗诵:董浩


半张脸
作者:张晓民
朗诵:任志宏


祖国在上(节选)
作者:叶舟
朗诵:康辉、欧阳夏丹
生命之悟 《野草》题辞
作者:鲁迅
朗诵:徐俐、朱军


生命
作者:昌耀
朗诵:杨柳


孤岛
作者:阿垅
朗诵:沈冰、张泽群


那时你老了(节选)
作者:郁葱
朗诵:陈铎、孙小梅


有的人
作者:臧克家
朗诵:沙桐、长啸


求央视新年新诗会朗诵的全部现代诗

李瑞英、任志宏朗诵
艾青的诗《黎明的通知》


罗京朗诵
《星星变奏曲》


敬一丹与赵赫朗诵
《走向北方》



董卿深情朗诵
《南方的夜》


朱军、徐俐朗诵
鲁迅散文诗《雪》


小丫与芳菲
共同演绎《别》



赵忠祥朗诵
《就是那一只蟋蟀》


康辉深情地朗诵
《思念北方》


海霞与泽群朗诵
《地球,我的母亲》



季小军朗诵
《在英格兰》


曾湉
朗诵《离家》


杨柳与方琼朗诵
《山雀子噪醒的江南》



朱迅与管彤
同台朗诵《屋顶之树》


小鹿姐姐朗诵
冰心的《春水》


欧阳夏丹朗诵
《你是我心底的一首歌》



鞠萍与沙桐朗诵
爱情诗《给他》


刘建宏、杨行健
朗诵《夜客》


董浩
朗诵《蟋蟀


历年央视的诗歌朗诵名录

历年央视的诗歌朗诵名录:一、央视2005年第一届新年新诗会主持人:陈铎、董卿开篇:《送别》1、《天狗》【郭沫若】罗京、刚强、康辉2、《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朱军3、《再别康桥》【徐志摩】杨福庆4、《雨巷》【戴望舒】杨柳5、《预言》【何其芳】周涛、崔永元6、《死水》【闻一多】董浩7、《老马》【臧克家】撒贝宁8、《假使我们不去打仗》【田间】王志9、《我爱这土地》【艾青】任志宏10、《赞美》【穆旦】李修平沈冰董卿刘建宏赵赫李佳明11、《苹果树下》【闻捷】鞠萍、文清、张泉灵12、《望星空》【郭小川】王小丫13、《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食指】肖晓琳14、《悼念一棵枫树》【牛汉】海霞、陈铎15、《乡愁》【余光中】王世林16、《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梁小斌】李瑞英、白岩松17、《神女峰》【舒婷】王雪纯18、《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陈铎 周涛 李瑞英 白岩松 罗京 撒贝宁 王小丫 海霞 董卿二、央视2006新年新诗会 ——我们的土地主持人:杨柳和董卿片头诗《给我》杨晓民朗诵:任志洪第一章:泥土篇1、《泥土的梦》(杜谷)杨柳欧阳夏丹2、《我爱这土地》(艾青)任志宏3、《和平的春里》(康白情)叶迎春4、《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唐剑5、《地之子》(李广田)康辉方琼6、《金黄色的稻束》(郑敏)李修平第二章:国土篇1、《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李宁2、《在寒冷腊月的夜里》(穆旦)朱军梦桐3、《无题》(邹荻帆)海霞张泽群4、《我用残存的手掌》(戴望舒)沙桐5、《为祖国而歌》(陈辉)刘建宏郎永淳姚雪松6、《给战斗者》(田间)撒贝宁王志韩乔生7、《七子之歌·台湾》(闻一多)陈铎第三章:热土篇1、《悬崖上的树》(曾卓)曾湉2、《沉默的平原》(匡满)梦桐王世林3、《你的名字》(纪弦)朱迅杨柳4、《埋葬了的爱情》(苏金伞)董浩5、《错误》(郑愁予)王小丫6、《我眷恋这块土地》(国风)崔志刚管彤7、《我们的生活多么广阔》(何其芳)小鹿月亮8、《青纱帐-甘蔗林》(郭小川)赵赫孙小梅9、《祖国啊,我的祖国》(舒婷)央视主持人集体朗诵三、2007新年新诗会《情感的花朵》主持人:朱军和董卿片头诗:《给我》杨晓民:任志洪第一章:美丽之吻1、《蕙的风》汪静之:杨柳2、《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徐志摩:张泽群3、《姑娘》陈辉:月亮4、《蛇》冯至:朱军5、《我是不会变心的》何达:马斌6、《那时》杨晓民:任志宏第二章:人间至情1、《纸船——寄母亲》冰心:鞠萍2、《干妈》(节选)叶延滨:敬一丹、李修平3、《我的记忆》苏金伞:赵忠祥4、《大堰河——我的褓姆》艾青:任志宏、海霞第三章:望乡之路1、《望大陆》于右任:陈铎2、《一片槐树叶》纪弦:方琼3、《红玉米》痖弦:董浩第四章:家园之魂1、《河》何其芳:徐俐2、《无题》阿垅:康辉3、《简历》顾城:曾湉4、《在哈尔盖仰望星空》西川:李佳明5、《寄自高原》林莽:董卿第五章:祖国之恋1、《香山红叶》国风:欧阳夏丹、郎永淳、杨晨、长啸2、《炉中煤——眷恋祖国的情绪》郭沫若:赵赫3、《教我如何不爱她》韩笑:撒贝宁、管彤、小鹿4、《中国,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曹汉俊:罗京、李瑞英、王世林四、央视2008新年新诗会诗歌全集1、杨柳、方琼:《山雀子噪醒的江南》饶庆年2、董卿:《南方的夜》冯至3、康辉:《思念北方》杨晓民4、赵赫、敬一丹:《走向北方》邹荻帆5、朱迅、管彤:《屋顶之树》羊令野6、董浩:《蟋蟀》李瑛7、罗京:《星星变奏曲》江河8、小鹿:《春水》冰心(节选)9、鲁健:《小轿和村庄》苏金伞10、朱军、徐俐:《雪》鲁迅(节选)  11、刘建宏:《夜客》陈敬容12、王小丫、刘芳菲:《别》吴奔星13、欧阳夏丹:《你是我心底的一首歌》国风14、鞠萍、沙桐:《给他》林子15、曾湉:《离家》潘漠华16、季小军:《在英格兰》多多17、赵忠祥:《就是那一只蟋蟀》流沙河18、张泽群、海霞:《地球,我的母亲》郭沫若(节选)  19、王世林、李修平:《我在一颗石榴里看见了我的祖国》杨克20、李瑞英、任志宏:《黎明的通知》艾青21、杨晓民:《给我》五、央视2009新年新诗会节目单第一章:生命之美(5首)——红色调1、雪花的快乐(徐志摩):贺红梅李小萌2、风雨之夕(林庚):叶迎春3、雨后(陈敬容):季小军方琼4、太阳之歌(艾青): 赵赫海霞5、阳光中的向日葵(芒克):李佳明管彤第二章:生命之歌(6首)——绿色调1、春(穆旦):鞠萍2、总有一天我变成一棵树(纪弦):撒贝宁、林浩3、生的美:痛苦,斗争,忍受(郑敏):刚强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周涛5、祖国啊,我要燃烧(叶文福):张宏民李修平6、岁月(国风):赵忠祥第三章:生命之忆(5首)——蓝色调1、小时候(绿原:小鹿2、我是青年(杨牧):王世林 敬一丹3、老水手的歌(曾卓): 董浩4、半张脸(杨晓民):任志宏5、祖国在上(叶舟):康辉 欧阳夏丹第四章:生命之悟(5首)——紫色调1、《野草》题辞(鲁迅):朱军徐俐2、生命(昌耀):杨柳3、孤岛(阿垅):张泽群 沈冰4、那时你老了(郁葱):陈铎孙小梅5、有的人(臧克家):沙桐长啸五、央视2010新年新诗会主题:希望第一章:夜的眼1、朱英诞《古城的风》:朱 迅2、艾 青《手推车》:任志宏3、臧克家《难民》:杨柳 曾湉4、何其芳《成都,让我把你摇醒》:王世林 敬一丹5、叶 挺《囚歌》:长 啸6、陈敬容《出发》:张泽群 管 彤第二章:自然之光1、刘 晖《山坡上的野花:孙小梅2、韩作荣《火狐》:季小军3、杨晓民《九月》:李修平4、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王雪纯5、李少君《边地》:海 霞第三章:你与我1、洛 夫《烟之外》:董 卿2、顾 城《不是再见》:姚雪松 欧阳夏丹3、海 子《日记》:郎永淳4、梁小斌《雪白的墙》:小 鹿5、白连春《我和你加在一起》:李佳明 方 琼第四章:希望之歌1、鲁 迅《希望》(节选):赵忠祥 徐 俐2、戴望舒《乐园鸟》:鞠 萍3、食 指《相信未来》:朱 军 杨 晨4、李 钢《蓝水兵》:康 辉 柴 璐5、王小妮《我感到了阳光》:李瑞英6、毛泽东《沁园春·雪》:董 浩

中国新诗奠基都有什么人

中国新诗的开创者是胡适,奠基者主要是郭沫若等人。中国新诗的开创者是胡适。早在1915年,胡适就倡导写新诗,次年开始写新诗。1917年2月,《新青年》首次发表了他的《白话诗八首》。 1920年3月,他的《尝试集》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发行。这是我国新诗坛上的第一部新诗集。但是一般公认郭沫若是中国新诗奠基人。郭沫若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并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满意请采纳。


20年代诗歌有哪些

  20年代诗歌有哪些?并不是在这一个问题里回答得尽的。这里我把中国二十年代诗歌创中,出现了的各个诗歌流派列出来,然后你去查不同流派的代表诗人的作品就能有个全面了解了。

  二十年代诗歌流派主要包括:尝试派、文学研究会(人生派)、创造社(早期浪漫主义)、湖畔诗派、新格律诗派(新月派)、中国早期象征诗派。

  尝试派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白话诗歌是胡适1917年在《新青年》发表的《白话诗八首》,1918年刘半农、沈尹默也开始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诗,中国的现代白话文诗歌从此诞生。
  1920年,胡适的个人诗歌专集《尝试集》出版,受到读者的欢迎,这是历史上首次出现的现代诗歌个人专集,因此有更多的诗人开始效仿胡适的白话诗体写作,形成了中国的文学史上的第一个流派“尝试派”。该诗歌流派的成熟标志是胡适《尝试集》的出版,所以一般被称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尝试派。
  代表诗人: 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刘大白等。

  人生派 人生派(文学研究会)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1921年成立,代表诗人主要有鲁迅、冰心、朱自清、周作人等。
  文学态度和创作实践均倾向于现实主义。主张“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朱自清、叶绍钧(叶圣陶)、刘延陵、俞平伯等之后在上海成立了现代文坛上第一个新诗社团——中国新诗社,并于次年1月创办了第一个新诗专刊《诗》。先后加入文学研究会的还有沈雁冰(茅盾)、叶绍钧(叶圣陶)、刘延陵、俞平伯、许地山、王统照、耿济之、郭绍虞、周作人、孙伏园、朱希祖、瞿世英、蒋百里、黄庐隐、老舍、胡愈之、刘半农、刘大白、朱湘、徐志摩、彭家煌等加入,会员人数曾一度多达170多名。
  文学研究会的诗人以“为人生”为核心的诗歌价值观念,因此常被称为“人生派”或“为人生”派。
  代表诗人: 鲁迅 冰心 朱自清 周作人 王统照 刘延陵 朱湘 刘半农 刘大白 徐志摩

  创造社 创造社
  中国现代文学团体。1921年7月由留学日本归来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前期的创造社反对封建文化、复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强调文学应该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命题,表现出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倾向。郭沫若的诗集《女神》,郁达夫的小说《沉沦》及郭沫若的译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是该社最有影响的作品。以其独特的文学主张和锋芒毕露的文学活动,成为五四以后新文学一支生力军,特别在文学青年中激起强烈共鸣。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造社主要成员大部分倾向革命或从事革命实际工作。随后,表现出“转换方向”的态势,并有新从日本回国的李初梨、冯乃超、彭康、朱镜我等思想激进的年轻一代参加,遂发展而为后期创造社。后期创造社与太阳社一起大力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1928年初,郭沫若的《英雄树》、成仿吾的《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冯乃超的《艺术与社会生活》、李初梨的《怎样地建设革命文学》等文章,要求文学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面向工农大众,作家要获得无产阶级意识;对五四以后的文学和鲁迅等作家,却作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意识代表进行偏激的批判。由此引起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1929年2月,创造社为国民党政府封闭。
  创造社前期主办的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中华新报》副刊)、《洪水》半月刊;后期的刊物主要有《创造月刊》、《文化批判》、《流沙》半月刊、《思想》月刊、《新思潮》月刊等。除文学外,后期创造社刊物更注意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科学问题的研究和宣传。创造社成立后即编辑和出版创造社丛书,出版的主要是该社成员的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理论及译作,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共出版60余种。

  湖畔诗派 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和冯雪峰于1922年3月在杭州成立湖畔诗社,被称为中国的湖畔派诗人。
  湖畔派原指19世纪英国的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三位浪漫主义诗人所形成的诗歌流派。中国的湖畔派诗人的诗歌与英国的浪漫主义湖畔派诗人的作品在风格上有相似之处,其最有特色的是歌颂爱情的诗歌。
  湖畔诗社于1922年出版了《湖畔》和《春的歌集》的诗歌合集,在此之后有魏金枝、谢旦如、楼建南等诗人加入诗社。
  新月派 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三美”中的音乐美是指新月派诗歌每节韵脚都不一样,好像音乐一样。建筑美是指诗歌的格式好像建筑一样。绘画美指的是新月派诗歌的每节都是一个可画出的画面。
  诗刊派和新月派,本属一派,甚难分别。《诗刊》见民国十五年在《北京晨报》上刊
  的,《新月》则民国十七年在上海办的。在《新月》投稿多的,就叫他为新月派,该派重要
  诗人是孙大雨、饶孟侃、陈梦家、林徽音、卞之琳、臧克家、刘梦苇、蹇先艾、沈从文、孙
  毓棠等。还有方玮德及其姑母方令孺。

  中国早期象征诗派 中国早期的象征主义诗歌出现于出现于20世纪的20年代,主要的代表诗人是李金发,其他的象征派诗人或者著有象征主义诗歌作品的诗人有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等。
  象征主义始于法国的19世纪下半叶的诗歌运动,象征主义最早的作品是波德莱尔的《恶之花》诗集。之后魏尔伦、马拉美、韩波等诗人发表了更多的象征主义诗歌,1886年《象征主义宣言》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从此象征主义作为流派走向成熟。象征主义的创作理论和实践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对已经进入白话诗歌的中国现代诗歌运动产生影响,1925年李金发出版了中国最早的象征主义作品《微雨》,在此之后的4年中,他发表了更多的象征主义诗歌作品。此外,新月派诗人于赓虞、邵洵美、蓬子和创造社的穆木天、冯乃超、王独清也陆续发表了象征主义的诗歌作品。
  中国早期的象征主义通过象征的写作手法来暗示主观的精神意义,在非理性的心灵世界中认识自我。这种象征主义的创作原则对后来的中国早期现代主义诗歌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十年代诗歌和三十年代诗歌的不同

二十年代诗歌流派主要包括:尝试派、文学研究会(人生派)、创造社(早期浪漫主义)、湖畔诗派、新格律诗派(新月派)、中国早期象征诗派。

尝试派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白话诗歌是胡适1917年在《新青年》发表的《白话诗八首》,1918年刘半农、沈尹默也开始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诗,中国的现代白话文诗歌从此诞生。
1920年,胡适的个人诗歌专集《尝试集》出版,受到读者的欢迎,这是历史上首次出现的现代诗歌个人专集,因此有更多的诗人开始效仿胡适的白话诗体写作,形成了中国的文学史上的第一个流派“尝试派”。该诗歌流派的成熟标志是胡适《尝试集》的出版,所以一般被称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尝试派。
代表诗人: 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刘大白等。

人生派 人生派(文学研究会)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1921年成立,代表诗人主要有鲁迅、冰心、朱自清、周作人等。
文学态度和创作实践均倾向于现实主义。主张“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朱自清、叶绍钧(叶圣陶)、刘延陵、俞平伯等之后在上海成立了现代文坛上第一个新诗社团--中国新诗社,并于次年1月创办了第一个新诗专刊《诗》。先后加入文学研究会的还有沈雁冰(茅盾)、叶绍钧(叶圣陶)、刘延陵、俞平伯、许地山、王统照、耿济之、郭绍虞、周作人、孙伏园、朱希祖、瞿世英、蒋百里、黄庐隐、老舍、胡愈之、刘半农、刘大白、朱湘、徐志摩、彭家煌等加入,会员人数曾一度多达170多名。
文学研究会的诗人以“为人生”为核心的诗歌价值观念,因此常被称为“人生派”或“为人生”派。
代表诗人: 鲁迅 冰心 朱自清 周作人 王统照 刘延陵 朱湘 刘半农 刘大白 徐志摩

生命的体验与沉思--论卞之琳30年代诗歌的思想发展
【原文出处】天津师大学报:社科版
【分 类 名】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 作 者】具guāng@①范
(韩 具guāng@①范)
精湛的艺术“技巧”〔①〕和深刻的思想深度的高度统一,是卞之琳对中国现代诗歌的杰出贡献,也是他被称为中国现代杰出诗人之一的原因所在。〔②〕就思想性而言,我以为卞之琳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就在于,它是诗人对人生的体验和沉思的思想结晶。对人生的体验,是指卞之琳的诗思(或者说艺术“灵感”)是有感而发,而不是无病呻吟。卞之琳说过:“没有真情实感,我始终是不会写诗的。”〔③〕所谓“沉思”,是指卞之琳的诗不是浪漫的抒情,而是把来自人生(对他人和自我两个方面)的体验和观察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即诗人的所谓的“喜爱淘洗,喜爱提炼,期待结晶,期待升华”〔④〕。
基于这种理解,我把卞之琳30年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分为两个方面加以考察:一是对自我之外的人生形式的观察和思考;二是对自我人生体验的思考。而事实上,这两点作为关于“人生”的大主题,贯穿卞之琳整个30年代的诗歌创作,并且是并行不悖、相生相依,只不过前后略有偏重而已。

卞之琳第一阶段的创作(1930-1932)〔⑤〕,如他自己所说,“我主要用口语,用格律体,来体现深入我感触的北平郊外,室内院角,完全是北国风光的荒凉境界”〔⑥〕。这一类作品如《一个闲人》、《一个和尚》、《傍晚》、《寒夜》、《酸梅汤》、《叫卖》、《过节》、《苦雨》、《几个人》等等,都是写自我之外的种种人生形式和生活态度,即卞之琳所谓的“倾自于小说化,典型化,非个人化,甚至偶尔用出了戏拟(parody)”〔⑦〕。也许我们可以注意这些作品的现实性和社会性,透视到30年代北平市民生活的一个侧面,进而考察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态度、观察和思考。因为,卞之琳也曾自谦地说过,他“这阶段写诗,较多表现当时社会的皮毛,较多寄情于同归没落的社会下层平凡人,小人物”〔⑧〕。但是,我倒更倾向于关注诗人这些作品中所蕴含的人生沉思的思想。
《几个人》这首诗,十分突出地表现了这种思想。原诗如下:叫卖的喊一声“冰糖葫芦”,
吃一口灰像满不在乎;
提鸟笼的望着天上的白鸽,
自在的脚步踩过了沙河,
当一个年轻人在荒街上沉思。
卖萝卜的空挥着磨亮的小刀,
一担红萝卜在夕阳里傻笑,
当一个年轻人在荒街上沉思。
矮叫化子痴看着自己的长影子,
当一个年轻人在荒街上沉思。
有些人捧着一碗饭叹气,
有些人半夜里听别人的梦话,
有些人白发上戴一朵红花,
像雪野的边缘上托一轮落日……〔⑨〕

十月十五日
诗中一再重复“当一个年轻人在荒街上沉思”,并且重复的间距越来越小,显然突出了全诗“沉思”的思想。把“年轻人”的“沉思”放在一个极不和谐的境地,既暗示读者沉思他和荒街上其他人的对照,又暗示读者沉思“年轻人”眼前现实的种种人生和他联想到的“有些人”的人生形式之间的对照。这个“在荒街上沉思”的“年轻人”显然带有明显的卞之琳的个人色彩。〔⑩〕因此,我们不妨把卞之琳这一类表现平凡人物的无奈而可怜的人生形式和生活态度的作品,看作是诗人对外在于他的某种人生的审视,以及由此所引起的诗人关于人生的“沉思”的结果。
《一个闲人》的最后一句:“唉!磨掉了多少时光?”这一句显然是诗人的声音,肯定性的问句实际上表现了诗人对“一个闲人”白白消耗人生时光这种人生态度的否定。《苦雨》、《叫卖》、《过节》等作品,既有对小人物可怜人生的同情,也有对他们无奈的生活态度的批判和微讽。这就是诗人所说的,“我也常用冷淡盖深挚,或者玩笑出辛酸”〔①①〕。但实质上,诗的主题却是在否定性的叙述中隐含着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也许正因为如此,诗人在另外一些作品中,明确表达了超越现实的,当下的人生的思想。
卞之琳1932年10月15日写有《登城》一诗。“登城”是中国古代诗词的一个常见的题材,无论由此而生的是“怀古”或者“怀远”的情怀,都寄托了某种针对现实的思想。〔①②〕这首诗中两句“不愿”,包含了诗人对过去和未来的双重回避,或者说是惘然。但是,诗的主题显然是诗人表达试图超越当下的自我人生的情怀。仅隔四天(即1932年10月19日),卞之琳又写了一首题为《大车》的诗,同样表达了对自己当下的灰色人生的否定这个主题。全诗如下:拖着一大车夕阳的黄金,
骡子摇摆着踉跄的脚步,
穿过无边的疏落的荒林,
无声的扬起一大阵黄土。
叫坐在远处的闲人梦想
古代传下来的神话里的英雄
腾云驾雾去不可知的远方--
古木间涌出了浩叹的长风!

十月十九日(1932)
这首诗中的“闲人”和《几个人》中的“一个年轻人”形象相似,也带有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通过“骡子”形象,从时间(“夕阳的黄金”)和空间(“无边的疏落的荒林”)两个维度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否定(弥漫的“黄土”),继而把诗的思想指向“梦想/古代传下来的神话里的英雄/腾云驾雾去了不可知的远方”。和《登城》一样,在否定中(既有对现实的否定,又有对“梦想”的反省)包含着肯定的思想:对理想人生的思考和探寻。事实上,早在1930年,卞之琳就通过《远行》一诗,表现了超越现实的人生形式,对理想人生向往的思想。“远行”即意味着对当下的现实人生的否定,而向往探寻和追求的人生。并且,诗的最后一节以毅然决然的语调结束全诗,强调诗的主题。
当我们认识到卞之琳描写北平市民人生和生活的作品是“抒情诗”〔①③〕,蕴含着作者对人生的沉思,也就不难看出这些作品的艺术特征。不作关于自我的直接抒写,就是为了获得审视,思考的理性视角;也就是说,通过对“非个人化”的种种人生形式和生活态度的否定性的描写,来表现诗人对人生的沉思和对生命意义的探寻。这也许就是卞之琳所谓的“这时期我更多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人抒情,借事抒情”〔①④〕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所在吧。而且,即使《几个人》中的“一个年轻人”,《大车》中的“我”和《登城》中的“闲人”,明显地带有卞之琳个人的色彩,但这些形象决不是诗人“自画像”〔①⑤〕。例如《大车》中“梦想”一词的性质,明显地包含着对这个“闲人”不现实不切实际的“梦想”的反讽。

卞之琳30年代第二阶段(1933-1935)的创作,明显地从侧重于对自我之外的人生形式的观察和思考,转向侧重于直接对源于自我人生体验的思考。虽然《秋窗》、《入梦》、《水成岩》等作品仍然通过“像”、“想”、“设想”、“(水边人)想”和“(沉思人)叹息”把诗人自我加以对象化艺术处理(即“非个人化”),但是,人物的思想及其“沉思”的性格,显然明显带有诗人的自我色彩。而到第三个阶段(1935-1937),即《雕虫纪历》“第三辑”中的作品,显然就是直接源于卞之琳的自我人生和情感生活的触发。〔①⑥〕
写于1933年8月的《寄流水》一诗,诗人把生命的存在和时间的流逝归结于“流水”这一传统意象。这使我们想到中国古代诗文中常见的关于“逝水流年”的思想主题,1934年8月,卞之琳的《水成岩》一诗,重复这个意象,更为明确地表现了诗人对“逝水流年”的思考。这首诗的最后一节如下:“水哉,水哉!”沉思人叹息
古代人的感情像流水
积下了层叠的悲哀。

这就使我们想到《论语》中的一段话:“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昼夜!”〔①⑦〕自孔子之后,“流水”就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一个相当突出的意象,蕴含着对生命、人生的时间意义的思考。例如李白的《将进酒》云:“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为青丝暮成雪。”杜甫《登高》诗云:“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李清照《武陵春》词云:“物是人非事事休”,“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乃至《红楼梦》第廿八回林黛玉的感伤,如此等等,举不胜举。对于卞之琳而言,“流水”这一意象,既有传统的意味,更有他所谓的“古意翻新”〔①⑧〕的思想。即通过这个传统意象,在对人生的时间意义的沉思中,融入现代性质的思想,把抒情性的感伤转化为理性的思考。通过“沉思人叹息”,把自我对象化、客观化,表明卞之琳对古人感伤式的“悲哀”有着清醒的警惕和对自己某种程度上的类似情感加以理性的反省,即不单作为表现的对象,更是作为思考的对象,试图从对它的思考中摆脱感伤式的“悲哀”。因此,接下来,在卞之琳此后的创作中,“沉思”的结果便是使感伤式的“悲哀”升华为积极意义的思想结晶。
这种思想较早出现在《圆宝盒》一诗中。“我幻想在哪儿(天河里?)/捞到了一只圆宝盒,/装的是几颗珍珠。”诗一开头就表现了在“临流而叹”的“悲哀”更为积极的思想,即期待把情感的体验升华为思想的晶体。接下来诗人明确地说:别上什么钟表店
听你的青春被蚕食,
别上什么古董铺
买你家祖父的旧摆设。

这实际上是对“你”的那种感伤式的情感的否定,〔①⑨〕紧接着诗人正面提出自己的思想:你看我的圆宝盒
跟了我的船顺流
而流了,虽然舱里人
永远在蓝天的怀里…

对此,诗人说,他的另一首诗的“结尾三行,可供参考”〔②⑩〕。这三行是:让时间作水吧,睡榻作舟,
仰卧舱中随白云变幻,
不知两岸桃花已远。

很显然,诗人所暗示的思想是:在时间的流逝中,抛弃了情感的“悲哀”之后,顺应自然(即时间的流逝),与物俱化(类似苏轼《前赤壁赋》中“苏子”的思想),就会获得一种理性的清明和精神的愉悦。
两年之后的1937年,卞之琳在《白螺壳》一诗中,则进一步认为:如海水淘洗螺壳,使之“空灵”得“孔眼里不留纤尘”一样,时光的流逝也使人“成长”,在失去的同时也有收获。因为,如果“忍耐”了时光对人的痛苦的磨炼(“滴穿”、“锯缺”、“磨透”),人生便可获得一种超越世俗的“空灵”(“纤尘”)境界。卞之琳的这种思想,既有对中国传统思想的积极性的发挥,也有来自瓦雷里的启发。写于1936年的散文《成长》,卞之琳通过对孔子、瓦雷里等人思想的阐释,明确地表述了与这首诗相同的思想。
张曼仪女士说,《白螺壳》“这首诗正好代表了他(按:卞之琳)诗创作第一个阶段(按:指1930-1937)结束时期达到的人生境界”〔②①〕。这个结论是十分准确的。把这首诗看作卞之琳30年代诗歌对生命的体验和沉思的结果,是指这首诗标志着卞之琳这种沉思所达到的最高境界。这既是沉思的不断深化的结果,也是对这之前的某些思想偏向的否定和校正。因为在这里,卞之琳已不再“设想”作超脱现实人生的“远行”,也不“梦想”像古代神话里的英雄那样“腾云驾雾去不可知的远方”;而是“明白指出充分参与生活才是自然成长的途径”〔②②〕。
当然,这种思想的获得,显然是源于作者对自己人生体验的沉思的结果。卞之琳在回答别人对《白螺壳》的解释时说,这首诗“也象征着人生的理想和现实”〔②③〕;而这种思想的来源和《圆宝盒》一样,是对人生的体验和沉思所获得的“心得”、“道”、“知”、“悟”,卞之琳说,“或者恕我杜撰一个名目:beauty of intelligence”〔②④〕。
(本文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博士学位韩国留学生。)
注:
① 闻一多1943年致臧克家信中称戴望舒、卞之琳是“技巧专家”(《闻一多全集》庚集,54页);另,参阅卞之琳《完成与开端:纪念诗人闻一多八十生辰》,此文收入卞之琳文集《人与诗:忆旧说新》,北京,三联书店,1984。
② 王佐良在《一个莎剧翻译家的历程》中说:卞“是中国现代诗诗人成就最高的少数人之一”。见《卞之琳与诗艺术》(袁可嘉等人编),65页,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
③ ④ ⑥ ⑦ ⑧ ①① ①③ ①④ ①⑤ ①⑥ ①⑧ 卞之琳:《雕虫纪历》(增订本)“自序”,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⑤ 对卞之琳30年代创作的时间分期,依据卞之琳《雕虫纪历》(增订本)“自序”。
⑨ 本文所引卞诗,俱见《雕虫纪历》(增订本),版本同注③,下文不另注明。
⑩ 张曼仪女士以“当一个年轻人在荒街上沉思”为标题,论述卞之琳30年代的创作。此文收入《卞之琳与诗艺术》。张是对卞之琳研究最有成就的专家,其专著《卞之琳著译研究》,给笔者以极大启发;此书为香港大学中文系文史丛书之一,1989。
①② 中国古代这类诗词很多,如唐代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杜甫的《登高》,宋代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千古江山”)等等。
①⑦ 参见卞之琳《成长》一文。见卞之琳《沧桑集》(“杂类散文”),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另,周作人《〈论语〉小记》一文对《论语》这一章十分称赞,此文引起梁宗岱注意并写有《说“逝者如斯夫”》一文(《诗与真·诗与真二集》,外国文学出版社,1984);周的这篇文章发表在卞之琳编辑的《水星》(4)。
①⑨ 卞之琳《关于“你”》一文说,这四句“是‘悟’出来的教训(虽然不是严重的教训),可以教训随便哪一个人”。此文作为附录收入刘西渭《咀华集》,花城出版社,1984。
②⑩ 《雕虫纪历》(增订本),135页,版本同注③。
②① ②② 《卞之琳与诗艺术》,127页,版本同注②。
②③ 朱自清:《新诗杂话·序》,见《朱自清全集》第2卷,317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
②④ 卞之琳:《关于〈鱼目集〉》,见《咀华集》附录。*
希望对你有用!加分吧!


上一篇:欢乐中国年歌曲

下一篇:韩香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