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的所谓“美国优先”外交政策究竟有什么含义
“美国优先”外交政策含义:一是要购买美国的产品,二是要雇佣美国的员工。在内政上,特朗普说,美国将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修建新的交通网络,完善福利体系。特朗普表示,他将遵循两个原则——购买美国货,雇用美国人。在外交上,特朗普表示,美国将寻求与其他国家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同时铲除“极端伊斯兰”恐怖主义。扩展资料其他美国优先内容延伸介绍西班牙《起义报》网站2017年4月25日发表美国空军退役中校威廉·阿斯托尔的文章《“美国优先”外交政策的真实含义是什么?》称,在特朗普时代,美国的国家机器将被打造成一个庞大的军事-工业联合体。特朗普所谓的“美国优先”实质上是“武装力量优先”,这意味着美国的战争机器可能将加速全球灾难的降临。其文章称,2017年4月7日,位于地中海东部的两艘美国军舰向叙利亚的沙伊拉特空军基地发射59枚“战斧”巡航导弹。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这一决策只不过再次印证了我们已经知道的一点:军事打击行动现在是特朗普本人的一种特权,而且只是一种特权而已。对这类军事行动的监督和约束在哪里?目前,监督此类行动的只有五角大楼,而应有的约束根本不存在。发射导弹、派遣入侵部队、部署战机,然后特朗普就能收获国内反对派甚至政敌的掌声和称赞。但就像最近15年来美国发动的所有其他战争一样,情况随后会发生变化,事情的本来面目终将显露出来(关于这一点,特朗普可以好好向小布什和奥巴马取取经);直到某一天,事情开始朝最坏的方向发展。这种情况近15年来不断重复上演。特朗普政府的所谓“美国优先”外交政策究竟有什么含义:1、首先,我们先要忘掉陈旧的“孤立主义”策略。在特朗普上台后的第一个100天里,他的“美国优先”政策似乎更像是“武装力量优先”政策,其目的就是获得世界范围内的霸权。这意味着美国的战争机器可能将加速全球灾难的降临。2、特朗普在竞选期间曾表示,当选后将加强美军的力量。但由于没人敢攻击美国,因此没必要轻易动用武装力量。总之,一句话:发挥军队的威慑作用。特朗普的将军们正在拆掉美军行动的“刹车”。毫无疑问,对整个中东地区的军事干预升级方案已经摆在华盛顿领导人的办公桌上,特朗普政府正在考虑所有可能的选项。参考资料:特朗普宣誓就职 称"美国优先"将成决策出发点_央广网 西媒:“美国优先”实质是“武力优先”——参政消息
美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cy胆awmo盲甫p订e蟆カΚ—p订z
1、0210——2041年,美国主要奉行孤立主义r外交政策。以3门i罗主义b的发表为2转折点。 2、4888——7148年,美国主要奉行门o罗主义s外交政策。以4参加一o战为8转折点。 6、0070——4281年,美国主要奉行自由主义u外交政策。以2珍珠港事件为3转折点。 4、8575——5003年,美国主要奉行霸权主义o外交政策。以4苏联解体为5转折点。 2、6022——至今0,美国主要奉行单边主义w外交政策。
美国单边主义外交战略的表现及影响
美国单边主义的影响
(一)美国单边主义的危害
作为具有攻击性、排他性的干涉主义的对外战略政策,美国的单边主义对世界的安全和地区稳定,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极大的破坏性的危害。
首先,打压全球范围内不同声音,遏制其他国家发展,加大国际力量的失衡。在当今世界国际关系新格局尚未形成的转型阶段,国际力量对比原本就严重失衡,美国仍然继续推行“新干涉主义”单边政策,出台北约新战略,强化美日军事同盟,加大对台军售力度,不断在各方面打压俄罗斯的生存空间,遏制世界其他各极的发展, 进驻科索沃,控制阿富汗,摧毁伊拉克国家机器,扼守欧亚大陆两端咽喉,以期使欧洲、日本作用受限,俄罗斯、中国的发展受到迟滞,更加突出美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主导作用。
其次,破坏现行的国际关系法准则,进一步削弱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罗宾·赖特在华盛顿写的《科索沃是全球政治的分水岭》一文中指出:科索沃战争的好几个先例中最大的先例涉及到国际干预的新标准,这个新标准既超出联合国宪章之外,也超过半个世纪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一项原则,这项原则即是:不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对外政策研究所所长理查德·哈斯更是坦率地说:“安理会只不过是一个可以利用的讨论场所……显然,我们应当有能力在没有得到联合国许可的情况下使用武力”,单边主义政策极力把全球一切事务纳入自己主导的势力范围内,对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动辄干涉、制裁以至诉诸武力,极大地破坏国际法准则,无理侵犯别国的主权及稳定,绕开联合国施行其“新干涉主义”,严重挑战联合国宪章的权威,这必将造成国际行为准则的混乱。
最后,阻碍全球和平和发展的步伐,加剧军备、经济恶性竞争,加大世界范围内资源人为内耗,增加世界不稳定因素。特别是美国超出全球其他各国的数倍以上的军事实力和它的“新干涉主义”政策,使得任何一个国家都如芒刺背,不得不加强军备。俄罗斯军费开支增至GDP的3.5%;欧盟2000年军费开支增至1400~1500亿美元,约占其GDP的2%,今后几年有可能增至3%;日本2000年军费开支比1999年增加1.6%,为发展TMD将在今后5~6年内投入200~300亿日元;印度在2000年4月1日开始的年度财政预算中宣布:国防开支增加1300亿卢比,达到5860亿卢比,比上年提高28%,增幅是历年之最……各国加强军备的目的无非在于减小相互间的军力差距,谋求本国的安宁,但是事与愿违,军备竞赛最终不可能有双赢的结果,其必然为武装冲突带来越来越多的可能性。
(二)国际环境对美国单边主义战略的制约
首先,美国的单极霸权不是美国可以完全凭借本国的力量来支撑的,它是通过其主要盟友的支持,在国际社会的安全、军事、政治和经济领域所具有的巨大控制力和影响力来实现的。这就是说,美国在推行这种单极霸权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上述因素的制约。 “美国没有强大到能够单独达到自己所有国际目标的程度,它缺乏解决任何冲突的国际和国内条件。”(The Unite States lacks both the international goals by acting alone.)没有西欧盟国以及日本的支持,美国在海外使用武力的意愿和能力都将大为削弱。无论是1991年1月的海湾战争,还是1994年初美国直接介入波黑危机,以及1999年3月到6月在科索沃问题上使用武力,美国都是在西欧盟国明确表示支持后才采取行动的。用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话说,美国要在制止地区动乱的军事行动中起领导作用,而西欧盟国在此行动中的支持对美国来说是必需的。
其二,美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使它在维持和行使霸权时投鼠忌器。1995年和1996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达马托法》和《赫尔姆斯—伯顿法》,由于欧盟和加拿大的反对而不了了之。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有所加深和中国反制裁能力加强,美国已不敢像以往那样滥用对华经济制裁;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趋势也反遏制着美国的单边主义战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结构,使得美国在进行战略攻击时不得不有所顾忌,在某种意义上讲,经济的一体化趋势也许是制约美国单极霸权的“王牌”,将成为和平因素的重要力量。
其三,美国国内的党派之争有时严重干扰美国政府贯彻自己的战略意图。例如,1999年10月,由共和党控制多数的美国参议院否决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使克林顿政府贯彻自己的两极格局解体以来的首要的安全战略方针——防止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扩散的进程严重受阻。美国同时也并没有完全达到具有构筑单极世界的绝对实力,美国的生产增长日趋缓慢,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美国的高技术产业的优势正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挑战。“9·11”之后,美国在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上的地位也在下降,美国国内赤字严重,债台高筑,一直不能摆脱世界最大的债务国位置。
其四,在军事方面,对战争伤亡的顾忌使美国在海外的军事操作能力大打折扣。1999年6月10日,北约停止在塞尔维亚的空袭行动之前,美国实际上已经在《朗布依埃协议草案》的基础上作出了两点根本性的妥协,一是放弃由北约在科索沃地区单独维和,允许俄罗斯部队进入;二是放弃由北约维和三年后在科索沃举行全民公决的主张。美国作出妥协的原因之一,在于它对派出自己地面部队的伤亡有所考虑。美国士兵在地面战斗中的死亡可能会立即改变国内民众对政府海外军事行动的支持,使政府处于尴尬境地。
其五,也是最主要的,即世界和平和发展的力量正在不断生长,对美国单边主义政策,不管是在美国国内,还是在世界各地,批评的声音不绝于耳。这将是美国推行单边主义的最大障碍。
早在北约空袭南联盟时,国际社会特别是俄罗斯、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大国就对美国“新干涉主义”的做法进行强烈的批评,近年来反对美国实行单边主义、强权政治的声音不断地出现,欧洲和日本对美国的依赖程度已远没有冷战时期那样深,他们对取得与美国平起平坐的愿望也随之越来越强,欧洲国家甚至通过各种方式向美国提出当今世界格局是“一个国王,还是两个诸侯?”的问题。日本内部一直反对美国及北约未经联合国安理会许可空袭科索沃;欧盟明确提出要提高自己的防务开支,走独立防务的道路;法国公开声明反对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当今包括美国在内的反“倒萨”战争的游行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世界其他国家和国家集团经济实力、政治和军事能力的发展,与美国本身实力的相对下降之间的对比正在逐渐明显,使我们有理由相信美国的单边主义战略终将归于失败,世界政治的多极化格局终将形成。
综上所述,美国构筑单极世界,独霸世界的单极战略,并不能最终得逞。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具有如此强烈的独霸世界的企图和战略目标,将给世界的发展带来巨大而深远的负面影响。美国企图通过一系列渐进的干涉先例一步一步“塑造”符合美国单极世界要求的国际新惯例和新规则,直至法规化,如果国际社会采取默认的态度,那么美国极有可能继续强化其战略企图。如果中、俄国长期被美国设计好的战略包围所遏制,欧洲、日本始终被美国纳入其战略轨道中,不能在国际舞台上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美国追求的单极独霸局面便很难遏制。因此,任何主要国家和国家集团,如何通过与单边主义的斗争,获得安全稳定的生存空间,将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其过程长期而复杂。
转自---论美国单边主义的根源、特性与影响
美国单边主义表现及影响
所谓单边主义是指举足轻重的特定大国,不考虑大多数国家和民众的愿望,单独或带头退出或挑战已制订或商议好了的维护国际性、地区性、集体性和平、发展、进步的规则和制度,并对全局或局部的和平、发展、进步有破坏性的影响和后果的行为与倾向。单边主义的本质是无视甚至破坏现有的集体性的规则和制度,单边主义的核心是逆潮流而动。
单边主义的内涵归纳为具有三个层次:首先,单边主义指一国的对外政策和行为的某种特性,属于国家外交政策和行为的一个分析概念;其次,单边主义还不是指向所有的国家,而专指在国际事务中有重大而广泛影响力的国家。只有实力强大的国家才能逆大流而一意孤行,小国即使完全逆国际常规而行事,也没有批评者会用单边主义的词去指责它(美国把这样一些国家指责为无赖国家、邪恶国家,如被小布什政府公开点名的朝鲜、伊拉克、伊朗,这些国家被统称为邪恶轴心);最后,单边主义还暗示政策和行为对国际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和后果。如果政策的实行者实施的是一项单方面的利他政策,那么也没人会去批评它单边主义27。当涉及到对行为后果的道德评判的问题时,其道德标准是不能简单靠行为者单方面地界定的,而必须要得到国际社会和相关国家的民众的赞同与评价。所以单边主义的核心是逆潮流而动。
新世纪开始,随着共和党总统小布什的上台,单边主义日益凸显成为布什政府的外交风格。美国作为外交领域中的风云角色,它的外交风格的转向自然引起了广泛关注。小布什上台之后,美国政府依仗它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在国际事务中为了谋求美国的私利,我行我素的行为,不受其他国家、国际组织或者一些条约和联盟的制约,不理会其他国家的合理利益考虑及国际舆论的批评与谴责。
伊拉克战争标志着“美国单边主义登峰造极”。尽管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组织了有数十个国家参与的“联盟”,但是这个“联盟”本质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多边体系。首先,美国的“志愿联盟”显然建立在美国单边的利益基础之上,在联盟内部美国与其他国家地位并不平等,在决策层面以及实施过程中更多的是唯美国马首是瞻。这一联盟也不是将一套准则一以贯之的多边体系。“联盟”要打击哪一国,如何打击,何时打击,完全取决于美国一国的利益和其对战略环境的判断。因此,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奉行的仍是单边主义28。其次,即使有“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或推翻“独裁者”这样的“由头”,但考虑到战后恐怖主义频发与蔓延,地区局势的动荡。尤其是不能不考虑对世界和平负主要责任的最大的多边主义组织联合国的损害。所以说1990年的海湾战争即使是美国一国去打仗也不能说是单边主义,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联盟”成员再多却仍是不折不扣的单边主义。
古巴、伊朗等国家的单边倾向,由于他们是小国,影响力有限。即使朝鲜发展核武器,应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自卫。如果说他们是“不负责任的国家”,那也只是担心,使用单边主义来形容这些都不太恰当。如果说中国的单边行为,尽管中国是大国,但中国的政策往往主要是反对不合理的政治、经济秩序,站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符合大多数的国家利益,中国的多数行动,都不能称为单边主义。
单边主义是与双边、多边相对应的概念。自从有国际关系史以来,多边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早期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神圣同盟等多边组织的存在也未必符合大多数的人民和国家的利益。只有经过一战、二战痛苦的抉择,经过国联的尝试,联合国、关税贸易总协定等多边组织数十年的实践,多边主义才日渐成熟与合理。再加上全球化、区域化的发展,才出现完整意义上多边主义。多边主义指三个或三个以上国家在普遍的行为原则基础上协调相互关系的制度形式。在此基础之上的单边主义也才真正具有其完全的意义。
单边主义概念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单边主义,指的就是以行动自由为目标,一种自主独立的单边政府行为。众所周知,追求行动自由,始终是美国外交的一贯追求,如此说来,单边主义被认为是美国外交的一种基本传统并不足为怪。此种意义上的单边主义既“可以是‘霸权主义’的体现,也可以是‘抵制主义’抑或‘闭关主义’的体现,总体上可以算作一种不合作博弈。”但当这种行动自由过了头,以绝对行动自由为目标,危及他人的和平、发展,背离现有的集体性的规则和制度时,也就演变成狭义上或严格意义上的单边主义了。可见,两种意义上的单边主义既有一定的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当然,如今通常所说的单边主义都是指狭义上的单边主义,否则不会有人认为单边主义和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的两大公害!
美国中产外交政策啥意思?
第一,将政策辩论的范围扩大到贸易之外。长期以来,制造业是没有大学文凭的人通往中产阶级的最佳途径之一。它支撑着美国各地的地方经济,特别是在工业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因此,很多关于美国中产阶级复兴的辩论都围绕贸易政策对制造业工人的影响展开。然而,尽管美国失去了数百万制造业工作岗位,全球贸易之外的其他经济力量也在这种衰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贸易”的辩论往往代表了企业、政府和劳工对社会契约破裂的焦虑。此外,如今大多数美国家庭在制造业以外的领域(特别是在美国具有竞争优势的服务行业)工作,维持着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平。其中许多人普遍支持美国过去几十年的贸易政策。2020年2月盖洛普的一项调查发现,79%的美国人认为国际贸易为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很多人不太关心贸易政策改革,而是更关注军事干预、美国全球承诺的改变以及外交政策的其他方面如何影响自身的安全和经济福祉。美国中产阶级不是铁板一块,他们有利益分歧。外交政策的不同方面对他们有不同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因性别、种族、民族和地理位置而异。制定正确的贸易政策非常重要,但对美国境况不佳的中产阶级来说,这并不是万灵药,而只是中产阶级对美国外交政策的诸多担忧中的一个方面。第二,解决对外经济政策的分配效应。全球化让美国的高收入者和跨国公司获得了不成比例的好处,并加剧了国内的经济不平等;全球化没有刺激美国工人实际工资的广泛增长,没有推动能够提高美国整体生产力的公共和私人投资,使更多美国工人和小企业具有全球竞争力;尽管全球化降低了某些高交易度商品的价格,但难以缓解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因医疗、住房、教育和儿童保育费用不断上升而面临更大的压力。要使全球化有利于美国中产阶级,就需要对美国各地的社区进行大量投资,并制定一项帮助各行业和地区适应经济动荡的全面计划。具体而言,外交经济政策需要:优先考虑能够创造就业机会和恢复收入的国际政策;修改美国的国际贸易议程,确保它与国内政策议程相配合,以支持更具包容性的经济增长;使美国和国际贸易执法工具和机制现代化,以更好地打击对中小企业和工人尤其有害的不公平外贸做法;争取达成其他国际协议,缩小各国之间的监管和治理差距,以改善责任分担,帮助解决公平问题;制定国家竞争力战略,努力提高美国中小企业和工人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提高社区吸引能创造就业机会的商业投资的能力。第三,打破国内政策与外交政策相互孤立的状态。几十年来,美国的外交政策一直处于一个相对孤立的领域。国家安全战略家和外交政策规划者在很大程度上站在安全和地缘政治竞争的角度阐明国家利益并确定美国政策的方向。这仍然是一种至关重要的角度,尤其是在与中国、俄罗斯和其他地区大国的地缘政治竞争日益加剧之际。但考虑到现在很多美国人难以维持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平,需要用更宏观的视角看待国家长期繁荣和中产阶级安全面临的威胁,对国内经济和社会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与外交政策决策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有更深入的理解。这个转变不容易,需要更好的机构间协调、跨学科的专业知识和一些政策想象力。它还需要新一代外交政策专业人士做出贡献,打破冷战期间及之后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第四,摈弃美国外交政策中陈腐的组织原则。华盛顿的国家安全战略家和外交政策规划者都渴望美国战略包含简要的组织原则。但没有证据表明,美国中产阶级会团结起来,支持美国恢复在单极世界中的主导地位,升级与中国的“新冷战”,或发起一场威权国家和民主国家之间的大规模斗争。事实上,这些目标肯定会进一步扩大外交政策团体和华盛顿以外的绝大多数美国人之间的隔阂,后者更关心自己的人身和经济安全面临的直接威胁。一个更能与中产阶级家庭产生共鸣并促进他们福祉的外交政策议程应该:重振与亲密盟友的关系,建立一个灵活而有凝聚力的网络,有效应对外交、经济和安全方面的挑战,保障中产阶级的安全和繁荣;管理与中国的战略竞争,以降低冲突风险,反击中国“追求经济和技术霸权”的努力;降低数字危机的威胁,促进开放和健康的数字生态系统;加强战略预警系统和情报支持,以更好地防范代价高昂的冲击,并加强国内保护系统;将部分国防支出转向研发和技术人力开发,以保护美国的创新优势,增强长期准备;加强经济调整计划,提高中产阶级社区对经济活动方式变化的适应能力;保护关键供应链,增强经济安全。要加强中产阶级,美国必须纠正后冷战时代经常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特征的过度扩张。同样明显的是,美国中产阶级不想或不需要削减或放弃以价值观为基础的策略。第五,围绕有利于美国中产阶级的外交政策建立新的政治共识。无论是冷战后的自由国际主义,特朗普总统的“美国优先”,还是进步派对经济和社会正义、气候变化以及削减美国国防开支的强调,这些都无法对美国中产阶级的复兴起到关键作用。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没有一种观点能得到两党广泛的支持。事实上,尽管中产阶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存在差异,但他们的外交政策偏好指向了一种潜在的新外交政策共识,但这种共识尚未在当今高度两极化的政治阶层中得到反映。美国的外交政策专家还需要恢复盟友及合作伙伴对美国的信任,因为它们不再相信与一届美国政府达成的协议在政府换届后依然有效,也不再相信延续了几十年的基本联盟结构依然稳固。因此,他们越来越多地选择两面下注,一方面努力保持美国的好感,另一方面也保留与中国和其他美国竞争对手接触的选项。
二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1、杜鲁门政府(1945-1953)的“遏制”战略遏制战略是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一次重大转变,标志着美国战略质的转变和飞跃,表明美苏已由战时合作走向战后对立和对抗,它奠定了战后几十年美国称霸世界战略的基础。为全面实施“遏制战略”,美国推出“马歇尔计划”,并建立北约,还在东亚和东南亚形成了针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2、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的“艾森豪威尔主义” 军事上,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了对付社会主义国家的“大规模报复战略”3、肯尼迪、约翰逊政府(1961-1969)的“和平战略” “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和平战略”,其实质就是运用和平与战争的反革命两手策略,在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在亚非拉地区推行新殖民主义。在军事战略上,实行“灵活反应战略”。4、尼克松、福特政府(1969-1977)的“尼克松主义” 所谓“尼克松主义”是指在美国实力地位严重削弱,国际战略地位下降的情况下,为了保住美国的霸权地位而提出的一整套外交思想和对外战略。尼克松主义有三大支柱:“伙伴关系”、“实力地位”和“谈判”。扩展资料尼克松主义政策要点1969年7月25日,他出访亚洲途经关岛,宣布对亚洲的新政策。其要点是:越战结束后,美国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并恪守业已承担的条约义务。但除非受到核大国的威胁,美将鼓励其亚洲盟友自己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的责任,而美则避免卷入越南式的战争。集体安全是美支持其盟友对付国内或核大国的威胁所谋求的一个目标。这一亚洲政策被称为“关岛主义”。以后,尼克松在历年的国情咨文中,进而把这一政策延伸为全球政策,以及处理与其盟友全面关系的总方针。1970年他把这个主义归结为美国与其全球盟友之间的“伙伴关系”(包括军事、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并指出,其中心点是,美国将不再承担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尼克松主义
二战后美国对外的政策是什么
美苏争霸 原因是:反法西斯同盟因为失去了共同敌人,意识形态的矛盾重新成为主要矛盾
在国际组织和机构中,典型是就是联合国(1945年10月)和世界银行(1945年12月)排挤苏联势力
对于欧洲盟国采取的马歇尔计划,扶植英国,法国等恢复并加以控制渗透
对于俄国在东欧的势力采取了遏制,比较突出的是争取了希腊和土耳其的资产阶级政权
同时利用苏联的沙文主义煽动南斯拉夫等国家或者这些国家的反对派对抗。
亚洲主要是通过控制和影响中华民国政府和南朝鲜来抵抗共产主义。
在越南老挝等地扶植当地的代理人,扩大了朝鲜战争在内的各类武装冲突。
综合上述情况表明美国在二战后外交路线是基于本国经济军事实力的情况下,以苏联为主要假想敌的争霸路线。
以上资料来源杭州图书馆,希望有助于你的问题研究
参考文献:美国国会图书馆网站,美国外交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