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典

时间:2024-04-03 13:54:50编辑:coo君

叫赵典的人

赵典 赵典字仲经,蜀郡成都人也。父戒,为太尉,桓帝立,以定策封厨亭侯。典少笃行隐约,博学经书,弟子自远方至。建和初,四府表荐,征拜议郎,侍讲禁内,再迁为侍中。时,帝欲广开鸿池,典谏曰:“鸿池泛溉,已且百顷,犹复增而深之,非所以崇唐、虞之约己,遵孝之爱人也。”帝纳其言而止。
父卒,袭封。出为弘农太守,转右扶风。公事去官,征拜城门校尉,转将作大匠,迁少府,又转大鸿胪。时,恩泽诸侯以无劳受封,群臣不悦而莫敢谏,典独奏曰:“夫无功而赏,劳者不劝,上忝下辱,乱象干度。且高祖之誓,非功臣不封。宜一切削免爵士,以存旧典。”帝不从。顷之,转太仆,迁太常。朝廷每有灾异疑议,辄咨问之。典据经正对,无所曲折。每得赏赐,辄分与诸生之贫者。后以谏争违旨,免官就国。
会帝崩,时禁籓国诸侯不得奔吊,典慨然曰:“身从衣褐之中,致位上列。且鸟乌反哺报德,况于士邪!”遂解印绶符策付县,而驰到京师。州郡及大鸿胪并执处其罪,而公卿百寮嘉典之义,表请以租自赎,诏书许之。再迁长乐少府、卫尉。公卿复表典笃学博闻,宜备国师。会病卒,使者吊祠。窦太后复遣使兼赠印绶,谥曰献侯。
典兄子谦,谦弟温,相继为三公。


后汉书·赵典传

【赵典字仲经,蜀郡成都人也。父戒,为太尉,桓帝立,以定策封厨亭侯。典少笃行隐约,博学经书,弟子自远方至。建和初,四府表荐,征拜议郎,侍讲禁内,再迁为侍中。时,帝欲广开鸿池,典谏曰:“鸿池泛溉,已且百顷,犹复增而深之,非所以崇唐、虞之约己,遵孝之爱人也。”帝纳其言而止。】

赵典年轻时为人淳厚沉静节俭,广泛研习经书,学生从远方来拜他为师。建和初年,官府四个部门上表举荐,征入为议郎,在皇宫内给皇帝讲学,再次升迁任侍中。当时皇帝打算进一步开拓鸿池,赵典进谏说:“鸿池的面积,已接近一百顷,还要加宽加深它,这不是崇尚唐尧 虞 舜的克制自己,遵循孝文的爱护百 姓的做法。”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打消了开拓鸿池的想法。

【父卒,袭封。出为弘农太守,转右扶风。公事去官,征拜城门校尉,转将作大匠,迁少府,又转大鸿胪。时,恩泽诸侯以无劳受封,群臣不悦而莫敢谏,典独奏曰:“夫无功而赏,劳者不劝,上忝下辱,乱象干度。且高祖之誓,非功臣不封。宜一切削免爵士,以存旧典。”帝不从。顷之,转太仆,迁太常。朝廷每有灾异疑议,辄咨问之。典据经正对,无所曲折。每得赏赐,辄分与诸生之贫者。后以谏争违旨,免官就国。】

父亲去世后,赵典继承了他的封号。出任弘农太守,改任右扶风。因公事被免除官职,征入任城门校尉,改任将作大匠,升迁少府,又改任大鸿胪。当时,恩泽诸侯以无功受封,群臣心中不满却没有人敢进谏,只有赵典独自进言:“没有功劳却得到封赏,那么劳苦功高的人就得不到劝勉,君臣上下都蒙受耻辱,混乱现象干扰了法度。再说高祖曾有誓约,不是功臣不得封侯。应该削除恩泽诸侯的封地和爵号,保持原先的制度。”皇帝没有同意。不久,改任太仆,升迁太常。朝廷中每次遇到灾异现象疑难问题,都询问赵典的意见。赵典依据经典直言相告,决不曲意顺从。每次得到赏赐,总是分给儒生中的贫困者。后来因为谏争违背皇帝的旨意,被罢官回到封国。

【会帝崩,时禁籓国诸侯不得奔吊,典慨然曰:“身从衣褐之中,致位上列。且鸟乌反哺报德,况于士邪!”遂解印绶符策付县,而驰到京师。州郡及大鸿胪并执处其罪,而公卿百寮嘉典之义,表请以租自赎,诏书许之。再迁长乐少府、卫尉。公卿复表典笃学博闻,宜备国师。会病卒,使者吊祠。窦太后复遣使兼赠印绶,谥曰献侯。】

遇到皇帝去世,当时禁令藩国诸侯不能进京吊唁,赵典感慨地说:“我从平民百姓之中,靠皇上的提拔才做了高官。并且鸟雀都知道反哺报恩,何况我这个士大夫呢!”于是解下印绶符策交给县府,而赶赴京师。州郡以及大鸿胪都要捉拿他处以罪,但公卿百官却嘉许赵典的义气,上表请求让赵典用田赋赎罪,皇帝下诏允许。再次升迁长乐少府、卫尉。公卿们又上表荐举赵典学问深厚知识渊博,应该聘为国师。恰逢赵典因病去世,派遣使者吊唁。窦太后又派遣使者加赠印绶,封给他献侯的谥号。

【典兄子谦,谦弟温,相继为三公。】

赵典兄长的儿子赵谦,赵谦的弟弟赵温,他们相继都当了三公。

【谦字产信,初平元年,代黄琬为太尉。献帝迁都长安,以谦行车骑将军,为前置。明年病罢。复为司隶校尉。车师王侍子为董卓所爱,数犯法,谦收杀之。卓大怒,杀都官从事,而素敬惮谦,故不加罪。转为前将军,遣击白波贼,有功,封郫侯。李傕杀司徒王允,复代允为司徒。数月病免,拜尚书令。是年卒,谥曰忠侯。】

赵谦字产信,初平元年,代替黄琬任太尉。孝献帝迁都长安,让赵谦兼任车骑将军,负责先行安置。第二年因病免除官职。复职任司隶校尉。车师王的儿子在朝中陪侍天子,得到董卓的宠爱,多次犯法,赵谦把他抓来杀了。董卓大怒,杀了都官从事,但一向敬畏赵谦,所以没有问他的罪。改任前将军,被派遣去攻打白波贼军,有功,封为郫侯。李傕杀了司徒王允,赵谦又代替王允当了司徒。过了几个月因病免除官职,授尚书令。这一年去世,谥号忠侯。

【温字子柔,初为京兆丞,叹曰:“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遂弃官去。遭岁大饥,散家粮以振穷饿,所活万余人。献帝西迁都,为侍中,同舆辇至长安,封江南亭侯,代杨彪为司空,免,顷之,复为司徒,录尚书事。】

赵温字子柔,起初任京兆丞,叹息道:“大丈夫应当像雄鸟一样地高飞,怎能像雌鸟一样地趴着!”于是放弃官职走了。遇到大荒年,分发自己家的粮食救助贫困者,救活了一万多人。孝献帝向西迁都,赵温任侍中,跟随皇帝同乘一辆车来到长安,封为江南亭侯,代替杨彪任司空,后来免职,不久,又任司徒,录尚书事。

【时,李傕与郭汜相攻,傕遂虏掠禁省,动帝幸北坞,外内隔绝。傕素疑温不与己同,乃内温于坞中,又欲移乘舆于黄白城。温与傕书曰:“公前托为董公报仇,然实屠陷王城,杀戮大臣,天下不可家见而户说也。今与郭汜争睚眦之隙,以成千钧之仇,人在涂炭,各不聊生。曾不改悟,遂成祸乱。朝廷仍下明诏,欲令和解。上命不行,威泽日损。而复欲移转乘舆,更幸非所,此诚老夫所不达也。于《易》,一为过,再为涉,三而弗改,灭其顶,凶。不如早共和解,引军还屯,上安万乘,下全人民,岂不幸甚。” 傕大怒,欲遣人杀温。李傕从弟应,温故掾也,谏之数日,乃获免。】

当时,李傕与郭汜互相攻打,李傕就抢劫了皇宫,把皇帝劫持到北坞,隔绝了皇帝与外界的联系。李傕一向怀疑赵温不与自己同心,就把赵温软禁在坞中,又想把皇帝转移到黄白城。赵温给李傕写信说:“你以前假托为董公报仇,可是实际却血洗京师,杀戮大臣,天下不满的可是家喻户晓。如今你又与郭汜为了小小的不和,演变成深仇大恨,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如果不幡然改悟,将给国家造成巨大灾难。皇帝下了圣明的诏书,想让你们和解。皇帝的命令却得不到执行,威望和恩德日益受损。而你又想转移皇帝到不合适的地方去,这都是我弄不懂的。按照《易经》的说法,第一次做错事是过失,第二次就严重一些,第三次仍做错事并且不改,那就造成了灭顶之灾,很危险了。不如早日与郭汜和解,领兵回营,对上安定皇帝,对下保全人民,这样做不是很好吗。” 李傕大怒,想派人杀死赵温。李傕的堂弟李应,他是赵温的老部下,接连几天劝谏,赵温才免于一死。

【温从车驾都许。建安十三年,以辟司空曹操子丕为掾,操怒,奏温辟臣子弟,选举不实,免官。是岁卒,年七十二。】

赵温跟随皇帝上建都于许。建安十三年,任用司空曹操的儿子曹丕为掾史,曹操很生气,向皇帝说赵温任用臣的子弟,安排不当,赵温被罢免官职。这一年去世,时年七十二岁。


<吕赵典张关马黄>中的典是那位???

典韦,(?---197),陈留己吾(今河南商丘市宁陵县己吾城村)人,世称“古之恶来”。三国时曹魏猛将。擅使大双戟,为人壮猛任侠,曾为乡人刘氏报仇,杀人出市,人莫敢近。军中的牙门旗既长且大,人们都不能把它举起,而典韦竟以一手便将其执而竖起,人们都以他的奇力为异。初属张邈,后属夏侯敦。曹操讨吕布于濮阳时,典韦奋力勇战,为曹操所异,又因其人忠诚谨重,自此引典韦为近侍,迁为都尉,置之于左右。后曹操于宛城时,张绣先降而复反,急迫曹操本营;典韦守着大门,殊死恶斗,杀敌甚众,最终因敌人太多而战死。在这一战中,曹操的长子和侄子也都战死了。事后,曹操亲自祭奠,痛哭失声。他对众将领说:“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三国里面武艺最好的,力气最大的,最有冲劲的不是典韦,但最猛的却是他。先说曹操收他入会时的情景,夏侯敦形容他:逐虎过涧。就从这一点来看,三国里所有武将都不如。大家都知道,老虎是野兽,什么都不怕,就是一大群人去围杀,他也会奋力反攻。这个典韦居然将老虎追得满山跑,试问,能让老虎都害怕的逃跑,谁有这个本事?曹彰的“手格猛兽”比起这个“逐虎过涧”,可以说相差甚远。能让老虎害怕得逃跑的人,他的猛是发自骨子里的(比张飞的相貌凶狠更厉害)。然后宛城之战,典韦在大醉,身无片甲,并失去武器的情况下,奋力拿起腰刀杀敌,当手下全部战死,刀砍缺的情况下,提起两个军人迎敌,击死者八九人。马军方退步兵又上,枪如苇列。最后典韦死了半晌,还无一人敢走前门而入。分析上面,首先,典韦力气不比许诸小,可以提起两个军人当刀舞(不然无法解释击死者八九人),其次,死了半晌,无人敢过。当时张绣统领的是他哥哥张济死时留给他的部队(精锐的西凉军),居然让典韦吓得不敢走前面过(典韦死后),可见当时的士兵对典韦是多么畏惧。连姜维死后,士兵还一哄而上将其割碎生吃。从上面可以看出,典韦的“猛”,是连张飞都比不了的(张飞的猛是表面化)。而且典韦武艺高强,可以飞戟杀人,还百发百中。只是死得太早,出彩不多,不过宛城一战可以名留千古。


上一篇:boulevard of broken dreams

下一篇:鸟化石